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承运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以第三人侵权为视角
- 格式:pdf
- 大小:1.86 MB
- 文档页数:1
论第三人行为介入中的安全保障义务责任承担姚海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侵权责任法》第37条规定了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3]20号,以下简称司法解释)第6条的规定相比,尽管存在一些表述上的变化,但内涵实质仍系一脉相承。
从“侵权”到“行为”的转变关于在第三人行为介入情况下的安全保障义务责任承担,《侵权行为法》确立了如下规则。
首先,法律将司法解释中的“因第三人侵权”表述转变现在的“因第三人的行为”规定。
这种转变似乎扩张了安全保障义务的适用范围,因为第三人行为的范围显然比第三人侵权的范围要更加广泛。
例如在众多游园者因人群拥挤而发生相互踩踏事件中,损害系第三人行为造成,行为人并不一定具有侵权构成要件中所必须的故意或过失,则可能不能构成“第三人侵权”的表述。
然而后文“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的表述,似又将前述“第三人行为”的范围进行了缩限。
此等立法表述究属何意,尚待明确。
其次对安全保障义务人的种类表述,从原来的“从事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转变为“公共场所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范围较之以前相对明确。
第三,将安保义务人“有过错”而“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转变为“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而“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表述在责任范围的判断标准上尚不明确。
最后,基于学理争议,删除安保义务人能否向侵权第三人进行追偿的规定,对此问题采取回避态度。
相比之下,现有法律规定主要继承了司法解释规则,是对司法解释在多年审判实践中所获效果的认可。
但笔者认为此《侵权责任法》与司法解释的规定尚存在重大区别:司法解释仅适用于第三人造成的人身损害赔偿责任情形,而现有法律规定不仅适用人身损害,也包括财产损害。
如此,针对进入公共场所及参与群众性活动的主体,安保义务人承担的责任显然极大地加重了。
这一方面可能会导致经营者风险的增加,进而提前对消费者进行风险、责任转嫁,构成对消费者的不利情形;而另一方面对政府等群众性活动组织者是否能够统一适用法律而承担与普通经营者相同的责任存在疑虑。
第三人介入型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行为构成之检讨——以《侵权责任法》第37条第2款为中心第三人介入型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行为指的是,由于安全保障义务人未能履行其应尽的安全保障义务,导致第三人对被保障人造成侵害的情况。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37条第2款的规定,安全保障义务人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在实际应用中,第三人介入型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行为构成的情况比较多见。
以下列举三个相关案例进行检讨。
案例一:超市推车碰伤顾客在某超市,一名顾客由于车辆不当而将手被超市购物车碾压,导致严重损伤。
顾客提出诉讼,要求超市承担侵权责任。
经过审理,法院认为超市作为经营者,应当履行安全保障义务,保障顾客的人身安全。
在此案中,超市未能提醒顾客注意购物车的使用,属于安全保障义务人未履行其责任。
因此,法院裁定超市对顾客负有侵权责任。
案例二:洗浴中心卫生不达标在某洗浴中心,多名顾客因洗浴环境问题而被感染传染病,导致严重危害健康。
顾客要求洗浴中心承担侵权责任。
法院经审理认为,洗浴中心负有安全保障义务,应当保障顾客在洗浴过程中的卫生健康。
在此案中,洗浴中心并未按照相关规定提供卫生环境,属于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
因此,法院裁定洗浴中心对顾客负有侵权责任。
案例三:工地未设置防护措施致建筑坍塌伤人某建筑工地在进行施工过程中,未设置适当的安全防护措施,导致工地内的建筑物倒塌,造成多人伤亡。
被害人进行诉讼,要求工地负责人承担侵权责任。
经审理,法院认为工地负有安全保障义务,应当设置适当的安全防护措施。
在此案中,工地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属于安全保障义务人未履行其责任。
因此,法院裁定工地负责人对被害人负有侵权责任。
