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泵站课程设计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194.50 KB
- 文档页数:5
净水厂给水泵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净水厂给水泵站的基本原理和运作机制。
2. 使学生掌握给水泵站关键设备的结构、性能及工作流程。
3. 帮助学生了解与给水泵站相关的安全知识、节能措施及环境保护要求。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给水泵站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及项目研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水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2. 激发学生对水工业技术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关注社会发展,为我国水工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给水泵站的相关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净水厂给水泵站概述- 了解给水泵站的功能、分类及其在净水厂的作用。
- 学习给水泵站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2. 给水泵站主要设备及其原理- 研究泵站中水泵、电机、阀门等关键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
- 分析设备选型原则及安装要求。
3. 给水泵站工艺流程- 学习泵站的给水工艺流程,掌握各个流程环节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 分析泵站运行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4. 给水泵站的运行管理- 掌握泵站运行管理的原则、方法及操作要点。
- 学习泵站的安全、节能及环保措施。
5. 实践环节- 安排参观实际给水泵站,了解现场运行情况。
- 开展实验活动,如泵的性能测试、数据分析等。
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制定,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内容涵盖净水厂给水泵站的基本知识、设备原理、工艺流程、运行管理等方面,结合实践环节,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给水泵站的相关内容。
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符合教学实际需求。
给水泵站课程设计cad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给水泵站的基本知识,包括水泵的类型、性能参数、工作原理和选型依据等,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给水泵站的简单设计和绘制。
1.了解给水泵站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水泵的类型和性能参数;3.理解水泵的工作原理和选型依据;4.熟悉CAD软件的基本操作。
5.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给水泵站的简单设计和绘制;6.能够分析和解决给水泵站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增强学生对给水泵站工程领域的兴趣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给水泵站的基本知识、水泵的类型和性能参数、工作原理和选型依据,以及CAD软件的基本操作。
1.给水泵站的基本知识:介绍给水泵站的概念、作用和组成。
2.水泵的类型和性能参数:介绍离心泵、轴流泵、混流泵等常见水泵的类型和性能参数。
3.水泵的工作原理和选型依据:讲解水泵的工作原理,介绍选型依据和方法。
4.CAD软件的基本操作:介绍CAD软件的界面、基本命令和操作方法。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掌握给水泵站的基本知识和CAD软件的基本操作。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实验法: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给水工程》等相关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理论知识。
2.参考书:推荐《给水泵站设计与实践》等参考书,拓展学生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课件,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示给水泵站和水泵的相关知识。
4.实验设备:准备计算机、CAD软件、水泵模型等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和小组讨论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给水二泵站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给水二泵站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流程,培养学生对给水泵站的运行管理和维护的基本技能,增强学生对给水工程领域的情感和价值观。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给水二泵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理解给水二泵站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熟悉给水二泵站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分析给水二泵站的工作状态和问题。
2.能够进行给水二泵站的运行操作和维护工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给水工程领域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对给水二泵站运行管理和维护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给水二泵站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流程,以及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的安排如下:1.给水二泵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介绍给水二泵站的定义、分类和应用场景。
2.给水二泵站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介绍给水二泵站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讲解给水二泵站的工作原理。
3.给水二泵站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讲解给水二泵站的运行管理流程,介绍给水二泵站的维护方法和技巧。
