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光电成像技术
- 格式:pptx
- 大小:386.97 KB
- 文档页数:29
光电成像系统基础理论第一章:1. 人眼视觉性能的局限性;(1) 灵敏度的限制:光线很差时人的视觉能力很差;(2) 分辨力的限制:没有足够的视角和对比度就难以辨识;(3) 时间上的限制:变化过去的影像无法存留在视觉上;(4) 空间上的限制:离开的空间人眼将无法观察;(5) 光谱上的限制:人眼局限于电磁波的可见光区;因此,眼睛的直观视觉只能有条件地提供图像信息,为了突破人眼的限制催生了光电成像技术这门学科。
扩展视见光谱范围、视见灵敏度和时空限制。
2. 光电成像系统的分类以及各自的工作方式;(1)直视型光电成像系统工作方式:①通过外光电效应将入射的辐射图像转换为电子图像;②由电场或电磁场的聚焦加速作用进行能量增强以及通过二次发射作用进行电子倍增;③经过增强的电子图像轰击荧光屏,激发荧光屏产生可见光图像。
(2)电视型光电成像系统工作方式:①接收二维的光学图像或热图像,②利用光敏面的光电效应或热电效应将其转换为二维电荷图像并进行适当时间的存储,③然后通过电子束扫描或电荷耦合转移等方式,输出一维时间的视频信号。
3. 变像管与像增强器的异同。
变像管:接受非可见辐射图像的直视型光电成像器件:红外变像管、紫外变像管和X射线变像管等。
共同特点:入射图像的光谱和出射图像的光谱完全不同,输出图像的光谱是可见光。
像增强器:接受微弱可见光图像的直视型光电成像器件:级联式像增强器、带微通道板的像增强器、负电子亲和势光阴极的像增强器等。
共同特点:输入的光学图像极其微弱,经器件内电子图像的能量增强和数量倍增后通过荧光屏输出可见光学图像。
第二章:1. 绝对视觉阈、阈值对比度、光谱灵敏度;人眼的绝对视觉阈所谓人眼的绝对视觉阈,是在充分暗适应的状态下,全黑视场中,人眼感觉到的最小光刺激值(用照度表示,单位lx),在10-9数量级。
人眼的阈值对比度阈值对比度是指在一定背景下把目标鉴别出来所必须的目标在背景中的衬度(对比度C)。
C的倒数成为反衬灵敏度。
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考试要点第一章:1. 试述光电成像技术对视见光谱域的延伸以及所受到的限制。
答 :[1]电磁波的波动方程该方程电磁波传递图像信息物空间和像空间的定量关系,通过经典电磁场理论可以处理电磁波全部的成像问题[2]收到的限制:当电磁波的波长增大时,所能获得的图像分辨力将显著降低。
对波长超过毫米量级的电磁波而言,用有限孔径和焦距的成像系统所获得的图像分辨力将会很低。
因此实际上己排除了波长较长的电磁波的成像作用。
目前光电成像对光谱长波阔的延伸仅扩展到亚毫米波成像。
除了衍射造成分辨力下降限制了将长波电磁波用于成像外, 用于成像的电磁波也存在一个短波限。
通常把这个短波限确定在 X 射线 (Roentgen 射线与 y 射线 (Gamma 射线波段。
这是因为波长更短的辐射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所以,宇宙射线难以在普通条件下聚焦成像。
2. 光电成像技术在哪些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光电成像技术突破了人眼的哪些限制?答:[1]应用:(1人眼的视觉特性 (2各种辐射源及目标、背景特性 (3大气光学特性对辐射传输的影响 (4成像光学系统 (5光辐射探测器及致冷器 (6信号的电子学处理 (7图像的显示[2]突破了人眼的限制 :(1可以拓展人眼对不可见辐射的接受能力 (2可以拓展人眼对微弱光图像的探测能力 (3可以捕捉人眼无法分辨的细节 (4可以将超快速现象存储下来3. 光电成像器件可分为哪两大类?各有什么特点?答:[1]直视型:用于直接观察的仪器中,器件本身具有图像的转换、增强及显示等部分,可直接显示输出图像,通常使用光电发射效应,也成像管 .[2]电视型:于电视摄像和热成像系统中。
器件本身的功能是完成将二维空间的可见光图像或辐射图像转换成一维时间的视频电信号使用光电发射效应或光电导效应,不直接显示图像 .4. 什么是变像管?什么是像增强器?试比较二者的异同。
答:[1]变像管:接收非可见辐射图像,如红外变像管等,特点是入射图像和出射图像的光谱不同。
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电荷耦合器件1CCD简介CCD (charge-coupled device),一种用于探测光的硅片,由时钟脉冲电压来产生和控制半导体势阱的变化,实现存储和传递电荷信息的固态电子器件,比传统的底片更能敏感的探测到光的变化。
是用电荷量来表示不同状态的动态移位寄存器,由时钟脉冲电压来产生和控制半导体势阱的变化,实现存储和传递电荷信息的固态电子器件。
英文简称CCD 。
电荷耦合器件由美国贝尔实验室的W.S.博伊尔和G.E.史密斯于1969年发明,它由一组规则排列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电容器阵列和输入、输出电路组成。
2CCD发展初期的CCD存储和转移信号电荷的势阱都位于硅-二氧化硅界面处,即所谓表面沟道CCD。
1972年D.康首先设想了多数载流子CCD 形式,在此基础上人们研制出体沟道CCD和“蠕动”型CCD的新结构,有效地改善了CCD的性能。
1973年美国仙童公司制成CCD摄像传感器,CCD遂从实验室进入工业生产的实用阶段。
CCD的雏形是在N型或P型硅衬底上生长一层二氧化硅薄层,再在二氧化硅层上淀积并光刻腐蚀出金属电极,这些规则排列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容器阵列和适当的输入、输出电路就构成基本的CCD移位寄存器。
