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债规模影响因素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09.00 KB
- 文档页数:12
金融天地我国国债的发行规模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谢婧芸 梁 虎 项墩伟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摘要:本文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ADF检验、协整检验、OLS估计,多重共线性检验,异方差检验,自相关检验等一系列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1992-2014年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说明了居民储蓄存款、信贷规模的变化是影响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变化的重要因素,居民储蓄存款对国债发行产生正效应,信贷规模对国债发行产生负效应。
其它因素变化的影响不太明显。
关键词:国债发行规模;居民储蓄存款;信贷规模;财政支出;GDP;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6-0297-03一、模型设定(一)变量选取在一定时期内,国债发行规模受政策,经济,市场等诸多方面的影响。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国债发行规模主要受两个大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从国债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分别讨论:1.影响国债供给的因素:GDP、财政支出、中央财政债务余额GDP:作为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综合衡量指标,GDP越大,说明一国经济综合实力较强,那么一国的债券市场发展较为领先,国债的发行规模就越大。
财政支出:国家的财政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税收和国债,用国债来弥补财政支出是国家经常采用的方法,因此,财政支出的大小直接影响国债发行规模。
理论上来讲,财政支出越多,国债发行规模就较大。
中央财政债务余额:它是国家将来要偿还的债务,国债余额越高,国家债务负担就越重,国家的还债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国家不能在债务余额较大时,增加国债发行规模,但同时,增加发行国债也可以偿还以前的债务,两者共同的作用影响国债发行规模。
2.影响国债需求的因素:国债还本付息额、居民储蓄存款和信贷规模国债还本付息额:它是政府到期时必须偿还的本金和利息。
它越大,国债负担越重,而国家的偿还能力有限,在安全范围内,国债的发行规模越小;但是当财政收入余额不足以偿还本金和利息时,它又是一个很好的手段让国家来偿付旧的债务。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作者:米洋江川罗文刘桃来源:《职业圈》2007年第07期【摘要】文章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进行了广义关联分析,选取了GM(国债发行规模(亿元),GDP(内生产总值(亿元),SR(财政收入(亿元),ZC(财政支出(亿元),LX(国债还本付息(亿元),CX(居民储蓄余额(亿元)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GDP,财政支出和国债还本付息是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国债;发行规模;计量经济分析【中图分类号】 F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69(2007)07-0021-02自1979年中国政府重新发行国债以来,国债发行的规模从数十亿元提高到数千亿元,国债发行累计余额目前已接近两万亿元。
如此大的国债规模是否适度,国债市场的容量与空间还有多大,是国债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
研究国债发行规模,建立一个精度较高的模型,得出比较准确的预测结论,需要做好两个基本工作:一是要紧密结合宏观经济运行机制,运用相关计量经济方法找到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主要因素。
这样找出来的因素既有经济运行机制上的因果关系又有统计上的因果关系。
二是以找出来的主要因素为自变量,建立适当的国债发行规模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这样建立的模型既有恰当的经济因果关系,又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笔者通过这种方式对中国国债发行规模与相应经济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为以后国债发行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因素。
一、分析国债发行规模的影响因素,然后选取可以量化的因素,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具体过程如下:(一)原始数据间见附录的表格中(二)建立模型1.变量替换。
为方便以下分析的进行,现在作如下的变量替换:GM——国债发行规模(亿元),GDP——国内生产总值(亿元),SR——财政收入(亿元),ZC——财政支出(亿元),LX——国债还本付息(亿元),CX——居民储蓄余额(亿元)将外债余额作为被解释变量,其余作为解释变量可以建立对外债规模影响因素分析的计量经济模型:GM=β0+β1*GDP+β2*SR+β3*ZC+β4*LX+β5*CX+ u(模型一)其中,βi表示回归系数,u则表示随机误差项。
国债规模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国债规模成为了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
