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夏至饮食养生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3
二十四节气夏至养生注意事项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
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标志着炎热的夏季正式到来。
在这个节气里,我们的身体也会随着气候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调整,因此,养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夏至养生的注意事项。
一、饮食方面1、清淡为主夏至时节,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加快,消化功能相对较弱。
因此,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苦瓜、黄瓜、西瓜、草莓等,既能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又能清热解暑。
2、多吃“苦”苦味食物具有清热泻火、消暑解毒的作用。
如苦瓜、苦苣、莲子心等,可以适当多吃一些。
但需要注意的是,苦味食物大多性寒,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食。
3、补充蛋白质夏季人体消耗较大,需要及时补充蛋白质。
可以选择一些优质的蛋白质来源,如鸡肉、鱼肉、蛋类、豆类等。
4、注意饮食卫生夏季气温高,食物容易变质。
因此,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变质的食物,尽量少吃生冷食物,防止食物中毒和肠道疾病的发生。
二、起居方面1、晚睡早起夏至昼长夜短,可以适当晚睡早起,但最晚不要超过 11 点入睡。
中午最好能小憩一会儿,以补充睡眠,缓解疲劳。
2、避免贪凉虽然天气炎热,但也不要过度贪凉。
长时间吹空调、电扇,或者睡在凉席上,容易导致寒气入侵,引发感冒、关节疼痛等疾病。
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 5-7 度为宜。
3、勤换衣物夏季出汗多,要勤换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爽,防止痱子、湿疹等皮肤病的发生。
三、运动方面1、选择合适的时间夏季运动应避开高温时段,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进行。
此时气温相对较低,阳光也不那么强烈,能减少中暑的风险。
2、适量运动运动强度要适中,避免过度劳累。
可以选择一些轻松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太极拳等。
3、及时补充水分运动过程中会大量出汗,要及时补充水分,以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但不要一次性喝大量的水,应少量多次饮用。
四、情志方面1、保持平和夏季炎热,容易让人心情烦躁。
二十四节气养生食物清单
立春:菠菜、葱、豆腐、核桃、黑芝麻
雨水:雪梨、生姜、猪蹄、柚子、豆芽
惊蛰:菠萝、牛肉、鸭蛋、海带、柠檬
春分:苹果、草鱼、豆腐、柚子、莴苣
清明:莴苣、茶叶、菠萝、柠檬、花生
谷雨:玉米、绿豆、杨梅、荠菜、鸭蛋
立夏:西瓜、黄瓜、绿豆、荔枝、鲫鱼
小满:梅子、小麦、荷叶、桑葚、鸭肉
芒种:草莓、石榴、黑木耳、蚕豆、猪肚
夏至:黄瓜、西瓜、樱桃、赤豆、鱼肉
小暑:柠檬、柚子、茭白、丝瓜、黄鳝
大暑:香蕉、西瓜、豆浆、藕、螃蟹
立秋:苣菜、柿子、杏、石榴、土豆
处暑:白梨、苦瓜、樱桃、苍耳子、石斑鱼
白露:百合、橙子、黄瓜、山药、河虾
秋分:苹果、柿子、红薯、葡萄、鸽肉
寒露:板栗、柿子、羊肉、藕、柚子
霜降:银杏、苹果、糯米、蜂蜜、蚝油
立冬:柿子、生姜、柚子、山药、鲍鱼
小雪:柿子、核桃、葵花籽、橙子、鸽蛋
大雪:羊肉、生姜、核桃、柚子、鲫鱼
冬至:木耳、腰果、柿子、荸荠、柚子
小寒:毛豆、生姜、柿子、葵花籽、柚子
大寒:柿子、核桃、肉桂、花生、荸荠
以上是二十四节气养生食物清单,希望能够对您的健康养生有所帮助!。
夏至节气与中医保健如何调理身体平衡夏至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表示夏天正式开始,并且是一年中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节气。
在这个时期,人体的阴阳平衡需要得到特别关注和调理。
中医学认为,夏至节气是阳气达到巅峰的时候,人体处于阳盛阴衰的状态,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平衡身体。
本文将介绍夏至节气与中医保健调理身体平衡的方法。
一、饮食调理在夏至节气期间,气温高,湿度大,人体容易出现疲劳、倦怠、食欲不振等问题。
中医学认为,夏至节气时,人体应摄取清凉、养阴、排湿的食物,增加体内的阴气。