教材的章节主要包括:1.给水二泵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给水二泵站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给水二泵站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通过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地传授给水二泵站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通过讨论法,学生可以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思考和表达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法,学生可以结合实际案例,深入了解给水二泵站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
通过实验法,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选择一本与给水二泵站相关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参考书:提供一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研究。
给排水泵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给排水泵站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给排水系统中的作用;2. 了解给排水泵站主要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3. 掌握给排水泵站的设计原则、流程和主要技术要求。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给排水泵站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学会分析给排水泵站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3. 能够独立完成给排水泵站的初步设计和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给排水工程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给排水泵站在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方面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给排水泵站的基本知识、设计原则和运行管理技能。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给排水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但对给排水泵站的深入了解和实际操作尚需加强。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3. 强化课程实践教学,增加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际设计的机会。
二、教学内容1. 给排水泵站基本概念与分类:介绍泵站的概念、分类及各自特点,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给排水泵站主要设备:讲解泵、阀门、管道等主要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给排水泵站设计原则与流程:阐述泵站设计的基本原则、流程及主要技术要求,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给排水泵站运行与管理:分析泵站运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泵站的运行管理策略,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给排水泵站工程案例: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泵站设计、施工和运行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泵站基本概念与分类第二周:泵站主要设备(泵、阀门、管道等)第三周:泵站设计原则与流程第四周:泵站运行与管理第五周:给排水泵站工程案例分析与讨论教学内容进度:1. 第一周:完成教材第一章的学习;2. 第二周:完成教材第二章的学习;3. 第三周:完成教材第三章的学习;4. 第四周:完成教材第四章的学习;5. 第五周:结合教材第五章,进行工程案例分析与讨论。
给排水泵站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通过泵站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泵站的基本原理、类型、构造及其在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
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应能理解泵站的工作原理,熟悉不同类型的泵站及其选型依据,了解泵站的设计与运行管理。
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应具备泵站系统的基本计算能力,能够分析和解决泵站运行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泵站在现代给排水工程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泵站工程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将围绕泵站的基本概念、类型、工作原理、设计与运行等方面展开。
具体包括:泵站工程的基本概念,泵与泵站的分类和性能,泵站的工作原理与系统构成,泵站的选型与设计方法,泵站的运行管理与维护,以及泵站工程案例分析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包括: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泵站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过程;讨论法,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籍、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方面,将选择内容全面、适合学生水平的专用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参考书籍则包括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多媒体资料包括泵站工程的图片、视频等,用于形象生动地展示泵站的工作场景。
实验设备则是进行泵站实验教学的重要工具,包括泵站模型、泵的实验装置等,以确保学生能够亲手操作,加深对泵站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内容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旨在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作业则主要包括练习题、案例分析报告等,用以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水泵及水泵站》课程设计任务书1.1设计题目沈阳市浑南净水厂给水泵站设计。
1.2原始资料该水泵站为浑南新区净水厂的二级泵站,用以满足沈阳浑南产业区的生产、生活、消防用水需求。
1.2.1用水量资料1.2.2扬程计算资料供水区域内各处标高(m)为:工厂甲 48;工厂乙 52;小区甲 50;小区乙52;水泵房处设计地面标高 45。
