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网站所公布的个行业分类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83.50 KB
- 文档页数:2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1目的和适用范围1.1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正确反映国民经济内部的结构和发展状况,并为国家宏观管理,各级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经济管理以及进行科研、教学、新闻宣传、信息咨询服务等提供统一的行业分类和编码,特制订本标准。
1.2 本标准供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划分行业使用。
在计划、统计、财务会计、税收、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宏观管理、部门管理等项工作中,按照本标准的规定,处理行业分类资料,进行有关的分析研究工作。
2分类原则2.1 以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关于统计单位划分的原则作为划分行业的基本原则,并在分类中注意区分第一、二、三次产业。
2.2 依据按经济活动性质的同一性进行分类的原则,即主要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性质进行行业分类,而不按其所属行政管理系统分类。
某一行业就其实质来说是指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活动的所有单位的聚合体。
2.3 积极吸取世界各国行业分类标准的经验,在具体分类中尽可能向联合国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 ISIC)靠拢,以便于进行国际资料对比。
3划分行业的基本单位3.1 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等各类组织机构,均以产业活动单位作为划分国民经济行业的基本单位。
产业活动单位是指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基本上从事一种经济活动的单位。
对于大多数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因为它们从事的经济活动比较单一,因而它们就是产业活动单位。
但对于大型联合企业、集团公司或从事两种及两种以上重要经济活动的单位,则需要进一步按经济活动划分产业活动单位。
产业活动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具有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经济活动;(2)单独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3)掌握收入和支出的会计核算资料。
3.2 乡、镇办以及村办的工业、建筑、批发零售贸易、交通运输、文教卫生等单位,具备产业活动单位条件的,按经济活动性质划分其所属的行业。
[1]农、林、牧、渔业[01]农业[02]林业[03]畜牧业[04]渔业[05]农、林、牧、渔服务业[2]采矿业[0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0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08]黑色金属矿采选业[09]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0]非金属矿采选业[11]其他采矿业[3]制造业[13]农副食品加工业[14]食品制造业[15]饮料制造业[16]烟草制品业[17]纺织业[18]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9]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20]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21]家具制造业[22]造纸及纸制品业[23]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24]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2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7]医药制造业[28]化学纤维制造业[29]橡胶制品业[30]塑料制品业[3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4]金属制品业[35]通用设备制造业[36]专用设备制造业[3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4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1]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42]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43]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4]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4]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45]煤气生产和供应业[46]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建筑业[47]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48]建筑安装业[49]建筑装饰业[50]其他建筑业[6]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51]铁路运输业[52]道路运输业[53]城市公共交通业[54]水上运输业[55]航空运输业[56]管道运输业[57]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58]仓储业[59]邮政业[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60]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61]计算机服务业[62]软件业[8]批发和零售业[63]批发业[65]零售业[9]住宿和餐饮业[66]住宿业[67]餐饮业[10]金融业[68]银行业[69]证券业[70]保险业[71]其他金融活动[11]房地产业[72]房地产业[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3]租赁业[74]商务服务业[1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75]研究与试验发展[76]专业技术服务业[77]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78]地质勘查业[1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79]水利管理业[80]环境管理业[81]公共设施管理业[15]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82]居民服务业[83]其他服务业[16]教育[84]教育[17]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85]卫生[86]社会保障业[87]社会福利业[1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88]新闻出版业[89]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90]文化艺术业[91]体育[92]娱乐业[19]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93]中国共产党机关[94]国家机构[95]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96]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和宗教组织[97]基层群众自治组织[20]国际组织[98]国际组织[99]使领馆。
统计局行业分类标准统计局行业分类标准是指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对各行业进行分类的标准。
这一标准是为了便于统计和分析各个行业的经济活动,为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统计局行业分类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需要,通过对各个行业的生产活动、产品、技术水平等方面的特征进行综合考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行业分类。
