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背景共26页
- 格式:ppt
- 大小:2.19 MB
- 文档页数:26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指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确定的规则、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形式的总和。
有效且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经济极其重要的环节。
1944年7月,44个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特使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商讨战后的世界贸易格局。
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决定成立一个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
1945年12月27日,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国中的22国代表在《布雷顿森林协定》上签字,正式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两机构自1947年11月15日起成为联合国的常设专门机构。
中国是这两个机构的创始国,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两个机构中的合法席位先后恢复。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可以兑换黄金和各国实行可调节的钉住汇率制,是构成这一货币体系的两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维持这一体系正常运转的中心机构,它有监督国际汇率、提供国际信贷、协调国际货币关系三大职能。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在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确实带来了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和全球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的时代。
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己无法克服的缺陷。
其致命的一点是:它以一国货币(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
因为只有靠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散到世界各地,使其他国家获得美元供应。
到了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再也支撑不住日益泛滥的美元了,尼克松政府被迫于这年8月宣布放弃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
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日本、加拿大等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 不再承担维持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美元也不再成为各国货币围绕的中心。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个货币体系是英美两国在国际金融领域争夺主导权的产物。
二次大战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英国在战争期间受到了巨大的创伤,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1945 年,英国工业生产缩减,民用消费品生产只达到1939 年水平的一半,出口额还不到战前水平的1/3,国外资产损失达40亿美元以上,对外债务则高达120亿美元,黄金储备降至100万美元。
尽管如此,英镑区和帝国特惠制仍然存在,国际贸易的40%左右仍用英镑结算,英镑仍然是一种主要国际储备货币,伦敦依旧是国际金融的一个重要中心。
因此,英国还想竭力保持它的国际地位;另一方面,战争结束时,美国的工业制成品占世界制成品的一半;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以上;国外投资急剧增长,它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债权国;黄金储备从1938年的145.1亿美元增加到1945年的200.8亿美元,约占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的59%。
美国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经济买力最雄厚的国家,这为建立美元的霸权地位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事实上,早在40 年代初,美国就积极策划取代英国而建立个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改变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关系的混乱局面。
美英两国政府都从本国的利益出发,设计新的国际货币秩序,于1943年4月7日分别发表了各自的方案,即美国的“怀特计划”和英国的“凯恩斯计划”。
“怀特计划”是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提出的国际稳定基金方案。
这个方案采取存款原则,建议设立一个国际货币稳定基金,资金总额为50亿美元,由各会员国用黄金、本国货币和政府债券缴纳,认缴份额取决于各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国民收入和国际收支差额的变化等因素,根据各国缴纳份额的多少决定各国的投票权。
基金组织发行一种国际货币名为“尤尼他”(Unite),作为计算单位,其含金量为1371/7格令,相当于10 美元。
布雷顿森林体系简介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本文导读: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确立了该体系,因为此次会议是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所以称之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关税总协定作为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补充,连同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各项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构成资本主义集团的核心内容。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因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脱的矛盾性,该体系于1971年被尼克松政府宣告结束。
提出背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两国政府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构思和设计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分别提出了“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
“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同是以设立国际金融机构、稳定汇率、扩大国际贸易、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为目的,但运营方式不同。
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次大战后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实力得到稳固,双方于1944年4月达成了反映怀特计划的“关于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的专家共同声明”。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关键人物是美国前财政部助理部长哈里·怀特,凭借战后美国拥有全球四分之三黄金储备和强大军事实力的大国地位,他力主强化美元地位的提议力挫英国代表团团长、经济学大师凯恩斯,“怀特计划”成为布雷顿森林会议最后通过决议的蓝本。
体系介绍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其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运转与美元的信誉和地位密切相关。
1. 概述“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过程、构成要素、基本特点,并评价其作用。
背景:“二战”使西欧实力大为削弱,而美国实力大大膨胀,这为建立美国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提供了物质基础。
过程:1944年夏,美、英、中等44国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会议按照美国的方案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议定书》及附件,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这两个国际货币金融组织,总称“布雷顿森林体系”。
构成:制度+机构一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即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各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固定的汇率和比价;二是国际金融机构的建立,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特点: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各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固定的汇率和比价。
作用:积极: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它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消极:它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相当长时间内左右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满足了美国对外扩张的需要,成为美国扩张的工具。
2.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怎样形成的?“二战”后,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美国趁机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在金融方面:美国借安排战后世界经济秩序之机,取代英国,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新的世界货币金融体系。
在国际贸易方面:美国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签署“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迫使英国放弃大英帝国特惠制。
