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江苏卷(解析版)
- 格式:doc
- 大小:652.21 KB
- 文档页数:14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化学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案规定1.本试卷共10页,包括选择题(第1题~第15题,共15题)和非选择题(第16题~第21题,共6题)两部分。
本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旳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水笔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请认真查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旳条形码上旳姓名、准考证号和本人与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旳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洁净后,再涂选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旳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旳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需用2B铅笔绘、写清晰,线条、符号等需加黑、加粗。
也许用到旳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K 39 Ca 40 Mn 55 Fe 56 I 127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合计20分,每题只有一种选项符.........合题意...。
1.大气中CO2含量旳增长会加剧“温室效应”。
下列活动会导致大气中CO2含量增长旳是A.燃烧煤炭供热B.运用风力发电C.增长植被面积D.节省用水用电[答案] A[解析]试题分析:A 、煤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导致大气中CO 2旳含量增长,对旳;B 、运用风力发电能减少CO 2旳排放,错误;C 、绿色植物旳光合作用能吸取CO 2,减少大气中CO 2旳含量,错误;D 、我国旳能源重要来自燃煤发电,节省能源,会减少大气中CO 2旳含量,错误。
答案选A 。
2.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达对旳旳是 A.中子数为10旳氧原子:O 108 B.Mg 2+旳构造示意图:C.硫化钠旳电子式:D.甲酸甲酯旳构造简式:C 2H 4O 2[答案] B [解析]试题分析:A. 中子数为10旳氧原子可表达为O 188,错误;B. Mg 2+旳构造示意图为对旳; C. 硫化钠旳电子式为 ,错误;D. 甲酸甲酯旳构造简式为HCOOCH 3,错误3.下列有关物质旳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旳是 A.SO 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B.NH 4HCO 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 C.Fe 2(SO 4)3易溶于水,可用作净水剂 D.Al 2O 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答案] D [解析]试题分析:A 、SO 2用于漂白纸浆是运用其漂白性,错误;B 、NH 4HCO 3用作氮肥是由于其中具有氮元素,易被农作物吸取,错误;C 、Fe 2(SO 4)3用作净水剂是由于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吸附水中悬浮旳杂质,错误;D 、Al 2O 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对旳。
2023年高考江苏卷化学真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我国提出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体现了大国担当。
碳中和中的碳是指A .碳原子B .二氧化碳C .碳元素D .含碳物质2.反应4222NH Cl NaNO NaCl N 2H O +=+↑+应用于石油开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4NH +的电子式为B .2NO -中N 元素的化合价为+5C .2N 分子中存在N N ≡键D .2H O 为非极性分子二、多选题三、单选题4.元素C 、Si 、Ge 位于周期表中ⅣA 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C Si Ge r r r >>B .第一电离能:()()()111C Si Ge <<I I I C .碳单质、晶体硅、SiC 均为共价晶体D .可在周期表中元素Si 附近寻找新半导体材料5.氢元素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且具有重要应用。
11H 、21H 、31H 是氢元素的3A.该反应的ΔS<0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CHcKc=A .反应()(22CO g 2H +B .4CH 的平衡选择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C .用该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反应的最佳温度范围约为D .450℃时,提高n n 起始起始四、原理综合题14.2532V O WO /TiO -催化剂能催化3NH 脱除烟气中的NO ,反应为()()()()()32224NH g O g 4NO g 4N g 6H O g ++=+ 11632.4kJ mol H -∆=-⋅。
(1)催化剂的制备。
将预先制备的一定量的32WO /TiO 粉末置于80℃的水中,在搅拌下(3)废催化剂的回收。
回收2V O ①酸浸时,加料完成后,以一定速率搅拌反应。
提高钒元素浸出率的方法还有②通过萃取可分离钒和钨,在得到的钒酸中含有4412H V O 。
第十五课《钱塘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第二课时) 【导学目标】 学习、熟读并背诵、默写诗歌《钱塘湖春行》和《天净沙·秋思》。
2、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理解诗歌主题,体会诗歌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导学重难点】 1、理解诗歌字词含义和诗歌大意;欣赏精彩文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进入诗歌意境,领会诗歌的意境美和思想感情。
