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安徽省初中历史毕业学业考试试卷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750.50 KB
- 文档页数:4
201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考生注意:1.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
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作答必须填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第一部分的作答必须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区域,第二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婆罗门是人世的主宰,婆罗门和刹帝利有权夺取首陀罗的一切。
”这一说法出现在()A、古代埃及B、古代印度C、古代美洲D、古代两河流域2、“公民法”和“万民法”的统一适应了古罗马()A、贵族的需求B、疆域的扩大C、文化的繁荣D、基督教的兴起3、世界性三大宗教创立的先后顺序是()A、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B、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C、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D、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4、某教育机构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神学”、“哲学”、“医学”、“法学”等,该教育机构是()A、雅典学园B、西汉太学C、中世纪大学D、京师同文馆5、下列图片反映中世纪城市经济生活的是()6、下列材料中能印证商朝历史是信史的是()A、《封神演义》B、殷墟甲骨卜辞C、剧本《妇好》D、《吕著中国通史》7、制定礼乐制度,维护社会秩序的是()A、黄帝B、禹C、商纣王D、周公8、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社会转型发生在()A、春秋战国B、秦朝C、西汉D、东汉9、中国古代从语言、姓氏等方面推动本民族与汉民族融合的统治者是()A、北魏孝文帝B、松赞干布C、忽必烈D、努尔哈赤10、如果要了解唐史,可以选择下列哪一本书进行阅读?()A、《从城市国家到中华》B、《绚烂的世界帝国》C、《分裂动荡的年代》D、《疾驰的草原征服者》11、下列制度中旨在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是()A、西周封邦建国制B、西汉郡国并行制C、唐朝三省六部制D、宋朝文官体制12、欧洲人对中国文献大规模的翻译和介绍始于()A、12-13世纪B、14-15世纪C、16-17世纪D、18-19世纪13、18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蓬勃发展。
2014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参考试卷思想品德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共24分,12小题,每题2分)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13年12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
201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 )A.科技B.文化C.思想D.改革2.根据中共中央部署,活动于2013年6月18日启动。
活动将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自上而下在全党深入开展。
( )A.科学发展观实践教育B.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C.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D.反腐倡廉教育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3年12月4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宣布,批准将中国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成为中国第30个人选该名录的项目。
( )A.珠算B.中医针灸C.安徽黄梅戏D.安徽宣纸4.2013年12月2日凌晨2时1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中国"嫦娥"三号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 )A.北斗导航卫星B.探月卫星 c.火星探测器 D.月球探测器5.当今社会,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下列说法中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①活到老,学到老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④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③6."滴水穿石"、"铁杵成针"、"金石可镂"……这启示我们,成就一番事业需要( )A.磨砺坚强的意志B.培养自信的品质C.陶冶高尚的情操D.提高自立的能力7.小林同学进入考场时,感到很紧张,他反复提醒自己:"沉住气,别紧张,我已做好了充分准备.会考好的。
2014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历史部分4A(开卷满分:70分时间:与思想品德学科共用120分钟)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人们对中国古代帝王的称谓不同,有的称年号,有的称庙号,有的称谥号。
下列与“汉武帝”称谓相似的是( )A.孝文帝B.唐太宗C.宋太祖D.康熙帝2.据《变迁中的古代中国》统计,公元前722至前464年的259年中,38年没有战争;公元前463至前222年的242年中,约89年没有战争。
这一“变迁”的历史时期是( ) A.夏商时期 B.西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3.《新唐书》的选举志提及“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
这表明( )A.唐朝官员由民主选举产生B.科举制起源于隋朝C.唐朝科举制缺乏创新精神D.隋朝选举制度陈旧4.2013年底,中国珠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集中国古代珠算之大成,为中国珠算走向世界奠定基础的徽州籍数学家是( )A.梅文鼎B.程大位C.方以智D.王贞仪图15.图1是1947年《东北画报》上发表的题为《沉重的铁锤连续地打在蒋介石的脊骨上》的漫画。
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全面内战的爆发B.三大战役C.千里跃进大别山D.渡江战役6.根据“求同存异”“小球转动大球”“伙伴关系”等内容提炼出一个最恰当的学习主题是( )A.伟大的历史转折B.挑战两极格局C.艰难的探索历程D.走向世界舞台7.图2中人口死亡率最高点与自然增长率最低点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图2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B.“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C.国民经济的调整D.“文化大革命”爆发8.图3为某历史兴趣小组做的研究性学习展板,你认为最合适的入选人物是( )图3A.伯里克利B.屋大维C.穆罕默德D.查理·马特9.“假设一对大象自30岁起至90岁止,每10年生育一头小象,并活到100岁,740年后,这一对大象的家族就有近1900万头。