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来说,国债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债务水平、投资环境、市场表现和国际信誉等多个方面。
因此,分析影响国债规模的因素,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国家债务发展动态、提高国家财政管理效率和预防财政风险非常必要。
1.国家财政收支状况国家财政收支状况是影响国债规模的一个重要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税收收入变化、财政支出政策等都是影响国家财政收支状况的因素。
当国家收入不足以满足支出需求时,为了平衡财政收支,政府需要通过发行国债以获得资金。
2.货币政策与利率变动货币政策和利率变动是另一个影响国债规模的主要因素。
政府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和利率等手段可以有效地调控市场金融环境,以达到影响借贷利率和增加借贷需求的目的。
当货币政策收紧、利率上升时,企业和个人的借贷成本会增加,对于国家来说,发行国债的成本也将增加,所以这时国债规模通常会相对减少。
3.政策融资的需要政策融资的需要也是影响国债规模的因素之一。
政府部门需要依靠国债以获得各种支持和资金,例如,政府需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投资、计划生育上报等等。
这些都需要政府通过增发国债来获得资金支持。
4.国际经济格局和国际信誉国际经济格局和国际信誉是影响国债规模的重要因素。
一个国家的国际信誉和经济实力可以直接影响金融市场和投资者对于该国债务状况的认知和信任。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形势、地缘政治和社会稳定等方面依然强劲时,更容易吸引海外资本流入,也更容易发行更多的国债。
如果国家经济形势疲软,市场不稳定,那么该国的国际信誉也会受到影响,从而使发行国债的成功率下降。
综上所述,影响国债规模的因素包括国家财政收支状况、货币政策与利率变动、政策融资的需要以及国际经济格局和国际信誉等方面。
通过对影响国债规模的不同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国债发行市场走势、提高我们的投资决策力和风险感知能力。
2024年国债市场规模分析引言国债是指由国家发行的债务工具,它是一种重要的债券种类。
国债市场作为国家经济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现代金融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国债市场的规模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
国债市场规模的定义国债市场规模指的是国债发行的总量,通常以货币单位(如人民币)表示。
该指标是衡量国债市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国债市场规模的影响因素国债市场规模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国家经济状况:经济增长水平和通货膨胀率等经济指标对国债市场规模有着直接的影响。
经济繁荣时,国债市场规模可能较小;而经济衰退时,国债市场规模可能较大。
2.政府财政需求:政府财政需求的增加可能导致国债市场规模的扩大。
当政府需要大量资金用于公共事业投资和债务偿还时,国债市场规模往往会增加。
3.货币政策调控:货币政策的宽松或紧缩对国债市场规模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国债市场规模扩大,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国债市场规模缩小。
国债市场规模的发展趋势国债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间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发展趋势:1.多层次发展:国债市场逐渐从传统的一级市场发展到二级市场和三级市场,形成多层次的市场结构。
这将促进国债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2.跨境投资: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者将目光投向了国债市场。
这将有助于国债市场规模的增加。
3.创新产品:通过推出创新的国债产品,如可转债和浮动利率债,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国债市场,从而扩大国债市场规模。
结论国债市场规模是国家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随着国债市场的发展趋势,规模有望继续增长。
政府需要充分意识到国债市场的重要性,并通过适当的政策措施来促进其良好发展。
同时,投资者也应该密切关注国债市场的动态,以获取更多的投资机会。
2024年国债期货市场规模分析前言国债期货市场是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稳定国民经济、管理流动性和风险分散的作用。
本文将对国债期货市场的规模进行深入分析,以了解其在金融系统中的地位和发展趋势。
国债期货市场的定义国债期货是指以国债为标的物、以期货合约形式进行交易的市场。
该市场具有高流动性、交易成本低、杠杆效应等特点,为投资者提供了套期保值、投机交易和多元化投资的机会。
国债期货市场的规模国债期货市场的规模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衡量。
按照交易量来看,过去几年国债期货交易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交易规模不断扩大。
其中,主力合约的交易量占据了较大比重,反映出投资者对主力合约的高关注度。
此外,国债期货市场的合约种类也在不断增加,丰富了市场的多样性。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近几年国债期货市场的规模大约在xxxx亿元至xxxx亿元之间。
这一规模在整个金融市场中占比较小,但其重要性和潜力逐渐凸显。
影响国债期货市场规模的因素国债期货市场规模的变化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的。