对金属栅电极施加时钟脉冲,在对应栅电极下的半导体内就形成可储存少数载流子的势阱。
可用光注入或电注入的方法将信号电荷输入势阱。
然后周期性地改变时钟脉冲的相位和幅度,势阱深度则随时间相应地变化,从而使注入的信号电荷在半导体内作定向传输。
CCD 输出是通过反相偏置PN结收集电荷,然后放大、复位,以离散信号输出。
电荷转移效率是CCD最重要的性能参数之一,用每次转移时被转移的电荷量和总电荷量的百分比表示。
转移效率限制了CCD的最大转移级数。
体沟道CCD的电荷转移机理和表面沟道CCD略有不同。
体沟道CCD又称为埋沟CCD。
所谓体沟道即用来存储和转移信号电荷的沟道是在离开半导体表面有一定距离的体内形成。
基本术语:光电成像技术(P2):采用各类光电成像器件完成成像过程的技术可以统称为光电成像技术。
像管(P8):直视型光电成像器件基本结构包括有:光电发射体、电子光学系统、微通道板(电子倍增器件)、荧光屏以及保持高真空工作环境的管壳等。
这种成像器件通常简称为像管。
变像管(P8):接受非可见辐射图像的直视型光电成像器件统称为变像管。
像增强器(P8):接受微弱可见光图像的直视型光电成像器件统称为像增强器。
摄像器(P8):电视型光电成像器件用于电视摄像和热成像系统中,只完成摄像功能,不直接输出图像的器件,也称为非直视型光电成像器件或者摄像器件。
明适应、暗适应、:P31-32 凝视、凝视中心:P48的倒数第二段人眼的绝对视觉阈:P32.2 人眼的阈值对比度:P33.3 人眼的光谱灵敏度:光谱光视效率P34.4 人眼的分辨力:P34.5 图像的信噪比:P42的2-27 瞥见时间:P48的倒数第二段瞥见孔径:P49的顺数第二行辐射度量、辐射功率、辐度强度、辐亮度、辐照度、辐射出射度:P54 光度量、光能、光能密度、光通量:都在P58表3-3 光出射度:符号M、Mv,意义:光源单位面积向半球空间发射的光通量;定义式:,单位:; 照度:符号,意义:照射到表面一点处单位面积的光通量;定义式:,单位:lx;发光照度:符号:,意义:在给定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的光通量;定义式:,单位:cd; 光亮度:,意义:表面一点处的面元,在给定方向上发光强度除以该面元在垂直于给定,单位:;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定义式:坎德拉:光源在给定方向上的发光强度,该光源发出频率为540*10∧12Hz的单色辐射,且在此方向上的辐射强度为1/163W/sr.cd(P58) 1流明lm(P58):光通量的单位,点光源在某一方向的发光强度为1cd时,在该方向单位立体角内传出的光通量。
(P58) 1勒克司lx:1lm的光通量均匀分布在1平方米的面积所产生的照度称为1lx。
《光电成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807708013课程名称:光电成像技术英文名称:Optical imaging technology学分:2 总学时:32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 课外学时:32适用对象:光电信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专业及计算机通信专业的本科生先修课程:工程光学、信息光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学生自主学习时数建议:32学时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光电成像技术》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的专业选修课课。
本课程将介绍以CCD和CMOS图像传感器为核心器件的光电成像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性能和应用领域。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光电成像技术的基本理论、光电成像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的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光电成像技术的发展脉络,了解光源、人眼的视觉特性,理解图像显示器件,掌握光电成像器件的基础理论和光电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各种光电成像系统的结构,并会运用各子系统进行相应的设计。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教学内容(1)光电成像技术的产生及发展(2)光电成像技术的应用范畴(3)光电成像器件的分类(4)光电成像器件的特性(5)人眼的视觉特性2、重点和难点(1)重点:光电成像器件的特性,人眼的视觉特性(2)难点:人眼的视觉特性第二章辐射源及光源1、教学内容(1)光辐射的度量及物体热辐射(2)半导体对光的吸收(3)光电效应(4)光电成像器件的特性(5)自然光源(6)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光源(7)图像传感器应用系统中光源和照度的匹配2、重点和难点(1)重点:光辐射,光电成像器件的特性(2)难点:图像传感器应用系统中光源和照度的匹配第三章图像扫描与图像显示技术1、教学内容(1)图像解析原理(2)图像的显示(3)图像显示器的分类(4)典型图像显示器(5)图像的格式2、重点和难点(1)重点:图像解析原理(2)难点:图像像素点、显示器、人的视觉与图像格式的关系第四章电荷耦合摄像