1. 适宜的食物:此时应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西瓜、苹果、橙子等,可以帮助清热解暑,提高免疫力。
同时,可以选择一些养阴降火的食材,如绿豆、黄豆、薏仁、芝麻等。
2. 忌讳的食物:夏至节气期间应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过热过凉的食物。
如辣椒、姜、葱、蒜等容易上火的食材,以及酒、咖啡、辛辣调料等。
二、养生保健夏至节气时,由于气温升高,人体的阳气特别旺盛,需要注意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以维持整体健康。
1. 适时休息:夏至节气天气炎热,容易引起人体疲劳。
适时休息,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帮助身体恢复精力,调整生物钟。
2. 避免过度运动:夏至节气时气温高,运动量过大容易导致体温过高,身体负担增加。
因此,适量的运动非常重要,如散步、太极拳等缓和的活动,保持身体的健康。
3. 穴位按摩:中医认为,适当按摩穴位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平衡身体的阴阳,增强免疫力。
夏至节气时,可以按摩太阳穴、风池穴、合谷穴等穴位,缓解疲劳、调节情绪。
三、注意防暑降温夏至节气天气炎热,容易引起中暑等热相关健康问题。
中医学认为,合理降温可以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预防疾病。
1. 饮食清淡:夏至节气时,应尽量选择清淡少油腻的食物,避免过食辛辣刺激的食物,有助于降低体内的热量。
2. 饮食清凉:适当摄取一些具有清凉作用的食物,如冬瓜、黄瓜、荷叶等,可以帮助降温和清热解毒。
3. 外敷降温:可以用冰块或凉水敷在脉搏跳动的部位,如太阳穴、脖子后面、手腕等,有效降低体温。
中医养生夏至饮食起居有讲究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
在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迎来白昼最长的一天。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看,夏至时节的饮食起居有着诸多讲究,若能顺应时节调整生活方式,便能为身体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饮食方面,夏至时节宜清淡为主。
此时气候炎热,人体消化功能相对较弱,过于油腻、辛辣的食物容易加重肠胃负担。
应多吃一些具有清热、解暑、利湿功效的食物,如绿豆、冬瓜、西瓜、苦瓜等。
绿豆是夏季清热解暑的佳品。
可以煮成绿豆汤,在炎热的午后饮用,能帮助清除体内的热毒,缓解燥热之感。
冬瓜性凉味甘,有利水消肿、清热化痰的作用。
可以用来煲汤,如冬瓜排骨薏米汤,既美味又营养。
西瓜堪称“盛夏之王”,汁水丰富,能清热解渴、利尿除烦。
但需要注意的是,西瓜性凉,不宜贪多,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要适量食用。
苦瓜虽味苦,却有清热解毒、明目降火的功效。
可以凉拌或清炒,虽然口感微苦,但对身体益处多多。
夏至时节,还应注意补充水分。
由于气温高,人体出汗多,容易导致水分和电解质的流失。
除了喝白开水外,还可以适当饮用一些淡盐水、柠檬水或茶。
淡盐水能补充流失的盐分,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柠檬水富含维生素 C,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而茶则具有清热、提神的功效,如绿茶、菊花茶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在饮食的时间和量上,也要有所讲究。
宜少吃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
尤其是晚餐,不宜吃得过晚、过饱,以免影响睡眠和消化。
起居方面,夏至时应顺应昼长夜短的特点,适当晚睡早起。
但晚睡也不宜超过 11 点,以免损伤阳气。
早上可以早点起床,进行一些适度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提升阳气,增强体质。
睡眠环境也很重要。
保持室内通风凉爽,床铺舒适整洁。
可以使用凉席、空调等降温设备,但要注意温度不宜过低,避免着凉感冒。
同时,中午最好能安排半小时左右的午休,以补充睡眠,缓解疲劳。
运动方面,夏至时节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应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剧烈运动。
二十四节气表与养生食谱根据时令饮食呵护身体健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二十四节气是人们重视的一个气象时间划分系统。
