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及主要城市概况
- 格式:docx
- 大小:27.28 KB
- 文档页数:5
安徽省基本情况介绍一、安徽省概况安徽建省于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省名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因境内有皖山、春秋时期有古皖国而简称皖。
现辖16个地级市、62个县(市)、43个县级区和15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2012年末,全省户籍人口6902万人,常住人口5988万人。
安徽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长江三角洲腹地,居中靠东、沿江通海,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土地面积1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45%,居第22位。
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世称江淮大地。
长江流经安徽境内约400公里,淮河流经省内约430公里,新安江流经省内242公里。
长江、淮河横贯东西,将全省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
境内巢湖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面积800平方公里。
安徽在中国交通干线网中具有承东启西的地位,铁路密度居华东前列。
武汉—合肥—南京铁路客运专线将合肥到上海、武汉的行程缩短到3个小时和2个小时;京沪高速铁路使合肥到北京的行程缩短到4小时左右。
截至2012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3210公里,在建里程超过1000公里,合宁高速东达宁沪,芜宣高速南连杭州,合安高速西接武汉,合徐高速北通徐州,一个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络已基本形成。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是国内4E级枢纽干线机场。
安徽资源条件优越,全省已发现矿种达158种,探明资源储量的有126种(含普通建筑石料矿种),其中煤、铁、铜、硫铁矿等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黄山、西递和宏村古民居群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拥有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琅琊山、齐云山、采石矶、巢湖、花山谜窟、太极洞和花亭湖等10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拥有歙县、寿县、亳州、安庆和绩溪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56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各市⾏政区划,包含区、县有哪些?安徽地跨长江、淮河南北,新安江穿⾏⽽过,与江苏、浙江、湖北、江西、⼭东、河南接壤,境内湖泊星罗棋布,是典型的⼭⽔江南、鱼⽶之乡。
安徽省共辖44个市辖区、6个县级市、55个县。
辖区⾯积最⼤县、市、区分别是⾦寨县、宁国市、埇桥区。
合肥市车牌号:皖A;区号:0551市辖区:瑶海区、庐阳区、蜀⼭区、包河区县(县级市):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巢湖市芜湖市车牌号:皖B;区号:0553市辖区:镜湖区、⼷江区、鸠江区、三⼭区县(县级市):⽆为县、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蚌埠市车牌号:皖C;区号:0552市辖区:龙⼦湖区、蚌⼭区、禹会区、淮上区县(县级市):五河县、固镇县、怀远县淮南市车牌号:皖D;区号:0554市辖区:⼤通区、⽥家庵区、谢家集区、⼋公⼭区、潘集区县(县级市):凤台县、寿县马鞍⼭市车牌号:皖E;区号:0555市辖区:花⼭区、⾬⼭区、博望区县(县级市):含⼭县、和县、当涂县淮北市车牌号:皖F;区号:0561市辖区:相⼭区、杜集区、烈⼭区县(县级市):濉溪县铜陵市车牌号:皖G;区号:0562市辖区:铜官区、郊区、义安区县(县级市):枞阳县安庆市车牌号:皖H;区号:0556市辖区:迎江区、⼤观区、宜秀区县(县级市):怀宁县、桐城市、潜⼭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岳西县黄⼭市车牌号:皖J;区号:0559市辖区:屯溪区、黄⼭区、徽州区县(县级市):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阳市车牌号:皖K;区号:0558市辖区:颍州区、颍泉区、颍东区县(县级市):颍上县、界⾸市、临泉县、⾩南县、太和县宿州市车牌号:皖L;区号:0557市辖区:埇桥区县(县级市):萧县、砀⼭县、灵璧县、泗县滁州市车牌号:皖M;区号:0550市辖区:琅琊区、南谯区县(县级市):天长市、明光市、全椒县、来安县、凤阳县、定远县六安市车牌号:皖N;区号:0564市辖区:⾦安区、裕安区、叶集区县(县级市):霍邱县、霍⼭县、⾦寨县、舒城县宣城市车牌号:皖P;区号:0563市辖区:宣州区县(县级市):郎溪县、⼴德县、宁国市、泾县、绩溪县、旌德县池州市车牌号:皖R;区号:0566市辖区:贵池区县(县级市):青阳县、⽯台县、东⾄县亳州市车牌号:皖S;区号:0558市辖区:谯城区县(县级市):蒙城县、涡阳县、利⾟县。
安徽省各市及下辖区县名称与区号安徽可是个好地方,有很多美丽的城市和区县,而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区号。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安徽省各市及下辖区县的名称与区号。
先来说说省会合肥吧,区号是 0551。
