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相关推荐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精选9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运用地图说明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原因。

2.掌握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理解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3.学会阅读等温线图、年降水量分布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年降水量分配柱状图、温度带图、干湿地区图,并能获取相应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正确结论。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地图及相关资源分析、归纳、总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

【重点与难点】

1.我国气温的特点,温度带的地区分布。

2..读图、识图技能的培养。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读图分析。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观看视频:冬季的广州和哈尔滨

同一个季节,为什么广州和哈尔滨的景色有如此大的差异?导入新课学习。

二、新课学习

第一课时

(一)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1)计算:海口和漠河的温差(16℃-(-28℃)=44℃)特点:南北温差大

读图可知,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

(2)思维拓展

冬季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

探寻原因

成因①:纬度位置的影响

中国位于北半球,南北跨纬度近50度,冬季时,太阳直射南半球,至使北半球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低,昼长越短。北方太阳高度比南方小,北方昼长比南方短,太阳照射时间短,所以北方得到的热量少于南方。

成因②:冬季风的影响

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使北方降温幅度大。距离和地形对冬季风的消弱与阻挡,冬季风对南方影响小。这些加剧了南北温差。

(3)总结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①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②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2.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1)计算:海口和漠河的温差(28℃-16℃=12℃)全国平均气温在多少摄氏度以上?(20℃)特点:普遍高温

读图可知,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2)思维拓展:夏季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

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太阳高度比南方小一些,北方昼长比南方长一些,北方得到的光热与南方相差不大。所以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

(3)探究:夏季我国哪里气温偏低?为什么?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4)总结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青藏高原因海拔高,夏季气温偏低)

(5)拓展延伸:我国南北温差顺口溜

领土面积广,南北跨度大;冬季温差显,北棉南穿夹;夏季普高温,南北差不大;秦岭淮河线,零度等温划;最寒在1月,高温在7月。

(6)了解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

3.温度带

(1)温度带的划分依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和农业生产实际

(2)读图,了解5个温度带和1个高原气候区位置。

(3)总结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③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4)对号入座: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岛、漠河、塔里木盆地它们分别位于哪个温度带?(高原气候区、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寒温带、暖温带)

(5)体会我国气温南北差异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水果

拓展延伸:中国各个温度带的主要植被

2.房屋

3.农作物及其熟制

总结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我国气温分布特点,那么你知道我国降水的情况吗?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

第二课时

(二)东西干湿差异显著1.降水空间分布特点

(1)读“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从整体看,降水的空间分布均匀吗?(不均匀)(2)观察分析

图中的等降水量线有几个数值?(如图)

图中等降水量线数值变化的方向有何规律?(如图)降水空间分布特

点:(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总结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④800毫米年降水量线过的地方

(4)了解我国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方2.降水时间分布特点:

(3)读“中国南北四个城市的季节差异”图,回答问题标出四城市降水较多的月份(如图)四城市降水集中在____月~_____月(4;10)在图中从南向北圈出这四个城市(如图)

总结:南方雨季____,开始____,结束____;北方雨季____,开始____,结束____:(早;长;晚;短;晚;早)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篇2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

二、教材分析:

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三、教学设想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四、具体措施:

l、钻研教学大纲,订好教学工作计划。

2、认真写好教案。

1、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2、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3、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4、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5、注意教学方法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6、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

7、精心选择作业,认真批改作业。

8、通过测验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六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1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21-2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32-3

复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24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25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26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27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28

复习29

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面向海洋的开发区-珠江三角洲210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211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212

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岸地带213

复习114

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115

期末总复习615~17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中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中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中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中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中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中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手段

《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一套四张,同一底图),地球仪(学生每人一个,并附有彩色胶带),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世界主要国家大陆海岸线比较表,“世界政区挂图”。

教学方法

谈话法、学习指导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

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中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中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中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

一、从世界看中国

【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线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线为西经20°和东经160°。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活动】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和东经160°,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用红色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中国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书】

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中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

【归纳】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板书】

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提问】观察地球仪,将中国的面积与其它国家的面积相比较,你认为中国面积是大还是小?

【投影】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提问】读图并回答,中国领土面积有多大?居世界第几位?

【归纳】中国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1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个欧洲差不多,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广阔的国家之一。

【板书】

二、辽阔的国土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承转】中国的面积很大,中国领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以及最西端分别在什么地方呢?

【练习】读《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中国领土的四至点,并按要求完成练习1。

练习1.对照《中国地图册》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图”,找出中国领土的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点,用红笔将它们标注在课本的“中国疆域示意图”上,并读出它们的经、纬度。

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纬度53°N多。

最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4°N附近。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经度135°E多。

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经度75°E附近。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①(中国的疆域示意图)。

请同学在图上依次指出中国领土的四至点,并请若干学生依次说出习题答案,教师辅导。

【提问】请你算一算中国最南与最北纬度相差约多少度?哪条重要的纬线穿越中国的南部?按五带划分,中国最南处于哪个热量带?最北接近哪个带?大部分领土位于哪个带?

【归纳】中国领土南北相差约50个纬度,北回归线穿越中国的南部。中国大部分领土处于四季分明,寒暖适度的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热带,最北部接近北寒带。

【读图】读教材中的“中国领土南北冬季景色的差异”图。

【提问】2月份,位于中国北部的黑龙江省和南部的海南省景色有何不同,为什么?

【归纳】中国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因此当祖国北方处于冰天雪地的隆冬时,而南国的海南却早已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景象了。

【分组讨论】分析中国的纬度位置对经济发展有何益处。

【归纳】中国领土南北跨越近50个纬度,这样的纬度位置,使中国具备复杂多样的气候,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板书】2.跨进50个纬度→南北气候差异显著→适宜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读图】读“中国政区图”,算一算中国领土东西跨越多少经度,分属几个时区。

【归纳】中国东西跨越了60多个经度,分属于东5区至东9区,共5个时区,即最东与最西时间相差5小时。

【读图】读教材中的“中国领土东西部的晨昏差异”图。

【提问】夏季,当北京时间为6点时,中国东部的乌苏里江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各是什么景象,为什么?

