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厂质量事件(不符合项)案例 Rev.2(wold 97 2003)2010.11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8
核电厂质量事件案例1. 简介核电厂作为一种常见的能源生产设施,其质量事件对人们的生活和环境安全造成重大影响。
本文将以某核电厂质量事件案例为例,介绍该事件的背景、原因以及对社会的影响,以期引起人们对核电厂质量管理的重视。
2. 案例背景这一核电厂质量事件发生在2018年,该核电厂位于某国的沿海地区,是该国重要的能源供应设施。
该核电厂在运营多年后,突然频繁出现设备故障、辐射泄露等问题,引起了当地居民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3. 案例原因分析经过调查分析,该核电厂质量事件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设备老化该核电厂的某些关键设备已经运营了多年,存在明显的老化问题。
长期的运行使得这些设备的性能下降、腐蚀加剧,容易出现故障和泄露等问题。
这些老化设备的缺陷导致了核电厂的质量安全隐患。
3.2. 人员管理不当核电厂作为高度安全敏感的设施,对人员的管理要求严格。
然而,在该核电厂中,一些工作人员对设备保养和操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工作效率有懈怠心态,导致了设备维护不及时、质量问题频发的情况。
3.3. 监管不到位核电厂作为重要的能源供应设施,应当受到监管部门的密切关注和监督。
然而,在该核电厂中,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检查和审核机制,导致一些问题没有被及时发现和解决,进而发展成为了重大的质量事件。
4. 案例影响该核电厂质量事件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环境污染核电厂质量问题可能导致辐射泄露和污染,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
水体、土壤等生态系统受到污染后,将影响当地居民的饮水安全和生活环境。
4.2. 社会恐慌核电厂质量事件往往会引起社会的恐慌和不安情绪。
媒体对此类事件的报道可能会造成公众的恐慌,导致社会秩序的不稳定和经济活动的停滞。
4.3. 能源供应紧张核电厂作为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问题会导致能源供应紧张。
如果该核电厂发生了不可挽回的故障,将影响当地和周边地区的能源供应,甚至可能给整个国家的能源安全带来威胁。
核电厂建造阶段不符合项控制改进探讨汪章云【摘要】不符合性控制是核电厂质保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做好不符合性的控制,对于保证核电厂建造的最终质量、提高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水平至关重要,各个核电厂业主、参建单位历来均十分重视不符合性的管理。
本文通过对相关法规、标准的分析和理解,以及近十年参与核电建设质保管理的经验,初步提出核电厂对不符合性的基本管理思路和方法。
【期刊名称】《产业与科技论坛》【年(卷),期】2016(015)018【总页数】2页(P48-49)【关键词】核电厂;不符合性;控制改进【作者】汪章云【作者单位】中核霞浦核电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ISO9000标准中不符合、不合格品、纠正和纠正措施、预防措施。
ISO9000(2000版)标准关于不符合的定义是:“未满足要求”,其不符合来源相当广泛,既可以是产品(包括服务、硬件、软件和流程性材料),也可以是过程;判别的标准也有不确定性,既可以是明示的要求或期望,也可以是隐含的要求或期望。
针对不符合,ISO9000提出纠正和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等要求。
纠正是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所采取的措施;纠正措施是为消除那些“已发现的不符合”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预防措施是消除“潜在不符合”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ISO9001“不合格品”,即“不合格产品”,是顾客关注的重点,而且明确了相关的控制要求。
