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山东大学电气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2011山东大学电气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2011山东大学电气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2011山东大学电气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5207 )

培养目标

应修总学分数

课程设置(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需掌握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宽广的专业知识、 具备职业要求 的知识

结构的主要环节

1、基础性课程

(1)学校开设的公共课

附件2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电气工程高层次应用性人才。基本要求 是:

1.

2. 3.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 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掌握所从事专业(或职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具有独立承担 专业技术

或管理工作的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掌握一门外国语。

研究方向

1. 电机与电器:电机电器理论与设计、电机调速与运动控制、电气设备的动态仿真 与故障诊

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控制、 电力系统

调度自动化、电力经济与管理

3. 高电压及绝缘技术:高压电气设备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高压电力电子技术、 高压电磁

兼容环境技术、脉冲功率及等离子体技术、高压输电技术

4.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电子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电 力传动与

控制、控制理论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中的应用

5.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工新技术、电工技术中的科学计算及应用、磁悬浮轴承理 论与应

用、新型发电技术和新型储能技术

学制与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

3年,学习年限为2-4年。 应修总学分:32学分,其中必修

20学分,选修12学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必修):2学分;

科技英语(必修):3学分 工程数学(必修):3学分。

(2) 专业基础课

专业必修课3门,每门2~3学分; 专业选修课4门,每门2学分。

(3) 补修课

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全日制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补修

1-2门本

学科本科生必修课。补修课不计学分。

2、专业实践性课程

专业实践是全日制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重要的培养环节,充分的、高质量

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 1年,可

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专业实践按课程形式进行设置:

(1)实践必修课2门,每门2学分;

(2 )实践选修课2门,每门2学分;

六中期筛选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题后,对研究生课程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具体时间由各培 养单位自行确定。 七学位论文

撰写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的时间为半年,论文字数不少于

10000字。

1、论文选题与开题

全日制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修完全部学分后,应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论文 选题和开题工作。

(1)、论文选题

全日制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 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论文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 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论文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具体可从以下几个 方面选取:

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 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的研制与开发; 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项目; 应用基础性研究、预研专题; 一个较为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或工程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

a )

b ) c

f ) 工程设计与实施。 2)、论文开题

全日制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开题时间为第二学期末 申请开题报告的学员应填写 “山东大学全日制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开题报 告”,经导师审查并报分管院长审批后方可进行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内容应包括:文献综述、课题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 内容、研究方案、预期达到的目标以及时间进度计划。为开题报告准备的文献阅 读量不少于 30 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 10篇,综述报告字数不少于 3000字;

开题报告由导师审查后组织 3 名以上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成员组成专家小 组,审查所选课题的可行性,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后可继续进行论文工作。

2、论文形式

全日制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设计或研究论文。 论文 主要应包括以下部分:

1) 中英文摘要、关键词;

2) 独立完成与诚信声明;

3)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4) 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

5) 论文主体部分:研究内容、设计方案、分析计算、 实验研究等;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8)

必要的附录(包括企业应用证明、项目鉴定报告、 程序源代码、论文发表等) ; 获奖成果证书、设计图纸、

9)

致谢。

3、论文内容要求

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 描述与分析;

综合运用基础理论、 科学方法、 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

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方面提出独立见解; 论文工作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 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对不同领域或形式的论文另要求如下:

工程设计类论文,应以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设计方案正确,布 局及设计结构合理,数据准确,设计符合行业标准,技术文档齐全,设计结 果投入了实施或通过了相关业务部门的评

估;

2) 3) , 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或理论深度,论文成果

4)

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论文工作时间;

论文工作量饱满, 一般应至少有一学年的

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

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版式规范;

a)

4.

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类(包括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预先研究、实验研 究、系统研究等)项

目论文,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分析过程正确, 实验方法科学,实验结果可信,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为主要内容的论文, 要求需求分析合理, 总体设计正确, 程序编制及文档规范,并通过测试或可进行现场演示; 侧重于工程管理的论文,应有

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经 济或社会效益,统计或收集的数据可靠、充分,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 确。

八 毕业与学位授予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期满,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并完成实践、学 位论文等规定的培养环节,通过论文答辩,发给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经学校学 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可授予相应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IEEE Transaction on Power Delivery IEEE Transaction on Power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 on Energy Conversion IEEE Power

Engineering Review IEEE Computer Application in Power IEE Proceedings: Part B Electric Power Applications IEE Proceedings :Part C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Electric Power Systems Resear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ical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 Electric Machine and Power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 IEE Proceeding Electric Power Application

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IEEE Transactions on Applied Superconducting Technology 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ic Devices Institute of Physics Publishing (IOP)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中文期刊: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电工技术学报 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网技术

b) c) d)

附:需阅读的主要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一、期刊 (1)外文期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 1. 2.