这一标准的制定对于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标准是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制定的,其目的是为了对各行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统计和分析。
这一标准将各行业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以便于对各行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准确的统计和分析。
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对各行业的生产活动、产品、技术水平等方面的特征进行综合考量,以便于对各行业进行准确的统计和分析。
这一标准的制定对于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标准的制定是为了对各行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于为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这一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对各行业的生产活动、产品、技术水平等方面的特征进行综合考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行业分类。
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标准的制定对于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制定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对各行业的生产活动、产品、技术水平等方面的特征进行综合考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行业分类。
这一标准的制定是为了对各行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于为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标准的制定对于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制定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总之,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标准的制定是为了对各行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于为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这一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对各行业的生产活动、产品、技术水平等方面的特征进行综合考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行业分类。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1目的和适用范围1.1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正确反映国民经济内部的结构和发展状况,并为国家宏观管理,各级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经济管理以及进行科研、教学、新闻宣传、信息咨询服务等提供统一的行业分类和编码,特制订本标准。
1.2 本标准供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划分行业使用。
在计划、统计、财务会计、税收、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宏观管理、部门管理等项工作中,按照本标准的规定,处理行业分类资料,进行有关的分析研究工作。
2分类原则2.1 以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关于统计单位划分的原则作为划分行业的基本原则,并在分类中注意区分第一、二、三次产业。
2.2 依据按经济活动性质的同一性进行分类的原则,即主要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性质进行行业分类,而不按其所属行政管理系统分类。
某一行业就其实质来说是指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活动的所有单位的聚合体。
2.3 积极吸取世界各国行业分类标准的经验,在具体分类中尽可能向联合国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 ISIC)靠拢,以便于进行国际资料对比。
3划分行业的基本单位3.1 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等各类组织机构,均以产业活动单位作为划分国民经济行业的基本单位。
产业活动单位是指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基本上从事一种经济活动的单位。
对于大多数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因为它们从事的经济活动比较单一,因而它们就是产业活动单位。
但对于大型联合企业、集团公司或从事两种及两种以上重要经济活动的单位,则需要进一步按经济活动划分产业活动单位。
产业活动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具有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经济活动;(2)单独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3)掌握收入和支出的会计核算资料。
3.2 乡、镇办以及村办的工业、建筑、批发零售贸易、交通运输、文教卫生等单位,具备产业活动单位条件的,按经济活动性质划分其所属的行业。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1 目的和适用范围1。
1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正确反映国民经济内部的结构和发展状况,并为国家宏观管理,各级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经济管理以及进行科研、教学、新闻宣传、信息咨询服务等提供统一的行业分类和编码,特制订本标准。
1。
2本标准供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划分行业使用。
在计划、统计、财务会计、税收、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宏观管理、部门管理等项工作中,按照本标准的规定,处理行业分类资料,进行有关的分析研究工作.2 分类原则2.1以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关于统计单位划分的原则作为划分行业的基本原则,并在分类中注意区分第一、二、三次产业.2。
2依据按经济活动性质的同一性进行分类的原则,即主要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性质进行行业分类,而不按其所属行政管理系统分类。
某一行业就其实质来说是指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活动的所有单位的聚合体。
2。
3积极吸取世界各国行业分类标准的经验,在具体分类中尽可能向联合国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靠拢,以便于进行国际资料对比。
3 划分行业的基本单位3。
1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等各类组织机构,均以产业活动单位作为划分国民经济行业的基本单位。
产业活动单位是指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基本上从事一种经济活动的单位.对于大多数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因为它们从事的经济活动比较单一,因而它们就是产业活动单位。
但对于大型联合企业、集团公司或从事两种及两种以上重要经济活动的单位,则需要进一步按经济活动划分产业活动单位。
产业活动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具有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经济活动;(2)单独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3)掌握收入和支出的会计核算资料。
3.2乡、镇办以及村办的工业、建筑、批发零售贸易、交通运输、文教卫生等单位,具备产业活动单位条件的,按经济活动性质划分其所属的行业。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24),是由中国国家统计局制定和发布的一项标准,用于对国民经济各个行业进行分类和编码。
