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煤炭资源简介
- 格式:pdf
- 大小:483.04 KB
- 文档页数:3
玛伊努尔
7101010112
了解安徽省的优势资源,各资源所占比重的大小
丰富的资源优势
安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安徽是中国矿产资源大省,其中煤、铁、铜、硫铁矿等二十多种重要矿产储量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
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发展能源、原材料和加工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以马鞍山为重点的钢铁工业,以安庆为基地的石油化工工业,以铜陵为中心的有色金属工业和淮南、淮北两大煤炭基地在全国均占有重要地位。
安徽省矿产资源储量统计公告
(截至2004年底)
截止2004年底,安徽省发现矿产118种(如计算到亚矿种为138)种,列入资源储量统计的矿种76种(如计算到亚矿种,则为103种)。
查明有资源储量(以办理储量登记为准)的亚矿种84种。
本年列入矿产资源储量统计的矿区(含小矿)4582个。
安徽主要要矿产资源储量及其排序
安徽是中国的农业大省。
有耕地433万公顷,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加上多样的地貌形态和区域类型,适宜多种作物生长。
粮食、棉花、油料、茶叶、水果、药材和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十位。
安徽旅游资源更是得天独厚,有世界级的旅游胜地黄山、佛教圣地九华山、道教名山齐云山及天柱山、琅琊山、太平湖、巢湖等名山秀水,其中,黄山作为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安徽省人力资源丰富,科技教育实力雄厚。
省会合肥是我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拥有全国闻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合肥分院等一大批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
每千名职工中拥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在全国同类城市名列前茅,较高的劳动力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为安徽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023年安徽省煤炭行业市场调研报告一、背景安徽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省份之一,全省共有31座大型煤矿和近百座小型煤矿。
煤炭行业作为安徽省的支柱产业,对全省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然而,随着国家能源政策的变化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安徽省煤炭行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二、市场现状1. 总体情况安徽省煤炭行业市场规模庞大,但市场竞争也非常激烈。
据统计,2019年安徽省煤炭产量达到1.2亿吨,其中70%以上被用于发电、钢铁和化工等工业领域。
目前,省内外的多家煤炭企业参与了该市场的竞争,如中煤集团、华能集团、绿色动力等。
2. 价格水平近年来,国家为了保护环境和推进清洁能源,加大了煤炭生产和使用的环保和安全监管力度,导致煤炭供应收紧,价格大幅上涨。
据悉,目前安徽省煤炭价格整体呈现上涨趋势,其中动力煤价格已接近每吨800元,高于去年同期50%以上。
3. 市场需求安徽省煤炭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于工业、建筑和居民等领域。
其中,工业是最大的消费者,大量消耗煤炭进行生产和加工。
其次是建筑行业,建筑用煤主要用于供暖和蒸汽发生。
居民部分主要是夏季烧烤和冬季民用取暖。
三、市场问题1. 环保问题煤炭作为传统的化石能源,燃烧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排放物,严重影响着环境和健康。
为此,国家在近年来加强了环保监管,要求煤炭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环保设施和治理水平。
然而,安徽省部分煤炭企业仍存在环保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2. 产能过剩随着国家大力推进清洁能源,煤炭的供需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据悉,近年来,安徽省煤炭行业生产能力过剩,导致部分煤炭企业面临生存困境。
为此,需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逐步减少过剩产能。
3. 安全问题煤炭开采和加工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容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煤层顶板坍塌等事故。
特别是在井下作业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因此,需要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四、发展建议1. 提高环保水平为解决环保问题,需要在政策法规指导下,实行严格的环保监管,对不符合环保规定的企业进行处罚,引导企业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提高环保水平。
淮北矿业淮北矿业:中国资源领域的瑰宝引言:淮北矿业位于中国安徽省,是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淮北矿业一直是中国煤炭工业的支柱之一,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对淮北矿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一、历史回顾淮北矿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当时中国经济发展急需大量煤炭资源。