水厂内吸水池最高水位 41;吸水池最低水位37;最高日最高时管网水头损失为25米,管网最不利点的自由水头为12米。
1.2.3消防用水量消防时,按两处同时着火计,q f =60l/s。
城市给水系统采用低压消防,即城市管网最不利点的自由水头为14米。
消防时管网水头损失为25米。
1.3给水泵站设计内容及步骤1.设计流量的确定和设计扬程估算;2.初选水泵和电机;3.机组基础尺寸的确定;4.吸水管路与压水管路计算;5.机组与管道布置;6.吸水管路与压水管路中水头损失的计算;7.水泵安装高度的确定和泵房筒体高度计算;8.附属设备的选择;9.泵房建筑高度的确定;10.泵房平面尺寸的确定。
1.4绘图根据以上设计计算及选出的各种设备进行给水泵房设备布置。
应绘制如下图1.给水泵站平面图。
(1号图纸一张,比例为1:50)。
2.给水泵站剖面图。
(1号图纸一张,比例为1:50)3.绘图要求1)平面图和剖面图上应注明水泵机组位置,管路系统,管件尺寸,位置,各设备之间,设备与建筑维护之间相对位置尺寸及标高,并应附有主要设备明细表。
2)图纸尺寸、标题栏等均应按国家标准绘制。
1.5设计说明书设计完成时应进行设计说明书的整理,说明书应包括下列内容:1.计算部分,列出计算次序、项目、计算公式、符号、单位及结果数据,中间的演算过程从略。
吸压水管路水头损失计算画出线路图。
2.对于选定的水泵型号,泵房土建设计应简要说明确定该方案时的依据及其优点、缺点。
3.本水泵房在设计上的特点。
4.在必要的计算及说明部分,为表达清楚应附有草图。
给水泵与泵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给水泵与泵站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泵的分类、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2. 使学生了解给水泵站的组成、布局及运行管理;3. 引导学生掌握给水泵站的工程设计与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给水泵站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进行给水泵站工程设计与计算的基本技能;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CAD软件,进行给水泵站图纸的绘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给水工程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激发学生为我国给水事业贡献力量;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水利工程学科领域,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给水泵与泵站的设计、施工和管理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具备一定的水利工程基础知识,但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相对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今后从事给水泵站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给水泵与泵站基础理论:- 泵的分类、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 泵站系统及主要设备;- 泵站工程概述。
2. 给水泵站设计与计算:- 泵站工艺设计;- 泵站水力计算;- 泵站电气设计。
3. 给水泵站施工与运行管理:- 泵站施工组织与工艺;- 泵站运行与管理;- 泵站维护与检修。
4. 现代技术应用:- CAD软件在泵站图纸绘制中的应用;- 给水泵站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 节能与环保技术在泵站中的应用。
教学大纲安排:1. 基础理论部分(第1-2章):讲解泵的分类、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使学生掌握给水泵与泵站的基本知识。
2. 设计与计算部分(第3-4章):引导学生学习泵站设计与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施工与运行管理部分(第5-6章):使学生了解泵站的施工、运行管理及维护检修,为今后工作打下基础。
给水泵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水泵站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2. 掌握水泵站主要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3. 了解水泵站的运行管理、维护及安全知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水泵站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水泵站设备选型、布置及优化的技能;3. 培养学生分析水泵站运行数据,进行故障排查及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水泵站工程建设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水利工程领域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水泵站在水资源利用和保护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水泵站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2. 学生能够绘制水泵站主要设备的结构图,并解释其工作原理;3. 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水泵站设备选型和布置;4. 学生能够分析水泵站运行数据,发现并解决常见故障;5. 学生能够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水泵站设计优化方案,并进行汇报交流。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第二章“水泵站设计与施工”内容进行组织,具体安排如下:1. 水泵站概述- 水泵站定义、分类及作用;- 水泵站工程在水利工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2. 水泵站主要设备- 水泵的分类、结构及工作原理;- 常用水泵的性能特点及应用;- 水泵的选型及安装要求。
3. 水泵站设计与布置- 水泵站设计原则与步骤;- 水泵站平面布置与水泵机组布置;- 水泵站水力设计计算。
4. 水泵站施工与运行管理- 水泵站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水泵站运行管理原则;- 水泵站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5. 水泵站工程实例分析- 分析水泵站工程实例,了解水泵站设计与施工的实际情况;- 结合实例,掌握水泵站运行管理及优化方法。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1周:水泵站概述;第2周:水泵分类及结构;第3周:水泵选型与安装;第4周:水泵站设计与布置;第5周:水泵站施工与运行管理;第6周:水泵站工程实例分析。
