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自救互救知识教学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6
煤矿工人应急处置自救互救、避险逃生培训范本一、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措施1. 迅速判断,并迅速采取响应措施。
在出现紧急情况时,矿工应立即判断事态的严重程度,并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如果发生火灾,应立即关闭任何可燃气体供应,同时采取灭火措施,防止火势进一步蔓延。
2. 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在矿井中工作时,矿工应始终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尘口罩、防护眼镜等。
这些防护装备能够在紧急情况下保护矿工的头部、面部和眼睛的安全。
3. 查找最近的避险场所。
在紧急情况下,矿工应尽快查找最近的避险场所。
这些避险场所可以是安全出口、指定的避难室或其他安全区域。
矿工应清楚地知道这些地点的位置,并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立即前往。
4. 按照正确的逃生路线撤离。
为了更高效地逃离事故现场,矿工应按照正确的逃生路线撤离。
逃生路线应事先规划好,并且矿工应了解并熟悉这些路线。
在逃生过程中,矿工应遵循指示,避免慌乱和拥挤,确保自身安全。
二、互助救援的重要性1. 建立互助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煤矿工作中,互助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对于应对紧急情况至关重要。
矿工应意识到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以最佳方式解决问题。
互助救援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生存率,还可以提高整个团队的安全水平。
2. 良好的沟通和配合。
在紧急情况下,良好的沟通和配合是关键。
矿工应与同事保持沟通,及时交流信息并协调行动。
通过有效的沟通,矿工可以迅速了解其他人的情况和需求,并提供帮助和支持。
3. 掌握简单的急救技能。
在紧急情况下,掌握简单的急救技能可以帮助挽救更多的生命。
矿工应接受相关的急救培训,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例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
在事故发生后,如果有人受伤,矿工可以立即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并为伤者争取更多的生存时间。
4. 组织逃生和救援行动。
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矿工应组织逃生和救援行动。
首先,矿工应帮助弱势群体,例如老年人、孕妇和伤员,确保他们的安全。
其次,矿工应协调行动,互相提供支持和帮助。
矿工自救与互救教案5【矿工自救与互救教案】一、教案背景矿工是在矿山中从事采矿工作的人员,他们常常面临着各种危险和困难。
为了提高矿工的自我保护能力和互相救助的能力,本教案旨在为矿工提供相关的自救与互救知识和技能培训。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矿工自救与互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 掌握矿工自救与互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学会使用自救与互救工具和设备;4. 培养矿工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矿工自救与互救的概念和意义;2. 矿工自救与互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矿工自救与互救工具和设备的使用;4. 矿工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的培养。
四、教学步骤1. 自救与互救概念的介绍自救与互救是指在矿山工作中,矿工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自己和互相帮助的行为。
介绍自救与互救的概念和意义,引发学生对自救与互救的重要性的思考。
2. 矿工自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1 安全意识的培养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提醒他们时刻保持警惕,注意矿山工作中的潜在危险。
2.2 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方法介绍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方法,如火灾时的逃生、窒息时的呼吸方法等,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
2.3 矿山事故的自救方法分析常见的矿山事故,如坍塌、透水等,介绍相应的自救方法和应急措施。
3. 矿工互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1 互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互救的重要性,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有效地应对矿山工作中的各种危险和困难。
