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县医院适用版)
- 格式:docx
- 大小:24.71 KB
- 文档页数:6
肛周脓肿诊断标准的分级说明肛周脓肿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通常由肛门附近的感染引起。
它的临床表现包括肛门周围疼痛、肿胀、红肿以及排便困难等症状。
对于医生来说,了解肛周脓肿的诊断标准以及对其进行分级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深入探讨肛周脓肿的诊断标准并进行分级说明,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一疾病。
1. 肛周脓肿的诊断标准肛周脓肿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方面。
以下是肛周脓肿的常用诊断标准:1.1 临床表现肛周脓肿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肛门周围疼痛、肿胀、红肿、排便困难以及排便后症状缓解等。
在诊断时,医生会询问病史并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以便形成初步诊断。
1.2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诊断肛周脓肿的重要手段之一。
医生通常会检查患者的肛门和会阴区域,观察有无红肿和肿胀,并进行触诊以了解疼痛的情况。
矩形电子直肠镜检查也可以用于排除其他肛肠疾病的可能性。
1.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确定肛周脓肿的位置和程度。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超声波和磁共振成像(MRI)。
超声波可提供肛周区域的图像,可以明确病变的位置和范围。
MRI则更适合评估病变的深度和周围组织的侵犯程度。
2. 肛周脓肿的分级说明根据肛周脓肿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级别。
下面是常见的肛周脓肿分级说明:2.1 一级肛周脓肿一级肛周脓肿是指位于肛门黏膜下组织的脓肿,病变局限,未涉及肛门括约肌。
该级别的肛周脓肿通常仅表现为局部疼痛、红肿和肿胀,体温一般不升高。
治疗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如局部抗生素或消炎药物。
2.2 二级肛周脓肿二级肛周脓肿是指涉及了肛门括约肌的浅表脓肿。
这种脓肿会导致排便困难,疼痛明显,并可能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治疗方面,一般需要进行外科引流,辅以抗生素和局部药物治疗。
2.3 三级肛周脓肿三级肛周脓肿是指涉及了肛门括约肌的深层脓肿,并可能向周围扩散。
肛周脓肿病例书写模版
肛周脓肿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肛门疾病,很容易让患者产生疼痛和
不适感。
近期,我们收治了一位肛周脓肿患者,现在给大家分享一下
她的病情和治疗过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患者是一位30岁女性,由于急性排便困难、局部疼痛、红肿和局
部温度升高等症状,来到了我院。
经过详细检查和排除其他疾病,确
诊为肛周脓肿,并建议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前,我们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手术风险评估,测定了患者的
生命体征和血常规等指标,并告知患者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及后续治疗
方案。
因为该病大多数属于急性疾病,故对患者进行了急、缓慢试剂
皮肤过敏试验后,注射了静脉全身麻醉剂,开展了肛周脓肿的外科手
术治疗。
手术时,我们采用消毒皮肤与粘膜,操作人员佩戴洁净手术服及
一次性手术耗材,保证手术的无菌操作。
手术过程中,清创、排脓,
取合适的部位作切口,完全排空脓液并进行充分冲洗。
随后采用贴合
肛门环形肌的一次性引流管引流,并进行伤口缝合。
术后,我们给予患者抗生素、消炎剂等协同治疗,加速切口愈合。
手术后第3天,我们移除了引流管,并告知患者要多饮水、多休息,
忌辛辣等上火性食物,还建议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经过近两周的治疗,患者的症状已大大减轻,伤口也逐渐愈合。
随访两个月后,患者痊愈出院。
肛周脓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肛门疾病,患者在发现疼痛、红肿、排便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手术是治疗肛周脓肿的主要方法,手术后的康复训练同样非常重要。