综上所述,对于安全保障义务人未履行其责任而导致第三人受到侵害的情况,应当认真检讨其安全保障义务的履行情况,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同时,对于受到侵害的第三人,应当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投诉,争取自身合法权益。
此外,对于安全保障义务人而言,应当积极采取预防措施,确保其安全保障义务的履行。
On the Distribution of Tort Liability in Breach of Security Oblig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ird
Party' s Intervention
作者: 章丽
作者机构: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江苏苏州215006
出版物刊名: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页码: 98-105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3期
主题词: 安全保障义务;补充责任;按份责任;过错责任原则;自己责任原则
摘要: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是侵权责任领域中的一种重要类型,特别当第三人介入时,存在两个侵权责任主体。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应当首先由第三人承担直接的侵权责任,不足以弥补受害人损失的,再由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并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本文认为,安全保障义务人仅承担补充责任违背自己责任和过错责任原则,同时补充责任的顺位性降低赔偿效率,对受害人极为不公平。
实际上,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的责任包括两种类型,一是自己责任,二是替代责任。
安全保障义务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不作为行为本身就构成侵权,根据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三条第二款的规定,义务人应当根据过错和原因力大小与第三人承担按份责任;对于第三人承担责任的部分,义务人应当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和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六条第二款的规定承担程序意义上的全部补充责任并享有追偿权。
摘要在旅客运输过程中,乘客受侵权造成人身伤亡案件时有发生,论述由于第三人的违法行为造成乘客人身伤亡时承运人的违约责任及赔偿、承运人的侵权责任及赔偿、承担人与第三人的责任关系以及对承运人责任的处理模式。
关键词旅客运输第三人侵权承运人责任!"江苏交通・#$$!年第%期法制天地论第三人侵权中承运人的责任在旅客运输过程中,由于第三人的违法犯罪行为造成乘客人身伤亡的案件时有发生。
乘客或其亲属常常要求承运人承担赔偿责任。
承运人应否承担责任&如果应该承担责任,承运人责任的性质及赔偿的范围如何&承运人的责任和第三人的责任关系又如何&司法实践和理论上对这些问题回答比较混乱,不同的法院对类似案件做出的判决经常不同。
这既影响了法院判决的权威性,又不利于当事人纠纷的妥当解决。
为此,本文就第三人侵权造成乘客伤亡时承运人的赔偿责任进行探讨。
’承运人的违约责任及赔偿范围旅客运输中,旅客与承运人之间成立了合同关系,承运人有义务将旅客安全运送到目的地。
合同法第三百零一条规定“承运人在运输过程中,应当尽力救助患有急病、分娩、遇险的旅客。
”如果在运输过程中,乘客发生人身伤亡,承运人须承担违约责任。
合同法第三百零二条规定“承运人应当对运输过程中旅客的伤亡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伤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运人证明伤亡是旅客故意、重大过失造成的除外。
”该规定表明,承运人对旅客伤亡承担的违约损害赔偿责任是无过错责任,承运人是否尽到三百零一条规定的救助义务,并不影响承运人的赔偿责任。
即使承运人在旅客受到第三人侵害时履行了“尽力救助”的义务,也没有其他过错行为,只要乘客在运输过程中受到人身伤害,承运人都应承担赔偿责任。
所以,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第三人侵权造成乘客伤亡,承运人应负损害赔偿的合同责任当属无疑。
但是,承运人的损害赔偿范围如何,法律并无明确统一的规定。
有关法律法规对海上旅客运输、航空旅客运输、铁路旅客运输中旅客人身伤亡时承运人的赔偿额数做了限制性规定,在这些领域或对赔偿范围的研究意义不显著。
