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和书法作品7
- 格式:doc
- 大小:125.00 KB
- 文档页数:1
遇见焉耆的作品
1.《秀美大新疆,花香满中华》,焉耆县书画协会马书海书法作品。
2.《胡杨》,焉耆县书画协会刘思云画作。
3.《牧羊》,焉耆县书画协会刘思云画作。
4.《天山风骨》,焉耆县书画协会刘思云画作。
5.《成长》,焉耆县书画协会魏晋虎画作。
6.《盛世繁花》,焉耆县书画协会魏晋虎画作。
7.《幸福像花儿一样》,焉耆县书画协会魏晋虎画作。
8.《团结奋斗》,焉耆书画协会主席马书海书法作品。
9.《笃行不怠》,焉耆书画协会主席马书海书法作品。
10.《百年伟业》,焉耆书画协会主席马书海书法作品。
11.《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焉耆书画协会魏晋虎书法作品。
12.《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焉耆书画协会魏晋虎书法作品。
13.《阵厉奋发》,焉耆书画协会万邦礼书法作品。
14.《科教兴国》,焉耆书画协会万邦礼书法作品。
15.《乘风破浪》,焉耆县书画协会刘思云书法作品。
16.《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焉耆县书画协会刘思云书法作品。
这些作品包括了书法、绘画等,展示了这个地区的艺术氛围和文化特色,进一步加深了大众对焉耆的理解和欣赏。
惠风和畅书法作品欣赏精选30幅惠风和畅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流畅舒展而著称。
今天,我们将欣赏并赏析他的30幅作品。
1. 《行书临字》:这是一幅非常传统的行书作品,用墨画简放自然的笔法,展现了作者对书法的精湛技艺。
2. 《楷书临字》:这幅楷书作品以简洁、流畅的线条展示了作者对楷书的理解。
字体规范,布局合理,给人以简洁大气之感。
3. 《草书临字》:这幅草书作品以潇洒自然的笔法表现了作者对草书的独特理解。
字迹深深浅浅,虽然草书本就是以潇洒自由为特点,但作者在细节处理上依然恪守规范,使整幅作品更加和谐。
4. 《隶书临字》:这幅隶书作品以方正、稳重的笔法表现了作者对隶书的熟练掌握。
字体方正,布局舒展,让人感受到文字的肃穆之美。
5. 《篆书临字》:这幅篆书作品以端庄、古拙的笔法表现了作者对篆书的理解。
字体粗犷,笔画简练,传递着千年文字的沧桑感。
简约的线条流畅展示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独到见解。
7. 《楷草行书联》:这幅联体作品结合了楷书、草书和行书的特点,通过不同的字体和线条展示了作者对书法技法的多样处理。
8. 《行草书法联》:这幅联体作品结合了行书和草书的特点,以潇洒自然的笔法表现了作者对书法自由与规范的独特见解。
9. 《大篆书法联》:这幅联体作品以粗犷大气的笔法表现了作者对大篆的独特理解。
字体硕大,笔画浑厚,给人以力量感和肃穆感。
10. 《小楷书法联》:这幅联体作品以细腻精致的笔法展示了作者对小楷的精湛技艺。
字体工整,笔画细腻,给人以平和温婉之感。
11. 《行隶书法联》:这幅联体作品结合了行书和隶书的特点,以流畅的线条和方正的字体展示了作者对书法严谨与自由的和谐结合。
12. 《草隶行书法联》:这幅联体作品结合了草书、隶书和行书的特点,以潇洒自然、方正稳重的笔法展示了作者对书法多样性的处理。
以简洁流畅、潇洒自然的笔法展示了作者对书法艺术个性与规范的和谐追求。
14. 《行楷隶书法联》:这幅联体作品结合了行书、楷书和隶书的特点,通过不同字体的组合展示了作者对书法多样性的探索。
马元章收藏的回族经典和他的书法绘画作品赏析李进兴近年来,在我研究民族宗教文化生涯中,见到了马元章曾收藏的经典和撰写的阿文书法、汉文书法和绘画。
回到家中后,查阅了多本有关伊斯兰教门宦教派的论著和资料,大大加深了我对马元章的认识,对他的作品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深感深入研究马元章是弘扬民族文化、继承先贤珍贵遗产的有价值的事情。
马元章,字光烈,生于咸丰三年(1853年)九月六日,殁于民国九年(1920年)十一月初七海原大地震,享年67岁,是中国伊斯兰教哲赫忍耶教派第七辈教长。
他勤勉好学,聪慧有智,自学成才,精通阿文、波斯文和汉文,功底深厚,阅历丰富,乐于进行回儒对话沟通,深谙为人处世之道,善于交际联络,处事务实谨慎,积极倡导民族团结的教派团结,是一位被称作“马善人”的社会活动家。
经他20年的苦心经营,使哲派从清廷残酷镇压的颓势危局中恢复过来,走上了继马明心、马化龙之后的第三次全盛时期。
《穆罕麦斯》,是马元章收藏的经典之一,据传这部经典是哲赫忍耶始传人马明心从也门带回来的一部经典。
《穆罕麦斯》常在举行宗教礼仪的场所被隆重的齐诵,音调铿锵,抑扬顿挫,别具风格,发人生省。
这部经典为牛皮封面,内页有几段文字为黄金点缀,内页有马元章亲笔题写的诠释文字。
有关这部经典的原著者是埃及穆罕默德·谢里夫丁·蒲绥里、波斯毛拉维·台巴迪喀尼·图希著,以穆罕默德为中心主旨的长篇抒情诗,共10章160首,每首5行(韵),800行,末句收尾的一个字母,全是“咪目”,这是先知穆罕默德全名的起始字母,又是全名的凝缩略写。
《麦达伊哈》,是马元章收藏的第二部经典,这部经典的原著是谢赫·艾哈默德·伊本·贾希姆著,是一部阿拉伯文的赞圣诗,共8章节,每章节都以不同的赞语,颂扬穆圣一生业绩。