淮北地区的丰富煤炭资源引起了国家的注意,随后进行了大规模的矿产调查和勘探工作。
于是,在1958年,淮北矿业公司成立,标志着淮北矿业的正式开始。
上世纪60年代是淮北矿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大型煤矿相继投产,人力资源和技术设备得到了极大的扩充。
淮北矿业在当时成为中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为国家提供了丰富的能源支持。
然而,淮北矿业也经历了一些困难和挫折。
上世纪80年代,由于煤炭市场的变化和技术设备的老化,淮北矿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要求的变化,淮北矿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
二、现状分析目前,淮北矿业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化煤炭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淮北矿业公司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淮北矿业的主要煤炭矿井分布在淮北市和宿州市。
其中,淮北市的鹰手营子矿区是淮北矿业的核心区域,拥有大量的高品质煤炭资源。
宿州市的淮矿煤矿也是淮北矿业的重要产煤区之一。
近年来,淮北矿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先进的采矿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的引进,大大提高了煤炭开采和生产的效率。
此外,淮北矿业还加大了对矿产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力度,努力实现煤炭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淮北矿业也不断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和交流。
国际先进的矿业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为淮北矿业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同时,淮北矿业还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拓展了出口业务,使淮北煤炭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得到了认可。
三、未来展望未来,淮北矿业将更加注重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
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引进先进的清洁能源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淮北矿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安徽淮北简介概况
淮北,位于中国安徽省中北部,是该省重要的工业城市。
它地处淮河流域,北临黄山,南接长江,东临徐州,西邻安庆,地理位置优越。
淮北市下辖6个区和3个县,总面积约为15,000平方公里,人口约为500万。
淮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古代,淮北是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的交汇点,这里曾经是商贾云集的繁华商埠。
如今,在淮北市区内,仍能看到一些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如古城墙、古寺庙等,这些都是淮北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淮北的经济发展以工业为主。
这里拥有大量的煤炭资源,是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淮北的煤炭工业发达,煤矿、电厂、化工厂等相关企业林立,为淮北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除此之外,淮北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工业部门,如钢铁、机械制造和化工等。
淮北市的交通便利,公路和铁路网络发达。
市内有多个客运站和火车站,可以方便地前往全国各地。
此外,淮北还拥有一个现代化的机场,使得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地出行。
淮北的教育事业也相当发达。
这里有多所高等学府,如淮北师范大学、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等。
这些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为淮北的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淮北还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
市区内有多个公园和风景名胜区,如淮北市公园、明湖风景区等,供人们休闲娱乐。
周边地区还有黄山风景区、九华山风景区等著名景点,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淮北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发展迅速的城市。
它以其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发达的工业为骄傲,同时也重视文化教育和旅游业的发展。
淮北市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探索和发展。
淮南地区淮南群沉积特征和层序地层淮南地区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淮河中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煤田之一。
淮南地区的地层特征复杂多样,其中以淮南群为代表的煤田盆地沉积地层是煤炭资源开发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文将对淮南地区淮南群沉积特征和层序地层进行详细的探究与分析。
