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和园区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5
园区现状、问题及对策
园区现状:
1. 人员流动性高。
由于园区企业众多,人员流动性较大,导致园区的
稳定性较差。
2. 资源浪费。
由于园区内企业之间缺乏沟通与合作,存在资源浪费现象,例如设备闲置、人力资源浪费等。
3. 交通拥堵。
园区的交通流量大,道路狭窄,导致交通拥堵问题突出。
4. 环境污染。
园区内存在噪音、废气排放等环境污染问题,对员工的
身体健康和生产效率造成影响。
问题及对策:
1. 人才引进和留住。
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引进渠道,提供更好的待遇
和发展机会,加强人才培训,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减少人员流动。
2. 资源共享与协作。
建立园区企业间的合作机制,鼓励资源共享,促
进合作创新,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3. 交通改善。
扩大园区道路规划,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建设高效公共
交通系统,减少私人车辆的使用,并推广骑行和步行交通方式。
4. 环保措施。
加强园区内环保管理,建立废气排放标准,鼓励企业使
用清洁能源,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加强噪音、废气治理,改善园区环
境质量。
以上措施可以提高园区的稳定性和发展水平,促进园区经济的可
持续发展。
化工园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像化工等污染企业也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行业发展迅速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给生态和环境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例如工业废水和危险废物大量排放,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
所以,在当前的《环境保护法》中“损害担责”的基本原则,是将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如何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是当前化工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化工企业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
关键词:化工园区;环境问题;园区管理引言在当前的化工园区管理规划中,相关部门可发现该园区内部的潜在风险,要对化学生产过程进行恰当规范,且在生产执行中确认对应的数据指标,利用有效措施解决更多潜在风险,切实改善化工园区安全管控效果。
1化工行业和化工园区介绍化工行业就是从事化学工业生产和研发的企事业单位的总称。
化工行业渗透各个方面,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让化工企业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在产业耦合和发展规模上都能实现最优化,采用园区的方式进行集中发展,可以便于监管部门的统一管理,降低化工行业污染治理上的成本。
建设化工园区,就是以园区的形式对化工相关产业进行集中化、统一化,使得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安全化、便利化。
为适应资源或原料转换,考虑现代化学工业的发展,建立了化工园区,这顺应大型化、集约化、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的发展趋势。
化工园区是以石化化工产业为纽带形成的加工体系匹配、产业联系紧密、原料互供、物流成熟完善、公用工程专用、环境污染统一治理、管理统一规范、资源利用高效的产业聚集地。
我国目前认定的化工园区,是指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以发展化工产业为导向、地理边界和管理主体明确、基础设施和管理信息完整的工业区域。
2化工园区存在的环境问题2.1缺乏完善的治理制度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有助于提高环境监测从业人员素质的一致性和标准化。
当前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与今后应采取的措施当前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与今后应采取的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企业间的关联度小,产业链没有形成。
由于入园项目小,技术含量不高,牵动效应不强,难以形成龙头,产业的集聚能力、辐射作用得不到发挥;产业链没有形成,企业缺乏根基于工业园区的发展基础,工业园区对企业的吸引力和附着力不强。
多数企业未能形成与自身产业和区域特色相适应的整体发展格局,产品特色不鲜明,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联度较低。
2、产业结构层次技术水平低。
入园企业的项目中属于高新技术的项目不多。
入园企业大都是以劳动密集型和中低层次技术为主的传统加工型企业,项目整体规模、水平、档次不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普遍偏低,不同程度地存在雷同。
难以形成发挥作为新经济增长点和区域辐射带动的作用。
二、采取的措施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突出特色的思路,进一步在增强招商实效、创新开发机制、提高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优化园区发展环境,提高园区开发建设的效益。
1、坚持高起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建设要与推进城镇化进程相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使园区成为项目投资的集聚地,经济发展的新载体,城市化进程的助推器,新型工业化的试验区。
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征地、分期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根据财力、物力条件和项目开发的实际情况逐步实施,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园区规划必须从形态开发转向功能开发,从单一注重经济指标转向全面提高竞争力,提高环境综合优势。
要针对工业园区存在的多、散、小及定位不清、功能雷同、未形成特色和规模等问题,按照地域相近、产业关联等原则,逐步加以整合,最终在铁路、高速公路沿线及有条件的县域形成若干有规模、有特色、有效益的工业园区。
各园区要本着节约土地、环境优美及科学性、前瞻性原则,做好园区产业布局、生活布局、消防、道路、绿化、供排水、排污等规划。
2、坚持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工业园区,必须解决建设资金矛盾,只有在投入机制上采取多元化的方式,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园区才可以顺利发展。
当前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与今后应采取的措施(可编辑)当前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对策一个、问题、企业之间的小关联产业链还没有形成。
由于园区项目中小技术含量低,效果不强,难以形成主导产业的集聚能力、辐射效应无法发挥,产业链尚未形成,企业缺乏根基,以工业园区为基础的发展,基础工业园区对企业的吸引力和附着力不强。
