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 格式:ppt
- 大小:943.50 KB
- 文档页数:16
弹力弹簧测力计弹力的定义弹力是指受到变形后,物体发生弹性变形的回复力。
在物理学中,弹力属于一种反向的力,当物体发生弹性变形后,会产生相反的弹力以抵抗变形。
常见的弹性变形包括压缩、拉伸和扭曲。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测力计是一种测量力、压力、重力等物理量的仪器。
其原理基于胡克定律,即物体的弹性形变与所受力的大小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启动时,被测物体的力会使弹簧发生变形,并且变形的幅度与受力的大小成正比。
因此,通过测量弹簧的变形,就可以得出被测物体的力的大小。
弹簧测力计的构造是基于弹簧的弹性变形原理。
常见的弹簧测力计有拉伸式和压缩式两种。
拉伸式弹簧测力计采用一根弹性缠绕的钢丝作为弹簧,被测物体的重力或拉力会使钢丝产生变形,从而形成一个与所受力成比例的电信号。
压缩式弹簧测力计则是将被测物体压在测力计上,使内部的弹簧发生压缩变形,从而产生一个电信号。
弹簧测力计的应用弹簧测力计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特别是在机械制造和材料测试中。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它们的应用。
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在机械制造中,弹簧测力计通常用于测量机械元件的强度和性能。
例如,它们可以用于测量机床切削刃和剪刃的硬度和强度。
弹簧测力计也可以用于测量汽车发动机和制动器的力和压力。
材料测试中的应用材料测试中,弹簧测力计通常用于测试材料的抗拉强度、压缩强度和剪切强度。
材料测试通常需要通过拉伸弹簧和压缩弹簧来测量材料的力和应力。
弹簧测力计还可以用于测量材料的硬度。
弹簧测力计的优势和缺点弹簧测力计具有许多优点和缺点。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它们。
优势弹簧测力计具有以下优势:•精度高:弹簧测力计的精度高,可以用于测量一系列力的大小和方向。
•结构简单:弹簧测力计的结构简单,易于使用和维护。
•反应迅速:弹簧测力计的反应速度快,对瞬时力的测量有明显优势。
•成本低:弹簧测力计的成本低,适合于在不同领域广泛运用。
缺点弹簧测力计的缺点主要包括:•精度受限:弹簧测力计的精度受到弹簧的质量影响,因此其精度相对于其他高端测力仪器有所限制。
沪科版八年级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6.3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知识梳理】一、物体的形变(根据能否恢复原状分类)1.弹性形变: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当力撤去后,物体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例:气球、篮球形变。
2.塑性形变: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当力撤去后,物体不能自行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塑性形变。
例:橡皮泥、面包形变。
3.弹性: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能够自行恢复原状的性质,叫做弹性。
二、弹力1.定义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阐述:弹力即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原状从而施加给与其接触物体上的力。
例:用手把气球压扁,气球发生的是弹性形变,气球想要恢复原来的球形,从而给手施加的力。
2.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并且产生弹性形变(即接触并挤压)3.弹力的三要素① 方向: 垂直于接触面 ② 作用点:作用于接触面上③ 大小:在一定限度内(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即弹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的长度成正比)。
三、弹簧测力计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所受到的拉力大小成正比。
2.使用使用前:要看清楚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使用时:{与恢复原状方向相同与发生形变方向相反}①选:估计待测力的大小并根据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与分度值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②调零:a、上下拉动挂钩,防止弹簧测力计卡壳b、将指针调节至零刻度线处③测量: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要与被测力方向保持相同。
(所以,弹簧测力计的摆放方向可以是任意方向,由被测力的方向决定)④读数:a、待指针静止时再读数b、视线与刻度盘垂直。
【易错点】弹簧在弹性限度内,伸长的长度才与受到的拉力大小成正比。
当弹簧所受的拉力超过一定范围后,弹簧不能恢复到原来的长度。
【规律总结】弹力时接触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是:物体相互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包括人眼不易观察到的物体的微小形变)。
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都属于弹力。
【典例分析】1.(2022·江苏扬州·中考真题)利用一根长橡皮筋自制简易测力计,装置如图1所示。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第一节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一、目标导学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自主领悟和点拨释疑
(一)弹性和塑性
1.那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设计实验说明。
2.那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恢复原状?设计实验说明。
3.什么是弹性?什么是塑性?
4.为什么老师手中的弹簧中间有一根细线?
(二)弹力
1.体验和感受:压尺子和拉弹簧时他们对手的作用是怎样的?
2.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举例说明如何理解。
3.图13.1—1中弹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哪个?
