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姓名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百家姓》zhào qián sūn lǐzhōu wúzhèng wáng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féng chén chǔwèi jiǎng shěn hán yáng 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zhūqín yoúxǔhélǚshīzhāng 朱秦尤许,何吕施张。
kǒng cáo yán huàjīn wèi táo jiāng 孔曹严华,金魏陶姜。
qīxièzōu yùbǎi shuǐdòu zhāng 戚谢邹喻,柏水窦章。
yún sūpān gěxīfàn péng láng 云苏潘葛,奚范彭郎。
lǔwéi chāng mǎmiáo fèng huāfāng鲁韦昌马,苗凤花方。
yúRén yuán liǔfēng bào shǐtáng 俞任袁柳,酆鲍史唐。
fèi lián cén xuēléi hènítāng 费廉岑薛,雷贺倪汤。
téng yīn luóbìhǎo wūān cháng 滕殷罗毕,郝邬安常。
yuèyúshífùpíbiàn qíkāng 乐于时傅,皮卞齐康。
wǔyúyuán bǔgùmèng píng huáng伍余元卜,顾孟平黄。
hémùxiāo yǐn yáo shào zhàn wāng 和穆萧尹,姚邵湛汪。
中国人的姓和名其实,我们每个人在小时候所接受的第一堂家教课,就是由父亲或母亲把着我们稚嫩的小手,在本子上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写自己的名字。
常见的中国人的名字字数由2~4个不等。
通常是由一个或两个姓和一到两个字的名组成。
当然字数超过4个的也存在,这在少数民族中也不是怪事,比如清朝末代皇帝满族人爱新觉罗溥仪,元太祖蒙古族人勃尔只斤铁木真(音译)等。
而我本身对姓氏的来源,家族字辈的划分等感兴趣,所以借着“中国文化”这堂课的熏陶以及课下对相关资料的搜索,我决定以此为题,对我所了解的有关中国人的姓和名的相关知识整理如下:在人类语言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文字出现在声音之后。
早在文字创立之前的远古时代,中国人的姓名就已诞生了,如神话传说中开天辟地的英雄,创世的巨人盘古、伏羲、女娲、神农、黄帝等。
待文字产生之后,这些神话中的名字才被整理出来,载入史册。
古代有姓和氏之分。
《释名》(东汉刘熙)中说:“女生为姓,谓子也。
”意思是女子所生为姓,生而有姓。
因此,研究姓名的学者一致认为,华夏之“姓”产生于远古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姓”字的创造也是其历史特点的反映。
而“氏”,与现代人姓氏同义的观念不同,与“姓”有严格的区别。
宋代学者郑樵说:“三代之前,姓氏分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
……”这也是随历史发展,男性地位上升的体现。
另外,一姓可包括若干氏。
也就是说,姓是大宗的族号,氏是由大宗分出的支系小宗的族号。
因此,历史传说中的黄帝称轩辕氏,炎帝称烈山氏,尧为陶唐氏,舜为有虞氏。
这不是氏族领袖人物个人的私名,而是他们所在氏族的公名。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姓和氏的来源也由简单到复杂地向前发展。
以国名为氏的有管,晋等;以地为氏的有东郭、南宫等;以排行第次为氏的有伯、仲等;官爵有史、帅;技艺有卜、屠等等。
随后有出现来源于山河的姓,如乔,姜;来源于数理的姓,如第一,第五等等。
虽然氏由姓分化而来,但是由于宗法制度的存在,知道春秋末年,二者的区别,也就是门第观,仍很严格。
人名学——中国人的姓名文化人名学是研究人名结构系统的起源、发展、结构及其内涵的一门学科。
人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它与人类的语言、历史、文化、社会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而中国人名字的文化的发展又是非常悠久的,它的来源以及种类都是非常的丰富的。