该标准基于国际标准行业分类,结合中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特点,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和完善。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主要由三个层次构成:大类、中类和小类。
大类是最高层次的分类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类型将它们分为16个大类,分别是: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
在每个大类下面,有数十个中类,中类进一步细化了对经济活动的描述。
例如,在制造业这个大类下面,有39个中类,如食品制造业、纺织服装、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
每个中类都有一个独特的编码,方便行业之间的比较和统计。
最后,每个中类又细分为若干个小类。
小类是最精细的行业分类单位,它们反映了具体的经济细分领域。
以制造业中的食品制造业为例,它包括了16个小类,如乳制品制造、酒、饮料制造等。
这个标准在社会经济统计、产业研究和宏观经济分析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为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和社会公众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经济行业分类依据。
通过标准的应用,可以对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企业进行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除了GB/T4754-202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中国国家统计局还发布了一些补充和修订的标准,以适应经济变化和分类精细化的需求。
例如,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兴起,新兴的经济活动和行业不断涌现,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关于修改GB/T4754-202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有关事项的公告》,对互联网经济行业进行了划分和编码的修订。
总之,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统计标准,在国民经济分析和产业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1目的和适用范围1.1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正确反映国民经济内部的结构和发展状况,并为国家宏观管理,各级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经济管理以及进行科研、教学、新闻宣传、信息咨询服务等提供统一的行业分类和编码,特制订本标准。
1.2本标准供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划分行业使用。
在计划、统计、财务会计、税收、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宏观管理、部门管理等项工作中,按照本标准的规定,处理行业分类资料,进行有关的分析研究工作。
2分类原则2.1以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关于统计单位划分的原则作为划分行业的基本原则,并在分类中注意区分第一、二、三次产业。
2.2依据按经济活动性质的同一性进行分类的原则,即主要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性质进行行业分类,而不按其所属行政管理系统分类。
某一行业就其实质来说是指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活动的所有单位的聚合体。
2.3积极吸取世界各国行业分类标准的经验,在具体分类中尽可能向联合国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靠拢,以便于进行国际资料对比。
3划分行业的基本单位3.1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等各类组织机构,均以产业活动单位作为划分国民经济行业的基本单位。
产业活动单位是指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基本上从事一种经济活动的单位。
对于大多数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因为它们从事的经济活动比较单一,因而它们就是产业活动单位。
但对于大型联合企业、集团公司或从事两种及两种以上重要经济活动的单位,则需要进一步按经济活动划分产业活动单位。
产业活动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具有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经济活动;(2)单独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3)掌握收入和支出的会计核算资料。
3.2乡、镇办以及村办的工业、建筑、批发零售贸易、交通运输、文教卫生等单位,具备产业活动单位条件的,按经济活动性质划分其所属的行业。
[1]农、林、牧、渔业[01]农业[02]林业[03]畜牧业[04]渔业[05]农、林、牧、渔服务业[2][2][2][2]采矿业采矿业采矿业采矿业[0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0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08]黑色金属矿采选业[09]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0]非金属矿采选业[11]其他采矿业[3][3][3][3]制造业制造业制造业制造业[13]农副食品加工业[14]食品制造业[15]饮料制造业[16]烟草制品业[17]纺织业[18]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9]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20]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21]家具制造业[22]造纸及纸制品业[23]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24]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2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7]医药制造业[28]化学纤维制造业[29]橡胶制品业[30]塑料制品业[3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4]金属制品业[35]通用设备制造业[36]专用设备制造业[3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4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1]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42]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43]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4][4][4][4]电力电力电力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煤气及水的生产和煤气及水的生产和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供应业供应业供应业[44]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45]煤气生产和供应业[46]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5][5][5]建筑业建筑业建筑业建筑业[47]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48]建筑安装业[49]建筑装饰业[50]其他建筑业[6][6][6][6]交通运输交通运输交通运输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仓储及邮政业仓储及邮政业仓储及邮政业[51]铁路运输业[52]道路运输业[53]城市公共交通业[54]水上运输业[55]航空运输业[56]管道运输业[57]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