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经典,践行核心价值――以高中语文第一册沁园春.长沙 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121.89 KB
- 文档页数:3
《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精选13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沁园春·长沙》优秀教案篇1【学习目的】1、感受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2、对比诵读,了解词的格律特点,加深对情感内涵的把握和理解。
3、品味词的语言和意境,了解诗词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4、背诵全词,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诗词朗读,赏析诗词的语言表现力,感受作者的情怀。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板块学习方法介绍(结合人文主题)1、说说: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自由表达。
(引入写作与阅读的结合)2、读读:初读、对比读,感知诗词的形式特点──音韵、节奏与格律。
范读后整体感知本文的思想情感与风格。
3、议议:品味鉴赏诗歌的语言和技巧,深入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品语言、知诗艺、思想)4、写写:拓展鉴赏。
二、品读课文1、说说:⑴ 同学们,踏入高中也就踏入青春的门槛,今天老师想问问大家,你的青春理想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你的理想?(学生自由表达)⑵ 交流后,教师点评后引导:刚才同学们都畅谈了自己的理想,非常简洁的一句话或几句话。
但老师想问问你们中有谁能诗意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形象地表达自己的理想?⑶导入课文:今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看看作者青春时代的理想是什么?又是如何形象地表达自己的理想,如何诗意地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伟人的伟大,并从中学到一些诗词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2、读读:⑴ 我们先来读读读这一首词。
读了之后,我想和大家一起来交流同学们读了之后的初步感受。
提醒注意:把握情感,注意语气,划分节奏,读出重音。
(交流初读的感受,请学生推荐学生来范读,探讨该词的朗读处理。
《沁园春·长沙》教案《沁园春·长沙》教案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沁园春·长沙》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沁园春·长沙》教案篇1知识目标: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教学媒体:录音机课时安排:2教学过程一、题解与背景:毛泽东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
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一次,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之后,写下了这首诗词。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上阕:描写北国雪景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三、研究下列问题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银蛇,原驰蜡象……)4、哪几句是虚景?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6、作者用一个惜字统领全文、评价历史人物,包含着什么样的感情?(惋惜、委婉批评不足)7、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四、反复朗诵课文并能达到熟练成诵五、作业:1、查找资料。
抄录一首毛泽东的诗词并谈谈你的理解2、背诵抄录《沁园春雪》教学课后记:学习中让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较好。
高中语文说课稿:沁园春·长沙高中语文说课稿:沁园春·长沙精选3篇(一)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将要讲授的是《沁园春·长沙》这首诗的课堂教学。
这首诗是毛泽东同志于1925年在中山大学读书时创作的,它是一首描写浩荡革命洪流的战斗歌谣。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将重点呈现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对于诗歌背景的介绍,其次是对于诗歌结构和语言特点的分析,最后是对于诗意深层次的探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诗歌的背景。
本诗创作于1925年,那个时期正是中国革命运动起步的时候。
在这个背景下,毛泽东以写诗的方式表达对于时代变革的热切渴望和对于革命战斗的豪情壮志。
他在《沁园春·长沙》中,用平实而真挚的词句,展现了海内外学子对于革命进程的关注和支持。
这也是一首充满青春力量的诗篇,激发人们对于追求事业成功和国家繁荣的热情。
接下来,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诗歌采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每个句子都是四个字。
这样的结构简洁明了,节奏鲜明,有助于诗歌的传达和抒发情感。
其次,诗歌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以城市名字植入诗中,以增加绘画色彩的手法。
例如,“高楼大厦,钟声七点”一句中,高楼大厦象征着城市的繁荣和发展,钟声七点则代表着一个快节奏的都市生活。
整体而言,诗歌的语言简练明了,意象鲜明,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最后,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诗歌所传达的深层次意义。
诗歌通过对于长沙城的描绘,表达了对于祖国的热爱和对于革命前途的希望。
以“宽敞的校园,充满着诗火与革命的热情”为例,描绘了学子们对于国家命运的高度关注。
诗歌中的“青春”一词则是表达了当时中国革命者对于社会变革的渴望,对于未来的美好前景的向往和对于自己作为革命者的责任感。
从这首诗中我们能感受到青年一代的自信与自觉,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憧憬与决心。
