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蒸发与结晶.教程文件
- 格式:ppt
- 大小:543.00 KB
- 文档页数:37
蒸发和结晶一、蒸发蒸发就是用加热的方法减少溶液中的水分,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的操作。
加热蒸发又叫浓缩。
蒸发操作使用的主要仪器是蒸发皿,因为它的表面积较大,有利于水分的蒸发,蒸发的操作方法是:将经过过滤除掉了不溶性杂质后得到的滤液,倒入蒸发皿中,根据需要可直接用热源加热或水浴等方法加热,使溶剂水不断蒸发,溶质晶体就会析出。
图5-35和图5-36是加热蒸发的仪器装置。
蒸发操作的要点:(1)用蒸发皿进行蒸发的液体必须是水溶液,不能蒸发有机溶剂。
(2)注入蒸发皿中的液体不得超过蒸发皿总容积的2/3,否则加热时,溶液容易溅出。
(3)加热后的蒸发皿要放在石棉网上自然放凉,不能骤冷,以防炸裂。
(4)当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大时,应加热到溶液表面有晶膜时,再停止加热。
溶质的溶解度较小或高温时溶解度较大而室温时溶解度较小时,则不需要蒸至液面出现晶膜即可冷却。
(5)若实验需要也可在蒸发皿中将水全部蒸发。
二、结晶使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结晶。
结晶的方法一般是把溶液进行加热,使溶液蒸发到一定浓度(或饱和溶液)后,再将溶液冷却,就会有晶体析出。
析出晶体的颗粒大小及纯度与冷却速度有关。
(1)迅速冷却热溶液或进行搅动,得到的是纯度较高的细小晶体。
有时溶液已达过饱和状态,仍无晶体析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往溶液中加入一小粒晶体作为“种子”,来促进晶体的生成。
用摇动容器或用玻璃棒摩擦容器壁,也可达到同样效果。
(2)将溶液慢慢冷却或静置溶液,可以得到晶形规则、颗粒较大的晶体,但晶体的纯度不高。
这是因为连接着大颗粒晶体的间隙中可能包有母液或别的杂质。
三、重结晶重结晶是提纯物质(晶体)的一种方法。
第一次结晶所得到的晶体纯度,往往是不符合要求的,需要进行纯制。
重结晶就是用少量溶剂使含有杂质的晶体溶解,然后再进行蒸发和结晶。
重结晶是利用被提纯物质与杂质在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的原理,当一种物质(被提纯物质或杂质)还在溶液中时,另一种物质已从溶液中析出,从而达到两者分离的目的。
九年级化学下册:7.4结晶现象本节内容是初中溶液知识体系的继续和完善。
教材开始以展示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再通过实验与溶解现象相反过程的另一种现象——结晶现象学习结晶的原理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两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结晶法和过滤法。
本课程利用之前学习的天然水的净化中,过滤的方法来具体操作,结合有关溶液的知识,向学生介绍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及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晶体和结晶现象。
(2)了解结晶方法的原理和过滤操作要点。
(3)学习使用结晶、过滤的方法分离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常见晶体结晶形成等活动,提高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离混合物、制造晶体等活动和过滤操作要点等的学习,培养严谨求实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结晶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和操作。
【教学难点】可溶性杂质除去方案的设计;课堂时间的调控。
【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实验用品: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10mL)、胶头滴管、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漏斗、铁架台(带铁圈)、托盘天平、滤纸、火柴、明矾、粗盐。
一、导入新课国庆节,我去做客,我妈妈冲了一杯很甜的糖水,开始我没喝完,等过了一段时间,发现杯底有白糖析出。
我问妈妈是否当时没搅拌?妈妈说当时糖已经全部溶解,你能帮我分析白糖析出的原因吗?这节课我们学习有关晶体和结晶的知识。
二、推进新课活动1 知道晶体可由饱和溶液形成[复习提问]1.什么叫做饱和溶液?2.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影响的三种情况?3.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掉部分水和将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冷却分别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都会有硝酸钾固体析出。
前者因为溶剂量减少,后者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过渡]蒸发溶剂和冷却饱和溶液都可以从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得到硝酸钾固体这个过程化学上称为结晶现象,得到的硝酸钾固体我们称为硝酸钾晶体。
初中化学蒸发和结晶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蒸发和结晶的定义;
2. 掌握蒸发和结晶的原理;
3. 能够应用蒸发和结晶的方法进行实验。
教学重点:
1. 蒸发和结晶的定义;
2. 蒸发和结晶的原理;
3. 蒸发和结晶的实验方法。