大多数企业未能形成适合自身行业和地区特点的整体发展模式。
产品特征不明显,与当地经济发展相关性低。
产业结构中的技术水平较低。
园区内企业中高科技项目不多。
园区内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低技术含量的传统加工企业。
总体项目规模、水平、低水平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普遍较低,它们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似性。
很难形成和发挥其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区域辐射带动的作用。
2 、措施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突出特色的思路,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的有效性、创新发展机制、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园区发展环境,提高园区开发建设效益。
坚持高起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建设应与推进城市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使工业园区成为项目投资集聚区经济发展的新载体、城市化的助推器和新型工业化的试验区。
根据“统一规划、统一征地、分期实施、滚动开发”的原则和财力资源、物力资源+项目开发的实际情况,要逐步实施,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公园规划必须从形态发展转向功能发展,从单一的注重经济指标转向全面提升竞争力和环境综合优势。
根据地理接近度、产业关联的原则,工业园区应逐步整合,以解决许多、分散、小而定位不清、相同功能、没有特色和规模的问题。
最后,沿着铁路+高速公路+有条件的县,形成一批规模、特色、效益的工业园区。
各园区应做好规划工业布局、生活布局、消防、道路、绿化、给排水、污水处理等工作。
符合节约用地、优美环境和科学、前瞻性的原则。
坚持多元化投资机制,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发展工业园区,必须解决建设资金的矛盾。
只有采取多种方式,多渠道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园区才能顺利发展。
当前园区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建议
当前园区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
1.基础设施不完善:一些园区缺乏配套的道路、供电、供水等基
础设施,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2.环境污染:一些园区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如厂房废气、废水排放等,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3.用地浪费:一些园区的用地利用效率较低,存在大面积闲置土地的
情况。
4.缺乏创新能力:一些园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缺乏支持,未能发挥其创
新功能。
5.管理不规范:一些园区管理混乱,存在乱设收费标准、不作为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交通、能源等条件。
2.强化环境保护:加强对园区内企业的环境监管,限制环境污染的发生,并对企业进行相应的治理和整改。
3.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对园区的规划和管理,统筹利用闲置土地,鼓励土地多元化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加强科技创新支持:加大对园区内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
科技研发经费和技术支持,吸引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入驻。
5.加强园区管理规范:建立完善的园区管理机制,加强对园区内企业
的监管,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收费标准,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
力度。
以上建议旨在提高园区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园区发展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推动经济增长。
然而,在实际的园区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将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园区发展中存在着资源浪费的问题。
一些园区建设规模庞大,但实际利用率却不高,导致资源的浪费。
这主要是由于规划不合理、项目选择不当等原因造成的。
因此,我们应该在园区规划和项目选择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产业特点等因素,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
其次,园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产业转移和流失的问题。
一些园区在初期吸引了大量企业入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企业由于各种原因选择离开,导致园区的活力减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注重园区的后续服务,提供高质量的配套设施和优惠政策,吸引并留住优秀企业,同时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了解企业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
再次,园区发展中存在着环境污染的问题。
一些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环境保护,导致园区周边的环境受到污染。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在园区建设之前进行环境评估,确定园区的环境容量,同时加强环保意识,推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园区发展中也存在着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一些园区虽然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平台,但由于缺乏创新的人才和科研资源,园区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发挥。
为了提高园区的创新能力,我们应该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提供创新项目的支持和资金,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
