【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教学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53.59 KB
- 文档页数:5
六年级下册藏戏教案人教部编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藏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培养学生对藏戏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藏戏的定义和特点。
分享藏戏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展示藏戏的精彩表演。
学生听取介绍后,分享自己对藏戏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章:藏戏的基本概念2.1 教学目标掌握藏戏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培养学生对藏戏表演形式的理解。
2.2 教学内容介绍藏戏的演出形式、角色分类和表演技巧。
讲解藏戏中的面具、服饰和道具的象征意义。
2.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藏戏中的各种角色和道具。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藏戏的基本概念和表演形式。
第三章:藏戏的故事情节3.1 教学目标了解藏戏的经典故事情节。
培养学生对藏戏剧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藏戏中的经典剧目和故事情节。
分析藏戏剧本的结构和主题。
3.3 教学活动教师分享一个经典的藏戏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聆听和思考。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故事情节中的主题和寓意。
第四章:藏戏的音乐和舞蹈4.1 教学目标了解藏戏的音乐和舞蹈特点。
培养学生对藏戏音乐的欣赏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藏戏中的音乐和舞蹈形式。
欣赏藏戏音乐和舞蹈的片段。
4.3 教学活动教师播放藏戏音乐和舞蹈的片段,学生跟随音乐一起模仿舞蹈动作。
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藏戏音乐和舞蹈的特点和魅力。
第五章:藏戏的文化意义5.1 教学目标了解藏戏在藏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培养学生对藏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5.2 教学内容讲解藏戏在藏族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传统价值。
分享藏戏对于藏族人民的精神意义。
5.3 教学活动教师向学生讲解藏戏在藏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象征意义。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藏戏文化意义的理解和感悟。
第六章:藏戏表演艺术6.1 教学目标掌握藏戏表演艺术的基本技巧。
培养学生参与藏戏表演的兴趣和能力。
6.2 教学内容学习藏戏表演中的唱、做、念、打等基本技巧。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藏戏》教案设计一、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1.1 教材内容《藏戏》是中国山南地区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一种富有特色的藏族舞蹈戏剧。
本课教材包括了《藏戏》的历史渊源、流派、主要角色形象、戏曲台词、音乐及表演技巧等内容。
1.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藏戏》的历史渊源、流派、主要角色形象、戏曲台词、音乐及表演技巧等内容;2.掌握《藏戏》中不同角色的表演技巧和台词;3.能够通过表演来展现其对《藏戏》的理解和认识;4.培养学生对藏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2.培养学生材料分析和表演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2.培养学生感受和体验民族文化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1.了解《藏戏》的历史渊源、流派、主要角色形象、戏曲台词、音乐及表演技巧等内容;2.掌握《藏戏》中不同角色的表演技巧和台词;3.通过表演来展现对《藏戏》的理解和认识;4.培养学生对藏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2.2 教学难点掌握《藏戏》中不同角色的表演技巧和台词。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3.1 教学方法1.情景式教学法;2.视听教学法;3.合作学习法。
3.2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内容课时目标教学方法自我介绍认识教师,熟悉教学环境情景式教学向学生介绍《藏戏》的历史渊源了解《藏戏》的历史渊源和流派视听教学聆听《藏戏》的音乐及故事感受《藏戏》的音乐和故事,并引导学生表达视听教学第二课时课时内容课时目标教学方法学习《藏戏》的台词掌握《藏戏》中不同角色的台词内容合作学习法练习表演《藏戏》中的角色掌握《藏戏》中不同角色的表演技巧和台词合作学习法第三课时课时内容课时目标教学方法小组展示表演成果通过表演来展现其对《藏戏》的理解合作学习法四、教学评价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藏戏》的历史渊源、流派、角色形象、台词、音乐及表演技巧等内容,掌握不同角色的表演技巧和台词,通过表演来展现对《藏戏》的理解和认识,并培养对藏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教学设计第【1】篇〗了解艺术特色,领悟表达方法师:藏戏有什么特色呢?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生:课文一开始,就概括地写了藏戏的特点。
我给大家读一读(朗读1~3自然段)。
从这三个自然段,也就是这三个反问句中,我们知道了藏戏有“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特点。
师:你很会读书,从作者开篇的连续三个自然段,也就是连续三个反问句中,概括出了藏戏的特色。
同学们,我们一起读读这三个自然段。
生:课文还具体描写了藏戏的面具,在课文的8~16自然段。
我和同桌一起给大家读一读。
(朗读8~16自然段。
)生: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所戴的面具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不同的颜色和形状是代表着不同的身份和意义的。
生:我来补充一下。
在16自然段,作者还写了藏戏面具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让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
师:两位同学合作学习后,分工汇报,让我们了解了藏戏里面具的特色和保留下来的原因,谢谢你们。
但是面具是怎样运用象征和夸张手法呢,谁能再具体地说说?生:我来说。
比如,面具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意义,白色代表纯洁,红色代表威严,绿色代表柔顺,黄色代表吉祥等等,就是象征手法。
我们也可以想象这些面具在色彩上,尤其在形状上肯定非常夸张,比如,“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朴实敦厚”,这样就让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了。
师:补充得非常好!了解藏戏的面具,我们可以感受到藏族人民的智慧,感受到藏戏的独特魅力!除了面具,藏戏其他方面还有哪些特色呢?我们继续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回顾全文,作者开篇用反问的手法概括地写了藏戏的特色,中间写藏戏的形成,最后又对藏戏的特色做了详细生动的描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大家仔细想想。
