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三章人际心理(四)人际沟通
- 格式:ppt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33
第三章人际关系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一、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看,人际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切方面,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心理关系等。
显然,这种定义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概括,没有揭示出人际关系的特殊性。
从狭义上看,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它的发展变化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
在人们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如果各自的社会需要得到了满足,相互之间就能形成接近的心理关系,表现为友好、接纳的情感;如果人们之间的社会需要受到了损害或人与人之间发生了矛盾和冲突,心理上的距离就会拉大,彼此之间就会形成不愉快的关系甚至敌对状态。
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中较低层次的关系,受生产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制约;同时,它又渗透在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是社会关系的“横切面”,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每个个体都是活在各种各样现实的、具体的人际关系之中。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它有以下特征:首先,人际关系主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
它反映人与人之间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如友好关系、亲密关系、敌对关系等。
这种心理上的关系是由心理倾向性及其相应的行为反映出来的。
其次,人际关系由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等一系列心理成分所构成。
认知成分是心理关系的基础,反映个体对人际关系状况的认知和理解。
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往往是由认知成分的改变而引起的,相互之间信息交流越多,了解越深刻,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就越接近。
情感成分是对交往的评价态度的体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如何是人际关系的动力成分。
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亲密情感,促使彼此心理相容;二是分离性情感,促进人们疏远排斥。
行为成分是双方实际交往的外在表现和结果,如言行举止、仪表风度等。
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在社会心理学中,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被认为是相互关联且不可分割的概念。
人际关系是指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而人际沟通是在人际关系中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的概念、重要性以及一些影响它们的因素。
一、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它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因为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人际关系对于个体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人际关系可以分为亲密关系和非亲密关系两类。
亲密关系是指个体之间情感亲密、信任度高的关系,例如家人、朋友和伴侣关系。
这种关系通常建立在相互理解、支持和尊重的基础上,并且在其中人们可以分享彼此的感受、需求和目标。
非亲密关系则是指个体之间较为疏远、信任度低的关系,例如同事、邻居和其他社交关系。
虽然这些关系没有亲密关系那么深入,但在社交交往和合作等方面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人际沟通人际沟通是在人际关系中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它是人们进行交往、建立关系和共享信息的基础。
人际沟通可以包括口头和非口头两种形式。
口头沟通是指通过语言来传达信息和交流思想的过程,例如对话、演讲和电话交流。
这种形式的沟通通常更直接和明确,有助于及时理解和回应对方的需求。
非口头沟通则是通过非语言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例如肢体语言、表情和眼神交流。