地区中考试题中考答案芜湖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物理历史政治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物理历史政治2014年中考时间为6月中下旬,考生们出了考场最关心的莫过于2014年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了,这对于2014年中考在线估分和评测有所帮助,中考频道将第一时间为您提供了2014年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2014年芜湖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发布入口中考注意事项:超常考场发挥小技巧认真审题,每分必争审题是生命线。
审题是正确答题的前导。
从一个角度看,审题甚至比做题更重要。
题目审清了,解题就成功了一半。
认真审准题,才能正确定向,一举突破。
每次考试,总有一些考生因为审题失误而丢分。
尤其是那些似曾相识的题,那些看似很简单的题,考试要倍加细心,以防“上当受骗”。
我曾给学生一副对联:似曾相识“卷”归来,无可奈何“分”落去。
横批:掉以轻心。
越是简单、熟悉的试题,越要倍加慎重。
很多学生看题犹如“走马观花”,更不思考命题旨意,待到走出考场才恍然大悟,但为时已晚矣。
考试应努力做到简单题不因审题而丢分。
“两先两后”,合理安排中考不是选拔性考试,在新课改背景下,试卷的难度理应不会太大。
基础题和中等难度题的分值应占到80%。
考生拿到试卷,不妨整体浏览,此时大脑里的思维状态由启动阶段进入亢奋阶段。
只要听到铃声一响就可开始答题了。
解题应注意“两先两后”的安排:1.先易后难一般来说,一份成功的试卷,题目的排列应是遵循由易到难,但这是命题者的主观愿望,具体情况却因人而异。
同样一个题目,对他人来说是难的,对自己来说也许是容易的,所以当被一个题目卡住时就产生这样的念头,“这个题目做不出,下面的题目更别提了。
”事实情况往往是:下面一个题目反而容易!由此,不可拘泥于从前往后的顺序,根据情况可以先绕开那些难攻的堡垒,等容易题解答完,再集中火力攻克之。
2.先熟后生通览全卷后,考生会看到较多的驾轻就熟的题目,也可能看到一些生题或新型题,对前者——熟悉的内容可以采取先答的方式。
安徽省2014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历史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A【解析】汉武帝属于谥号,唐太宗和宋太祖属于庙号,康熙帝属于年号,而孝文帝属于谥号,故A项符合题意。
谥号、庙号、年号的比较。
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庙号: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
年号:封建帝王为记在位的年代所定的名号,始于汉武帝时期。
帝王的年号在实行初期,常常出现一帝多元的情况。
到了明清两朝,采用了一帝一元制,并逐渐形成了以年号来称呼皇帝的习惯。
【考点】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2.【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是春秋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战国时期,故C项符合题意。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时间。
3.【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符合材料“唐制取士之科多由隋旧”,故B 项符合题意。
A,C,D项说法本身错误,可排除。
【考点】科举制的创立。
4.【答案】B【解析】数学家梅文鼎是宣城人;方以智是桐城科学家;王贞仪对天文、气象、地理、数学、医学、文学等方面均有较深的研究,对珠算贡献不大,故A,C,D项均可排除。
程大位是徽州人,为中国珠算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故B项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5.【答案】C【解析】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军中原解放区;三大战役开始于1948年;渡江战役开始于1949年,均与题干时间“1947年”不符,故排除A,B,D项。
千里跃进大别山打破了国民党的中原防御体系,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与材料相符,故C项符合题意。
【考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历史意义。
6.【答案】D【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求同存异”原则的提出是我国1955年参加亚非会议时取得的外交成就;“小球转动大球”是指“乒乓外交”,它推动了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两国外交的恢复,故D项符合题意。
2014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历史试题(开卷)注意事项:本试卷共五大题,满分70分。
历史与思想品德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你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
请你仔细审题,认真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评卷人答案1.人们对中国古代帝王的称谓不同,有的称年号,有的称庙号,有的称谥号。
下列与“汉武帝”称谓相似的是A.孝文帝B.唐太宗C.宋太祖D.康熙帝2.据《变迁中的古代社会》统计,公元前722至前464年的259年中,38年没有战争;公元前463至前222年的242年中,约89年没有战争。
这一“变迁”的历史时期是A.夏商时期B.西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3.《新庸书》的选举志提及“唐制取士之科多由隋旧”。
这表明A.唐朝官员由民主选举产生B.科举制起源于隋朝C.唐朝科举制缺乏创新精神D.隋朝选举制度陈旧4.2013年底,中国珠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集中国古代珠算之大成,为中国珠算走向世界奠定基础的徽州籍数学家是A.梅文鼎B.程大位C.方以智D.王贞仪5.图1是1947年《东北话报》上发表的题为《沉重的铁锤连续地打在蒋介石的脊骨上》的漫画。
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全面内战的爆发B.三大战役C.千里跃进大别山D.渡江战役图16.根据“求同存异”、“小球转动大球”、“伙伴关系”等内容提炼出一个最恰当的学习主题是A.伟大的历史转折B.挑战两极格局C.艰难的探索历程D.走向世界舞台7.图2中人口死亡率最高点与自然增长率最低点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B.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图2C .国民经济的调整D .文化大革命爆发8.图3为某历史兴趣小组做的研究性学习展板,你认为最合适的入选人物是A .伯里克利B .屋大维C .穆罕默德D .查理·马特 9.“假设一对大象自30岁起至90岁止,每l0年生育一头小象,并活到100岁,740年后,这一对大象的家庭就有近1900万头。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卷九年级历史试题(B卷)(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请得分评卷人将正确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1.历史课上,同学们针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展开讨论,最后认定其实质就体现在“兴”上,你认为这个“兴”的涵义是指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B.神学文化的复兴C.封建文化的重新兴盛D.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2.有的学者认为,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对“分水岭”的含义,准确的理解是A. 从专制走向民主B.从封闭走向开放C.从分裂走向统一D.从分散走向整体3.英国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只是英国国家的象征,不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