生:我想这是因为藏戏的特色太鲜明了,所以作者开篇就概括写它的特色,而且用反问形式,情感非常强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藏戏的起源和特点。
2. 研究《藏戏》这篇课文,理解其中包含的含义和情感。
3. 能够正确运用一些关键词汇和句型,表达有关藏戏的看法和感受。
4.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藏戏》这篇课文的情感和主题。
2. 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型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准备1.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材。
2. 录音资料:《藏戏》课文录音。
3. 课堂文具和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语文研究的兴趣。
可以与学生分享一些关于戏曲的知识,引入今天的课题。
2. 研究《藏戏》课文(15分钟)1. 首先,播放《藏戏》课文的录音,让学生跟读。
2.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指导他们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和主题。
3. 分组讨论:请学生就课文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重点句型和词汇讲解(10分钟)1. 分析课文中出现的关键句型和词汇,并进行详细讲解。
2. 引导学生掌握这些句型和词汇的正确用法。
4. 练与巩固(15分钟)1. 示范朗读:教师示范朗读整篇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语音语调以及表达的情感。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仿课文中的人物对话。
鼓励学生使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词汇。
3. 个人发言:随机挑选几位学生,让他们依据课文内容表达对藏戏的看法和感受。
5. 总结归纳(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今天所学内容,以及对藏戏的理解和感受。
五、课堂作业1. 完成课后练册相关练。
2. 听录音并跟读《藏戏》课文。
3. 写一篇关于藏戏的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全方位培养学生对藏戏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了语文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
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受到启发和帮助。
六年级下册藏戏教案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藏戏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藏戏的基本表演技巧和服饰道具。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了解藏戏的文化内涵。
(2)运用多媒体手段,欣赏藏戏表演片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举办藏戏知识讲座,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提高学生对藏戏艺术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藏戏基本知识与特点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藏戏表演技巧的理解与实践。
2. 培养学生对藏戏艺术的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藏戏表演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藏戏的魅力。
2. 互动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实例教学法:以具体的藏戏表演为例,分析其技巧与特点。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和视频资料。
2. 生字词卡片。
3. 藏戏相关图片和资料。
4. 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展示藏戏表演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解析藏戏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
(2)分析藏戏表演技巧和服饰道具的作用。
4. 课堂实践:(1)组织学生进行藏戏知识问答,巩固所学内容。
(2)学生上台演示藏戏基本动作和表情,提高实践能力。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精心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藏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掌握故事情节,理解戏剧的基本结构。
3.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和演绎戏剧的情节和角色。
2. 解读和理解藏戏所代表的文化特点。
三、教学准备1. 《藏戏》课文及教学录像。
2. 音响设备和音乐伴奏。
3. 学生个人化的戏服和道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藏戏的音乐或展示戏服和道具,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今天的课程内容。
2. 研究课文(15分钟)学生阅读《藏戏》课文,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并回答相关问题,加深理解。
3. 观看教学录像(15分钟)播放教学录像,让学生通过观看来感受藏戏的表演风格、舞台布置等细节,进一步理解和欣赏。
4. 讨论和演绎(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戏剧中的情节发展和角色关系,并设计几个小场景,让学生分组演绎。
5. 分享和总结(10分钟)请几组学生上台表演他们设计的小场景,其他学生观看并给予评价,教师点评并总结今天的研究内容。
五、教学延伸1. 请学生自行收集关于藏戏的资料,并制作小册子或展板展示。
2. 组织学生参观藏戏表演,亲身感受戏剧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六、教学评估1.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演绎中的表现。
2. 学生对于藏戏文化特点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对藏戏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在戏剧表演方面的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进一步促进他们对戏剧艺术的理解和热爱。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和背诵课文。
2.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西藏地区传统文化。
3.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1.阅读理解。
2.了解西藏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1.自我体验与情感交流。
2.其他地区的传统文化的了解。
四、教学方法1.问答法。
2.多媒体展示。
3.讨论式学习。
五、教学过程及内容1. 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西藏自然风光让学生了解西藏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引导学生对西藏地区文化的认识。
2. 阅读(30分钟)1.教师朗读《藏戏》。
2.学生自觉做好听讲准备。
3.学生跟读课文,逐段理解。