中国电力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学报。 高压电器

电机及其控制学报 电工电能新技术 高电压技术

12. 电力电子技术

13.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14. 电测与仪表

15. 仪器仪表学报

16. 电力自动化设备

17.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18. 变压器

21.交流电机及其系统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3 2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 (王维俭 著,清

华大学出版社) 23.《现代电力电子学》 (赵良炳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4.《电力电子技术》(周明宝 瞿文龙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5.《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张立 等著, 科学出版社) 26.《电

5. 6. 7. 8.

9.

10.

11.

1. 2. 3.

参考书目: 大电网系统技术(王梅义编著,中国电力出版社)

能量管理系统EMS (于尔铿等编著,科学出版社)

电力系统分析(上、下) (诸俊伟、夏道止编著,水利电力出版社, 1998) 4. 5.

电力系统稳定(韩祯祥编著,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5

6.

7.

8.

高压电网继电保护原理与技术(朱声石著,第二版,中国电力出版社, 电气主设备继电保护原理与应用(王维俭著,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6) 超高压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与继电保护(贺家李、葛耀中编著,科学出版社) 1995) 9.

10.

11.

12.

新型继电保护原理与故障测距技术(葛耀中编著,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电力市场(于尔铿等编著,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8)

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影印英文版)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1, 12 电力系统电压稳定(影印英文版)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1, 12 13. P ower Electronics, Third Edition, Mcgraw hill book, 1993 14. Power Generation Operation and Control, A. J. Wood and B. F. Wollenberg, John Wiley & Sons, 1996 15.电机过渡过程的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科学出版社, 1982

16.电机及其电子控制,科学出版社, 1992

17.交流电机的计算机仿真,科学出版社, 1990

18.电机内的电磁场,科学出版社, 1981

19.现代永磁电机理论与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7

20.电机电磁场,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8

力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马伟明编,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27.《电磁兼容设计基础及干扰抑制技术》(钱照明等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8.《高电压绝缘》(朱德恒等著,中国电力出版社)29.《电绝缘诊断技术》(朱德恒谈克雄著水利电力出版社)30.《高电压试验技术》(张仁豫等清华大学出版社)31.《高压断路器原理与应用》(徐国政等清华大学出版社)32.《电磁场理论及应用》(王先冲著,科学出版社)33.《气体放电》(杨津基著科学出版社)34.《电磁暂态的数值计算》(吴维韩等著科学出版社)

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表

哈工大电气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气工程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具有宽广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富于创新精神,能在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工业自动化以及电气装备制造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系统运行、试验分析、管理等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研究型精英人才或工程领军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路、电磁场、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通信与网络技术、电机学、自动控制理论和电力电子技术等方面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解决电气工程领域中的装备设计与制造、系统分析与运行及控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当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较扎实的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具有一定的外语国际交流和运用能力; 2.系统地掌握电气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 3.掌握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验技术;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至少一个专业方向(电机、电力系统、工业自动化和电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较好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本领域工程问题; 7.掌握其他的一些技能,如信息技术获取,组织管理,团队合作,持续的知识学习等。 三、主干学科 电气工程。 四、专业主干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机械学基础、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磁场、电机学、自动控制理论、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仿真技术与应用、电力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工业通信与网络技术。 五、修业年限、授予学位及毕业学分要求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修满167.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类课程 62.5学分,专业教育类课程68.0学分,实践环节37.0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大类培养概述 本专业目前按照电气信息类进行大类招生与培养,以“培养具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的电气工程人才”为目标,以“需求主导、因材施教、分类培养、能力为重”为建设思路,建立了“校内分类培养+国际联合培养+校企联合培养”的多元化培养模式,形成了电气平行班、弘深电气班、卓越电气班、辛辛那提电气班的多元化培养模式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培养和分流方式:前两年按大类统一培养,第5学期,所有学生将根据自己的志向与专业师资队伍,提前选择毕业设计方向与指导老师,高年级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并完成毕业设计。 二、专业概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唯一的本科专业,本专业的发展史也就是学院的发展史。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曾用名电机系)创建于1935年,学院创立之初,将学生分为电机组和机械组培养,而电机组的学生又分为电力组(也称强电专业)和电信组(也称弱电专业)。1941年,电机系正式分为电机和机械两系。1952年学习苏联进行教学改革,电机系设有“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和“电报电话通信”两个专业。1955年电信专业全体学生和绝大部分专业课教师与天津大学无线电系合并组建了北京邮电学院后,电机系除了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专业外,增设了电机及电器专业。 改革开放后,电机系先后更名为电气工程系、电气工程学院,增设了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气技术、电磁测量、工业外贸等专业。2000年,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与原重庆建筑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合并组建成为新的电气工程学院,按照“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本科专业招收和培养学生,下设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等5个专业方向。从2013年开始,根据教育部专业目录的调整,我院按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业代码:080601)招收和培养学生。 本专业2007年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5年成为全国六星级顶尖本科专业。目前拥有“电气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电工学科”博士后流动工作站、“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电压输配电装备安全理论与技术”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11”国家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工科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国家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电工电子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电路原理”和“高电压技术”国家精品课程等。为学生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 三、标准学制 四年 四、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东南大学2016年电气工程学院接收推免生名单