合肥这几年发展那叫一个快,就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小伙子,蹭蹭地往上蹿。
我之前去合肥出差,感受到了那里的繁华。
特别是天鹅湖周边,高楼大厦林立,晚上灯光闪烁,美不胜收。
再说说芜湖,区号 0553。
芜湖可是个美丽的沿江城市,有着迷人的江景。
我有个朋友家在芜湖,他跟我说小时候最喜欢去江边玩耍,看船只来来往往。
那里的方特乐园也特别有名,吸引了好多游客。
还有蚌埠,区号 0552。
蚌埠有个很出名的龙子湖,风景特别好。
我记得有一次去蚌埠旅游,在湖边散步,微风拂面,别提多惬意了。
接下来是淮南,区号 0554。
淮南的牛肉汤那可是一绝,味道醇厚。
我有一次在淮南的一家小店品尝牛肉汤,老板特别热情,还跟我介绍了淮南的一些特色。
马鞍山,区号 0555。
这是个工业与美景并存的城市,采石矶的景色令人陶醉。
淮北,区号 0561。
那里的相山公园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铜陵,区号 0562。
铜陵的铜文化底蕴深厚。
安庆,区号 0556。
安庆的黄梅戏那可是闻名全国,我曾经在电视上看过一场精彩的黄梅戏演出,演员们的表演真是精彩绝伦。
黄山,区号 0559。
黄山的美景不用我多说,大家都知道,那真是宛如仙境。
阜阳,区号 0558。
阜阳的格拉条很有特色,吃起来特别带劲。
宿州,区号 0557。
滁州,区号 0550。
六安,区号 0564。
宣城,区号 0563。
池州,区号 0566。
亳州,区号 0558。
总之,安徽省的每个市及下辖区县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魅力,区号就像是它们的独特标识。
希望大家有机会都能去这些地方走走看看,感受一下安徽的多姿多彩。
安徽地理简答题
以下是一些安徽地理简答题的例子:
1. 安徽省位于中国东部地区,地处江淮平原南端,黄山山脉北端,是中国的东部季风区。
该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 安徽省位于中国东部地区,地处江淮平原南端,黄山山脉北端,是中国的东部季风区。
该省的主要特点有:
- 地处湿润地区,气候温和多雨;
- 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业发达;
- 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
2. 安徽省的主要城市有哪些?
答:安徽省的主要城市有:南京、合肥、马鞍山、芜湖、黄山、宣城、安庆、池州、巢湖等。
3. 安徽省的地理特征是什么?
答: 安徽省的地理特征是:
- 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 地处江淮平原南端,气候温和多雨;
- 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
- 有着黄山山脉、淮河、长江等重要的地理地貌特征。
4. 安徽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答: 安徽省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洪涝灾害、旱灾、地震、风灾等。
其中,洪涝灾害是安徽省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其次是旱灾和风灾。
5. 安徽省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答: 安徽省近年来的经济发展状况良好,主要取得了以下成就: - 经济实力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 科技进步水平不断提高,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
-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交通运输、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日益健全;
- 民生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满足。
安徽淮北简介概况
淮北,位于中国安徽省中北部,是该省重要的工业城市。
它地处淮河流域,北临黄山,南接长江,东临徐州,西邻安庆,地理位置优越。
淮北市下辖6个区和3个县,总面积约为15,000平方公里,人口约为500万。
淮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古代,淮北是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的交汇点,这里曾经是商贾云集的繁华商埠。
如今,在淮北市区内,仍能看到一些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如古城墙、古寺庙等,这些都是淮北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淮北的经济发展以工业为主。
这里拥有大量的煤炭资源,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淮北的煤炭工业发达,煤矿、电厂、化工厂等相关企业林立,为淮北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除此之外,淮北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工业部门,如钢铁、机械制造和化工等。
淮北市的交通便利,公路和铁路网络发达。
市内有多个客运站和火车站,可以方便地前往全国各地。
此外,淮北还拥有一个现代化的机场,使得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地出行。
淮北的教育事业也相当发达。
这里有多所高等学府,如淮北师范大学、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等。
这些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为淮北的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淮北还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