4.指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出现的生词,让学生解释含义。
3. 理解(30分钟)1.教师问答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帮助学生提取出文中的重点信息。
3.中心思想提取:通过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4. 情感交流(30分钟)1.学生发表对课文的体验和感受。
2.分享不同生活和学习中的文化体验。
3.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可以在交流中产生化学反应;通过学习,在生活中更好地学会接受和理解不同文化传统。
六、课堂作业自主学习,并写一篇作文,记述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的文化体验,以及学习《藏戏》所产生的思考和感受。
七、板书设计词汇翻译藏戏藏族传统戏剧藏族西藏地区的少数民族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不同地区的传统文化,增强了学生的文化素质,提升了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情感交流,学生更好地体验了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在交流中更好地融合。
需要注意的是,在学习中需要做到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避免产生偏见和歧视。
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教案教案主题: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藏族民间艺术形式之一——藏戏的基本情况。
掌握课文《藏戏》的主要内容和关键词汇。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戏剧艺术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课文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传统艺术的兴趣和鉴赏能力,增进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藏戏》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戏剧艺术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演绎能力。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资料或图片介绍藏戏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对藏戏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 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思考:你们有没有接触过其他民族的传统艺术形式?你们对少数民族文化有什么看法和感想?步骤二:阅读课文(15分钟)1. 请学生自觉整理课本内容,了解《藏戏》的基本情况。
2. 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1)课文讲述了什么内容?(2)哪些形象的人物对形成戏剧冲突有着重要作用?(3)喜马拉雅山脉的出现对戏剧人物有什么影响?(4)戏中最终的结果是怎样的?步骤三:分析课文(15分钟)1. 学生按照课文的先后顺序,利用关键词汇组织语段,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进行修辞分析。
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总结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人物形象描写。
3.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文内容的复述和展示。
步骤四:表演练习(20分钟)1. 将学生分为不同角色的小组,根据课文情节,进行角色扮演练习。
2. 学生根据角色扮演,加深对于戏剧冲突的理解,提高戏剧表演能力。
3. 学生进行小组表演,通过戏剧表演展示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理解能力。
步骤五:课文延展(15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对藏戏的了解,进行相关的素材收集和整理。
2. 学生通过书写、绘画、剪贴等方式,制作关于藏戏的课外作品,展示给全班。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4 藏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主题。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藏戏的特点和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归纳的能力。
(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藏戏,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激发学生对我国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藏戏的发展历程、艺术特点、表演形式等。
2. 生字词:藏戏、面具、舞蹈、唱腔、剧情、角色等。
3. 相关背景知识:藏族文化、藏戏的历史渊源、藏戏的流派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藏戏的特点和魅力。
2. 教学难点:(1)藏戏的艺术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2)课文中的长句和难句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教学课件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藏戏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藏戏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勾画生字词。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交流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活动探究:学生分组进行藏戏面具制作、唱腔模仿等活动,体验藏戏的魅力。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藏戏的特点和魅力。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藏戏2. 课文结构:引言、正文、结语3. 重点内容:藏戏的发展历程、艺术特点、表演形式等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藏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了解藏戏的起源、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藏戏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藏戏的形成过程和艺术特色。
2. 难点: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 播放藏戏片段,引发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兴趣。
-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藏戏的文章。
2. 整体感知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认读生字词。
3. 深入研读
-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
-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藏戏形成过程的语句,进行分析和讨论。
- 理解作者对藏戏的喜爱之情。
4. 情感升华
- 引导学生思考:从藏戏的形成过程中体会到了什么?