首先,宏观经济环境对国债期货市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当经济增长稳定,通货膨胀预期较低时,投资者更倾向于投资国债期货,从而推动市场规模的增加。
其次,市场需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国债期货市场的规模。
投资者对风险管理需求的增加以及对金融市场的多元化投资需求的上升,都会对国债期货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此外,政府的相关政策和监管措施也是影响国债期货市场规模的重要因素。
国债期货市场规模的发展趋势国债期货市场在未来有望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
首先,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国债期货市场将获得更多发展机遇。
其次,随着投资者理念的转变和金融知识的普及,投资者对于期货市场的认识和认可将进一步提高。
此外,金融科技的发展也将为国债期货市场提供新的发展契机,如智能交易系统、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应用。
结语国债期货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的增长与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密切相关。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摘要]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别计算出国债发行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国债还本付息额的灰色相对关联度,然后对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各重要因素作关联度排序,最后对由这些因素衡量的我国的国债偿债能力、国债应债能力、国债依存度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国债;灰色关联度分析;国债偿债能力;国债应债能力;国债依存度一、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灰色关联分析是定量地比较或描述系统之间或系统中各因素之问,在发展过程中随时间而相对变化的情况,即分析时间序列曲线的几何形状,用它们变化的大小、方向与速度等的接近程度,来衡量它们之间关联性大小。
如果两比较序列的变化态势基本一致或相似,其同步变化程度较高,即可以认为两者关联程度较大;反之,两者关联程度较小。
这种用于度量系统之间或因素之间随时间变化的关联性大小的尺度,称为关联度。
只有弄清系统中的这种关联关系,才能对系统有比较透彻的认识,分清哪些是主导因素,哪些是制约因素;什么是优势,什么是劣势。
为进行系统分析、预测、决策、评估、规划以及发展战略研究打好基础。
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方法如下:第一步:确定母序列x0与子序列Xi。
第二步:原始数据预处理。
各指标原始数据量纲不同,数量级差也悬殊,为使原始数据消除量纲,合并数据级,使其具有可比性,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
对此,本文用初值化变换:x’ij=xij /Xil第七步:排关联序。
为准确评价及理顺各自序列对母序列的关联程度,需将关联度以大小排序,称关联序。
对与各子序列要比较其对同一母序列来说,孰大孰小,可以明确及理顺各自序列对与母序列的“主次”关系。
二、我国国债发行额与各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1.确定母序列x0与子序列xi,即系统因素的确定。
影响一国国债发行规模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初步选取的数据变量包括当年的国债发行额(x0)作为母序列,国内生产总值GDP(x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x2)、财政收入(X3)、财政支出(X4)、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x5)、国债还本付息额(x6)、当年国债余额(X7)分别作为子序列。
Financial View金融视线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95我国国债规模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胡莉娅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南昌 330045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的国债发行量与日俱增,国债危机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国债规模的问题。
本文从赤字率、国债偿债率入手分析现状,采取1981年-2017年的数据,运用Eviews8.0软件,建立VAR模型,进行Johansen检验从不同时期探讨各因素对于国债规模影响。
研究发现:短期内主要因素是财政收入,而长期的主要因素是GDP。
关键词:国债规模;影响因素;VAR模型一、前言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后,虽然我国国债相比之前增速稍缓,但国债发行量的逐年增加表明国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国债规模是否已经达到警戒线,发行多少国债比较适宜,发行额达到多少是才能实现市场以及自身资金需求的最大效用,我们又该如何防范类似希腊危机这样的事件,又该以什么因素为标准来预测发行量已经逐渐成为一大关注点。
因此,本文在估量我国国债规模的基础上,运用Eviews软件建立VAR模型,运用 Johansen 检验从不同时期探讨各因素影响大小,提出相关的建议。
二、我国国债规模估算衡量国债规模的指标经常采用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中的规定的应债能力以及偿债能力两种类型,其中衡量应债能力的指标是赤字率,用以表明宏观经济对于赤字的承受能力。