【归纳】中国东西跨越60多个经度,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当北京时间为清晨6点时,最东端乌苏里江的地方时约为早7点左右,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的地方时则是凌晨2点52分。因此,当东部的乌苏里江已经撒满金色的晨光,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则还是星斗满天的黑夜。

【练习】

1.阅读地图册《中国政区图》,利用图中的比例尺,量算中国领土最东端到最西端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

2.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为110千米,计算中国南北距离相差约多少千米。

【归纳】中国东西之间距离约5000千米,南北之间的间隔约5500千米,再加上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因此,人们常用“纵横一万里,上下五千年”来表述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辽阔的国土和悠久的历史,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

第二课时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①。

【复习提问】中国的四至点分别在什么地方?中国纬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中国的纬度位置有何优越性?

【新课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陆地面积广大,而且还有广阔的海域。

【板书】

三、广阔的海域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②(中国的临海示意图)。

【提问】由北向南中国濒临的海洋分别是哪些?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地壳是在运动变化中的,以及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2、能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了解魏格纳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观察、质疑、假设、验证——

3、练习表达自己的观点。

4、尝试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

5、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习惯。

6、尝试对学生的观点进行鼓励性评价和量化。

7、理解世界是在变化发展中的,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8、提出问题也是一种贡献。

9、理解科学研究既需要大胆的质疑、假设和验证,还需要有坚韧的毅力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10、培养尊重不同意见的胸怀,学习与持不同意见的人交流。

二、教学重点:

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海陆变迁的实证。

三、教学难点:

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批判和质疑的思维品质。

四、教学方法:

质疑、表达法。

五、课时安排:

1个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海陆分布导入海陆变迁。

教师引导

海陆分布在很久以前就是这样的吗?指导阅读,鼓励学生将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

学生活动:到讲台前陈述自己的问题。

教师评价:对每位学生的发言给予恰当的评价,重点在于发掘问题中的创造性思维。

乘转:让我们来看一下一位的地理学家它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如何思考、如何去做的。

教师讲解:重点阐述魏格纳的观察、思考、验证以及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通过魏格纳探险遇难这一史料,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

学生活动:寻找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到台前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发言过程和内容进行评价,重点鼓励其在方法方面的阐述。

教师引导:由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重点讲解由假说到学说这一科学研究的方法。

教师讲述:举例说明板块构造学说对火山地震的解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学生活动:学生宣读自己搜集的资料,或发表自己的问题或观点。

课后作业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篇5

教材分析

本节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很好素材。我国的民族是中国地理的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为学好分区地理知识的打下基础。本节教材主要介绍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认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差异、主要少数民族特征以及各民族独特的风土人情等知识。读图分析归纳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将地理空间分布的知识落实到地图上是本节的重点,对学生收集、归纳资料能力的培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和生活实际联系密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感性知识体系,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对中国的民族风俗感兴趣,有的学生还会表演民族舞蹈,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会基本的电脑操作,如浏览网页,复制和粘贴。教学设计中具体方案的难易程度,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能力相适应,同时也顾及程度较好的学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

2、运用民族分布图和表格分析归纳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行小型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资料和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绘制中国的民族构成扇形图培养学生的计算、绘图和读图分析能力

2、通过读民族分布图、贴图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4、结合热点新闻,培养学生正确观察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5、教学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主,小组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2、了解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我国和睦统一的局面,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

3、通过收集、分析民族资料与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篇6

一、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学习上一节长江,对学习河流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本节教材主要从中国第二长河,“母亲河”的奉献中国的忧患,根治黄河四方面概况了黄河的整体地势特征本节的教学对学生今后学习我国的水资源,水能源,生态环境的保护西部大开发等知识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由于具备了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具有了一定的读图和析图的能力,同时学生学过《长江》一课,对河流的学习方法有了了解,为学习本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学生对于本课提及的地上河的成因的分析及产生的危害和治理的分析,还不够具体和深入,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进一步探究完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并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黄河治理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开发和治理的方案。

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成为地上河的成因和黄河的治理措施。

分析:从了解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过程中可体现出生态环境的破坏,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从而可引出治黄的根本措施,所以“地上河”的成因是本节的重点。黄河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都很丰富,

如果利用好这些资源将有利于加快西北内陆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合理利用也将产生一系列问题,所以黄河的开发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现实中,因为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等原因使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形成“地上河”且近年出现断流现象,这是人地关系不和谐的后果,也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黄河的治理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五、教学方法

学法:

(1)自主探究这是教学的准备阶段,我设计学案了提前发下去,为学生预习和自主学习提供了帮助。

(2)合作交流我采用组内交流、组际交流、同桌交流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给每一个学生以机会。

教法:

(1)目标重现:重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评价能力。

(2)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内展示预习学案,检测预习效果

(3)合作探究,通过做综合题来联系所学的知识,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精讲点拨,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疑问、重难点、易错的、易混的、易漏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5)巩固检测,针对学生对本节课的检测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率。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观看黄河录像导出本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3分钟)[引入]用课件播放黄河景观视频,激昂的音乐伴着滚滚黄河水展现在学生眼前。

[教师过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古代就有许多文人墨客歌颂过它。请同学们展示搜集的有关黄河的诗。

[学生展示]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等。

[师过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

(二)(10分钟)[课件出示]黄河探险

[教师]先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上的题:读图思考。

[课件展示]黄河流域图

“动态移入”法首先画好黄河“几”字形状作为文本。

[师]“黄河的干流像什么形状?”

