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的角度探讨广告翻译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跨文化广告翻译文献综述【论文关键词】跨广告【论文摘要】在发展日趋一体化的当今,广告作为一种信息的方式,加强了东的交流。
本文通过剖析那些跨文化背景下具有典型性的广告翻译个案,对其进行了赏析,从而加深学习者对商业广告翻译的认识和了解。
引言“跨文化交际”即“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在世界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广告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方式,既是两种语言间的交流,又是两种文化间的交流。
因此,英语广告翻译的准确性、优美性,对于增强广告的效力十分重要。
广告英语翻译实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广告英语翻译是融语言翻译和文化翻译为一体的。
因此在广告翻译中应对译入语的不同、文化、文化观念及文化予以足够的重视,从而使译文保持原广告的宣传效果。
本文拟通过剖析那些跨文化背景下具有典型性的翻译广告个案,对其进行赏析,从而加深英语学习者对商业广告翻译的认识和了解。
一、英语双关语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双关语最早是在民间流传的趣味性文字游戏,在《朗文当代英语词典》和《韦氏新世界词典》当中对双关语的释文都不约而同的用到了“play on word”的字眼,即“文字游戏”.英语双关语是一种表现力极强的修辞手段,因而在广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1.The“in”idea in business travel-Hilton Inns.译文:宾至如归-希尔顿旅馆。
这是希尔顿旅馆的广告,“in”表示“最时尚,最潮流的”与“inn”谐音,告诉消费者来希尔顿旅馆是最时尚的选择,另外其隐含的意思“宾至如归”表达出假如你身在旅馆的话,一定会让你感受到旅馆贴心的服务,让你感觉到舒适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同时又点出了希尔顿旅馆的名字,达到广告宣传的作用。
2.Start ahead.译文:成功之路,从头开始。
The Intercultural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of the Implied Meaning in Advertising 作者: 刘涓
作者机构: 韶关学院外语系,广东韶关512005
出版物刊名: 韶关学院学报
页码: 110-113页
主题词: 跨文化交际;广告;隐含意义
摘要:广告作为现代传媒传播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市场经济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跨文化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广告为了引人注意,在创意中经常使用隐含意义,在丰富了广告语言的同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广告中隐含意义的翻译可以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从文化因素、情景因素、词汇文化意蕴因素等几方面来进行分析.。
跨文化视角下的外宣文本翻译策略研究【摘要】本文从跨文化视角下探讨外宣文本翻译策略,首先介绍了跨文化视角对外宣文本翻译策略的影响。
接着对外宣文本翻译策略进行分类及应用的分析,解析了跨文化视角下的外宣文本翻译难点。
通过案例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外宣文本翻译,展示了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结论部分探讨了跨文化视角下外宣文本翻译策略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本文旨在为跨文化视角下的外宣文本翻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不同文化之间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跨文化视角、外宣文本、翻译策略、文化背景、难点分析、案例分析、跨文化沟通、价值、意义、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绪论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传播变得日益频繁和重要。
外交和国际关系领域中,外宣文本的翻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外宣文本的翻译涉及多种语言、文化和价值观的转换,需要在保持原文意思的基础上,适应不同受众的接受能力和文化背景。
跨文化视角下的外宣文本翻译策略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翻译理论和实践,为提高外宣文本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将通过分析跨文化视角对外宣文本翻译策略的影响、外宣文本翻译策略的分类及应用、跨文化视角下的外宣文本翻译难点分析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外宣文本翻译案例分析,探讨外宣文本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从跨文化视角出发,深入研究外宣文本翻译策略,探讨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翻译原则和方法,旨在为外宣文本的翻译工作提供可操作性的指导和建议。
部分将在后续章节中详细展开讨论。
2. 正文2.1 跨文化视角对外宣文本翻译策略的影响跨文化视角对外宣文本翻译策略的影响在翻译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跨文化视角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考虑不同文化背景、语言特点和传播习惯的角度。