这种形式的沟通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可以传达更多的情绪和态度。
人际沟通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了解他人、理解需求以及建立共识的过程。
因此,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对于维系健康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三、影响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的因素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将介绍其中一些主要因素。
1. 社会文化因素: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会影响个体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从而影响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人们更注重集体利益而非个人利益,在沟通中更注重保持面子而非直接表达观点。
2. 人格因素:每个人的人格特点和个性会对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产生影响。
《社会心理学》人际沟通知识点人际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思想和情感的过程,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社会心理学》中,人际沟通有着丰富的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首先,人际沟通的方式多种多样。
语言沟通是最为常见和直接的方式,通过口头或书面的语言表达我们的想法和感受。
然而,非语言沟通同样不可忽视,它包括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眼神交流、姿势等。
比如,一个微笑可能传达友好和接纳,而皱眉则可能表示不满或困惑。
有时,非语言信号甚至比语言更能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内心状态。
在人际沟通中,信息的传递并非总是准确无误的。
编码和解码过程可能会出现偏差。
发送者在编码信息时,可能由于自身的表达能力、情绪状态或文化背景等因素,导致信息不够清晰准确。
而接收者在解码信息时,也可能受到自身的认知水平、偏见、情绪等影响,对信息产生误解。
这就提醒我们,在沟通中要尽量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并善于倾听和理解对方。
沟通的情境也会对人际沟通产生重要影响。
在不同的场合,如正式的商务会议、轻松的朋友聚会或是紧张的面试,人们的沟通方式和内容往往会有所不同。
公共场合和私人场合的沟通规则也存在差异,我们需要根据情境的特点来调整自己的沟通策略。
人际沟通中的障碍也是常见的。
比如,情绪问题可能会干扰沟通。
当一个人处于愤怒、焦虑或悲伤的情绪中时,往往难以理性地表达和接收信息。
文化差异也是一个重要的障碍。
不同的文化对于沟通的方式、语言的使用、非语言信号的解读都可能存在差异。
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异,就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
为了实现有效的人际沟通,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积极倾听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这意味着不仅要听到对方说的话,还要理解对方的感受和意图,给予及时的回应和反馈。
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也很关键,避免模糊不清或模棱两可的表述。
此外,尊重和接纳对方的观点和感受,保持开放的心态,能够促进更良好的沟通氛围。
在群体沟通中,又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社会心理学第三章人际关系一个看起来非常优秀的人并不一定预示着这个人会非常优秀。
人际吸引:相见、喜欢、成为熟人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一、人际关系的概念及研究:(一)人际关系的概念广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角色关系、文化关系、心理关系等一切方面。
社会心理学要研究的是狭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
它关注的是这种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的程度,其构成成分有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二)研究现状1、西方社会科学界对人际关系的研究:(1)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私人关系或人际关系的探讨:研究相当活跃,主要在达克主编的《人际关系手册》中反映了基本情况。
