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黄杏元版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15 MB
- 文档页数:113
(简化版)地理数据系统概论复习重点黄杏元地理数据系统概论是地理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介绍了地理数据的概念、分类、获取、储存以及分析与应用等内容。
黄杏元教授在该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以下是该课程的复重点概要。
1. 地理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1.1 地理数据的定义和特点- 地理数据是指地理现象的数字表达,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
- 地理数据具有地理位置信息,可以在地图上进行可视化展示。
1.2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概念- GIS是一种将地理数据进行收集、存储、管理、处理和分析的计算机系统。
- GIS具有数据输入、数据管理、数据查询、数据分析和数据输出等功能。
2. 地理数据的获取和处理2.1 地理数据获取的主要方法-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飞机等远距离传感器获取地理数据。
- GPS技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收集地理位置数据。
- 地图制图:利用地图进行地理数据的获取。
2.2 地理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 数据清理:对收集到的地理数据进行校正、修复和筛选。
- 数据转换:将不同格式的地理数据转换为可分析的数据格式。
- 空间分析:对地理数据进行空间关系和空间模式的分析。
3. 地理数据的储存和共享3.1 地理数据的储存方式- 文件存储:将地理数据直接保存在计算机文件系统中。
- 数据库存储: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对地理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
- 云存储:将地理数据存储在云端服务器中,便于共享和存取。
3.2 地理数据的共享与开放- 地理数据共享的重要性:促进跨领域研究和创新应用。
- 地理数据共享的方式:通过开放数据平台、数据交换协议等途径进行共享。
4. 地理数据的应用与挑战4.1 地理数据应用领域-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
- 地理数据可视化:通过地图、图表等方式展示地理数据。
- 地理数据分析:利用地理数据进行区域分析、模型建立等研究。
4.2 地理数据面临的挑战- 数据安全与隐私:地理数据共享时需要注意数据隐私和安全保护。
黄杏元《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䋞>试用20%资料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资料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作为黄杏元主编的《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第3版)的学习辅导书,本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整理教材笔记,浓缩知识精华。
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本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授课的课堂笔记。
因此,本书的内容基本上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详解课后习题,巩固重点难点。
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对黄杏元主编的《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第3版)的课后思考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精选考研真题,培养解题思路。
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近年来的相关考研真题并予以详细解析,有利于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本书提供电子书及打印版,方便对照复习。
试读(部分内容)隐藏第1章导论1.1复习笔记一、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1数据与信息(1)数据与信息的基本概念①数据数据是通过数字化并记录下来可以被识别的符号,用以定性或定量地描述事物的特征和状况。
不仅包括数字,也包括文字、符号、图像和声音等。
数据本身并没有意义,其格式随存储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
②信息a.狭义信息论是指“两次不定性之差”,即人们获得信息前后对事物认识的差别;b.广义信息论认为,信息是指主体与外部客体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切有用的消息或知识,是表征事物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即是广义的信息概念,它不随数据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③数据与信息的关系a.数据是信息的表达形式,是信息的载体;b.信息则是数据中蕴含的事物的含义,是数据的内容;c.数据只有通过解释才成为信息。
(2)数据处理与解释①数据处理的定义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收集、筛选、排序、归并、转换、存储、检索、计算,以及分析、模拟和预测等操作。
黄杏元《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第3版)课后习题-第一章至第八章【圣才出品】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第1章导论1.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它与一般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有哪些异同点?答:(1)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2)与一般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异同点地理信息系统隶属于信息系统,属于空间信息系统。
它与非空间信息系统(如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它能够处理空间定位数据,并且其存储和处理的信息是经过地理编码的。
具体如下:①GIS与机助制图系统机助制图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技术基础,它涉及GIS中的空间数据采集、表示、处理、可视化甚至空间数据的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制图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空间分析方面。
一个功能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包含数字制图系统的所有功能,此外它还应具有丰富的空间分析功能。
②GIS与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GIS除需要功能强大的空间数据的管理功能之外,还需要具有图形数据的采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和空间分析等功能。
因此,GIS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均比一般事务数据库更加复杂,在功能上也比后者要多得多。
③GIS与CAD系统二者虽然都有参考系统,都能描述图形,但CAD系统只处理规则的几何图形、属性库功能弱,更缺乏分析和判断能力。
④GIS与遥感图像处理的系统遥感图像处理的系统是专门用于对遥感图像数据处理进行分析处理的软件。
它主要强调对遥感栅格数据的几何处理、灰度处理和专题信息提取。