58]仓储业[59]邮政业[7][7][7][7]信息传输信息传输信息传输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计算机服务和计算机服务和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软件业软件业软件业[60]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61]计算机服务业[62]软件业[8][8][8][8]批发和零售业批发和零售业批发和零售业批发和零售业[63]批发业[65]零售业[9][9][9][9]住宿和餐饮业住宿和餐饮业住宿和餐饮业住宿和餐饮业[66]住宿业[67]餐饮业[10][10][10][10]金融业金融业金融业金融业[68]银行业[69]证券业[70]保险业[71]其他金融活动[11][11][11][11]房地产业房地产业房地产业房地产业[72]房地产业[12][12][12][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3]租赁业[74]商务服务业[13][13][13][13]科学研究科学研究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技术服务和技术服务和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地质勘查业地质勘查业地质勘查业[75]研究与试验发展[76]专业技术服务业[77]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78]地质勘查业[14][14][14][14]水利水利水利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环境和公共设施环境和公共设施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管理业管理业管理业[79]水利管理业[80]环境管理业[81]公共设施管理业[15][15][15][15]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82]居民服务业[83]其他服务业[16][16][16][16]教育教育教育教育[84]教育[17][17][17][17]卫生卫生卫生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社会保障和社会社会保障和社会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福利业福利业福利业[85]卫生[86]社会保障业[87]社会福利业[18][18][18][18]文化文化文化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体育和娱乐业体育和娱乐业体育和娱乐业[88]新闻出版业[89]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90]文化艺术业[91]体育[92]娱乐业[19][19][19][19]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93]中国共产党机关[94]国家机构[95]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96]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和宗教组织[97]基层群众自治组织[20]国际组织[98]国际组织[99]使领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组标准概述本文档旨在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制定的行业分组标准。
行业分组标准是一种对不同行业进行分类和归类的方法,以便进行统计和研究。
标准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的行业分组标准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和功能,将所有行业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且具有一定相似性的类别。
目前,行业分组标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层级:第一层级:大类大类是行业分组标准的最高层级,是对各个行业进行最初的分类。
当前的大类包括但不限于:- 农、林、牧、渔业- 采矿业- 制造业-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建筑业- 批发和零售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住宿和餐饮业-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金融业- 房地产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教育- 卫生和社会工作第二层级:中类中类是在大类的基础上对各行业进行进一步划分的层级。
每个大类下可含有若干个中类,用于更具体地描述和归类各个行业。
第三层级:小类小类是在中类的基础上对行业进行细分的层级。
每个中类下可含有若干个小类,用于更详细地描述和分类具体的行业。
应用和意义行业分组标准在社会统计、经济研究、市场调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行业分组标准,可以对不同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研究机构提供决策参考和数据支持。
行业分组标准的制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行业的分类可能会随之改变和更新。
因此,为了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将根据需要对行业分组标准进行定期修订和更新。
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的行业分组标准为各个行业的分类和归类提供了重要依据。
这一标准的应用在社会统计和经济研究中具有广泛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期待通过行业分组标准的不断完善,为国家的发展和决策提供更有效的数据支持。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1目的和适用范围1.1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正确反映国民经济内部的结构和发展状况,并为国家宏观管理,各级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经济管理以及进行科研、教学、新闻宣传、信息咨询服务等提供统一的行业分类和编码,特制订本标准。
1.2 本标准供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划分行业使用。
在计划、统计、财务会计、税收、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宏观管理、部门管理等项工作中,按照本标准的规定,处理行业分类资料,进行有关的分析研究工作。
2分类原则2.1 以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关于统计单位划分的原则作为划分行业的基本原则,并在分类中注意区分第一、二、三次产业。
2.2 依据按经济活动性质的同一性进行分类的原则,即主要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性质进行行业分类,而不按其所属行政管理系统分类。
某一行业就其实质来说是指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活动的所有单位的聚合体。
2.3 积极吸取世界各国行业分类标准的经验,在具体分类中尽可能向联合国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 ISIC)靠拢,以便于进行国际资料对比。
3划分行业的基本单位3.1 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等各类组织机构,均以产业活动单位作为划分国民经济行业的基本单位。
产业活动单位是指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基本上从事一种经济活动的单位。
对于大多数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因为它们从事的经济活动比较单一,因而它们就是产业活动单位。
但对于大型联合企业、集团公司或从事两种及两种以上重要经济活动的单位,则需要进一步按经济活动划分产业活动单位。
产业活动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具有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经济活动;(2)单独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3)掌握收入和支出的会计核算资料。
3.2 乡、镇办以及村办的工业、建筑、批发零售贸易、交通运输、文教卫生等单位,具备产业活动单位条件的,按经济活动性质划分其所属的行业。
