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烷烃和环烷烃 自由基取代反应
- 格式:ppt
- 大小:4.94 MB
- 文档页数:120
一、选择题第一章 绪论1. 有机化合物反应中发生化学反应的主要结构部位通常是 DA. 键B.氢键C.所有碳原子D. 官能团E. 所有氢原子 2. 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属于亲电试剂的是 A A. Cl +B. CH 3OHC. NH 3D. OH -3. 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属于亲电试剂的是 DA. CH 3OHB. NH 3C. C 2H 5O -D. NO 2+E. CH 3CH 2SH 4. 下列负离子中, 碱性最强的是A. B. C. D.C H C-C H 3C H 2O-CH 3COO-C H 3C H 2-5. 负离子:(1)CH 3O -, (2)CH 3-, (3)NH 2-, (4)CH 3COO -中, 碱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B )A. (1)>(4)>(3)>(2)B. (2)>(3)>(1)>(4)C. (2)>(1)>(3)>(4)D. (4)>(1)>(2)>(3)第二章 烷烃和环烷烃 自由基取代反应1. 烷烃发生卤代反应时,被卤素取代活性最大的氢是 A. 伯氢 B. 仲氢C. 叔氢D. 叔氢=仲氢=伯氢2. 下列烃的系统命名中正确的是( )A.2-乙基丙烷B.2-甲基-3-乙基丁烷C.2,2-二甲基-4-异丙基庚烷D. 3-甲基-2-丁烯E.以上都正确3. 顺式C(CH3)3HC H 3H的优势构象为( )A.D.CH 3C(CH3)33)3CH 3C(CH3)33)34. C H 3C l 与CH 3C l 之间的关系为( )A. 顺反异构B. 对映异构C.位置异构D. 构象异构E.碳链异构5. 下列反应不能进行的是( )A.B.C.D.E.C H 3+KMnO4++H 2Pt+Cl2KMnO4++Br2CCl6. 下列游离基中, 最稳定的是( )(C H 3)3CCH 2=CHCH 2CH 3CH 3CH 2CH 3CH 2CHCH 3A. B. C. D. E......7. 最易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的是A 、环丙烷B 、环丁烷C 、环戊烷D 、环己烷 8. 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在室温下可鉴别( )A. 环己烷和环戊烷B. 环丙烷和环己烷C. 戊烷和己烷D. 环己烷和己烷9. 反应C H 2C H 3+B rH 的主要产物是( )C H 3C H 2C H 2C H 2C H 2B rA. B.C. D.CH 3C H 2C H C H 2B rC H 3C H 3C H 2C H C H 2C H 3B rCH 3C H 2C H 2C H C H 3B r第三章 烯烃 亲电加成 自由基加成1.下列碳正离子中,最稳定的是A.CH 3C H 2C+C H 3C H 3B.CH 3C H+C H C H 3C H 3C.CH 3C H 2C H 2C H 2+D.C H 3+2. 1-戊烯-4-炔与1 mol Br2 反应时,预期的主要产物是A.3,3-二溴-1-戊烯-4-炔B. 1,2-二溴-1,4-戊二烯C.4,5-二溴-1-戊炔D.1,5-二溴-1,3-戊二烯E. 以上都不对3. 下列化合物中,与溴化氢反应生成2,2-二溴丙烷的是( ) A. 丙烷 B.丙烯 C.丙炔 D. 3-氯-1-丙烯 E.1,3-丁二烯4. 下列化合物用臭氧氧化后,再在锌存在下用水处理, 得到乙醛和丙酮的是( )A. B. C.D. E.(H 3C)3CC(CH 3)3C H 2C H C H 3(H 3C)2CC(CH3)2C HC(CH3)2C H 3CH 3CC H5. 下列烯烃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乙酸和丙酮的是( )A. CH 3CH=CH 2B. (CH 3)2C=C(CH 3)2C. CH 3CH=CHCH 3D. (CH 3)2C=CHCH 36. 某烯烃的氧化产物只有丙酮, 该烯烃的结构是( )CC C H 3C H 3CH 3CH 3C C C H 3HCH 3HC C HHHHC C HC H 3CH 3CH 3A.B.C.D.7. 