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功法学》课程教案1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2
推拿功法学第九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以下技能: - 掌握推拿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 能够使用推拿来处理常见的神经肌肉疾病; - 能够独立开展推拿治疗工作; - 培养对推拿行业的专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推拿基础知识•推拿的定义、历史与概述;•推拿的基本流程和手法。
2. 推拿治疗常见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运动损伤等。
3. 推拿注意事项•推拿前后常规检查;•推拿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4. 推拿理论与实践•推拿理论的基础知识;•推拿实践要点。
5. 推拿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推拿行业发展现状;•推拿行业政策法规。
三、教学工具•电脑或电子设备;•投影仪或其他教学辅助设备;•《推拿功法学》第九版课本。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运用PPT或其他教学辅助方法,针对推拿的基础概念、治疗常见疾病、注意事项、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进行讲解。
2. 实践操作从简单到复杂,逐渐提高实践操作难度,让学生逐步掌握推拿操作技能。
在实践操作中,老师可以通过示范、演示以及指导,在学生们的操作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3. 课堂讨论容易发生争议或学生经验不够丰富的与推拿相关的议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以及课堂讨论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考。
五、考核方式•实践操作考核;•理论笔试;•学习报告或课程论文。
六、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共计36学时,具体分配如下: ### 第一周 - 第一天:推拿基础知识;- 第二天:颈椎病的推拿治疗。
第二周•第三天:肩周炎的推拿治疗;•第四天:腰椎病的推拿治疗。
第三周•第五天:运动损伤的推拿治疗;•第六天:推拿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第四周•第七~第八天:推拿理论与实践;•第九~第十天:课堂讨论。
第五周•第十一~十二天:推拿行业发展现状;•第十三~第十四天:推拿行业政策法规。
第六周•学生学习报告或课程论文。
七、教学评估采用360度学生评价法,包括个人总结,教学效果和实践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和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中医教学《推拿学》教案教案:《推拿学》——小学推拿保健课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推拿学教材的第三章,主要讲述推拿的基本手法和推拿的适用范围。
具体内容包括:推拿的定义、推拿的基本手法(推、拿、按、摩、揉、捏、摇、拍)、推拿的适用范围(头痛、肩颈痛、腰痛、消化不良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推拿的基本手法和适用范围,掌握至少三种推拿手法。
2. 培养学生对手法的兴趣,养成正确的推拿习惯。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推拿的基本手法和适用范围。
难点:推拿手法的正确操作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推拿模型、推拿手法视频资料、推拿手法图解。
学具:推拿模型、推拿手法图解、练习推拿的手法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推拿的起源和发展,引起学生对手法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推拿的定义、基本手法和适用范围,配合视频资料和图解,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推拿。
3. 示范:教师亲自示范正确的推拿手法,让学生跟随操作。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推拿手法,教师巡回指导。
5. 应用:学生通过推拿模型,实践所学手法,体验推拿的效果。
六、板书设计推拿学定义基本手法:推、拿、按、摩、揉、捏、摇、拍适用范围:头痛、肩颈痛、腰痛、消化不良等七、作业设计1. 描述推拿的基本手法,并说明其适用范围。
答案:推拿的基本手法包括推、拿、按、摩、揉、捏、摇、拍。
推拿适用于治疗头痛、肩颈痛、腰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2. 简述推拿的起源和发展。
答案:推拿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推拿已成为中国传统的医学疗法之一,并在现代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推拿的基本手法和适用范围,掌握了正确的推拿手法。
但在实践中,部分学生对推拿手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学生可利用课后时间,深入了解推拿的历史和发展,学习更多推拿手法,尝试运用推拿治疗生活中常见的疾病,提高自己的推拿技能。
《推拿手法学》教案教案内容教学目的:1、了解推拿手法学的概念、任务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2、熟悉推拿手法学在推拿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3、掌握推拿手法学与推拿练功学、推拿治疗学的关系。
教学内容:1、推拿手法学的概念、任务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2、推拿手法学在推拿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3、推拿手法学与推拿练功学、推拿治疗学的关系。
教学要点:1、重点:推拿手法学在推拿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2、难点:推拿手法学与推拿练功学、推拿治疗学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教学安排:2学时1、简要回顾推拿手法与推拿练功的关系。
