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2018-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人教版)课件-第6单元知识梳理1、课文内容梳理-优质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3
24诗词五首【导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这五首诗词。
2.品味语言,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体会诗歌的内涵。
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与审美情趣。
【课时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赏读《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诵读古诗词,你可以感受祖国的名山大川,欣赏故乡的小桥流水;你可以放眼纷繁的社会,笑看人生百态……古诗词犹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你的心田。
今天让我们再次踏进诗歌艺术的殿堂,去寻觅属于我们的那份真心感动。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结庐.(lú) 东篱.(lí) 搔.更短(sāo) 不胜簪.(ān) 燕.脂(yān)2.理解诗歌重点词语的词义。
悠然:悠远闲适的样子。
日夕:傍晚。
相与:相伴。
浑:简直。
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黑云压城: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角:军中号角。
玉龙:指宝剑。
3.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也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
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田园。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等。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宣阳)人,唐代诗人,后世称李昌谷,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
4.背景介绍《饮酒》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都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春望》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州(现在陕西富县)前往灵武(现在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该诗作于次年三月,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综合性学习 2第20期末复习期末复习及考试9周最新2018年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1 消息二则【导学目标】1.学习读新闻的方法。
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重点)3.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难点)4.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课时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了。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报道。
新闻便成了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可真是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新闻,它们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芜湖(wú) 摧枯拉朽(kū) 溃退(kuì) 荻港(dí)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课堂教案与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文化遗产的有关知识,搜集整理身边的文化遗产项目,开展“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活动。
2.实地考察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将掌握的第一手材料汇总整理,撰写申请报告。
3.班级开展“申遗模拟答辩会”活动,引导同学们思考文化遗产的人文价值、社会价值,培养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4.感受中国文明的灿烂辉煌,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了解,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国文化的丰富与精深,知道古遗迹具有极其宝贵的价值。
2.教学难点: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及图片,创设情境,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知识。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激趣导入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化沉积和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文化生命的密码。
时至今日,无论是凝聚着厚重历史的文化古迹,还是口传身授的民间技艺;无论是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还是独具风情的民俗活动,抑或是祖先流传下来的节庆仪式……都彰显出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今天,让我们走近身边的文化遗产,去了解属于它们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板书: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出示课件1)二、整体感知,活动安排活动安排一:(出示课件3)文化遗产推荐与评选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推荐和评选出本组认同的“文化遗产候选项目”。
活动流程安排:(出示课件3)(教师讲解,学生参与。
)预设1:各小组分工,避免重复。
比如有的负责物质文化遗产,有的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
预设2:自由推荐。
首先,阅读本次活动的“资料一”,了解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入选标准。
其次,通过回忆、访问、资料搜索等形式,找出你身边符合条件的项目,参考本次活动的“资料二”,制作资料卡片。
预设3:小组讨论。
组长负责收集各组员提交的卡片,召集组员讨论,选出推荐人数最多、认同度最高的项目作为本组“申遗”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