美国打着相互减让关税的幌子,降低别国的关税,以扩大自己的商品输出,实际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在工业方面:美国拥有了强大的工业力量,成为世界工厂。
在科技方面:战时美国经济的繁荣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使美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加强了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布雷顿森林体系一、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1.何为国际货币体系?:一是确定国际货币的种类以及国际储备的形式;二是通过明确各国货币与国际货币之间的汇率,从而换算出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三是建立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使各国的国际收支能够保持大体平衡,进而保证国际间贸易及经济交流等活动的持续发展。
2.从19世纪初到一战期间,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形式是金本位制。
其主要特征如下:一是各国自主确定本国货币的含金量,并由此换算出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汇率;二是黄金可以在世界各国间自由流动而不受任何限制;三是各国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须保有与货币发行量相适应的黄金储备,以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本国货币与黄金的可兑换性。
也就是,一国的黄金储备决定其货币发行量的大小,同时以黄金作为一般财富的代表和主要的储备。
3.一战期间,金本位制暂告终止。
20世纪20年代,各主要国家先后恢复金本位,但是由于①黄金价格不变,黄金生产相对滞后,形成国际资金不足;②欧洲各国战时黄金流失严重,大量黄金集中到美国,国际黄金分布失衡;因此在国际范围内通行的实际上是金汇兑本位,即美国、英国和法国实行金本位,美元、英镑和法郎又被他国作为储备手段来运用,成为关键货币。
然而,金汇兑本位有其不可克服的矛盾。
因为,黄金作为一般财富代表和最终储备,将使那些持有大量关键货币的国家和个人倾向于将关键货币兑成黄金。
面对挤兑压力,关键货币发行国将被迫要么紧缩信贷,要么放弃金本位,实行货币贬值。
20年代后半期,法国为重建金本位而将大量英镑和美元兑成黄金并实施封存,美国对内采取紧缩政策,资本输出减少,使国际经济面临紧缩压力,加快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经济危机爆发后,面对国际收支困难和国外挤兑压力,德国和英国于1931年先后被迫放弃金本位,中止本国货币兑换黄金,任凭货币浮动,以保护现存储备。
一国货币贬值,该国出口产品按他国货币计算的价格下跌,进口产品按本国货币计算的价格上涨,因而有利于促进出口,抑制进口。
课文注释: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历史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建立一个世界统一的货币汇率体系迫在眉睫。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取代了英国在全球长期的首富地位,成为世界的政治、经济霸主。
西欧国家曾经是国际政治、经济中的主宰力量,现在已沦为二三等国家。
在欧洲和日本忙于清理战争的废墟瓦砾的时候,美国的经济影响则在进一步扩大。
它一方面担负起援建盟国的任务,另一方面又乘机扩展它的世界霸权。
这些任务当然牵涉到巨额资金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
于是,美国作为西方世界的霸主,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世界统一的货币汇率体系以便于外汇的流通和结算。
另外,第二次世界大战既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又对战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战争破坏带来了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和扩大。
战时发展起来的军事工业也大批转入民用工业,为整个工业带来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许多新兴工业部门应运而生。
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个比历史上工业革命更为广泛深刻的科技革命。
在这一背景之下,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更为紧密了,国际资本的流动也迅速增加。
这也是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货币汇率体系的原因之一。
同时,20世纪30年代经济与社会的动荡以及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给40年代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他们总结经验,决心要建立一个新的货币汇率体系,以避免经济混乱和减少大萧条的影响。
为构建一个新的国际经济秩序,1944年7月,美、英、苏、法等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又称“布雷顿森林会议”,讨论重建国际货币制度。
根据这个会议上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产生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因此被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并根据会议协议条款产生了维持布雷顿森林制度运行的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选自赫国胜、杨哲英、张日新主编:《新编国际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高中历史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全部知识点▲知识点1: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背景1929年经济大危机和二战的惨痛教训,人们主张建立有效机制以稳定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欧洲衰弱,美国经济实力膨胀,企图称霸世界。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确立了该体系,因为此次会议是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所以称之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关税总协定作为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补充,连同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各项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构成资本主义集团的核心内容,是按照美国利益制定的原则,实现美国经济霸权的体制。
▲知识点2: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①战后初期,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②英国经济遭到严重削弱,传统的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已经难以支持。
③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
▲知识点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建立:1944年夏天,44国代表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签订了几个协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发展银行(世界银行)成立。
▲知识点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机构+制度①2个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②国际货币制度: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实质: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知识点5: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①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美国控制了更广阔的世界市场。
②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交往。
▲知识点6: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①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②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左右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③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
为什么要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自从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日间密切。
当商品交换跨越国界而成为一种外贸行为的时候,各国之间的商品交换除了古老的以物易物这样的方式之外,更多的需要用货币来进行交换,这样与之相关的国际金融问题就随之产生。
因为各国之间货币差异很大,什么样的货币可以充当外贸结算的货币呢?各国国内使用的纸币行吗?很难,因为甲国的货币可以作为贸易结算货币,而乙国的货币为什么就不能称为国家贸易结算的通用货币呢?这个矛盾如何解决呢?由各国发行的纸币很显然难以充当这样的等价交换物。
好在自古以来,各国存在一个共同现象,都将贵重金属作为天然的货币。
因此在国际贸易中,黄金、白银等贵重金属或者金币银币等便成为国际贸易的都能认可的国际储备金。
拥有黄金白银便成为拥有财富和经济实力强盛的象征,各国都将储备黄金、白银作为应对金融风险扩大国际贸易的强有力手段。
到现在为止,这个局面也没有多大的改变。
黄金白银虽然作为货币的职能有所弱化,但是,黄金白银等贵重金融的拥有量依然是国家财富的重要标志,用黄金白银结算就成为20世纪以前国际贸易的主要结算方式。
虽然黄金白银因其贵重在许多国家都具备货币的功能,但是这样的货币制度本身就有其不可克服的缺点。
马克思说,作为人类顶礼膜拜的黄金仅仅是“以贵金属块的形式成为全球统一的支付手段、购买手段和一般财富的绝对社会化化身”即使在国内,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种类的增多,市场的扩大和交往行为的频繁,金属货币或者贵重金属作为商品交换等价物的弊端日益暴露,于是方便人们行为的纸币逐渐取代金属货币而成为商品交往的货币。
纸币出现之后,虽然方便人们的商品交换行为,纸币本身也有其不可克服的弱点:众所周知,那张印有数字能够换来商品的纸片本身是没有什么价值的,纸币之所以能够作为货币进行商品交换,最根本在于纸币后面所体现的实际价值,而实际价值主要体现在其中包含货币的含金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