同时也要注意日常的卫生习惯,注意均衡饮食,避免局部感染的发生。
肛周脓肿术后护理措施发布时间:2021-09-01T16:32:48.82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9期作者:刘永兰[导读] 肛周脓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有发生,其多发生肛门、肛管以及直肠周围,其发病机制为链球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所致。
刘永兰天全县仁义镇中心卫生院四川雅安 625505肛周脓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有发生,其多发生肛门、肛管以及直肠周围,其发病机制为链球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所致。
在相关统计资料中了解到,肛周脓肿发病率为2%。
此病多在20~40岁男性中发生,在相关研究中了解到,男性患者发多于女性患者。
如果患得该病则应给予高度的重视。
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容易导致感染性休克,在严重的情况下,可对患者的生命构成严重的威胁。
本次就和大家一起在下文中了解下肛周脓肿的相关知识。
一、肛周脓肿如何治疗?当肛门周围的软组织和直肠周围的间隙产生急性化脓性感染的情况下,则会发生脓肿,其会由内到外的进行发展。
本病的急性期一般表现为直肠炎症等,其慢性期一般体现为肛萎。
一般症状较轻的患者需要服用抗生素治疗,并对局部使用温水冲洗。
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就需要采取手术切开脓肿,对脓液进行引流,以防止脓肿逐渐增大。
如果肛门脓肿想要更好的愈合,关键是术后如何正确更换敷料。
在脓肿间隙需要定期更换敷料。
紫草纱布可用于覆盖伤口,防止伤口感染。
甲硝唑也可用于抗感染治疗。
在脓肿产生的初期,需要给予应抗感染治疗。
可使用抗生素以及中药予以治疗。
肛周脓肿是肛萎的初期表现。
若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脓肿破溃后极易形成肛萎。
此病的治疗相比较比肛周脓肿较难。
为此需要进行较早的抗炎治疗。
若脓液较多的脓肿,仅采取药物治疗是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通过手术切口引流,以对病情进行控制,避免脓肿产生扩大。
同时,术后护理干预也尤为重要,为此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以对患者的病情康复予以促进。
肛周脓肿术后护理措施有哪些?1、出血护理手术后肛周脓肿的常见症状是伤口出血,因此应密切避免内出血。
**县人民医院诊疗方案选择知情同意书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尊敬的患者朋友:本着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尊重患者的知情选择权利的精神,本院要求患者主管医师必须向入院患者介绍各种诊疗方案的利弊。
患者有选择诊疗方案的权利,但由于患方可能存在医学知识方面的局限性,选择的诊疗方案可能不是最有利的。
因此,应该在充分理解方案并向包括主管医师在内的医师进行咨询的情况下做出选择,并对选择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
请认真阅读如下告知内容:方案一:手术治疗优点:1、减轻痛苦。
及时手术可以使脓液排出而明显减轻患者的肿痛感。
并且脓液的排出。
细菌毒素不会被人体吸收,因而减轻全身症状。
2、可防止感染向肛周其他间隙蔓延。
3、可防止脓肿溃破后形成肛瘘。
及时根治肛周脓肿而不会形成肛瘘,缩短了病程,提高了生活质量,降低了医疗费用。
4、可防止感染向全身扩散。
造成菌血症、败血症等而危及生命。
缺点:1、费用比较高。
一般情况手术治疗费用在6000-8000。
2、手术创伤大,恢复愈合慢。
3、术后有大出血、尿潴留、肛门失禁及组织坏死等风险。
方案二:药物治疗优点:1、简便价廉。
2、患者依从性好,无手术治疗畏惧心理。
缺点:1、保守治疗有治疗失败的情况,甚至造成菌血症、败血症等危及生命。
2、远程疗效欠佳,形成肛瘘,有反复发作的情况发生。
患者如对上述治疗方案进行了自主选择,请填写选择的第_______方案,简单陈述选择的理由:选择人签名:(手印)年月日选择人身份:□患者的委托人□患者的监护人□患者的法定代理人经管医师签名:上级医师签名:年月日年月日。