在外宣文本翻译中,跨文化视角的引入能够帮助翻译人员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思,避免信息失真和文化冲突。
The Exploration of Business AdvertisingTranslation from the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Contents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advertising trademarks fully proved nowadays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occup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strategic position in people's daily lives . Advertising Translation’s significance is to move their original country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es into a part of the audience’s culture , and thus a foothold to promote its goods and image to convey the spirit of the trademark.Therefore, the success of the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will bring huge economic benefits to the manufacturer, on the contrary will cause economic losses. Advertising language as an application language is also a carrier of the national culture.Contemporary,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work is no longer the old-fashioned words translated, but more using the compliance, the principle of reciprocity, the relevance theory and subjectivity translation principles as the main principles, especially advertising and trademark translation work even more so.The aim is to translate into the advertising audience country's cultural environment better, so that the translated in a foreign cultural environment can truly be advertised, spread the cultural of their goods,promote products and to help companies create more actual profit value.This article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 of advertising from the values, language, religion, social background and customs , with some examples to explore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advertising translation.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explore how to improve our country’s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work while considering the cultural acceptability.Key W ord:Advertising translation,Cross-Cultural,differences between East-West culture跨文化视角下对商务广告翻译的探究摘要:近年来,商标及广告翻译行业的迅速发展充分说明了现今广告翻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
从跨文化的角度探讨广告翻译[摘要]广告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成功地翻译广告应努力满足“AIDMA”法则。
本文从价值观念、文化习俗、思维方式和美学心理四个方面来阐述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试图从跨文化的角度来探讨广告在跨文化背景下的有效翻译方法。
[关键词]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广告翻译本文通过译例分析来说明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探讨广告在跨文化背景下的翻译方法。
1 价值观念的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东西方价值观念的差异最主要表现:东方强调集体主义,西方崇尚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使得中国人随大流的从众心理根深蒂固,奉行无我文化,由此汉语的电视广告中常出现大家争先恐后购买的镜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男女老少皆宜”、“大家都喜欢”等这些词语来极力渲染和说服消费者购买同一种商品,宣传群体行为成了汉语广告的重要诉求方式,而崇尚“个人主义”的西方人更注重个性和独立,西方广告常使用第二人称诉求对象“Yo u”,以针对个人的口吻对消费者进行说服,使人感到受到尊重,从而产生购买欲望,西方广告语中像“s p e c i a lfor you、meet your special needs、uniqueness ofproducts”等词语随处可见,耐克的广告语“Just do it”充分反映了西方人的性格特征,广告宣传常以产品的个性化特点为诉求对象。