这些要求,与HAF003中不符合项的控制要求基本相同,但未对分级管理作出规定,此外产品与物项的定义有较大差异。
我国HAF003法规仅有“不符合项”的定义,即“性能、文件或程序方面的缺陷,因而使某一物项的质量变得不可接受或不能确定”。
不符合项至少应具备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对象必须是物项。
如果文件等方面的缺陷没有造成对应物项的不符合,则该物项不能称为不符合项。
二是原因,即“性能、文件或程序方面的缺陷”,既可以是硬件性能不满足,也可以是软件如文件或程序方面的不满足。
三是判别的标准是结果是否导致质量“不可接受或不可确认”。
附件核电厂人员行为导致的典型运行事件一、多个核电厂人员违反程序误操作导致的运行事件1.宁德核电厂现场操作人员误开阀门导致排气烟囱总β活度短时超化学技术规范限值运行事件2016年8月30日,宁德核电厂4号机组处于功率运行模式。
现场操作人员跟踪硼回收系统(TEP)除气器(4TEP002DZ)状态时,发现除气器压力偏高,在未通知主控人员且无操作指令的情况下,未依据泄压操作程序开启排含氢废气隔离阀(4TEP430VY),而是凭经验在辅助控制室两次错误开启排含氧废气隔离阀(4TEP426VA),导致含氢废气排向废气处理系统(TEG)含氧子系统,经TEG风机进入核辅助厂房通风系统烟囱,触发烟囱排气低量程惰性气体β活度一级、二级报警,违反最终安全分析报告中关于特殊排放的安全承诺。
事件发生后,当班值违规补写临时操作指令单,且营运单位并未在第一时间向我局或地区监督站报告该事件,事件原因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2.宁德核电厂化学人员取样错误导致稳压器液相硼浓度失去定期监测的运行事件2016年9月6日,宁德核电厂2号机组处于功率运行模式。
在进行核取样系统阀门内漏处理过程中,隔离经理查询最近一次稳压器液相定期取样记录时,发现稳压器液相取样阀近期无开启记录。
经进一步查询得知,自2016年8月15日,稳压器液相取样阀无开启记录。
经查,化学人员在进行取样过程中,开启了化学和容积控制系统除盐床取样阀,导致稳压器液相硼浓度取样错误,自2016年8月15日后失去定期监测,违反了化学与放射化学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
排查发现,1、4号机组也存在稳压器液相硼浓度失去定期监测的类似问题。
3.阳江核电厂调试人员误操作公用机组防火分区风门动作按钮导致已运行机组碘排风回路不可用的运行事件2016年5月25日,阳江核电厂3号机组处于功率运行模式,4号机组处于热态功能试验准备阶段。
调试人员在进行4号机组安全壳环廊通风系统(DVW)逻辑试验时,因未遵守多机组相互影响工作管理的相关规定,在未经核实情况下,主观认为3、4号机组之间的数字化仪控系统(DCS)通讯没有建立,通过4号机组主控操作公用机组防火分区风门动作按钮(8SFZ520KG)发出关闭指令,导致3号机组碘排风回路风门关闭,碘排风回路全部不可用,产生DVW随机第一组I0,违反运行技术规范。
关于核电建安阶段不符合项管理摘要:核电厂在建造、调试、运行阶段总会出现或产生一些物项不符合,为规定建造阶段不符合物项控制和管理要求,确保不符合项得到及时发现、识别、标识、隔离和报告,并对审查、处理、验证和关闭等过程做出具体规定,确保不符合物项保留记录。
关键词:重要设备;重要不符合项;物项;不符合项;不符合项报告1定义不符合项:性能、文件或程序方面的缺陷,因而使某一物项的质量变得不可接受或不能确定。
物项:材料、零件、部件、构筑物以及计算机软件的通称。
重要设备: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稳压器、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主管道、环吊、主泵、汽轮机、发电机、数字化仪控系统(直接影响机组停堆、停机的仪控系统)。
重要不符合项:a)重要设备的Ⅲ类不符合项;b)反应堆安全壳土建的Ⅲ类不符合项;c)核一级管道安装、主蒸汽管道安装和重要设备安装的Ⅲ类不符合项;d)重要设备调试的Ⅲ类不符合项。
不符合项报告:用于描述和记录不符合项并根据流程管理需要而格式化的书面文件。
不作修改的接收(照用):当可以证实不符合项并不影响质量时,接受按原目的使用。
返工:通过完善化、再加工、再装配或其他纠正措施,使不符合物项符合原规定要求的过程。
修理:是指把一个不符合项恢复到一种状态的过程,虽然在这种状态下该物项仍不符合原来的技术要求,但它可靠、安全地执行其功能的能力未受损害。
不作改进地接收(照用):当可以证实不符合项并不影响质量时,接受按原目的使用。
报废:不按原目的的使用。