据传也是哲赫忍耶始传人马明心从也门带回来的一部经典。
马明心早年丧父,依其叔父为生,因年荒迁居榆中马坡,后定居河州大西关。
2021/09 No.235策划·视界俱怀逸兴壮思飞 顺把秋风揽—王岳青先生诗书画印赏析 1.王岳青 有隐有秀(附边款)3.2cm ×3.2cm 2014 2.王岳青 克己复礼(附边款)3.6cm ×3.6cm201534王岳青 敢于胡来×3.5cm王岳青 万印楼(附边款)×3.1cm王岳青 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69cm常和同道好友结伴去全国各地看书法展览,见识不断增长,眼界日渐开阔。
他最看重临帖,认为“学书法不临帖上不了道”。
他先是临“欧体”,临了好长时间,发现结字太紧,越写越死,受了束缚,改临魏碑《张猛龙碑》《张玄墓志》《杨大眼造像记》等。
魏碑棱角分明、拙朴险峻、浑穆奇逸的笔意使他的结字骨力大增,犹如刀劈斧削,入木三分。
可是时间一久,他又觉得从法度上看,楷书怎么也绕不过唐楷,又返回来临“颜体”。
他临《麻姑仙坛记》的时间最长,也写了一段时间《颜勤礼碑》《多宝塔碑》,学到了颜真卿雄强、大气、厚重的风格。
后来,他又学习褚遂良《阴符经》《房梁公碑》的灵秀、开放和自然,还深入临摹王羲之、王献之、米芾、苏东坡、杨凝式等人的碑帖,潜心钻研,抓其特点,渐次递进,见好帖就临习、研究。
同时,他特别在意才华的呈现。
他说:“功力不够,体现不出古意;才华不够,体现不出自己。
”对于行草书,他一直追求个性书写。
快退休的时候,他忽然想到楷书也必须写出自己的个性,便将目光瞄准邓石如,认为邓的字既有欧阳询的严谨工整,又不失颜真卿的厚重大气,是欧、颜字体完美结合的典范。
尽管书坛公认王岳青先生的楷书写得相当好,但他从不把楷书作品参展。
他认为楷书是基本功的体现,就像练武的人压腿和站桩,不值得示人,只有行草书才能抒发情感,凸显格调,才能看出一个人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和对世界的认知。
王岳青先生的行草书是以章草笔法写今草,用章草横势写今草纵势,内含“二王”帖学神韵,外融章草体势,加之书香的滋养,形成了独特的行草书风,儒雅朴拙,遒劲清逸。
老马识途--2018马子和书刻艺术欣赏马子和,男,汉族,笔名曲一,字鸣之,号三千堂主人,山东莘县人。
先后就学于泰山学院美术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导师王志安先生。
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刻字委员会委员、聊城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聊城大学客座教授、莘县书法家协会主席。
荣膺山东省首届"齐鲁文化之星"、"翰墨中国艺术名家"殊荣。
书刻作品多次在省展、全国展、国际展中参展获奖,并被多家艺术机构和国内外友人收藏。
代表作有《开门红》《品三国》《家和万事兴》《轮回》等。
作品散见于《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报》等专业报刊。
书法家、北兰亭、西泠印社网、山东电视台等媒体有专题报道。
出版有《马子和书法集》《马子和书刻艺术》《马子和艺术作品集》。
画之意书之性刻之蕴——马子和先生的现代刻字艺术徐光普中国虽然是刻字的母国,从第一片被契刻上文字的甲骨始,传统刻字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但是现代刻字艺术却只有短短的20多年时间。
相比传统刻字,现代刻字艺术的姗姗来迟,首先源于她与传统刻字有着本质的不同:传统刻字是以刻的方式演绎着"书写",现代刻字则是创作者为了表达自我,为了创作而自书自刻,是一种以书法、刀法、立体构成、色彩和观念、意识、文化、审美理想共同创造出的有意味的艺术形式。
马子和先生与现代刻字艺术的结缘,可以说是"一见钟情"。
对于现代刻字艺术的诞生,马先生似乎具有某种预感如果说现代刻字艺术兴起时间较短的话,马子和先生则在多年前就为进入现代刻字艺术的殿堂做足了功课。
马先生在大学期间攻读的是中国画专业,但走上工作岗位后又主攻书法,把"出名也快,来银子也广"的绘画艺术变成了余事。
在对书法艺术长达30年的追求中,他又执着地选择了对"现代书法"的研究,像驴友一样独僻蹊径,去寻求无限风光这是一种放弃迎合低俗审美路径的可贵艺术探索。
有和字的著名书法作品中国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众多的书法作品中,有一类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有和字的著名书法作品。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书法界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介绍几个有和字的著名书法作品,以展示其独特之美。
一、《和韵》《和韵》是清代书法家郑板桥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作品以楷书的形式书写,字体端庄大气,线条流畅有力。
整个作品以“和”字为主题,通过巧妙的构图和运笔,展现了“和”的美好寓意。
作品中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和韵味,给人以深深的震撼。