东南大学2016年电气工程学院接收推免生名单 车松阳电气工程学院080800电气工程东南大学 陈富扬电气工程学院080800电气工程东南大学 陈立电气工程学院080800电气工程南昌大学 陈祺炜电气工程学院080800电气工程河海大学 陈琼电气工程学院080800电气工程东南大学 成晟电气工程学院080800电气工程西南交通大学 仇知电气工程学院080800电气工程南京理工大学 杜敩电气工程学院080800电气工程华中科技大学 段然电气工程学院080800电气工程东南大学 姓名院系名称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毕业院校备注 段向梅电气工程学院080800电气工程东南大学 樊安洁电气工程学院080800电气工程东南大学 郭昊旻电气工程学院080800电气工程山东大学 何梦雪电气工程学院080800电气工程大连理工大学 洪灏灏电气工程学院080800电气工程东南大学 胡正阳电气工程学院080800电气工程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黄赟楠电气工程学院080800电气工程山东大学 姜维伊电气工程学院080800电气工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李昊旻电气工程学院080800电气工程东南大学 李晖电气工程学院080800电气工程东南大学 李梦雅电气工程学院080800电气工程东南大学 李云倩电气工程学院080800电气工程东南大学 刘梦佳电气工程学院080800电气工程东南大学 刘赛电气工程学院080800电气工程东南大学 刘瑶电气工程学院080800电气工程东南大学支教团 刘颖电气工程学院080800电气工程东南大学 陆舆电气工程学院080800电气工程东南大学支教团 齐济电气工程学院080800电气工程东南大学 宋卉电气工程学院080800电气工程东南大学 孙海翔电气工程学院080800电气工程东南大学 孙若萱电气工程学院080800电气工程合肥工业大学 汤拓电气工程学院080800电气工程中南大学 唐浩然电气工程学院080800电气工程东南大学 唐旎电气工程学院080800电气工程东南大学 王鹏宇电气工程学院080800电气工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魏晓婧电气工程学院080800电气工程东南大学 谢熙承电气工程学院080800电气工程厦门大学 许珊电气工程学院080800电气工程东南大学 杨济如电气工程学院080800电气工程东南大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7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7版)学科门类:工学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代码:080601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标准学制:4年弹性修业年限:3-6年 一、培养目标 坚持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专业知识、工程能力、创新意识、国际视野的高级电气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遵守工程伦理和职业规范,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能够适应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胜任电力行业的岗位要求;具备工程师或与之相当的专业技术能力。 二、毕业要求 1.能够将数学和物理等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电气工程及相关领域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电力系统复杂工程问题。 2.能够应用数学和物理等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电力系统复杂工程问题,获得有效结论。 3.能够设计针对电力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电力系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能够针对与电力系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电力系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预测与模拟。 6.熟悉国家和地方涉及电力行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电力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电力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或负责人的角色。 10.能够就电力系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和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不断适应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山东大学2018年电气工程学院硕士生复试方案_山东大学考研网