国家统计局最新行业分类
农、林、牧、渔业分类
采矿业分类
制造业分类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分类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分类
化学纤维制造业分类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分类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分类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分类
建筑业分类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分类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分类
批发和零售业分类
住宿和餐饮业分类
金融业分类
房地产业分类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分类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分类。
学 海 无 涯1[1]农、林、牧、渔业 [01]农业 [02]林业 [03]畜牧业 [04]渔业[05]农、林、牧、渔服务业 [2]采矿业[0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0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08]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09]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10]非金属矿采选业 [11]其他采矿业 [3]制造业[13]农副食品加工业 [14]食品制造业 [15]饮料制造业 [16]烟草制品业 [17]纺织业[18]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9]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20]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21]家具制造业 [22]造纸及纸制品业[23]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24]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2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7]医药制造业 [28]化学纤维制造业 [29]橡胶制品业 [30]塑料制品业[3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3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4]金属制品业 [35]通用设备制造业 [36]专用设备制造业 [3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3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4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1]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42]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43]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4]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4]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45]煤气生产和供应业 [46]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5]建筑业[47]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 [48]建筑安装业 [49]建筑装饰业 [50]其他建筑业 [6]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51]铁路运输业 [52]道路运输业[53]城市公共交通业 [54]水上运输业 [55]航空运输业 [56]管道运输业[57]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58]仓储业 [59]邮政业 [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60]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61]计算机服务业 [62]软件业[8]批发和零售业 [63]批发业 [65]零售业[9]住宿和餐饮业 [66]住宿业 [67]餐饮业 [10]金融业 [68]银行业 [69]证券业 [70]保险业[71]其他金融活动 [11]房地产业 [72]房地产业[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73]租赁业 [74]商务服务业[1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75]研究与试验发展 [76]专业技术服务业[77]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 [78]地质勘查业[1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79]水利管理业 [80]环境管理业 [81]公共设施管理业[15]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82]居民服务业 [83]其他服务业 [16]教育 [84]教育[17]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85]卫生[86]社会保障业 [87]社会福利业[1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88]新闻出版业[89]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90]文化艺术业 [91]体育 [92]娱乐业[19]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93]中国共产党机关 [94]国家机构[95]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 [96]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和宗教组织[97]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20]国际组织 [98]国际组织 [99]使领馆。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1目的和适用X围1.1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展,正确反映国民经济内部的构造和开展状况,并为国家宏观管理,各级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经济管理以及进展科研、教学、新闻宣传、信息咨询效劳等提供统一的行业分类和编码,特制订本标准。
1.2本标准供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划分行业使用。
在方案、统计、财务会计、税收、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宏观管理、部门管理等项工作中,按照本标准的规定,处理行业分类资料,进展有关的分析研究工作。
2分类原那么2.1以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关于统计单位划分的原那么作为划分行业的根本原那么,并在分类中注意区分第一、二、三次产业。
2.2依据按经济活动性质的同一性进展分类的原那么,即主要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性质进展行业分类,而不按其所属行政管理系统分类。
某一行业就其实质来说是指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活动的所有单位的聚合体。
2.3积极吸取世界各国行业分类标准的经历,在具体分类中尽可能向联合国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靠拢,以便于进展国际资料比照。
3划分行业的根本单位3.1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等各类组织机构,均以产业活动单位作为划分国民经济行业的根本单位。
产业活动单位是指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根本上从事一种经济活动的单位。