2、以中医的方药为例,导入推拿手法学的概念及在推拿学中的作用。
3、讲解推拿手法学所承担的任务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4、最后,详细阐述推拿手法学与推拿治疗学的关系,以明确学习推拿手法学的目的。
6、总结本次课学习内容,提出所要思考的问题。
体会:教案内容教学目的:1、了解推拿手法学的发展简史的主要内容。
2、熟悉历代对推拿手法学的贡献。
3、掌握历代有关手法学的著作。
教学内容:1、推拿手法学发展简史的主要内容。
2、历代对推拿手法学的贡献。
3、历代有关手法学的著作。
教学要点:1、重点:历代有关手法学的著作。
2、难点:历代对推拿手法学的贡献。
教学方法与教学安排:3学时1、简要回顾上单元的内容,并提问推拿手法学的概念及任务。
2、按历史发展顺序讲解推拿手法的历代沿革。
3、从横向的角度,讲解历代对推拿手法学的贡献。
4、最后,强调与推拿手法有关的几部重要推拿著作。
6、总结本次课学习内容,提出所要思考的问题。
体会:教案内容教学目的:1、了解推拿手法的动作结构的概念及特点。
2、熟悉推拿手法学的概念。
3、掌握推拿手法技能的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1、推拿手法的动作结构的概念及特点。
2、推拿手法学的概念。
3、推拿手法技能的基本要求。
教学要点:1、重点:推拿手法技能的基本要求。
2、难点:推拿手法的动作结构的概念及特点。
教学方法与教学安排:2学时1、简要回顾上单元的内容;对推拿手法学的发展有影响的几部重要著作进行提问。
####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基本推拿手法的名称、操作方法和作用原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推拿手法的能力,能够熟练应用于临床实践。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中医推拿的兴趣,培养关爱患者、关爱健康的情感。
#### 二、教学内容1. 推拿手法的基本分类及特点。
2. 常见推拿手法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3. 推拿手法的临床应用及适应症。
#### 三、教学对象医学专业学生####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中医推拿学》2. 教学视频:推拿手法操作演示3. 教学器材:模型、推拿手法教学设备等4. 教学课件:推拿手法相关图片和视频####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课程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了解推拿手法的起源、发展及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
二、理论讲解(20分钟)1. 推拿手法的基本分类及特点。
2. 常见推拿手法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实践操作(25分钟)- 教师示范常见推拿手法,如推法、拿法、揉法等。
-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推拿手法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0分钟)-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推拿手法的基本操作。
二、实践操作(25分钟)-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 教师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堂讨论(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推拿手法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分享操作经验。
四、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推拿手法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出勤、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等。
2. 实践操作:学生的手法操作熟练程度、注意事项掌握情况等。
3. 课后作业:完成推拿手法操作练习,撰写心得体会。
### 推拿手法教学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基本推拿手法的名称、操作方法和作用原理。
推拿功法学教学设计背景推拿功法学是中医按摩传统技术的一个分支,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技术特点。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和工作压力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身体健康,推拿功法学逐渐成为一种备受青睐的保健方法。
因此,本文将探讨推拿功法学的教学设计。
目标推拿功法学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推拿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培养学生的推拿技能,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内容理论知识1.推拿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2.推拿的操作流程及其注意事项;3.推拿的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4.推拿的心理学和沟通技巧。
技能操作1.掌握推拿的手法和技能;2.熟练掌握推拿的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3.培养运用推拿技术处理病患过程中的实战经验。
教学方法1.课堂理论讲解:讲解推拿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详细介绍推拿的操作流程及其注意事项。
2.案例分析:利用真实病例教学,分析病症,让学生掌握推拿治疗的实际应用。
3.实践操作:组织实践操作课程,教学动手操作技能,从而让学生掌握推拿操作的基本技能。
教学策略1.实际操作为主:由于推拿功法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因此在教学中实际操作应该占主导地位。
2.学习案例:利用真实案例来达到更友好和生动的课堂效果,帮助学术理解和整合知识。
3.合作学习:鼓励互相合作和分享,通过学习过程中的互相沟通和交流,形成共同进步的氛围。
教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应该是为了改善教学质量,应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要依据,综合实际操作技能、理论知识并考虑心理素质来做出评价。