无法确定侵权第三人安全保障义务人需承责安全保障义务是一种法律在综合考虑了在调整商业活动的秩序中设立这种义务的社会经济价值及道德需要后依据诚信及公平原则确立的法定义务。
下面由店铺为你详细介绍安全保障义务的相关法律知识。
无法确定侵权第三人安全保障义务人需承责【案情回放】被告徐某系字号为金钻娱乐厅的经营者。
2014年2月5日晚,原告喻某与朋友冯某等人在该娱乐厅唱歌时,冯某与第三人发生纠纷。
娱乐厅工作人员在纠纷发生过程中报了警,并对纠纷双方进行了劝阻。
但喻某仍在纠纷中被第三人殴打致残,在医院住院治疗十余天。
事发当日该娱乐厅的监控设备损坏。
喻某认为徐某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且因监控设备损坏无法确定侵权第三人,导致喻某无法向第三人主张权利,徐某作为娱乐厅的经营者应承担全部赔偿责任,遂将徐某诉至法院,要求其赔偿医疗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等各项费用共计7万余元。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因徐某疏于监控设备的维护导致监控设备在事发当日不能正常工作,致使事后不利于公安机关查找直接侵权人,导致喻某无法向直接侵权人主张权利,故徐某作为经营者未尽到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应对喻某的受伤后果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结合本案实际,确认徐某对喻某的损失承担30%的赔偿责任。
在扣除徐某垫付的费用后,法院判决被告徐某赔偿原告喻某1万余元,驳回了原告的其他诉讼请求。
喻某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审理后,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不同观点】本案的争议焦点是:徐某作为娱乐厅的经营者是否尽到了安全保障义务,在无法确认第三人的情况下徐某是否应当就喻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以及责任的范围问题。
第一种观点认为,喻某的损失是由第三人造成的,故应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
娱乐厅工作人员在纠纷发生时对纠纷双方进行了劝阻,并及时报了警,徐某作为娱乐厅的管理者,已经尽到安全保障义务,故不应承担责任。
第二种观点认为,虽然娱乐厅工作人员在纠纷发生时对纠纷双方进行了劝阻,但其并未有效防范和阻止第三人的侵权行为,未在其经营管理范围内尽到合理限度的安全保障义务。
物业管理企业安全保障义务研究———从业主受第三人侵权角度审视左 艳摘 要:安全保障义务在现代侵权法领域有了新的发展,第三人侵权情况下,物业管理企业若违反相应的安全保障义务构成消极侵权。
现有立法一定程度上承认了物业管理企业的安全保障义务,但亟需完善。
笔者从不同角度论证物业管理企业承担安全保障义务的合理性,进而分析了其具体适用过程中的责任承担方式、范围等问题。
关键词:安全保障义务;合理性分析;立法现状;立法完善中图分类号:DF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43-1027/F (2006)2-078-02作 者:湖南大学法学院,湖南,长沙,410079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涌现和房屋产权的多样化,物业管理正逐步向社会化及专业化方向发展,由此出现了许多新的法律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便是物业管理企业的安全保障义务问题。
业主的人身、财产在小区内受有损害时,应当向谁要求赔偿,物业管理企业是否应当对此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如果需要物业管理企业承担,其承担责任的方式及范围如何确定,这些问题现行的法律法规都没有明确规定。
然而司法实践中,法院受理此类案件逐年增多,各地法院审理此类案件的具体做法不尽相同,目前这类案件是属于较为复杂的侵权行为案件,也是理论界研究的重点。
这类案件的关键在于物业管理企业是否承担安全保障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适用的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
一、物业管理企业安全保障义务的合理性分析安全保障义务是指行为人如果能够合理预见他人的人身或者财产正在或者将要遭受自己或者与自己有特殊关系的他人实施的侵权行为或者犯罪行为的侵害,即要承担合理的注意义务和采取合理的措施预防此种侵权行为或者犯罪行为的发生,避免他人遭受人身或者财产损害。
本文的讨论范围主要限定在第三人侵权的情形下物业管理企业是否存在安全保障义务。
物业管理企业是否要对业主承担安全保障义务,是否有义务采取措施防止业主在其管理范围内的单元住宅或者共用部分被第三人的侵权或者犯罪行为所侵害呢?对这个问题,学者们是各持己见的。
