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永远的歌声第一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233.00 KB
- 文档页数:12
2017年六年级语文上册11.永远的歌声(1)教案语文S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年六年级语文上册11.永远的歌声(1)教案语文S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年六年级语文上册11.永远的歌声(1)教案语文S版的全部内容。
永远的歌声【教材分析】《永远的歌声》是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温暖的记忆”.课文主要写了童年时“我”和二牛、二兰、石花为生病的老师上山采草药的事,表达了“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热爱之情。
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走出童年已经很久了,但童年的一些歌却牢牢地记在脑海中。
第二部分(第2至10自然段):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
写“我们”为生病的老师上山挖草药、捉鱼的事。
第三部分(第11——12自然段),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巧妙回应了文章的主题,即回答了为什么以《永久的歌声》为题。
同时,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使得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学情分析】六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对课文有一定的自己阅读、理解的能力,对于文章的结构、其中的一些描写,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学生对老师的生活,情感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再加上“老师与学生的生活”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因此通过便于课文的学习,也利于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情感表达。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快速阅读,划分层次,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指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文中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思想感情。
抓住文中一些含义深刻、饱含深情的句子,引导学生自我感悟,悟情悟理。
《永远的歌声》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淙淙”、“龇牙咧嘴”、“鼻涕”、“剃头”、“小辫儿”、“拽住”、“吆喝”等词语。
2.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教学方法教授法、自主学习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歌曲、字典。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这是谁的歌声?为什么说这歌声是永远的?文章中的故事和歌声有什么关系?……)好,请带着你的问题,开始学习课文。
二、新课学习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划出生字、生词,借助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字义或词义。
全体反馈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略)指名读全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交流:指名说——补充说——教师小结。
再读课文,找出文章中描写事件的部分。
交流:第2——10自然段。
2.初读质疑。
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交流: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问题。
3.学习第一层,体会孩子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第一层,先写了爸爸随大军南下,“我”在一所农村小学里读书,这里有位年轻漂亮的城里来的女学生当我们的老师,她有一副好嗓子,教“我们”唱好听的歌。
在这一部分,文章的字里行间表达了我们这些山村孩子对老师的热爱,如对老师外貌的描写,“剪着短头发,又年轻、又漂亮。
”体现了孩子们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又如,文章第4、5自然段写我和姐姐的争论的语句,同样表达了我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集体备课记录时间10月8日年级学科六年级主备人授课教师课题11、永远的歌声(第一课时)参加人员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情学生对本文所表达的浓浓师生情不难理解,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这种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主备教学设计个性张扬一、谈话导入: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这是谁的歌声?为什么说这歌声是永远的?文章中的故事和歌声有什么关系?……)好,请带着你的问题,开始学习课文。
二、自主学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划出生字、生词,借助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字义或词义。
2、全体反馈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略)3、指名读全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小组交流集体汇报教师小结,鼓励表现出色的同学(课文主要讲了童年时候,我和二牛、二兰、石花,为生病的老师冒险上山采草药的事。
)4、再读课文,找出文章中描写事件的部分。
交流:第2——10自然段三、合作交流:在小组内自由读课文,针对内容质疑。
1、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2、交流反馈: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问题四、内容拓展:1、欣赏河北民歌《小放牛》2、复习引号的作用:①表示直接引用②表示突出强调③表示否定或者讽刺④表示特定称谓⑤用来引用俗语、谚语、歇后语、古语等⑥表示特殊含义主备习题研究一、判断下面引号的作用1、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2、这是我们组办的“热爱大自然”的手抄报。
()3、“满遭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4、罪恶的子弹还要挟着“和平之花”。
()5、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6、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