通过对于《沁园春·长沙》这首诗的分析,希望能够引导学生了解诗歌背后的时代特点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于社会前途的追求。
高中必修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优质教案范文三篇必修一是初三向高中过渡时的课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必修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优质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高中必修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优质教案范文一第1课时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体会把握毛泽东诗词的宏大意境及其壮志豪情。
教学重难点1.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体会把握毛泽东诗词的宏大意境及其壮志豪情。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酝酿情感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就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能欣赏诗的人,他决不会感到人生是干枯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板书课题:沁园春长沙]二、诵读感知,整体把握1.初读,入境,审美感知——学生自由朗读。
师提示朗读技巧(注意节奏的把握)。
(设计依据:适时适当的指导会使学生的自由朗读事半功倍)2.听读,初步感受词的情境——播放朗读录音或教师泛读。
出示毛泽东该词手迹,欣赏。
(设计依据:范读用以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及情感把握的分寸;手迹用以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和激情,更有感染力。
)3.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
4.鉴赏,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词的意境,并写在笔记本上,然后请两名同学读自己的鉴赏记录。
5.评价,同学们互相评价,互相补充完善,教师引导、点拨。
6.老师总结陈述(作为一种意见供学生参考):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远望层层叠叠的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火红;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竞相行驶。
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
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的大千世界,怎能不令人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你的主人呢?回忆往昔,同许多同学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
那时,正值青春年少,风采迸发,才华横溢,意气奔放,遒劲有力,同学们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
【核心素养目标】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吟诵,品析诗词语言,梳理结构,把握情感,能够背诵全词。
思维发展与提升赏析宏阔的深秋意境,掌握诗词写景、抒情的手法,并能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词作,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味诗人蕴涵于作品中的情感,感悟诗人博大的情怀,感受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毛泽东的领袖胸襟和政治抱负;引导学生感悟青春的价值,培养学生作为青年一代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品味意象,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词作。
教学难点体味诗人蕴涵于作品中的情感,感悟诗人博大的情怀。
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学过的有关登高的古诗词导入,“君子登高必赋"、“登高能赋”。
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1925年,当时革命蓬勃发展,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
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经过长沙,重游了他在长沙读书时常去的橘子洲,感慨万千。
描绘了长沙秋景,并回忆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的生活,心潮激荡,豪情满怀,吟成此篇。
知识点补充1、沁园春:沁园春是常见词牌名。
创始于晚唐。
调名源于汉朝窦dòu宪倚势变相强夺沁水公主田园之典故。
长沙:本词标题;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片"或者“阕què”2、“意象"和“意境”简释四、泛读感知听录音,小声跟读,纠正字音,初步感悟。
五、整体感知第一部分:上片圈出显示作者思路的关键词(动词),以理清思路。
明确:立、看、怅、问、忆、记(一)上片第一层“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问题:(1)第一层的正确语序是怎样的?(2)第一层主要交代了什么?(3)第一层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1、第一层的正确语序是怎样的?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沁园春长沙教案《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如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给大家分享的6篇沁园春长沙教案的相关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沁园春长沙》教案篇一【教学过程】一、导入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幻灯片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忧国伤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清静无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少年壮志)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