这种制度源于A.《权利法案》B.《人权宣言》C.《巴黎和约》D.《独立宣言》4.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中不包括A.北美人民反抗情绪高涨B.英国政府对北美人民的反抗采取高压政策C.法国大革命的影响D.英国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5.法国大革命是一次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国内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B.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C.等级制度造成各等级对立十分严重D.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6.学习世界近代史时,某同学发现1804-1814年间欧洲国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的独立战争B.法国大革命C.美国独立战争D.拿破仑战争7.“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腥风血雨,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这场革命是指A.英国“光荣革命”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C.英国“宪章运动”D.英国工业革命8.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扩张的代表是A.章西女王B.克莱武C.拿破仑D.克伦威尔 9.对三角贸易的叙述,正确的是A .欧洲→非洲→美洲→欧洲B .非洲→欧洲→美洲→非洲C .美洲→非洲→欧洲→美洲D .欧洲→美洲→非洲→欧洲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共产党宣言》内容的是 A .分析了阶级斗争 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 .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C .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D .促进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1.法国劳动者在每年5月最后一周常到拉雪兹神甫公墓凭吊,这样做是为了纪念A .马克思B .罗伯斯庇尔C .欧仁.鲍狄埃D .巴黎公社的战士12.2014年是俄国农奴制改革153周年。
2014年包河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三模历史试题(开卷)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注意事项:本试卷共五大题,满分70分。
历史与思想品德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你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
请你仔细审题,认真作答。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框)题号12345678910答案1.历史证明,统一必然促使国泰民安,分裂将导致国运衰退。
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加强对新疆的管辖,汉朝设置管理机构为()A.澎湖巡检司B.宣政院C.西域都护府D.伊犁将军2.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
“思想的牢笼”指的是()A.焚书坑儒B.八股取士、文字狱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闭关锁国3.某影视剧本中有一个场景:当《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的言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日本要这么多赔款,咱中国砸锅卖铁也不够给B.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还要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C.日本人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我们这些办厂的人日子就更难过了D.听说孙中山去了日本,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4.右图是1945年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蒋介石、毛泽东的合影.这张老照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西安事变B.黄埔军校的创建C.重庆谈判D.北平和平解放5.1954年9月,假如你是一名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会议,经历的活动是()A.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B.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通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6.1964年,为改变河南省兰考县面貌因劳累而病逝的县委书记焦裕禄被称颂为()A.人民的好干部B.两弹元勋C.农业科学家D.石油战线的“铁人7.右图反映的是雅典伯利克里时期选民在城邦人口中的比重。
这些选民的身份是()A.妇女B.奴隶C.外邦人D.成年男性公民8.右图是当时保守势力讽刺达尔文的漫画,他们反对的是达尔文提出的()A.经典力学理论B.广义相对论C.生物进化论D.狭义相对论9.根据下表所提供的信息判断,这些内容出自()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A.《凡尔赛和约》B.《九国公约》C.《慕尼黑协定》D.《联合国家宣言》10.二战后期,主要大国为了争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和对战后世界进行安排,召开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会议。
2014届安徽合肥市包河区九年级学业考试四模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刘安《淮南子·人间训》中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样一则寓言,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成好事。
最早提出类似观点的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庄子D.韩非子2. 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离不开监察。
下列职位中负责监察官员的是A.丞相B.御史大夫C.澎湖巡检司D.军机处3. 孙中山(1866~1925年)曾回忆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