综上所述,园区发展存在着资源浪费、产业转移、环境污染和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合理规划和选择园区项目,加强园区的后续服务,注重环境保护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只有这样,园区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园区发展是城市经济增长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然而,在实际的园区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当前园区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建议一、问题分析园区建设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当前园区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当前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1 建设规划不科学在一些园区建设中,规划不科学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有些园区在规划初期没有进行充分调研和论证,没有充分考虑到当地资源环境状况、产业发展方向等因素,导致后期运营中出现了很多不可预料的问题。
1.2 基础设施滞后部分园区在建设初期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基础设施滞后,导致园区内交通拥堵、供水供电不足等问题频发,严重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和员工生活质量。
1.3 企业招商力度不够大有些地方领导在招商引资方面力度不够大,在企业引进和落户上存在一定限制和束缚,限制了园区的发展。
同时,一些园区在招商引资方面缺乏市场营销手段和策略,导致效果不佳。
1.4 缺乏创新创业氛围一些园区在建设过程中缺乏创新创业氛围的培育。
由于缺乏有效的创新机制和支持,导致企业在园区内发展受限,无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1.5 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在一些园区建设中,环境保护意识薄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问题解决方案针对上述问题,在当前园区建设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解决这些问题并推动其进一步发展。
2.1 科学规划应加强对园区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论证。
充分调研当地资源环境状况、产业发展方向等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确保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2.2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园区建设初期,应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投入,确保园区内的交通畅通和供应充足,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和员工生活质量。
2.3 加大企业招商引资力度领导应加大对园区企业招商引资力度。
制定出更加优惠的措施,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户园区。
化工园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化工园区的数量和规模均呈现增长趋势,持续发挥在中国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化工园区的开建和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均产生了系列重大影响,但在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威胁考验,如何将化工园区的环境管理工作做好,成为解决化工园区环境污染问题和推动其可持续发展的良方。
关键词:化工园区;环境问题;应对措施1化工园区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性1.1保护环境化工园区的生产活动往往涉及到大量的化学物质,如果这些化学物质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就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化工园区环境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保护周围的自然环境,防止污染物进入土壤、水源和空气中,从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2保障生态安全化工园区的生产活动还可能对周围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如破坏生态平衡、影响生物多样性等。
因此,化工园区环境管理工作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保障生态安全,确保生态系统能够正常运转,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1.3保护人民健康化工园区环境管理工作还要关注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化学物质的排放和污染对人类的健康是有害的,因此化工园区环境管理工作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保护人民健康,减少对人类的危害。
2化工园区存在的环境问题2.1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近几年经济形势下滑,招商引资难度日益增大,造成化工企业入驻率降低,园区管委会疏忽对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
化工园区污水处理设施规划建设不完善,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例如,化工园区在做产业规划或总体规划过程中,提出了将园区污水处理站的废水全部回用,不外排的要求。
但是在园区运行过程中无法实际做到污水全部回用,造成非法排污污染环境。
化工园区规划的污水处理站规模过大,实际入驻企业较少,排入污水处理站的废水量较小,造成污泥无法存活,污水处理站运行不正常。
化工园区天然气供气管道未建成,企业的主要能源依然是污染相对较大的煤,造成园区二氧化硫、颗粒物和氮氧化物环境容量不足,入驻企业排污严重受限,企业产业升级受限,企业污染治理成本增加,企业治理产生的脱硫除尘废渣综合利用困难。
工业园区发展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工业园区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工业园区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例如环境污染、土地资源浪费和产业结构单一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意见。
首先,应加强环境保护。
工业园区在发展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给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工业园区需要加强废水处理、废气治理和固体废物处置,确保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此外,要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严肃处理。
其次,应优化土地利用。
目前,一些工业园区存在土地资源浪费的问题,部分园区占地面积较大,但利用率不高。
因此,应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合理划定园区用地范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可以推行绿色工业园区建设,通过绿化和生态修复,使工业园区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协调。
第三,应实施产业升级。