给水泵站课程设计范例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给水泵站的基本原理、结构及运行维护方法,掌握给水泵站的设计和计算,培养学生解决给水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给水泵站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了解给水泵站的运行维护方法;(3)学会给水泵站的设计和计算。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给水泵站的运行状况,并进行调整优化;(2)能够独立完成给水泵站的设计和计算;(3)具备给水泵站施工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给水工程的热爱和敬业精神;(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给水泵站的基本原理、结构及运行维护方法,给水泵站的设计和计算等。
具体安排如下:1.给水泵站的基本原理和结构:介绍给水泵站的工作原理、主要设备及其功能;2.给水泵站的运行维护方法:讲解给水泵站的运行管理、维护保养和故障处理;3.给水泵站的设计和计算:教授给水泵站的选型、设计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给水泵站的相关知识和技能;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给水泵站的运行维护方法;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实验设备:配置完善的实验设备,便于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以考查其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完成情况,检查其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考试:设置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泵站课程设计(给水)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泵站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工作流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泵站的概念、分类和作用;(2)掌握泵站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泵、管道、阀门等;(3)熟悉泵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4)了解泵站的运行管理和维护保养。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泵站运行中的问题;(2)具备泵站设计和施工的基本能力;(3)学会使用相关仪器仪表进行泵站监测和维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泵站行业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创新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泵站的概念、分类和作用;2.泵站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泵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4.泵站的运行管理和维护保养;5.泵站设计和施工的基本要求。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1.讲授法:教师讲解泵站的基本原理、结构和运行管理等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泵站的设计和施工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泵站实验,使学生熟悉泵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泵站运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泵站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动画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泵站的工作原理和运行状态。
4.实验设备:准备泵站实验所需的设备,如泵、管道、阀门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5.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素材和实践案例。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将采用多元化的形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给水泵与泵站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给水泵与泵站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
知识目标包括了解给水泵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泵站的组成和运行方式。
技能目标则是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泵的选型、泵站的设计和运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对给水泵与泵站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提高他们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给水泵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泵站的组成和运行方式,以及泵的选型和泵站的设计。
首先,介绍给水泵的分类,包括离心泵、轴流泵、混流泵等,然后详细讲解各种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接着,介绍泵站的组成,包括泵房、水池、管道、阀门等,并讲解泵站的运行方式和维护保养。
最后,讲解泵的选型依据和选型方法,以及泵站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步骤。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首先,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给水泵与泵站的理论知识。
其次,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此外,还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最后,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提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给水泵与泵站》,参考书《给水工程》,多媒体资料包括泵的原理动画、泵站工程案例视频等,实验设备包括离心泵、轴流泵等。
这些教学资源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给水泵与泵站的知识。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作业主要包括课后练习和小组讨论报告,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考试则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全面检验,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论述题等。