”孙中山在“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A.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B.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C.开展革命活动,准备武昌起义D.创办黄埔军校,准备出师北伐4. 右边漫画所反映的蒋介石的哪一政策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B.“不抵抗政策”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D.“假和平、真备战”5. 口号和名词往往是一个时代的见证。
热播电视剧《父母爱情》中的“破四旧”“造反有理”“右派”“走资派”等口号和名词应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A.新中国成立初期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6. 伯里克利指出:“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为此,他采取的重要步骤是A.公民无条件参加公民大会B.为参政的公民发放津贴C.设立五百人会议D.设立陪审法庭,加强经济核查7. 一部“资产阶级革命(改革)为线索的历史专题片,如果按照每集情节的历史先后顺序播放,正确的应该是:()①美国独立战争②查理一世命丧断头台③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④攻占巴士底狱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③④①D.③②①④8. 小明同学编写了一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剧。
下面是“告别”一幕中即将离开家乡、奔赴战场的士兵约翰与儿子小杰克的一段对话,其中与史实不符的一处是A.小杰克:“爸爸,您坐汽车去吗?”B.约翰:“不,乘火车。
安徽省滁州市2014年中考历史学科试卷分析2014年安徽中考历史试卷和2013年一样,共五大题、满分70分,题目类型与往年也保持一致,遵照《课程标准》、《考试纲要》,但是在难度上有所提高。
一、知识点分布与考纲的比较从题型分布来看,试题在内容的选择上基本上是以版块的形式出现,前面3题选择题都是关于中国古代史的内容,第4题是安徽历史,5-7这3题是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8-10这3题都是关于世界史的内容。
在第二题组合列举题里面,11题的3小题都是关于中国古代史的内容,12题的3小题是与非洲有关的历史,从古代到近现代,从文明交往到暴力冲突;第13题的3小题都是关于中国现代史的内容。
第14题的4个小题的句子改错都是关于中国史的内容,而且都是关于近现代史的内容。
第15题是关于中国近代耻辱与探索的内容,并结合了日本近代崛起的内容进行比较。
第16题是关于两个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比较。
具体是关于苏俄的发展进程中改革和新中国改革的历史对比。
第17题是关于比较历史地图的主题探究活动,其切入点是世界商路的变化,使学生懂得世界不断连成一个整体二、试题特点:1、学科特点显著历史试题一直存在政、史不分的倾向,特别是理解类和主观类问题,不少学生用政治学科知识去回答历史学科问题,也都能获得不错的分数。
今年的试题历史学科特点十分显著,如第15题的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如何“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要求学生总结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知识分子的觉醒与抗争,问题直指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等历史人物和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历史事件。
又如第17题第(2)问:对比两幅地图,提取两个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该问题不仅考察了学生对历史地图的识图能力,而且考察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同时考察了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响应时代召唤、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文明对世界的贡献不仅是四大发明,如安徽数学家程大位为中国珠算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神医华佗的“五禽戏”和明代杰出的医学家李时珍以及中国的科举制等在试题中都有体现。
2014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历 史(开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共五大题,满分70分。
历史与思想品德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你可以参考教科书
和其他资料。
请你仔细审题,认真作答。
分。
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框)1.人们对中国古代帝王的称谓不同,有的称年号,有的称庙号,有的称谥号。
下列与“汉武帝”称谓相似的是
A .孝文帝
B .唐太宗
C .宋太祖
D .康熙帝
2.据《变迁中的古代社会》统计,公元前722至前464年的259年中,38年没有战争;公元前463至前222年的242年中,约89年没有战争。
这一“变迁”的历史时期是
A .夏商时期
B .西周时期
C .春秋战国时期
D 秦汉时期
3.《新庸书》的选举志提及“唐制取士之科多由隋旧”。
这表明
A .唐朝官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B .科举制起源于隋朝
C .唐朝科举制缺乏创新精神
D .隋朝选举制度陈旧
4.2013年底,中国珠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集中国古代珠算之大成,为中国珠算走向世界奠定基础的徽州籍数学家是
A .梅文鼎
B .程大位
C .方以智
D .王贞仪
5.图1是1947年《东北话报》上发表的题为《沉重的铁锤连续地打在蒋
介石的脊骨上》的漫画。
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全面内战的爆发
B .三大战役
C .千里跃进大别山
D .渡江战役
6.根据“求同存异”、“小球转动大球”、“伙伴关系”等内容提炼出
一个最恰当的学习主题是
A .伟大的历史转折
B .挑战两极格局
C .艰难的探索历程
D .走向世界舞台
7.图2中人口死亡率最高点与自然增长率最低点出现的主要
原因是
A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国民经济的调整
D .文化大革命爆发
8.图3为某历史兴趣小组做的研究性学习展板,你认为最合适的入选人物是
A .伯里克利
B .屋大维
C .穆罕默德
D .查理·马特
9.“假设一对大象自30岁起至90岁止,每l0年生育一头小象,并活到100岁,
740年后,这一对大象的家庭就有近1900万头。
可事实上世界上的大象存活数远
低于这个值。
”下列可以解释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A.相对论 B.物种不变论 C.经典力学 D.生物进化论
10.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A.日本经济发展较为缓慢B.欧盟成立促进经济发展
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D.其他同家经济发展停滞
二、组合列举(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
11.中华医学源远流长,独树一帜。
(1)“医圣”张仲景著有《》一书,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2)“神医”华佗观察动物的活动姿态,创制了一套“”用来锻炼身体。
(3)“东方医学巨典”《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学家的著作。
12.非洲是一块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地。