在结构上, 下列烯烃稳定性最好的是( )R 2C CR2R 2C CHRC H 2C H 2RHCC H 2RHCCHRA. B. C.D. E.8. 下列烯烃中,既为顺式又为E 构型的是( )C C C H 3C H 2CH 3H C H 3CC C H 3C H 2C H 3C l C H 3CCC H 2C H 3C H 3C lC H 3C CCOOHC H 3CH 3HC CCOOHC H 3C H 2HC H 3A.B. C.D. E.9.下列正碳离子稳定性最大的是 ( )A. B.C. D.CH 3C H+C HC H 2C H 3C HC+C H 3C H 2+C H 2C H C H 2CH 3C H+C H 2C H 310. 下列结构中,同时存在σ-π超共轭效应和p-π共轭效应的是( )A. B.C.D. E.C H 3C HC H C H +C H 3C lCH 3C H 3C H C H C H 2C lC H 2+C HC H 2C H 2C H C HC H 211.下列化合物中,最容易进行亲电加成反应的是 A .1,3 -丁二烯 B .2-丁烯C .氯乙烯D .1-丁烯12. 下列化合物中, 最容易进行亲电加成反应的是( )A. B.C. D.CH 2C HC HC H 2C H 3C HC H C H 3CH 2C HC lCH 3C H C H CHO13. 反应CH 3CC H C H 2C H 3C H 3C l 2, H 2O的主要产物是( )A. B.C. D.CH 3CC H C H 2C H 3C H 3O H C l CH 3CC H C H 2C H 3C H 3C l O HCH 3C C H C H 2C H 3C H3O H O HCH 3C H C HC H C H 3C H 3O HC H 314. 烯烃与NBS 反应, 取代主要发生在( )A. 烯丙基氢B. 二级氢C. 一级氢D.乙烯型氢15. 烯烃的硼氢化-氧化反应所得加成产物为( )A. 反马氏、顺式B. 反马氏、反式C. 马氏、反式D.马氏、顺式 16. 烯烃的卤代易于发生在( )第四章 炔烃和二烯烃1. 下列化合物中, 与硝酸银的氨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A. 丙烷 B.丙烯 C.1-丁炔 D. 2-丁炔 E.1,3-丁二烯 2.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A .乙烷B .乙烯C .乙炔D .丙炔3.下列化合物中,能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A .乙烷B .乙烯C .2-丁炔D .乙炔4. 下列化合物中, 酸性最强的是( )A. CH 3CH 3B. CH 2=CH 2C. CH ≡CHD. CH 3C ≡CH 5. 氯乙烯的偶极矩比氯乙烷小,其原因是由于氯乙烯分子中存在( ) A. σ- π超共轭 B. p - π共轭 C. π- π共轭 D. σ- p 超共轭 6.氯乙烯分子中存在( )A. p - π共轭B. π- π共轭C. sp 杂化D. sp3杂化第五章 立体化学基础1.存在对映异构体的化合物是A. C H C H 2COOHCOOHC H 2HOOCB. CH 3C H C H 2C H 2C H 3O HC. C H 3C H 2C H C H 2C H 3C lD. C H C H 3COOHC H 32. 下列Fischer 投影式中,为(2R ,3R )构型的是A. C H 3C 2H 5C l O H H HB. C H 3C 2H 5H H C l OHC. C H 3C 2H 5C l H H OH D. C H 3C 2H 5H O H C l H3. 下列化合物中, 不属于内消旋体的是( )A.B.C .D .C H 3C H 3C l H C l HCOOHCOOHO H H O HHCOOHCOOHC l H O HHC H 3C l H B r H C H 3C l HC H 3C l H H B r C H 3C l HE.4. 下列化合物中, 既有顺反异构, 又有对映异构的是( )A. B.C. D.E.CH 3C H 2C HC H C H C H 3C lC H 3C H C H 3O HC H 3C HCH 2CH 3C CC H C H 2C H 3C lC H 3C H 2C H C H 2C H 2C H 3C H 35. 