二十四个节气标志着四季的变化,也反映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每个节气都对应着特定的饮食习惯和养生法则,帮助人们调整饮食,增强身体抵抗能力。
本文将根据二十四个节气表提供一些适合时令的养生食谱,旨在帮助读者通过饮食来呵护身体健康。
立春:立春代表着春天的开始,此时正是寒冬过后,生机勃发的时刻。
为了适应万物复苏的节奏,我们可以食用蔬菜煲汤,如西洋菜汤、冬瓜炖鸡等,以滋补体力。
雨水:雨水时节气温逐渐升高,雨水增多。
此时,人体容易出现湿气,因此多喝些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茶,如菊花茶、薏米茶等,能帮助身体排湿。
惊蛰:惊蛰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意味着春雷开始震动、蛰伏的动物开始苏醒。
此时可多食用一些温补食材,如韭菜、羊肉、鳕鱼等。
春分:春分标志着昼夜时间相等,气温适宜。
此时宜多食用些开胃、解油腻食物,如芹菜、莴笋、冬瓜等。
清明:清明时节,万物复苏,寒潮渐渐结束。
此时可以选择一些热性食材,如沙参、山药、鸡蛋等。
谷雨: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春麦、春稻的生长进入最后阶段。
此时可以多食用新鲜蔬菜,如茼蒿、豆芽等。
立夏:立夏是夏季的开始,气温逐渐升高。
此时可以多食用些清凉解暑的食材,如海带、苦瓜、黄瓜等。
小满:小满时节是农作物进入生长的关键时期,此时人体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可以多吃一些高能量的食物,如黑豆、猪肉、红枣等。
芒种: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此时农作物有了丰收的迹象。
可以选择一些滋阴降火的食材,如芦笋、扁豆、莲子等。
夏至:夏至是夏季的中期,气温达到全年最高点。
此时可多食用一些清热解暑的食物,如黄豆、薏米、玉米等。
小暑:小暑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此时气温逐渐升高,人们要预防中暑。
可以选择一些清热解毒的食材,如绿豆、荷叶、柠檬等。
大暑: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气温高热,人体容易燥热。
此时可多补充一些滋阴清凉的食物,如西瓜、绿豆芽、黄瓜等。
夏至节气养生小贴士(必备知识)养生不是杜绝冷饮,夏至要吃一些防暑食物,偶尔可以吃吃刨冰,再加上此时又是瓜季,人们坐在瓜棚下乘凉,品赏西瓜。
西瓜、苦瓜都是清热消暑食品,是夏至季节的重要佳品。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夏至节气养生小贴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夏至节气养生小贴士1、清淡饮食多吃蔬果杂粮夏至时节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2、冬至饺子夏至面民间的百姓们在这一天吃夏至面(冬至吃饺子)。
为什么同样是面食,却有饺子和面之分?这些其实也是有讲究的。
专家称,面食是高热量的,饺子用面包裹起来,这也就意味着把热量也包裹了起来,这就符合冬至主藏的意思。
而夏至节气,与冬至相反,要把阳气放出来,同样是面食,可面切成条后,就意味着把热适当地放出来了。
另外,面汤最好要放盐,吃面要学会喝面汤。
3、要清凉这个多指穿着及生活环境。
夏季不要穿得太厚,很多年轻人喜欢第1页共5页穿牛仔服饰,夏季不适合穿这种衣物。
衣服颜色尽量以浅色为主,这样才能少吸热。
衣服的布料尽量选用棉质及亚麻,这样容易吸汗和透气。
居室宜清凉,早晚室内气温低,应将门窗打开,通风换气。
中午室外气温高于室内,宜将门窗紧闭,拉好窗帘。
阴凉的环境,会使人心静神安。
4、忌夜食生冷夏季夜短,年事稍长之人,或体质稍弱者,腹中常冷,不易消化饮食,生菜、瓜类等,本为夏季忌食之品,夜间尤其要注意食用此类食物。
夜间亦要注意不要吃肉、面、生冷、粘腻之物,否则可见腹胀、吐泻交作等病症。
5、晚睡早起睡午觉此时节,公众起居调养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而老弱者则应早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从这天开始,一定要睡午觉。
夏至阴生,在中医理论中,午觉是以阳养阴,子觉是以阴养阳。
只要能合上眼睛一会,就能达到很好的养阴效果。
二十四节气夏至养生注意事项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
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到全年最长,天气也愈发炎热。
在这个节气里,养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夏至养生的注意事项。
首先,饮食方面得特别留意。
夏至时节,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
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比如苦瓜,它具有清热解毒、消暑明目等功效,是夏至时节的不错选择。