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1、教学内容(1)电荷存储(2)CCD的电极结构(3)电荷耦合(4)电荷的注入和检测(5)CCD的电荷转移过程(6)CCD的特性参数2、重点和难点(1)重点:CCD的特性参数(2)难点:CCD的特性参数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第五章典型线阵CCD图像传感器1、教学内容(1)典型单沟道线阵CCD(2)TCD1209D器件及其应用2、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TCD1209D器件的特性(2)难点:TCD1209D设计电路第六章典型面阵CCD1、教学内容(1)DL32型面阵CCD(2)面阵CCD摄像器件的特性(3)摄像机(4)CCD彩色摄像机2、重点和难点(1)重点:面阵CCD的特性及其工作过程(2)难点:理解摄像机与成像之间的关系第七章CMOS图像传感器1、教学内容(1)MOS场效应管(2)CMOS成像器件的原理结构(3)CMOS图像传感器的性能指标(4)典型CMOS图像传感器(5)CMOS摄像机2、重点和难点(1)重点:CMOS图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性能指标(2)难点:理解和应用CMOS图像传感器第八章视频信号处理与计算机1、教学内容(1)CCD视频信号的二值化处理(2)CCD视频信号的量化处理(3)线阵CCD输出信号的数据采集与计算机接口(4)面阵CCD的数据采集与计算机2、重点和难点(1)重点:CCD视频信号的处理(2)难点:如何应用计算机采集视频信号第九章图像传感器的光学成像1、教学内容(1)光学成像系统的基本计算公式(2)光学元件的成像特性(3)光学成像系统中的光阑(4)常用光电图像转换系统的成像特性2、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光学成像系统的工作过程(2)难点:光、电、图像、显示与视觉特性的综合第十章图像传感器的典型应用1、教学内容(1)图像传感器用于一维尺寸的测量(2)线阵CCD图像传感器用于二维位置的测量(3)图像传感器在内窥镜摄像系统中的应用(4)CCD在BGA管脚三维尺寸测量中的应用2、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图像传感器的应用(2)难点:启发学生创设新的应用领域四、实践环节设计(黑体,小4号字)无五、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黑体,小4号字)本课程的课外习题主要为教材课后习题。
光电成像原理光电成像是一种利用光电传感器将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的技术。
光电成像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摄像机、照相机、红外夜视仪、医学影像设备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光电成像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光电成像的原理主要包括光学成像和光电转换两个方面。
光学成像是指利用透镜或反射镜将物体的光学图像投射到光电传感器上,而光电传感器则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在光学成像中,透镜或反射镜起着关键的作用,它们能够将光线聚焦或反射,从而形成清晰的光学图像。
而光电传感器则能够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这一过程是通过光电效应来实现的,当光线照射到光电传感器上时,光子的能量被转化为电子的能量,从而产生电流或电压信号。
这些电信号经过放大、处理和转换之后,最终被用来生成数字图像或视频。
光电成像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在摄像机和照相机中,光电成像技术能够将现实世界中的光学图像转换为电子图像,从而实现图像的捕捉和记录。
在红外夜视仪中,光电成像技术能够利用红外光线来实现夜间观测,这在军事、安防和夜间救援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医学影像设备中,光电成像技术能够将人体组织的光学特性转换为电信号,从而实现对人体内部结构和病变的观测和诊断。
除此之外,光电成像技术还在航天、航空、地质勘探、生物科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总的来说,光电成像技术是一种将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的重要技术,它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光电成像的原理包括光学成像和光电转换两个方面,通过透镜或反射镜将光学图像投射到光电传感器上,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在实际应用中,光电成像技术在摄像机、照相机、红外夜视仪、医学影像设备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光电成像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为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