在广告翻译中,有些译者往往忽视了东西方价值观的差异,对外广告中具有明显中国特色的词语屡见不鲜,如:“be loved by all, suitable formen,women and children”,这样的广告词没有突出产品的“uniqueness”,使得西方消费者觉得这种广告言过其实。
在把英文广告翻译成中文时,也不可过多强调产品的个性化和特别适合的人群,否则中国的消费者会觉得质量不能令所有人满意,很难产生购买欲望。
所以广告翻译要实现原语价值观向目的语价值观的转换。
2009年4月第2期论广告翻译与跨文化交流103论广告翻译与跨文化交流黄莹(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福建福州350012)摘要:作为商品促销的有效形式,广告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广告翻译与跨文化交流息息相关,映射出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它是一门集文学、美学、修辞学、心理学、营销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形形色色的英汉广告翻译中成功和失败的译例折射着跨文化交流对广告翻译的影响和作用。
因此,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把握好广告与跨文化交流之间的联系以达到广告的商业目的。
关键词:广告;广告翻译;跨文化交流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940(2009)02—0103—005引言随着高新科技、电子商务与物流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球村”中的各国联系愈加紧密,各国商品互通有无,促使广告及广告翻译在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然而,各国语言不同,文字各异,如何让跨文化的广告达到使买方从心动到行动的效果呢?翻译(古称通事、通译)就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由于我国的翻译理论长期所拘泥的“信、达、雅”的原则认为翻译即不同语言间的等值符号转换而忽略了文本的语用功能。
因此,较早的广告翻译研究侧重于翻译的技巧性研究,往往从修辞学的角度比较英汉广告的语言、文体风格差异,并据此提出相应的个案解决办法。
…随着语用学、功能主义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等西方研究方法和理论的引进,广告翻译研究开始从单纯关注语言差异转而关注社会文化差异导致的广告语用差异和语用失效问题,进而发现不同民族观察事物的视角和审美观的不同,往往成为影响广告翻译实现语用等效和社会语用等效的主要障碍。
忙1比如,19世纪60年代,语用学家奈达提倡“动态对等”的翻译理论;翻译学家上官燕根据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目的论”总结了广告文本翻译的标准:广告翻译标准是以译语消费者为中心,俱4重于通过等效再创造使译语消费者按翻译委托人的意图产生与原语消费者同样的反应以达到促销的目的。
(二)语义平行在英汉习语互译时,语义对等的情况毕竟有限。
在大多情况下英汉两种语言用不同习语来表达同一客观事物或思想。
如上文中引用的“雨后春笋”这一条习语,用来比喻新事物的大量涌现。
但是竹子不是一种英国土生土长的植物,所以不能用竹笋作比;而我国长竹子,人们自古以来喜欢竹子,吃竹笋,用竹筷,画竹子,便是例证,因此用竹子作比。
若翻译“雨后春笋”这一习语,并传递“双轨信息”,可选用英语习语“!"#$%&’"($)*+’!,#--+./0*##.$%1”这种英汉习语形式不同但喻义相同或相似的情况,可语义平行。
英汉习语互译时,若找不到语义对等的习语,用语义平行的习语也是很好的译文了。
如,0-#-23*0*#0-".43.’(”和“拆东墙补西墙”,“0,*)$!!-/5’6.!”和“口蜜腹剑”,“0-2*"*%%478$!*.%6 "*%%47/--($!,”和“捡了芝麻,丢了西瓜”,“.8-(/$%!,**""! 9(-0,$%&”和“衣冠禽兽”,“0-!,*69#-9-6$(*0*.#!”和“猫哭老鼠”,“0-!"*%6+-%*4($)*8.0*#”和“挥金如土”等等。
(三)语义空缺在英语习语中,往往有存在于一种语言中的习语,而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此种表达方式,即在语义上找不到对等或平行的情形或不适合找语义对等或平行的词语翻译,就会造成语义空缺。
下面分别探讨在语义空缺情形下英汉习语如何互译。
或强烈的民族、地方色彩或强烈的历史意义,其意义也不适合找语义对等或平行的词语翻译,为了保持“原汁原味”,在不违背对方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可以采取直译的方式把英汉习语直译出来。
同时,这种情况也丰富了另一种语言。
如,.#+*60-0,*0**0,,如果译为“全副武装”,语义反而较弱,不如直译为“武装到牙齿”,!-’# &#."*!直译为“酸葡萄”,-"*%6--#"-($94译为“门户开放政策”等。
从跨文化角度透视广告的英汉互译ADVERTISMENT TRANSLATIONIN THE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广告产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环视我们周围,广告无所不在,它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并丰富着我们的文化。
语言是广告众多载体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精心雕琢的广告词常用以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有时是传达信息,但更多时候更重要的是要说服和影响别人。