第三人侵权下经营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性质分析[摘要]经营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第三人侵权时经营者应该负有什么性质的责任,消费者在经营场所被第三人侵权后应该基于何种法律进行救济,从《合同法》和《侵权责任法》角度审视此类案件,何者更有利于司法解决的问题尤为突出。
文章主要对第三人侵权时经营者负有的安全保障责任的性质进行比较认定,提出应当从侵权法角度解决此类案件的观点,并论述了该观点的合理性。
确定经营者安全保障责任的法律性质对于解决此类案件的定责问题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第三人侵权;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责任;侵权责任一、引言1998年8月,王利毅、张丽霞之女王翰为参加商业交流会来到上海,入住上海银河宾馆。
仝瑞宝在尾随王翰于当日14时在未登记的情况下进入宾馆,16时40分左右通过按门铃的方式,诱使王翰主动开门后入室将其杀害并抢劫其随身财物,随后仝瑞宝于17时左右离开宾馆。
银河宾馆系四星级宾馆,监控、防盗等安全设备齐全,但案发期间值班人员未对来访人员作好登记,致使仝瑞宝在宾馆内逗留长达3小时且7次上下电梯而未被质疑询问,有失其旅馆对于登记访客并保证旅客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案发后王利毅、张丽霞向上海市长宁区法院提起针对上海银河宾馆的诉讼。
最终法院以银河宾馆未完全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判处银河宾馆赔偿王利毅、张丽霞人民币8万元。
上海银河宾馆案是我国司法制度下经营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而负有赔偿责任的第一起案件。
但是经营者的赔偿责任是基于何种法理依据进行判决的,同时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是什么性质的责任呢?笔者旨在通过下文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二、文涉概念解释笔者认为,经营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是指经营场所的经营人违反依法负有保障消费者、潜在的消费者或者其他进入经营场所之人员的财产、人身安全保障义务而产生的责任。
2003年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文简称《解释》),对经营者的安全保障责任作了如下规定:“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司法实践
zhigong falv tiandi
-116-2017 年第 9 期职工法律天地察机关所肩负的社会监督功能还表现在其服务于社会管理制度
完善以及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与运行的格局中。
监督的
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甚至是政治效果好不好,必要进行评估,
通过评估及时发现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监
督的重点和方向,使监督更加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的需要。
目前正在构建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为基本内容的大调解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检察机关不仅通过检察和解、服判息诉等监督
行为做出贡献,成为其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还积极延伸职能,
多种形式地发挥制度构建作用,推动大调解体系的建设步伐。
目前所强调的司法机关“三项重点”工作,即社会矛盾化解、
管理制度创新以及公正廉洁执法,都与检察院的民行检察监督
制度的积极作用紧密相关。
检察机关应当审时度势,以此“三
项重点工作”为新的着力点,全面发掘监督职能,转变监督理念,
演绎监督内涵,实现由诉讼监督到社会监督的转向,最终契合
宪法对其职能定位的制度宗旨。
摘 要:安全保障义务的性质,有的学者认为是法定义务
和合同义务;有的学者认为安全保障义务是一种侵权责任法层
面的法定义务。
关于安全保障义务的适用范围,有的学者主张
对其釆取“严格解释”模式;有的学者认为是补充责任。
我认
为承运人的安全保障义务既有法定的内容,即《侵权责任法》
和《合同法》中法定的内容;也有约定的内容,即将旅客安全
运送至目的地。
在第三人侵权中,承运人应当承担无过错责任。
在诉讼过程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承运人的违约责任,