教学难点:
1. 区分蒸发和结晶的不同之处;
2. 掌握蒸发和结晶的操作技巧。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烧杯、盐、水、玻璃棒、火柴等;
2. 实验步骤的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蒸发和结晶的概念,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讲解(10分钟)
1. 蒸发的定义及原理;
2. 结晶的定义及原理;
3. 蒸发和结晶的区别。
三、实验操作(15分钟)
1. 将一定量的水倒入烧杯中,加入少量盐搅拌均匀;
2. 将烧杯放在明火上进行加热,观察水的蒸发过程;
3. 待水全部蒸发后,观察烧杯中是否结晶沉淀。
四、实验结果分析(10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蒸发和结晶的异同,并解释这两种现象的原理。
五、练习与讨论(10分钟)
学生进行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展开讨论,辅助理解蒸发和结晶的相关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七、课堂总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巩固。
锌蒸发结晶一、介绍蒸发结晶是一种常见的分离技术,通过加热溶液使溶剂蒸发,溶质逐渐结晶出来。
锌蒸发结晶是利用锌溶液中锌的易挥发性,通过蒸发溶剂得到锌结晶的过程。
二、锌蒸发结晶的原理锌蒸发结晶的原理基于锌的易挥发性和溶解度的变化。
在锌溶液中,锌离子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溶解态。
当加热溶液时,溶剂的挥发性增加,而锌离子的溶解度则降低。
当溶剂蒸发到一定程度时,溶液中锌离子的浓度超过了其溶解度,锌离子开始结晶出来。
这样就可以通过蒸发溶剂来得到锌结晶。
三、实验步骤1.准备锌溶液:将适量的锌盐溶解在溶剂中,搅拌均匀。
2.装置蒸发结晶设备:将锌溶液倒入蒸发皿或烧杯中,放置在加热设备上。
3.加热溶液:打开加热设备,逐渐加热溶液。
注意控制加热的温度,使溶剂缓慢蒸发。
4.观察结晶过程:随着溶剂的蒸发,可以观察到溶液中锌结晶的逐渐形成。
5.收集锌结晶:当溶剂完全蒸发后,可以得到锌结晶。
可以使用过滤等方法将锌结晶收集起来。
四、影响锌蒸发结晶的因素1.温度:温度的升高会加快溶剂的蒸发速度,但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锌结晶的质量下降。
2.溶液浓度:溶液中锌的浓度越高,结晶的速度越快。
3.搅拌:搅拌可以增加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接触面积,促进结晶过程。
4.溶剂选择:不同的溶剂对锌的溶解度和挥发性有影响,选择适合的溶剂可以提高结晶效率。
五、应用领域锌蒸发结晶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 1. 金属加工:锌结晶可以用于制备高纯度的锌材料。
2. 化学实验:锌蒸发结晶是一种常用的分离纯化技术。
3. 药物制备:锌结晶可以用于制备特定药物的中间体。
4. 环境保护:锌蒸发结晶可以用于处理含锌废水,回收锌资源。
六、优点与局限锌蒸发结晶的优点包括: - 简单易操作,成本较低。
- 结晶产物纯度较高。
- 结晶过程可控性好。
然而,锌蒸发结晶也存在一些局限: - 结晶速度较慢,需要一定的时间。
- 结晶过程受温度和溶液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七、结论锌蒸发结晶是一种利用锌的易挥发性和溶解度变化的分离技术。
硝酸银溶液蒸发结晶1. 简介硝酸银(AgNO3)是一种常见的化学试剂,也是一种重要的银盐。
在实验室中,硝酸银溶液常被用于检测氯离子的存在以及制备其他银盐。
硝酸银溶液蒸发结晶是一种将溶液中的固体物质通过蒸发去除溶剂,使其结晶沉淀的方法。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得到纯净的硝酸银晶体。
本文将详细介绍硝酸银溶液蒸发结晶的步骤、实验条件以及注意事项。
2. 实验步骤2.1 准备工作在进行硝酸银溶液蒸发结晶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以下实验器材和试剂:•硝酸银溶液•蒸发皿•恒温槽•称量器具(天平)•玻璃棒或玻璃棍•滤纸•温度计•防护眼镜、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2.2 实验步骤1.将硝酸银溶液倒入蒸发皿中,注意不要超过蒸发皿的容量。
2.将蒸发皿放置在恒温槽中,保持恒定的温度。
常见的实验温度为60-70摄氏度。
3.使用玻璃棒或玻璃棍,轻轻搅拌硝酸银溶液,促使溶液均匀地蒸发。
4.当溶液中的水分逐渐蒸发后,硝酸银晶体将开始出现。
继续让溶液蒸发,直到晶体完全沉淀。
5.使用滤纸将硝酸银晶体从溶液中过滤出来。
可以使用漏斗和滤纸进行过滤操作。
6.将过滤得到的硝酸银晶体用干净的滤纸吸干,并放置在通风处晾干。
3. 实验条件以下是进行硝酸银溶液蒸发结晶时需要注意的实验条件:•温度:一般选择60-70摄氏度作为结晶温度,可以使用恒温槽来控制温度。
•搅拌:使用玻璃棒或玻璃棍轻轻搅拌溶液,促使溶液均匀地蒸发。
•过滤:使用滤纸将硝酸银晶体从溶液中过滤出来。
可以使用漏斗和滤纸进行过滤操作。
•通风:将过滤得到的硝酸银晶体放置在通风处晾干,以加快干燥的速度。
4. 注意事项在进行硝酸银溶液蒸发结晶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安全操作:实验过程中要戴上防护眼镜、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硝酸银溶液和硝酸银晶体。
•防止溅射:在搅拌溶液时要小心避免产生剧烈的气泡和溅射。
避免硝酸银溅到身体或周围物体上。
•控制温度:选择适当的结晶温度,并使用恒温槽来控制温度,以确保结晶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