但西方社会心理学界对人际关系的研究存在缺陷,达克等人做了概括:A、往往局限于对大学生友谊的形成和异性恋爱关系的探讨,其它领域很少涉及;B、将关系看做是包含着两个已定型的、完整的、稳定的、独立的个体的一个静态的、铁板一块的容器,忽视了人际关系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也忽视了关系中的个人是开放的、不稳定的、变化的;C忽视了真实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情境下运作的,这种社会文化情境规定了一种什么才是正常的、可接受的观点,此观点影响人们对关系的知觉,也影响了研究者对关系的知觉;D、忽视了社会、文化情境对人们建立关系的过程和关系本身的影响。
(2)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对人群互动关系的研究:人群互动关系包括组织内所有的互动形态,例如组织内部决策的形成、组织设计、领导行为、士气激励、团队运作、冲突管理、人群互动训练等,其核心在于沟通和说服。
有效的人群互动关系可以促使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贡献心力,从而提高组织的绩效。
(人际技能的训练:IBM公司的员工每年平均接受共计32小时的人群互动关系训练或辅导)2、中国社会科学界对人际关系的研究(1)关系一词在中国社会结构中具有关键性的地位,是中国人用以处理其日常生活的基本储藏知识的一部分,关系和人情是中国社会特有的本土现象。
第九章人际沟通第一节人际沟通概述一.人际沟通的含义人际沟通简称沟通,是指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过程,即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二.人际沟通的功能协调整合功能、心理保健功能(感觉剥夺实验)、心理发展动力(狼孩儿)、社会心理建构三.沟通的过程和结构第一,发布者的权威性;第二,接受者的特殊性(问路);第三,信息的内容和呈现顺序(打破伤风,有新同学);第四,沟通渠道的多样性;第五,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老外学中文)四.人际沟通的种类(一)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美国学者凯利等人研究了一个团体里的人际沟通,发现地位较低的成员主动对地位较高的成员沟通多,这说明在群体中上行沟通多于下行沟通。
(二)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莱维特1964)(三)假相倚、非对称相倚、反应性相倚、彼此相倚沟通(琼斯和西鲍特1996)假相倚(讨论会)非对称相倚(答辩、面试)反应性相倚(顾客和售货员沟通)彼此相倚(像朋友间的沟通)(四)工具式沟通和情感式沟通(微笑假笑真笑,心理咨询测试)(五)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沟通网络分类正式的网络沟通:星型沟通、Y型沟通、链型沟通、圆型沟通、全通告型(每种方式都有利和弊)非正式的网络沟通:单线型、集束型(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网络)、流言型、偶然型第二节非言语沟通语言沟通是人类最普遍的沟通形式。
非言语沟通的通讯渠道是非语言符号。
常见的非语言符号有三类:动态无声的、静态无声的和有声的。
语言沟通100%=7%语言+38%语音+55%非语言符号系统兴奋——眉眼朝上,眼睛追踪着看,倾听愉快——笑,嘴唇朝外朝上扩展,眼笑(环形皱纹)惊奇——眼眉朝上,眨眼悲痛——哭,眼眉拱起,嘴朝下,有泪有韵律地啜泣恐惧——眼发愣,脸色苍白,脸出汗发抖,毛发竖立羞愧—羞辱——眼朝下,头低垂轻蔑—厌恶——冷笑,嘴唇朝上愤怒——皱眉,眼睛变狭窄,咬紧牙关,面部发红脸型和信任程度,娃娃脸受信任度高。
人际空间距离(霍尔1975)0——46厘米亲密距离46——120厘米个人距离120——360厘米社会距离360厘米以上公共距离第三节沟通的障碍与解决一.沟通的障碍社会障碍宗教差别职业差别时空距离文化哲学个性与心理障碍二.沟通的改善印象整饰(高夫曼人有前台和后台)聆听非言语行为的掌握自我表露。
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与沟通人际关系与沟通在社会心理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交的本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而人际关系则是由这种互动所形成的,它对个体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巨大影响。
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人际关系与沟通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个体和社会层面上带来的重要影响。
一、人际关系与沟通的概念及关系人际关系,顾名思义,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它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和联系。
人际关系可以是亲密的,也可以是疏远的;可以是友好的,也可以是敌对的。
无论是哪种形式,都是人际关系的表现。
而沟通则是人际关系的基础和手段。
它是指在交流中信息的传递和交换过程。
沟通可以通过语言交流、肢体语言、文字以及非语言行为等方式实现。
通过沟通,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彼此,增进感情,促进合作,并解决冲突和问题。
人际关系和沟通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有效的沟通,而沟通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建立、维护或改善人际关系。