[生]像个巨大的“几”字。

[师]鼠标点击动态移入地图上黄河的原位契合并重复几次。

[学生自主学习]

请学生读“黄河流域水系略图”,并在小组内总结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出黄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

2、读课本及地图,明确黄河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

3、找出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

[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

4、看看黄河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5、在图上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旧孟津;

6、找到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位于黄河的哪一个河段。

[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由各小组充分讨论后,派代表上台交流。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黄河的简图,并根据自己画的图进行讲解。

[学生活动]自探空间: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学生讨论、回答]黄河仅仅是长度居全国第二位,而年入海水量却

远远少于长江、珠江。

[师]黄河源于雪域高原,曲折东流,注入渤海湾,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三)[课件出示]黄河的水文特征(10分)

[师]请学生自学课本49—50页的阅读来找出正确答案。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总结出上游的水文特征。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篇7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中国地理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一章重要的组成部分。教材主要安排了“土地资源的利用,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三个内容,其意图是让学生认识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和分布以及人类面临的诸多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人类合理利用土地

资源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并

从自身做起的必要性。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在接受知识上

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情内容,所以在处理

教材内容上,让学生实际操作练习实际生活,展开讨论,使其

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土地资源的类型和分布,理解

人类所面临的土地资源问题以及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 初步学会阅读土地资源类型分布图

2 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对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审美标准,从而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审美观,并

以此来衡量人类活动的正确与否及善恶美丑。

2 通过我国在保护土地资源方面取得的成就,使学生树立起信心,相信祖国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

(1)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和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

(2)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含义。

2难点: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分布的原因及土地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和对策。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篇8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播放由《话说长江》剪辑的《长江之歌》

每每听到这首深情的赞歌,我的心都如同长江水一样汹涌澎湃。长江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时至今日,长江依然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们赞美长江,我们依恋长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长江,了解长江的开发和治理。

出示板书课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二、自主研读,初步感知

同学们自主预习教材44~49页内容,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长江行程万里,现在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景观图,行走长江,做一次考察旅行,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

指导学生读图,明确长江的概况。

1.阅读教材45页2.34长江流域水系图,结合中国地形图,找出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

2.结合中国政区图,依次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3.在长江流域水系图上,找出划分长江上、中、下游的宜昌、湖口所在的省份。

4.在长江流域水系图上,找出长江支流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和洞庭湖、汉江、赣江和鄱阳湖。

三、小组合作,深化探究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长江干流的形状象大写的英文(V+W),干流全长6300千米,长度居我国第一。

投影“我国主要河流的长度、流量、流域面积比较表”,提问,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请学生结合投影资料说明为什么说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长江在这三个方面是全国之最,长度最长(6300千米),水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长江流量为什么是全国第一?讨论得出结论:长江所流经的地区是湿润地区,降水丰沛,水量大。

长江作为我国的第一大河,它有着巨大的开发价值,长江被称为“水能宝库”,被誉为“黄金水道”。那么长江哪些河段的水能最为丰富呢?哪些河段适合开发航运?长江的开发需要我们按长江不同河段进行科学考察,合理开发。

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各具特点,怎样根据各段的不同特点合理地加以开发?要进行科学地分析,还需借助教材46页2.35“长江干流剖面图”。

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目前开发建设了很多大型水电站,请学生阅读长江水系主要水电站分布图,我们可以看到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水电站的分布与地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水电站集中分布在地势阶梯交界处。

继续读图,请同学们查找长江三峡水电站和葛洲坝水电站的位置。

(在长江干流的形状版图上强调两个水电站位于V和W之间)三峡工程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它具有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综合效益。

长江航运(教材46页2.36长江航运图)主要集中在下游,宜宾以下四季通航,江阔水深,终年不冻,支流众多,干流横贯东西。长江干流航线与京广、京九、京沪等多条铁路干线以及京杭运河相交,形成一个纵横广阔的水运网。实现“铁水联运”,是当之无愧的“黄金水

道”。“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除了使通航受阻外,还会带来怎样的危害?讲解,荆江河段水位高出两岸的江汉平原,河道蜿蜒,水流不畅,容易积水,造成洪灾。荆江河段(教材47页2.37三峡工程和2.38荆江治理图)是长江洪灾最严重的河段,素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1954年以来,我国政府大力整治荆江,疏浚与固堤并重,分洪与蓄水相结合,多次战胜洪灾,保证了荆江大堤的安全。三峡水区建库后,可以控制荆江河段下泄洪水来量的95%。

长江各河段还存在哪些生态问题?它们之间有联系吗?应该如何治理和保护长江?

四、知识梳理,释疑解惑

板书设计

黄金水道(水能宝库)

五、当堂检测,提高升华

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教师讲解答案。

六、课后作业测评

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第3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运用黄河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描述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能够说出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治理问题,进一步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说出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治理问题。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掌握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认识一些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

3、要求学生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4、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工业的重要性、工业的分布。

2、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成果,认识高新科技产业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综合法、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农业的地区分布:

(1)东西差异;

(2)南北差异,(秦岭——淮河为界)

新授:

(一)工业及其重要性:

1、什么是工业

读图4.17 从采矿—炼钢—机械制造图片分析什么是工业?(工业是从自然界获得原料、对原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从事这三阶段中任一过程都为工业)

学生完成课本102页活动1、2;(让学生理解工业产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工业的重要性

读图4.18 工业对其他生产部门的重要性来分组讨论工业与农业、国防、科学研究、生活的关系

读图4.19分析工业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地位

(二)我国工业的分布

1、让学生分析讨论影响工业发展的条件

活动(畅所欲言):你长大后想投资办厂,工厂选址考虑因素

2、读图4.21 了解我国工业分布特点:

(1)让学生找出我国沿海地区主要的工业中心

(2)沿长江从上游到下游,找出我国主要的工业中心

(3)讨论分析小结我国工业分布大势,沿海的工业区是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空间:东部,密集;中部,较多;西部,较少,稀疏)