(1) 是古埃及法老专制统治的历史见证千¨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2)明代郑和船队最远曾到达非洲东海岸和沿岸。
(3)1935年意大利军队侵略矛头直指非洲的 (国名),英、法等国对意大利采取绥
靖政策,这一政策在会议上达到顶峰。
13.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
(1)1954年一届人大通过了《》,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迈入了核大国行列。
(3)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伟大构想,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三、辨析改错(8分)
14.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长征途中召开的中共七大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改正: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国共十年对峙局面基本结束,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到来。
改正:
【】(3)台儿庄战役是敌后抗日根据地游击战争的重大胜利,坚定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改正:
【】(4)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农业,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
改正:
四、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
1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
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1)“军事失败”与“少数人觉悟”各指什么具体事件?(2分)
材料二在中国社会缓慢地发生变化的同时,出现了《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著作……可惜的是,在当时,对这两部意在醒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
日本社会因炮声震撼而惊醒,中国社会却在炮声沉寂后又昏昏睡去……·
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惊醒”与“昏昏睡去”对两国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如何“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的?(4分)
1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俄)彼得格勒省农民说:“我们那里发生过把手枪对着人家太阳穴这样的强制行为,人们很气愤”。
吉尔吉斯的农民说:“粮食被收集得象扫帚扫过一样干净,一点也没剩。
”
——摘自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苏联兴亡史》 (1)苏俄农民对什么政策感到气愤和不满?为此,列宁又进行了怎样的探索?(4分)
材料二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最,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l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这一“改革”与列宁的“探索”在内容是有何相似之处? (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应遵循哪些原则?(2分)
五、活动与探究(12分)
17.历史地图蕴含着丰富的信息。
请仔细观察、比较下列两幅地图,探究以下问题。
【史实回顾】
图4图5
(1)阿拉伯数字通过图的商路传入欧洲,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等通过图的商路传入中国。
(2分)
【对比分析】
(2)对比两幅地图,提取两个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8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楚)
【深入探究】
(3)从图4到图5商路的变化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呈现出什么趋势?(2分)
2014年安徽中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 2.C 3.B 4.B 5.C 6.D 7.B 8.A 9.D l0.C
二、组合列举(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1.(1)伤寒杂病论 (2)五禽戏 (3)李时珍
12.(1)金字塔 (2)红海 (3)埃塞俄比亚慕尼黑
13.(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原子弹 (3)一国两制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三、辨析改错(8分)
14.【×】(1)中共七大改为遵义会议
【√】(2)
【×】(3)台儿庄战役改为百团大战
【×】(4)农业改为重工业
四、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5.(1)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2分)
(2)日本:受到西方列强侵略后实行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2分)
中国:没有及时变革,妄自尊大,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分)
(3)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孙中山等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陈独秀等发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
(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其他言之成理酌情赋分)
16.(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或余粮收集制)。
(2分)新经济政策(或粮食税)。
(2分)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分)强调市场的作用,允许自由贸易。
(2分)
(3)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根据本国的国情等。
(任答一点得2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五、活动与探究(12分】
17.(1)4,5(2分)
(2)(8分。
每点4分,含观点和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楚。
)
示例:
①欧洲商路、贸易中心变化:图4:地中海沿岸是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图5:大西洋沿岸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
②世界主要贸易体(商人)变化:图4:阿拉伯、意大利、中国商人为主;图5:西欧国家(英国等)商人为主。
(其他观点,论述合理亦可)
(3)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日益形成;经济全球化趋势等。
(任答一点得2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