肛周脓肿临床路径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肛周脓肿临床路径一、肛周脓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肛周、直肠区脓肿(ICD-10:K61)行脓肿切开引流术(ICD-9-CM-3:49.0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分类肛周脓肿根据部位的深浅分为低位(肛提肌下)和高位(肛提肌上)脓肿两类;(1)肛提肌下方脓肿(低位脓肿)皮下脓肿、低位肌间脓肿(括约肌间脓肿)、坐骨直肠间隙脓肿、肛管后间隙脓肿。
(2)肛提肌上方脓肿(高位脓肿)直肠粘膜下脓肿、高位肌间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
2.临床表现、查体(1)肛门皮下脓肿:位于肛管皮下或肛周皮下间隙。
临床表现:常发生于肛门缘,脓肿一般较小,全身感染症状不明显。
局部疼痛较重,多呈持续性和搏动性疼痛。
查体:肛旁明显红肿、硬结、触痛,如已化脓,则出现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
(2)低位肌间脓肿:位于齿状线以下,内外括约肌之间。
临床表现:脓肿一般不大,全身感染症状很轻,局部持续性和搏动性疼痛明显。
查体:肛缘红肿不明显,指诊肛管内有肿块隆起,压痛明显,如已化脓,则出现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
(3)坐骨直肠间隙脓肿:位于坐骨直肠间隙内。
临床表现:脓肿范围广泛且深,初起患者自觉患侧肛管持续性疼痛、酸胀感,但不剧烈。
发热、寒战、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明显。
随着病情的迅速发展,继而局部症状逐渐加重,疼痛剧烈。
查体:患处皮肤红肿,双臀不对称。
肛外指诊:局部硬结,压痛明显。
肛内指诊:患侧坐骨间隙所对应的肛管或肛管直肠环水平面以下直肠壁压痛,如已化脓,则出现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
(4)肛管后间隙脓肿:位于肛管后深、浅间隙。
临床表现:脓液范围小,局部红肿不明显。
查体:按压肛门和尾骨尖之间的皮肤时,则有明显压痛。
肛周脓肿治疗方案
肛周脓肿的治疗:1.药物治疗(1)抗炎表浅的脓肿可选择口服抗生素,一般用广谱抗生素。
对范围相对大的脓肿需联合用药,甲硝唑、硫酸依替米星、卡那霉素、链霉素等。
(2)外用药涂金黄膏、活血止痛散、四黄膏、玉露膏等。
(3)中药内服明·薛已校注的《外科精要》中提出初起予以消散,成脓期予以托毒的治疗理念。
可以用仙方活命p饮、黄连解毒汤加减。
2.手术治疗(1)抽脓减压局部消毒,用20ml注射器从脓肿最薄弱处刺入脓腔,抽取脓液,边抽边上下移动针头,直至无脓可抽。
本方法可以暂时减轻脓腔张力,缓解疼痛,适用于临时应急处理,但不能代替手术。
如果病情发展快,如坏死性筋膜炎等,就不能用,以免耽误病情。
(2)切开排脓在局部麻醉下,从脓腔中间部位,切开小口排脓,术后用甲硝唑冲洗脓腔,并放置油纱条引流。
属于暂时性应急处理,或是二次手术疗法的第一次手术。
可排出脓液,迅速减轻症状,但不能代替根治术,一般约需3个月左右,待瘘管形成,内口明确,再行根治术。
(3)根治术①低位脓肿-直接切开。
②马蹄脓肿-切开加旷置。
③高位脓肿-挂线术。
④高位脓肿-等压引流术。
由于切割挂线依然切断了肛直环,痛苦大,创口深。
为了进一步减少手术创伤,可采取双向等压引流手术治疗,术中采取半切割挂线,并放置引流管,可不切断肛直环而使脓腔愈合。
肛周脓肿病历范文# 肛周脓肿病历。
一、基本信息。
1. 姓名:[患者姓名]2. 性别:[男/女]3. 年龄:[X]岁。
4. 职业:[具体职业]5. 联系电话:[电话号码]6. 就诊日期:[具体日期]二、主诉。
屁股那旮旯疼得厉害,尤其是肛门周围,肿起来了,就像被马蜂蛰了个大包似的,而且越来越疼,疼了有[X]天了。
三、现病史。
患者大概在[X]天前,突然感觉肛门旁边有点不舒服,就像有个小刺在那扎着一样。
当时没太在意,以为过会儿就好了呢。
谁知道啊,这感觉越来越强烈,慢慢地开始疼起来了。
到了第二天,就发现肛门周围肿起来了一小块,就像个小馒头似的,一碰就疼得嗷嗷叫。
这几天,肿的地方越来越大,疼得都没法好好坐着,走路也得小心翼翼的,就像个小脚老太太似的,稍微动一下那疼痛就像电流一样传遍全身。
自己在家也想了些办法,拿热毛巾敷了敷,可一点用都没有,这才赶忙跑来医院。
这期间啊,没有发热、寒战的情况,大小便还算正常,就是每次上厕所的时候,那肛门一用力,就疼得要命,感觉就像有人在伤口上撒盐一样。
四、既往史。
1. 既往身体还不错,没生过什么大病,就是偶尔感冒,吃点药就好了。
2. 没有糖尿病、高血压这些慢性病,也没有做过什么手术。
3. 对药物没有过敏史,连青霉素都能随便用,身体皮实着呢(此处为幽默化表达,实际应准确询问过敏情况)。
五、个人史。
1. 生活习惯方面,平时工作比较忙,经常坐在办公室里,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很少起来活动活动。
患者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好,可工作任务一压下来,就顾不上了。
2. 饮食上呢,喜欢吃辣的和油腻的东西,什么火锅、烧烤那是隔三岔五就得吃一顿,无辣不欢啊。