【预习感知】 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马致远生于1250年,约卒于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
大都(今北京)人。
今存杂剧《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等七种。
马致远的散曲,扩大题材领域,提高艺术意境。
声调和谐优美,语言疏宕豪爽,雅俗兼备。
2、《钱塘湖春行》本诗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是___代大诗人,字_____,晚年又叫__________。
3、《钱塘湖春行》 以_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_______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
第______句和第______句是颔联,______联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
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
5、《天净沙·秋思》作者______,是______代著名______作家、______家。
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
2019年高考化学真题试卷(江苏卷)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糖类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
淀粉分子中不含的元素是( ) A. 氢 B. 碳 C. 氮 D. 氧2.反应NH 4Cl+NaNO 2=NaCl+N 2↑+2H 2O 放热且产生气体,可用于冬天石油开采。
下列表示反应中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C 1718lB. N 2的结构式:N=NC. Na +的结构示意图:D. H 2O 的电子式: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NH 4HCO 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B. 稀硫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除去铁锈C. SO 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纸浆漂白D. Al 2O 3具有两性,可用于电解冶炼铝 4.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0.1 mol·L −1NaOH 溶液:Na +、K +、 CO 32− 、 AlO 2−B. 0.1 mol·L −1FeCl 2溶液:K +、Mg 2+、 SO 42− 、 MnO 4−C. 0.1 mol·L −1K 2CO 3溶液:Na +、Ba 2+、Cl −、OH −D. 0.1 mol·L −1H 2SO 4溶液:K +、 NH 4+ 、 NO 3− 、 HSO 3−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经水湿润的pH 试纸测量溶液的pHB. 将4.0 g NaOH 固体置于100 mL 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配制1.000 mol·L −1NaOH 溶液C. 用装置甲蒸干AlCl 3溶液制无水AlCl 3固体D. 用装置乙除去实验室所制乙烯中的少量SO 26.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Fe 在稀硝酸中发生钝化B. MnO 2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l 2C. SO 2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NH 4)2SO 3D. 室温下Na 与空气中O 2反应制取Na 2O 2 7.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室温下用稀NaOH 溶液吸收Cl 2:Cl 2+2OH −=ClO −+Cl −+H 2O B. 用铝粉和NaOH 溶液反应制取少量H 2:Al+2OH −= AlO 2− +H 2↑C. 室温下用稀HNO 3溶解铜:Cu+2NO 3− +2H +=Cu 2++2NO 2↑+H 2OD. 向Na 2SiO 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 2SiO 3+2H +=H 2SiO 3↓+2Na +8.短周期主族元素X 、Y 、Z 、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 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Z 的单质晶体是应用最广泛的半导体材料,W 与X 位于同一主族。
2012年化学高考试题分类解析【考点2】物质的量1. [2012·江苏化学卷8]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0.1mol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B.常温常压下,18g H2O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AC.标准状况下,11.2LCH3CH2OH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5NAD.常温常压下,2.24LCO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0.1NAB 解析: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中一些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
A.标准状况下,0.1mol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小于0.1NA,因为Cl2溶于水不可实现完全与水反应。
C.标准状况下CH3CH2OH为液态,无法计算。
D.常温常压下,2.24L CO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不好计算,非标准状况。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灵活应用各种知识,尤其基本概念与理论中元素守恒、化学键问题、晶体结构问题、氧化还原中电子转移问题、可逆反应问题及物质的量计算中一些特殊物质的状态等。