给水泵站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给水泵站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掌握给水泵站的运行调节方法及相关参数的计算;3. 学生能够了解给水泵站在城市供水系统中的重要性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给水泵站的运行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2. 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简单的给水泵站系统;3.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软件或工具,对给水泵站的运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水资源、珍惜水资源的意识,增强环保责任感;2. 培养学生对给水泵站工程建设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水利工程的热情;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本课程针对八年级学生,结合学生特点,课程内容深入浅出,注重实际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给水泵站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和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给水泵站概述- 水泵站的概念、分类及作用- 给水泵站的发展历程及现状2. 给水泵站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水泵的分类、结构及工作原理- 给水泵站的辅助设备及其功能- 给水泵站的自动控制系统3. 给水泵站的运行调节- 水泵的选型与配置- 水泵的运行调节方法- 水泵站运行中的节能措施4. 给水泵站设计与计算- 给水泵站的设计原则与要求- 给水泵站主要参数的计算- 给水泵站工程实例分析5. 给水泵站在城市供水系统中的应用- 给水泵站在供水系统中的作用- 给水泵站与其他供水设施的协调- 给水泵站建设与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教学内容按照以上五个方面进行组织,与课本内容紧密结合,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进度安排合理,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给水泵站的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水泵与水泵站课程设计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给水泵站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任务某厂新建水源工程,近期设计流量7万m 3/d ,要求远期发展到10万m 3/d ,采用固定式取水泵房,拟采用自流管从江中取水。
水源洪水位标高(1%频率)、枯水位标高(97%频率)、净水厂反应池前配水井的水面标高、室外地面标高、自流取水管长度及泵站至净水厂的输水干管全长都已知。
试进行泵站工艺设计。
基础数据表分组流量(万m 3/d)标高(m)长度(m) 近期远期 地面 枯水位 洪水位 净水构 筑物水位 自流管 输水管 171022.3515.7024.20 36.702002500二、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1.设计目的1)结合课程所学内容,使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训练相结合,从而课程内容进一步深化和系统化。
2)初步学会如何在搜集资料和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设计任务制定给水泵站设计方案。
3)通过设计、计算、资料检索、阅读文献,提高绘制图纸和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2.设计要求1)认真学习有关技术规定,严格按相关规范和标准要求进行设计。
2)课程设计应满足初步设计深度对设计文件的要求。
3)设计成果以图纸的形式展示,包括平面图和剖面图。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时间安排1.设计内容1)确定泵站工艺流程 2)合理选择水泵并布置泵房 3)详细进行工艺计算4)绘制泵房设计图纸(包括泵房及吸水井平面图、剖面图) 2.时间安排1)领会设计任务,借阅相关规范及设计手册,确定工艺流程 1天 2) 初步选择水泵机组及泵房布置 1天3)根据泵房布置,绘制泵房平面布置草图,绘制水力计算图并进行计算 3天4)精选水泵机组及辅助设备,确定泵房平面尺寸和高度1天5)修改草图,绘制泵房平面布置图及剖面图3天6)整理设计报告书,准备答辩。
1天四、教材及参考书目1.姜乃昌. 《泵与泵站》(第五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2010)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3.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院.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1册——常用设备.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泵站课程设计(给水)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泵站的基本原理、结构、类型及运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泵站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泵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掌握泵站的主要设备及其工作原理;(3)熟悉泵站的运行管理方法和维护保养技术;(4)了解泵站工程设计的基本流程。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泵站工程进行初步设计和计算;(2)具备泵站运行操作和故障排除的能力;(3)能够对泵站进行巡回检查和维护保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泵站工程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勇于创新的职业道德精神;(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严谨治学、追求卓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泵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泵站的主要设备及其工作原理;3.泵站的运行管理方法和维护保养技术;4.泵站工程设计的基本流程;5.泵站工程的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泵站的基本原理、结构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泵站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泵站工程设计、运行和维护的实际操作过程;3.