一些工业园区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缺乏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要实施产业升级战略,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中心,培育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工业园区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最后,应加强政府监管。
政府在工业园区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应加强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
同时,要加强对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的指导,确保园区的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综上所述,工业园区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环境污染、土地资源浪费和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优化土地利用、实施产业升级和加强政府监管,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项目和园区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作者:曾兆华来源:《北方环境》2013年第06期摘要:目前我国环境管理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进步,但是还需要为了社会的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做更多的努力。
因为环境管理问题不仅关系到经济,还关系到我们的生活,甚至子孙后代的生存。
本文从现实出发,分析了建设项目和园区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建设项目和园区环境管理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促进建设项目和园区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建设项目;工业园区;环境管理;对策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370(2013)06-0012-03The problems and improvement proposals of environmental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industrial parksZeng Zhaohua(Taizhoucity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Jiangsu 225300)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has been some progress in many ways, but also need to make more effor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ssues are not only related to economic, but also related to our lives,and even the survival of future generations.The problems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industrial parks are analyzed and some suggestions are presented in this article. These can construct scientific management system and promot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industrial parks.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industrial park;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trategy中国的环境管理体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但系统的目的性、外适应性和内协调性方面都存在着许多问题。
目前社会对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的呼声较强,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开发署也把我国环境管理体制和治理改革放在优先的地位,如何实现环境管理体系创新,是当前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间题。
本文以建设项目和工业园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目前建设项目和工业园区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项目和园区环境管理的新思路,以促进建设项目和工业园区的科学管理。
1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1.1 环境保护知识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教育是环境管理不可缺少的手段。
宣传的目的是使公众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和内容,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激发大家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把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变成自觉行动,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从而制止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但目前社会上对环保知识的宣传明显不够。
1.2 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及投入力度不够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由人们的意识所支配,任何环境污染和破坏都是因为人的主观意识不重视而导致的,因此人们的意识决定着环保受重视的程度。
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环保部门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治理、保护环境,但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在治理上仍未取得明显的成效。
1.3 环境保护体系不健全,职责不明确环境保护法规不健全,导致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协调,环境保护没有落到实处。
我国环境法律法规虽已成体系,但对环境违法行为处罚不严,没有引入刑事责任,基层环保部门监管手段落后,不能及时发现并制止企业的偷排、漏排和超标准排放污染物的行为。
加上地方保护主义,造成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环保执法成本高、环境治理成本更高的不良现象。
1.4 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污染问题严重项目的施工期涉及基础开挖、场地平整、高压线拆迁、钢塔拆迁等工程,在此过程中涉及到的环境影响有:(1)大气环境影响:主要为场地扬尘及动力设备产生的气态污染物。