下列化合物中, 既能产生顺反异构, 又能产生对映异构的是( )A. B.C. D.CH 3CH(Br)CH=CHCH 3CH 3CH(Br)CH(CH3)=CH 2CH 3CH 2C(Br)=CHCH3CH 3CH 2C(Br)=C(CH3)26. 化合物 OH C H C H C H 2C lC H 3C H 3手性碳原子的数目是A. 1B. 2C. 3D.47. 下列有关对映异构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含有手性碳原子的分子一定具有手性B.不含有手性碳原子的分子一定不是手性分子C.具有手性碳原子的分子一定可观察到旋光性D.具有旋光性的分子一定具有手性,一定有对映异构现象存在E. 以上说法都正确8. 下列化合物中, 具有旋光性的是( )A.B.C.D.C lHHC lCH 3HC H 3HC lHC H 3HCOOHHCOOHH9. CH 3CH 2CH=CHCHClCH 2OH 的构型异构体的数目有( ) A. 2个 B. 4个 C.6个 D.8个 10. 下列化合物构型为S 的是( A )C O O HCH2OHHO H C H 3N H 2H B r C H 3C 2H 5HO H CH2OHO HHC lA. B. C. D.第四章 卤代烷 亲核取代反应1.下列化合物与硝酸银的醇溶液作用最快出现沉淀的是 CA. CH 2C H C lB. C H C H 3C lCH 3C . C H 3C H C H C lC H 2 D. C l3. 卤代烷的S N 1反应速率与试剂的亲核性大小无关,这是因为 DA.亲核试剂的亲核性差别很小B.亲核试剂始终是过量的C.亲核试剂参与各步反应D.亲核试剂并没有参与第一步慢反应E.亲核试剂只是S N 1反应的催化剂 4. 下列化合物中,在室温下能与硝酸银的醇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D )A.B.C.D. E.C lC H 2C H 2C l C H 3C H 2C H 2C lC H 2C H C H 2C lC H 2C H C H 2C H 2C l5.按S N 2历程, 下列卤代烃反应活性最大的是 D A. CH 3CH 2CH 2Br B. CH 3CHBrCH 3 C. (CH 3)3CBr D. CH 3Br6. 不属于S N 2历程的是( C )A. 产物构型翻转B. 水解时增加氢氧化钠浓度, 反应速率明显加快C. 有重排产物D. 反应不分阶段一步完成 7. 按S N 1历程, 下列卤代烃反应活性最大的是 CA. CH 3CH 2CH 2BrB. CH 3CHBrCH 3 C . (CH 3)3CBr D. CH 3Br7. 下列卤代烃中,既易发生S N 1反应, 有容易发生S N 2反应的是( B )A. B.C.D. E.(CH 3)3CClC H 2C lC lCH 3CH 2Cl(CH 3)2CHCl8. 下列化合物中, 最易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的是( A )A.B.C.D.CH 2BrB rB rC H 3CH 2C H B r9. 下列化合物与AgNO 3/醇溶液反应,活性最大为 BA .氯苄B .对甲基氯苄C .对硝基氯苄D .氯苯第五章 醇和醚1. 下列四种结构的醇中,发生酯化反应时速度最快的是 DC H 3C H 2C H 2C H 2O HC H 3C H 2O HCH 3C H C H 2C H 3O HCH 3O HA. B.C. D.1. 下列化合物中能作为重金属中毒的解毒剂的是 B A. 乙醇 B. 二巯基丁二酸钠 C. 硫酸铵 D. 乙硫醇2. 下列化合物与 Lucas 试剂反应,其中速率最快的是( B ) A. 1-丁醇 B . 苄醇 C. 异丙醇 D.2-丁醇3. 下列化合物中, 与金属钠反应速率最快的是(B )A.B. C. D.CH(OH)CH3CH 3CH 2OH(CH3)2CHOH(CH3)3COH4. 下列醇中, 与 Lucas 试剂反应最快的是( B )C H 3C H 2C H 2C H 2O H C H 3C H 2CC H 3O HC H 3A. B.C. D.(CH 3)3CCH 2OH C H 3C H 2C H C H 3O H5. 下列化合物中, 最易脱水的是( B )CH 3C H 2C H 2O HA. B.C.D.CH 3C C H 2O HC H 3C H 3C H 3O H O H第五章 芳烃 芳核上的亲电取代反应1.