对于这一指标,国际上约定的警戒线是3%,虽然2008年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就这几年的赤字在2%以上漂浮,控制在3%以内。
从这个数据来看,目前我国的国债还有上升的空间,关于指标中财政赤字及GDP对于国债规模的影响,李昕阳(2017)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得出财政收支的影响较大,任晓聪和牛海鑫(2016)通过建立VAR模型,得此,在“脱媒”步伐加大的时代,银行在竞争中要思索自己的基本定位和应对策略。
其次,一家银行作为一个个体,在竞争中的独特定位和价值何在?每一家银行都有其特殊的“呼召”或者说使命吗?“我”的存在是否更好地促进了为有需求的特定客户提供其真正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我”的存在是否为其他关键方(包括员工、股东等)提供了其真正所需的价值?(二)构建组织能力“杨三角”理论中提及的组织能力发展的3个支柱,对应银行而言:国内银行不断加强的招聘、培训和人才发展等工作更多的是对应“员工能不能?”部分;国内银行近年越来越关注的“提升绩效管理”更多的是解决“杨三角”中的“员工愿不愿?”部分存在的问题;国内银行一直关注的“组织结构重组”、“公司治理优化”和“IT建设”等工作则更多的是对应“杨三角”中的“企业环境容不容许”部分。
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计量分析【摘要】本文基于VRA模型并运用格兰杰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对我国国债发行额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显示,我国国债发行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财政赤字、国债还本付息和城乡居民储蓄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影响国债发行额的主要因素有财政赤字和城乡居民储蓄。
【关键词】单积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本文采用的样本数据为19812009的年度数据。
共引入这个四个影响变量来分析国债发行规模(DEt),用字母分别表示为:国内生产总值(GDPt)、财政赤字(ZZt)、居民储蓄(PSt)、国债还本付息支出(PDt)。
同时为去除通货膨胀因素所造成的影响,对这些变量分别进行GDP指数平减(本文以1978年为基期),根据经验,数据的自然对数变换不改变原数据的相互关系,只是使其趋势线性化,并且能消除数据的异方差现象,因此本文在进行实证分析之前对国债发行额、国内生产总值、财政赤字、居民储蓄、国债还本付息支出的原始数据进行了自然对数变换,样本变量的表示符号为国债发行额(LDEt)、国内生产总值(LGDPt)、财政赤字(LZZt)、国债还本付息(LPDt)和居民储蓄(LPSt)一、单位根检验单位根检验的结果表明,时间序列LDEt、LGDPt、LZZt、LPDt、LPSt在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下均存在一个单位根,属于非平稳序列。
但LDEt、LGDPt、LZZt、LPDt、LPSt经过一阶差分后,在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下均具有平稳性特征。
二、协整检验表1是Johanson协整检验结果。
其结果表明:通过特征值迹统计量检验,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有4个协整方程;通过最大特征值统计量检验,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有4个协整方程。
这说明LDEt、LGDPt、LZZt、LPDt、LPSt五者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即五个单独的时间序列LDEt、LGDPt、LZZt、LPDt、LPSt各自是一个非平稳序列,但序列间的线性组合却是稳定的,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对当前我国国债规模相关问题分析作者:崔保平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3年第21期摘要:我国发行国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弥补财政赤字,帮助进行宏观经济调控。
国债发行规模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从相关数据来看,我国国债的发行量呈现出了逐年递增的现象,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其中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本文主要探讨了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因素以及对国债相关风险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国债规模影响因素防范措施一、引言通常而言,国家发行国债的目的一般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筹措国家建设资金、偿还旧债以及帮助进行宏观经济调控。
国债的解释为:由国家统一发行的财政债务。
国债的发行不但能够有效的刺激经济发展,帮助经济政策的施行,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货币的流动性以及更好的进行对外贸易管理等。
从1981年我国第一次发行以来,我国国债的发行规模就呈现出了一种逐渐上升的趋势。
国债发行规模的增加虽然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但是也在很大程度上给我国带来了国债偿付风险。