我们今天要来看的就是中国人的姓名文化。
姓,在我们现代看来,就是某一群人(家族或氏族)共用的名,但是它其实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才演变成现在的姓。
姓,产生母系氏族社会,原为族号。
许慎的《说文解字》有“姓,人所生也。
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为天子,从女从生。
”所以我们多可以看到传说中远古帝王的姓多是女字旁,比如炎帝姜姓,黄帝姬姓,虞舜姚姓,夏禹姒姓等。
到了父系社会时,“姓”也变成以父系的血缘关系为主,不再从“女”旁,为了区别同一母族的若干支族,“氏”就产生于此时。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氏开始转变为姓,而到了秦汉时代,周王朝的姓、氏制度土崩瓦解,从此以后,姓氏合一,统称为姓。
姓氏的来源相当复杂,大致有以下几种来源。
第一,来源于远古母系氏族的族号,这类姓氏多为女字旁,主要有:姚、姜、姬、姒等。
第二,以动物、植物或是其他自然物为姓。
如:马、龙、李、桃、林、江、金、石等。
第三,以封国、采邑或是职官、爵位为姓。
如:齐、楚、司马、公孙等。
第四,以居住地、出生地或职业为姓。
如:东方、西门、陶、巫等。
第五,以祖先的谥号或族号为姓。
如:唐、周、武、庄、穆等。
还有其他的一些来源,比如皇帝赐姓,唐朝的许多的开国元勋都被赐姓为李;为避灾难而改姓;为避皇帝和圣人讳而改姓,如唐玄宗即位后,姬姓改为周姓;嫌原来的姓复杂、字多而改姓;少数民族主动从汉姓,如北魏孝文帝将皇族拓跋氏改为元姓,还有就是少数民族的姓氏在译成汉语后的简化等等。
另外,古代的姓氏还有值得注意的一些地方。
《通志.氏族略序》中写道“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在战国前,贵族才拥有姓氏,贵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而平民百姓只有名,有的甚至连名都没有。
中国人的姓名_200字
你们读了《百家姓》吗?你一定会问这本书是谁写的吗?其实是大家一起写的。
我们都知道李白,你知道他这个姓氏是怎么来的?是一个商朝的叫理利贞的贵族人,他为逃避追杀,躲到了李树林,靠吃李子活了下来。
于是,他将“理”改成了“李”。
华佗你们应该都知道他的名气,他的姓氏从哪儿来的?他的姓是春秋时期梁戴公的儿子的考父,被封在华地。
为了表现自己的血统和来自自己的身份,考父将后来的子孙改成了“华”为姓。
这本书我很喜欢,他不但告诉我中国人的姓氏,还告诉了我们姓氏的来源和发展,并且句句押韵、朗朗上口,我很喜欢!。
中国姓氏结构分类中国人的姓氏或同姓人群存在两种状态,大姓和小姓,或称为常见姓氏和非常见姓氏。
仅占总姓氏量不足5%勺常见100个姓氏已集中了85%以上的人口,而占总姓氏量95浓上的非常见姓氏仅代表不足15%勺人口。
常见100个姓氏的分布是反映各地区人群的遗传组成的主要因素,它们决定着中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规模和地域人群间的亲缘关系的程度。
而非常见姓氏人群更为表现其地域特色和相对高程度隔离的现象。
全国最大的三个姓氏是李、王、张,分别占总人口的7.9%、7.4%和7.1%。
三大姓氏的总人口达到2.7亿,为世界上最大的三个同姓人群。
这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抽样资料,依据各地人口的比例等距离抽样,严格按照统计学原理获得这一全国性姓氏数据的。
其中,占全国人口1%以上的姓氏有19个,分别为:王、李、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和马。
历史上,中国大约有一半的人口一直集中在这19个同姓人群中。
此外,中国的同姓人群在地区分布上也是不均衡的。
在北方地区,以王姓为第一大姓,约占人口的9.9%,其次为李、张、刘;在南方地区,则以陈姓为第一大姓,大约占人口的10.6%,其次为李、黄、林、张;在南北过渡型的长江流域地区,第一大姓为李,大约占人口的7%其次为王、张、陈、刘。