山东大学2018年电气工程学院硕士生复试方案 一、学术型 1、复试方式 包括电气综合笔试、学术型笔试、专业面试(含口语测试)和外语听力。 2、复试内容 (1)电气综合笔试(满分100分) 电气综合笔试内容包括电力系统工程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主要考察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学术型笔试(满分100分) 学术型笔试内容为电机学。 (3)专业面试(满分100分) 主要考察考生在英语口语、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4)外语听力测试(满分100分) 主要考察考生的外语听力能力。 3、复试成绩计算方法(满分100分) 复试成绩=电气综合*(100/本课程考生最高分)*45%+学术型笔试*(100/本课程考生最高分)*15%+专业面试*(100/本课程考生最高分)*35%+外语听力成绩*(100/本课程考生最高分)*5% 4、总成绩计算方法(满分100分) 总成绩=初试总成绩/5*(500/本院一志愿学术型考生初试最高分)*50%+复试成绩*50% 5、拟录取排名方法 (1)复试中,复试成绩或专业面试成绩低于60分者不参与总成绩排名,直接不予录取。 (2)根据招生计划,按总成绩排名由高到低确定拟录取名单。 (3)符合我校调剂要求的校外调剂考生按照一级学科单独排名,单独录取。 6、复试笔试科目参考书目 电力系统工程基础:《电力系统工程基础》,韩学山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第五版),王兆安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自动控制理论:《自动控制理论》文峰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电机学:《电机学》,王秀和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二、专业学位 1、复试方式 包括电气综合笔试、专业面试(含口语测试)和外语听力测试。 2、复试内容 (1)电气综合笔试(满分100分) 电气综合笔试内容包括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工程基础,主要考察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电气工程专业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专业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要求 (一)培养目标 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是:掌握电气工程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较好地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情操,身心健康。 2.了解电气工程领域的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掌握解决相关问题的现代化技术方法和手段。 3.掌握本领域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4.掌握一门外语和熟练应用计算机。 5. 电气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①功率源技术及其应用;②电磁、电气测量技术;③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④弹性波探测技术及仪器;⑤电磁探测技术及仪器。 二、学习年限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约为1年,生产实践与学位论文时间约为1年,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毕业的,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年。 三、课程设置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2 学分。其中公共课6学分、必修课不低于20学分,实践教学不低于7 学分,文献综述1学分,论文开题报告与论文中期检查1学分。其中,教学实习:校内实践分工程中心实践和短学期实习,校外实践分在企业工作单位和参与野外实践。

电气工程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四、培养方式 全日制专业学位实行双导师制。第一导师由学院本学科硕士生导师担任,负责个人培养计划的制定,学位论文撰写等工作。选聘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作为研究生的第二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的现场实践过程。聘任条件须符合学院外聘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经个人申请,经院学位委员会讨论后由学院统一发放聘书。 五、学位论文 论文是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工作中最主要的阶段,通过论文工作可以培养学生查阅文献与综合概括能力,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解决地质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㈠论文选题 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须结合生产应用课题或应用基础课题来选题。论文可以是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工程案例分析、工程设计和产品开发等多种形式,但一般应以应用型课题为主。 ㈡开题报告 在导师组指导下,研究生通过阅读文献、分析研究,提出论文选题并撰写开题报告。专业硕士生文献阅读量应为30篇以上专业文献,其中外文文献应不少于7篇。在第三学期的前三周由各系统一组织,并有企业的第二导师参加。文献综述合格获得1学分,开题合格获得0.5学分。 ㈢论文中期检查 在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的中期(第五学期),学院组织各系对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情况进行一次中期检查,按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中期检查考核表》所要求的内容进行严格的考核。对中期检查不合格的研究生,限期进行整改,并对其进行跟踪检查。考核结果保存在硕士研究生所在的学院,研究生院将组织人员随机抽查。检查合格获得0.5学分 ㈣论文撰写 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结合学生实践教学的相关内容,由研究生独立完成。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5万字(含图表)。 (四)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

2015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2011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工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0806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建筑电气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建筑电气设计、信息处理、工业企业电气控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能满足电工电子、工业自动化及建筑电气等行业急需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到建筑和工矿企业系统从事工业电气自动化、建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方面的规划、设计、施工、工程管理和相关的科研与技术的开发的工作。本专业强调“电气与信息融合,强弱电并重和软硬件结合,自动化技术和建筑智能化相结合,面向电气信息领域、面向现代智能建筑领域、面向知识经济时代,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的基本要求是所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本专业设工业自动化和建筑设备自动化两个方向。 1. 知识要求 (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熟练掌握其基本原理与方法,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2)具有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电子技术、现代建筑电气、计算机网络与综合布线、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理论与应用等; (3)具有一定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科学文献检索和文学表述能力; (4)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和技术经济、工业管理知识,对本专业范围的科学技术新发展及其动向有一般的了解。 2.能力要求