承运人的侵权责任和第三人的侵权责任三种责任竞合的方式。
关键词:安全保障义务;第三人;责任竞合
在中国安全保障义务最早引起学界的重视是从“银河宾馆
案”被最高院作为公报案例公布开始。
这在法律上确立了安全
保障义务的依据,在审判实践上也是这类型案件主要的请求权
基础,因此也是判断未尽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的成立与否
的依据。
德国法上,交往安全义务是为特定的主体所设定的,
这些特定的主体因开启或持续特定的危险而被法律要求承担一
定的义务,以保障第三人不受损害。
具体是指根据实际情况采
取必要的、符合预期的持有者保护措施。
也就是说,他建立了
一个危险的状态,第三人应该是他负责的范围内通过实施有效
措施来防御风险尽可能防止损害他人。
承运人身份的特殊性,
它不仅是客运合同的一方当事人,而且是公共服务运营商。
其
义务不仅是履行合同法的义务,还要履行作为公共服务经营者
的安全保障义务。
《侵权责任法》第37条和《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6条的
规定采取了同样的模式,即其第1款都规定了基于内部原因的
作为义务,第二款都规定了基于外部原因的作为义务。
第三人
致旅客人身损害下,无论当事人是否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承运
人作为客运合同的一方当事人,理所应当要履行合同法上为其
设定的安全保障义务。
我国合同法第290条、298条、301条是
对承运人安全保障义务的规定的体现。
这三条分别规定了承运
人的安全运送义务、安全告知义务和救助义务。
合同法第290
条旨在提纲挈领地宣示承运人对旅客人身安全的强制承诺义务,
而第298条和第301条则对承运人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即
及时告知并提醒旅客潜在的危险、尽力救助被第三人侵害的旅
客。
在司法实践中,当承运人违反这些法定义务导致旅客因第
三人的行为而遭受侵害之时,有关承运人安全保障义务的界定
也就在所难免。
受损旅客在诉讼中援引上述条款提出相应的主
张,法院则在上述条款的基础之上,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判定
承运人是否违反了安全保障义务。
正如学者张新宝所说:“具有侵权行为法性质的特别法规范,
对许多情况下的安全保障义务做出了明确规定,使得这种义务
成为法定义务;但是也有一些具有合同法性质的规范,对当事
人的安全保障义务做出要求,使其成为合同法领域的一个问题。
”
例如,承运人基于合同法第290条、298条、301条的规定所负
担的安全保障义务既是法定义务,同时兼具契约义务的性质。
那么,承运人对上述性质义务的违反,显然会产生责任的竞合。
第三人致旅客人身损害下,可能存在以下三种责任类型:一是
承运人的违约责任;二是承运人的侵权责任;三是第三人的侵
权责任。
司法实践中,以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最为常见。
这三种类型的责任,不能任何两个都构成责任竞合,所以有必
要对责任竞合的范围的清晰定义。
(1)旅客对承运人既提起违约之诉,又提起侵权之诉依据
合同法相关规定,此种情形下出现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之竞合,
当事人只能选择其一行使,在选择行使那种诉讼时要综合考虑
赔偿数额和举证责任的难易。
(2)旅客对承运人提起违约之诉,同时对第三人提起侵权
之诉承运人基于违约责任仅承担旅客的物质损害赔偿,第三人
基于侵权责任承担旅客的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
承运
人承担物质损害赔偿,可以免除第三人的物质损害赔偿,但精
神损害赔偿不得免除。
但承运人并非最终的责任承担者,承运
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第三人赔偿损失后,
承运人的赔偿责任免除,第三人无权向承运人追偿。
(3)旅客对承运人和第三人一并提起侵权之诉对于承运人
是否承担侵权责任,要考虑承运人是否违反了法定救助义务。
承运人未违反法定救助义务的,应由第三人承担全部责任;承
运人违反法定救助义务的,应由承运人和第三人共同承担责任,
承运人承担责任的大小应按照不救助行为对旅客人身伤亡的作
用大小进行确定。
(4)旅客只对承运人提起违约之诉违约责任的救济方式侧
重于物质补偿,因而,对承运人提起违约之诉时,承运人对旅
客伤亡产生的全部财产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旅客要求精神损
害赔偿的,法院不予支持。
(5)旅客只对承运人提起侵权之诉的此种情况需要综合考
虑承运人对法定救助义务的违反情况及违反法定救助义务对旅
客伤害结果作用力的大小综合判定责任承担。
论承运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
——以第三人侵权为视角
梁晶晶
(100044 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