下列基团位于苯环上时,属于邻对位定位基的是( )N (C H 3)2C O O HC H OSO3HA.B.C.D.2.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进行反应,其反应机理是 A .亲电取代 B .亲核取代C .亲电加成D .游离基取代3.COO 一元硝化的主要产物是( )COOCH 3C OOC H 3COO C H3C OOCH 3A. B.C.D.E. 以上都对4.下列化合物中,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速度最快的是A .苯酚B .苯甲醛C .甲苯D .氯苯 5. 下列化合物, 亲电取代反应活性最高的是( ) A. 苯 B.苯酚 C. 甲苯 D.硝基苯6. 在铁粉存在下, 下列化合物中与Br 2最易反应的是( )A. B.C .D .SO3HO HC H 3COOH7.甲苯与氯气在铁粉存在下进行反应,其反应机理是 A .亲核取代 B .亲电取代C .亲电加成D .游离基取代8. 下列化合物在常温常压下既能发生磺化反应,又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的是( )A. B. C. D. E.C H 2C H 3C H 3C H 2C H 3C(CH3)3C H 39. 下列苯的同系物,不能被酸性KMnO4氧化成羧酸的是( )A.B.C.D.E.C H 3C H 3C H 3CH(CH3)2C H 3C(CH3)3C(CH3)3C H 3C H 2C H310. 三种物质:CH 3C H3CH 3COOHHOOCCOOH(1)(2)(3)亲电取代反应的活性顺序为( )A. (2)>(3)>(1)B. (1)>(2)>(3)C. (2)>(1)>(3)D. (3)>(1)>(2)E. (3)>(2)>(1)11. 下列化合物中具有芳香性的是B.C.D.E.12. 下列化合物中, 具有芳香性的是( B )A. B. C.D.+O13. 氯苯中的氯原子具有的电子效应为( )A. +I 、-CB. +I 、 +CC. –I 、+CD. –I 、 -C第六章 醛和酮 亲核加成反应1.下列化合物中,与氨反应速度最快的是 B A .2-丁酮 B .对硝基苯甲醛C .二苯酮D .苯甲醛2.下列化合物中,与HCN 反应速度最快的是 DA . 苯甲醛B .2-丁酮C .二苯酮D .乙醛3. 下列化合物中, 能在碱性溶液中发生外消旋化的是( B )A. B. C.D. E.C H 3C H 2C H C H 2CHOC H 3(R)-C H 3C H 2C H 2C H CHOC H 3(S)-C 6H 5CHOC 6H 5C H C H 2C C 6H 5C H 3O(R)-CH 3C C H 3O4. 下列化合物中, 在亲核加成反应中最活泼的是( B )A. B. C. D.CHOCHONO2CHOC H 3CHOC l5.下列化合物中,不能发生羟醛缩合反应的是 CA .2-甲基丁醛B .环已基甲醛C .苯甲醛D .苯乙醛6.有机合成中常用于保护醛基的应为 B A .醇醛缩合反应 B .缩醛的生成反应 C .氧化反应 D .酰化反应 7.鉴别甲基酮的反应为 B A .醇醛缩合反应 B .碘仿反应C .亲核加成反应D .银镜反应8. 下列化合物中, 可以发生碘仿反应的是( A )C H 2C H OCC H 2C H 3OC H 2C H 2C H OC H 3A. B.C.D.CH 3CH(OH)CH2CH39. 下列化合物, 既能发生碘仿反应, 又能与HCN 反应的是( D )C O C H3C H OCH 3C H 2C H OCH 3C H OA.B.C. D.10. 下列化合物中, 不能发生羟醛缩合反应的是( C )OC H OA.B.C.D.CHO CH2CHO11. 下列化合物在浓碱条件下,不发生Cannizzaro 反应的是( B ) A. 甲醛 B.环己基甲醛 C. 2,2-二甲基丁醛 D. 对甲基苯甲醛12. 制备肉桂醛(β-苯基丙烯醛),需要的原料是( D )A. 甲醛和苯甲醛B. 甲醛和苯乙醛C. 乙醛和苯乙酮D.乙醛和苯甲醛 13.下列化合物中, 能与CH 3CH 2MgBr 反应生成CH 3CH 2CH(OH)CH 2CH 3的是( A ) C 2H 5C H OC 2H 5C O O H CH 3CHO C 2H 5COCH 3A. B.C. D.第七章 酚和醌4. 苯酚与溴水容易进行反应,这是由于酚羟基的 DA. 诱导效应B. 共轭效应C. 