3.2 互救的基本原则介绍互救的基本原则,如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沟通等,并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实际操作。
3.3 互救工具和设备的使用介绍常见的互救工具和设备,如救生绳、呼吸器等,讲解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 矿工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的培养4.1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团队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2 沟通技巧的培养介绍有效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反馈等,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让学生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煤矿-自救与互救教案第一节矿工自救互救自救:就是矿井发生意外灾害事故时,在灾区或受灾区影响区域的每个工作人员避灾和保护自己而采取的措施及方法。
互救:是指井下发生事故以后,每个现场作业人员在有效地进行自救的前提下,没有受到伤害的人员妥善地救护伤害人员的方法。
一、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的行动原则1.及时报告2.积极抢救3.安全撤离4.妥善避灾二、自救器和避难硐室(一)自救器过滤式自救器分为:隔离式1.过滤式自救器作用:井下发生火灾或瓦斯爆炸时矿工及时戴上,用来防护一氧化碳中毒。
氧气浓度≥18%适用条件:一氧化碳≤1.5%工作原理:使用方法:(1)取下橡胶保护罩;(2)拉开封口装置;(3)去掉上部外壳;(4)取出过滤罐;(5)将口具放入口中,咬住牙垫;(6)夹鼻夹,用嘴呼吸;(7)取下矿帽,戴上头带;(8)戴上矿帽,立即撤离灾区。
佩戴注意事项:2.化学氧自救器适用范围:任何条件下都可以使用,缺氧的情况下也可以用。
工作原理:使用方法:1.取下橡胶保护罩;2.拉开封口装置;3.去掉上部外壳;4.取出生氧罐;5.拔掉口具塞,整理气囊;6.将口具放入口中,咬住牙垫;7.夹鼻夹,用嘴呼吸;8.戴头带,戴矿帽。
注意事项:3.压缩氧自救器【提问】我矿使用的是那种自救器?【互动练习】(二)避难硐室概念:避难硐室是供矿工在遇到事故无法撤退而躲避待救的设施。
分类:永久避难硐室避难硐室分为:临时避难硐室永久避难硐室事先设在井底车场附近或采区工作地点安全出口的路线上。
要求:设有与矿调度室直通电话,构筑坚固,净高不低于2米,严密不透气或采用正压通风,并备有供避难者呼吸的供气设备、隔离式自救器、药品和饮水等;设在采区安全出口路线上的避难硐室,距人员集中工作地点应不超过500米,其大小应能容纳采区全体人员。
临时避难硐室是利用独头巷道、硐室或两道风门之间的巷道,由避灾人员临时修建的;所以,应在这些地点事先准备好木板、木桩、粘土、沙子或砖等材料,还应装带有阀门的压气管。
矿工自救与互救教案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煤矿产业的快速发展,矿工的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矿工在工作中面临着诸多危险,如瓦斯爆炸、煤尘爆炸、透水、顶板冒落等。
为了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提高矿工在遇到突发事件时的自救与互救能力,本教案旨在对矿工进行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培训。
二、教学目标1.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使矿工充分认识到自救与互救的重要性。
2.使矿工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救与互救技能。
3.培养矿工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正确地采取自救与互救措施。
三、教学内容1.矿工自救与互救的基本原则(1)保持冷静,迅速判断事故性质和状况。
(2)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3)充分利用现场资源,进行自救与互救。
2.矿工自救与互救的基本技能(1)呼吸系统的防护:使用防尘口罩、自救器等。
(2)疏散逃生:熟悉矿井的疏散通道和逃生路线,掌握疏散逃生的方法。
(3)紧急救护: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
(4)通信联络:掌握使用矿井通信设备的方法,及时与地面取得联系。
3.矿工自救与互救的注意事项(1)遵守矿井的安全规定,不擅自行动。
(2)在遇到事故时,要听从指挥,有序疏散。
(3)在自救与互救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矿工自救与互救的基本原则、技能和注意事项。
2.案例分析法:分析矿工自救与互救的成功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3.模拟演练法:组织矿工进行自救与互救的模拟演练,提高矿工的实战能力。
4.视频教学法:观看矿工自救与互救的教学视频,使矿工更加直观地了解自救与互救的方法。
五、教学评价1.课后作业:布置矿工自救与互救的课后作业,检验矿工的学习效果。
2.现场考核:组织矿工进行自救与互救的现场考核,评估矿工的自救与互救能力。
3.定期回访:对矿工进行定期回访,了解矿工在实际工作中自救与互救的应用情况。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培训,矿工应具备自救与互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矿工在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应对能力。