2 不符合项的分类根据不符合项处理的复杂性和成熟程度,建安阶段不符合项根据不符合项是否违反用户采购文件规定的要求,以及违背采购文件规定的要求后不符合项处理的复杂程度将不符合项进行分类,详见下表1。
表1:3 不符合项管理3.1 不符合项的发现和开启建安承包商/分包商、监理、工程管理、业主人员在施工过程、检查、监督等验证活动中,发现和发生有不符合规定要求的物项、服务或工艺过程时,例如质量特性偏离规定的限值、偏离批准的工艺参数或程序、工作人员不执行规程等,应及时对不符合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报告有关质量和技术人员进行鉴别,开启单位应在不符合项确认后开启不符合项报告。
2502018.11MEC管理方略MODERNENTERPRISECULTURE一、核电厂调试阶段及其不符合项的特点在核电厂的建设周期当中,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厂址的选择,建设内容的设计,具体的施工制造,对建成内容的调试,以及后期的运作与寿命结束后的退役。
而在调试阶段,主要有验证性,阶段周期时间短,建造周期与运作周期相互结合的特点,在调试阶段中的质量问题相对于其他例如设备的制造安装更加复杂,这种相对的复杂性一般都是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导致的,首先是核电厂中所使用的设计方式以及具体的制造方式影响到了核电厂调试阶段工作的复杂;第二点是对于建设安装的质量来说的,核电厂各部分组成部分的安装直接会对调试阶段的质量造成影响,而且这种作用有事回事决定性的;最后就是调试阶段中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调试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比较复杂,最重要的是种类多样,这对调试工作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所以调试人员的技能水平会对加剧调试工作的复杂性。
对于调试阶段不符合项的定义,主要是指核安全一级一级业主所需要的系统或是选定的设备在调试阶段工作中,出现或发生出错活其他一些异常情况,这些问题主要是指实际效果与设计预期的效果不符合,甚至完全不同,这样会导致整个核电厂系统工作质量产生不确定性。
而对于以上问题的解决办法,主要可以根据cnpe 的核电项目调试部发布的相对应的处理程序进行处理工作的完成,以下进行具体说明。
二、调试阶段不符合项的处理对于调试阶段不符合项的处理可以根据具体产生不符合项的原因分为调试发生和调试发现两部分不符合项的处理两种,对于这种分类,能够方便调试阶段的工作人员对管理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以便在出现不符合项的时候能够根据其产生原因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工作,以下对这两种处理分别进行介绍:(一)调试发生的不符合项处理调试发生的不符合项主要是指在调试阶段工作中,因为调试阶段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所使用的调试方法,调试设备的问题,所导致的不符合项,这种不符合项一般出现在系统,设备,以及各部件组成当中,另一方面还可以指核电厂建设的一些参数数据不符合相关审查要求,对于这种不符合项的处理流程大致为,调试工作的开始,到调试工作当中发生不符合项,根据发生的不符合项寻找造成的原因,最后相关工作人员按照既定的处理流程处理发生的不符合项;核电厂调试阶段不符合项的控制和管理研究王鹏茜 王轶 海南核电有限公司中图分类号:TM6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8)11-250-01(二)调试发现的不符合项调试调试发现的不符合项,顾名思义就是在调试阶段工作中发现的在核电厂建造安装过程中留下的一些问题所导致的不符合项,调试发现的不符合项主要是由核电厂系统的设计部门,制造安装部门早晨的问题,对于这种不符合项是根据不同的不符合项判断是那个部门工作中所产生的问题,再由相对应的单位分析不符合项的原因,病由远建设单位给出处理办法。
核电厂不符合项管理中若干问题的商榷
王瑞平
【期刊名称】《核安全》
【年(卷),期】2008(000)002
【摘要】不符合项管理是质量保证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列举了核电厂在对不符合项管理中的实际做法;对不符合项管理的最终目的及其做法提出了管理见解.【总页数】7页(P19-25)
【作者】王瑞平