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图版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第一章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研究昼夜的变化,认识昼夜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 1、注明地球、月球旋转轨道和太阳、地球、月球相对位置的挂图或反映地球、月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录像带。 2、地球仪。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白天就到来了,人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学习;太阳从西方落下,黑夜就降临大地。请同学们观察这幅日出、日落图,结合平时的了解想一想: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天空中是怎样运动的? 2、提问: (1)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上出了什么现象? (2)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有什么规律? 3、谈话: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上的昼夜就交替着循环出现,那么是什么原因引导了地球昼夜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了解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情况。 (1)谈话:地球绕着太阳旋转,月球绕着地球旋转,它们在宇宙中的相对位置及地球、月球的旋转情况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地球、月球在宇宙中围绕着太阳旋转的有关录像)闭着眼睛想一想茫茫的宇宙之中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转的情形。 (2)提问:地球是怎样围绕太阳公转和自转的? 2、观察实验,探求地球昼夜变化的原因。 (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运动,月球绕着地球运动。那么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是由什么运动造成的呢? 教师演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月球的运动情况。 (2)提问:从地球仪的演示中可以看出,地球在绕太阳转动的同时还进行着什么样的运动?(3)讨论:你认为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是由于什么运动造成的? (4)谈话:我们每天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说是地球在运动?下面我们通过一些活动弄清这个问题。 (5)分组活动,一个同学坐在转椅上,另一个同学使转椅转动。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相关推荐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精选9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运用地图说明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原因。 2.掌握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理解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3.学会阅读等温线图、年降水量分布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年降水量分配柱状图、温度带图、干湿地区图,并能获取相应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出正确结论。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地图及相关资源分析、归纳、总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 【重点与难点】 1.我国气温的特点,温度带的地区分布。 2..读图、识图技能的培养。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读图分析。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观看视频:冬季的广州和哈尔滨

同一个季节,为什么广州和哈尔滨的景色有如此大的差异?导入新课学习。 二、新课学习 第一课时 (一)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1)计算:海口和漠河的温差(16℃-(-28℃)=44℃)特点:南北温差大 读图可知,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 (2)思维拓展 冬季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 探寻原因 成因①:纬度位置的影响 中国位于北半球,南北跨纬度近50度,冬季时,太阳直射南半球,至使北半球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低,昼长越短。北方太阳高度比南方小,北方昼长比南方短,太阳照射时间短,所以北方得到的热量少于南方。 成因②:冬季风的影响 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使北方降温幅度大。距离和地形对冬季风的消弱与阻挡,冬季风对南方影响小。这些加剧了南北温差。 (3)总结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①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②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2.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1)计算:海口和漠河的温差(28℃-16℃=12℃)全国平均气温在多少摄氏度以上?(20℃)特点:普遍高温 读图可知,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2)思维拓展:夏季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 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太阳高度比南方小一些,北方昼长比南方长一些,北方得到的光热与南方相差不大。所以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知道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继续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和相关图表、材料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通过本节课对地图和图表的综合分析,引导学生用过去所学和教师提供的资料,自主探究和分组讨论等方式学习新知识,并使学生认知知识的连续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节约用水,有意识的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保护有限的水资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教学难点:分析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造成影响及解决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对淡水资源危机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做节水、护水的模范。 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和我们日常生活较为密切,许多内容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效果,主要采用“角色扮演”和“讨论法”。通过“角色扮演”和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并通过活动设计,有意识地让学生亲自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分组,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准备课堂讨论。 2.教师收集相关资料数据、图片,准备相关投影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背景音乐——高山流水。教师:听着这美妙的音乐,请闭上眼睛想象:青 山削翠,流水潺潺,飞泉瀑布,水天一色,相映成趣,好不惬意,我们好像听到高山对流水说:高山仰止,流水不断;流水对高山讲:万流归宗,生命永恒!(学生听音乐跟随老师一起体会。) 板书课题:第三节水资源 一、时空分布不均 新授: (1)水资源的概念和作用。(学生看书并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教师总结。) 明确:水资源概念 广义:包括海水在内的地球水量总体。 狭义:是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作用:人的生命活动和动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水不仅维持地球一切生命,而且对一切经济问题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 (2)多媒体展示“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图”,让学生观察我国河流径流量的南北、东西差异,教师总结。 明确:我国水资源在空间上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另外我国水资源从时间配上来看:夏秋多冬春少。 (3)思考: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先给学生展资料,学生举例并讨论,教师总结。) 明确: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南、北方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差异明显,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我国将水和径流的季节、年季节变化大,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的不足更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教师展示我国各地水资源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 板书二、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图版)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学目标:认识世界的海陆分布 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2)分清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 (3)、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4)、能简单地说出大洋与海的区别,记住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其各自的主要特点 能力目标:(1)、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初步了解如何用统计图表表示地理事物。初步学会绘制简单几何图形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 (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3)、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4)、材料的收集和整理能力及报告的撰写能力的培养。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逐步体会学习和生活必须具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重点:海陆分布情况,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识记和相对位置的空间关系

难点:学生空间感的建立 关键点:灵活运用地图掌握各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及海陆分布是关键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册、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理解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4.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教学重点: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教学难点:海陆分布情况及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情分析:学生进入中学后,首次接触世界地理教学内容,海陆分布可以做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较熟悉,关键在于通过读图直观感受,并理解其逻辑关系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一节 国家和地区教案1 中图版-中图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国家和地区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世界上一些主要的国家及它们的位置,不同地域的发展水平是否存在差异。 2、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国家及地区之间的差异。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地区分布和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国家及地区存在的差异,并通过读书、读图、计算,加深对世界上面积大、人口多的一些国家的认识。 2、组织学生对“如何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开放式的讨论。理解我国一贯主X的世界各国“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国际和平、反对战争,树立国家领土神圣不可侵犯、边界纠纷和平解决以及国与国之间应当求同存异、平等相待、共同发展的思想情感和观念。 2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一些媒体或其它途径,对某些国家或地区及其差异可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生学习时,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让学生多想、多做、多讲,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并培养学生读图判断、分析的能力。 3重点难点 不同地域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探索这些差异存在的原因。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观察课本94页图A和图B,琼斯一家的生活和伊佐拉一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活动2【讲授】教学过程 教材预习