(三)弹簧测力计
1.弹簧伸长的长度和弹簧受到的拉力有什么关系?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其他测力计有哪些?
4.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1观察手中的弹簧测力计说出分度值和量程、是否指在零刻度?
(2)为什么使用前要轻轻拉动挂钩几次?
(3)测力时为什么弹簧的轴线方向要和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4)测力时为什么所测力不能超过量程?
(5)读数时视线应该怎样?
三、变式巩固
1.课本P54第2题
2.一根头发拴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用力拉头发,读出拉力的大小。
四、检测纠偏
点睛P39(1)---(10)
五、整合建构
回忆本节课内容,画出知识树
六、分层拓展
1.全体同学都掌握课本中基本概念
2.勇攀高峰:课堂点睛P40会做的题目。
九年级物理《弹力弹簧测力计》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 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原理,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2.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准确使用和力的测量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相关知识。
2. 使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弹簧测力计若干个2. 实验器材(如钩码、细绳等)3. 教学PPT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学基础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知识讲解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3. 实验演示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演示实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演示实验4. 学生动手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6. 板书设计弹力概念: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力产生条件:物体相互接触,发生形变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力成正比使用方法:正确安装、观察分度值、测量力的方向与弹簧测力计轴线一致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进行教学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七、课后作业1. 请简要描述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条件。
2. 请简述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 请写出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步骤。
4. 请结合实验,说明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八、评价与反馈1. 学生自评:根据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收获。
2. 同伴评价:相互之间评价对方在实验操作和团队协作中的表现。
1、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在常见的力现象中,知道哪些是弹力;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3.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实际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重点与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跳水运动员跳水的录象片段实验器材:弹簧、橡皮筋、硬纸板、刻度尺、弹簧测力计、钩码教学设计:上跳水的`比赛录象新课学习一、弹力1.提出问题:跳水运动员为什么要向下压跳板?2.要同学们根据自己日常所见、所用的物体,找一找哪些物体能够恢复原状?哪些物体不能恢复原状?3.给出弹力的概念。
4.练习题。
二、弹簧测力计答。
感悟出弹力的概念学生做练习题。
观看弹簧测力计。
回答。
参照教材P84写一份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说明书。
使用弹簧测力计动手测定力。
动手制作思维从课堂走向生活。
讲练结合,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写使用说明书,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住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感受1N、5N、10N力的大小。
可以几人一组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收集数据并比较谁制作的弹簧测力计更准确。
教学反思:本节教案设计特别注重:1.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制简易测力计。
2.给弹簧测力计写使用说明书。
在学生的动手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动手动脑能力,而且也很容易地掌握住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2、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来理解物体的弹性、塑性以及弹性有一定限度这些较为抽象的概念。
2.通过亲手去拉皮筋、压弹簧、搬尺子来感受弹力的作用,再通过抽象性思维归纳出弹力的一般概念,从中隐约地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由表面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法。
3.通过演示“共同自制弹簧测力计”自然而然地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并且能增强自我创造的自信心。
再通过观察生活中其它的形形色色的测力计能够找出它们的共性(都是利用了弹簧的形变大小与所受外力大小的关系,将抽象的外力的大小转化为直观的长度或角度的大小)。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
2. 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2.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4.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学习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2.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采用讲解法,讲解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进而引出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2.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结合实物,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3. 演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教师进行演示,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4.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并记录数据。
5. 数据处理: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相应的弹力大小。
6.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方法:讲解如何正确读取弹簧测力计的数值。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留下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思考。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弹力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对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
3. 通过数据处理,评估学生对弹簧测力计读数方法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弹簧测力计实物。
2.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3. 多媒体教学课件。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弹力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介绍其他测量力的工具,如电子秤、拉力计等。