二、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因素分析严格来说,国债的发行规模是和我国居民储蓄呈正比的,这正好说明我国居民应该是国债的购买主体,国债资金的来源就是居民的储蓄存款,而居民的储蓄存款也为国债的发行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另外,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拥有较强的还债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该国的GDP,当国家的经济发展较快时,其国债的发行规模也会相应的有所增加。
根据一般理论我们认为国债是和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保持同步的,所以国家国债的发行规模其中的影响因素之一应该是GDP。
同时国债的发行规模也和国家当年的GDP水平呈现出一种负相关的关系。
最后,国债的发行规模与国家财政赤字绝对值成一种正相关的关系。
在过去的财政学理论中,国债都是被看作为财政赤字的别名。
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国债筹集资金主要就用于财政赤字的弥补。
由于我国过去一直以来都是推行的积极财政政策,造成了国家财政赤字较大,财政收支入不敷出,因此国债的发行主要就是为了弥补财政上的收支差额。
国债规模及其风险防范国债是指国家发行的债券,是政府对市场的融资工具,也是对外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债的规模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而适当的风险防范也是必不可少的。
国债规模的影响因素国债规模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主要因素:财政政策目标财政政策的目标决定了国债规模的增减方向。
如果政策目标是加大投资力度,那么财政支出就会增加,国债发行规模也会相应的扩大。
反之,如果政策目标是控制投资规模,那么国债规模也会适度减小。
经济形势国债发行规模也会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
在经济形势不佳的时候,政府为了维护经济稳定,通常会增加国债发行规模,缓解流动性压力和市场风险。
反之,在良好的经济形势下,政府则更倾向于减少国债发行规模,避免可能带来的通胀压力。
利率水平国债的利率水平也会影响国债发行规模。
对于一定的规模和期限的国债,利率水平较低,债券价格会相对较高,政府融资成本也会比较低,因此国债发行规模也会有相应的提高。
反之,在利率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国债发行规模也会相应减小。
风险防范国债作为一种投资品种,也同样需要风险管理和防范。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指政策变动引起的风险,主要包括税收政策、货币政策、利率政策等。
投资人应该始终注意政策变动对国债价格和收益率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债券发行主体无法按时和足额履约的风险。
对于国债而言,其信用风险一般较低,但仍然需要关注政府信用状况和国债评级情况,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变动引起的风险。
投资人需要时刻关注整体经济环境和政策变动对利率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
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债券市场流通和交易出现困难的风险。
在风险事件发生后,投资人需要有足够的资金和流动资产进行应对,以确保手中债券的流动性和交易能力。
结论国债规模及其风险防范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国债规模的增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投资人应该仔细分析这些因素以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
学号09040615 班级09国贸1班计量经济学期末课程设计南京审计学院2009 级经济学院题目:我国国债规模影响因素分析学生姓名陆伊涛学号09040615专业国贸班级1班2011年12 月17 日我国国债规模影响因素分析09040615 09国贸1班陆伊涛摘要发行国债,是我国政府弥补财政赤字和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国债规模是否适度关系着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发展。
本文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在研究影响国债规模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采用近二十年的相关样本数据,建立了计量经济模型,并运用EViews软件进行了一系列的定量分析,从而得到国家财政赤字规模和居民储蓄总量是影响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最重要因素。
关键词国债规模;财政赤字;计量分析一、文献综述(一)国债的定义和作用国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国债是世界各国政府筹集资金、缓解财政压力和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
国债除了具有传统的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功能外,还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连接点。
国债在促进一国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国债的功能主要有二:一方面,发行国债是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最通用的方法,通过国债筹资可以迅速、灵活、有效地弥补财政赤字;另一方面,发行国债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从国家统计数据可以看到竟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对国债规模的影响程度又如何,本文将对这几个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