有同学说了,因为他们生活的国家不同,有的国家富、有的国家穷。下面同学们通过预习教材国家和地区看一看终究是何原因? 一、自主学习 1.目前,世界有多个国家和地区。 2.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该国居民多数为种人,且以族人居多数。人口居世界第二位的是国,该国通行的语言是语。 3.世界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个,其中亚洲有个,北美洲人口超过一亿的国是,非洲是。4.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洲、洲、洲,亚洲的发达国家是。 5.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绝大数分布在洲、洲、洲,我国也是发展中的国家。 6.发展中国家和发达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称为“”。 二、合作探究 过渡: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国家?什么是地区吗? 播放幻灯片“国家”和“地区”的概念。学生观看幻灯片并思考问题。轻松自然进入重难点的学。激发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准备 过渡: 你知道现在世界上有多少国家和地区吗?大家参考地理图册第36页“世界政区图”说出你找到的国家和地区。学生借助地图认识国家和地区。 检测; 请不同的同学说出自己找到的国家和地区的名称。学生积极发言。 过度提问: 就像琼斯和伊佐拉的家境,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存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播放幻灯片: 国家及地区间的差。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让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从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的能力。 过渡:

新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国家和地区》【创新教案】

《国家和地区》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世界政区图,认识世界上主要的国家并了解不同地域的国家存在着差异; (2)从不同方面分析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4)知道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5)了解“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析图,加深学生对世界上面积大、人口多的一些国家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各国虽然存在着差异,但地位都是平等的,培养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处事态度。 【教学重点】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和分布。 【教学难点】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产生差异的原因。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讨论、图表、多媒体辅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提问:你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和地区吗?(学生回答) 明确:目前,全世界共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190多个独立的国家,另外还有一些尚未独立的地区。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国家和地区。 二、新课学习 (一)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

国家和地区的共同点:都拥有自己的居民和管辖的领土范围; 国家和地区的根本区别:国家拥有主权。国家主权包括领土完整、政治独立、经济自主和与别国的政治权利平等;地区则不能完全独立地决定对内和对外的事务。 不同国家的面积各不相同 世界上面积排前六位的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指导学生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面积排前六位的国家 指导学生在欧洲局部政区图上找出袖珍小国:摩纳哥、梵蒂冈、圣马力诺、安道尔、列支敦士登。 列表比较: (2)不同国家的人口存在差异 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日 利亚、俄罗斯、日本、墨西哥。 拓展延伸: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一节《国家和地区》教案 中图版

第四章发展与合作 第一节国家和地区 【教学目标】 1.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国家及地区之间的差异。 2.理解“领土”、“国界”的本质含义。 3.了解世界上国家及地区的分布特点。 4.培养学生维护国际和平、全不共同发展的思想情感和观念。 【教学重点】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国家及地区之间的差异。 【教学准备】 把学生分为5~10个小组,各组分别代表一些国家和地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 §新课引入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兴趣,启发思维。 提问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你们同学之间有过冲突吗?是什么原因导致你们之间发生冲突的呢? 过程学生纷纷举例说明曾经有过的冲突及原因。 讲述国家之间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也经常发生一些冲突。 板书国家和地区。 §活动一:认识国家和地区 设计意图:创造轻松、和谐的环境,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来认识国家及地区,熟悉国家的名称和位置。 过程:让全体学生查找世界政区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⑴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和地区?⑵哪些大洲现在还没有国家?⑶在《世界政治地图》查出:1)地跨两洲的国家;2)地跨南北半球 的国家;3)地跨东西半球的国家;4)内陆国、邻海国、岛国。⑷国家之间的界线有些

什么差异?学生看完图后,引导学生完成教材 活动2的内容,让学生能正确区分国界、领土的概念。国界往往是引起国家之间争端的主要因素,例如,中东战争、两伊战争、印巴战争。 §活动二:国家及地区间的差异 过程:⑴学生按组别分别代表中国、美国、以色列、巴勒斯坦、科威特、伊拉克等国。⑵结合教材上图5.1,在《世界政治地图》上查出以上国家,并仔细观察,同时结合自己对这些国家已有的认识探讨一下它们的特点,作好记录。(提示学生注意找出面积较大的前六个国家)⑶讨论:这此国家之间有哪些方面的差异。⑷各组代表发言。(学生的答案可能集中在:军事、经济、科技的强弱,文化、资源……) 教师总结:国家之间在面积、人口、政治制度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同时补充在位置、资源、文化、经济、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宗教信仰往往也是引起民族纠纷的主要因素)板书:面积、人口、政治制度、位置、资源、文化、经济、宗教信仰 学生:根据前面的活动完成下表。(出示表格) 按面积排名 1 2 3 4 5 6 国名 面积 人口 人口密度 教师补充:补充一些袖珍国家的资料。如梵蒂冈的面积为0.44平方千米,1999年人口只有1380人。 过程:⑴学生在《世界政治地图》上查出部分袖珍国。⑵动手计算:俄罗苍白面积是梵蒂冈的多少倍?中国的人口是梵蒂冈的多少倍? ⑶学生结合上表资料和袖珍国资料谈自己的感想。 ——学生会(也能够)回答出这些资料体现了世界上的国家有面积大小、人口多少之分,而且差距很大。 内容:政治制度的不同。 过程:⑴学生说出中国和美国的政治制度。⑵学生解释我国实行“一国两制”的含义。 内容:自由地说出国家及地区间其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异。 板书:其他:自然环境、社会文化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产生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借助生活案例,培养学生发现生活、学以致用的思维习惯以及合作探究、科学严谨的学习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图文转换以及用地理语言科学描述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兴趣,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 【教学难点】 地球公转所产生的现象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展示图片:太阳的东升西落 提问:我们每天都会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伴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真的是太阳在转动吗?(学生回答) 明确:昼夜交替现象,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在运动。 再问:地球有几种运动形式?(学生回答) 明确:两种:一种是自转,一种是公转。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吧! 二、新课学习 (一)地球的自转 提问:坐在行驶的火车里,我们发现外面的电线杆有什么变化?通过这个现象,你能联想到地