对于大多数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因为它们从事的经济活动比拟单一,因而它们就是产业活动单位。
但对于大型联合企业、集团公司或从事两种及两种以上重要经济活动的单位,那么需要进一步按经济活动划分产业活动单位。
产业活动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具有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经济活动;(2)单独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3)掌握收入和支出的会计核算资料。
3.2乡、镇办以及村办的工业、建筑、批发零售贸易、交通运输、文教卫生等单位,具备产业活动单位条件的,按经济活动性质划分其所属的行业。
[1]农、林、牧、渔业[01]农业[02]林业[03]畜牧业[04]渔业[05]农、林、牧、渔服务业[2]采矿业[0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0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08]黑色金属矿采选业[09]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0]非金属矿采选业[11]其他采矿业[3]制造业[13]农副食品加工业[14]食品制造业[15]饮料制造业[16]烟草制品业[17]纺织业[18]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9]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20]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21]家具制造业[22]造纸及纸制品业[23]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24]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2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7]医药制造业[28]化学纤维制造业[29]橡胶制品业[30]塑料制品业[3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4]金属制品业[35]通用设备制造业[36]专用设备制造业[3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4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1]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42]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43]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4]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4]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45]煤气生产和供应业[46]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建筑业[47]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48]建筑安装业[49]建筑装饰业[50]其他建筑业[6]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51]铁路运输业[52]道路运输业[53]城市公共交通业[54]水上运输业[55]航空运输业[56]管道运输业[57]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58]仓储业[59]邮政业[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60]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61]计算机服务业[62]软件业[8]批发和零售业[63]批发业[65]零售业[9]住宿和餐饮业[66]住宿业[67]餐饮业[10]金融业[68]银行业[69]证券业[70]保险业[71]其他金融活动[11]房地产业[72]房地产业[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3]租赁业[74]商务服务业[1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75]研究与试验发展[76]专业技术服务业[77]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78]地质勘查业[1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79]水利管理业[80]环境管理业[81]公共设施管理业[15]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82]居民服务业[83]其他服务业[16]教育[84]教育[17]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85]卫生[86]社会保障业[87]社会福利业[1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88]新闻出版业[89]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90]文化艺术业[91]体育[92]娱乐业[19]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93]中国共产党机关[94]国家机构[95]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96]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和宗教组织[97]基层群众自治组织[20]国际组织[98]国际组织[99]使领馆。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1 目的和适用范围1.1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正确反映国民经济内部的结构和发展状况,并为国家宏观管理,各级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经济管理以及进行科研、教学、新闻宣传、信息咨询服务等提供统一的行业分类和编码,特制订本标准。
1.2本标准供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划分行业使用。
在计划、统计、财务会计、税收、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宏观管理、部门管理等项工作中,按照本标准的规定,处理行业分类资料,进行有关的分析研究工作。
2 分类原则2.1以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关于统计单位划分的原则作为划分行业的基本原则,并在分类中注意区分第一、二、三次产业。
2.2依据按经济活动性质的同一性进行分类的原则,即主要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性质进行行业分类,而不按其所属行政管理系统分类。
某一行业就其实质来说是指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活动的所有单位的聚合体。
2.3积极吸取世界各国行业分类标准的经验,在具体分类中尽可能向联合国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靠拢,以便于进行国际资料对比。
3 划分行业的基本单位3.1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等各类组织机构,均以产业活动单位作为划分国民经济行业的基本单位。
产业活动单位是指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基本上从事一种经济活动的单位。
对于大多数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因为它们从事的经济活动比较单一,因而它们就是产业活动单位。
但对于大型联合企业、集团公司或从事两种及两种以上重要经济活动的单位,则需要进一步按经济活动划分产业活动单位。
产业活动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具有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经济活动;(2)单独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3)掌握收入和支出的会计核算资料。
3.2乡、镇办以及村办的工业、建筑、批发零售贸易、交通运输、文教卫生等单位,具备产业活动单位条件的,按经济活动性质划分其所属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