但是,国债的发行对经济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如,在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过程中容易导致通货膨胀的产生;在微观资源配置方面,会对私人部门的投资产生“挤出效应”,与私人部门争夺资源,不利于私人部门的发展壮大;对社会的收入分配及经济稳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
(二)我国国债发行的现状剖析国债到期是需要还本付息的,国债的发行既受到国民经济应债能力的限制,又受到国家财政偿债能力的制约。
因此,在一定时期国债客观上存在一个适度性的数量规模。
在全球金融危机不断蔓延,我国实体经济受到冲击的特殊情况下,为了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我国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情况下,国债发行规模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目前的国债规模增长过快过大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过高,可能会产生债务危机,从而人们对国债产生恐惧感、主张减少国债发行;另一方面,与国外相比我国国债规模占GDP 的比重不高,国债规模还不算大,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大前提下应当充分发挥国债调节经济的作用、主张多发国债。
国债既是一种调控手段,也是一种筹资手段。
在其适度规模上,国债的筹资功能与调控功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这就是说,国债规模过大,其副作用也就大;国债规模小,其积极作用又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从我国目前情况看,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适度增加国债规模保证经济健康运行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同时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面对当前实体经济下行的现状,财政建设资金缺少的状况将长期存在,利用国债筹集建设资金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需的。
(三)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选择国债的发行既受到国家财政与国民经济应债能力的限制,又受到投资者投资能力的制约。
(1)财政的应债能力<1>国债依存度。
国债依存度是指当年的国债发行额与当年的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这一指标从流量上反映了财政支出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债务收入。
政府举债过多,债务依存度高,表明财政债务负担重,可能给财政未来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当国债的发行量过大,债务依存度过高时,表明财政支出过分依赖债务收入,财政处于脆弱的状态,并对财政的未来发展构成潜在的威胁。
可见财政支出与国债发行规模紧密相关。
<2>国债偿债率。
国债偿债率是指当年的国债还本付息额与当年的财政收入的比例关系,这一指标反应政府财政偿还债务的能力。
一国财政偿债能力越大,政府举债的承受能力越大。
债务收入的有偿性,决定了国债规模必然要受到国家财政资金状况的制约。
每年我国政府发行的国债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用来偿还到期债务本息,借新债还旧债是我国国债发行规模不断扩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2)国民经济的应债能力<1>国债负担率。
国债负担率衡量的是一定时期的国债余额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情况,这一指标表示国民经济国家债务化程度和国债累积额与当年经济规模总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这是衡量国债规模最为重要的一个指标。
从这一指标看,国债累积余额也是制约国债发行规模的因素之一。
在国内生产总值一定的条件下,国债累积余额越大,国债负担率就越高,可供发行的国债规模就越小。
<2>赤字率。
赤字率表示一定时期内财政赤字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情况,是用来衡量一国经济对财政的应债能力。
国债的发行主要以弥补财政赤字为主,财政赤字的大小将直接关系国债发行规模的大小。
(3)国债投资者的投资能力<1>居民的应债能力。
在我国,国债的持有者主要是个人,居民是认购国债的重要主体之一。
而城乡居民存款和手持现金是居民购买国债的主要来源,也是衡量国债投资者投资能力的主要指标。
居民应债率是反映居民应债能力的指标之一,它是指国债余额占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或年度国债发行额占当年居民储蓄存款增加额的比例。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与国债发行规模存在正向关系。
<2>金融机构承受能力分析。
国债的认购主体除了广大的居民个人外,机构投资者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其具体的体现在社会资金的余缺。
而信贷规模则从不同层面反映了社会资金的余缺状况,因而信贷规模也是制约国债发行规模的重要因素。
机构投资者的资金越多,可用于购买国债的资金越多,国债发行规模的潜力就越大。