(老而弥坚)二、诵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橘舸遒遏三、研习全文1、前三句的正常语序?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问题:寒秋作何理解?明确:深秋而非寒冷的秋天。
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绿色给人以活力(百)舸——(争)流竞争给人以动力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要点:“击”透出猛、劲;“翔”突出轻、快。
这远比用“飞”与“游”好得多。
练习一: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动词,并说明理由。
虎——深山,鱼——潭底,驼——大漠,雁——长空奔击行啸翔游鸣走排藏3、用一句总结性的话概述此秋景特征:万类霜天竞自由。
4、面对着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我想到了什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小结:此上阕由景生情,表达了一个胸怀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壮志。
5、齐读下阕,说说这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明确: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
6、问题:上、下阕的较后一问是否相同?若不同,则请说明。
明确:上阕为设问,引出下文;下阕为反问,回应前文。
四、结合《沁园春·雪》,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词知识。
与学生同背《沁园春·雪》,并出示此词全文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沁园春长沙教案一等奖《沁园春·长沙》教案6 今天我们来欣赏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
欣赏诗歌,主要是欣赏他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欣赏诗词的主要途径是品味诵读,所以今天我们就用诵读的方法来品味这首词。
中国是诗的国度,许多诗词气势磅礴,西楚霸王项羽留下了一首《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何等的孔武有力,汉高祖刘邦写有《大风歌》:大风气兮云飞扬,何等的浑厚苍茫,豪杰之风,一脉相传,宋代苏轼又开创了豪放词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何等的波澜壮阔。
英雄之气,千年流转,现代中国文坛上又出现了一位超越古人,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毛泽东。
他用古典诗词的形式反映现代精神,作品气势更加磅礴豪迈,意境更加深远开阔。
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词《沁园春长沙》,领略他词中雄视千古的气势,感受他改天换地的雄心,看他是如何超越古人的。
老师先朗读这首词,同学们注意朗读的节奏和字音。
老师领读,学生跟读,进一步掌握诵读的节奏,订正字音。
同学们朗读,尽可能把握好节奏。
同学们朗读的比较有气势,有感情,但是同毛泽东词中的气势相比不是十分到位。
看来我们很有必要对词的意境内容稍加分析,以加强理解,是我们读得更好。
首先,我们学习上阙,学生单个读上阙。
词的开头,独------这三句交待了哪些内容?毛当时的情态是立,时间是深秋地点是橘子洲头而湘江北去则点明了毛所处的环境。
深秋季节,毛独立在橘子洲头,身旁是大江奔流,抬眼望去,毛看到了那些景色呢?请女生来朗读看的内容,要读的抑扬顿挫,男生勾画出看到的景物。
在这里毛泽东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湘江秋景图。
他具体描绘了那些景物呢?山林,江舸,鹰,鱼。
作者用语极其简练,我们来找一下作者在描绘景物是都用了那些词语来修饰呢?表示数目的万、百,表示范围的遍、层、漫,表示程度的尽、透。
这些词语形象的表现了数目何其庞大,范围何其广阔,深度何其深邃,这些词语用得确实好,但使用的最好的是那几个动词,生动传神的抓住了景物的特点。
高中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沁园春·长沙高中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沁园春·长沙精选6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毛泽东的诗歌创作背景和意义。
2.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结构。
3.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感受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2. 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教学准备:1. 复印诗歌原文和习题。
2. 提前准备有关毛泽东和长沙的背景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 划分诗歌的结构和内容,并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对“沁园春·长沙”的主题产生思考。
2. 展示与“沁园春·长沙”有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长沙的兴趣。
第二步:阅读(15分钟)1. 让学生先默读诗歌原文,然后组织小组内学生互相讨论和解读诗歌的意思。
2. 选择几个小组进行分享和汇报。
3.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进行总结和澄清。
第三步: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10分钟)1. 分析诗歌的结构:探讨整首诗的结构、节奏和韵律对表达的影响。
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3.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如景物描写、情感抒发等。
第四步:写作训练(15分钟)1. 提问学生对长沙的感受和印象,引导学生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自己对长沙的情感和思考。