通过沟通,人们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感情和需求,与他人建立共识,满足自身的社交需求,从而构建健康、稳定的人际关系。
二、人际关系与沟通对个体心理的影响1. 满足社交需求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对于维持个体心理健康而言,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人际关系的建立离不开有效的沟通,通过沟通,人们可以满足自身的社交需求。
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和互动,可以增加个体的自尊心、归属感和幸福感。
2. 形成自我认知人际关系和沟通是个体认识自我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收集他人对自己的反馈,认识自己的优点与缺点。
通过他人的认可和支持,个体形成对自己的认同,并逐渐塑造自己的自我概念。
3. 解决冲突与问题人际关系和沟通也是解决冲突和问题的重要手段。
在人际关系中,难免会出现意见不合、冲突和摩擦。
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图和立场,减少误解和误判,达成共识并解决问题。
同时,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助于缓解个体的压力和焦虑,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随着职场上竞争的日趋激烈,面试已经成为一门学问,面试的过程其实就是推销自己的过程,在求职面试中能够有效沟通,意味着能够清楚而有说服力地传递信息、想法以及态度,通过书面和口头语言适时地表现自己,扬长避短,方可大大增加自己面试成功的机会。
所以良好的沟通就越发的重要,良好的沟通不仅满足了我们的社会性,还让我们学会了与人相处之道。
建立信息源并试图进行沟通。
从对方关心的话题说起拉近彼此间距离的良策。
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方式向适当的人提供适当的信息以求实现协同行动。
作为求职者听是面试沟通技巧的基础,只有听清楚了问题,听清楚对方话中的含义,对方问题后面的问题,才能得出较好的答案。
同时回答问题一定要展示自己的逻辑思维,不要一味侃侃而谈,沟通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面试官的表情神态,分析对方心理,随时判断面试进程,把面试往好的方向引导,即便出了问题也要想尽办法起死回生。
建立视线联系,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都希望别人把目光聚集到自己身上。
如果你能够重视他人,对他人所关心的事情、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或者对他人感兴趣的话题予以关注,别人才会对你感兴趣,重视你,这样你的目的才会容易达到。
用眼睛倾听对方,话不是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是手语和语调协同作用的,更在乎的是说话的方式,而不是内容。
处理信息,听内容,在交流中说话仅占7%,但这些话是传递信息的核心。
除了听内容,还要听说话的原因。
伴随适当的情感信息,让对方更容易接受。
带着情感听,在说话时,注意情感流露,能不时地做出反应。
注意非语言交流,人们在听之前最先看到的是手语,80%的语言不是用言语表达出来的。
接收和传达观念和情感。
客观地倾听,不过早判断,带着开放的思想倾听,不必接受他人的观念及观点,但必须尊重他人的说话的权利。
注意情感上的偏见,每个人会都由于偏见或过去的经历不同,产生不一样的观点,如果不能减少偏见,那就控制住偏见。
耐心倾听,站在他人的角度了解他/她的感情。
了解企业文化,沟通背景。
-⼈际沟通(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是指⼀种有意义的互动历程。
它含有三个重要的概念: 1.⼈际沟通是⼀种历程(process),在⼀段时间之内,是采有⽬的式地进⾏⼀系列的⾏为。
与您的亲⼈饭後闲聊,或和您的好友千⾥⼀线牵的电话聊天,甚⾄您使⽤路在chat room⾥与友们对谈都是⼀种⼈际沟通的例⼦。
⽽在每⼀个沟通的历程⾥,都会产⽣意义,此⾏为,都算是在实⾏⼈际沟通。
2.其重点在於它是⼀种有意义(meaning)的沟通历程。
沟通的过程中,其内容表现出的是"什麼"?其意图所传达的是理由是"为何"?以及其重要性的价值对应出此沟通"有多重要"? 3.双⽅在沟通历程中表现的是⼀种互动,在沟通的过程当时以及沟通之後所产⽣的意义都要负有责任存在。
在尚未沟通之前,不能先预测沟通互动後的结果,例如⼩孩跟⽗母开⼝要钱,说了"我没有钱了,能不能给我⼀千元当零⽤钱?",此时再还未造成互动前,不能知晓结果为何。
可能是yes,也可能是no,⽽且yes或no的结果⼜存在著许许多多的语⽓态度等等差别。
功能 ⼈际沟通具有⼼理、社会和决策等功能,和我们⽣活的层⾯息息相关。
⼼理功能 A.为了满⾜社会需求和他⼈沟通- 在⼼理学中认为⼈是⼀种社会的动物,⼈与他⼈相处就像需要⾷物、⽔、住所等相等重要。
如果⼈与其他⼈失去了相处的机会与接触⽅式,⼤都会产⽣⼀些症状,如产⽣幻觉,丧失运动机能,且变得⼼理失调。
但⼭居隐⼠们采⾃愿式选择遗世独⽴,是⼀种例外。
我们平常可与其他⼈闲聊锁事,即使是⼀些不重要的话,但我们却能因此满⾜了彼此互动的需求⽽感到愉快与满意。
B.为了加强肯定⾃我⽽和他⼈沟通- 由于沟通,我们能够探索⾃我以及肯定⾃我。
要如何得知⾃⼰有什麼专长与特质,有时是藉由沟通从别⼈⼝中告诉你的。
与他⼈沟通後所得的互动结果,往往是⾃我肯定的来源,⼈都想被被肯定,受重视,从互动中结果就能找寻到部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