九、教学反思1. 课后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有何优点和不足之处。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十、课后作业1. 复习弹力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弹力学习笔记教案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案章节:一、弹力的概念与特点二、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四、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的应用实例五、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的实验操作一、弹力的概念与特点教学目标:1. 理解弹力的概念2. 掌握弹力的特点教学内容:1. 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2. 弹力的特点:接触力、相互作用力、可逆力、与形变量成正比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什么是弹力?2. 讲解弹力的定义和特点3. 举例说明弹力的应用二、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教学目标:1. 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教学内容:1. 弹簧测力计的构成:弹簧、外壳、指针等2. 弹簧的弹性特性: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力成正比教学活动:1. 介绍弹簧测力计的构成2. 讲解弹簧的弹性特性3. 演示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教学目标:1. 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教学内容:1.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步骤:量程选择、校零、测量等2. 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避免超过量程、避免剧烈振动等教学活动:1.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步骤2. 演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 学生分组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四、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的应用实例教学目标:1. 了解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在实际中的应用实例教学内容:1. 弹簧测力计在工程中的应用:如汽车悬挂系统、起重机械等2. 弹簧测力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体重秤、弹簧拉力器等教学活动:1. 介绍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的应用实例2. 分析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在这些实例中的作用五、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的实验操作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操作教学内容:1. 弹簧测力计的实验操作步骤:安装、测量、记录等2. 弹簧测力计的实验注意事项:避免误差、保持测力计稳定等教学活动:1.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实验操作步骤2. 演示弹簧测力计的实验操作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练习六、弹簧测力计的校准与维护教学目标:1. 学会如何校准弹簧测力计2. 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维护方法教学内容:1. 弹簧测力计的校准步骤:使用标准力计进行校准2. 弹簧测力计的维护方法:定期检查、清洁、避免过度使用等教学活动:1.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校准步骤2. 演示弹簧测力计的校准方法3. 介绍弹簧测力计的维护方法七、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教学内容:1. 弹簧测力计在物理研究中的应用:如测量弹簧常数、研究物体受力情况等2. 弹簧测力计在其他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如生物力学、地球物理学等教学活动:1. 介绍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2. 分析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在这些应用中的作用八、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的安全使用教学目标:1. 学会安全使用弹簧测力计教学内容:1. 弹簧测力计的安全使用原则:避免误操作、避免超出量程等2. 弹簧测力计的故障处理:如指针卡住、读数不稳定等教学活动:1.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安全使用原则2. 演示弹簧测力计的安全使用方法3. 讨论弹簧测力计的故障处理方法九、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的综合练习教学目标:1. 巩固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的知识教学内容:1.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的知识点回顾2. 综合练习题:如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教学活动:1. 复习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的知识点2. 学生完成综合练习题十、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的学习总结教学目标:1. 总结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的学习内容教学内容:1. 学生总结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的知识点2. 分享学习心得与体会教学活动:1. 学生进行学习总结2. 分享学习心得与体会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弹力的概念与特点二、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四、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的应用实例五、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的实验操作六、弹簧测力计的校准与维护七、弹力与弹簧测力计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八、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的安全使用九、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的综合练习十、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的学习总结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教案涵盖了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的多个方面,包括弹力的定义和特点、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应用实例、实验操作、校准与维护、安全使用、综合练习以及学习总结。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撰稿:冯保国审稿:史会娜【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要点梳理】要点一、弹力概念:这种因为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要点诠释:1、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弹性。
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物体的弹性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2、日常所称的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例如,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其实质就是桌面发生了微小的形变后对茶杯向上的弹力。
注意: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
要点二、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要点三、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使用口诀:看量程、看分度、要校零;一顺拉、不摩擦、不猛拉;正对看、记数值、带单位。
使用方法:(1)使用前,应使指针指在零刻度线;(2)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3)不要让指针与刻度盘摩擦;(4)读数时,视线应穿过指针与刻度盘垂直。
【典型例题】类型一、弹力1、下列关于弹力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间不相互接触,也能产生弹力B.只要物体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弹力C.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D.只有弹簧才产生弹力【思路点拨】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的力,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不仅接触而且还相互作用才行【答案】C【解析】A、弹力只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接触不会产生弹力。