郑板桥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巧,使《和韵》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二、《和为贵》《和为贵》是明代书法家文征明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作品以行书的形式书写,字体豪放大气,笔势挥洒自如。
整个作品以“和”字为核心,通过独特的构图和运笔,表达了“和为贵”的价值观。
作品中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和张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文征明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新的技巧,使《和为贵》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三、《和平》《和平》是现代书法家齐白石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作品以草书的形式书写,字体潇洒自如,笔势狂放奔放。
整个作品以“和”字为主题,通过简洁的构图和独特的笔法,传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
作品中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受。
齐白石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新的技巧,使《和平》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四、《和鸣》《和鸣》是当代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作品以隶书的形式书写,字体工整规范,笔势稳健有力。
整个作品以“和”字为核心,通过精湛的构图和细腻的笔法,展现了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
作品中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韵味和和谐感,给人以宁静安详的感受。
王羲之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技巧,使《和鸣》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总结:有和字的著名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书法界的经典之作。
通过介绍《和韵》、《和为贵》、《和平》和《和鸣》这几个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和”字所蕴含的美好寓意和价值观。
纵横捭阖韵味十足-----钱荣民书法浅赏□杨东志诗曰:"昔岁高名动九重,衡山别后碧云空。
紫袍亲受龙墀上,白足频登虎殿中。
小篆每轻秦相法,隸书犹鄙晋臣功。
多才多艺如师少,当世群贤尽嚮风。
"钱荣民,字叹石,春晖堂主。
1956年出生上海,祖籍浙江临安,中国宋代钱王钱镠第三十五代孙。
是中国当代书法家,也是中国杰出的计算机科学家。
他擅长计算机软件程序设计,精于各种编程语言,其个人独立完成的"定向钉耙"网络监控系统、网络广告管理系统等多项软件,先后获得国家专利。
钱荣民是一个"传奇人物"。
在科学界,他被誉为"科学家中的书法家";在书法界,他被誉为"书法家中的科学家"。
因此,可谓之为"跨界艺术家"、"跨界科学家"。
钱荣民现任中国春晖堂书画院院长、上海"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技术总监,上铁资讯网技术总监。
作为书法家的钱荣民,自幼喜欢书法艺术,曾苦临"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碑帖,追慕启功书体。
其书法作品先后被驻外使馆、大使以及日本前首相田中·羽田收藏,并深受国际国内众多收藏家的追捧。
钱荣民先生的书法"师古不泥"。
钱荣民先生的书法,师之"二王",然又"师古"而不"泥古"。
他在极力追寻古帖之精奥时,又力戒沉陷于"泥古"的窠臼。
你看,他的书法作品古朴而不失典雅,端庄而不失秀气,苍劲而不失柔静。
堪可称之为"柔中有刚、刚柔相济、严婉兼具、雄浑峻拔"。
同时,钱荣民先生还在着力摒弃"新"与"奇"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留着书法的时代审美之观感和情趣,充分体现了他对当代书法非经典传统倾向的"反拔"。
90
2019 / 07书画作品SHUHUAZUOPIN 《龙马精神》
《鸟鸣涧》
作 品:《龙马精神》(书法)
作 者:振 杰
简 介:
振杰,现为锦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职工。
其书法作品以行、隶、草见长,书风古拙苍劲、空灵飘逸,别具风格。
作 品:《鸟鸣涧》(书法)
作 者:亚 军
简 介:
亚军,现为锦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职工。