矿工避灾、自救与互救培训教案一、矿工井下避灾的基本原则和行动准则•1、井下避灾的基本原则•(1)积极抢险。
灾害事故发生后,处于灾区内以及受威胁区域的人员,应沉着冷静,根据灾情和现场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时投入现场抢险,将事故消灭在初期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在抢险时,必须保持统一的指挥和严密的组织,严禁冒险蛮干和惊慌失措,严禁各行其是和单独行动;要采取防止灾区条件恶化和保障救灾人员安全的措施,特别要警惕并避免中毒、窒息、爆炸、触电、二次突出、顶帮二次跨落、再次火灾等新事故发生。
•(2)及时报警。
在事故发生初期,事故地点及附近的人员应认真准确地分析判断灾情,在积极、安全地消灭或控制事故的同时,及时向矿井调度室汇报,迅速向可能受事故波及区域的人员发出报警。
•(3)安全撤离。
当受灾现场不具备事故抢险的条件,或抢救时可能危机人员的安全时,应由本班的班长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根据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规定的撤退路线和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安全条件最好、距离最短的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在撤退时,要服从领导,听从指挥,根据灾情使用防护用品和装备;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和先人后己的风格,主动承担工作任务,照料好伤员和年老体弱的同志;遇有溜煤眼、积水区、跨落区等危险地段,应探明情况,谨慎通过。
•(4)妥善避灾。
如无法撤退(通路冒顶阻塞、在自救器有效工作时间内不能到达安全地点等)时,应迅速进入预先筑好的或就近地点快速建筑的临时避难硐室,或者选择灾区较安全地点,进行自救和互救,妥善避灾,努力维持和改善自身生存条件,等待矿山救护队的援救。
•2、在灾区避灾的行动准则•(1)选择适宜的避灾地点。
应迅速进入预先构筑好的避难硐室或其他安全地点暂时躲避;也可利用工作地点的独头巷道、硐室或两道风门之间的巷道,用现场的材料修建临时避难硐室。
•(2)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第一节矿工的自救与互救◆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让学员牢记和掌握在灾害发生时如何及时采取自救、互救措施,使学员了解正确开展自救、互救,可以减小事故的危害程度,减少人员伤亡。
牢记和掌握自救器的使用方法及重要性,和在避难硐室的注意事项,使学员能在矿井发生灾害时及时正确的使用自救器。
◆教学要求:1.熟练正确的运用自救器2.熟知避难硐室设立的位置3.杜绝违章,做到安全生产◆教学重点:矿井发生各种灾害时的自救、互救的方法及原则◆各种自救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教学难点:自救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教学方法:板书与课件相结合◆课时分配:2学时◆教学进程:步骤:引言引出新课通过讲述自救引出互救案例引出自救器的正确使用及注意事项通过讲述自救器引出避难硐室互动了解学员掌握情况布置作业◆教学内容:自救、互救的基本概念:自救:就是矿井发生意外灾变事故时,在灾区或受灾变影响的区域的每个工作人员进行避灾和保护自己而采取的措施及方法。
互救:则是在有效地自救前提下为了妥善地救护他人而采取的措施及方法。
矿工井下自救、互救及避灾的重要意义:矿井发生灾害事故时,灾区人员正确开展救灾和避灾,能有效地保证灾区人员的自身安全和控制灾情的扩大。
大量事实证明,当矿井发生灾害事故后,矿工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正确的采取救灾、自救、互救措施,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环节。
入井人员基本知识1)掌握矿井灾害事故的特点和规律,事故发生后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2)熟悉所在矿井的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3)学会识别各种灾害的预兆,学会处理突发事故的方法。
4)熟悉矿井的井下巷道、避灾路线、安全出口和避灾硐室。
5)掌握避灾方法,每一下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并会使用自救器。
6)掌握抢救伤员的基本方法和现场急救的操作技术。
一、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的行动原则(一)矿工自救当井下发生灾变时,在灾区或受灾变影响的区域,每个工作人员进行避灾和保护自己的行为,称为矿工自救。
阳城煤业“回头看”活动井下自救互救培训教案主讲:王朝峰井下自救互救培训教案目录一、自救互救概念二、井下自救、互救及避灾的意义三、入井基本知识四、发生灾害事故现场作业人员应急自救互救基本原则五、采煤工作面或其他地点透水预兆六、过滤式自救器使用注意事项七、有害气体中毒或窒息伤工的现场急救八、处理冒顶的一般原则九、在高温烟雾巷道撤退要点十、掘进工作面发生爆炸时现场作业人员应急自救互救要点十一、采煤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后的自救互救措施十二、事故现场救灾组织十三、复习思考一、自救互救概念自救:就是矿井发生意外灾变事故时,在灾区或受灾变影响区域的第个人员进行避灾和保护自己采取的有效措施方法。