市区内有多个公园和风景名胜区,如淮北市公园、明湖风景区等,供人们休闲娱乐。
周边地区还有黄山风景区、九华山风景区等著名景点,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淮北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发展迅速的城市。
它以其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发达的工业为骄傲,同时也重视文化教育和旅游业的发展。
淮北市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探索和发展。
合肥市情一、地理位置合肥,安徽省省会,位于中国中部(北纬32°、东经117°),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通过南淝河通江达海,具有承东启西、接连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商贸中心,也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
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之称。
秦置合肥县,隋至明清时,合肥一直是庐州府治所,故又称“庐州” 、又名“庐阳”。
合肥自然环境优美,名胜古迹甚多。
市区公园环城走,碧水绕城流,是全国著名的园林城市、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还是全国双拥模范和全国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二、行政区划合肥市辖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和巢湖市以及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并赋予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综合试验区、巢湖经济开发区市级管理权限。
土地面积达1.1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75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2.6%。
其中,城镇人口达486万人,乡村人口266万人,城镇化率达64.6%。
三、历史沿革合肥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而闻名海内外。
自东汉末以来,合肥数为州郡治所,一直是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
“合肥”之名,最早出现在大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
秦汉之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县”,属九江郡。
东汉刘秀升合肥为侯国,三国时为扬州治所。
明清时为庐州府治,故又别称为“庐州”。
合肥解放后由县设市,三年后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驻合肥市。
四、气候概况合肥地处中纬度地带,位于江淮之间,全年气温冬寒夏热,春秋温和,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5.7度,降雨量近1000毫米,日照2100多个小时。
合肥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
安徽省城市职能分类安徽省共有地级市16个分别是合肥市、芜湖市、蚌埠市、淮南市、马鞍山、淮北市、铜陵市、安庆市、黄山市、滁州市、阜阳市、宿州市、六安市、亳州市、池州市、宣城市。
合肥市,安徽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商贸中心,安徽第一大城市。
城市职能:(1)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全国科研教育中心(3)高新技术中心、现代服务中心(4)全国交通枢纽中心(5)国际性旅游会展、商贸物流和金融中心芜湖市,安徽省的经济、文化、交通、政治次中心。
芜湖是安徽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和商贸城市。
蚌埠市,安徽省重要枢纽城市、皖北地区的商贸中心与加工制造业中心。
淮南市,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城市。
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东部,是安徽省重要的商贸城市。
淮北市,发展以煤炭资源开发为主的工业城市。
铜陵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是一座新兴的工贸港口城市,是以有色金属冶炼,制铜业为主的工业城市。
安庆市,皖西南中心城市,长江沿岸著名的港口城市,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中国传统戏剧黄梅戏之乡,是安徽省重要的历史文化城市及交通港口城市。
黄山市,世界著名的现代国际旅游城市、长三角旅游中心城市之一、皖浙赣省际中心城市、华东区域性次交通枢纽。
其主要城市职能即旅游。
滁州市,皖东的区域中心城市,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
滁州稻香鱼肥、物产富饶,素有“鱼米之乡”、“水产之乡”的美誉,是安徽省乃至全国的重要粮仓,有“安徽第一粮仓”之称。
所以滁州是安徽省重要的农业城市。
阜阳市,是皖西北重要的门户,是安徽省人口最多的城市,阜阳是安徽3大枢纽之一全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以加工制造、商贸物流为主的皖北中心城市。
所以阜阳是安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及商贸城市。
宿州市,位于安徽省最北部,是淮海经济协作区的核心城市之一。