2.[2012·海南化学卷6]将0.195g锌粉加入到200mL的0.100 mol·L-1MO2+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则还原产物可能是A. MB. M2+ C.M3+ D. MO2+B 【解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计算:0.195g锌粉(0.003mol)失去的电子为0.006mol;MO2+中M的化合价为+5,设其降低为+x价,则有:(5-x)×0.02×0.1=0.006,解得x=2,故B选项正确。
3.[2012·海南化学卷7]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密闭容器中加入l.5mol H2和0. 5molN2,充分反应后可得到NH3分子数为NA B.一定条件下,2.3g的Na完全与O2反应生成3.6g产物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C.1.0L的0.1 mol·L-1Na2S溶液中含有的S2-离子数为0.1NAD.标准状况下,22.4L的CCl4中含有的CCl4分子数为NAB 【解析】因合成氨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A选项错;2.3g钠(0.1mol)不论生成氧化钠还是过氧化钠,都生成+1价的Na+,都会失去0.1mol电子,B选项正确;因S2-离子会水解,使其数目小于0.1NA ,C选项错;标准状况下CCl4是液态,不能应用标准状况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D选项错。
压轴题09“常考常新”的分布分数在分析化学中,酸碱以各种形式存在的平衡浓度与其分析浓度的比值。
也是各种酸碱组分在总浓度中所占分数。
称为分布分数又称分布系数,用符号δ表示,涉及分布分数分析试题仍然是2023年江苏高考考查的必考重点难点。
所以要求考生了解题型的知识点及要领,对于常考的模型要求有充分的认知。
分布分数该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问题,是高考热点中的热点。
解决这类题目必须掌握的知识基础有:掌握强弱电解质判断及其电离,盐类的水解,化学平衡理论(电离平衡、水解平衡),解题的关键是运用物料守恒、电荷守恒和质子守恒原理计算相关离子浓度大小。
分布分数在江苏高考化学试题中考查一、根据分布分数变化图书写主要的反应1.(2017江苏卷)砷(As)是一些工厂和矿山废水中的污染元素,使用吸附剂是去除水中砷的有效措施之一。
H3AsO3和H3AsO4水溶液中含砷的各物种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H的关系分别如题20图-1所示。
以酚酞为指示剂(变色范围pH8.0~10.0),将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H3AsO3溶液中,当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时停止滴加。
该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图像解读:通过分布分数与pH的关系图可得:pH=7.4左右H3AsO3开始随着NaOH溶液逐滴加入转变为H2AsO3—,H3AsO3的浓度减小、H2AsO3—浓度增大,pH=9.2时,H3AsO3、H2AsO3—的浓度相等(δ=0.5),pH=10.2时,上述转变的同时H2AsO3—转变为HAsO32—,pH=10.5时转变为H2AsO3—的量达到最值。
解析:①根据图知,碱性条件下H3AsO3的浓度减小、H2AsO3—浓度增大,说明NaOH和H3AsO3生成H2AsO3—,该反应为酸碱的中和反应,同时还生成水,离子方程式为OH—+ H3AsO3=H2AsO3—+H2O。
2024年高考江苏卷化学试题一、单选题1.我国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月壤中含有Ca、Fe等元素的磷酸盐,下列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的是A.O B.P C.Ca D.Fe【答案】A【详解】A.O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ⅥA,A正确;B.P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ⅤA,B错误;C.Ca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ⅡA,C错误;D.Fe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Ⅷ族,D错误;故选A。
PbS+4H O=PbSO+4H O可用于壁画修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反应2242H O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A.2-S的结构示意图为B.22SO−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6+D.2H O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C.24【答案】CS核外有18个电子,其结构示意图为,A错误;【详解】A.2-H O是共价化合物,其中只含共价键,B错误;B.22SO−中O元素化合价为-2,S元素的化合价为+6,C正确;C.24D.2H O中的O的杂化类型为3sp,O有2个孤电子对,因此2H O的空间构型为V形,D错误;故选C。
3.实验室进行铁钉镀锌实验。
下列相关原理、装置及操作不正确的是A B C D配制NaOH溶液铁钉除油污铁钉除锈铁钉镀锌A.A B.B C.C D.D【答案】A【详解】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溶质要放在烧杯中溶解,不能直接放在容量瓶中溶解,A错误;B .油污的主要成分是油脂,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盐,因此,铁钉放在NaOH 溶液中加热后可以除去其表面的油污,B 正确;C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232Fe O nH O ⋅,其可溶于盐酸,因此,将铁钉放在盐酸中可以除去其表面的铁锈,C 正确;D .该装置为电解池,铁钉与电源负极相连作阴极,锌片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作阳极,电解质溶液为2ZnCl 溶液,因此,该装置为电镀装置,可以实现铁钉上镀锌,D 正确; 故选A 。
4.明矾()422KAl SO 12H O ⋅可用作净水剂。
