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63.00 KB
- 文档页数:5
高一历史导学案编写人:温红利第11节:太平天国运动一、学习目标: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2、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二、问题导学(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 兴起原因:⑴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统治和地主对农民的压榨,导致矛盾不断激化。
⑵其它原因:a.外国资本主义的大肆侵略;b. 严重;c.洪秀全受到西方的影响,将与中国的相结合,创立了“”组织。
2. 兴起与发展金田起义: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率众起义,起义军称“”,建国号“”。
永安建制: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分封诸王,初步奠定。
定都天京:1853年春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
三次战役:太平军定都天京后,先后进行了、和三次战役。
其中,天京突围的战斗打垮了威胁天京的清军、大营,从而巩固了天京。
至此,太平天国进入。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 《天朝田亩制度》⑴中心:以解决问题为中心。
⑵目的:试图在基础上,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钱同使,无处,无人”的理想社会。
⑶内容:①土地分配:②产品分配:⑷评价:革命性:《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要求的愿望,是农民的思想结晶。
空想性:要在的基础上废除和一切社会财富,以求人人平等,是农民的空想。
2. 《资政新篇》⑴时间:;⑵目的:为了。
⑶内容:教材P48。
⑷评价:①进步性:《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改革方案,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②局限性:由于缺乏和,加之当时,因此《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推行。
(三)、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1.运动失败:⑴太平天国达到军事上的鼎盛期后,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危机;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微的转折点。
⑵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不久,中国历史上这场规模空前的农民战争,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
2.失败原因:⑴主观方面:阶级的局限性;农民作为的代表,缺乏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导学案)班级_________小组___________ 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兴起和发展。
2.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年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
3.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认识其重大历史意义。
重点:1、太平天国运动的功绩、《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而衰的原因。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剥削加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2.兴起:1843年,洪秀全创立“_______________”。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_______发动起义,建号______________,起义军称____________。
不久,洪秀全称“__________”。
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封__________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__________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__________为翼王,诸王均受东王节制。
3.发展: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为________,作为都城。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颁布了_________。
1853年,为了__________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开始进行________和________。
经过3年多征战,太平天国进入________时期。
4.转折: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人开始腐化,争权夺利。
1856年,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_______,结果,__________被杀,韦昌辉被处死,_________率部出走,___________使太平天国由盛而衰。
5.结果:1860年,_________的湘军包围安庆,陈玉成和李秀成救援失败,安庆陷落。
李秀成攻克杭州,进逼上海,遭到华尔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淮军的抵抗和反扑。
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
_______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6.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___________。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金田起义的时间2.太平天国定都地点、天京变乱3.掌握《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内容二、学习重点:1.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2.对《资政新篇》评价三、学习难点1.太平天国运动与其它的农民运动相比具有什么新的特点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必然性【自主学习】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1.根本原因:阶级矛盾矛盾空前激化2.民族矛盾激化了阶级矛盾3.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二、兴亡过程:金田起义(开始)→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定都天京(与清朝形成对峙局面)→北伐(由于孤军作战,最终失败)和西征(夺取了清朝的半壁江山,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天京事变(由盛而衰的转折点)→重建领导核心(提拔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 让洪仁玕总理朝政)→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滋长腐朽思想,争权夺利三、治国方案1.前期:<< 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冬颁布)土地分配: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①内容财产分配: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②目的: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 建立四同两无社会“四同两无”社会: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革命性:反映了农民愿望, 否定了封建土地制度③评价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 严重脱离实际<< 资政新编>>(1859年颁布)向西方学习, 以法治国, 官吏由公众选举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革命性:是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空想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这种设想无法实现。
四、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导学案【太平天国运动】导学案【课前准备】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和背景。
2. 针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关键内容进行预习,明确学习目标。