互救:则在是有效保护自己的前提下为了妥善的救护他人而采取的措施及方法。
二、井下自救、互救及避灾的意义矿井发生灾害时,灾区人员要正确的开展避灾和救灾,能有效的保护灾区人员自身安全的灾害的扩大。
大量事实证明,当矿井发生灾害事故后,井下工人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正确地采取救灾、自救、互救措施。
是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环节。
三、入井基本知识(1)撑握矿进灾害的特点和规律,事故发生后要沉着冷静,不要惊慌。
(2)熟悉所在矿进的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3)学会识别各种灾害预兆,学会处理灾害的方法。
(4)、熟悉矿井巷道、避灾路线、安全出口及避难硐室。
(5)、撑握紧急避灾方法,下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并会使用。
(6)、掌握抢救伤员的方法和现场急救操作技术。
四、发生灾害事故现场作业人员应急自救互救基本原则。
(1)迅速撤离灾区:当发生重大灾害事故时,灾区不具备事故抢险的条件,或者在抢救事故时可能危及营救人员自身安全时,应迅速撤离现场,躲避到安全地点或撤到井上。
(2)及时报告灾情:在灾害事故发生初期,现场作业人员应尽量了解和判断事故性质、地点和灾害程度,在积极、安全地消除或控制事故的同时,要及时向矿调度室报告灾情,并迅速向事故可能波及区域人员发出警报。
矿工自救与互救与现场疏散训练一、概念:1、自救:就是矿井发生意外灾变事故时,在灾区或受灾变影响区域的每个人员进行避灾和保护自己的方法。
2、互救:是在有效地自救的前提下,妥善地救护他人;二、自救的具体内容:1、熟悉所在矿井的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2、熟悉矿井的避灾路线和安全出口;3、掌握避灾方法,会使用自救器;4、掌握抢救伤员的基本方法和现场急救的操作技术。
三、发生事故在场人员的行动的原则:1、及时报告灾情;(1)灾情报告及时报告的重要意义;(2)灾情报告的基本要求:及时、准确、特征现象描绘清楚、保证自身安全。
2、积极抢救:(1)必须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2)保持统一的指挥和严密的组织,严禁冒险蛮干和惊慌失措;(3)要采取防止灾区条件恶化和保障人员安全的措施,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
3、安全撤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安全条件好、距离最短的路线安全迅速撤离。
灾区人员撤退路线选择正确与否决定自救的成败。
4、妥善避灾。
避灾的两种选择:进入永久性避难所避灾或进入临时避难所避灾;四、矿山自救体系:1、稳定可靠的通风系统和采掘布局是矿工自救的基础:采掘工作面安全退路畅通。
2、压风自救系统的安装、使用的基本要求:(1)距离工作面25~40米、工作面后300米、回风系统中有人作业的地点。
长距离工作面应每隔50米安设一组压风自救。
(2)压风系统的风头个数不少于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
(3)必须经常保持自救袋的清洁;(4)必须保证供给压风。
每人不少于0.1立方米每分钟。
3、避难峒室及其基本要求:A、永久避难峒室的建造:(1)避难所设在采掘工作面附近40米和放炮员操纵放炮的地点;(2)避难所必须设置对外开启的门;(3)高度不少于2米,长度、宽度应根据同时避难的最多人数确定;每人不少于0.5平方米;(4)避难所支护必须保持良好;(5)有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并保持畅通。
(6)避难所必须安设压风自救系统,每人每分钟的供风量不少于0.3立方米;并有减压装置和带阀门的呼吸嘴。
全员素质提升培训教案单位:瓦检队姓名:***贺西煤矿全员素质提升培训教案制作首页授课时间:2020年6月5日星期五 1课时教学形式:集中培训课题:自救互救知识教学内容:心肺复苏和电击伤的急救目的与要求:学习应急救援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重点与难点:加强自救互救知识的学习,提升职工的急救能力授课提纲:一、心肺复苏1、呼吸复苏2、心脏复苏二、电击伤的急救时间分配:提问或复习(10分)讲课(45分)总结与复习( 5分)作业与练习(分)心肺复苏和电击伤的急救一、心肺复苏如果判断伤员没有呼吸心跳,应紧急进行徒手心肺复苏。
1、呼吸复苏(1)体位:首先松解伤员的衣领及裤带,进行呼吸复苏时应使伤员平卧在平整的地面或硬板床上。
(2)开放气道:首先清除伤员口腔内异物,并仰头抬颌。
(3)人工呼吸(口对口):捏紧伤员鼻孔,抢救者深吸气候立即向伤员口中吹气两次。
2、心脏复苏(1)体位:伤员平卧位,抢救者站或跪在伤者的右侧。
(2)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部位在胸骨中下1/3处。
按压时将左手掌根部压在此处,另一手重叠手背上互扣,左手五指翘起,两肘关节保持伸直,并与地面垂直,用身体的力量按压,按压深度为胸部下陷至少5cm。
按压与放开的时间为1:1,没按压30次,吹气2次。
(3)双人进行心肺复苏时,每分钟按压心脏100—120次,没按压30次吹气2次。
胸外心脏按压开始就不能中断,可与其它抢救者交替进行,直至出现自主心跳。
二、电击伤的急救1、迅速切断电源,用木棒或其他绝缘体挑开伤员与带电物体。
无绝缘体时,可用穿胶鞋的脚踢开,切不可用手去拉没有脱离带电物体的伤员。
2、将脱离电源的伤员迅速抬到通风处,保持呼吸畅通,检查伤员的意识、呼吸和脉搏。
3、呼吸停止者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心跳停止者实行胸外心脏按压。
二者都停止者,施行徒手心肺复苏。
4、人触电后,会有较长时间的“假死”,切不可轻易放弃心肺复苏。