B、物体相互接触,并且物体间有形变产生,才会产生弹力。
C、物体形变程度影响弹力的大小,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D、只要物体能发生弹性形变,就能产生弹力。
【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有关弹力的产生条件和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要注意辨别和运用。
举一反三:【变式】下列哪个力不属于弹力?()A、地面对人的支持力B、重力C、人对车的推力D、绳子对物体的拉力【答案】B2、在下图中,A、B两球相互间一定有弹力作用的图是()A.B.C.D.【答案】B【解析】弹力的产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弹力学习笔记教案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案章节:第一章弹力的概念与性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理解弹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
2. 掌握弹力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弹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教学内容:1. 弹力的概念: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恢复力。
2. 弹力的产生条件:物体必须发生形变,且具有恢复形变的能力。
3. 弹力的作用:使物体恢复形变,维持物体的稳定。
4. 弹力的计算方法:F = kx,其中F为弹力,k为弹簧常数,x为形变量。
5.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利用弹簧的弹性变形来测量力的大小。
6.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正确安装弹簧测力计,避免超量程使用,保持测力计的清洁。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体验弹力的作用。
2.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弹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
3. 讲解弹力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进行实例计算。
4. 演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作业与评估:1. 让学生完成弹力计算的练习题。
2. 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对弹力的理解程度。
教案章节:第二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维护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2. 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维护保养知识,延长测力计的使用寿命。
教学内容:1. 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安装、校准、测量、读数。
2. 弹簧测力计的维护保养:清洁、防潮、避免剧烈震动。
教学活动:1. 演示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2. 讲解弹簧测力计的维护保养知识,让学生了解如何延长测力计的使用寿命。
作业与评估:1. 让学生完成弹簧测力计使用与维护的练习题。
2. 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维护能力。
教案章节:第三章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弹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弹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弹力在交通工具中的应用:汽车弹簧、自行车减震器。
弹力、弹簧测力计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知道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3、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识讲解:弹力:日常生活中有些东西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
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比如说拉橡皮筋,橡皮筋变长,发生形变,松手后,橡皮筋又恢复了原状;用力掰尺子,尺子变弯,松手后,尺子又恢复原状;用力拉弹簧,弹簧变长,松手后又恢复原长。
物质的这种特性我们叫做弹性。
而像橡皮泥,泥巴等撤去力之后不能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像这样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
产生: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弹性的物体只有在受力的作用时才发生形变,没有力的作用时没有形变。
物体对弹簧产生力的作用使其形变,弹簧必然会对视力物体产生一个反作用力。
这个反作用力就是弹力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弹力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比如说我们用的自动铅笔和一些圆珠笔里面要利用弹簧的弹力。
跳水运动中1m板和3 m板的跳水都是利用了弹力。
射箭运动员利用了弓的弹力才能把箭射出去。
撑杆跳高运动员利用了杆形变后产生的弹力。
体操比赛中。
跳马运动员利用踏板的弹力才能腾空,跳远运动员也要利用踏板的弹力。
自行车的支架上也有利用弹簧的弹力。
拉力器也是利用了弹簧的弹力。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制作原理: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
F=k·ΔLF:弹力k:弹性系数ΔL:弹簧的伸长量自制弹簧测力计:将一块光洁平整的硬纸板竖直地固定在铁架上。
再将一根带有挂钩的弹簧的上端固定。
在纸板上。
弹簧自然下垂时记下弹簧最下端的位置,在纸板上作好记号。
分别将0.5N、1 N、1.5 N、2 N的钩码依次挂在弹簧上,并在硬纸板上分别记下弹簧最下端对应的位置。
用刻度尺测量硬纸板上相邻两个记号间的距离是相等的,所以弹簧伸长的长度和所受的力是成正比的,因此我们把每相邻的两个记号间又平均分成了5等份,这样测量时将更为精确。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弹力测力计的原理和应用弹力测力计是一种用来测量物体受到的弹性变形或弹性力的仪器。
它通过测量物体受到变形产生的弹力来确定物体的重量或受力大小。
弹力测力计的原理基于胡克定律,即弹性物体的变形与受力成正比。
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弹性变形,而这个变形所产生的弹力与外力成正比。
弹力测力计利用了这个原理,通过测量弹性变形所产生的弹力来确定物体受力的大小。
弹力测力计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被广泛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吊重和测力实验,也被用于医学领域中的体重测量和力学研究中的力学实验等。
由于弹性测力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应用弹簧测力计是一种使用弹簧来测量物体受力大小的仪器。
它利用弹簧的弹性变形与受力之间的联系来测量物体所受到的力。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基于胡克定律,与弹力测力计类似。
弹簧测力计内部装有一个弹簧,当物体受到作用力时,弹簧会发生变形。
根据胡克定律,弹簧的弹性变形与受力成正比。
通过测量弹簧的变形量,可以计算出物体受到的力的大小。
弹簧测力计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在工业领域中被广泛用于测量机械设备的受力情况,如各种起重机械、运输设备等。
此外,弹簧测力计也被用于实验室中的重量测量和力学实验,以及一些特殊领域的力学研究等。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优缺点比较弹力测力计和弹簧测力计作为常用的测力仪器,在测量物体受力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们各自有着一些优点和缺点,下面对它们进行了比较。
弹力测力计的优点:1.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使用;2.测量范围广,可以测量小到几毫克的力,也可以测量大到几百吨的力;3.精度高,可以达到0.1%的测量精度;4.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长期使用不易出现漂移。
弹力测力计的缺点:1.受限于材料的弹性极限,有一定的测量范围限制;2.动态测量能力较弱,对于快速变化的力不够敏感;3.对于非线性物体的测量精度受到影响;弹簧测力计的优点:1.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使用;2.比弹力测力计具有更大的测量范围,可以测量大到上百吨的力;3.对于非线性物体的测量具有较好的适应性;4.精度相对较高,可以达到0.25%的测量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