还爱喝点小酒,每天晚上都得来上几杯,觉得这样才舒坦。
六、家族史。
七、体格检查。
1. 一般情况。
体温:[X]℃,血压:[X]/[X] mmHg,心率:[X]次/分,呼吸:[X]次/分。
患者神志清楚,精神状态还可以,就是被这肛门疼折磨得有点萎靡不振,看起来没什么精神头。
住院病历模板:肛周脓肿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入院日期:•主治医生:主诉患者主诉肛门疼痛,并有肛门周围红肿、流脓,活动受限等症状。
现病史患者于(具体时间)开始出现肛门疼痛不适,随后出现肛门周围红肿、渗液、活动受限等症状,自行口服退烧药及热敷,但症状未见明显缓解。
近几天症状加重,同时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不适症状。
既往史•过敏史:•基础疾病:•手术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患者意识清楚,精神可,卧床休息,自主体位,全身皮肤无黄染及紫癜•皮肤黏膜:见表面渗液、红肿,有明显压痛,局部温度升高•呼吸系统:未见异常•全身其他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XX,中性粒细胞比例XX%,C-反应蛋白XX–血培养:待结果–其他:根据临床需要,可酌情行相关检查临床诊断肛周脓肿,待进一步明确原因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抗生素治疗:根据药敏结果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并按医生建议使用。
•镇痛药:减轻患者疼痛,如口服非处方镇痛药或静脉给药。
•其他辅助药物:–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体液通畅。
–制备有效敷料:用于局部伤口清洁,促进愈合。
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根据病情,可能需要行切开排脓术或引流术等手术治疗措施。
护理措施•卧床休息:减轻疼痛,促进伤口愈合。
•卫生护理: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防止感染。
•饮食调理:适当摄入高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心理支持:与患者交流,减轻焦虑情绪,提供支持。
随访与预后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效果,定期进行随访,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和症状改善情况。
预后良好,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和护理恢复即可。
如有异常症状或复发,请及时就诊。
•遵循医嘱继续用药,按时复诊。
•伤口护理:保持伤口干燥清洁,注意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
•饮食调理:适量摄入高纤维食物,多饮水,避免辛辣食物刺激。
•生活调理: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充足休息,避免长时间坐着,避免久坐久立造成局部压迫。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
肛周脓肿临床路径一、肛周脓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肛周、直肠区脓肿(ICD-10:K61)行脓肿切开引流术(ICD-9-CM-3:49.0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分类肛周脓肿根据部位的深浅分为低位(肛提肌下)和高位(肛提肌上)脓肿两类;(1)肛提肌下方脓肿(低位脓肿)皮下脓肿、低位肌间脓肿(括约肌间脓肿)、坐骨直肠间隙脓肿、肛管后间隙脓肿。
(2)肛提肌上方脓肿(高位脓肿)直肠粘膜下脓肿、高位肌间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
2.临床表现、查体(1)肛门皮下脓肿:位于肛管皮下或肛周皮下间隙。
临床表现:常发生于肛门缘,脓肿一般较小,全身感染症状不明显。
局部疼痛较重,多呈持续性和搏动性疼痛。
查体:肛旁明显红肿、硬结、触痛,如已化脓,则出现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
(2)低位肌间脓肿:位于齿状线以下,内外括约肌之间。
临床表现:脓肿一般不大,全身感染症状很轻,局部持续性和搏动性疼痛明显。
查体:肛缘红肿不明显,指诊肛管内有肿块隆起,压痛明显,如已化脓,则出现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
(3)坐骨直肠间隙脓肿:位于坐骨直肠间隙内。