煤矿工人应急处置自救互救、避险逃生培训范本一、培训目的本次煤矿工人应急处置自救互救、避险逃生培训旨在提高煤矿工人的应急处置能力,增强其自救互救意识和避险逃生技能,降低煤矿事故的发生率,确保煤矿工人的人身安全与生命安全。
二、培训内容1. 煤矿安全基本知识- 煤矿的基本构造与矿井的分布情况- 煤矿常见事故类型及其特点- 煤矿事故造成的主要危害- 煤矿特殊环境对人体的影响2. 煤矿事故应急处置流程- 煤矿事故应急响应组织架构- 煤矿事故应急处置流程与程序- 煤矿事故报警与求救方法3. 煤矿工人自救互救技能培训- 煤矿事故中的自救技巧与方法- 对窒息、中毒、电击等急救处理方法- 逃生时的自救与互救技能4. 煤矿工人避险逃生技能培训- 煤矿避险逃生通道与安全出口的认识- 煤矿避险逃生设备与工具使用方法- 煤矿避险逃生的注意事项与应对策略5. 实际操作演练- 煤矿事故场景模拟演练- 急救器械与急救包的使用演练- 煤矿避险逃生设备的装备与使用演练三、培训方法1. 理论教学培训通过讲解、演示、视频播放等方式进行,让煤矿工人全面了解煤矿安全知识、应急响应流程、自救互救技能和避险逃生方法等。
2. 实际操作演练结合实际场景,组织煤矿工人进行实际操作演练,让他们熟悉急救器械与急救包的使用、避险逃生设备的装备与使用等。
3. 互动讨论培训中通过互动问答、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煤矿工人主动参与,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培训效果。
四、培训时间与地点培训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培训地点:煤矿企业内部或统一指定的培训场所五、培训考核与评估1. 培训考核通过理论知识测试、操作技能考核与演练评估等方式对煤矿工人参与本次培训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
2. 培训评估根据培训的实际效果,对培训师、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进行评估,以不断提升培训的质量。
六、培训后续措施1. 培训材料发放将本次培训的相关资料、教材、手册等发放给参训人员,供他们日后参考和复习使用。
2. 跟踪督导与巩固学习通过定期的跟踪督导和集中学习,巩固煤矿工人的学习成果,确保培训效果的持久与可持续。
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在煤矿井下生产建设中,由于自然因素多:如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井下工作环境特殊,条件复杂多变,可能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故。
一旦井下发生事故,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为了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必须认真贯彻执行《规程》规定。
每个入井人员,都必须熟知所在矿井的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熟悉井下避灾路线和安全出口。
一旦事故发生时,就可作为现场人员和矿山救护队员的行动指南,以便有效地防止事故的扩大和迅速抢救受灾人员,达到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保障职工人身安全。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算不上一名合格的煤矿工人。
一、自救和互救1、什么是矿工的自救与互救矿工自救是指在井下发生意外灾变时,在灾区或受灾变影响的区域内的每个工作人员进行避灾和保护自已的方法。
矿工互救是指在有效地进行自救的前提下,如何妥善地救护灾区内受伤人员的方法。
首先要做好自救,才有可能进行互救。
2、矿工自救时应遵守的原则(1)灭:在保证安全的前提条件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将事故消灭在初始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2)护:因事故造成自己所在地点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高,可能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时,要及时进行个人安全防护,可佩戴自救器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
(3)撤:当灾区现场不具备抢救事故的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和安全时,要以最快的速度,选择最近的路线撤离灾区。
(4)躲:如在短时间内无法撤离灾区时,应迅速进入预先构筑好的避难硐室或其他地点暂时躲避,等待救援。
也可利用现场的设施和材料构筑临时避难硐室。
3、矿工互救时必须遵守的“三先三后”原则是什么?(1)对窒息或心跳、呼吸骤停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
(2)对刚出血的伤员,必须先止血,后搬运。
(3)对骨折的伤员,必须先固定,后搬运。
4、井下避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积极抢救,及时报告,安全撤离,妥善避灾。
5、井下发生灾害后进入避难硐室时,应注意哪些事项?如果撤退道路被冒顶阻塞或有害气体浓度较高又无自救器无法撤离灾区时,则应迅速进入构筑好的或临时构筑的避难硐室,等待营救。
矿工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一、自救、互救的基本概念自救就是矿井发生意外灾变事故时,在灾区或受灾变影响的区域的每个工作人员进行避灾和保护自己而采取的措施及方法。