1963年跟随张志仁老师学习书法,临习颜真卿《勤礼碑》笔法,后学王羲之、黄山谷、孙过庭、张旭、怀素、徐渭等人的行草书,并细心研读古人和当代名家的书论,将书法的线条和绘画的气象有机结合,用古朴的线条、浓淡相间的墨色、疏密自然变化的章法书写行草书。
其风格自然洒脱,既有古典的韵味,又具时代的气息。
何来胜书法作品精选何来胜先生是我国当代知名书法家,书法作品受到了广大书法迷友的喜爱与追捧。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何来胜书法作品精选,希望对你有用!何来胜个人简介何来胜,1969年11月生,浙江绍兴人,1994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现为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书法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绍兴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绍兴书画院三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艺术硕士。
书法作品曾获全国第七届书展"创作奖",全国第九届书展"二等奖",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提名奖",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三等奖",全国首届正书大展"全国奖";入展全国第六、八届书展,全国第五、六、七、八届中青年书展;获浙江省首届中青年书展"金奖",二届全浙书展"金奖"。
参加展览有"多元阐述"―白砥、赵雁君、汪永江、陈忠康、何来胜五人书法展,浙江书法二十家作品展等。
出版有《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作者作品集-何来胜》卷。
书法本位与视角转换传统书法有其自己的规范和程式,就像传统戏曲有其自己的程式,传统诗画有其自己一套完整的规范一样,碑、帖即是这种规范、程式的典则。
但作为艺术品的书法又从来不是纯实用的工具,它本身是供人欣赏、体验、领悟的一种物化机制。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是为了得趣,而这二者之重合又正是中国书法的“本位”属性。
然而,现代书法与传统书法又确有诸多不同,现代书法既有属于传统规范的现代人的书法,又有所谓“不似”(或“不是”)书法的现代派书法。
由于客观上存在着这一类更为抽象、更具意味性的作品,这就出现了一个视角转换和如何转换的问题。
书法“本位”并非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更为重要的是它自身内涵的文化属性。
尽管有人认为,书法艺术也可参照“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来观其审美价值和审美效应,但这毕竟是中国式的朦胧和模糊,精深和玄妙,而非西方现代派、后现代派绘画式的抽象。
马永安书法研究(2010-02-21 21:33:42)转载▼标签:杂谈当代著名书法家马永安先生所创的《马体书法》,2009年中国书法新天地研究中心,定名马永安的书法为“马氏书法”,入编《当代书谱》。
2010年2月13日经专家论证,马永安的书法被国家版权局注册登记,正式命名为《马体书法》,被称作第六书体。
马永安的《马体书法》,继承了书法传统,并创新出一种新的书体。
在和传统书法的对照中,六个标准,有五个标准是完全区别的,这在传统书法中,任何一种书体都是做不到的。
马体书法刷新了中国书法史,打破了五种书体统治中国书法几千年的历史神话,结束了五种书体统治中国书法的历史局面,带来了中国书法的一场革命,开创了中国书法的新纪元。
马体书法,不仅是当代中国书法通往中国书法史的通行证,也是当代书法和中国书法史对接的一个唯一焊点。
马体书法丰富了中国书法的内涵,开启了中国书法史的新航程。
马体书法给中国书法和社会的影响是深刻的深远的,马体书法正在被社会各阶层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书画爱好者,开始学习和研究马体书法。
马体书法正在成为一个新的学科和门类,吸引更多的人投身到马体书法的研究当中来。
马体书法得到了张海、李铎、沈鹏等著名书法家的一致好评和鼓励,在著名书画家高胜雨的倡导下,在著名书法家李优良、苗鸿、蒙高生和著名评论家于旭先生的参与下,马永安的马体书法研究会成立,正在积极的筹备中。
我们相信,在不就得将来,马体书法一定会在良好的研究氛围当中,为中国的民族事业做出更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和国家!第六书体创始人马永安先生马永安,1956年出生于河南省上蔡县,74年参加工作,81年大学毕业留京工作,先后在人民日报、广电部和马永安在河南举办书法展文化部等单位做记者编辑工作,并担任过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和中国亚视书画院等艺术社团的副秘书长、秘书长等职务,其间发表过文学作品、书画作品若干。
2002年发表《马永安发现方周率》,建立规则正多边形常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