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电化学基础1.[2012·江苏化学卷1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CaCO 3(s)=CaO(s)+CO 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H <0B.镀铜铁制品镀层受损后,铁制品比受损前更容易生锈C.N 2(g)+3H 2(g)2NH 3(g) △H <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V(H 2)和氢气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D.水的离子积常数Kw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水的电离是放热反应 2. [2012·江苏化学卷5]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不相对应的是A.明矾能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B.FeCl 3溶液能与Cu 反应,可用于蚀刻印刷电路C.SO 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D.Zn 具有还原性和导电性,可用作锌锰干电池的负极材料3. [2012·海南化学卷3]下列各组中,每种电解质溶液电解时只生成氢气和氧气的是A. HCl 、 CuCl 2、 Ba(OH)2B. NaOH 、CuSO 4、 H 2SO 4C. NaOH 、H 2SO 4、 Ba(OH)2D. NaBr 、 H 2SO 4、 Ba(OH)2 4. [2012·海南化学卷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生铁中含有碳,抗腐蚀能力比纯铁弱B .用锡焊接的铁质器件,焊接处易生锈C .在铁制品上镀铜时,镀件为阳极,铜盐为电镀液D .铁管上镶嵌锌块,铁管不易被腐蚀5. [2012·安徽理综化学卷11]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微型实验装置。
实验时,先断开K 2,闭合K 1,两极均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断开K 1,闭合K 2,发现电流发A 指针偏转。
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 .断开K 2,闭合K 1时,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 ++2Cl -=====通电Cl 2↑+H 2↑B .断开K 1,闭合K 2时,石墨电极附近溶液变红C .断开K 1,闭合K 2时,铜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 Cl 2+2e -===2Cl -D .断开K 1,闭合K 2时,石墨电极作正极6. [2012·福建理综化学卷9]将右图所示实验装置的K 闭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Cu 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B .电子沿Zn →a →b →Cu 路径流动C .片刻后甲池中c (SO 42—)增大D .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b 点变红色7.[2012·浙江理综化学卷10]已知电极上每通过96 500 C 的电量就会有1 mol 电子发生转移。
2009-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物质的量2013大纲卷8、下列关于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12C18O和14N2的判断正确的是A.体积相等时密度相等B.原子数相等时具有的中子数相等C.体积相等时具有的电子数相等D.质量相等时具有的质子数相等【答案】C【解析】两者相同的量有,“三同导一同”同体积时,同物质的量;相同物质的量的时候,有相同的原子数,每种分子的电子数均为14,C正确;分子数相同质子数相等,D错误。
中子数前者为16,后者为14,B错误。
因为M不同,设各有1mol,可得A错误。
(2013江苏卷)7.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L1mol·L-1的NaClO 溶液中含有ClO-的数目为N AB.78g 苯含有C=C双键的数目为3N AC.常温常压下,14g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 AD.标准状况下,6.72L 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 A【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中一些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
A.ClO-水解,ClO-数目小于N A。
B.苯中事实上没有真正的双键,而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C.相对分子质量皆为28的CO和N2混合气体,因分子中碳原子数目一样为二个,故为N A。
D.6.72L即0.3molNO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 A。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灵活应用各种知识,尤其基本概念与理论中元素守恒、化学键问题、晶体结构问题、氧化还原中电子转移问题、可逆反应问题及物质的量计算中一些特殊物质的状态等。
【备考提示】结合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 A,判断一定量的物质所含有的某种粒子数目的多少,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近几年的各种高考试题中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
这种题型所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在备考复习时应多加注意,强化训练,并在平时的复习中注意知识的积累和总结。
(2013上海卷)15.N 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
2012年江苏省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的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Ca:40 Mn:55 Fe:56 Cu:64 Ag:108 I:127 Ba:137第I卷选择题(共40分)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下列做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的是A.改进汽车性质尾气净化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B.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C.研发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减少“白色污染”D.过度开发矿物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参考答案】D【分析】本题属于考核化学与社会问题中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资源利用等相关问题。