实验法:学生进行泵站设备的认识和操作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讨论法:分组讨论泵站工程运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泵站工程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2.参考书:提供泵站工程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实验设备:配置泵站工程所需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给水送水泵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给水送水泵站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及其工作原理;2. 掌握给水送水泵站的设计原则、设备选型及运行管理方法;3. 了解我国给水送水泵站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给水送水泵站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设计给水送水泵站方案并进行设备选型的实际操作能力;3. 培养学生分析给水送水泵站运行数据,进行运行优化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给水送水泵站及相关工程建设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精神;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在给水送水泵站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节能减排;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水利工程学科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给水送水泵站的设计、运行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具备一定的水利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欲望,对新技术和新方法感兴趣。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 加强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给水送水泵站概述:介绍给水送水泵站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使学生了解泵站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绪论2. 给水送水泵站设计原理:讲解泵站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流程和主要参数,为学生进行泵站设计奠定基础。
教材章节:第二章 给水送水泵站设计原理3. 给水送水泵站设备选型:介绍泵站主要设备的类型、性能和选型方法,提高学生在设备选型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材章节:第三章 给水送水泵站设备选型4. 给水送水泵站运行与管理:讲解泵站的运行维护、故障处理及节能措施,培养学生泵站运行管理方面的技能。
教材章节:第四章 给水送水泵站运行与管理5. 给水送水泵站工程实例分析:分析典型泵站工程案例,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泵与泵站给水泵站课程设计一、前言泵是一种将流体输送或压缩的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给水、排水、工业、农业和石油化工等领域。
而泵站则是将多个泵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以便更好地完成输送或压缩流体的任务。
因此,对于给水泵站的课程设计非常重要。
二、课程设计背景本次课程设计是针对某市区的给水泵站进行的。
该市区属于山区,地势较高,由于地形原因,自来水压力较小,不足以满足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需求。
因此,在该市区建设给水泵站是必要的。
三、课程设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给水泵站进行全面的规划和设计,使其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 提高自来水压力,保证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需求;2. 提高给水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3. 减少运行成本和维护费用;4. 增加设备寿命,并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四、课程设计内容1. 给水泵站选址(1)分析当地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选择适合建设给水泵站的区域;(2)考虑到给水泵站的运行和维护,选址应该便于进出,交通便利。
2. 给水泵站工艺流程设计(1)根据当地居民和工业生产的需求,确定给水泵站的日供水量和峰值流量;(2)根据日供水量和峰值流量,选用合适的泵型和数量;(3)设计给水泵站的进、出水管道、调节阀门等设备,并进行合理布局。
3. 给水泵站设备选型(1)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用途要求,选用适合的泵型;(2)考虑到设备运行成本和维护费用,选用能耗低、寿命长、维护方便的设备;(3)对于重要设备应该采取双机热备份方式。
4. 给水泵站电气设计(1)根据设备功率、数量等参数计算电气负荷;(2)设计给水泵站电气系统,并进行合理布局;(3)选择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电气元件。
5. 给水泵站自控系统设计(1)根据给水泵站的工艺流程和设备特点,设计自控系统;(2)选择先进、可靠、易维护的自控元件;(3)设计自控系统的软件,并进行测试和调试。
6. 给水泵站安全防护设计(1)根据设备特点和工作环境,设计安全防护系统;(2)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障设备和人员安全;(3)对给水泵站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净水厂给水泵站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净水厂给水泵站的基本原理、结构和运行方式,了解给水泵站在净水厂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对给水泵站运行和管理的认识。
1.了解给水泵站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掌握给水泵站的运行方式和调节方法。
3.熟知给水泵站在净水厂中的作用。
4.能够分析给水泵站运行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能够对给水泵站进行简单的维护和保养。
6.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水泵站进行优化运行和管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给水泵站运行和管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勇于创新的职业品质。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给水泵站的基本原理、结构、运行方式以及在净水厂中的作用。