总结推拿功法学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技术,通过本文对推拿功法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研究,让我们更清晰明晰地了解到了推拿功法学教学的重点,为推拿功法学教学提供了基础性的指导。
课程名称:推拿手法授课班级:XX班授课时间:2课时授课教师:XX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推拿手法的分类、基本操作方法、作用原理和临床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手法进行推拿治疗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中医推拿的热爱,培养关爱患者的意识。
教学内容:一、推拿手法的分类1. 按摩手法:揉、按、推、摩、擦、搓、抖、摇等。
2. 拔罐手法:拔罐、闪罐、走罐、留罐等。
3. 拔筋手法:拔筋、拉筋、抻筋等。
二、基本操作方法1. 揉法:用手掌、手指或拇指在特定部位进行旋转揉动。
2. 按法:用拇指、食指、中指的指腹在特定部位进行按压。
3. 推法:用拇指、食指、中指的指腹在特定部位进行直线推动。
4. 摩法:用手掌或手指在特定部位进行环形揉动。
5. 擦法:用手掌或手指在特定部位进行直线摩擦。
6. 搓法:用手掌或手指在特定部位进行交叉搓动。
7. 抖法:用手掌或手指在特定部位进行快速抖动。
8. 摇法:用手掌或手指在特定部位进行摇动。
三、作用原理1. 调整气血:通过推拿手法,调节人体气血运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脏腑的目的。
2. 消除疲劳:推拿手法能缓解肌肉紧张,消除疲劳。
3. 缓解疼痛:推拿手法能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四、临床应用1. 颈椎病:揉法、按法、推法等。
2. 肩周炎:揉法、按法、搓法等。
3. 腰椎间盘突出:揉法、按法、抖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推拿手法的起源和发展。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二、讲授(30分钟)1. 讲解推拿手法的分类、基本操作方法、作用原理和临床应用。
2. 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推拿手法的操作过程。
三、实践操作(4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交流,提高操作技巧。
四、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准备:1. 教材:《推拿学》2. 活页教材:推拿手法操作流程3. 教学视频:推拿手法操作演示4. 教学器材:模型、手套等教学评价:1. 学生对推拿手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推拿手法学》课程教案(供针推本科使用)教研室:推拿学教研室教师:时间:2009年月日教研室主任签名:王继红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教学内容推拿手法概论、摆动类手法教学对象针推本科授课形式理论课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推拿手法的分类及动作要领;熟悉:推拿手法学的概述,摆动类手法的动作要领;了解: 推拿手法的作用原理及适应和症禁忌症。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讲解推拿手法的分类及动作要领。
难点:推拿手法的分类及动作要领;解决办法:利用图形和动画反复祥解,结合实践体会。
教学方法讲授式+示范+启发式教具教案、讲稿、PPT、课程表、教学进度表、教材等教材与参考书:教材: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推拿手法学》,王国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参考书:教案内页(供参考)教学进程:(含教学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设计及时间安排)教学进程时间安排及教学方法1.介绍推拿手法学概述。
推拿手法,是推拿防治疾病过程中,以手或手的替代物在人体上进行的各种规范化技巧动作的总称。
推拿的异名包括:案扤、按玩、按摩、折支、导引、推拿等。
2.简述讲解推拿手法操作的基本要求。
推拿手法操作的基本技术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从而达到深透。
3.讲明推拿手法的分类。
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①摆动类、②摩擦类 、③振动类、④挤压类⑤叩击类、⑥运动关节类。
4.讲解推拿手法的作用原理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滑利关节;调整脏腑 ,增强抗病能力;急救醒神,以指代针 ,推拿代药。
5.介绍推拿应用的禁忌症及适应症。
6.介绍摆动类手法之一 鱼际揉法。
鱼际揉法:用鱼际着力作轻柔缓和的来回摆动或环转运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的手法。
7.讲解动作要领及操作示范,并观看视频吸定点:鱼际;腕关节放松,呈微屈或水平状拇指内收,四指自然伸直;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运动,带动皮下组织一起揉动。
8.学生练习,并逐一指导纠正。
5 min/PPT10min/PPT5min/PPT 5min/PPT 5min/PPT 5min/PPT 15min/PPT 30min/PPT编写人 编写时间2009年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教学内容摆动类手法教学对象针推本科授课形式理论+实操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目的要求掌握:各摆动类手法动作要领;重点为滚法、一指禅推法。
推拿手法学第二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基于推拿手法学第二版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掌握基本的推拿手法,并能够运用于实际操作中。
2.了解常见的疾病和相关的推拿治疗方法,并能够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法。
3.掌握推拿操作时的注意事项和安全防范措施,减少操作风险。
二、教学计划第一课时:推拿基础知识1.讲解推拿的起源和历史,介绍推拿的基本概念和手法分类。
2.观看推拿手法操作视频,讲解手法操作的方法和基本技巧。
3.进行手法练习,让学生互相练习,并进行相互检查和指导。