宿州是安徽重要的商贸城市。
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六安为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
亳州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亳州是皖北地区的老工业基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安徽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安徽省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东部,中部偏南,东邻江苏省,南接浙江省,西连江西省,北靠河南省,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省份之一、作为内陆省份,安徽的地理优势主要体现在交通和资源方面。
本文将从安徽省及下辖各市的经济财政实力和债务状况进行研究,以了解该省的发展现状和潜在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安徽省的经济实力。
根据安徽省统计局的数据,安徽省的GDP总量在过去的几年中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
2024年,安徽省的GDP总量达到了3.84万亿元,位居中国内地省份第十位。
在经济结构上,安徽省的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较为平衡,其中工业占GDP的比重略高于第三产业。
安徽省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冶金业和电力供应等领域。
安徽省下辖的各市经济发展情况有所差异。
以合肥市为例,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也是该省的经济中心之一、合肥市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尤其是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发展较为突出。
合肥市的GDP总量在安徽省各市中名列前茅。
此外,芜湖、宿州等城市在工业领域也有一定的优势。
然而,与经济实力相对应的是安徽省及下辖各市的债务状况。
根据安徽省财政厅的数据,安徽省的债务规模在过去几年中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2024年年末,安徽省的债务余额达到了3.31万亿元。
尽管债务规模增长较快,但安徽省的债务率(即债务余额与GDP的比值)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远低于国际标准的警戒线。
这表明安徽省在债务管理方面还有一定的可控性。
安徽省的债务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债务和政府融资平台债务上。
地方政府债务主要是为了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融资,而政府融资平台债务主要是为了推动产业发展和项目投资提供融资。
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些潜在风险。
一方面,债务规模的不断上升可能会增加债务偿还的压力,如果债务管理不当可能会导致债务风险的暴露。
另一方面,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可能会削弱市场化发展的动力,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安徽省和各地市应加强债务管理和风险控制。
一、安徽省区位自然因子1、位置:(1)安徽省在中国的位置:东起东经119.6度,西至东经114.9度,北起北纬34.6度,南至北纬29.4度。
地处我国中部地区——华东腹地,是华东地区跨江近海的内陆省份。
横跨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水系。
(2)安徽省与周边省份的相对位置: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
有与长三角经济带联系,距离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很近。
2、行政区划及土地、人口概况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22位。
现辖合肥、淮北等16个省辖市。
其省会为合肥,合肥、芜湖、马鞍山、蚌埠为发展较好的城市。
人口6676万,汉族占主体部分。
3、地形地势全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地貌南北迥异,复杂多样。
全省大致可分为五个自然区域:(1)淮北平原;(2)江淮丘陵;(3)皖西大别山区;(4)沿江平原;(5)皖南山区。
淮河以北,地势坦荡辽阔,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江淮之间西耸崇山,东绵丘陵,山地岗丘逶迤曲折;长江两岸地势低平,河湖交错,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皖南山区以山地丘陵为主。
境内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0米。
4、气候条件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以淮河为分界线,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季风明显,四季分明。
全省年平均气温14-16°C,南北相差2°C左右;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600毫米。
5、河流水文长江流经安徽南部,境内全长416公里,淮河流经安徽北部,在境内全长430公里,新安江为钱塘江正源,境内干流长240公里。
长江水系湖泊众多,较大的有巢湖、龙感湖、南漪湖。