诱导效应大于共轭效应D. 共轭效应大于诱导效应3. 下列化合物,既溶于氢氧化钠,且通入CO 2后又产生沉淀的是 CC O O HC O O HOH O H O HO HC O O HO HA.B.C .D .4. 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强的是 AA. 对硝基苯酚B. 苯酚C. 对氯苯酚D. 对甲基苯酚9. 下列化合物中,最易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的是 DC lNO2C l NO2C l NO2O 2NC lNO2NO2A.B.C .D .第十一章 羧酸和取代羧酸6. 下列羧酸和取代羧酸中,受热后能生成交酯的是 CA. O 2NCH 2COOHB. ClCH 2COOHC. HOCH 2COOHD. CH 3CH 2COOH6. 下列羟基酸或酮酸中,加热能生成交酯的是 BA. B.C. D.CH 3C H C H 2COOH O HC H 3C H 2C H COOHO HC H 3C H 2CCOOHOCOOHO H43. 下列羟基酸中,加热能生成顺反异构体的是 CA. B.C. D.(H 3C)2CC H 2COOHO HOH C H 2C H 2COOHC H 3C H C H 2COOH O HCH 2C H 2C H 2COOHO H21. 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AA. B. C. D.COOHNO2COOHCNCOOHC H 3COOH22. 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AA. B. C. D.COOHFCOOHC l COOHCOOHOCH323. 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DA. B. C.D.COOHC H 3COOHNO2COOHCOOHNO242. 鉴别福尔马林和甲酸可以采用的试剂是(B )A. 托伦试剂B. NaHCO 3C. 斐林试剂D. I 2/NaOH 11. 下列酮酸中,最易发生脱羧的是 CCH 3CC H 2C H 2C H 2OCOOH C H 3C H 2C H 2C H 2CC H 2OCOOHC H 3C H 2C C H 2C H 2COOH OC H 3C H 2C H 2C H 2CCOOHOA. B.C. D.11. 下列化合物中,最易发生脱羧的是 CA.B.C. D.COOH(CH3)3C COOHCH 3C C H 2COOH OC H 3C H C H 2COOH O H31. α-羟基酸受热脱水生成的产物是( C ) A. 酸酐 B.内酯 C. 交酯 D.烯酸第十二章 羧酸衍生物10. 在下列化合物中,碱性水解速度最快的是 AC O O C H3NO2COOCH3C l COOCH3COOCH3OCH3A. B.C .D .14. 羧酸衍生物的水解、醇解和氨解的反应机制是 CA. 亲电加成B.亲核加成C. 亲核取代D. 亲电取代 22. 下列化合物中,既能发生酮式分解,又能发生酸式分解的是 B A. 丙酮 B.乙酰乙酸乙酯 C. α-丁酮酸 D. 乙酸乙酯 34. 可用于判断油脂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的是 B A. 酸值 B.皂化值 C.碘值 D. PI 27、水解活性最大是A. 乙酰氯B. 乙酸酐C. 乙酸乙酯D. 乙酰胺 11. 下列化合物中最易发生水解的是( )A. 丙酸酐B. 丙酰胺C. 丙酸丙酯D. 丙酰氯第十三章 碳负离子的反应32. 表明2,4-戊二酮具有烯醇结构的化学性质是 CA. 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黄色沉淀B. 与亚硫酸氢钠加成C. 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 与羟胺反应生成肟 33. 下列化合物中, 不能与FeCl 3溶液显色的是 DA. 2,4-戊二酮B.苯甲酰乙酸乙酯C. 酪氨酸D.苯丙氨酸 73. 四种化学性质:(1)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黄色沉淀, (2)碘仿反应, (3)使溴水褪色,(4)与FeCl 3溶液显色。
第⼆章烷烃和环烷烃第⼆章烷烃和环烷烃⼀、教学⽬的与要求:1、掌握烷烃和环烷烃的结构特征和命名;烷烃和环烷烃的构象异构。