(1)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查取资料、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应用语言、文字、图件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至少掌握一门计算机高级语言,具有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 (2)具有本专业所必须的实验、测试、计算机应用等技能,熟悉电气工程主要法规,获得电气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掌握电气自动化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从事电气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力。 (3)具有较强开拓创新精神,初步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了解本学科国际前沿性的科学技术最新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思维和科技研究能力。 3.素质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求实、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热爱本专业,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与技术科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和技术经济、工业管理知识,对本专业学科范围内的科学技术新发展及其动向有一般了解。(3)具有较好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以及一定的修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走正确的成长道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能够同群众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热爱劳动。 (4)了解体育运动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讲究卫生,身体健康,培养吃苦耐劳精神,能胜任未来工作,能够承担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光荣任务。 三、主干学科 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2011山东大学电气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附件2 电气工程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5207 )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电气工程高层次应用性人才。基本要求是: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所从事专业(或职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具有独立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3.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研究方向 1.电机与电器:电机电器理论与设计、电机调速与运动控制、电气设备的动态仿真 与故障诊断 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控制、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电力经济与管理 3.高电压及绝缘技术:高压电气设备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高压电力电子技术、 高压电磁兼容环境技术、脉冲功率及等离子体技术、高压输电技术 4.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电子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电 力传动与控制、控制理论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中的应用 5.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工新技术、电工技术中的科学计算及应用、磁悬浮轴承理 论与应用、新型发电技术和新型储能技术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为2-4年。 四应修总学分数 应修总学分:32学分,其中必修20学分,选修12学分。 五课程设置(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需掌握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宽广的专业知识、具备职业要求的知识结构的主要环节 1、基础性课程 (1)学校开设的公共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必修):2学分; 科技英语(必修):3学分 工程数学(必修):3学分。 (2)专业基础课 专业必修课3门,每门2~3学分; 专业选修课4门,每门2学分。 (3)补修课 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全日制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补修1-2门本学科本科生必修课。补修课不计学分。 2、专业实践性课程 专业实践是全日制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重要的培养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专业实践按课程形式进行设置: (1)实践必修课2门,每门2学分; (2 )实践选修课2门,每门2学分; 六中期筛选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题后,对研究生课程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具体时间由各培养单位自行确定。 七学位论文 撰写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的时间为半年,论文字数不少于10000字。 1、论文选题与开题 全日制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修完全部学分后,应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论文选题和开题工作。 (1)、论文选题 全日制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论文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论文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选取: a)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 b)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的研制与开发; c)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项目; d)应用基础性研究、预研专题; e)一个较为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或工程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

电气工程学科一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学科一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08) 一、学科、专业简介 本学科于2009年获得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含有电机与电器(08080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080802)、高电压与绝缘技术(080803)、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080804)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080805)等二级学科硕士点,其中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1993年开始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并于1996年、2008年被评为冶金部和安徽省重点学科,设有“电力电子与运动控制”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目前,学科已经形成了5个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特色优势的研究方向。“配电网电能质量控制技术”方向主要是针对冶金系统供配电网络和大功率电力负荷的特点,对电能质量的测试评估治理和节能降耗潜能挖掘等问题开展研究,在电弧炉的柔性供电方法及控制系统研究、中高压无功功率补偿理论与装置研究等方面获得了突破;“高效节能功率变换技术”方向围绕节能环保型开关电源等功率变换技术的基本理论及控制方法上开展研究,连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资助,取得了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新能源发电与控制技术”方向围绕着以太阳能、风能为代表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运动控制系统及关联技术应用研究”方向针对冶金、机械制造、化工等大型企业的生产线中,机器人、大功率传动控制装置复杂、空间位置分散的特点,开展先进控制算法和网络环境下最优控制系统研究;“电工理论新技术”方向围绕脉冲功率技术、新型器件材料及结构开展研究工作,通过采用新材料器件和技术手段来提高输出脉冲重复频率和功率密度、缩小系统体积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基础研究。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本学科在科学研究、师资力量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巨大发展:近几年,学科年均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5部,获省部级奖励4项,先后获得了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863和973子课题(军口)等国家级纵向课题以及一大批省部级纵向课题。此外,在以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为目标的指引下,本学科积极大力开展和相关企业的技术合作,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以此为纽带,在相关企业中成立了一批校企合作研究中心如宝山钢铁公司、马鞍山钢铁公司、易事特电源有限公司等。培养的研究生或者成为大型企业的骨干,或者在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工作,或者进一步在高校深造。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人才培养方案 Talent Training Schedule 专业负责人:梅杨 Speciality Director :Mei Yang 学院院长:徐其兴 Dean of the Department:Xu Qixing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二〇一三年九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创新思维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理论和专业技术技能,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分析与运行、电机控制、信息处理、工程设计、试验分析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相关工作的“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要求 1、素质要求 培养学生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政治修养、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科学素质、工程素质和管理素质;具有一定的现代意识和人际交往意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基础的科学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分析素养;应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2、能力要求 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专业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综合实验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应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科技开发能力和跟踪掌握该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3、知识要求 本专业具有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的特点,学生需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须的较宽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检测技术、信息处理及计算机技术等,并结合不同的专业方向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储备一定的行业知识。通过一个完整的培养周期,使学生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与控制技术等专业问题的基本能力和科技开发、科学研究和企业管理的综合能力。 主要表现在: 1.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基础以及外语综合能力;