球的运动吗? 播放视频 (学生看视频回答) 明确:电线杆向后退去。同理,从太阳的东升西落我们可以联想到地球是在自西向东转动。 展示地球自转动画图 提问: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有什么特征?(学生看图回答) 明确: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就是地球自转。地球旋转的轴:地轴;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地球自转周期:一天;地球自转结果:昼夜交替 展示图片, 提问:什么是晨昏线?(学生回答) 明确: 晨昏线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一半,于是产生昼夜现象,再加上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活动:展示地球自转和昼夜更替图 读图,选择此时甲地、乙地和丙地居民最适宜进行的活动并连线。 连线: 甲地睡觉 乙地看日出 丙地工作或者学习 展示地球自转和昼夜更替图 提问:甲、乙、丙三地哪里先见到日出?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 乙地先见到日出。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上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是不同的。这种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 同纬度地区,偏东地区要先见到日出,时刻要早一点(东早西晚)。 拓展延伸: 探究: 2016年里约奥运会于当地时间2016年8月21日晚20:00开始,北京时间2016年8月22日早7:00中国观众观看开幕式直播。分析:为什么我们中国观众第二天早晨才能观看开幕式的直播?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海陆分布 一、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地球是人类成长的摇篮,也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 2、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基本情况以及海洋与陆地面积的比例关系。 3、要求学生撑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4、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和大小;大陆、大洲、岛屿、半岛、海峡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四、教具准备:世界政区图和空白填充图。 五、教学方法:阅读读图法、对比法。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板书设计 一、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1、海陆面积

类别面积(亿平方千米)比例 海洋3.6171% 陆地1.4929% 地球表面3.61+1.49=5.1100% 2、海陆分布 类别南北半球东西半球 海洋南半球西半球 陆地北半球东半球 二、七大洲 1、概念:大洲、大陆、岛屿、半岛。 2、大洲的名称及分界线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有的借助了天然的界线,如山脉、河流、湖泊、海峡等;有的借助了非天然界线,如运河等。 如:亚洲¬¬―――欧洲(天然界线);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非天然界线)。 3、大洲的大小 最大是亚洲,最小是大洋洲。顺口溜: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三、四大洋 1、概念:海峡 2、分布

太平洋:东面是南、北美洲,西面是亚洲和大洋洲北部凭借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通。 大西洋:位于南、北美洲与欧洲及非洲之间南接南极洲,北通北冰洋,形状如“S”。 4、大小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入:同学们,上一学年我们学习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但是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里,它的真正的面目是怎样的呢?(让学生形容一下各抒己见) 生:各抒己见。 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越来越多,发现地球是太阳系里最美丽的一个星球。 活动:指导学生完成“观察月球了解地球”的活动。(地球上具有液态水) 承转:正是因为这样,地球具备了生命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所以我们首先认识地球的表面。 【板书】一、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1、海陆面积(略)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月球了解地球”的活动,已经知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_《气候与人类活动》参考教案

《气候与人类活动》参考教案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以说是强化了人地关系这一主题,这一影响可以从多侧面或多角度来理解。 本节知识较为简单,没有难点,很多内容在七年级下册教科书中都有涉及,学生学起来应该很轻松。 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讲解气候对生产的影响;一部分讲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教科书以农业生产的作物类型、作物熟制、气候资源为例来分析气候与生产活动的关系,以民居建筑为.例来分析气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并由此引发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查找资料,看看除了教科书中所提到的几个方面外,人类还有哪些生产、生活活动会受到气候的影响,如气候与旅游、气候与体育等。 可以说,本节的内容非常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并用理论知识去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c 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所举实例应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例如,在生活方面,气候对文化、艺术等的影响不易理解,而对穿衣、饮食、住房等的影响容易理解。在生产方面,气候对农业的影响等是较为适宜的例子。 气候对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还表现在气候的异常变化所造成的灾害。 建议引入一些关于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的问题,以加强对人地关系和环境问题的认识。 本节重点: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新课导入。 方案一:完成探索活动。先让学生观察“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的分布”图,(1)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都分布在哪个半球上?(北半球) (2)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分布在什么纬度范围?(中纬和部分高纬)注意指导学生观察各个地点的位置而非方框及文字位置。(3)你知道为什么在这个纬度范围吗?(这些地区冬季气温比较低,有积雪) (4)推测各个城市的海拔。要求学生利用地图册中“世界地形”图。(图中各点所在城市的海拔一般较高,因为相同纬度气温随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_《聚落》教案

《聚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图片描述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 2、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 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比较法、读图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要求.在我们四 川的一些农村地区,农民一生中有三大喜事:盖房子、娶妻子、生孩子。可见,居住问题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一问题。 【新课教学】 一、城市和乡村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一自然段,并提问: 1.什么是聚落? 2.聚落分为哪两种类型? 学生回答后老师讲解: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也就是人民生活居住的地方。这个词源于德文,意即居住地。城市和乡村是两种基本的聚落类型。一般来说,城市的出现晚于乡村的出现。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乡村的基础上产生的。据考古发现,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出现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距今约6000年。 承转:根据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可知,人类是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当乡村的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便形成了城市。