中国每一个省区中,都有一些出现频率比其它省区高得多的姓。
如广东的梁和罗姓,广西的梁和陆姓,福建的郑姓,台湾的蔡姓,安徽的汪姓,江苏的徐和朱姓,浙江的毛和沈姓,江西的胡和廖姓,湖北的胡姓,湖南的谭姓,四川的何和邓姓,贵州的吴姓,云南的杨姓,西南的寸姓,河南的程姓,甘肃的高姓,宁夏的万姓,陕西的薛姓,青海的鲍姓,新疆的马姓,山东的孔姓,山西的董和郭姓,内蒙古的潘姓,东北三省的于姓。
目前,中国最新名义姓氏人口数目的排名,由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计,列出了前100名。
1王2李3张4刘5 陈6杨7赵8黄9周10吴11徐12孙13胡14朱15 高16林17何18郭19马20罗21梁22宋23郑24谢25韩26唐27冯28于29董30萧31程32柴33袁34 邓35许36傅37沈38曾39彭40吕41苏42卢43蒋44蔡45贾46 丁47魏48薛49叶50阎51余52潘53 杜54戴55夏56钟57汪58田59任60姜61范62方63石64姚65谭66廖67邹68熊69金70陆71郝72 孔73白74崔75康76毛77邱78秦79江80史81顾82侯83邵84孟85龙86万87段88曹89钱90汤91 尹92黎93易94常95武96乔97贺98赖99龚100文倒数三位为:难(读去声,倒数第一),死(倒数第二),“岳”字上下颠倒(音同“亚”,倒数第三)姓氏说完,来说一下姓名。
大班社会:《中国人的姓名》
作课教师:高霞
设计思路: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
”大班幼儿基本认识自己的名字,一个个名字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凝聚着父母对孩子深厚的爱和殷切的期望,折射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为了让幼儿了解中国的姓氏文化,萌发对中华文明传承的兴趣,我设计了本节大班社会活动《中国人的姓名》。
活动目标:
1、知道中国人的姓名由姓和名组成,两代人或几代人是同姓的。
2、了解中国的姓氏文化,萌发对中华文明传承的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课件,姓氏树。
知识准备:幼儿认识自己的姓名,知道自己姓名的由来。
活动过程:
一、导入相互介绍。
1、幼儿在大屏幕上找到自己的姓名,并介绍自己姓名代表的含义。
2、提问:你们知道我的姓名吗?
我叫高霞,我妈妈希望我像天上的彩霞一样美丽。
二、知道中国人的姓名是由姓和名组成。
1、提问:平时大家怎么称呼我?为什么叫我高老师,而不是王老师或李老师呢?原来姓名是由姓和名组成的,姓在前名在后,我姓高,名叫霞,你知道你姓什么?名叫什么吗?(讨论)
2、让幼儿观察姓氏树,请幼儿找到自己的姓。
3、同姓的小朋友站在一起并相互介绍。
三、了解家里还有谁和自己同姓。
1、讨论:在家里都有谁和你是同姓的呢?
小结:在一个家庭中你可能和爷爷、爸爸、叔叔、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是同姓,因为你们是一家人。
2、提问:家里还有谁和自己不同姓呢?
3、结合课件,了解姓氏代代相传。
四、观看课件,了解中华姓氏的渊源。
1、提问:你知道中国有多少个姓氏吗?其中最常用的就有一百多种写在了《百家姓》这本书里,如果想了解的更多就到新郑的中华姓氏广场,姓氏墙上刻着三千多种姓氏。
2、提问:这么多的姓是由谁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呢?利用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我们都是炎黄二帝的后代。
五、了解伟人和名人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1、观看课件,让幼儿说出他们姓什么?名叫什么?做了哪些了不起的事?
2、教师小结:我们中国有非常悠久的姓氏文化历史,同时做为炎黄子孙,在中华民族还有许多人做了许多了不起的事,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下次上课时再来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