-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 教师总结:我们要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5. 课堂总结
-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传统文化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分析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可以适当拓展,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藏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脱缰、咆哮、吞噬、发誓、恐怖、婀娜、雄浑、优哉游哉、哄堂
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开山鼻祖、青面獠牙、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
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藏戏的图片、音乐、文字资料;搜集感兴趣的其他剧种的资料。
整体设计意图:
《藏戏》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了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特色。
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传神,富有文学色彩。
教学本课,我采用先“明确学习任务,再学
习课文”的方法,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确了学习任务,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
1.师: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其中,戏曲就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
2.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戏曲资料。
3.师介绍戏曲种类,欣赏戏曲图片。
师:有一种戏曲,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带着
面具表演,漫长到一演三五天还不能结束,知道这是什么戏? (板书题目:藏戏)
简介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
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
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
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
2006年5月20日,藏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欣赏藏戏视频,初步感知藏戏。
5.默读“阅读提示”,看看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提出的要求是: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提出的学习方法是:读、想、说)
二、默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读文,相机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理解“咆哮、吞噬、雄浑、开山鼻
祖”等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讨论:哪儿到哪儿写的是藏戏的形成?哪儿到哪儿写的是藏戏的特色?
提示:第4-7自然段介绍藏戏的形成;第8-20自然段介绍藏戏的特点。
(板书:形成、特点)
四、了解藏戏的传奇故事(藏戏的形成),感受藏戏魅力和文化内涵。
1.默读第4-7自然段。
思考: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板书:形成)
说说最打动你的地方是什么?并作上批注。
2.交流汇报
出示句子
1:“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一座桥……招来的只是一阵哄堂大笑。
”
(有感情朗读,表达出藏族人民对唐东杰布的爱戴。
)
学生抓住关键词谈体会。
出示句子
2:“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位兄妹……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
”(师生合作朗读,表达出对那些献出爱心的人们的赞美。
)
出示句子
3:“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开山鼻祖。
”(齐读,体会唐东杰布的传奇之处)(板书:唐东杰布)
五、了解藏戏的特色,感受藏戏魅力和文化内涵。
1.默读第8-20自然段,你认为藏戏最具有魅力的特色是什么?
2.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感受藏戏的魅力。
生1:舞台简朴。
出示句子:“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只要有观众就行。
”
生2:“面具”的特点及作用。
师出示并介绍自己喜欢的白色面具。
学生上台展示并介绍自制的面具。
3.自由交流,畅所欲言。
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
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
唱腔、动作丰富多彩;演出时间长等。
4.交流搜集到的藏戏特色。
5.有感情朗读第8-20自然段,感受藏戏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六、学习第1自然段,再次感受藏戏的独特魅力。
1.男生读三个反问句,女生将它们改成陈述句读一读,体会其中蕴含的意思。
①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②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
③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板书: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演出三五天)
2.有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表现出藏戏的特色、对拥有藏戏感到自豪)(板书:独特魅力)
七、回顾全文,体会写法。
回顾全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从内容看,本文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
从表达顺序看,本文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
从表达的方法看,本文主要采用比喻、反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从结构上看,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写法,使文章更有层次感,更完整。
八、拓展延伸,感受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
1.欣赏各种戏曲,感受中国戏曲的美。
2.赞美中国戏曲(用四字词语或一句话进行点赞)。
九、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从此爱上中国的戏曲,去了解更多的戏曲文化。
板书设计:
形成:唐东杰布
藏独戏没有舞台特特色带着面具演出魅
演出三五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