还有黄瓜、西红柿、西瓜等,既能补充水分,又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要少吃辛辣、油腻和刺激性的食物。
因为这些食物容易导致上火,加重身体的负担。
像烧烤、油炸食品、辣椒等,在这个时候就得控制一下摄入量。
同时,还得注意饮食的卫生。
夏季气温高,食物容易变质,所以要确保食物的新鲜和干净。
做饭时,生熟食品要分开处理,避免交叉污染。
在饮水方面,要多喝水。
由于出汗多,身体容易缺水,每天至少要喝 1500 毫升至 2000 毫升的水。
而且,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要养成定时定量喝水的好习惯。
除了白开水,还可以喝一些绿豆汤、菊花茶等,既能解渴,又能清热消暑。
夏至时,作息也得调整好。
由于白昼时间长,夜晚时间短,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睡眠不足。
因此,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晚上尽量在 11 点之前入睡。
中午可以适当午休一会儿,哪怕只是小睡 20 分钟,也能让身体得到很好的恢复,提高下午的工作和学习效率。
运动也是养生的重要环节。
不过,在夏至时节运动,要注意时间和强度。
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剧烈运动,以免中暑。
可以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时分,进行一些较为温和的运动,比如散步、瑜伽、太极拳等。
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另外,情绪的调节也不能忽视。
夏季天气炎热,人容易烦躁、易怒。
要保持心情舒畅,心静自然凉。
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旅游等方式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在起居方面,要注意室内的通风和降温。
可以使用空调、电扇等设备,但温度不宜过低,以免引起感冒。
而且,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要适当出去透透气。
二十四节气夏至的养生常识和天气特点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 6 月 21 日或22 日。
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迎来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
夏至的到来,标志着炎热的夏天正式拉开序幕,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一些变化。
在这个特殊的节气里,了解一些养生常识和天气特点,对于我们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和适应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一、夏至的天气特点1、高温炎热夏至过后,气温逐渐升高,天气变得炎热难耐。
尤其是在午后,阳光强烈,地面吸收的热量远远大于散发的热量,使得气温迅速上升。
高温天气不仅会让人感到不适,还容易引发中暑等健康问题。
2、湿度较大随着气温的升高,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也逐渐增加,导致湿度较大。
高湿度会使人感到闷热,汗液难以蒸发,从而影响身体的散热功能,加重身体的负担。
3、雷雨增多夏至时节,由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常会出现雷雨天气。
雷雨虽然能够带来短暂的清凉,但也可能伴有强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和出行带来不便。
4、日照时间长夏至是北半球日照时间最长的一天,此后日照时间逐渐缩短。
长时间的日照会增加紫外线的辐射强度,对皮肤和眼睛造成伤害。
二、夏至的养生常识1、饮食养生(1)清淡为主夏至时节,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苦瓜、黄瓜、西瓜、草莓等。
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分,能够清热解暑、补充营养。
(2)多食苦味苦味食物具有清热泻火、健脾燥湿的作用,如苦瓜、苦菊、莲子心等。
在夏至时节适当食用苦味食物,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热毒,预防上火。
(3)补充水分炎热的天气会导致人体出汗增多,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分。
每天至少饮用 1500-2000 毫升的水,还可以适量饮用一些绿豆汤、菊花茶等清热解暑的饮品。