翻译是要通过语言来进行的,但正如一般性的语言那样,广告语言作为富有特性的语言,也反映并承载着文化,而文化又为广告语言提供了发挥功用的平台,这样,广告语言必定打上文化的烙印。
因此,广告的英汉互译,从本质上说,是跨文化的翻译,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甚至存在文化冲突,包括核心价值观、权威崇信、思维惯性和消费倾向方面的差异与冲突而所有这些差异都影响着广告的翻译。
要避免文化冲突, 翻译工作者首先应当深入了解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
本文将从不同的价值观、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思维差异等角度来透视跨文化对广告翻译的影响,并通过实例的比较来探索跨文化的广告翻译策略。
关键词:跨文化广告英汉互译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globalization, the advertising industry is developing at an amazing speed. We can find that advertisements are everywhere, it have deeply penetrated into our lives and enrich our culture. Advertising,something that we are all exposed to,and also something that 1s likely to affect most of us in a number of different spheres of our lives and takes many forms, in most of which language is of crucial importance. The wording of advertisements,in most cases, carefully crafted to meet particular ends is sometimes intended to inform,but more often,and more importantly,for persuasion and influence.Translation is done via the vehicle of language. However,like general language,advertising language also mirrors,carries culture and culture provides frame in which advertising language operates and functions. Culture imprints advertising language with all its marks. Therefore, advertising translation,in essence,comes to be an across——cultural activity. People in different regions have different cultures, and even cultural conflicts, including the different core values, trusted authority, adopted viewpoint and consuming tendency, which cause their impact on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To avoid the cultural conflict, translators should first be deeply noted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source language and target language. This essay will focus on how cross-culture affects the advertisements’ translation in the value, custom, religion and thinking mode perspective. Real cases will be used to further illustrate the strategies in advertisements’ translation.一.引言如今的社会是商品时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商品的输入与输出日趋频繁,而人们对于异域产品的认识,首先来自于该产品的广告。
广告翻译与跨文化意识摘要:广告翻译不仅是语言的翻译,还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它要求译者必须具备很强的跨文化意识。
因此,在广告翻译的时候,译者必须理解和把握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维模式和审美习惯,并通过文化转换的方式传递原语广告的文化信息,同时使广告译文顺应译入语文化传统、表达习惯及审美标准,发挥广告的经济价值。
关键词:广告翻译;跨文化意识;文化转换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2-0-03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深化与加强,各国对外经济活动日益增多,为了占领国际市场,竞相利用广告展开促销活动,将本国的商品推介到世界市场。
在商品的跨国度流通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宣传产品,广告的创作及其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则成功翻译的广告能够穿越文化的障碍,顺利地被译入语文化中的受众接受和认可,实现广告促销商品的目的;而一则违背译入语文化规范的广告却难以被译入语读者理解和接受,不能达到促销目的。
因此,广告翻译的跨文化交际性质要求译者除具备两种深厚的语言功底外,还必须具备很强的跨文化意识。
译者的跨文化意识主要体现在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思维模式及审美取向等方面差异的认识和理解,它促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取文化转换的方式来实现广告翻译的目的和传播效果。