【作者单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广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深圳,5180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
【相关文献】
1.关于核电厂建造期间设备不符合项问题处理的探讨 [J], 王威
2.核电厂建造阶段不符合项控制改进探讨 [J], 汪章云
3.核电厂调试阶段不符合项的控制和管理 [J], 马勇;李勍
4.浅谈总承包核电厂调试阶段不符合项管理 [J], 张瑞利;赵岩
5.浅析核电厂调试期间不符合项的管理 [J], 靳亮;靳艳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0引言伴随“一路一带”国家战略的实施,我国装备制造业大踏步走出国门,其中核电整机出口在国际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在核电工程建设中,由于受“人、机、料、法、环”诸要素的影响,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不符合项,由于涉及到核安全和电站投运后的可用率等问题,不符合项管理是核电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鉴于海外核电工程的特殊性,本文就我国在海外某核电EPC总承包项目建设过程中不符合项的管理流程进行分析介绍,以期为我国国际核电工程总承包项目中不符合项管理提供一些借鉴。
1不符合项处理依据作为国际核电项目,质量保证管理主要参考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所出版的《核电厂和其他核设施安全的质量保证》的法规和导则。
IAEA核安全法规50-C-Q(96)号中规定“必须识别不满足规定要求的物项、服务和过程,评定这些不符合性对安全的影响,并向相应管理层报告。
必须依据评定的结果,接受、拒收、返修或返工这些物项,以及接受或拒收这些服务和过程。
”因此,在该项目建设过程中,根据法规要求,总承包商及各分包商分别编制发布了项目质保大纲及项目各单位工程质保大纲。
为了做好不符合项的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部门编写了现场不符合项管理程序作为不符合项管理的具体操作依据。
2项目现场不符合项管理2.1不符合项分级根据IAEA50-C/SG-Q(96)所提出的依据安全重要性分级管理不符合项的思想,该项目质量管理部门根据不符合项的严重程度以及对功能的影响和缺陷的处理方式,将所发现的不符合项归为4类,分别为:一般不符合项(G4)、较大不符合项(G3)、重大不符合项(G2)、严重不符合项(G1)。
2.2不符合项处理流程根据施工现场不符合项处理程序,可将不符合项的处理流程及每一步骤的负责单位归纳为图1所示:IAEA核安全法规50-C-Q(96)要求管理者要扶植“不指责他人”的文化。
项目现场管理部门鼓励所有参建人员将所发现的不符合规定要求的物项、服务或工艺过程以及观察到的异常情况和行为用适当的方式通知责任单位。
核安、環保從日本電力公司篡改數據事件看核安文化整理/翻譯:唐子富台電核能安全處前 言2002年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廠一號機被檢舉爆料,於1992年曾偽造圍阻體洩漏測試紀錄,在那次事件爆發後日本原子力安全保安院即勒令東京電力公司的其他16座核能電廠平行展開,限期停機重新執行圍阻體洩漏測試,並由原子力安全保安院人員複查後才恢復發電,這個事件曾引起國際核能界注意,本公司各核能電廠也被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要求全面清查圍阻體洩漏測試紀錄,並經核能安全處確認測試紀錄正確無誤。
想不到4年後(2006年),又看到日本電力公司篡改檢查數據的事件,而且這一次不只是東京電力公司,而是所有12家電力公司(9大電力公司再加上沖繩電力公司、日本原子力發電公司、電源開發公司)都有份,數據造假的電廠也不限核能電廠,還包括水力及火力電廠。
顯示這種數據造假的現象是長期以來普遍存在於日本各電力公司的現象,這和國人印象中日本人守規矩、負責任、工作認真的傳統或民族性大相逕庭,莫非日本人真的已今不如昔?還好,根據日本各電力公司的清查結果,所有篡改數據的事件都是發生在2003年10月以前,也就是說在日本原子力安全保安院採行新的檢查制度以後,即未再發生因修改紀錄而違反法規的事件。
東京電力公司是日本第一大民營電力公司,也是業界的龍頭,長期以來都被視為模範生,想不到接二連三發生修改數據、偽造紀錄、隱瞞不報的事件,使其形象、聲譽大受打擊,公司的獲利能力也蒙受損失,有形和無形資產都受到損害,其損失不可謂不大。