【知识回顾】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鸦片战争爆发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真正开始。
【学习目标】1.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和背景。
2. 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
【学习重点】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和背景。
【学习难点】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
【学习方法】阅读、思考和讨论。
【学习过程】Step1 导入新课1. 引入话题:大家知道太平天国运动吗?它对中国历史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2. 提问:你对太平天国运动有什么了解?Step2 学习新课1. 导入:请大家自主观看一段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视频,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一些背景信息。
2. 阅读与讨论:(1) 学生阅读课本P21页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内容,并回答问题:a. 太平天国运动的最早活动发生在哪个地方?b. 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是谁?c. 太平天国运动的宗旨是什么?d. 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了中国的哪些地区?e.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2) 学生讨论上述问题,并回答问题。
(3)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逐一解释每个问题的答案。
Step3 拓展与巩固1. 阅读与思考:通过观看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图片和文章,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新的信息,并思考:a.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称为“太平天国”?b. 太平天国运动有哪些重要的事件和影响?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红土地”和“土匪”问题,并就这两个问题交换意见。
3. 教师组织学生发表意见,并给予及时的指导。
Step4 小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和背景,并强调其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2. 学生回顾所学内容,自主思考一下,自己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有哪些不足之处,并做出改进。
<<太平天国运动>>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2、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3、理解《天朝田亩制度》,并用表格的形式比较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养成历史比较的学习方法。
4、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预习梳理】一、兴起原因:(1)和的阶级矛盾激化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2)和的民族矛盾的催化。
(3)直接原因:自然灾害(4)理论指导:洪秀全创立教二、经过(1)兴起①起义:1851年1月,②建制:占领后,整顿建制,分封诸王,初步。
③定都:1853年,改南京为,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2)全盛①北伐:北伐军打到________,孤军深入失败。
②西征:西征军与________的湘军激战,夺取清朝半壁江山。
③天京突围:打垮了天京的________和________,从而巩固了天京(3)转折①原因a领导者进取心减退,腐朽思想滋长。
b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尖锐②经过a________杀掉杨秀清后被处死。
b________遭猜忌出走,全军覆没。
③影响:是太平天国由________走向________的转折点(4)失败①时间:________________②标志:________________③原因主观原因________________客观原因________________三.革命纲领(1)《天朝田亩制度》①内容:A、土地分配制度原则________________方法_______________B、产品分配制度A原则________________B方法________________②目的:建立一个“四有两无”的理想社会。
(大同社会)③评价:A革命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空想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落后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资政新篇》①内容:政治上主张向西方学习,________,官吏由公众选举;经济上主张________,奖励技术发明;文化教育上主张开设________等。
太平天国运动导学案步骤一:阅读书本,独立完成创新教程的基础梳理步骤二:阅读下列材料,独立思考出答案,交给组长进行总结,大家讨论并推举一位作为课上解答代表,上课时两组分别解答,老师点评,形成共识背景材料: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材料一:鸦片战争后,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加剧对中国的侵略。
首先,虽然鸦片贸易形式上为条约所禁止,可实际上鸦片输入量却不断增加。
1840年为2万多箱,1850年增加到5万多箱。
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引发了银贵钱贱现象并日益严重。
其次,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五口通商后洋货输入量也大大增加如英国棉纺织品于1840年至1845年的五年之间输入量增加了四倍多。
材料二:腐败的清政府,为支付2000万元战争赔款和弥补战争中7000万元的军费开支,极力进行搜刮,不断加捐加税。
地丁税是清政府的主要税收,1841年至1849年的八年之间,这项税收就增加了330多万两。
各州县连连下令催交捐税,急如星火。
官府把欠税的人抓到衙门毒打,甚至逼欠税人的亲友、邻居代交。
人们气愤地指出:“贪官甚于强盗,酷吏无异虎狼,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面对这样残酷的剥削、压迫,广大人民怎么能不奋起反抗呢?从1840年到1850年的十年间,全国各地汉、回、苗、藏、彝、瑶等族人民发动的大大小小的起义就有100多次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归纳天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二,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史地结合,学生讲解):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太平军北伐、西征、东征这三大军事行动的目的各是什么?各有何意义?北伐因何失败?三,《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凡田分九等:其田一亩,早晚二季可出一千二百斤者为尚尚田,可出一千一百斤者为尚中田,可出一千斤者为尚下田,可出九百斤者为中尚田,可出八百斤者为中中田,可出七百斤者为中下田,可出六百斤者为下尚田,可出五百斤者为了中田,可出四百斤者为下下田。
第11 课太平天国运动△课标要求: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限制性。
一、太平天国运动1.太平天国运动的流行和发展( 1)原因:①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面对的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②直接原因:连年。
( 2)流行①准备:为准备起义,洪秀全创立教。
新课标第一网②起义:1851 年,在广西起义,不久,攻下永安,,分封王爵, 初步成立政权。
年攻下南京,正式成立同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 3)发展:1853~1856 年,经过、,太平军打破了江南、江北大营,进入全盛时期。
太平天国运动和鸦片战争有何联系?鸦片战争以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鸦片战争的军费和战后赔款及随之出现的外国经济侵略,使中国阶级矛盾激化,是起义的重要原因。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①时间:年宣布。
②内容:涉及土地和产品分配。
③意义和限制:突出反响了农民要求的强烈梦想,但表现了思想,根本无法实现。
“四同两无”社会: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平均,无人不饱暖。