1.给水泵站的基本原理:讲解给水泵站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水泵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给水泵站中的应用。
2.给水泵站的结构:介绍给水泵站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水泵、电机、传动装置、控制系统等,并讲解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3.给水泵站的运行方式:讲解给水泵站的运行方式及其调节方法,让学生了解给水泵站如何实现高效运行。
4.给水泵站在净水厂中的作用:阐述给水泵站在净水厂中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给水泵站在净水工艺中的地位。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1.讲授法:讲解给水泵站的基本原理、结构和运行方式,让学生掌握给水泵站的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给水泵站运行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实验法:学生参观净水厂给水泵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给水泵站的运行情况和实际应用。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符合课程标准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一、课程设计任务某厂新建水源工程,近期设计流量15万m3/d,要求远期发展到20m3/d,采用固定式取水泵房,拟采用自流管从江中取水。
水源洪水位标高11.27m(1%频率)、枯水位标高3.95m(97%频率)、净水厂反应池前配水井的水面标高25.73m、室外地面标高12.58m、自流取水管长度250m及泵站至净水厂的输水干管全长2600m。
试进行泵站工艺设计。
一、设计内容1.设计流量和设计扬程2.初选水泵和电机3.机组基础尺寸的确定4.吸水管路与压水管路计算5. 机组与管道布置6.吸水管路和压水管路中水头损失的计算7.水泵安装高度的确定和泵房建筑高度计算8.附属设备的选择9.泵房建筑高度的确定10.泵房平面尺寸的确定目录1.设计流量的确定和设计扬程的估算 (1)2.初选泵和电机 (2)3.机组基础基本尺寸的确定(泵与电机基础分开建) (2)4.吸水管路和压水管路计算 (2)5.机组和管道的布置 (2)6.吸水管和压水管路中水头损失的计算 (2)7.水泵安装高度的确定和泵房筒体高度计算 (4)8.附属设备的选择 (4)9.泵房建筑高度的确定 (5)10.泵房平面尺寸的确定 (5)主要工艺设备及材料表 (6)泵站工艺设计计算说明书1.设计流量的确定和设计扬程的估算(1)设计流量Q考虑到输水干管漏损和净化厂本身用水,取自用水系数α=1.05近期设计流量为:Q=1.05×/(24×3600)≈1.736m3/s远期设计流量为:Q=1.05×/(24×3600)≈2.431m3/s(2)设计扬程H1)泵所需静扬程Hst通过取水部分的计算按正常情况下每根自流管通过50%的流量计算(按远期流量考虑),为满足近期流量通过时流速不得小于0.7m,其管径D≥ 1051㎜,当远期流量通过流速为1.2m/s时,其管径D=1256㎜。
则取两条DN1200钢管并联作为自流管,查水力计算表5,得v=1.075m/s,i=0.992‰取水头部到泵房吸水间的全部水头损失为,h=0.992‰×250+3×1.0752/(2×9.8)≈0.43m吸水间的最高水面标高:11.27-0.43=10.84m最低水面标高:3.95-0.43=3.52m洪水水位时:Hst=25.73-10.84=14.89m枯水水位时: Hst=25.73-3.52=22.21m2)输水干管中的水头损失选用两条铸铁管并联作为输水干管,按每根通过50%设计流量(按远期考虑),查水利计算表得知管径DN1000满足要求,管内流速V=1.55m/s ,i=2.56‰,则h=1.1⨯0.⨯≈7.15m按每根通过50%设计流量(按近期考虑),查水利计算表得i=1.45‰,则h=1.1⨯0.⨯≈4.15mh3)泵站内管路中的水头损失p粗估为2m则泵的设计扬程为:(远期)洪水水位时:Hmin=14.89+7.15+2+2=33.36m枯水水位时:Hmax=22.21+7.15+2+2=26.04m(近期)洪水水位时:Hmin=14.89+4.15+2+2=30.36枯水水位时:Hmax=22.21+4.15+2+2=23.04m2.初选泵和电机m3,H=28~35m,N=219kw,Hs=6m),其中三台工作,近期选四台500S35型泵(Q=2020~2340h/一台备用。
给水水泵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水泵站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在给水工程中的作用。
2. 学生能够掌握水泵站的工作原理,了解水泵的类型及性能参数。
3. 学生能够了解水泵站的规划、设计原则以及运行管理的基本要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水泵站的原理,分析实际给水工程中水泵站的选择与配置。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掌握水泵站运行中常见问题的诊断及解决方法。
3.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软件或工具,进行水泵站简单的设计和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水泵站在我国给水工程中的重要性,增强对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意识。
2. 学生能够培养对水泵站工程建设的兴趣,激发对水利工程事业的热爱。
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水利工程学科的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水泵站的基本理论、设计和运行管理方法。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年级,已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对水利工程有初步了解,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分解,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此为基础,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水泵站概述- 水泵站定义、分类及应用场景- 水泵站在给水工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2. 水泵站工作原理及设备- 水泵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 常见水泵类型及特点- 水泵站主要设备及选型3. 水泵站设计与规划- 水泵站设计原则及要求- 水泵站规划与布局- 水泵站设计计算方法4. 水泵站运行与管理- 水泵站运行维护要点- 水泵站常见问题诊断与解决- 水泵站自动化与信息化管理5. 实践案例分析- 分析水泵站实际工程案例- 案例中水泵站的设计、运行与管理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水泵站概述及作用第二周:水泵工作原理及设备选型第三周:水泵站设计与规划第四周:水泵站运行与管理第五周:实践案例分析及总结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