每次事件發生後的處理模式也不外是道歉、調查、檢討,然後提出一大堆對策,而且對策當中也一定有一段會提到如何加強、落實安全文化。
東京電力公司自己將問題的發生的原因,歸納為(1)品質保證制度、(2)企業倫理及企業文化、(3)安全文化等三大項,而從其三大原因的內容來看,其實可再歸納為「安全文化未落實」一項而已,再從東京電力公司所指出三大原因之下的細項來看,完全未看到預期會出現的「未遵守程序書」或「人員作業疏失」這類檢討字眼,而是強調程序書的不完整。
核能行业协会核电质量保证培训教材
核电厂质量事件
(不符合项)
案例
郁祖盛
2010.11
目录
1核电厂质量事件(不符合项)案例
1.1 压力容器接管安全端焊缝质量事件
1.2 核岛筏基漏筋事件
1.3 安全壳牛腿焊接质量事件
1.4 CRDM耐压壳破裂事件(T4)
1.5 控制棒落棒时间超差事件(T5)
1.6 堆内构件下部结构损坏事件(T6)
1.7 主泵泵壳裂纹事件
1.8 主泵止推轴承损坏致使主泵惰转时间缩短,主泵启动“堵转”电机烧毁事件
1.9 SG传热管腐蚀事件
1.10 SG管板质量事件
1.11 压力容器锻件制造质量事件
1.12 压力容器主焊缝质量事件
1.13 .主管道过渡段900弯头延伸段制造尺寸超差事件
1.14 . I、II环路主管道冷管段和过渡段400弯头安装错误事件
2小结(启示)
2.1质量保证的基本概念
2.2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几个关键问题
2.3核电质量保证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4启示
1核电厂质量事件(不符合项)案例(略)
1.1 压力容器接管安全端焊缝质量事件
1.2 核岛筏基漏筋事件
1.3 安全壳牛腿焊接质量事件
1.4 CRDM耐压壳破裂事件(T4)
1.5 控制棒落棒时间超差事件(T5)
1.6 堆内构件下部结构损坏事件(T6)
1.7 主泵泵壳裂纹事件
1.8 主泵止推轴承损坏致使主泵惰转时间缩短,主泵启动“堵转”电机烧毁事件
1.9 SG传热管腐蚀事件
1.10 SG管板质量事件
1.11 压力容器锻件制造质量事件
1.12 压力容器主焊缝质量事件
1.13 .主管道过渡段900弯头延伸段制造尺寸超差事件
1.14 . I、II环路主管道冷管段和过渡段400弯头安装错误事件
2小结(启示)
2.1质量保证的基本概念
2.1.1“质量保证”产生的社会背景
●法制社会、分权(监督与制衡)、市场经济;
●人文环境与价值观念—诚、信,遵纪守法,公开性;
2.1.2质量保证是现代人类“生产”活动中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工具” —建立在法制观念的基础之上;
2.1.3“质量保证大纲”是企业的质量管理“法津”
●内部作用—确保达到质量目标的有效工具
●外部作用—给用户对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建立足够
的信心
2.1.4质量保证强调对质量活动的策划,充分体现“事前控制”
2.1.5质量保证活动只有建立核能行业全体从业人员良好的“安全文化”的基础之上,质量保证体系运作的有效性才能得以保证。
2.1.6确保每项质量活动都实现程序化
从依赖于“个人的经验型管理” 『简单的生产活动」发展为“规范型管理”「复杂的生产活动」。
⏹三个“W”和一个“H” ∶“What(做什么)” 、“When(何时
做)” 、“Who(谁来做)”和“How(怎样做)”。
⏹四个凡事: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
事有据可查。
2.1.7必须做到“责、权”分明,“接口”严密。
强调“职能、责任”分配的“唯一性” ;
2.1.8强调质量的客观证据和可追溯性
2.1.9强调质量保证部门的独立性和授权(“立法”与监督)
2.1.10强调“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作(质量保证大纲的实施有效性)、自我评价和持续改进。
2.2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几个关键问题
2.2.1全面策划—在对质量目标和质量活动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基础上,确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具有企业自身的特性)
2.2.2职能分配—明确职能、责任和接口关系
2.2.3职能和责任的“唯一性”
2.2.4质量保证部门(立法起草、监督、验证)的足够授权—独立性2.2.5“质量”的可追溯性
2.2.6质量保证体系的自我、持续完善的机制
2.2.7领导的重视
⏹企业法人的观念—法制/人制?