A.汽车工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改进汽车性质尾气净化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是汽车工业发展必然要求。
B.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轻温室效应的压力,有得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C.“白色污染”在土壤和水体中富集可长期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海洋渔业等,研发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给塑料工业带来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D.适度开发矿物资源,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过度开发矿物资源,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甚至资源浪费,环境污染。
煤、石油、稀土等资源开发须有国家宏观控制,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乙酸的结构简式: C2H4O2B.F-的结构示意图:C.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1720ClD.NH3的电子式:【参考答案】B【分析】有关化学用语常涉及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尤其是一些常见物质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及模型等等,内容比较基础。
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制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0.1 mol·L-1的NaOH溶液:K+、Na+、SO42-、CO32-B.0.1 mol·L-1的Na2CO3溶液:K+、Ba2+、NO3-、Cl-C.0.1 mol·L-1FeCl3溶液:K+、NH4+、I-、SCN-D.c(H+)/c(OH-)=1×1014的溶液:Ca2+、Na+、ClO-、NO3-【参考答案】A【分析】本题以溶液中离子共存的方式考查学生对Fe3+的氧化性、其硫氰酸盐的难电离性、碘离子的还原性、碳酸钡的难溶性、次氯酸的弱酸性及难电离性等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相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4.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图中E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2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焓变C.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参考答案】C【分析】本题属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考查范畴,虽然《2012年江苏考试说明》中没有提及“活化能”这一概念,但《选修四》课本第3页的绪言中就有这些内容,新课程标准中也有“活化能”这一概念。
看来高三复习一定注意要抓课本、抓基础,抓《考试说明》的同时,适当兼顾新课程标准,不能急功近利、顾此失彼。
5.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不相对应的是A.明矾能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B.FeCl3溶液能与Cu反应,可用于蚀刻印刷电路C.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D.Zn具有还原性和导电性,可用作锌锰干电池的负极材料【参考答案】C【分析】本题属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考查范畴,这些内容都来源于必修一、和必修二等课本内容。
铝离子水解、胶体的吸附性、Fe3+的氧化性、SO2和Zn的还原性等内容,看来高三一轮复习围绕课本、围绕基础展开,也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6.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图1 图2 图3 图4A.用图1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B.用图2所示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C.用图3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CO2气体D.用图4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参考答案】D【分析】本题属于基础实验与基本实验操作的考查范畴。
A.图1所示装置中氢氧化钠会与Cl2反应。
B. NH4Cl晶体受热分解,会“假升华”。
C.纯碱是可溶性固体,不能用此装置,改在圆底烧瓶和分液漏斗的组合中进行。
D.用图4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有机层从下口放出,水层从上口倒出,实现分液。
本题以常见气体制取、蒸干、除杂、萃取、分液为实验操作为素材,考查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熟悉程度和实验原理的应用能力,试图引导中学化学教学关注化学实验操作的真实性。
7.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①②③④⑤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④⑤【参考答案】A【分析】本题属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考查范畴。
三氧化铝的两性、偏铝酸酸性弱于碳酸、候氏制碱原理、Fe3+水解FeCl3溶液蒸干得不到无水FeCl3、氢氧化镁不稳定性等内容都来源于必修一、和必修二等课本内容及课本上的基本反应,看来高三复习不能“舍本逐末”。
8.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0.1mol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 AB.常温常压下,18g H2O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 AC.标准状况下,11.2LCH3CH2OH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5N AD.常温常压下,2.24LCO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0.1N A【参考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中一些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