革命性:反响了农民梦想, 否定了土地制度谈论想象性:绝对平均主义, 严重走开( 2)《资政新篇》:1859 年提出。
目的是为了改革内政, 建设国家。
向学习 , 以治国 , 官吏由选举①内容发展,奖励开设学堂是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开设学堂 X k B 1 . c o m②谈论是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的设想谈论这一设想在当时未能,其根根源因:中公民族和民族财富阶级还没有产生3. 太平天国的失败( 1)转折:年天京事变(事件)。
今后,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 2)重建领导中心:目的是为,提拔青年将领和,让总理朝政。
( 3)防守战: 1858 年在战斗全歼湘军精锐队伍,局势暂时牢固。
1860 年塌陷,天京失去屏障。
( 4)天京塌陷:年湘军攻破天京,标志住。
中外反动权利的△失败原因提不出符合的革命纲领农民阶级思想 , 争权夺利滋长难点打破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与限制性(1)作用①农民阶级是中公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导学案
知识与技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兴起和发展;了解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评价;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失败标志及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启示。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合作讨论的方式,结合教师所给出的材料分析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的情感体验;通过对失败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重难点预测:
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和功绩、《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难点:《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及最终失败的原因。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鸦片战争
2、拜上帝会
3、太平天国
二、定都天京
1、天京
2、天朝田亩制度
3、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三、天京陷落
1、天京事变
2、资政新篇
3、天京
4、局限性
5、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
真题演练
1—5 ADBBA 6---10 CDAAB。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一、自学导引1.找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2.简述太平天国运动从爆发到进入全盛的过程。
3.简述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的目的、内容、意义和局限性。
4.说出《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二、重难点解析1.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失败的教训败因:主观: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战略失误——偏师北伐,孤军深入,犯了兵家之大忌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2.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功绩和新特点历史功绩:①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②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③一些领导人主张学习西方,提出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④思想上、组织上较以往农民起义高出一筹,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⑤同亚洲各国人民的反殖民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西方殖民主义者。
新特点:①在反封建的同时承担了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任务。
太平天国运动是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它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灭,这是以往农民战争所不曾遇到的新情况。
②后期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第一个的方案,说明近代的中国农民已经能够放眼世界,从西方寻找自己的思想武器。
③同亚洲各国人民的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西方殖民主义者。
5.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革命性: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调动了农民阶级参加革命的积极性,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空想性:其分配原则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根本无法实现。
落后性:维护落后的小农经济,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6.对资政新篇的认识意义: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太平天国运动学案导学第11课【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识要求:天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根本和直接原因;掌握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理论来源、核心内容和目的;理论研究成果:《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传教过程中形成的六个领导核心;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三次军事行动的目的、过程和结果;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评价;《资政新篇》的意义;天京变乱及之后领导核心的重建;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
(2)能力要求:①通过分析洪秀全的宗教理论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②通过对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这一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识图和用图的能力;③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以培养其系统的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其进步性和局限性的评价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④理解太平天国运动所体现出的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⑤探究太平天国失败的必然原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发展、失败,使学生感知、认识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探求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
(2)指导学生阅读《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原道救世歌》《天朝田亩制度》等的节选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
(3)通过填写北伐、东征和西征简表,教会学生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
(4)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原因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它是在中国刚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时,农民阶级首先承担起反对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任务。
时代赋予了太平天国运动新的特点。
(2)《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