讲解:世界最早的城市大约出现在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500年这段时间,差不多与定居农业同时出现。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在城市出现之前农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产生了剩余产品,出现了闲余的劳动力。这部分闲余的劳动力不再从事种植业,而以商品生产和交换为目的的手工业为主,于是乡村就演变成为集市。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进一步扩大,集市便发展成为城市。 承转:城市是在乡村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那么它们有什么差异呢? 讨论:指导学生看教材P82活动中的四幅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城市和乡村在景观和职能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分组讨论后,列表比较: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差异。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城市和乡村之间不但景观上存在很大差异,而且主要职能也不相同。这就是两者之间最根本的区别。 承转:无论是城市聚落还是乡村聚落都有自己的特色,具备不同的职能,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聚落。 指导学生看书P85的文字和景观图。想一想,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各自有哪些类型?自己所在地区的城市和乡村分别属于哪种类型?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总结:在乡村聚落里,既有农业村庄,又有牧民聚落,既有渔民之港,也有猎户之家。在城市聚落里有的偏重工业,有的偏重文化教育,有的偏重贸易,因此被人们冠以“工业重镇”、“文化之城”、“商贸中心”等美名。世界上还有许多具备多种职能的大城市,例如东京、纽约、巴黎、伦敦、墨西哥城等。 承转: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其形成和发展都与其所在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教案标题:探索中国的地理奥秘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国土面积。 2. 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 3. 掌握中国的地理区划和各个地理区域的特点。 4. 了解中国的自然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 5.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国土面积。 2. 中国的地理特点,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 3. 中国的地理区划和各个地理区域的特点。 教学难点: 1. 中国的地理区划和各个地理区域的特点。 2. 中国的自然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 教学准备: 1.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 2. 地图、图片、PPT等教具。 3. 视频资源,如中国的地理特点介绍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图片和地图引起学生对中国地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2. 引导学生回顾并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地理概念和知识。 二、知识讲解与探究(20分钟) 1. 通过展示地图和图片,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国土面积。 2. 利用视频资源或教材,讲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 3.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地理特点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三、地理区划和特点(15分钟) 1. 利用地图和图片,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地理区划,如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内陆 地区等。 2. 通过教材和讨论,深入了解各个地理区域的特点,如经济发展、资源分布等。 四、自然资源的分布与利用(15分钟) 1. 利用地图和图片,向学生展示中国的自然资源分布情况。 2. 通过教材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国各地的主要自然资源和其利用情况。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 五、小结与拓展(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中国的地理特点和区域差异。 2. 提出问题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拓展他们对地理的兴趣。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和区域差异。 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预告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地图、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 助他们全面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和区域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海陆分布教案3 中图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 第1节海陆分布 1学情分析 八班级同学已接触过世界地理学问,对本节内容已有肯定了解,但同学在学习方法、生疏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基于此,这堂课的设计打破常识科“看书背题”的传统教学模式,运用“问题—活动—探究”的课堂模式,利用网络资料、白板、多媒体课件,通过读图、析图、填图、画图、呈现等教学活动,给同学供应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同学在读图中学习,从析图中总结,使同学进一步生疏‘地理、地图’,培育同学用地理方法记忆地理事物的力量和读图分析力量。 2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分清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 3、同学运用地图等资料能够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分布特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育同学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合作精神。 3重点难点 分清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 2. 同学运用地图等资料能够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分布特征。 解决方法是:通过指图、读图、填图练习。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猜谜语,导入新课 环节一 猜谜语,导入新课 教学内容: 说它象球不是球,肚子里面啥都有。 人物、动物和植物,全都生活在里头。 高山、森林处处见,江河、湖水向海流。 每天围着太阳转,猜猜它是什么球? 活动设计:激发同学学习爱好 媒体使用及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功能):幻灯片 活动2【讲授】世界海陆分布 环节二进入新课 世界海陆分布 教学内容: 1.海陆面积比例 2.海陆分布特点 3.小结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活动设计: 读海陆面积饼状 图 读南北半球图和东西半球图在读图的基础上总结、概括 活动目标: 读图提取信息运用地图分析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加强同学的概括主要内容的力量 媒体使用及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功能):幻灯片 活动3【讲授】七大洲 环节三 七大洲 教学内容:了解大陆、岛屿、半岛、大洲的概念 活动设计:参考课本P49,地图册P30,完成表格概念 世界最大 大陆 岛屿 半岛 大洲 活动目标:通过小组活动,加强同学阅读地图等资料的力量和小组团结协作的力量媒体使用及分析:幻灯片和白板交替使用 急哦啊学内容:2.关于概念的练习 教学设计:在图上连线 活动目标:学以致用 媒体使用及分析: 看图用白板工具中的放大镜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全部教案

第1周第1课时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2)、你知道地球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吗?(3)、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4)、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时差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熟悉其基本的运动规律。(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宇宙观。 二、教学重点: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三、教学难点: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熟悉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四、教学方法:阅读法观察法习题法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地球绕着不停地旋转,这种运动叫地球的_______。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自转一周需要_______,约_______小时。 2、由于地球是一个的球体,任何时刻地球上都有一半地区是_______,一半地区是_______,白天与黑夜的界线称为_______。因此地球的自转产生了_______现象。 3、地球自转的方向永远是自西向东,但是在地球的不同两极上空看到的视觉效果是不同的,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是按_______时针方向自转,在南极上空俯视地球,是按_______时针方向自转。

4、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转,所以地球上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是_______的。 5、 (二)、读图引导 1、读课本图B,同学们观察,太阳光照到的半球为什么?照不到的半球为什么?之间的分界线叫什么?这条线在地球的表面有几条?分别叫什么名称?有什么不同的地理意义?明确:白昼,黑夜,晨昏线,两条,晨线和昏线,一处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一处是太阳落下的地方。 2、在课本上把思考中1题的连线连到课本上。 3、观察老师的地球仪的演示,首先要知道哪是北极哪是南极。并且通过观察钟表的时针的转动方向,明白什么是顺时针什么是逆时针。老师转动地球仪,注意观察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到的现象,并把观察到的地球转动的方向用箭头画在课本上,同时观察南极上空地球转动的现象,也画到课本上。 (三)、合作学习,分析成因 1、教师演示投影片,讲解昼夜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线是平行光。图中的虚线是昼夜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且与太阳光垂直的大圆圈。提问:观察投影片,看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那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_《国家和地区》优教学案

《国家和地区》优教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上的国家和死去概况。 2.了解国家间存在着差异,重点认识世界地区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 3.培养学生维护国际和平和共同发展的思想情感和观念。 学习任务及展示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一、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 1.目前世界共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独立国家个,其余为尚未独立的地区。 2.国家和地区的根本区别是。国家主权包括、、、等。 3.国家之间在、、、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4. 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是,有平方千米。中国大约为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位。 5.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国家是。 6.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个。 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1.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世界的国家可分为国家和国家。 2.国际上,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称为。 3.世界上共有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明显,为了尽快使发展中国家摆脱经济落后的面貌,发展中国家应该做些什么?发达国家应该怎样帮助发