其中巢湖面积800平方公里,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6、自然资源(1)土地资源:全省耕地面积408万公顷,土地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
安徽简介安徽,简称“皖”,为内陆省份与六个省相邻,属华东地区(六省一市-苏、浙、皖、闽、赣、鲁和沪),经济上属中部经济区;兼跨长江、淮河,是国内南北地理交汇过渡地带。
省会合肥市。
【地理位置】安徽位于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之间。
跨长江下游(江西湖口划分中、下游)、淮河中游(洪河口分上中游、中渡分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
全省总面积13.96万km 2,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45%,面积居全国第22位。
自北向南依次为:淮河流域6.7万km 2,长江流域6.6万km 2,新安江流域0.65km 2。
安徽省地貌剖面示意图(沿屯溪至萧县一带)【行政区划】安徽省会合肥市,共有17地级市,5县级市,45市辖区,55县。
中文名称:外文名称:别名:下辖地区:政府驻地:面积:人口:方言:气候条件:著名景点:省树:省花:省鸟:安徽Anhui Province 皖17地级市,5县级市,56县合肥13.96万km 26740.8万(2008年末)北方官话、吴语、徽语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型气候黄山九华山天柱山,西递宏村,黄山松黄山杜鹃灰喜鹊序号地级市区号邮编车牌总面积(km)总人口(万)备注(县级市)合肥0551230000皖A 7266487蚌埠0552233000皖C 5917353芜湖0553241000皖B 3317227淮南0554232000皖D 2121239马鞍山0555243000皖E 1686120淮北0561235000皖F 2725214铜陵0562244000皖G 111375安庆0556246000皖H 15398610桐城黄山0559245000皖J 9807156阜阳0558236100皖K 9775955界首宿州0557234000皖L 9787605滁州0550239000皖M 13987440天长、明光六安0564237000皖N 17976696宣城0563242000皖P 12340274宁国巢湖0565238000皖Q 9423453池州0566247100皖R 8272155亳州0558236800皖S8523576【历史渊源】省名由来安徽于公元1667年(清康熙六年)始建省(原江南省分为安徽,江苏两省),从安庆、徽州各取两个首字,简称“安徽”。
导游证《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第十二章辅导:安徽省基本概况安徽,简称皖,始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省名以当时安庆、徽州两府的首字组成。
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至1937年日军侵占安庆之前,安庆一直作为安徽省会。
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合胖成为安徽省省会。
【地理环境】安徽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华东腹地,居中靠东、襟江通海,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东西宽约450千米,南北长约570千米,总面积13.9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l.45%,居第22位。
安徽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称为江淮大地。
长江流经安徽境内416千米,淮河流经省内约430千米,新安江流经省内242千米。
长江、淮河横贯东西,将全省分为淮北、江淮、江南三大自然区域。
境内巢湖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面积约800平方千米。
【气候特征】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以淮河为分界线,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主要特征是:气候温顺,日照充足,季风明显,四季分明。
全年无霜期200一250天,全年平均气温为14C~17C,1月平均气温为-1℃一4℃,7月平均气温为28℃~29℃,全年平均落水量773~1670毫米,有南多北少,山区多、平原丘陵少的特点。
夏季落水丰沛,占年落水量的40%一60%。
【行政区划】截至2017年4月,安徽有16个地级市、55个县、6个县级市和44个县级区。
【历史沿革】安徽省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在繁昌县人字洞发觉了距今约250万年的人类活动遗址;在和县龙潭洞发觉了40万-30万年前1日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在蚌埠发觉的距今约7000年的双墩遗址,是目前淮河中游地区已发觉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是淮河流域早期文明的有力证据。
这些文化遗址表明,远古时期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安徽这块土地上。
夏商周时期,安徽分属不同的部落和诸侯国。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一前476年),分属宋国、楚国、蔡国、徐国。
安徽地理第一节自然概况安徽省简称皖,位于我国的东南部,东邻江苏省,北接山东省,西部与河南省、湖北省毗邻,南部与江西省、浙江省接壤。
面积为13.94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4%,居全国第22位。
(1)地理位置本省位于北纬29°41′~34°23′、东经114°54′~119°37′之间。