⏹是否真正决心采用“质量保证”这一有效的质量管理工具
⏹培育企业文化,包括安全文化的决心,措施,并充分认识其艰
巨性
⏹当“质量”和“进度”、“成本”发生“冲突”时领导的态度与决策
2.2.8全员的安全文化—企业的宝贵财富(无形“资产”)
⏹员工行为的人文环境和社会背景
⏹“价值观念”的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
⏹质量保证体系运作的有效性建立在全部质量活动参与者安全
文化的基础之上
⏹安全文化的培育—培训、实践中培养和完善(长期性与艰巨性)
2.3核电质量保证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3.1现状
1991年7月27日国家核安全局颁布了一系列核安全法规,其中包括《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
在此立法的基础上,开展了对秦山30万千瓦核电厂的追溯性核安全审评和监督,要求核电厂及其相关分包商按照“法规”要求编制《质量保证大纲》及《质量保证大纲程序》,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并有效运作。
核电厂营运单位、设计单位、设备制造单位和安装等单位在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的过程中,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通过近20年的实践和我国核电发展所取得的业绩充分表明,“质量保证”这一先进的质量管理技术在确保我国核电在“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方针下,顺利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
2.3.2存在的问题
(1)“质量保证”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其运作有效性还急待进一步提高
近20年来,我国核设施发生过几次与安全相关的重大事件,例如:岷江实验堆熔堆事件、秦山30万核电厂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耐压壳破裂事件和反应堆堆内构件下部支承结构严重损坏事件、大亚湾核电厂控制棒下揷时间超标事件、秦山第二核电厂2号反应堆压力容器接管安全端焊缝质量事件以及田湾核电厂众多的设备质量事件等。
这些质量事件虽未引发核事故,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这些质量事
件虽然表现的形式不同,但分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均可归结为质量保证体系的运作有效性存在重大缺陷。
表现为:为追求一时经济效益,忽视安全,明显违反操作规程;设计验证不足;制造厂采购失控、检验失控;核电厂营运单位采购失控、不符合项处理失控等等。
(2)“质量保证”体系运作有效性的基础---核能行业的各级领导和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文化”水平还急待进一步提高
当前,在核能行业质量保证体系的运作有效性方面存在着上述种种表现的各种缺陷,而且似“顽疾”般,“久治”而不愈。
当质量与进度、效益发生“冲突”时,一些企业的领导者,迫于各种压力,面对客观存在的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往往产生打“擦边球”的侥幸心理。
其结果则必然“顶不住”,而从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立场上退缩下来,这必然直接导致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功能大大减弱。
在此情况下,质量事件的发生就成为了必然。
领导不支持,企业的专职质量保证人员在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面前就更难以坚持原则,而处于“两头受气,两面不讨好”的尴尬状态。
这种情况在国家核安全监管部门组织对核设施及相关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有效性检查中也时有发现。
“安全文化”要求人们对待核安全问题持“质疑的态度”、具有“探索的精神”和提出“改进的办法”。
“安全文化”包括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以此价值观念为取向的行为准则。
文化、观念和行为准则均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安全文化”也不例外,它们必然与社会背景和人文环境息息相关。
目前,我国的社会正处在由“人治”向“法治”过渡的历史
阶段,法治尚不健全,而人治的影响普遍存在。
同时人们的思想活跃,观念和行为准则也在发生变化。
总体而言,社会在进步、观念也在进步,但就当前而言,社会的诚信度尚在培育之中。
因此,我们不能期望“安全文化”水平的提高和质量保证体系运作有效性的迅速提高能
够“一蹴而就”。
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长期任务,任重而道远。
良好的“安全文化”、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它将是我国核能行业,包括核安全监管部门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达到的目标。
2.4启示
⏹核能行业的风险意识与安全文化
⏹规避风险的措施(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独立的核安全监管、
使用成熟的工业标准、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是有效的质量管理“工具” ,全员良好的安全文化是
有效执行质量保证大纲的基础
⏹确保质量保证大纲的实施有效性的关键—领导的重视和全员
良好的安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