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的利用》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2
物理《声的利用》教案范文第一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方式。
2. 使学生掌握声波的基本特性。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振动与声波2. 声音的传播:空气、液体、固体传声3. 声波的特性:频率、振幅、波长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利用实验法验证声音的传播和特性。
3. 运用讨论法分析生活中声音的应用。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探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讲解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方式。
3. 进行实验演示,验证声音的传播和特性。
4. 分析生活中声音的应用实例。
5.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第二章:声音的接收和处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接收装置及其原理。
2. 使学生掌握声音的处理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接收:耳朵的构造和功能2. 声音的处理:放大、滤波、调制等3. 声音信号的数字化处理:采样、量化、编码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声音的接收和处理原理。
2. 利用实验法验证声音的接收和处理效果。
3. 运用案例分析法探讨声音信号的数字化处理。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探讨声音的接收和处理。
2. 讲解耳朵的构造和功能。
3. 进行实验演示,验证声音的接收和处理效果。
4. 分析声音信号的数字化处理过程。
5.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第三章:声音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声音信号的处理和应用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声音在通信领域的应用:电话、无线电广播等2. 声音在娱乐领域的应用:音乐、影视、游戏等3. 声音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噪声控制、无损检测等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声音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的利用》教案【三篇】.篇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现代教育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方式,从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中获得社会生活中声音利用方面的知识。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声音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现代教育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难点:掌握声在社会中的应用。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启动课堂知识回顾:复习噪声的产生、等级以及控制过程。
进入新授课:1.声音的利用在人类生活中是非常广泛的。
让学生展示课前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搜集有关声音利用的资料。
2.请同学们列举所搜集到的有关声音利用的资料。
要求在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仔细听,不要对同学的发言作评价。
3.对学生的回答给与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将学生搜集到的有关声音利用的例子分为两类:“声与信息”和“声与能量”。
(一)声在医疗上的应用 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3.药液雾化器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 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2.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前提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这种方法叫做超声波探伤。
《声的利用》教案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声的利用》是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第三节内容。
本课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在声现象的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好这节内容可以为学好以后的物理知识打下牢固的基础。
学情分析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限于篇幅,教材中只介绍了“声与信息”和“声与能量”。
八年级的学生对声现象的认识都是从生活现象开始的,教材中列举了大量事例,让学生感知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另外,由于八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探究”这种教学方法,且实验探究能力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因此应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制作一些利用声的小发明。
教学目标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核心素养通过声可传递能量的实验探究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
难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教学过程续表续表教师提问:以上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教师总结:声波具有能量,能通过介质传递能量。
其实声波能传递能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实例。
例如,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电子元件;击碎病人结石;洗牙;加湿器等。
阅读教材第48页“科学世界”。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海豚和大象都是利用超声波来相听讲。
读。
一、基础巩固1.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人类的生活越来越智能化。
关于智能机器人和人进行互动交流的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机器人是高科技产品,它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机器人发出的声音是超声波C.机器人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机器人与人用语言交流利用的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2.超声波洗眼镜是一种使用高频声波进行清洗的技术,这种清洗方法可以快速、彻底地清洁眼镜表面上的污垢和细菌。
下列关于超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B.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C.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D.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因此人耳无法听见3.声呐是一种声学探测设备,舰船可以利用声呐水下通信和对水下目标进行定位,水下通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若海面下目标的深度是4.5 km,声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 500 m/s,则测距仪向水下目标垂直发出信号后________s才能接收到信号。
八年级《物理声的利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掌握声音的基本特性。
