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夏至》PPT
- 格式:pptx
- 大小:16.93 MB
- 文档页数:20
详解二十四节气——夏至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28″44),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
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之间。
一、夏至节气的由来夏至日是我国最早的节日,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
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
《礼记》中也记载了自然界有关夏至节气的明显现象:“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
”说明这一时节可以开始割鹿角,蝉儿开始鸣叫,半夏、木槿两种植物逐渐繁盛开花。
《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
”夏至作为古代节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辽史》),清朝又是“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清嘉录》)。
二、夏至节气如何养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
与此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跳,皆非所宜。
嵇康《养生论》对炎炎夏季有其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
”即“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
在中医养生理论中,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一方面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另一方面,夏至也是所谓“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俗话说“夏至—阴生”,也就是说,尽管天气炎热,可阴气已开始生长。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歌天连降寒谷相霜大清暑寒小春夏秋冬惊芒露雪雨满处雪春夏秋冬立春斗指东北口太阳黄经为315度,是二十四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启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斗指王中太阳黄经为330度。
这时春风吹遍,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口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a P一.惊蛰公历3月5-7日惊蛰斗指丁。
太阳黄经为345度口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所以叫惊蛰。
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口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口分公历3月20-21日春分斗指王。
太阳黄经为0度,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
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
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口清明斗指丁口太阳黄经为15度口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口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
谷雨斗指癸。
太阳黄经为30度口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中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立夏斗指东南口太阳黄经为45度口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大,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最重要节气。
公历5月20一22日太阳黄经为60度。
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小质小满斗指甲。
等夏收作物,》两口芒种公历6月5—7日芒种北斗指向己口太阳黄经为75度口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口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
夏至北斗指向乙口太阳黄经为90度口太阳在黄经90度“夏至点”时,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中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口小暑公历7月6-8日小暑斗指辛中太阳黄经为105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