二、广告翻译的跨文化交际性质在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广告翻译在贸易往来和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趋重要,它是商品进入国外市场的桥梁和有效途径,它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商品的销售情况。
成功的广告翻译能挖掘出商品表征与译语文化上共同的特征,就像一则润滑油,起到加速产品输出和弘扬企业和商品形象的作用。
然而,要完成一则好的广告翻译绝非易事,这一过程往往涉及了对广告原语的创作与理解,以及如何根据目的语的文化传统和语言表达习惯将它妥当翻译出来。
虽然经济往来和信息沟通是没有国界的,但不同背景的人们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广告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的程度。
从跨文化的角度谈传媒语言的翻译策略一以新闻翻译为
例
在新闻中文翻译中,为了更好地传达跨文化信息,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保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精准性。
文化差异是翻译过程中最容
易影响新闻翻译精准性的因素,为了更好地传达新闻,翻译者要尽力减少
文化差异造成的翻译失误。
二、运用适当的语言策略,在翻译的同时,翻译者应该结合汉语说法,运用适当的语句结构,避免语义改变,使翻译的内容可以被正确理解。
三、要考虑不同文化中的词义和文化背景。
跨文化翻译过程中,汉语
与英语表达方式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选择翻译词汇时,必须考虑不同文
化中的词义和文化背景,以保持翻译内容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四、尽量减少文章的口头化表达和传统的文化习俗使用。
在跨文化翻
译过程中,口头化表达和传统的文化习俗往往得不到正确的理解,会影响
翻译的准确性,因此在翻译新闻的时候,尽量减少使用这些表达方式。
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摘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广告越来越流行。
本文从目的论的视角,看跨文化交际中的广告翻译,主要从广告翻译、目的论、目的论在广告翻译的应用及广告翻译策略的应用这四个方面来论述。
关键词:广告翻译、目的论、广告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g710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产品出口到国外的也越来越多。
如何使国外的消费者认可中国的产品呢?这时候跨文化背景下的广告就应运而生了。
本文将以广告翻译为切入点,论述目的论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
一、广告翻译在我国,广告的定义是: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务的商业广告(1)(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国际广告涉及到了跨文化背景,在这种背景下,国际广告的翻译就变得重要。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传统习惯、文化背景、政治背景、宗教信仰等,不能够直接按照本国的表达方式翻译过去。
所以在广告翻译时,必须考虑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冲突。
如果没能处理好跨文化因素就会导致广告在目的语文化中的失败。
这时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在广告翻译中,如何来解决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矛盾。
在翻译的过程中,是选择目的语文化还是选择翻译的忠实性而保留源语文化,这时目的论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二、目的论目的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由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一切活动都是有目的的,在考虑实际情况的条件下,活动者选择一种他自认为最合理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当然翻译也属于一种活动,对于广告翻译,译者也会在广告翻译目的的指导下,考虑尽可能多的相关因素而来选择决定用哪种方式。
换句话说,译文应对预定的受话者发挥预期的功能。
20世纪70-80年代,以 nord等为代表的德国学者,为翻译理论的研究开辟了新视角。
在目的论的基础上,他们提出:翻译作为人类在某种特定环境下,进行的有目的的行动,应该遵循的三个法则,即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其中“目的法则”居首位。
从跨文化的角度探讨广告翻译
[摘要]广告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成功地翻译广告应努力满足“AIDMA”法则。
本文从价值观念、文化习俗、思维方式和美学心理四个方面来阐述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试图从跨文化的角度来探讨广告在跨文化背景下的有效翻译方法。
[关键词]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广告翻译
本文通过译例分析来说明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探讨广告在跨文化背景下的翻译方法。
1 价值观念的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