2. 培养学生对声音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引导学生感受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3. 声音的应用:回声定位、声波传递能量、噪声控制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声音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速度、回声定位原理、声波传递能量的实验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声音的奥秘。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声音的应用实例。
4.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音乐、噪声等声音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现象。
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声音的传播过程。
3. 声音的特性:讲解音调、响度、音色的定义及影响因素,进行实验验证。
4. 声音的应用:分析回声定位、声波传递能量等实际应用案例。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总结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练习题等形式,评估学生对声音产生、传播和特性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对声音应用实例的掌握情况。
3. 结合学生课后作业和小组讨论,考察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实验器材:声源(如扬声器)、接收器(如麦克风)、测量工具(如尺子)、噪声控制设备等。
2. 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声音素材、实验指导书、PPT课件等。
3. 准备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
八、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保持安静,避免外部噪声干扰。
八年级《物理声的利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 使学生掌握声音的应用,如回声定位、声音传递信息、声音传递能量等。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 回声定位的应用3. 声音传递信息4. 声音传递能量5. 超声波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声音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声音传播的原理,超声波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导入新课。
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声音的传播现象。
3. 回声定位的应用:讲解回声定位的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回声定位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 声音传递信息:让学生通过实验体会声音传递信息的过程,举例说明声音在通讯、广播等方面的应用。
5. 声音传递能量:讲解声音传递能量的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声音在能量传递方面的应用。
6. 超声波的应用:讲解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如在医学、工业等方面的应用。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声音应用的理解。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声音应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回声定位的应用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回声定位的原理。
b. 使学生掌握回声定位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内容a. 回声定位的原理b. 回声定位的应用实例3. 教学重点与难点a. 教学重点:回声定位的原理,回声定位的应用。
b. 教学难点:回声定位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 教学方法a. 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了解回声定位的应用。
物理《声的利用》教学设计物理《声的利用》教学设计(通用9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物理《声的利用》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物理《声的利用》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学习重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学习难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教具与媒体图片、录像等活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提问几个上节课出现的问题,做好知识的铺垫。
2、[师]上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分类,声音的特性及乐音与噪声,其实声的应用很是广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节:声的利用。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一)声与声音的区别同学们注意了没有,以前我们学习时都常说“声音”怎样怎样,可今天我们学习时,标题却是声的利用,为什么不叫做声音的利用呢?1、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平时我们能听到的声音和不能听到的超声、次声等;所以声音的概念相对而言面要窄得多,它仅指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
2、看来声包括声音。
(二)声与信息的传递1、【提出问题】你平时用声音传递过信息吗?2、[师]其实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我们彼此之间的谈话,教师在课台上的讲课声,同学们课下的交谈与交流声等不都是在传递信息吗。
假如让你不说话,你有什么感觉。
3、通过声传递信息的例子还有哪些呢?大致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一是物体直接发出的声音携带的信息;另一种是靠反射回来的声音所携带的信息。
(1)物体直接发出的声所携带的信息它又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我们能听到的声音;一类是我们不能听到的声音。
①播放我们能听到声音的录像。
声的利用教案|《声的利用》教案及教学反思授课之前做好相应的物理教案,是每个学校物理老师必做的功课,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学校物理《声的利用》教案及教学反思,供各位老师参考。
《声的利用》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参观或观看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等,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喜爱。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教学内容由"声与信息'和"声与能量'两部分内容组成,本节知识是同学通过对生活、生产中声现象的学习,了解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之后,探究学习声的利用。
声现象在实际生活中丰富多彩,应用特别广泛。
在生活中声的利用的例子许多,同学对于一些常见的声的利用的现象已经很熟识,只不过不知道它们分别是利用的声的哪些作用。
所以本节课主要是让同学辨别出哪些生活现象是属于声传递信息的例子,哪些现象是声传递能量的例子。
并且通过本节学习使同学了解更多生活中声的利用的现象。
重点: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难点:声的应用中涉及的物理道理。
三、教学策略老师在讲解中可以对声在社会生活中应用的状况进行分类,可以根据课本分为"声与信息'和"声与能量'两类,也可根据声音在医疗、工业、军事、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利用分类,然后依据分类进行总结性的讲解,在讲解中应对同学遗漏的例子进行补充。
本节的设计通过声音、视频、图片、投影、试验和设置有启发性的问题等手段来启发同学的思维,培育学习物理的爱好。
教学中应鼓舞同学自己从生活中感知或查阅资料了解利用声的实例,另一方面,应发挥同学的想象力,鼓舞他们设计一些利用声音的小创造。
四、教学资源预备多媒体课件、盆或碗、气球、扎有橡皮膜的塑料瓶、蜡烛、火柴等。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同学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5分钟)多媒体展现几种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特别的声音中发觉松动的螺栓,医生通过听诊器诊断疾病,远处轰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海豚利用声波识别食物、敌人和它们四周的环境自然界中的声现象特别多,声音在生活和生产中有许多的应用,你能列举一些例子吗?同学观赏并沟通争论。