山东大学电气复试题目

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2012年专业学位研究生考研复试笔试面试信息: 1、复试方式: 包括电气综合笔试、专业面试和外语听力测试。 2、复试内容: 电气综合笔试(满分100分): 电气综合笔试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理论和实验技能,主要考察考生对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 专业面试(满分100分): 主要考察考生在英语口语、专业知识面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专业面试成绩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 外语听力测试(满分5分) 主要考察考生的英语听力能力。 3、复试成绩计算方法(满分100分): 复试成绩=电气综合×50%+专业面试×45%+外语听力 4、总成绩计算方法(满分100分): 5、拟录取排名方法: (1)、复试中,专业面试成绩低于60分者不参与总成绩排名,直接不予录取。 (2)、根据招生计划和录取顺序,按总成绩排名由高到低确定拟录取名单。 (3)、录取顺序:保送生、一志愿考生、院内二志愿调剂考生。 6、公费名额的确定: 公费名额确定原则:根据分配顺序,按总成绩由高到低确定。 公费名额分配顺序:保送生、一志愿录取考生、院内二志愿调剂录取考生。

7、复试笔试科目参考书目 计算机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郝兴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自动控制理论:《自动控制理论》文峰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电子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上,下)(第四版),康华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8、加试科目参考书目: 微机原理:《Intel8086/8088系列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杨志坚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电气工程基础:《电能系统基础》,单渊达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欢迎来到易考网https://www.doczj.com/doc/5c2904919.html, 原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5c2904919.html,/article/html/15210.html

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名称:电气工程专业代码:085207 学位授予类别:工程硕士 一、学科简介 电气工程学科是研究电磁领域的客观规律及其应用技术的学科,其涵盖的主要内容包括电磁形式的能量、信息的产生、传输、控制、处理、测量及其相关的系统运行、设备制造等技术,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和关键学科。 本学科于1987年获得电气工程硕士点授予权,2018年获得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是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电气工程硕士点现分为四个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设有交通部航运技术与控制工程重点实验室、电力传动与控制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拥有教授10名,副教授12名,外聘硕士导师4名。本学科以港口、船舶、航运与海洋工程为特色,积极开展船舶电力推进系统、港航运输设备电力传动控制系统、新能源开发与电源变换技术、智能化港航系统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技术、船舶电力系统控制与优化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承接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及企业委托的课题,科研经费充足,社会效应显著。本学科与法国、波兰、丹麦等国建立了长期的国际合作关系,共同承担科学研究项目和高端人才培养,与法国南特大学签署了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协议,每年选派若干名研究生赴法留学一年,并可获得法国硕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1.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积极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2. 具有良好的学习风气、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掌握坚实的学科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科研素质和实践能力。 3. 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三、主要研究方向