临床表现:脓肿范围广泛且深,初起患者自觉患侧肛管持续性疼痛、酸胀感,但不剧烈。
发热、寒战、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明显。
随着病情的迅速发展,继而局部症状逐渐加重,疼痛剧烈。
查体:患处皮肤红肿,双臀不对称。
肛外指诊:局部硬结,压痛明显。
肛内指诊:患侧坐骨间隙所对应的肛管或肛管直肠环水平面以下直肠壁压痛,如已化脓,则出现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
(4)肛管后间隙脓肿:位于肛管后深、浅间隙。
临床表现:脓液范围小,局部红肿不明显。
查体:按压肛门和尾骨尖之间的皮肤时,则有明显压痛。
肛内指诊:可在肛管后、肛管直肠环水平面以下触有局限性硬结或肿块,并有明显触痛,如已化脓,则出现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
肛周脓肿住院病历模板一、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入院日期:二、主诉患者主诉肛门部坠胀、疼痛、排便困难,伴有发热。
三、现病史患者于XX年XX月XX日开始出现肛门部不适感,随后逐渐加重,伴有排便困难。
患者自行口服药物治疗,但效果欠佳。
XX年XX月XX 日,患者发现肛门周围有明显的红肿,并出现脓液排出。
患者前往当地医院就诊并接受抗生素治疗,但仍无明显好转。
为进一步治疗,患者被转诊至我院。
四、既往史无特殊情况。
五、体格检查1. 一般情况:神志清楚,面色苍白。
2. 皮肤黏膜:肛门周围红肿明显,局部温度升高。
3. 心血管系统:心率正常。
4. 呼吸系统:呼吸平稳。
5. 腹部检查:腹软无压痛。
六、辅助检查1.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2. 彩超:肛周脓肿。
七、诊断肛周脓肿。
八、治疗方案1. 常规护理:保持患者清洁干燥,定时更换敷料。
2. 抗生素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3. 手术治疗:如患者病情严重或抗生素治疗无效时,考虑手术治疗。
九、预后大多数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十、出院指导1. 定期复查:出院后需定期到医院复查。
2. 饮食调理: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3. 生活调节:避免长时间坐着或站立,保持适当运动。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服。
4. 药物管理:按医嘱规律服药,不要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5. 注意观察:如出现发热、腹泻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十一、医嘱1. 给予抗生素治疗。
2. 给予止痛药物缓解患者疼痛。
3. 给予常规护理,保持患者清洁干燥。
4. 如患者情况恶化,考虑手术治疗。
肛周脓肿的最佳治疗方法肛周脓肿是指直肠周围组织出现感染性脓肿的一种疾病,常见于直肠周围的肛门附近组织。
该病发生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肛门周围腺体感染、肛门疖肿、肛瘘、肛裂等原因。
肛周脓肿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保守治疗是指通过药物治疗、局部处理等方法来控制感染和减轻症状。
这是治疗肛周脓肿的首选方法,适用于早期、无严重感染和排脓通畅的患者。
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生素治疗:选用针对导致肛周脓肿的致病菌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以控制和消除感染。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头孢曲松、阿莫西林等。
2. 局部处理:包括热敷、消炎药物擦洗等。
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脓肿破溃,消炎药物擦洗可以帮助清洁局部,并减轻炎症症状。
3. 排脓治疗:通过切开脓肿,引流脓液,帮助脓肿破溃和排空,促进愈合。
这是保守治疗的最后手段,在无法控制感染、症状严重以及脓液不能自行排出时采用。
但保守治疗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无法彻底清除脓肿,容易复发,且疗程较长。
因此,对于肛周脓肿,一般建议采取手术治疗,以有效清除病灶,预防复发。
手术治疗是通过切除脓肿和清创,排空和清洗脓腔,促进愈合的方法。
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开放引流术:通过切开脓肿,清除脓液,切除坏死组织,帮助脓肿排空和愈合。