东西宽约450千米,南北长约570千米。
地理位置适中,从纬度位置看,全省除淮河以北为暖温带外,其他大部分地处亚热带,光热较充足。
从海陆位置看,虽然是一个内陆省,但距海不远,空气湿润,降水丰富。
光热和水分条件较好,有利于农、林、牧、渔各业的发展。
从交通上看,北有陇海铁路,东有京沪铁路,西有京九铁路穿过,又有长江、淮河横贯东西,经江苏、上海通向大海,水陆交通较为便利,又能江海联运,极大地方便了本省同沿海省市和国外的经济联系。
从区位看,地处中部经济地带,华东腹地,接北连南,承东启西。
为安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多样的地形①地形特征a.地形多种多样,平原、丘陵、山地为主。
b.地势:西部、南部高,东部、北部低。
沿东经118°附近的地形剖面图如下:c.地形区的分布:平原、丘陵、山地相间分布,自北而南依次为淮北平原、江淮低山丘陵、长江沿岸平原和皖南山区。
北部的淮北平原是黄淮海平原的一部分,平坦广阔,耕地广,集中了全省一半的耕地,是本省重要的农业区。
中部的江淮低山丘陵,包括西部的大别山区,地势较高,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很多,有白马尖(1774米)、天柱山(1421米)等,许多山间盆地是皖西的主要耕作区;东部丘陵大致可分南北两列,在两列丘陵之间分布着宽谷和盆地,其中最大的是巢湖盆地。
长江沿岸平原宽窄不等,西部比较狭窄,东部比较开阔,与巢湖盆地相连,地势低平,河湖密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南部的皖南山区以低山、丘陵为主,由三列东北—西南走向平行分布的低山组成,其中黄山的主峰——莲花峰,海拔1873米,是本省的最高点。
公共基础知识二安徽《公共基础知识二安徽》安徽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的重要省份之一。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地方,安徽省具有重要的公共基础知识,下面就介绍一些关于安徽省的公共基础知识。
首先,安徽省是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省会是合肥市。
安徽省地处中国东部内陆地区,东临长江,西接皖北,南邻浙江,北靠江苏,总面积为13.94万平方公里。
安徽省地形起伏较大,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等著名山脉和地理标志。
安徽省是中国的一个内河省份,拥有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和黄河三角洲。
安徽省地处中国南北气候转折带,气候较为湿润,年均温约为15-17摄氏度。
其次,安徽省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地方,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安徽省拥有世界文化遗产黄山风景区、文化名人故居等。
在历史上,安徽是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发源地,出土了不少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和遗址。
安徽省的传统工艺、建筑等也有很高的价值,例如徽派建筑、徽剧等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另外,安徽省也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地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安徽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盛产稻谷、小麦、棉花、茶叶等农产品。
此外,安徽省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铜矿石等。
安徽省也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有钢铁、化工、汽车、电子等多个产业。
安徽省的发展速度和经济总量在中国处于前列。
综上所述,安徽省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文化遗产和经济发展情况,是一个值得了解的地方。
通过学习了解安徽省的公共基础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地理、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状况。
希望通过本文的内容,读者能对安徽省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学习和工作提供更广泛的知识背景。
安徽地处暖温带过渡地区,以淮河为分界线,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主要特征是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季风明显,四季分明。
全省年平均气温14~16°C,南北相差2°C 左右;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600毫米。
安徽建省始于清康熙初年,取旧时的安庆、徽州两府的首字而得名。
安徽以长江为界,形成了皖北和皖南两大地域。
安徽大地锦绣多姿,文化古迹甚多,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现有5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其中黄山为安徽山水典范,区内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堪称“四绝”,199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正式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令世人瞩目;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景色清幽,香火鼎盛,现存78座古寺庙,以佛教殿堂与皖南民居相结合而独树一帜;著名的道教圣地齐云山,摩崖石刻、道教遗存和别具一格的丹霞地貌令人瞩目;曾被汉武帝封为“南岳”的天柱山,雄奇灵秀兼备,有45峰、86怪石、18瀑等胜景;琅琊山以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而名扬天下,它以茂林、幽洞、碧湖、流泉为特色。