一、淮南地区概况淮南地区位于安徽省南部,东临淮河,是中国重要的煤炭工业基地之一。
淮南地区的地质构造较为复杂,主要由北起南延的横断山脉、淮河中游地区构成。
淮南地区的地质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有明确的煤炭开采历史。
淮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和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平坦,气候温和,适宜农业和工业的发展。
二、淮南群沉积特征淮南群是淮南地区发育最为广泛的一套石炭纪地层,主要分布在淮北煤田和大别煤田等地区。
淮南群的地层厚度在几十到几百米不等,由煤层、页岩、泥岩、砂岩等组成。
在淮南群中,煤层的分布比较广泛,煤厚度也较大,煤炭资源储量丰富。
而且,淮南群中的煤层煤质优良,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淮南群的沉积特征主要体现在地层的构造、沉积相和沉积环境等方面。
在地层构造上,淮南群主要由砂岩、泥岩、页岩和煤层交替组成,沉积节理明显,岩石的纹理和结构清晰可见。
在沉积相上,淮南群主要为低地红层和沉积碎屑岩,含沙量较高,多为粒度较大的沉积物质,并且具有比较典型的沉积结构。
在沉积环境上,淮南群的沉积环境主要以湿地沼泽和水陆交错河流相为主,适宜煤炭等有机物的生长和堆积。
三、淮南群层序地层层序地层学是研究地层沉积序列和相序列的一门学科,对地层的堆积、演化、油气成藏等过程进行研究,属于沉积学和地质学的交叉领域。
淮南群层序地层的研究是对地层演化和沉积模式的重要分析,对淮南地区的煤炭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淮南群的层序地层主要表现为几个特征。
首先是层序序列间的相互联系,不同界线之间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和反映,地层沉积规律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其次是层序相差展,即同一层序内沉积相之间的替代关系,沉积序列的扩展和收缩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安徽省能源产业的发展概述安徽省作为中国东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
经过多年的努力,安徽省能源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文将对安徽省能源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
能源资源概况安徽省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包括煤炭、天然气、水力资源和新能源资源等。
煤炭是安徽省主要能源资源,煤炭储量居全国前列,为安徽省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能源支持。
此外,安徽省还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和大量的水力资源,这些资源在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安徽省通过加大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碳排放的减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能源产业发展情况安徽省的能源产业经历了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
煤炭开采和煤炭化工、能源装备制造和新能源产业是安徽省能源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煤炭开采和煤炭化工是安徽省的传统优势产业,以产量大、资源丰富为特点。
能源装备制造是近年来快速崛起的产业,安徽省的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在技术和品质方面不断创新突破,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新能源产业是近年来安徽省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安徽省在光伏发电、风能发电和生物质能源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已成为全国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为推动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安徽省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鼓励和支持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推动能源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等。
此外,安徽省还积极引导和吸引国内外资本进入能源领域,加强与其他地区和企业的合作交流,不断拓展企业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国政府近年来加大了对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清洁能源的发展给予了巨大的支持。
这为安徽省能源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