东西方价值观念的差异最主要表现:东方强调集体主义,西方崇尚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使得中国人随大流的从众心理根深蒂固,奉行无我文化,由此汉语的电视广告中常出现大家争先恐后购买的镜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男女老少皆宜”、“大家都喜欢”等这些词语来极力渲染和说服消费者购买同一种商品,宣传群体行为成了汉语广告的重要诉求方式,而崇尚“个人主义”的西方人更注重个性和独立,西方广告常使用第二人称诉求对象“Yo u”,以针对个人的口吻对消费者进行说服,使人感到受到尊重,从而产生购买欲望,西方广告语中像“s p e c i a lfor you、meet your special needs、uniqueness ofproducts”等词语随处可见,耐克的广告语“Just do it”充分反映了西方人的性格特征,广告宣传常以产品的个性化特点为诉求对象。
在广告翻译中,有些译者往往忽视了东西方价值观的差异,对外广告中具有明显中国特色的词语屡见不鲜,如:“be loved by all, suitable formen,women and children”,这样的广告词没有突出产品的“uniqueness”,使得西方消费者觉得这种广告言过其实。
在把英文广告翻译成中文时,也不可过多强调产品的个性化和特别适合的人群,否则中国的消费者会觉得质量不能令所有人满意,很难产生购买欲望。
所以广告翻译要实现原语价值观向目的语价值观的转换。
2 文化习俗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
每个民族都有根植于本民族文化的风俗习惯,广告译文要符合目的语受众的
文化习俗。
例如国内有一个衬衫品牌“红豆衬衫”,在中国文化里,“红豆”是相思的象征,属于文化负载词,如果直译为“Red Seed”或“Red Pea”则不会引起外国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译为“Love Seed”(爱的种子)就能比较贴切地表达原名的文化内涵了,给家人、朋友买这个品牌的衬衫,就表达了款款情谊;SevenUp 饮料,Seven在英语国家里是个吉利数字,Up是向上,译名“七喜”符合中国人喜欢吉庆和喜气的民族心理,再如音义结合的佳译实例:Master-card万事达卡,Locove 乐口福,Gold lion金利莱,Carrefour家乐福等,这些品牌的翻译都抓住了中国大众向往安康快乐、平安是福、求吉求利的民族文化心理。
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在美国市场的广告词是“Not all cars are created equal”, 它套用了美国家喻户晓的《美国独立宣言》中的名句“Al l men arecreated equal”,原句“men”变成了广告商品“cars”,肯定句变为否定句,道出了该车优于其他车的性能,对顾客心理产生的冲击力是可想而知的;而在中国市场的广告词改为“古有千里马,今有三菱车”,巧妙地利用了“千里马”在中国人心目中“一日千里”的文化形象,意在告诉中国消费者三菱车有着千里马般的雄壮气概和良好性能。
以上译例充分地考虑到目的语受众的文化习俗,但也有些广告翻译没有顾及目的语大众的文化心理,导致产品销路不畅,名牌服装“紫罗兰牌”男衬衫,曾被译成“V i o l e t M e n’sS hi r t”,“紫罗兰”在汉语中象征着“尊贵、优雅”,在英语中“violet”(紫罗兰)一词更适于女性物品,“Violet Men’sS h i r t ”给这种衬衫平添几分女人气,造成该品牌在国外市场上无人问津。
以上例子说明能否掌握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是广告翻译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
3 思维方式的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
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主要表现在:中国人善于圆式的悟性综合思维,西方人长于线性的逻辑分析思维,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使得他们说话、写作常采用“含而不露”的归纳推理法,也形成了汉语重意合的特点,注重以“神”驾“形”,常以流水句出现;而西方人偏爱直奔主题的演绎推理法和英语重形合的特点,注重以“形”驱“神”,有高度的形式化和严密的逻辑性,使用明显的形式标记。
例如:山海关啤酒场坐落在风景优美的避暑胜地、历史名城——山海关。
素有“龙头”之称的万里长城,由此伸向大海,是我国啤酒行业的重点骨干之一。
译文:Shanhaiguan Breweryis a key enterprise brewing beer in China.It islocated in Shanhaiguan,a picturesque summerresort and historical town,where the East End ofthe Great Wall extends to the sea.原文广告属于归纳式的行文方式,译文通过调整句序,将重点信息放在句首,使广告贴近英文的行文习惯,译文还删除了可能引起不良联想的信息“龙头”,广告突出了信息功能。
再如,开汤审评,清香四溢,滋味鲜醇,回味甘甜,余香尤存,经常泡饮,明目清心,止渴益神,减肥健美,堪称茶中佳品。
译文:Being fragrant,refreshing and mellow,××Teapresents a lingering after taste of mild mellowness.Dr i n k i ng it often can not on ly quench you rthirst,repose your mild, but can sharpen your eyesand beautify your figures.No wonder××Tea is thebest in China.汉语广告属于典型的意合流水句,采用中国传统的四字格,无任何连
接词,却脉络清晰,意义明朗,典雅、古色古香。
译文对广告的结构进行了必要的处理,包括断句、补充必要的句子成分和连接词,删除次要信息,使译文更加符合英文广告的句法和文体特点。
4 美学心理的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
中国的美学一贯强调平衡、融合、意境诸说,喜欢借景抒情,遗形写神,主观色彩极强,使得汉语的行文用字历来有以意驭文、虚实相生,声律对仗、行文工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