术后通常需要进行显微镜下清创,保持伤口畅通,避免愈合不良。
2. 切除肛管息肉术:对于脓肿的形成与肛管息肉有关联的病例,可以行切除肛管息肉术,以防止再次形成脓肿。
3. 瘘管陷阱留置术:对于与皮肤和肛门直肠管之间存在瘘管的患者,可以行瘘管陷阱留置术,将瘘管引流,促进瘘管闭塞。
4. 择期肛手术:对于复发性肛周脓肿患者,可以行择期肛手术,将直肠粘膜向外提取并进行切除,以消除原发病灶,预防脓肿的复发。
总之,肛周脓肿的最佳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对于早期、无严重感染和排脓通畅的患者,保守治疗是首选方法。
而对于无法控制感染、症状严重以及脓液不能自行排出的患者,则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肛周脓肿疑难病例讨论模板肛周脓肿是肛肠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其特点是肛门周围出现脓肿、疼痛、发热等症状。
虽然肛周脓肿是一种常见疾病,但由于其治疗难度较大,容易复发,因此需要加强对肛周脓肿的治疗和预防。
以下是一份肛周脓肿疑难病例讨论模板,供医生和医学工作者参考。
一、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5岁,主诉肛门周围疼痛、发热、排便困难等症状,伴有恶臭分泌物。
患者曾在外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肛周脓肿,并进行了一次性切开引流手术。
但手术后患者症状并未改善,反而出现加重的情况,并伴有发热、寒战等症状。
患者随后转至我院就诊,并进行了一系列检查和诊断。
4. 患者年龄较大,身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和复发。
三、病例分析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分析:诊断结果: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可以确诊为肛周脓肿术后并发症。
原因分析:肛周脓肿术后容易并发感染和炎症,导致创口愈合不良。
同时,患者的年龄较大,身体免疫力下降,也容易感染和复发。
治疗方案:针对患者的病情,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全面的治疗方案,包括抗生素治疗、局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面。
其中,抗生素治疗可以控制感染和炎症,局部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和促进创口愈合。
手术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如切开引流、挂线疗法等。
四、病例讨论针对患者的病情,我们提出了以下的治疗方案:(1)抗生素治疗: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同时,需要监测患者的体温和症状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局部药物治疗: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局部治疗,如使用碘伏消毒创口、涂抹抗菌药物等。
同时,可以使用中药坐浴等方法缓解症状和促进创口愈合。
(3)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如果患者的脓肿较大或伴有其他并发症,需要进行切开引流或挂线疗法等手术治疗。
预防措施:肛周脓肿是一种容易复发的疾病,因此需要加强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肛门周围的清洁和干燥,避免潮湿和感染。
治肛周脓肿验案治肛周脓肿验案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9月1日□ 胡本先陕西岚皋县中医医院刘某,男性,44岁,因肛门块物肿痛反复发作两个月来院就诊。
自诉两个月前突发肛门左侧有一鸽蛋大小包块,肿胀疼痛,经抗生素静滴治疗,疼痛稍减,肿块未消,每因劳累则肿痛又起,无恶寒发热,无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无便血,大便日解一次,小便黄清,舌淡,苔白微腻,脉沉细。
专科检查:取膝胸位,10~12点肛缘旁见一肿块约5×5厘米大小,皮色不变,质硬无应指感,触痛阳性。
证属阳虚湿蕴,经络阻塞,气血凝滞。
治拟益气活血,温阳托毒,消肿散结。
内服方药:党参12克,太子参12克,沙参12克,鳖甲9克,黄芪30克,皂刺9克,白芍12克,肉桂9克,川芎9克,当归9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薏苡仁20克。
服14剂,水煎服。