(4)少吃生冷夏季气温高,很多人喜欢吃生冷食物来解暑。
但过多食用生冷食物容易损伤脾胃,导致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因此,要适量食用生冷食物,尤其是肠胃功能较弱的人群。
二十四节气夏至的风俗及养生知识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 6 月 21 日或22 日。
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
夏至的到来,标志着炎热的夏天正式开始。
在这个特殊的节气里,有着丰富多样的风俗和养生知识。
一、夏至的风俗1、祭神祀祖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
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
《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
”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
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
2、消夏避伏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
《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
”“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进而成为制度。
3、吃面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
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面条的种类繁多,如北京的炸酱面、山西的刀削面、山东的打卤面、陕西的油泼面等等,不同地区的面条各具特色,满足了人们的味蕾需求。
4、食“麦粽”与“夏至饼”江南食俗,一般有麦粽、角黍、李子、馄饨、汤面等。
《吴江县志》:“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
”不仅食“麦粽”,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
夏至日,农家还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或分赠亲友。
二、夏至的养生知识1、饮食养生夏至时节,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夏至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
夏至养生习俗及各地风俗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我国农历的最早一天。
夏至这一天,阳光直射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夏至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以各种形式来迎接夏至的到来并庆祝这一特殊的时刻。
同时,也有各种养生习俗和各地特色风俗与夏至紧密相连。
本文将介绍夏至的养生习俗及各地风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夏至的养生习俗1. 饮食养生夏至是正值夏季的开始,天气炎热,人体容易出现疲劳和消化不良等问题。
因此,夏至养生首先要注意合理饮食。
在夏至这一天,人们尤其注重清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以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并帮助消除疲劳。
此外,多喝水、少喝酒,也是夏至饮食养生的重要原则。
2. 传统习俗夏至这一天,人们会进行一些传统的习俗活动,比如吃粽子、赛龙舟等。
吃粽子是夏至时节最有代表性的养生习俗之一。
根据地方习俗的不同,粽子的制作方式和口味也会有所不同。
南方地区的粽子以糯米为主料,包裹在竹叶中,多为甜味;而北方地区的粽子则以黄米为主料,包裹在粽叶中,多为咸味。
赛龙舟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活动,多见于江河湖海边。
人们手持长篙,乘坐精心制作的龙舟,在水上竞渡或进行表演,寓意辟邪、驱瘟、祈福。
二、各地夏至风俗1. 长沙花灯节长沙花灯节是湖南省长沙市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通常在夏至这一天举行。
活动中,人们会点亮各种花灯,如蜻蜓灯、莲花灯、荷花灯等。
夜晚的长沙,灯光明亮,热闹非凡。
游人们在花灯的照耀下观赏、拍照并参与更多的互动游戏,营造出独特的夏至节日氛围。
2. 湖北方城县红灯节湖北省襄阳市方城县的红灯节是一项极具地方特色的夏至节庆活动。
据传,古时候方城县经常发生疫情,后来方城人民向神灵祈祷,大疫才得以平息。