互救则是在有效的自救前提下为了妥善地救护他人而采取的措施及方法。
二、矿工井下自救、互救及避灾的重要意义矿井发生灾害事故时,灾区人员正确开展救灾和避灾,能有效地保证灾区人员的自身安全和控制灾情的扩大。
大量事实证明,当矿井发生灾害事故后,矿工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正确地采取救灾、自救、互救措施,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环节。
三、煤矿井下人员避灾与自救、互救的基本知识(一)基本要求⑴掌握矿井灾害事故的特点和规律,事故发生后要沉着冷静,不要惊惶失措。
⑵熟悉所在矿井的灾害预防和应急预案。
⑶学会识别各种灾害的预兆,学会处理突发事故的方法。
⑷熟悉矿井的井下巷道、避灾路线、安全出口和避灾硐室。
⑸掌握避灾方法,每一个下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并会使用自救器。
⑹掌握抢救伤员的若干方法和现场急救的操作。
(二)自救与互救的行为原则自救的行为原则是:及时报告、积极抢救、安全撤离、妥善避灾。
矿工互救应遵守的原则(“三先三后”的原则)是:⑴对窒息的伤员,先复苏、后搬运。
⑵对出血的伤员,先止血、后搬运。
⑶对骨折的伤员,先固定、后搬运。
(三)事故发生后的应对煤矿事故发生后,在事故地点及附近的人员应利用电话或派出人员,迅速将事故的性质、发生地点原因及危害程度向矿井调度室汇报。
灾区人员要根据事故的性质和蔓延趋势,以最迅速有效的方式,向可能受威胁的人员发出警报。
事故发生后,要准确地分析灾情:⑴事故地点及附近的人员,根据事故的发生地点,通过分析,对灾害可能涉及的范围的危害程度作出判断。
⑵根据事故的地点、性质结合巷道布置、通风系统、人员分布等现场有无并发和伴生其他灾害的可能性。
⑶了解、掌握自己所在地点的安全条件及人员伤亡情况,判断现场有无进行抢救的手段和条件。
自救、互救授课讲义授课内容现场自救互救与急救授课时间通风队自救互救学问讲义一、矿工自救、互救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在煤矿井下,由于瓦斯、煤尘、矿井火灾、顶板及机电运输等意外事故突然发生时矿领导和矿山抢救队在很短时间内难以到达现场抢救,所以井下矿工准时开展临场抢救和自救、互救对抑制灾情扩大、保护矿工自身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大量事实证明,矿工在万分危急的状况下,实行正确的乐观抢救和自救、互救措施,是削减事故损失的重要环节。
每个井下职工都必需把握临场抢救、自救、互救学问。
二、自救和互救的概念:1、自救:在井下发生灾难事故时,井下人员为了避灾而实行的措施和方法。
2、互救: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为了救助他人而实行的措施和方法。
三、为保证自救互救的有效,井下全部人员必需把握以下几点:A、生疏矿井灾难预防和处理打算。
B、生疏矿井避灾路线和安全出口。
C、把握自救学问,会使用自救器。
D、把握现场抢救学问和创伤急救操作标准。
四、各种事故发生前的预兆:1、煤与瓦斯突出预兆(1)瓦斯喷出的预兆大量的承压状态的瓦斯,从可见的煤、岩裂隙中快速喷出的现象叫做瓦斯喷出〔包括短时间喷出和长时间喷出〕。
瓦斯喷出常发生于能贮存瓦斯的地质构造裂开带、褶曲和石灰岩溶洞裂缝区以及沿采掘地压形成的裂缝处。
其预兆有:风流中瓦斯浓度增大或忽大忽小,并有嘶嘶的喷出声,顶底板来压的轰鸣声,煤层变潮变软等。
(2)煤与瓦斯突出的预兆A、有声预兆①煤壁发生抖动或冲击,并伴有响声,如煤炮声、闷雷声。
②顶板来压,消灭裂缝,发出断裂和支架被压断的声音。
B、无声预兆①煤层构造变化:层理紊乱、煤质变软、煤质枯燥、光泽暗淡、易粉碎或煤层倾角变大,煤层厚度发生变化,工作面压力增大,掉碴、片帮、煤壁外鼓等;②瓦斯涌出量增大或瓦斯浓度忽大忽小或呈喷出状;③打钻时夹钻、顶钻、喷孔及装药时顶炮等;④温度下降、空气变冷、煤壁发凉、气味特别、煤尘增多等。
2、煤层自燃发火的预兆a、煤层自燃发火常发生的地点⑴、有大量遗煤或未准时封闭或封闭不严的采空区〔如采空区停采线处〕。
培训讲学提纲(自救互救及现场急救)一.自救及互救.1.自救就是当井下发生火灾时,在灾区或受灾变影响区域的每个工作人员进行避灾和保护自己的行为。
2.互救就是井下遇险人员在有效进行自救的前提下,妥善地救护灾区其他受伤人员的行为。
3.遇险自救原则:“抱、抢、撤、避”四项原则。
①“抱”及时报告灾情。
②“抢”积极抢救。
③“撤”安全撤离。
④“避”妥善避灾。
4.遇险互救原则互救必须遵守“三先三后”的原则①对窒息〈呼吸道完全堵塞〉或跳呼吸逐停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
②对出血伤员,要先止血,后搬运。
③对骨折伤员,要先固定,后搬运。
二. 自救和避难.难硐室避难应注意以下事项:⑴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在硐室外留有衣服,矿灯等明显标志,以便救护队发现。
⑵待救时应保持安静,不急躁,尽量俯卧于巷道底部,以保持精力,减少氧气消耗,并避免吸入更多的有害气体。
⑶硐室内只留一盏灯照明,其余矿灯全部关闭,以备撤退使用。
⑷间断敲打铁器等发出呼救信号。
⑸体人员要团结互助,坚定信心。
⑹被水堵在上山时,不要向下跑出探望,水位下降露出棚顶时,也不要急于出来,以防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气体气体中毒。
⑺看到救护人员后,不要过分激动,以防器管破裂。
三. 不同灾害时避灾自救与互救知识.⑴斯与煤尘包在事故时的自救互救。
⑵与瓦斯突出时的自救互救。
⑶井火灾事故时的自救互救。
⑷矿井透水事故的自救互救。
⑸冒顶事故的自救互救。
四. 场负责人救灾组织.事故发生后,现场负责人要充分发挥高度的责任心,勇敢地担负起救灾职责,同时还需做到以下几点。