2.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
第五步:反思与总结(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2.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下自主阅读和分析其他与长沙相关的文学作品,并写一篇读后感。
高中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沁园春·长沙精选6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荆轲刺秦王》这篇古文,了解秦朝的历史背景和秦始皇的统治;2.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3.通过解析古文中的词句,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沁园春·长沙》读后感(通用8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沁园春·长沙》读后感(通用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沁园春·长沙》读后感篇1独自,伫立在寒冷的秋季,往湘江望去,一片山河,尽收眼底。
是何等的豪迈,在苍茫大地,一主沉浮;是何等的柔情,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又是何等的才华,造就了世人传颂的经典——《沁园春·长沙》。
自古有之,春,才是万物新生的时节,是新的开始,是新的希望。
而《沁园春·长沙》,在当时硝烟弥漫的时代,在黑暗无尽的世界,在寂寥萧条的季节,却以如此豁达,充满希望的豪迈胸襟,犹如一盏明灯,引领中国,引领中华民族,跨越黑暗,走向那光明。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豪迈情怀与《沁园春·长沙》有异曲同工之妙。
是啊,许多人都认为,秋天,代表的是衰弱,是萧条,是悲慨,而《沁园春·长沙》一诗,道出了秋也胜过春的豪气,秋天,也可以是顽强,是茂盛,是希望。
《沁园春·长沙》中的爽朗秋景,感染力是不容置疑的。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由远而近,由高到低,简直能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相媲美。
俯仰生姿,景色自然是醉人的美,但更让人难以忘怀的,是热血方刚的青年同学们。
“恰同学少年时,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一群英雄青年的飒爽英姿展现眼前,回忆往事,他们的凌云壮志和战斗英姿,他们的满腔热血和爱国热情,他们的义正辞严和嫉恶如仇,无不让人感到钦佩,让人感到自豪,催人奋进。
直至诗词末尾,依然让人意犹未尽,沉醉在悠远的遐思中。
活在当下的现实,是否还有“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气节,是否还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我们,不但需要“指点江山”,也更需要“激扬文字”,在科技进步的今天,让我们的文化经典发扬光大。
《沁园春﹒长沙》教学课例一、学科素养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写作背景,进一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分析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这首词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接力爱国强国。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理解诗歌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领会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讨论法、比较阅读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更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
梅花瑞雪,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神采飞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今朝的风流人物,他就是伟人毛泽东。
让我们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长沙,走进领袖的宽阔胸怀,走进诗人的崇高心灵。
(二)背景介绍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学习、生活、从事革命活动长达十三年,这期间发生了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和共产党成立等,他与何叔衡、蔡和森等人创立新民学会,领导长沙学生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建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诵读欣赏1.结合欣赏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听朗读录音。
2.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诵读提示:上片“看”字、下片“恰”字都是领字,两字后要稍停顿,突出领字作用。
“看”字所领7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万类霜天竞自由”要读出彻悟、慨叹之情。
我教《沁园春·长沙》昨天我利用一堂课的时间,给学生朗读介绍了一组古人咏秋的诗词,作为学习《沁园春·长沙》的铺垫。
今天早读课我走进教室,要求学生们把昨天我给推荐的《古人咏秋诗选》读读背背,再自己读读《沁园春·长沙》。
早读课结束紧接着便是我的语文课。
我先请同学上台发表一分钟讲演,这是我从今天开始给每堂语文课规定的一个“节目”,以后每堂课都请一位学生上台发表演讲。
作为第一个发表演说的文跃海刚开始有些紧张,他先读了一段我第一天写给大家信中的话,然后说了他对我们这个班的感受。
接下来,他越来越自然从容,他讲到一件小事:“那天早晨,我们小组第一次做卫生,因为那天上午我们还要去音乐厅听报告,我生怕时间来不及,这是同寝室的三位男同学便对我说:‘不要紧,我们帮你!’这让我很感动,感到生活在我们班真是无比的温暖。
”他在讲这件小事时,陆陆续续有老师进来听我的课。
陈珂老师一进来,便准备坐在一个空椅子上,她习惯性地用手擦擦椅子,这时离陈老师最近的一个男生马上拿出一张餐巾纸递给陈老师。
刚好这时,文跃海的演讲结束了。
我评论道:“尽管文跃海刚开始有些紧张,但一谈到班上的同学,他谈吐便很自然了。