展中国家? 2.试举出“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的例子。 【达标检测】 1.划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依据是() A.人口多少B.经济发展水平 C.开发历史早晚D.军事力量强弱 2.下列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A.美国,加拿大,中国B.英国,澳大利亚,日本 C.法国,美国,马来西亚D.新加坡,印尼,巴西 3.位于南半球的发达国家是() A.法国澳大利亚B.英国新西兰 C.澳大利亚新西兰D.日本美国 4.读下图回答问题。 (1)人口最多的是(填字母)。 (2)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是(填字母)。 (3)有赤道穿过的国家是(填字母)。 (4)面积居世界第四位的国家是(填字母)。 (5)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填字母)。 (6)A B C D E F

新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创新教案】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产生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借助生活案例,培养学生发现生活、学以致用的思维习惯以及合作探究、科学严谨的学习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图文转换以及用地理语言科学描述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兴趣,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 【教学难点】 地球公转所产生的现象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展示图片:太阳的东升西落 提问:我们每天都会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伴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真的是太阳在转动吗?(学生回答) 明确:昼夜交替现象,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在运动。 再问:地球有几种运动形式?(学生回答) 明确:两种:一种是自转,一种是公转。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吧! 二、新课学习

(一)地球的自转 提问:坐在行驶的火车里,我们发现外面的电线杆有什么变化?通过这个现象,你能联想到地球的运动吗? 播放视频 (学生看视频回答) 明确:电线杆向后退去。同理,从太阳的东升西落我们可以联想到地球是在自西向东转动。 展示地球自转动画图 提问: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有什么特征?(学生看图回答) 明确: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就是地球自转。地球旋转的轴:地轴;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地球自转周期:一天;地球自转结果:昼夜交替21教育网展示图片, 提问:什么是晨昏线?(学生回答) 明确: 晨昏线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一半,于是产生昼夜现象,再加上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活动:展示地球自转和昼夜更替图 读图,选择此时甲地、乙地和丙地居民最适宜进行的活动并连线。 连线: 甲地睡觉 乙地看日出 丙地工作或者学习 展示地球自转和昼夜更替图 提问:甲、乙、丙三地哪里先见到日出?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 乙地先见到日出。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上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是不同的。这种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 同纬度地区,偏东地区要先见到日出,时刻要早一点(东早西晚)。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多样的世界气候教案 中图版

第二章多样的世界气候 第一节世界的气温的降水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 2、利用有关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并分析气温变化规律。 3了解引起世界气温和降水地区差异的因素。 4、通过回顾中国的气候,使学生明确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5、利用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气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引导学生比较气温和降水的差 异。 6、指导学生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对比一月、七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分析气候的影响因素。 7、培养学生利用资料分析气候现象的技能,使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 研究方法,科学地解释气候现象。 二、教学重点: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三、教学难点: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 四、教学方法:讨论、读图法、讲述法、问题法。 五、课时安排:2个课时。 六、教具:世界气温、降水分布图、地球仪。 七、板书: 一、世界的气温 1、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 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南、北半球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 暖流流经的地区温度高,寒流流经的地区温度低。 山脚的温度高,山顶的温度低。 二、世界的降水 1、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 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师:每天晚上7点整,大家一般都收看中央电视台权威新闻节目――新闻联播。在新闻联播之后,会有一个观众都比较关注的节目是什么? 生:学生回答。(天气预报) 师:那我们是否听说过有气候预报呢?根据大家以前学过的中国地理知识,谁来解释一下天所和气候的区别? 生:思考回答。(天气是短时间、易变的大气状况,而气候是长时间的、较为稳定的大气状况。) 承转:衡量气候的两个重要因素是什么呢?每天我们会说今天天气热不热?指的是什么?如果说今天会不会下雨?指的是什么?气候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我们这一节学习的内容就是世界的气温和降水。首选我们来分析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中图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运动与海际分布 第一节 海陆分布》 精品教案2

海陆分布 一、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地球是人类成长的摇篮,也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 2、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基本情况以及海洋与陆地面积的比例关系。 3、要求学生撑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4、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和大小;大陆、大洲、岛屿、半岛、海峡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四、教具准备:世界政区图和空白填充图。 五、教学方法:阅读读图法、对比法。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板书设计 一、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1、海陆面积 2、海陆分布 二、七大洲 1、概念:大洲、大陆、岛屿、半岛。 2、大洲的名称及分界线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有的借助了天然的界线,如山脉、河流、湖泊、海峡等;有的借助了非天然界线,如运河等。 如:亚洲―――欧洲(天然界线);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非天然界线)。 3、大洲的大小

最大是亚洲,最小是大洋洲。顺口溜: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三、四大洋 1、概念:海峡 2、分布 太平洋:东面是南、北美洲,西面是亚洲和大洋洲北部凭借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通。 大西洋:位于南、北美洲与欧洲及非洲之间南接南极洲,北通北冰洋,形状如“S”。 4、大小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入:同学们,上一学年我们学习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但是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里,它的真正的面目是怎样的呢?(让学生形容一下各抒己见) 生:各抒己见。 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越来越多,发现地球是太阳系里最美丽的一个星球。 活动:指导学生完成“观察月球了解地球”的活动。(地球上具有液态水) 承转:正是因为这样,地球具备了生命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所以我们首先认识地球的表面。 【板书】一、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1、海陆面积(略)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月球了解地球”的活动,已经知道了海洋的面积比陆地的要大得多,那么,它们的大小和比例是怎样的呢? 生:阅读、看图C、D、E。海洋面积为3.61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因此人们通常说“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师:那么,陆地和海洋是不是分别集中分布在一个地方? 生:不。是分散的。 师:它们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吗? 生:阅读、看图E。海洋把陆地分割成若干块,海洋相互连成一体。按南北半球分,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按东西半球分,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板书】2、海陆分布(略) 承转:既然海洋把陆地分割成若干块,我们用什么方法去记忆它们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