第二课时:常见病症与推拿治疗1.讲解常见病症和相关的推拿治疗方法,如颈椎病、腰肌劳损等。
2.分组讨论,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法,并进行操作练习。
3.互相交流和分享操作经验,增强操作技巧和疾病治疗方案的理解。
第三课时:操作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1.讲解推拿操作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安全防范措施。
2.进行现场操作演示,并让学生进行互动操作。
3.对操作中出现的疑问和不足进行解答和梳理总结。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教学设计采用如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解法:采用讲解视频、PPT等方式进行知识点讲解,并辅以实物操作演示。
2.练习法:通过让学生进行手法练习并相互检查,增强操作技巧。
3.交流互动法:通过分组讨论、现场操作和经验分享等方式,增强学生互相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四、教学评估本教学设计采用如下教学评估方式:1.操作考核:对学生进行现场操作考核,评估学生掌握的手法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2.讨论评估:对分组讨论和经验分享进行评估,看是否有深入的思考和交流。
3.学习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知识点测试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准备本教学设计需要准备如下资源:1.推拿手法学第二版教材。
2.推拿手法操作视频和操作演示道具。
3.分组讨论题目和现场操作考核表格。
六、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注重学生实践操作和交流互动,加强了学生的操作技巧和疾病治疗方案的理解。
完整版推拿学教案教案:推拿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推拿学的基本概念、推拿手法和推拿治疗。
其中,推拿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推拿的定义、历史和发展;推拿手法包括推、拿、按、摩、揉、捏等;推拿治疗包括常见疾病的推拿治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推拿学的基本概念、手法和治疗。
2. 学会基本的推拿手法,并能应用于实际操作。
3. 掌握推拿治疗常见疾病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推拿手法的正确操作和应用。
2. 推拿治疗常见疾病的操作方法和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推拿模型或人体模型。
2. 推拿手法图解或视频。
3. 推拿治疗图解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推拿治疗的实际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推拿学基本概念:讲解推拿的定义、历史和发展,让学生了解推拿学的基本情况。
3. 推拿手法学习:讲解并演示推拿手法,包括推、拿、按、摩、揉、捏等,让学生学会基本的推拿手法。
4. 推拿治疗学习:讲解并演示推拿治疗常见疾病的方法,如颈椎病、腰痛、关节炎等,让学生掌握推拿治疗的方法。
5.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手法,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推拿手法和治疗技巧。
六、板书设计1. 推拿学基本概念:推拿的定义、历史和发展。
2. 推拿手法:推、拿、按、摩、揉、捏等。
3. 推拿治疗:常见疾病的推拿治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简述推拿学的基本概念。
2. 列举五种推拿手法,并简要介绍其应用。
3. 简述推拿治疗颈椎病的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了解推拿学的基本概念、手法和治疗。
2. 学生实践操作的情况:掌握基本的推拿手法,并能应用于实际操作。
3. 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能够正确回答问题,对推拿学有一定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1. 推拿手法的正确操作和应用:推拿手法需要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体会才能掌握,而每个学生的生理特点、用力习惯和理解能力都有所不同,因此,如何让学生正确地掌握推拿手法,并能够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一、课程名称:推拿手法课程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推拿手法的分类、操作方法、作用原理和临床应用等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手法进行推拿治疗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和对小儿的关爱意识。
三、课程内容:第一节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推拿手法的起源、发展及在我国的应用。
2. 能力目标:掌握推拿手法的分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推拿手法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推拿手法的起源与发展2. 推拿手法的分类3. 推拿手法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推拿手法的起源、发展及在我国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推拿手法的分类,包括按、摩、揉、捏、拿、推、擦、点、拨、抖等手法。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推拿手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第二节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推拿手法的操作方法、作用原理。