现实经济中影响或决定国债规模的具体因素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从以上分析可以总结出:国债的发行规模取决于一定时期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国债的承受能力就越强;国债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手段自然受到财政收支状况的影响,国债发行规模还会受到社会资金总量的限制;由于居民投资者目前仍然是国债认购的主体,居民储蓄会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大小;从国债自身的运作来看发行的新债有一部分要用于偿还旧债国债余额、国债的还本付息状况也是决定国债适度规模大小的因素。
为此我将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考察范围确定为国内生产总值、财政赤字、财政收入、居民储蓄、国债余额。
(四)学者研究成果由于国债给经济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所以国债规模以多大为好,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议。
国内有很多学者曾运用数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我国历年国债规模以及影响国债规模的因素进行过统计分析,但不同的学者由于所使用方法的不同,其研究的结果差异颇大:杨大楷等人曾采用相关分析法对影响国债规模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从而得出国债余额、居民储蓄额、贷款余额、国民生产总值、国债还本付息额、财政收入、财政赤字和预算内投资规模与国债规模都存在较高相关性。
朱世武、应惟伟利用AR-GARCH 模型,应用传统的统计方法和向量自回归法对国债的规模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中央财政支出是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主要因素。
许小平等通过对国债发行规模及相关影响变量进行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检验,得出了GDP 增量和居民储蓄规模都与国债发行规模正相关的结论。
本文在前人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分析影响国债规模的各因素,根据1989-2009年中国的经济数据,就影响我国国债规模的主要宏观经济因素展开分析研究。
二、变量选取和模型设定影响一国国债规模的因素很多,有宏观因素也有微观因素,本文只考虑宏观方面的因素,初步选取的数据变量包括当年的国债发行额(Y),国内生产总值(X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X2)、国家财政收入(X3)、国家财政赤字(X4)、国债余额(X5)。
其中,国债发行额为被解释变量,其余为解释变量。
以上因素只是作为备选因素出现,至于国债规模到底与其中的哪些因素关图1关于资料的几点说明:(1)国债发行规模包括特别国债。
(2)国债余额包括国内债务、国外借款,是指中央政府历年的预算差额,即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相互冲抵后的赤字累计额和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特别国债的累计额。
(3)财政赤字=财政支出-财政收入。
下面我将从定量的角度来分析诸因素对国债发行规模的影响程度。
本文采用的样本数据均为年度数据,样本期为1989-2009 年,共20组数据,样本数据来源于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民银行。
图2从样本数据的线性图可以看出Y、X1、X2、X3、X4、X5都是逐年增长的,但增长速率有所变动,探索将模型设定为对数模型,如下:LnY=b6+b1*lnX1+b2*lnX2+b3*lnX3+b4*lnX4+b5*lnX5+U其中,U 为随机误差项,描述除解释变量以外的因素对国债规模的干扰作用。
运用EViews 软件的最小二乘(Least squares)方法对本数据进行包括全部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结果如下:Dependent Variable: LN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17/11 Time: 14:27Sample: 1989 2009C -5.931936 2.006553 -2.956283 0.0098LNX1 3.201625 0.935380 3.422808 0.0038LNX2 -2.064049 0.924988 -2.231434 0.0413LNX3 -1.999533 0.415731 -4.809681 0.0002LNX4 0.077585 0.037274 2.081457 0.0549R-squared 0.986557 Mean dependent var 7.815790Adjusted R-squared 0.982076 S.D. dependent var 1.475374S.E. of regression 0.197522 Akaike info criterion -0.170977Sum squared resid 0.585224 Schwarz criterion 0.127458Log likelihood 7.795261 F-statistic 220.1688Y=-5.931936+3.201625lnx1-2.064049lnx2-1.999533lnx3+0.077585lnx4+1.973785lnx5t=(-2.956283) (3.422808) (-2.231434) ( -4.809681) ( 2.081457) (4.570261)R²=0.986557 F=220.1688 df=15模型估计结果说明,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年GDP每增长1%,平均说来国债发行额会增长3.2016%;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年储蓄存款每增长1%,平均说来国债发行额会减少2.064%;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年财政收入每增长1%,平均说来国债发行额会减少1.9995%……这与理论分析和经验判断有所出入,需要进行进一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