除国家级景区外,还有19处省级风景名胜区。
安徽文化遗存丰富而别具特色,歙县、寿县、亳州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歙县是历史上的徽州府所在地,新安画派、新安医学、歙派篆刻、徽派版画、徽派园林建筑、徽菜和徽剧的发祥地就在于此。
集中在歙县、黟县境内的明清民居、祠堂和石舫,数以千计,历经沧桑而古貌犹存,其数量之多,构思之奇巧,石、木、砖雕之精美,举国罕见,是民间建筑的杰作,成为安徽民俗旅游的必游之地。
省内还有4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安庆、黟县、桐城、凤阳。
合肥市,古称庐州,又名庐阳,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江淮之间、巢湖北岸,辖东市、西市、中市、郊区4区和长丰、肥东、肥西3县。
总面积7266平方公里,人口425.9万。
市内道路宽阔,绿树成荫,景色优美,既多现代建筑,又有名胜古迹,是一座古老而又年青的城市。
合肥市位于江淮之间,处于中纬度地带,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在15℃-16℃之间,极端最低气温-20.6℃,极端最高气温38℃以上。
年平均降水量在900-1000毫米之间。
全年气温变化的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总之气候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
合肥市素以“三国旧地、包拯故里”闻名于世,具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的战略地位,常为兵家必争之地。
三国时魏将张辽大败孙权十万大军的逍遥津战役,即发生在这里。
两千多年前,这里就已开始形成商业都会。
秦、汉在此设郡县,明、清为庐州府治,民国时为安徽省省会,如今已是千樯鳞次、商贾辐凑的商业都会。
合肥素有“绿色城市”、“花园城市”的美名,其环城公园便修建在合肥古城墙的基础之上,沿着起伏的岗丘地形,加之原有的绿林带及护城河,精筑而成。
环城公园总长约达9公里,分为六个景区,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茂林修竹,夏河朝露的银河景区;湖峦相映、水碧枫赤的西山景区;林木葱茏、芳草常青的环北景区。
这样的环城公园无城墙之隔阂,面水而立,一派迷人旖旎的江南风光。
安庆位于中国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毗邻湖北省和江西省,是长江北岸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
安庆市现为皖西南的中心城市,辖1市7县3区,人口600万,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566平方公里,境内山地、丘陵和洲圩湖泊各占三分之一。
全境地形自西北向东南,分别为山地、丘陵和沿江平原;最高点为大别山腹地的岳西陀尖,海拔1751米。
安庆属亚热带沿江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5℃~16.6℃,年平均降水量1300~1500毫米,无霜期248天。
由于安庆地处黄山、庐山、九华山等风景名胜区的几何中心,文化悠久绵长,地貌特征呈多样化,山、水、岩、洞俱全,古迹颇多。
有以古南岳著称于世的国家级旅游胜地天柱山,各具特色的浮山、小孤山、白崖寨、花亭湖、司空山、明堂山、大龙山等自然风景区,万里长江第一塔振风塔等。
绝对是个叫您来而忘归好地方。
景观:安庆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和省级风景名胜区6处,加上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网络,使安庆作为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芜湖位于安徽东部、濒临长江,脉连黄山、九华山,素为“皖南的门户”。
全市面积3317平方公里,人口23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80万人。
年均温约16摄氏度,年降水量1169.8毫米。
芜湖历史悠久。
春秋时代为吴国的鸠鹚邑,作为县名始于公元前109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境内有240万年前亚欧人类活动遗址“人字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青铜文化发祥地“大工山古铜冶遗址”、全国重点寺庙“广济寺”、中国第一座城隍庙遗址等名胜古迹。
现为国家级开放城市、国家对外籍轮开放港口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
景观:繁昌窑遗址广济寺赭山公园蚌埠市是安徽省直辖市,蚌埠因古代盛产河蚌而得名,有“珍珠城”的美誉。
面积:总面积5917平方公里。
人口:总人口343万人。
蚌埠的特征,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冬季一月平均气温,在摄氏零度至零下三度,结冰期约半月之久。
雨季仅限于6、7、8三个月,年雨量在五百至七百五十毫米之间。
蚌埠港是千里淮河第一大港,可四季通航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等省市,还可以借助已开放港口通达海外。
蚌埠是纵贯我国东部地区南北的大动脉----京沪铁路的一等客站,并经淮南线与京九铁路相连。
铁路日接发能力320列,拥有中国华东地区一流的大型货运编组站及最大的集装箱货场,并拓展了铁海联运业务。