为了纪念这段历史,人们每年夏至这天会点亮红灯,以示对神灵和阴间亡灵的尊敬。
红灯节的盛况非常壮观,街道两旁排满了色彩鲜艳的灯笼,给方城县增添了独特的节日氛围。
二十四节气夏至饮食养生
夏至时节气候炎热干燥,容易造成一些身体上的不适,应该注意夏至的养生。
下面是职场文秘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用。
夏至饮食养生
夏至时节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不要吃刚从冰箱中取出来的食物。
人的胃肠温度一般在36℃左右,而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只有2℃~8℃,肠胃受到强烈的低温刺激后,容易出现腹泻。
所以,从冰箱里取出来的食物应在常温下放一会儿再吃。
夏季又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
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
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
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
多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
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
在煮粥时加些荷叶,称荷叶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
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夏至饮食注意事项
火形人要防情绪激动引发肝阳上亢,土形人夏至易出现湿热症候如纳差、便秘、黄疸等,特别要注意避免出汗后即吹冷风,以防寒湿入侵关节,形成关节炎症、疼痛。
木形人
益气保津饮五味洋参茶
体质特点:肤色苍白,头小,面长,两肩广阔,背部挺直,身体小弱,手足灵活。
饮食调养:宜以益肝补肾,健脾和胃为主要原则,可多食新鲜蔬菜、瓜果等,如芥菜、苋菜、西红柿、西瓜、冬瓜、丝瓜、荔枝、桂圆、淮山、太子参、百合、西洋参、五味子等。
药膳可选择“五味龙眼洋参茶”:五味子5克,西洋参5克,龙眼肉5克,冰糖20克。
将五味子洗净,去杂质;西洋参浸透切片;龙眼肉洗净,去杂质;冰糖打碎成屑。
将五味子、西洋参、龙眼肉、冰糖屑同放炖杯内,加入清水250ml,将炖杯置武火上浇沸,再用文火炖煮25分钟即成。
有益气生津,养心安神,补益肝肾的功效。
火形人
清热养阴多吃苋菜冬瓜
体质特点:皮肤赤色,脊背肌肉宽厚,脸形瘦尖,头小,肩背髀腹匀称,手足小,步履稳重,性情急。
饮食调养:宜多食清热养阴消暑食物,可多饮绿豆汤,多食苋菜、西红柿、节瓜、冬瓜、西瓜、西洋参、薏苡仁、五花茶等。
药膳可选择“马齿苋瘦肉汤”:马齿苋50克,芡实30克,猪瘦肉200克,精盐、味精各适量。
将马齿苋择去杂物,洗净,切成段。
猪瘦肉、芡实洗净,马齿苋、猪瘦肉、芡实一同放入锅内,加入清水,用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2小时左右,加精盐、味精调味,再煮沸即成。
有清热解毒利湿的功效。
土形人
健脾祛湿首选行气消胀粥
体质特点:皮肤黄色,面圆,头大、肩背丰厚,腹大,大腿到跳胫部都生得壮实,手足不大,肌肉丰满。
饮食调养:可吃具有健脾祛湿,清热消暑功效的食物,如多饮绿豆汤,多食芥菜、西红柿、冬瓜、丝瓜、水瓜、荔枝、桂圆、西瓜、茅根、竹蔗、荸荠、西洋参等。
药膳可选择“行气消胀粥”:陈皮15克,大腹皮10克,白萝卜150克,生山楂15克,枳壳9克,粳米200克。
先将陈皮、大腹皮、枳壳同煎取汁,加入白萝卜、粳米煮成粥,加入生山楂再煮片刻,放少许白糖即可,有疏肝利胆,行气消胀的功效。
金形人
消暑生津荸荠海蜇煎汤
体质特点:体形比较瘦小,但肩背较宽,方形脸,鼻直口阔,四肢清瘦,动作敏捷,肤色较白。
饮食调养:宜益气生津,养阴消暑,宜多食淡味食物,如茅根竹蔗饮,西红柿、冬瓜、荔枝、桂圆、西瓜、水蜜桃、苡仁、百合、沙参、桂圆肉等。
药膳可选择“雪羹汤”:荸荠30克,海蜇50克。
将荸荠洗净,拍碎;海蜇洗净,切丝;同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煎汤饮用。
有清热、化痰、消积的功效。
水形人
健脾开胃妙用陈皮茯苓
体质特点:体形比较胖,偏矮,头较大,腮部较宽,腹部较大,肤色偏黑,腰臀稍大,手指短,发密而黑,怕寒喜暖。
饮食调养:以健脾祛湿,益肝补肾为原则,多食西红柿、荔枝、桂圆、西瓜、太子参、薏苡仁、茯苓、白术、杜仲、牛膝等。
药膳可选择“麦芽参苓牛肚汤”:牛肚500克,麦芽30克,太子参50克,淮山50克,茯苓50克,陈皮6克,大茴香6克,生姜、大枣各适量。
将牛肚浸透,洗净,切块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小火煲半小时,再放入其他精选用料,煲2小时,调味服食。
有健脾、开胃、利胆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