A.标准状况下,0.1mol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小于0.1N A,因为Cl2溶于水不可实现完全与水反应。
C.标准状况下CH3CH2OH为液态,无法计算。
D.常温常压下,2.24L CO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不好计算,非标准状况。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灵活应用各种知识,尤其基本概念与理论中元素守恒、化学键问题、晶体结构问题、氧化还原中电子转移问题、可逆反应问题及物质的量计算中一些特殊物质的状态等。
【备考提示】结合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 A,判断一定量的物质所含有的某种粒子数目的多少,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近几年的各种高考试题中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
这种题型所涉及的指示非常丰富,在备考复习时应多加注意,强化训练,并在平时的复习中注意知识的积累和总结。
9.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用KIO3氧化酸性溶液中的KI:5I-+IO3-+3H2O=3I 2+6OH-B.向NH4HCO3溶液中加过量NaOH溶液并加热:NH4++6OH-NH3↑+H2OC.将过量二氧化硫气体入冷氨水中:SO2+NH3·H2O=HSO3-+NH4+D.用稀硝酸洗涤试管内壁的银镜:Ag+2H++3NO3-=Ag++NO↑+H2O【参考答案】C【分析】本题是基本概念中离子方程式判断正误的考查,选题以元素化合物基础和生活内容为背景。
A.一定要注意酸性溶液中不能出现OH-。
B.NH4HCO3溶液HCO3-也能与NaOH反应。
C.过量二氧化硫气体入冷氨水只能酸式盐。
D.得失电子不守恒。
【备考提示】高考常设置的错误形式有:离子反应不符合客观事实;各物质化学式拆分错误;不符合“三个守恒”(质量、电荷、电子);不符合有机物官能团性质;反应环境与产物的矛盾;改写是否正确(注意区别胶体与沉淀);隐含的反应是否遗漏(生成物与反应物不共存、隐含的氧化性物质等);方程式与所给的“量”的条件是否切合“过量”,“适量”,“足量”,“少量”等解此类问题是应做到:注意“三看”:看反应环境,看操作顺序,看反应物之间量的关系。
牢记“三查”:查物质是否能拆分成离子形式,查三个守恒,查阴阳离子的比例与它们形成化合物时的比例是否相同。
1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CaCO3(s)=CaO(s)+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H<0B.镀铜铁制品镀层受损后,铁制品比受损前更容易生锈C.N2(g)+3H2(g)2NH3(g)△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V(H2)和氢气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D.水的离子积常数Kw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水的电离是放热反应【参考答案】B【分析】本题是化学反应与热效应、电化学等的简单综合题,着力考查学生对熵变、焓变,水解反应、原电池电解池、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能力。
A.分解反应一般是常识吸热反应,熵变、焓变都大于零,仅在高温下自发。
内容来源于《选修四》P34-P36中化学方向的判断。
B.铁比铜活泼,组成的原电池中铁为负极,更易被氧化。
C.据平衡移动原理,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转化率减小。
D.水的离子积常数Kw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越热越电离,水的离子积常数Kw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拓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时,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
11.普伐他汀是一种调节血脂的药物,其结构如右图所示(未表示出其空间构型)。
下列关系普伐他汀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是A.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B.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能发生加成、取代、消去反应D.1mol该物质最多可与1molNaOH反应【参考答案】BC【分析】该题普伐他汀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官能团的性质等基础有机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A.分子无苯环,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BC.分子中的官能团决定了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能发生加成、取代、消去反应。
D.酯基水解,即有两个羧基,1mol该物质最多可与2molNaOH反应。
12.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Y原子最外层只有2个,Z单质可制成半导体材料,W与X属于同一主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元素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强B.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比Z弱C.化合物YX、ZX2、WX3中化学键类型相同D.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 Y>r Z>r W>r X【参考答案】AD【分析】该题以“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及其对表中各元素性质和相应原子结构的周期性递变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以及运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