2. 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手法进行推拿治疗。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和对小儿的关爱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推拿手法的操作方法2. 推拿手法的作用原理3. 推拿手法的注意事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实践操作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推拿手法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推拿手法的操作方法、作用原理及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推拿手法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三节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推拿手法的临床应用。
2. 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手法进行推拿治疗。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和对小儿的关爱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推拿手法的临床应用2. 推拿手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推拿手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2. 讲解:详细讲解推拿手法的临床应用,包括常见病症的推拿手法治疗。
推拿手法学教案教案标题:推拿手法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推拿手法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常用的推拿手法技巧;3. 培养学生的触诊和操作技能;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推拿手法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a. 介绍推拿手法学的定义和作用;b. 解释推拿手法学对身体的影响和效果;c. 介绍推拿手法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常用的推拿手法技巧:a. 揉捏法:包括双手握拳揉捏、拇指揉捏、掌心揉捏等;b. 推拿法:包括双手推拿、单手推拿、指压推拿等;c. 按摩法:包括拇指按摩、掌心按摩、指腹按摩等;d. 摇摆法:包括手腕摇摆、手臂摇摆、肩关节摇摆等。
3. 触诊和操作技能培养:a. 学习如何正确触诊和辨别身体部位;b. 学习如何运用推拿手法技巧进行操作;c. 学习如何调整手法力度和速度。
4.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a.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推拿手法技巧的实践练习;b. 合作演练:学生两两合作进行推拿手法的实践操作;c. 经验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推拿手法学习心得和体会。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推拿手法学的定义和作用,引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推拿手法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技巧。
3. 演示示范:教师进行推拿手法技巧的演示示范,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4.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推拿手法技巧的实践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辅助。
5. 合作演练:学生两两合作进行推拿手法的实践操作,互相交流和反馈。
6. 经验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推拿手法学习心得和体会,进行集体讨论。
7. 总结回顾:总结推拿手法学的要点和技巧,激发学生对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阅读和实践任务,巩固所学内容。
9. 拓展延伸:介绍推拿手法学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鼓励学生深入学习。
教学资源:1. 推拿手法学教材和参考书籍;2. 推拿模型或人体模型;3. 视频或多媒体资料。
教学评估:1. 学生实践操作表现的评估;2. 学生对推拿手法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评估;3. 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评估;4. 学生对推拿手法学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估。
广西中医学院《推拿功法学》课程教案(第一次课首页)
课程名称:《推拿功法学》任课教师(职称):滕居赞讲师
授课对象及时间:中医骨伤本科专业年级2004级
授课题目(章节)第一章总论、第二章推拿手法学基本知识教具:多媒体电脑基本教材:推拿手法学
教学目的:了解发展简史。
掌握推拿手法学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为推拿手法学基本知识。
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的讲解,使学生对推拿手法学基本知识有正确的理解。
即:推拿学的定义、推拿学的学习方法、手法的命名与分类、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
通过多媒体手段的教学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手法的命名与分类。
教学方法:课堂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方法教学,简述推拿手法学发展简史,通过手法的命名与分类的展示,加深学生对推拿手法学基本知识的认识,掌握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
课时安排:3学时
课程作业或思考题:1、推拿手法学的概念是什么?
2、推拿学与推拿功法的关系是什么?
3、如何理解手法的命名与分类?
4、手法的定义如何?
5、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有那些?
教学后记:
教研室主任意见:同意,本教案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广西中医学院《中医伤科学》课程教案(续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