他说的那件小事让我也很感动,是呀,生活在我们班,真是处处有温暖,因为我们都在实践着‘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而这种实践,往往是通过细节表现出来的,比如,在同学为做卫生着急的时候,你真诚地说一声‘别着急,有我呢!’又比如,刚才,就在文跃海讲演的时候,我看到这样一个细节……”我便把刚才那个男生递纸给陈老师的细节讲述了一下,然后走到这个男生身边:“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呀?”“魏铭江。
”他有点不好意思。
我对大家说:“陈老师刚才就因为魏铭江这一个小小的举动,而感到了我们班的真诚!陈老师可能也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不要紧,因为她会觉得,高一三班的学生真可爱!因为她一踏进三班教室,便感到了扑面而来的温馨!”我开始进入今天的教学。
高中必修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优质教案本文旨在为高中语文老师编写一份优质的教案,以《沁园春·长沙》为主要阅读材料,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为教学目标。
该教案适用于高中必修一语文课程。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沁园春·长沙》的背景、作者及思想内涵。
•理解文章中的比喻、双关语等修辞手法。
•掌握《沁园春·长沙》中的词语、词组、句式等语言基本知识。
•学习与长沙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认真思考和感悟自己的生活。
3.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沙的历史文化,感悟祖国的优美风光和悠久历史。
•培养学生珍爱和维护家乡环境、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沁园春·长沙》的语言特点和作者的思想。
•理解文中的比喻、双关语等修辞手法。
•学习与长沙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2.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何将其融入到作文中。
•能够将长沙的历史文化知识与文章联系起来,领会文章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内容1.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长沙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美的历史文化和独具特色的地方美食闻名遐迩。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正是一篇描述长沙美丽风光的文章——《沁园春·长沙》。
步骤二:讲解首先,让学生了解《沁园春·长沙》的背景和作者。
这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是中国著名的爱国诗人毛泽东,写于公元1958年,是一首以咏史为主题的现代诗歌。
然后,讲解文中的比喻、双关语等修辞手法。
比如文章中写到“严霜橙叶素”。
这一句话是在形容深秋时,橙叶的颜色由绿转黄,并不是说橙叶真的是素色,而是说在严寒中,橙叶变得相对清淡。
这就是比喻的手法。
最后,学习与长沙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如学习岳麓山、橘子洲、橙叶红旗等长沙的著名景点。
步骤三:作品欣赏让学生阅读《沁园春·长沙》,品味文章中美妙的词句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祖国的赞美。
第一篇:《沁园春.长沙》案例分析《沁园春.长沙》案例分析1 教材分析从这首词中可以感受到毛泽东诗词博大、生动、雄浑的意境。
本课以词的上阕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这部分里,作者将生机勃勃、景色怡人的秋景和昂扬、奋发的革命精神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让学生体会到一个伟大人物的崇高情愫、深广的胸怀和精湛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意象的感悟能力。
可以借助这首词对学生的鉴赏进行必要的指导,本篇主要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意境,体会意境美而又把它具体描述出来,也即把诗歌的意境从概念变成一种可望、可述的境界。
2 学生分析学生生源质量不高,基础差,对诗歌谈不上什么鉴赏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从诗歌的诵读入手,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词,于不断的反复诵读中理清全词的思路,进而感受诗词宏阔的意境,体会诗人变革社会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从而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理想而不懈努力的情感。
3 教学内容设计理由在这节课中,笔者使用多媒体教学,把优美生动的湘江秋景图片和悦耳的音乐穿插其中,在示范配乐朗诵中让学生感受到诗词笔下所描绘的意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渲染了课堂气氛,更利于诗歌教学。
4 教学环节设计理由笔者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注重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词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全面理解全词,理清词的思路,并进而感受本词的宏阔意境,体会诗人改造世界、变革社会的伟大抱负。
5 教法选择原因“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语文教学尤其是诗歌教学中离不开诵读,让学生于反复的诵读中理清思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是诗歌教学的不二法门。
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赏析全词,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并进行讨论,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6 教学效果分析这节课上课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涨,反复诵读全词,再加上多媒体课件中图片和音乐的巨大感染力,使学生对赏析这首词有了极大的兴趣。
整节课中,学生反应积极,学习主动性强,讨论热烈,课堂气氛活跃。
作为教师,笔者感觉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高中语文必修(一)
