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风云与妇女解放——新文化运动时期与几个女子有关的故事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1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代风云与妇女解放——新文化运动时期

与几个女子有关的故事

第27卷第5期

2006年1O月

韩山师范学院

JournalofHanshanNormalUniversity

V01.27No.5

Oct.2006

时代风云与妇女解放

新文化运动时期与几个女子有关的故事

关威

(惠州学院政法系,广东惠州516007)

摘要:五四新文化时期是近代社会和思想文化发生重要变革的时期,是妇女解放运动得到广泛深入

发展的时期.许多开明人士从反对封建礼教,倡导个性解放的立场出发,对传统社会男女两性关系中违背

理性的规范进行了揭露和抨击,提出了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原则和主张.对于推动妇女解放运动和社会变

迁发挥了积极作用.当时发生的与几个女子有关的故事正是时代风云变幻的一定反映.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时代风云;妇女解放

中图分类号:D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883(2006)05—0080-06

1915年,新文化运动发生,引起了中国社

会,思想,伦理,观念等最广泛深刻的一场变

革,对历史进程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妇女解

放运动的强势推进,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个亮

点,成为中国妇女运动史上一个里程碑.针对传

统社会规范对广大妇女的严重摧残,激进人士在民主和科学精神的鼓舞下,大力提倡开展妇女解放运动,对贞节观,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等

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有力地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和社会变迁.本文所述当时发生在几个女子身上的故事,就是社会剧烈变革过程的真实反映.

与谢野晶子:

《贞操论》激起千层浪

中国传统社会中,在以"三纲五常","三从

四德","贞孝节烈"为核心的封建社会规范的严

密控制下,广大妇女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妇女问

题当中,首先是妇女受到性压迫,性禁锢的问

题,其突出表现是针对妇女的片面贞节烈观念.

这种观念反映了在理学思想影响下男女两性关系的极端不平等.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人士大力

倡导妇女解放,首先对严重压迫妇女的片面的贞节烈观念提出严厉批评.

1918年5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4卷

5号刊登了周作人翻译的日本与谢野晶子的文章《贞操论》.与谢野晶子是日本着名作家,女权主义者.《贞操论》是与谢野晶子关于女权问题的重要文章.文中认为:"道德这事,原是因为辅

助我们生活而制定的.到了不必要,或反于生活

有害的时候,便应渐次废去;或者改正.""贞操

应是人人遵守,人人实践的行为准则;不能只要

求妇女守贞操,不应以贞操为压迫妇女的精神枷锁."[1]㈣.这篇译文发表后,随即引发了一场关

于贞操问题的大讨论.

1918年7月,胡适在《新青年》5卷1号发

表《贞操问题》一文,对这一违背人性的现象进

行严厉批评:"贞操不是个人的事,乃是人对人

的事;不是一方面的事,乃是双方面的事……因

为如此,男子对于女子,也该有同等的态度.若

收稿日期:2OO6一O2—21

作者简介:关威(1956一),男,辽宁本溪人,惠州学院政法系教授,硕士?8O?

男子不能照样还敬,他就是不配受这种贞操的待

遇.""若不问夫妇之间有无可以永久不变的爱

情,若不问做丈夫的配不配受他妻子的贞操,只

晓得主张做妻子的总该替他丈夫守节,这是一偏

的贞操论,这是不合人情公理的伦理."J(H∞'

1918年8月,鲁迅在《新青年》5卷2号发

表《我之节烈观》一文,深入分析了这种现象的

根源,表达了对它的切齿痛恨.鲁迅写道:"节

烈难么?答道,很难.男子都知道极难,所以要

表彰他.""节烈苦么?答道,很苦.男子都知道

很苦,所以要表彰他.凡人都想活;烈是必死,

不必说了.节妇还要活着.精神上的惨苦,也姑

且弗论.单是生活一层,已是大宗的痛楚.""照

这样说,不节烈便不苦么?答道,也很苦.社会

公意,不节烈的女人,既然是下品;他在这社会

里,是容不住的.社会上多数古人模模糊糊传下

来的道理,实在无理可讲;能用历史和数目的力

量,挤死不合意的人.""女子自己愿意节烈么?

答道,不愿.人类总有一种理想,一种希望.虽

然高下不同,必须有个意义.自他两利固好,至

少也得有益本身.节烈很难很苦,既不利人,又

不利己.""我依据以上的事实和理由,要断定节烈这事是:极难,极苦,不愿身受,然而不利自

他,无益社会国家,于人生将来又毫无意义的行为,现在已经失了存在的生命和价值."[3](. 1919年12月,李大钊在《新潮》发表《物

质变动与道德变动》一文,分析了贞操问题产生的原因:"女子贞操问题也是随着物质变动而为变动……到了牧畜,农业为男子独占职业的时期,女子的地位低降下去,女子靠着男子生活,

男子就由弱者地位转到强者地位,女子的贞操问题从而发生,且是绝对的,强制的,片面的."

文章结尾写道:"道德既是社会的本能,那就适

应生活的变动,随着社会的需要,因时因地而有变动.""我们今日所需要的道德,不是神的道德,宗教的道德,古典的道德,阶级的道德,私

营的道德,占据的道德;乃是人的道德,美化的

道德,实用的道德,大同的道德,互助的道德,

创造的道德!"[](P¨"'关于贞操问题的讨论,简

单看是针对妇女问题的一个方面,实际上它引起人们对于妇女问题的广泛关注,成为妇女解放运动的一个突破口.

李超:

贫女之死呼唤平等经济权

在中国传统社会,受宗法制度观念的影响,

家庭中对于男孩有特别的钟爱,因为只有男孩才能传承家业,而女儿是"泼出去的水".所谓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后"主要是指没有

男孩,等于"断了香火".如果妻子不能生男孩,

有钱人家的丈夫可以因此堂而皇之地纳妾;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