⑴认真组织⑵沉着冷静. ⑶遵循原则.⑷及时联络. ⑸随机应变. ⑹团结互助.五.现场急救的任务.1. 现场急救的任务:主要是维持伤员的生命,稳定伤情,防止继发性损伤并应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六.现场急救的程序.⑴观察. ⑵呼救.确保你和伤员的安全查找事故原因解脱现场救治(心肺复苏、包扎、止血、固定)安全转运七.广义:指机械、物理、化学或生物等因素造成的机体损伤狭义:是指机械性致伤因素作用于机体所造成的组织结构完整性破坏或功能障碍按致伤因素分类:烧伤、冷伤、挤压伤、刃器伤、火器伤、冲击伤、爆震伤、毒剂伤、核放射伤、以及复合伤按受伤部位分类:颅脑伤、颌面部伤、颈部伤、胸(背)部伤、腹(腰)部伤、骨盆伤、脊柱脊髓伤、四肢伤按伤后皮肤完整性分类:闭合伤、开放伤按伤情轻重分类:轻伤、中等伤、重伤八. 创伤并发症感染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应激性溃疡凝血功能障碍器官功能障碍九. 矿山医疗救护的目的降低百万吨死亡率,减少致残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煤矿自救互救知识煤矿井下从业人员安全知识:自救与互救一、自救互就的行动原则自救互救是指矿井发生事故时,在现场的作业人员为妥善避灾、保护自己和救护他人而采取的措施及方法。
遇险煤矿作业人员自救和互救的成效如何,决定于现场准确高效的行动原则和正确的自救互救方法。
自救互救是减少事故伤亡损失的重要环节。
1.及时报告灾情发生灾害事故后,事故地点附近的人员应尽量了解和判断事故性质、地点和灾害程度,并迅速利用最近处的电话或其他方式向矿调度室汇报,迅速向事故可能波及的区域发出警报,使其他工作人员尽快了解灾情。
2.积极抢救灾害事故发生后,处于灾区内以及受威胁区域的人员应沉着冷静。
根据灾情和现场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时进行现场抢救,将事故消灭在初期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3.安全撤离当受灾现场不具备事故抢救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的安全时,应由现场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根据矿井灾害事故应急预案中规定的撤退路线或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安全条件最好、距离最短的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4.妥善避灾如果无法撤退到安全地点,如通路被冒顶阻塞、在自救器有效工作时间内不能到达安全地点,应迅速进入固定避难硐室或临时避难硐室,妥善避灾,等待矿山救护队的援救,切忌盲目行动。
二、井下发生各类灾害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一)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1.发生瓦斯、煤尘爆炸时的自救与互救措施井下人员一旦遇到或发现瓦斯爆炸时,需要沉着、冷静,保持清醒的头脑,临危不乱,采取措施进行自救。
其具体方法如下:(1)背向空气震动冲击波到来的方向,俯卧倒地,面部贴在地面以降低身体高度,避开冲击波的强力冲击,并暂时屏住呼吸,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把火焰吸入肺部造成内部烧伤。
(2)最好用衣物盖住身体,尽量减少身体暴露面积,以减少烧伤。
(3)爆炸后要迅速按规定佩戴好自救器,辨清方向,沿正确的避灾路线撤退。
撤退前要根据矿井灾害事故应急预案确定撤退的路线,尽量选择安全条件好、距离短的避灾路线。
(4)尽快撤离灾区,到达新鲜空气的安全地点中。
若巷道破坏严重或后路被堵出不去,不知撤退是否安全时,可以到避难硐室、救生舱或支护较完整的安全地点躲避,等待救援。
2.掘进工作面发生瓦斯、煤尘爆炸时的自救与互救措施如果发生小型爆炸,掘进巷道和支护基本未遭破坏,遇险煤矿作业人员未受直接伤害或受伤不重时,应立即打开随身携带的自救器,佩戴好自救器后迅速撤出受灾巷道到达新鲜风流中。
对于附近的伤员,要协助其佩戴好自救器,帮助撤出危险区或设法抬运到新鲜风流中。
如果发生大型爆炸,巷道遭到破坏,退路被阻时,应佩戴好自救器,积极疏通巷道,尽快撤退到新鲜空气中。
如果巷道难以疏通,可以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搭建临时简易避难硐室,等待救援,并利用好压风管、水管、风筒等改善避难地点生存条件。
3.采煤工作面发生瓦斯、煤尘爆炸时的自救与互救措施如果进回风巷道没有垮落堵死,通风系统破坏不大,所产生的有害气体较易排除,在这种情况下采煤工作面进风侧的人员一般不会受到严重伤害,应迎风撤出灾区。
回风侧的人员要迅速佩戴、使用自救器,经最近的路线进入进风侧。
如果爆炸造成冒顶,人员应立即佩戴自救器,设法撤到新鲜空气区域或救生舱;如果不能做到就应临时搭建避难简易硐室,静卧。
(二)煤与瓦斯突出时的自救与互救采煤工作面发生煤与瓦斯突出或出现预兆时,要以最快的速度通知人员迅速向进风侧撤离。
撤离中快速打开隔离式自救器并佩戴好,迎着新鲜风流继续外撤。
如果距离新鲜风流太远,应首先到避难硐室内避灾,或利用压风自救系统进行自救。
掘进工作面发生煤与瓦斯突出或出现预兆时,必须迅速向外撤至防突反向风门之外。
(三)矿井火灾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井下发生火灾时,要抓住时机在火势较小并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开展灭火工作。
如果火势较大不能控制,要立即组织撤离,其间要注意科学自救互救,互相照应、互相帮助。
(1)要尽可能迅速了解和判明事故的地点、范围和事故区域的巷道情况、通风系统、风流及火灾烟气蔓延的速度、方向以及与自己所处巷道位置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及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撤退路线和避灾自救方法。