2011山东大学电气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5207 ) 培养目标 应修总学分数 课程设置(具体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需掌握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宽广的专业知识、 具备职业要求 的知识 结构的主要环节 1、基础性课程 (1)学校开设的公共课 附件2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电气工程高层次应用性人才。基本要求 是: 1. 2. 3.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 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掌握所从事专业(或职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具有独立承担 专业技术 或管理工作的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掌握一门外国语。 研究方向 1. 电机与电器:电机电器理论与设计、电机调速与运动控制、电气设备的动态仿真 与故障诊 断 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控制、 电力系统 调度自动化、电力经济与管理 3. 高电压及绝缘技术:高压电气设备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高压电力电子技术、 高压电磁 兼容环境技术、脉冲功率及等离子体技术、高压输电技术 4.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电子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电 力传动与 控制、控制理论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中的应用 5.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工新技术、电工技术中的科学计算及应用、磁悬浮轴承理 论与应 用、新型发电技术和新型储能技术 学制与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 3年,学习年限为2-4年。 应修总学分:32学分,其中必修 20学分,选修12学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必修):2学分; 科技英语(必修):3学分 工程数学(必修):3学分。 (2) 专业基础课 专业必修课3门,每门2~3学分; 专业选修课4门,每门2学分。 (3) 补修课 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全日制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补修 1-2门本 学科本科生必修课。补修课不计学分。 2、专业实践性课程 专业实践是全日制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重要的培养环节,充分的、高质量 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 1年,可 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专业实践按课程形式进行设置: (1)实践必修课2门,每门2学分; (2 )实践选修课2门,每门2学分; 六中期筛选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题后,对研究生课程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具体时间由各培 养单位自行确定。 七学位论文 撰写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的时间为半年,论文字数不少于 10000字。 1、论文选题与开题 全日制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修完全部学分后,应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论文 选题和开题工作。 (1)、论文选题 全日制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 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论文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 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论文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具体可从以下几个 方面选取: 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 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的研制与开发; 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项目; 应用基础性研究、预研专题; 一个较为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或工程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 a ) b ) c

(0808)电气工程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0808)】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电气工程是一门以电磁场理论和电路理论为基础研究,以电力系统、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和电机电器等构成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背景紧密结合的学科。 电气工程学科紧密围绕电机和电器控制、工业节能与控制、电力电子与电源变换、绿色制造与先进电机驱动、新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等领域的重大技术需求,开展基础理论及创新技术研究。 电气工程一级学科涵盖:电机与电器(学科代码:08080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代码:080802)、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学科代码:080803)、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代码:080804)、电工理论新技术(学科代码:080805)五个二级学科。 二、培养目标 1.应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术修养和合作精神。 2.进一步掌握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须的实验技能,熟悉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分析、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文献,撰写论文摘要,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4.电气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获得者还应该掌握解决涉及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的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等工具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专门人才。 三、研究方向 1.电机与电器 2.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3.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4.机电一体化技术 5.新能源发电及节能技术 四、学习年限 学制2.5年。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最少为2年,最长不超过3.5年。

五、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 本学科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28学分,包括课程学分和必修环节学分。课程分

(085207)电气工程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085207)】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专业领域简介 电气工程(085207)是一门以电磁场理论和电路理论为基础研究,以电力系统、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电机电器等学科构成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背景紧密结合的学科。 电气工程紧密围绕工业节能与控制、电力电子与电源变换、绿色制造与先进电机驱动、新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等领域的重大技术需求,开展创新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为: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机电一体化技术、新型电机及控制技术、智能电网技术、新能源发电及节能技术等。 二、培养目标 1.应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术修养和合作精神。 2.进一步掌握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须的实验技能,熟悉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分析、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文献,撰写论文摘要,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4.具有从事各类电气新设备的开发、设计、研制,以及设备运行与维护更新能力,独立承担解决在电能生产、传输、分配、控制、检测、保护及其使用过程中的工程实际问题。 三、研究方向 1.电机与电器 2.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3.机电一体化技术 4.新型电机及控制技术 5.新能源发电及节能技术 四、学习年限 学制2.5年。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最少为2年,最长不超过3.5年。 五、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 本专业研究生至少必须修满36学分,包括课程学分和必修环节学分。其中学

六、培养方式、考核方式及要求和学位论文要求 参见《江南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该方案从2013级研究生开始执行,由物联网工程学院负责解释。