《品读经典,践行核心价值――以高中语文第一册《沁园春.长沙》为例》教学设计
北流市第九中学
语文科:黄 垚 儒
(2020年8月)
一、教学背景
高中生正是价值观、人生理想的形成期,尤其是相对比较淳朴的上进的学生对毛泽东会十分感兴趣,对人生理想抱负也有自己的思索。
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对理想抱负的思索,激发他们了解伟人心灵的兴趣;然后可以通过对于词语的品味,而完成诗词的欣赏这堂课全面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制定的教学对策是:通过合作探究问题,动用视听感官渲染氛围,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伟人诗词的磅磅气势,更好体会写景抒情类诗歌鉴赏的方法,为高中语文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开端。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把握新诗与现代诗歌的概念,了解什么叫做意象,初步进行诗歌鉴赏。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3.背诵经典诗歌。
过程与方法:
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诗人蕴涵于作品中的情感。
情感价值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探究把握诗词的情感脉络,感悟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体会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确立依据:新课改《教学大纲》要求诗歌教学要以读,以把握作者感情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为主,让学生能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学生想像力和审美力)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深秋意境,领会作者情感。
难点:学会朗诵方法,能正确把握朗诵。
四、教学方法:情感教学法,图表教学法,朗读与鉴赏、评说相结合教学法。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及多媒体教学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开门见山,介绍诗词的奇妙,简洁导入。
【讲授新课】
(一)【我疑故我思】
①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写作背景:
默读文章,用简洁语言概况初读感受。
自我评价,注意部分字的读音(橘,舸,遒,遏)
配乐朗读、入境体情(小组展示朗读,教师范读)比较并评价。
②合作探究、品读鉴赏、体景悟情:
(先动笔批注,然后分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进行成果展示。
)
(二)【我问故我在】
(1)学生合作探究、品读鉴赏、体景悟情(重点)
①上片选取了哪些意像?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②下片塑造了怎样的“同学少年”形象?
③上下片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先动笔批注,然后分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进行成果展示:
明确:上阕:描绘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
(看)
主旨: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承上启下)
下阕:抒发慷慨激昂的革命情怀。
(忆)
(2)课堂小结:教师以提纲的形式展示小组成果。
有的小组抓住了典型意象,用诗化的语言再现了湘江秋景;
有的小组注重炼字,对“看”“击”“翔”“尽”等字有独到的解读
有的小组读到了词的上片,是作者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对祖国山河沉沦的忧思;
有的小组分析了同学少年形象,体会到了词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有的小组探究到了词 构思的精妙,探究到下片是对上片谁主沉浮的艺术回答;
(3)方法总结、能力提升
写景抒情累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知人论世;抓意象,入境体情;分析形象,体会情感;品析语言的精当,构思的精妙;
(4)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同学背诵展示。
(三)【我践故我行】
提炼升华、拓展延伸
引入卢新宁在北大毕业典礼上的致辞,进行本节课的升华拓展: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是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那么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认为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呢?
在集体朗诵励志诗歌《少年强则国强》中结束本课,布置作业。
七、教学总结、反思:
通过《沁园春·长沙》的教学,我从以下方面对自己的教学作一个完整的反思,以便更好的发现不足之处,及时调整,让学生更好学习。
一、可取之处 :
(1)从学生来说,这部分需要学生有浪漫思维,和锻炼相应大胆想象的能力,鉴于以前有接触过类似的词的形式,学生上课很有激情,回答问题比较积极,合作探究做得非常好,整个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2)学生普遍有自己的思维、思想,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3)从教师的角度看,备课比较充分,课堂调度适当,多媒体运用熟练。
(4)整体上看,较好地实现了对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的教学成果。
二、不足之处:
(1)因时间有限,个别问题讨论浅尝辄止,未能充分展开。
(2)在多媒体操作上有个别不恰当之处。
八、附说明:
(1)所属课程名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长沙》。
(2)知识点(技能点):
1.训练学生诵读经典的能力
2.着重训练学生抓准词中意象的能力
3.培养青年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真情热爱,较好地实现了对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德育效果。
(3)适用对象:初中升高中一年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