(2)位于火源进风侧的人员,应迎着新鲜空气撤退。
位于火源回风侧的人员或在撤退途中遇到烟气有中毒危险时,应迅速戴好自救器,尽快通过捷径进入新鲜空气中或在烟气没有到达之前顺着风流尽快从回风出口撤到安全地点;如果距火源较近且越过火源没有危险时,也可迅速穿过火区撤到火源的进风侧。
(3)撤退行动既要迅速果断,又要快而不乱,不能狂奔乱跑。
撤退中应靠巷道有联通出口的一侧行进,避免错过脱离危险区的机会,同时还要随时注意观察巷道和风流的变化情况,谨防火风压可能造成的风流逆转。
(4)在烟雾大、视线不清的情况下,应摸着巷道壁前进,以免错过联通出口。
有压风管、水管的巷道,要注意利用这些管线的引领作用。
(5)在有烟雾的巷道里撤退时,在烟雾不严重的情况下,即使为了加快速度也不应直立奔跑,而应尽量躬身弯腰,低着头快速前进;如遇烟雾大、视线不清或温度高的情况时,则应尽量贴着巷道底板和巷壁,摸着轨道或管道等物爬行撤退。
(6)在高温浓烟的巷道撤退时,应利用巷道内的水浸湿毛巾、衣物,或向身上淋水进行降温,或利用随身物件等遮挡头面部,以防高温烟气的刺激。
还应避开通风条件差、瓦斯浓度高、可能会爆炸的巷道。
(7)如果在自救器有效作用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出时,应在设有储存备用自救器的硐室换用自救器后再行撤退,或者撤到避难硐室待救。
(8)如果无论是逆风还是顺风撤退,都无法躲避着火巷道或火灾烟气可能造成的危害,则应迅速进入避难硐室;没有避难硐室时应在烟气袭来之前,选择合适的地点就地利用现场条件,快速构筑临时避难硐室,进行避灾自救。
(四)矿井透水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1.透水后现场人员撤退时的注意事项(1)透水后,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迅速观察和判断透水的地点、水源、涌水量,根据灾害事故应急预案中规定的撤退路线,迅速撤退到透水地点以上的水平,而不能进入透水地点附近及下方的独头巷道。
(2)行进中,应靠近巷道一侧,抓牢支架或其他固定物体,尽量避开压力水头和泄水流,并注意防止被水中滚动的矸石和木料撞伤。
(3)如果透水破坏了巷道中的照明和路标,迷失行进方向时,遇险人员应朝着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
(4)在撤退沿途和所经过的巷道交叉口,应留设指示行进方向的明显标志,以提示救援人员注意。
(5)人员撤退到立井须从梯子间上去时,应遵守秩序,禁止慌乱和争抢。
行动中手要抓牢,脚要蹬稳,切实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6)如果唯一的出口被水封堵而无法撤退时,应有组织地在独头上山工作面躲避,等待救护人员的营救。
严禁盲目潜水逃生。
2.透水后被围困时的避灾自救措施(1)当现场人员被涌水围困无法撤出时,应迅速进入避难硐室中,或选择合适地点快速建筑临时避难硐室避灾。
如果系老窑透水,则须在避难硐室处建临时挡墙或吊挂风帘,防止被涌出的有毒有害气体伤害。
在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在硐室外留设明显标志。
(2)在避灾期间,遇险煤矿作业人员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情绪安定、自信乐观、意志坚强。
要做好长时间的避灾准备,使用1台矿灯照明或间歇照明,关闭其他矿灯。
除轮流担任岗哨观察水情的人员外,其余人员均应静卧,以减少体力和氧气消耗。
(3)避灾时,应用敲击的方法有规律、间断地发出呼救信号,向营救人员指示躲避处的位置。
(4)长时间被困在井下,发觉救护人员到来营救时,避灾人员不可过度兴奋和慌乱,以防发生意外。
(五)冒顶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1.采煤工作面冒顶时的自救与互救措施(1)迅速撤退到安全地点。
当发现工作地点有即将发生冒顶的征兆,而当时又难以采取措施防止采煤工作面顶板冒落时,最好的避灾措施是迅速离开危险区,撤退到安全地点。
(2)遇险时要靠煤帮贴身站立或到木垛处避灾。
从采煤工作面发生冒顶的实际情况来看,顶板沿煤壁冒落是很少见的。
因此,当发生冒顶来不及撤退到安全地点时,遇险者应靠煤帮贴身站立避灾,但要注意煤壁片帮伤人。
另外,冒顶时可能将支柱压断或推倒,但在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压垮或推倒质量合格的木垛。
因此,如果遇险者所在位置靠近木垛时,可撤至木垛处避灾。
(3)遇险后立即发出呼救信号。
冒顶对人员的伤害主要是砸伤、掩埋或隔堵。
冒落基本稳定后,遇险者应立即采用呼叫、敲打(如敲打物料、岩块,若可能造成新的冒落时则不能敲打只能呼叫)等方法,发出有规律、不间断的呼救信号,以便救护人员和撤出人员了解灾情,组织力量进行抢救。
(4)遇险人员要积极配合外部的营救工作。
冒顶后被煤矸、物料等埋压的人员,不要惊慌失措,在条件不允许时切忌采用猛烈挣扎的办法脱险,以免造成事故扩大。
被冒顶隔堵的人员,应在遇险地点有组织地维护好自身安全,构筑脱险通道,配合外部的营救工作,为提前脱险创造良好条件。
(5)被埋压人员挖出后应首先清理呼吸道,然后根据伤情(呼吸、心跳、出血、骨折等)进行相关现场急救。
2.独头巷道冒顶被堵人员的避灾自救措施(1)遇险人员要沉着冷静,切忌惊慌失措,要树立信心,应迅速组织起来,团结协作,尽量减少体力和隔堵区的氧气消耗,做好较长时间的避灾准备,使用1台矿灯照明或间歇照明,关闭其他矿灯。
(2)如果人员被困地点有压风管路,应打开压风管路闸阀,给被困人员输送新鲜空气,但被困人员应注意保暖。
(3)如果人员被困地点有电话,应立即用电话汇报灾情、遇险人数和计划采取的避灾自救措施;也可采用敲击钢轨、管道和岩石等物体的方法,发出有规律的呼救信号,并每隔一定时间敲击1次,不间断地发出信号,以便营救人员了解灾情,组织力量进行抢救。
(4)维护加固冒落地点和人员躲避处的支架,并经常派人检查,以防止冒顶进一步扩大,保障被堵人员避灾时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