安徽省作为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产业基地和交通枢纽,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加快煤炭资源勘查步伐为安徽崛起提供资源保障李学文【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地质》【年(卷),期】2008(020)009【摘要】安徽省是煤炭资源大省,含煤面积约1.79万km2,煤炭赋存量居华东第一.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安徽省煤田地质局共提交各类地质报告和资料694件,累计查明资源储量约300亿t,保有资源储量约260亿t.目前,两淮煤田勘查深度一般为-1000~1200m,埋深-1200~-1500m的煤田勘探多属空白.针对安徽省当前煤炭勘探形势,安徽省煤田地质局以新增煤炭资源储量为目标,利用现代地学理论为指导,加大科研和装备投入,实现了深部矿床勘探中的重大突破.随着深部勘探程度的提高,预计可为安徽新增煤炭资源储量近200亿t,这将大大缓解安徽省的煤炭供需矛盾.安徽省煤田地质局深部找煤的重大突破,对于提高煤炭供应能力具有重要的找矿指导意义.【总页数】2页(P76-77)【作者】李学文【作者单位】安徽省煤田地质局,安徽,合肥,23008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07.1【相关文献】1.加快引黄灌区节水改造步伐为乌拉特旗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J], 刘志强;邬子军;刘林;苗瑞俊2.加快牧区水利建设步伐,为草原生态保护提供水资源保障 [J], 乌斯满·沙吾提;王新;王永增3.亟需加快煤炭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步伐--对我国未来17年高质量煤炭供应能力保障的思考之二 [J], 潘伟尔4.构建地质勘查新机制实施省部找矿新计划为实现中原崛起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在全省地质勘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J], 郭公民5.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详实可靠的煤炭资源保障——内蒙古煤田地质局、内蒙古煤炭地质勘查(集团)公司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徽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介
孔令地
【期刊名称】《矿业科学技术》
【年(卷),期】2009(000)003
【摘要】为了集中研究力量,联合国内外该领域的科研单位和工程技术单位的研究人员,开展煤炭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等多方位的研究。
介绍了以安徽理工大学“资源管理”、“矿物加工”、“化学工艺”、“环境工程”等学科为依托,形成的三个具有特色和优势、安徽一流全国知名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该中心是一个开放式的研究与开发的基地,是服务于产、学、研为一体的研究中心。
【总页数】2页(P47-48)
【作者】孔令地
【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科技产业处,安徽淮南232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423
【相关文献】
1.玉米育种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介 [J],
2.安徽省有机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介 [J],
3.安徽省甜叶菊品种繁育及栽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介 [J],
4.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国家非金属矿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J],
5.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国家非金属矿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投新集刘庄煤矿简介国投新集刘庄煤矿是在国家实施能源战略开发的新形势下,经国家批准的两淮煤炭基地开工兴建的第一对特大型井工型矿井;是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控股投资,并列入国家和安徽省‚十五‛计划重点的能源建设项目。
刘庄煤矿座落于安徽阜阳颍上县境内,南距县城约20km,西至阜阳市40km,井田面积82km2,煤炭地质储量15.6亿吨,可采储量6.79亿吨,开采年限约为61年。
煤层倾角12°—15°,具有较好的开采条件。
煤质低磷、特低硫,符合国家环保政策对燃煤的要求。
矿区专用铁路与阜淮线连接,通过京九、京沪、皖赣铁路和发达的公路、水路交通网,形成便利的运输通道。
刘庄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一期年产为300万吨,二期年产为800万吨,矿井投资28亿元,于2003年初开工建设,2006年10月建成试生产,2007年6月23日矿井正式通过国家发改委竣工总体验收,标志着刘庄煤矿正式投产。
刘庄煤矿在工程建设中创造了国内外建井技术‚七项第一‛:一、冻、注、凿主动三平行快速建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在国内率先主动采用这一工艺,创造了800米深井筒当年开工、当年到底的国内先进水平,该项目荣获2005年度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箕斗提升矸石系统。
国内首次研究出并使用箕斗提升矸石系统关键技术,提升效率提高200%以上;三、矸石运输系统连续化。
在国内首次研究并提出矸石从掘进工作面到井底矸石仓装载、破碎、胶带机运输工艺和系统布置。
四、主井提升系统。
在国内首次实现直径8m井筒内布置两套40吨箕斗工艺和设备布置。
主井井塔高为90.8米,为亚洲第一塔。
主井两台4.65×6电机内置式磨擦轮提升机及其电控系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五、融土上基础施工的研究。
成功解决主井井塔基础在冻融土上施工的关键技术,缩短建井工期6个月以上。
六、深井降温技术。
国内首次使用国外先进降温技术,成功的解决深井降温系统关键技术,达国外先进水平。
七、矿井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一、煤矿简介(三)井田概况1、地理位置及交通地理位置:刘桥一矿位于安徽省濉溪县西北刘桥镇境内,东北距淮北市约12km,东距濉溪县约7km,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6°34′07″,北纬33°53′33″~33°57′54″,矿井走向长7km,倾向宽1.5~2.0km,矿井采矿许可证面积14.2604km2。