(2)水环境影响:主要来自施工废水及生活污水。
(3)声环境影响:主要是施工现场的各类机械设备噪声、物料运输造成的交通噪声以及拆迁工程所产生的噪声。
在施工各阶段,若现场无隔音减噪措施,将对沿线声环境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4)固废环境影响:主要为生活垃圾、剩余的建筑材料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 园区的环境管理存在问题2.1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滞后,园区综合功能差因为多数工业园区在开园建设早期没有开展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所以工业园区的选址、规划、产业布局定位等对周边的环境影响未能进行定性、定量评价,致使园区建设时太注重开发区经济的单一发展,而不注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即使有的工业园区在后续发展中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但由于区域环评滞后,无法对园区提出合理的工业企业布局,无法对园区的污染物集中治理、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污染物输送转移等进行指导和制约,降低了园区的综合功能。
2.2 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工业园区的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薄弱,建设缓慢。
目前,多数企业自行处理后的工业废水和园区生活污水排入园区污水管网,排污管网的不畅及污水处理厂未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业园区自身的发展,也对周边水域和环境造成较大污染,影响到了周围群众的生产、生活,引发群众来信来访数量上升,给社会造成一定不稳定因素。
同时园区集中供热、集中的垃圾转运站和园区固体废物储存地的建设也滞后于园区的发展。
2.3 园区环境管理能力不强因为许多园区都是由一些老企业转制而来,由原来的一户单位现扩展为几十户单位,可是相应的环境管理却没跟上,管委会对园区项目管理缺乏有效措施,工业园区往往为追求引进更多的企业、减轻企业负担,在环保审批方面对大多数企业要求放宽,大量企业只有审批,没有验收,企业环保意识薄弱,存在偷排偷放现象,造成监督执法难度增大。
2.4 园区内产业链条不完善目前多数工业园区内,产业之间没有形成紧密相连的关系,没有形成共生企业群,各企业之间不相关联,即便有合作紧密的企业伙伴,它们之间的结合点也只是产品产出的配送,而没有在废弃物与原材料之间形成转化链,这对提高资源利用、降低成本物耗比、减轻环境负担,没有带来正面效应,工业园区作为新型工业化载体和经济新的增长点,其发挥的作用没有得到最大程度实现,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有限。
3 环境管理对策与措施3.1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应对措施3.1.1 加强环保体系建设,明确职责工程项目在开工初期就要建立环境保护工作计划和制度,建立健全本项目的环境管理体系并实施,现场成立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明确主管部门,配备专兼职环境管理人员,并制定各自相应的职责,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3.1.2 加大环保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必须从思想意识这个源头抓起,才能达到治本的效果。
要进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等的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大力宣传,把保护环境的意识灌输到人们的意识中去,使大家的环保意识从被动转变到自觉维护和保护环境上来,做到全民参与,共同呵护我们的家园;可以制定各种奖罚措施,减少资源能源消耗。
3.1.3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要保证一定的环保投入,有计划地安排环境保护措施费用,确保环保专项资金投入到位。
3.1.4 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环境管理建设项目全生命期的环境管理包括对建筑原材料开采→半产品生产、运输、存储→建筑材料生产、运输→项目前期→项目建设→项目运营→项目更新改造→项目拆除→回收利用等项目全生命期各阶段的管理。
因此,建设项目环境管理需要通过建设项目所有相关者的共同努力,在项目全生命期内,采取各种管理措施及技术措施(包括环保设计技术、节能技术、新的施工技术、污染处理技术、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及回收利用技术等),以减少建设项目全生命期内的资源消耗,减少污染,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最终实现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3.2 园区环境管理对策与措施3.2.1 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建设生态园区从环境角度来看,生态工业园区是最具环境保护意义和生态绿色概念的工业园区。
要从根本上治理环境污染、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必须依照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来优化园区的设计和生产力布局,进行生态工业园区的试点和探索,今后相关的职能部门应坚持树立发展循环经济观念,在园区项目引进时加以宏观指引,通过中间产品和废弃物的相互衔接,使园内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增强园区竞争能力,避免园区内重复建设。
3.2.2 做好园区环评工作,加强源头管理认真作好园区的区域环评工作。
根据区域环境承载力合理确定开发的强度和规模,完善区域开发的环保措施,对园区产业结构、发展规模、总体布局、配套的基础设施等编制详细规划。
重点引进规模大、效益好、技术先进的项目,积极引进高科技、信息化产业等污染较少的环保、绿色项目。
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对入园项目的规模性质地点工艺等进行评价,减少工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3.2.3 推广BOT模式,引入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新锲机目前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是园区污染分散,不仅投资大,管理难,而且也治不好,解决要以集中治理为前提。
集中治理的基础设施投入和经营管理应推广 BOT 模式,不应由政府包办,要积极筹措资金,坚持以企业为主体、谁污染谁出钱、政府指导和推动的原则,制定相应的园区污染防治、治理费用征收使用等制度,实行社会化融资、企业化管理、市场化动作的产业化模式,促使园区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
3.2.4 建立监测网络,加强对工业园区环境监测建立工业园区的污染源监测网络与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及信息控制网络。
从园区企业发展方面,信息畅通有利于推进清洁生产,降低生产成本;从管理部门方面,园区建立污染源信息控制网络,有利于管理部门准确掌握园区内产生的污染物并加以监控,避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调查了解。
3.2.5 加强园区环境应急处置能力应加强各园区环境应急处置的宣传培训工作,从思想上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