山东大学电气测试技术模拟题及答案

测试技术模拟题及答案 3 一、是非题 1、带通滤波器的带宽愈窄,频率分辨力愈高,建立时间也就愈长。 ( √ ) 2、用交流电桥作为传感器测量电路,电桥输出经放大后,获得的波形与被测信号波形一致。 ( × ) 3、用差动变压器式敏感元件做的传感器,其输入和输出都是电压信号( × ) 4、有限个周期信号之和必形成新的周期信号。 ( √ ) 5、激振锤锤垫的材料愈硬,激振力的频域范围愈宽。 ( √ ) 6、压电式加速度计中,质量块的质量加大时,就会使它的灵敏度升高( × ) 7、光线示波器振动子的固有频率越低,其灵敏度越高。 ( √ ) 8、在光线示波上用固有频率为120Hz 的振动子,记录一频率为400Hz 的正弦信号,会产生波形失真。 ( √ ) 9、频谱函数是信号的频域描述。 ( √ ) 10、频谱离散的信号一定是周期信号。 (√ ) 二、 填空题 1、线性时不变系统的主要性质之一是 同频性 ,由此可知,系统输出信号的 频率 一定与输入信号的相等。 2、电磁式激振器的输入电流中,直流部分远大于交流部分的目的是 避免信号失真 3、有些传感器采用差动结构,为的是改善传感器的 线性度 和 灵敏度 4、调幅原理是:在时域中是将调制信号与高频载波 相乘 ,在频域中则是二者的 卷积 。 5、描述测试装置的动态特性,在时域中用 脉冲响应函数 函数,频域中用 频率响应函数 函数 6、金属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片工作的物理基础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利用 机械变形 引起电阻变化,后者利用 电阻率的变化 引起电阻变化。 7、若x(t)的频谱函数为X (f ),则?∞-t dt t x )(的频谱函数是 X (f )/(j2 Лf ) ,)(kt x 8、阻抗头是用来测 力 , 加速度 的传感器。 9、测试装置的幅频特性描述的是:当输入稳态正弦信号时,其 输出 信号和 输入 信号的 时域之比 与频率的函数关系。 10、若f c2、f c1分别代表带通滤波器的上、下截止频率,则滤波器的带宽B=

山东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培养方案(100301K)

山东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100301K) 一、专业简介 山东大学口腔医学(五年制)专业设立于1977年,每年招收50名学生,基本学制5年,达到本科阶段培养要求后授予口腔医学学士学位。 ●师资力量:学院汇聚了一批以双聘院士、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主任委员、泰山学者 和齐鲁青年学者等海内外知名专家为学科带头人的人才队伍。职工总人数451人(含临床医疗和护理人员),专任教师6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1人,有海外经历的教师46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4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7人,博士生导师26人,硕士生导师52人。其中,双聘院士2人,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主任委员2人,泰山学者(含海外、青年学者)4人,齐鲁青年学者3人,山东省十佳医师2人。 ●学科优势:本学科秉承“立足山东,辐射华东,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开放式 办学理念,以学科交叉融合与国际化为特色,以组织再生、临床转化和精准医学为方向,以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为主旨,以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口腔医学学科为目标,全力打造高水平研究型人才培养基地、口腔医学研究创新平台及区域性口腔医疗与预防保健中心。 ●培养特色:坚持开放的意识,建立国际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 野和竞争力;重点推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把突出口腔专业意识的渗透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贯穿培养过程的始终。 ●服务面向:面向国内高水平口腔医疗机构和研究机构并参与国际合作。 ●办学定位:打造国内一流的口腔医学本科专业,致力于培养未来能够成为高水平 的临床或科研型并能够引领和推动口腔医学技术进步的专业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拥有宽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扎实的生物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口腔专业基

山东大学2017年设计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山东大学2017年设计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各类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本学科研究生教育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面向社会,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理论联系实际,能从事本专业领域内的教学、科研以及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要求硕士研究生做到: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的献身精神。 2、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科研道德,具有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关注社会的人文精神。 3、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要的实践技能;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研究前沿;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能解决本学科领域的问题并有新的见解;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可胜任本学科或相邻学科的教学、科研和设计或相应的管理工作。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产品创新与人机系统设计 2.设计学理论 3.品牌战略与企业形象研究 4.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研究 三、培养方式 根据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充分利用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鼓励研究生进行“三种经历”,提倡实行双导师合作培养。 指导教师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硕士研究生制订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在硕士研究生入学一个月内制订完成。 四、学制与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最长提前时间不能超过一年。提前毕业的条件: 1、已修满培养计划要求的全部学分; 2、已完成学位论文工作; 3、以第一作者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SCI/EI收录的期刊论文1篇。 五、应修总学分数 硕士研究生应修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18分(含前沿讲座与社会实践)。 六、课程设置 1、必修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3学分 第一外国语3学分、专业外语2学分。 学位基础课2门、学位专业课2门。 前沿讲座2学分。 (1)目的、范围和形式:主要研讨本学科重大学术课题与前沿性课题以及可供深度探讨的热点课题,使学生对本专业的学术发展或未来发展趋势有清晰的了解,积极参与本学科前沿问题和重大课题的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