这种系统一般缺少实体的空间关系描述,难以进行某一实体的属性查询和空间关系查询以及网络分析等功能。
2.地理信息系统有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它的基本功能有哪些?试举目前广泛应用的两个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例,列出它们的功能分类表,并比较其异同点。
答:(1)系统组成地理信息系统,一般包括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和应用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复习重点黄杏元----cadc5e38-6ead-11ec-990a-7cb59b590d7d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第一章1、数据是通过数字化并记录下来可以被识别的符号,用以定性或定量地描述事情的特征和状况。
2.信息是主体与外部客体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它是主客体之间所有有用的信息或知识。
它是描述事物的一种普遍形式。
2(1)信息与数据的关系:数据是信息的表达式,是信息的载体。
2(2)信息特征:A.信息的客观性;b、信息的适用性;c、信息传递;d、信息共享。
3.数据处理是指数据的收集、筛选、排序、合并、转换、存储、检索、计算、分析和预测。
4、地理信息是地理数据所蕴含和表达的地理含义。
5、地理信息的特征:空间特征、属性特征、时序特征。
6.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方法组成的系统。
该系统旨在支持空间数据的收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7、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和应用模型。
8、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数据采集与编辑、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处理与变换、空间分析和统计、产品制作与演示、二次开发和编程。
(最基本功能:数据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和输出)9.GIS的应用功能:资源管理、区域规划、土地监测和辅助决策。
10.地理信息系统开发:1、地理信息系统已成为一门综合性技术2、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化的发展势头强劲3. 4. 网格信息系统的产生与发展第二章1.空间数据分类:(1)按数据源:地图数据、图像数据和文本数据。
(2)按数据结构:矢量数据、栅格数据。
(3)按数据特征:空间数据,非空间属性数据。
(4)按几何特征:点,线,面、曲面,体2、按数据发布形式:数字线画图(dlg),数字栅格图(drg),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图(dom)。
3、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① 空间特征:指地理现象和过程的位置、形状和大小等几何特征,以及与相关地理现象和过程的空间关系。
(详细版)地理信息技术概论复习重点黄杏元一、地理信息技术简介地理信息技术(Geograph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GIT)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数据的一门学科。
地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地理学、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管理等领域。
二、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地理信息技术的核心工具。
GIS能够同时处理地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存储、查询、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主要功能包括空间数据输入、编辑、处理、分析和输出。
1. GIS数据类型- 矢量数据:由点、线、面构成,可以表示物理对象的精确位置和形状。
- 栅格数据:由像素组成,适用于连续表面(如地形、气象)的表示和分析。
2. GIS数据处理- 数据输入:包括数据采集、扫描、导入等操作。
- 数据查询:通过属性或空间关系进行数据检索。
- 数据分析:包括空间分析、统计分析等,用于空间决策和问题解决。
- 数据可视化:通过绘制地图、图表等形式展示数据。
3. GIS应用领域- 地理学和环境科学:用于地貌分析、气候研究、生态保护等。
- 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用于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不动产管理等。
- 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用于水资源评估、水质监测、环境模拟等。
三、遥感技术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是利用卫星、飞机等遥感平台获取地面信息的技术。
遥感数据可以用于地理信息技术中的数据获取和制图。
1. 遥感数据类型- 遥感影像:包括光学影像、雷达影像,用于地物分类、变化监测等。
- 遥感数据处理:包括影像配准、辐射校正、数据融合等。
2. 遥感应用领域-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用于土地分类、植被监测、土地变化分析等。
- 灾害监测和应急响应:用于洪涝检测、火灾监测、灾情评估等。
四、全球定位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是基于卫星定位技术,用于测量和确定地理位置的系统。
(进阶版)地理信息科学概论复习重点黄杏
元
1. 引言
- 地理信息科学概论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 地理信息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地理信息系统(GIS)
- GIS的概念和特点
- GIS的基本组成部分:硬件、软件、数据和人员
- GIS的空间数据模型:矢量数据模型和栅格数据模型
- GIS的空间数据查询和分析方法
3. 地图投影
- 地图投影的定义和意义
- 常见的地图投影方法:等面积投影、等角投影和等距投影
- 地图投影的分类和常用的地图投影系统
- 地图投影的误差和处理方法
4. 地理空间分析
- 地理空间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 空间对象的要素、属性和关系
- 空间数据清理和预处理方法
- 基本的空间分析方法: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和网络分析
5. 地理数据采集与处理
- 地理数据采集的方法和工具
- 地理数据处理的步骤和常用技术
- 地理数据质量的评估和改进方法
- 地理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6. 地理信息科学的应用
-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
- 基于GIS的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管理
- 地理信息科学在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中的应用
- 地理信息科学在灾害监测和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7. 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趋势
- 地理信息科学在大数据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 地理信息科学与人工智能的融合
- 地理信息科学教育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 地理信息科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领域
以上是地理信息科学概论的复重点,希望对你的复有所帮助。
祝你成功。
*黄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