交通情况:井田内有与刘桥二矿共用的铁路专用线至濉溪站转接京沪、陇海和京九三大干线,通往全国各地。
南部有濉永(濉溪——永城)公路通过本矿,铁路、公路构成了本矿便利的交通条件,区内一片平原,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方便。
2、地形与河流刘桥一矿地处淮北平原中部。
矿区内地势平坦,地表自然标高+31.5m,基岩无出露,均为巨厚新生界松散层覆盖。
本区属淮河流域。
区内有王引河、直河、丁沟、任李沟、曹沟、大庙沟等小型沟渠自西北向东南经矿区后,再经沱河注入淮河。
矿区内农用灌沟纵横,村庄星罗棋布。
3、气候与气象本区气候温和,属于北温带季风区海洋~大陆性气候。
气候变化明显,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多风,春秋两季温和。
据淮北市气象局1980~2006年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14.3°C,最高气温40.3°C,最低气温-10.9°C。
年平均降雨量785mm,雨量集中在7~8月份,最大冻土深度0.17m,年平均风速2.2m/s,最大风速达20m/s,主导风为东~东北风,无霜期为210~240天,冻结期一般在12月上旬至次年2月中旬。
4、地震刘桥一矿属淮北煤田,位于华北板块东南缘,东有郯庐大断裂,西有阜阳麻城断裂,北有秦岭纬向构造带,南有五河——利辛断裂。
据历史资料记载,安徽北部一带自公元925年以来发生有感地震近50次,其中1960年以来本区发生较大的地震7次,据省地震局1996年编制的地震烈度区划图资料,本区属4~6级地震区,地震烈度为7度。
5、井田范围井田范围西北以土楼断层和谷小桥断层与刘桥二矿相邻,东南以刘桥断层为界,浅部至6煤层隐伏露头,深部至-600m水平,矿井走向长7km,倾向宽1.5~2.0km,矿井采矿许可证面积14.2604km2。
安徽省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引言能源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需求。
安徽省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大省之一,能源产业的发展对于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安徽省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包括能源资源情况、能源消费结构、能源产业结构以及政府政策等方面。
能源资源情况安徽省的能源资源主要包括煤炭、油气和清洁能源等几个方面。
煤炭资源安徽省是中国重要的煤炭产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据统计,安徽省煤炭储量约为XX亿吨,位居全国前列。
然而,由于煤炭资源开采成本较高,同时也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安徽省在煤炭资源开发和利用上面临一定的挑战。
油气资源安徽省也有一定的油气资源。
根据数据显示,安徽省已经探明的石油储量为XX万吨,天然气储量为XX亿立方米。
然而,相比于其他资源富集地区,安徽省的油气资源储量相对较低。
清洁能源资源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推崇,清洁能源在安徽省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安徽省的地理条件适宜发展风能、太阳能和水能等清洁能源。
目前,安徽省已经建成多个风力发电场和太阳能发电站,清洁能源小微企业也在逐渐兴起。
能源消费结构安徽省的能源消费结构在过去几年有所改变,但仍然存在一定问题。
由于煤炭的丰富和廉价,长期以来安徽省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煤炭在安徽省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但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政府逐渐加大了对煤炭消费的限制和管理。
油气消费相比于其他一些沿海省份,安徽省的油气消费相对较低。
这与安徽省的经济结构和能源资源分布有关。
清洁能源消费随着清洁能源的发展和推广,安徽省的清洁能源消费也有所增加,尤其是在城市建设和大型工业企业中的使用逐渐增加。
能源产业结构安徽省的能源产业结构包括煤炭产业、石油化工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等多个方面。
安徽省的煤炭产业是该省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煤炭开采、加工和运输等环节都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链。
然而,由于煤炭资源的相对匮乏和环境污染问题,安徽省的煤炭产业发展面临着一定的困境。
一、安徽省能源产业现状安徽省是中国东部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
目前,安徽省的主要能源产业包括煤炭、天然气、油气等传统能源以及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在煤炭方面,安徽省有较大的煤炭储量和产量。
安徽省的煤炭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包括淮南、淮北等地。
此外,安徽省还拥有一些煤化工企业,主要生产煤制油、煤制气等产品。
在天然气方面,安徽省是全国最大的天然气消费省份之一、目前,安徽省正在加快天然气管网的建设,并努力提高天然气消费能力。
此外,安徽省还积极引进天然气综合利用技术,提高天然气的利用效率。
在油气方面,安徽省虽然没有油气资源,但是其地质条件适合油气勘探和开发。
目前,安徽省正在积极引进油气开发企业,加快油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清洁能源方面,安徽省拥有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