从蚌埠乘火车可直达国内20个省会城市、3个直辖市和10多个沿海城市,国家即将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将在蚌埠设站。
公路四通八达,高标准的城市出入口道路已与国道、省道相联结。
合肥----徐州高速公路已建成,界首----阜阳----蚌埠、蚌埠----南京两条高速公路开工建设。
4C级标准新机场已建成投入使用。
现代交通区位优势,营造了蚌埠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
蚌埠市地处淮河流域,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盛产粮、油、蔬菜、肉类和水产品等。
其中固镇花生产量居全国前列,怀远石榴在国内享有盛誉,五河螃蟹蜚声海内外。
景观:市东龙子湖风景区湖光山色,交相辉映,近有汤和墓、水上乐园、淮河风情园,东邻明皇陵、中都城、龙兴寺、白石山森林公园;西郊荆涂二山隔河相对,相传大禹曾会诸侯于涂山,还在此娶涂山氏为妻。
现存有禹王宫、启母石以及型山上的白乳泉、卞和洞等诸多名胜散落在青山绿水间。
淮北市位于安徽北部,地处苏豫皖三省交界处。
北与肖县徐州市毗邻,东靠宿县、宿州市,南接怀远、蒙城两县,西连涡阳县和永城县,处于黄淮海经济区的黄金地带。
全市平原广袤,低山丘陵点缀其间,水域宽阔。
地域南北长108公里,东西宽60公里,总面积为2725平方公里。
人口162万,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汉、回、蒙、满、苗、朝鲜等14个民族。
少数民族同胞和汉族兄弟一起,为改变淮北“山河面貌,发展经济,繁荣文化”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淮北为安徽省9个省辖市之一,现为重要煤城、全国八大煤炭基地之一具有悠久历史的古都相城,北枕相山,南临滩水,是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处淮北平原的北部,属黄淮平原的一部分,以冲积平原为主,海拔为15一40米左右,平川广野是地貌的主要特征。
主要的低山丘陵大多分布在市境的东北部和北部边境。
东北部边境,从黑石块山向南延伸,大致沿东北----西南方向直到烈山,有一条带山丘,进入滩溪县马桥区新安乡土型村境内后,山带分东南、西南两个方向散开,如同一把张口的老虎钳,夹峙着平原;东南向的山丘,断断续续,直延伸到宋暄火车站附近;西南向山丘,过滩河后,直迫扒河北岸小在北部边境,也有一列东北----西南向低山丘陵,自北而南,经袁庄村和孟庄乡西侧,山丘伸向萧县境内,在丁里区瓦子口附近消失,后又在该市境内再起。
东部边境,有一南北向山地,最高点老龙脊,海拔363米,该市境内的最高峰。
景观:这里山水相依、风光迷人,相山森林公园、老龙脊森林公园以及奇石、古树、繁花、古刹和塌陷湖泊,构成了一幅多彩的画卷,让人们在碧水青山新城之间领略着一份诗情画意的和谐。
六安位于大别山北麓,依山襟淮,承东接西,贯淮淠而望江海,连鄂豫而衔中原,是东进西出的桥头堡。
312国道和宁西铁路横贯东西,距南京270公里,距上海600公里,距武汉330公里,区位十分优越。
六安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常年云雾缭绕,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六安古老而又新兴。
如果你有机会走进皖西,走进这大别山的深处,你会发觉这里就是你梦寐以求的“桃源仙境”。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取“六地平安”’之意,置六安国,“六安”之名沿袭至今。
远在新石器时代,六安就有人类活动。
这里是上古四圣皋陶部族活动场所和聚居地,是皋陶文化的发祥地,故六安又称“皋城”。
六安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
红一军、红四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七军、红二十八军等主力红军相继在这里组建和战斗过。
在血与火的战争年代里,六安人民为民族的解放、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有30万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同时也炼就了一大批英雄杰出人物。
仅在幸存的人民解放军指挥员中,就走出了108位功勋卓著的开国将军,并拥有金寨、六安两个将军县。
景观:这里过去因偏僻、贫瘠而少有人涉足,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和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等众多旅游资源也长期“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状态。
如果你有机会走进皖西,走进这大别山的深处,你会发觉这里就是你梦寐以求的“桃源仙境”。
阜阳市位于淮北平原西部,安徽省西北方,西、北与河南为邻,东与亳州、淮南两市接壤,南与六安市以淮河为界。
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12.4℃,年降水量900毫米,无霜期214天。
地处东径114°52′-116°37′,北纬32°24′-34°5′,东西长162公里,南北宽128.5公里,全市总面积994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8.5万亩。
全市辖临泉、阜南、颍上、太和4县和颍州、颍泉、颍东3区,代管界首市,下设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5个办事处,41个乡,124个镇,总人口800.39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75.79万人,农村人口624.60万人。
阜阳市属于汉族人口聚居区,少数民族为回、满、壮、苗、侗、彝、白、傣、朝鲜、蒙古、维吾尔、达斡尔等民族。
阜阳市具有悠久的文明史,约在公元前26世纪至公元前22世纪的新石器时代,颍河、涡河沿岸有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原始部落群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