物理《声的利用》教案范文第一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1 声音的产生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日常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如敲击、摩擦等。
介绍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通过示例演示声音的产生,如敲击鼓面产生声音。
1.2 声音的传播解释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如空气、水、固体等。
介绍声波的特性,如振幅、频率和波长。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如两个人互相敲击物体,观察声音的传递。
第二章:声音的特性2.1 音调解释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由声波的频率决定。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频率的声音,如拨动琴弦产生不同音高的声音。
2.2 音色解释音色是声音的特有品质,由声波的波形决定。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乐器产生的声音,区分它们的音色特点。
第三章:声音与人类生活3.1 声音的应用介绍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通讯、音乐播放等。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在信息传递和娱乐方面的作用。
3.2 声音的控制解释噪声控制的重要性,如在噪声环境中对听力的影响。
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噪声控制的方法,如隔音材料的使用、噪声限制法规等。
第四章:声音与科技4.1 声波的利用介绍声波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声纳、超声波检测等。
引导学生了解声波在医学、海洋探测等领域的应用。
4.2 声音的数字化解释声音数字化过程,即将声音转换为数字信号。
引导学生了解数字音频文件的制作和播放原理。
第五章:声音的实验与探究5.1 声音的实验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引导学生使用科学仪器进行声音实验,如声级计测量声音强度。
5.2 声音的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声音现象的探究,如研究不同介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第六章:音乐与声音的审美6.1 音乐的基本元素介绍音乐中的基本元素,包括旋律、和声、节奏和音色。
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感受这些元素在音乐中的运用。
6.2 音乐的风格与流派解释不同音乐风格和流派的形成背景和特点。
物理《声的利用》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掌握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 引导学生认识声音的应用,如声音传递信息、能量等。
3. 培养学生利用声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及其应用。
2. 难点: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计算,以及声音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解决。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声波传播演示仪、声源设备、各类传感器等。
2. 教学素材:PPT、实验视频、相关案例资料。
3. 学生分组:每组4-6人,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歌曲,引导学生关注声音,激发学习兴趣。
2. 声音的产生: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让学生了解声波的基本特性。
3. 声音的传播:演示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让学生掌握传播速度的计算方法。
4. 声音的应用:分析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电话、广播、声纳等。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声音的产生、传播及其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实验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8. 讨论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声音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解决方法。
9. 成果展示: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和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10.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实验和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所学内容。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讨声音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医学、工业、环境保护等。
2. 介绍我国在声音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分析声音技术在未来发展的趋势,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声的利用
一、声与信息
声指的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一种现象,它不一定能被人们听见。
它包括频率在20Hz以下的次声和频率在20000Hz以上的超声。
人们听见的声叫做可耳声,通常习惯称为声音。
声波:次声、声音和超声波都是声源的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通常为声波。
对于声波的划分是习惯上的和近似的。
其实,接近20Hz的强次声也能被人听到。
对高于20000Hz的超声,不少人也能听到,因此,对声波的划分不能绝对化地去理解。
我们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具体事例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呢?
1、次声波在气象预报方面有广泛应用,比如地震、台风等来临前会发出次声波。
2、利用B型超声波进行体验。
3、人们交谈、听广播、音乐、录音等获得信息。
(B超: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人体内脏器官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这就是平时说的“B超”。
回声定位:由声呐仪向对方发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被声呐仪检测到,从而可测出声呐仪与障碍物间的距离,确定障碍物的位置。
声呐:把回声定位的方法应用于水中,探测水下目标,这就是声呐。
完整地说声呐是一种现代化的探测装置,由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组成。
)
二、声与能量
1、利用声传递能量
[讨论] 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声具有能量吗?
[做一做] 方案
A、可乐瓶自制的教具演示。
B、瓶底用橡皮膜扎紧,对着火焰敲打,烛焰吹灭。
C、在扬声器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
使扬声器的音量大一些,可以看见摇曳的火焰。
[点拨]说明声具有能量。
问:请同学们根据所知道的知识列举生活中有关现象,说明声音能传播能量。
如:超声波洁牙、超声波碎石、声波清洗精细机械等等。
超声波的利用:与声音(可听)相比,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因而有广泛的应用。
具体来说,超声波的利用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超声波定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声呐装置,测定物体在水中的位置。
2.利用超声波能够成像的原理可制成B超仪,它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3.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制成超声波速度测定器,可测量物体的速度。
4.利用超声波使器物中的污垢产生剧烈振动,可制成超声波清洗器。
5.利用超声波的穿透力强,可制成超声波探伤仪,用来检查金属内部的缺陷。
6.利用超声波的功率大,来改变物质的性质和状态,或者加快这种变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