目前,安徽省正在积极发展风能和太阳能产业,推动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二、安徽省能源产业发展趋势1.促进能源清洁化: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策的支持,安徽省能源产业将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特别是在风能和太阳能方面,将加快项目建设和规模扩张,进一步推动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提高。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了更加合理和经济地利用能源资源,安徽省将加快能源节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通过引进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安徽省的能源消耗将得到有效控制。
3.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为了适应能源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安徽省将继续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
特别是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将加大创新力度,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和优化。
4.加强国际合作:安徽省将积极参与全球能源合作和国际能源项目,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5.推动能源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安徽省将加大对能源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的力度。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推动能源产业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安徽省的能源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安徽省煤炭资源简介
一、概况
安徽省位于我国东南部,地理位置是:东经115°~119°40′,北纬29°26′~34°40′。
全省面积139000余平方公里。
省内交通方便,铁路有津浦、陇海京九、符夹、淮南、濉阜、宁铜等线连接主要城镇与矿区;航运以长江、淮河为主干,其它涡河、颖河、巢湖等均可通轮;公路以市县为枢纽,构成全省公路网。
全省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淮北煤田和淮南煤田,为华北型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其次为皖南煤田,分布在沿江江南一带,为华南型上二叠统龙潭组、下二叠统梁山组及下侏罗统昆山组的含煤地层。
现有巢湖、安庆贵池、芜铜和宣泾五个矿区。
全省含煤面积约为180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2.9%。
截止1992年底,全省煤炭保有储量2735856.56万吨,其中生产井和在建井储量874662.89万吨,供进一步勘探的储量1158919.87万吨。
预测储量6115551万吨,其中预测可靠3218962万吨,皖南下寒武统石煤,计划处至300米储量构80亿吨。
二、含煤地层及煤质特征
(一)含煤地层特征
(1)华北型含煤地层,自下而上有:
中石炭统本溪组:由风化赤铁矿、铁铝质粘土岩、薄层灰岩组成,局部夹薄煤。
上石炭统太原组:由灰岩8~14层,含煤1~11层及砂泥岩组成。
下二叠统山西组:岩性由泥岩、粉砂岩、砂岩与煤层组成,含水量煤1~3层,煤厚1.65~7.00米。
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岩性由泥岩、砂岩及煤层组成,含煤2~20层,煤厚5.50~18.73米。
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岩性由粉砂岩、泥岩、花斑状鲕状泥岩及沙岩组成,含煤1~19层,煤厚1.95~13.09米。
(2)华南型含煤地层,下下而上有:
下二叠统栖霞组:由灰岩、粉砂岩及炭质泥岩组成。
底部梁山组(仅贵池矿区出露),厚度小于20米,岩性为灰黑色泥质页岩、炭质页岩、粉涛岩、顶部含泥质灰岩,夹透镜状、鸡窝状煤一层。
煤层为局部可采,平均厚0.5米。
下二叠统孤峰组:由万南页岩、炭质页岩及沥青质灰岩组成,不含煤。
上二叠统龙潭组:岩性由页岩、砂质页岩、含菱铁及遂石结核的泥质粉砂岩、炭质页岩及煤层组成。
上部含煤3~7层,煤厚0~7.4米,可采1~2层,厚0.34~4.8米。
上二叠统大隆组:由硅质页岩、硅质岩、硅质粉砂岩、炭质面岩及灰岩组成,厚10~71米。
下侏罗统昆山组:由砂砾岩、砂岩、炭质泥岩及煤层组成。
岩性、岩相及含煤性变化很大。
含煤3~12层,可采或局部可采2~4层。
本组地层仅在安庆、巢湖矿区发育。
中侏罗统自流井组:由粉砂岩、石黄钙砂岩及花斑状页岩组成,不含煤。
上侏罗统:为一套巨厚火山碎悄岩沉积,下部夹砾岩、粉砂岩、煤线及泥灰岩。
(二)煤质特征
本省煤类齐全,各矿区及不同时代煤的煤质特征,均具明显的差异性。
煤
类从低变质的气煤到高变质的无烟煤均有。
现将不同时代煤的煤质特征简述如下:
(1)二叠纪:淮北二叠纪煤层,煤质牌号齐全。
淮南煤种单一,以气煤为主。
个别地区为贫煤或天然焦。
皖南上二叠统龙潭组煤层煤种分带明显,以贫煤、无烟煤为主,少数为气煤、肥煤、焦煤等。
皖北二叠纪煤层原煤灰份由下而上逐渐增高,一般为低一中灰煤。
硫份以低硫煤为主,中硫工业区次之,磷的含量比较低,一般为0.0003~0.071%。
皖南各矿区灰份一般为22.29%,硫份为3.23~3.93%。
(2)侏罗纪:主要为下侏罗统昆山组的煤层,一般为灰黑、黑色、玻璃、沥青、金钢光泽,粉末状及块状构造为主,棉絮状及条带状结构。
煤类为无烟煤。
三、构造特征
本省地质构造比较复杂,位于昆仑一秦岭巨型纬向构造带的东段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第二沉九还交接复合部位,并受淮阳山字型构造干扰。
皖北石炭二叠纪聚煤区,受东西向古构造控制,聚煤方向和富煤带近东西向分布。
肥中断裂和郯庐断裂是淮南煤田和淮北煤田(也是华北石炭二叠系)在南、东的控煤边界。
其中淮北煤田主要受新华夏系和徐宿弧形构造的影响,淮南煤田主要受东西向构造的控制。
皖南二叠纪煤系,受秦岭东西向构造带和华夏系构造的制约,而煤系的分布主要受后期淮阳山字型构造前弧东翼构造形态的控制,使皖南各矿区呈北东方向展布。
皖南侏罗纪煤系(昆山组),主要分布在长江北岩,含煤地层的沉积受华夏构造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