外敷药:炒草乌9克,独活12克,赤芍12克,白芷12克,石菖蒲12克,当归9克,玄参9克,上述药物研粉以香油调之,外敷肿块。
服药两周后肛旁肿块逐渐缩小,肿痛已止,两天前自行破溃出脓,大便日行一次,质不干,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专科检查:取膝胸位,11点肛缘旁见一肿块约2×2厘米大小,中有一溃口,按之有少许脓液流出,触痛轻。
治同前法加强益气养阴之力。
方药:上方去肉桂,加五味子20克,菟丝子20克。
又治疗两周后,肛周肿块已消,脓出已尽。
此患者在脓肿初期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致使脓液无法排出,局部包裹,逐渐形成一个硬肿块,消之不散,亦不作脓,这是实证转为阴证的表现,因此病程较长,迁延不愈。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此病证属阳虚湿蕴,经络阻塞,气血凝滞,故治宜益气活血,温阳托毒,消肿散结。
内服方中用党参、太子参、黄芪补气;沙参、鳖甲滋阴;肉桂温阳;当归、川芎、白芍活血散结;皂刺透脓;白术、茯苓、薏苡仁健脾利湿。
外用方中草乌、独活温经通阳止痛;赤芍、当归活血散结定痛;白芷、石菖蒲化湿止痛;玄参滋阴以制诸药之燥。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局部症状:起病急骤,肛周肿痛,便时痛剧,继而破溃流脓经久不愈。
全身症状:头身痛,乏力,大便秘结,小便黄赤。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肛门烧灼痛或跳痛,排便或行走时加重,少数患者伴有排尿困难。
(2)可伴有发冷、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
(3)肛周超声检查可测及脓腔。
(4)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可有不同程度的增多。
(5)肛门周围有硬结或肿块,局部温度增高、压痛或有波动感。
位于肛提肌以下的脓肿,局部红、肿、热、痛症状较重而全身症状较轻;位于肛提肌以上的脓肿,局部症状较轻而全身症状较重,直肠指检可触及压痛性肿块,肛周穿刺可抽出脓液。
必要时辅助直肠腔内超声检查,CT或MRI检查发现病灶可以确诊。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肛管直肠周围硬结或肿块形成,疼痛,坠胀,呈持续性加重;2.成脓期:疼痛剧烈,肿块增大,红肿发热,中心波动感,坠胀不适,伴发全身全身症状,如发冷发热,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秘结,小便黄赤等;3.溃破期:肿块缩小,形成硬结逐渐软化或脓肿破溃,形成瘘管,经久不愈。
(三)疾病分类1.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下脓肿):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肛管后脓肿。
2.高位脓肿(肛提肌以上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粘膜下脓肿。
(四)证候诊断1.火毒蕴结证:肛门周围突然肿痛,持续加剧,伴有恶寒、发热、便秘、溲赤。
肛周红肿,触痛明显,质硬,表面灼热。
舌红,苔薄黄,脉数。
2.热毒炽盛证:肛门肿痛剧烈,可持续数日,痛如鸡啄,夜寐不安,伴有恶寒发热,口干便秘,小便困难。
肛周红肿,按之有波动感或穿刺有脓。
舌红,苔黄,脉弦滑。
3.阴虚毒恋证:肛门肿痛、灼热,表皮色红,溃后难敛,伴有午后潮热,心烦口干,夜间盗汗。
**市**区人民医院
健康教育处方
肛周脓肿(肛痈)
肛痈是以肛门周围红肿、疼痛、有波动感,伴恶寒发热为主症的一种病证。
(一)术前指导
1、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消除其紧张心理。
2、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备皮,排空大小便。
(二)术后指导
1、术后当天应卧床休息,术后第一天后可适当活动。
2、用药:遵医嘱服药,术后第二天换药前或排便后使用中药熏洗。
3、饮食:以清淡饮食为主,忌辛辣肥腻之品。
(1)热毒蕴结者多食清热解毒泻火之品。
(2)火毒炽盛者给清热解毒利湿之品。
(3)阴虚恋毒者多养阴除湿之品。
4、运动:指导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
5、情志: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耐心解答。
(三)出院指导
1、生活作息规律,适当锻炼,劳逸结合,避免久坐久站久蹲。
2、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患处部位不挤压碰撞。
3、早晚各一遍提肛运动,每遍30次。
4、定期复查:遵医嘱定期复查,出现便时出血及时就诊。
祝您健康!