2、掌握烷烃和环烷烃的化学性质的异同点;烷烃和环烷烃的⾃由基取代及机理;掌握⼩环的开环加成。
⼆、教学重点1、烷烃的命名(包括六碳以下的英⽂命名)。
伯、仲、叔碳原⼦和氢原⼦,⼄烷与正丁烷的构象;2、烷烃的结构特征:σ键。
卤代⾃由基反应机理,伯、仲、叔氢的反应活性,伯、仲、叔碳⾃由基的相对稳定性;3、脂环烃的命名(单环、螺环与桥环),三元、四元环的开环加成。
4、环⼰烷的椅式构象以及取代环⼰烷的优势构象规律。
三、教学难点:1、烷烃的英⽂命名;2、⾃由基卤代反应机理;3、环⼰烷的椅式构象,以及取代环⼰烷的优势构象规律;4、环丙烷的结构;六、教学步骤及时间分配导⾔:烃(Hydrocarbon ):碳氢化合物。
简述烃的分类,介绍本章学习的重点要求,强调本章内容是学习后续各章的基础。
1.1 烷烃⼀、烷烃的结构烷烃的结构特征:碳为sp 3杂化;C-H 、C-C 均为σ键。
σ键特点:键牢固,电⼦云沿键轴呈圆柱形对称,可⾃由旋转。
[⽰CH 4、CH 3CH 3的球棒模型]简述同系列和同系物的概念和重要性:⼆、烷烃的异构现象(⼀) 碳链异构(carbon chain isomer ):具有相同分⼦式,仅由于碳链结构不同⽽产⽣的同分异构现象。
如:丁烷(C 4H 10 ):正丁烷异丁烷戊烷(C 5H 12):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从以上异构体引出:四种类型的碳,三种类型的氢。
分析:各级碳和氢的结构特征和代表的符号。
思考:①指出下列烷烃的各级碳和氢:CH 3-C-CH 2-CH-CH 2-CH 3CH 3CH 33CH 32CH 3CH 3②写出含⼀个叔碳、⼀个仲碳的分⼦量最⼩的烷烃()指出:分类的⽬的在于同种功能基结合在不同类型的碳上,反应活性有差别。
(⼆)构象异构定义:因碳碳单键的旋转引起分⼦中的原⼦(团)在空间产⽣不同的排列⽅式称构象,各种不同的空间排列互称为构象异构体(conformational isomers ).1、⼄烷的构象[操作球棒模型:旋转C-Cσ键,产⽣⽆数种构象异构体]。
⼈卫有机化学5-2第⼆章--烷烃和环烷烃第⼆章烷烃和环烷烃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中有⼀类数量众多,组成上只含碳、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称为碳氢化合物,简称烃(hydrocarbon )。
烃分⼦中的氢原⼦被其他种类原⼦或原⼦团替代后,衍⽣出许多其他类别的有机物。
因此,烃可看成是有机物的母体,是最简单的⼀类有机物。
根据结构的不同,烃可分为如下若⼲种类。
烃在⾃然界中主要存在于天然⽓、⽯油和煤炭中,是古⽼⽣物埋藏于地下经历特殊地质作⽤形成的,是不可再⽣的宝贵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物质,也是合成各类⽣活⽤品和临床药物的基础原料。
本章讨论两类饱和烃——烷烃和环烷烃。
第⼀节烷烃分⼦中碳原⼦彼此连接成开放的链状结构的烃称为开链烃,因其结构与⼈不饱和开链烃烃饱和开链烃—烷烃脂环烃(环烷烃、环烯烃等)闭链烃(环烃) 开链烃(脂肪烃) 芳⾹烃烯烃炔烃体脂肪酸链状结构相似⼜称脂肪烃,具有这种结构特点的有机物统称脂肪族化合物。
分⼦中原⼦间均以单键连接的开链烃称为饱和开链烃,简称烷烃(alkane)。
⼀、烷烃的结构、分类和命名(⼀)烷烃的结构1.甲烷分⼦结构甲烷是家⽤天然⽓的主要成分,也是农村沼⽓和煤矿⽡斯的主要成分,⼴泛存在于⾃然界中,是最简单的烷烃。
甲烷分⼦式是CH,由⼀个碳原⼦与四个氢原⼦分别共⽤⼀对电⼦,以四个4共价单键结合⽽成。
如下图2-1(a)所⽰。
图2-1 甲烷分⼦结构⽰意图结构式并不能反映甲烷分⼦中的五个原⼦在空间的位置关系。
原⼦的空间位置关系属于分⼦结构的⼀部分,因⽽也是决定该物质性质的重要因素。
化学学科常借助球棍模型来形象地表⽰有机物分⼦的空间结构(不同颜⾊和⼤⼩的球表⽰不同原⼦,⼩棍表⽰共价键)。
根据现代物理⽅法研究结果表明,甲烷分⼦空间结构如图2-1(b)所⽰。
但是球棍模型这种表⽰书写起来极不⽅便,要将甲烷的⽴体结构在纸平⾯上表⽰出来,常通过实线和虚线来实现。
如图2-1(c)所⽰,虚线表⽰在纸平⾯后⽅,远离观察者,粗实线(楔形)表⽰在纸平⾯前⽅,靠近观察者,实线表⽰在纸平⾯上,这种表⽰⽅式称透视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