地址:**市**区**路文卫巷38号
邮编:334100
电话:- 转9113。
肛周脓肿知多少?如何预防肛周脓肿?发布时间:2022-09-22T06:43:07.896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6月11期作者:刘从毅[导读]肛周脓肿知多少?如何预防肛周脓肿?刘从毅(米易县中医医院;四川米易617200)什么是肛周脓肿?肛周脓肿又称为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是直肠肛管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的感染。
感染可蔓延到直肠肛管周围间隙的疏松脂肪结缔组织,并形成脓肿。
肛周脓肿最多见的部位是肛门周围,位于直肠深处的脓肿相对较为少见,治疗难度也较大。
根据脓肿部位分为:坐骨肛门窝脓肿、括约肌间脓、肛提肌上脓肿、马蹄形脓肿。
以上分型,对于患者的意义是方便医生明确肛周脓肿的位置,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一般情况下主要病变于肛门、直肠周围肌肉、软组织之间。
少数情况下阴道或膀胱间可发生肛周脓肿。
?? 1肛周脓肿的症状患者常表现为肛门或直肠区域皮损、瘙痒、剧痛。
疼痛多呈持续性,不一定与排便有关。
全身性症状很常见。
如果脓肿已经开始自行引流,可能观察到直肠的脓性排出物。
常见的症状包括肛周皮肤破损或发炎,表现为皮肤呈现红肿、压痛,有时可触及硬块,浅表的脓肿皮肤内可感到有液体存在;肛周瘙痒,表现为肛门周围皮肤受到刺激,出现瘙痒、皮疹;脓液排出,表现为脓肿破溃或形成肛瘘后有脓液排出,常呈现淡黄白色粘稠状,伴有臭味,有时带血色;表现为肛门或直肠区域的疼痛:多为持续跳动性的剧痛,脓肿位置较深时表现为胀痛,排便时疼痛加剧,可伴排尿困难;发热,表现为在某些肛周深部脓肿患者中发热是唯一的表现,有些甚至伴有寒战。
体温一般高于 38 摄氏度;直肠出血表现为伴肛瘘出血时排便后可见脓血流出。
2肛周脓肿病因感染往往是肛周脓肿的主要原因,免疫力低下或者排便习惯欠佳人群更易发作。
肛腺感染:肛管内易留存细菌、粪便,可引发炎症,波及肛腺造成其堵塞,并导致肛腺感染。
由脓液、细菌、坏死组织等积聚形成肛周脓肿;其他病因有:肛周皮肤感染、肛裂、内痔、药物注射、骶尾骨髓炎。
肛周脓肿临床路径
(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
一、肛周脓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肛周、直肠区脓肿(ICD-10:K61),行脓肿切开引流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分类:肛周脓肿以肛提肌为界分为肛提肌下部脓肿和肛提肌上部脓肿:前者包括肛门周围脓肿、坐骨肛管间隙脓肿;后者包括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和高位肌间脓肿。
2. 临床表现:
(1)肛门周围脓肿:常位于肛管后方或侧方皮下部,一般不大。
疼痛、肿胀和局部压痛为主要表现。
全身感染症状不明显。
体格检查:病变处明显红肿,有硬结和压痛,脓肿形成可有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
(2)坐骨肛管间隙脓肿:发病时患侧出现持续性胀痛,逐渐加重,继而为持续性跳痛,排便或行走时疼痛加剧。
全身感染症状明显,发热为最常见的临床症状。
体格检查:早期局部体征不明显,以后出现肛门患侧红肿,双臀不对称;局
部触诊或肛门指诊时患侧有深压痛,甚至波动感。
(3)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全身症状较重而局部症状不明显。
会阴部检查多无异常,直肠指诊可在直肠壁上触及肿块隆起,有压痛和波动感。
(4)其他由于位臵较深,局部症状大多不明显,主要表现为会阴、直肠坠胀感,排便时疼痛加重,同时合并不同程度的全身感染症状。
直肠指诊可触及疼痛性肿块。
3.辅助检查:
(1)低位脓肿:肛周彩超。
(2)高位脓肿:血常规、盆腔CT。
可选择肛管直肠腔内彩超,盆腔MRI。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K61疾病编码。
2.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2-7日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直肠指诊
新入院病人检查抽血: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
血全套及输血前检查
辅助检查:心电图,胸片,肛周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肛管直肠腔内彩超
肠镜
盆腔CT、MRI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诊断明确者,建议手术治疗。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等),需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充分告知风险,予加强抗炎保守治疗。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术前半小时使用
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
(八)手术日。
1.麻醉方式:腰麻、骶麻、连续硬膜外麻醉、全麻。
2.手术方式:脓肿切开引流术。
3.留取脓液标本送细菌培养和药敏。
(九)术后恢复。
1.术后6小时后可进流质饮食。
2.伤口换药,放臵引流。
3.术后用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使用抗菌药物及频次和使用时间。
4.温水坐浴,清洗创面,促进创面愈合。
5.术后观察及异常情况处理。
(十)出院标准。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正常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排便通畅,无明显不适主诉,体温正常。
2.创面无出血及异常分泌物。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手术后继发切口感染或持续性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与费用增加。
2.住院后出现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与费用增加。
二、肛周脓肿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_____肛周、直肠区脓肿_____(ICD-10:K61);行__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ICD-9-CM-3:49.01)__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