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学习动机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五章学习动机及其培养重点试题解析[日期:2008-12-23] 来源:云南培训认证网作者:[字体:大中小]2010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考前预测班热报,快速精准的把握行测考点、传授快速解题技巧,点透申论答题思路及方法、预测命题一、选择题1.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 )。
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直接动机D.间接动机2.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
A.追求利益的倾向B.避免失败的倾向C.回避困难的倾向D.追求刺激的倾向3.个体执行任务时追求成功的内在驱动力称为( )。
A.认识动机B.赞许动机C.成就动机D.交往动机6.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
在( )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A.儿童早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7.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C.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8.根据维纳的三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的是( )。
A.能力B.努力C.任务D.运气9.在学习动机的理论中,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阿特金森B.马斯洛C.维纳D.班杜拉1O.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
利用( )主要应考虑的就是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
A.直接发生途径B.直接转化途径C.间接发生途径D.间接转化途径11.下列能代表高成就需要的描述是( )。
A.他宁愿担任专业工作也不愿做企业家B.他总是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C.他很少依赖外界反馈D.他常常让别人提出问题12.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13.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
(一)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作用1.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包括学习需要和学习期望。
2.学习动机的类型(1)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进行划分高尚的正确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低级的错误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
(2)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进行划分近景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此类动机作用效果明显,但稳定性较差;远景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与个人的前途相连的,此类动机作用较为稳定和持久,能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并取得好成绩。
(3)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的范围不同一般动机是在许多学习活动中都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持久地努力掌握知识经验的动机;具体动机则是在某一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动机,此类动机大多在学习过程中因学业成败或师生关系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此类动机主要受外界情境因素的影响,因而也叫情境动机。
(4)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进行划分内部动机:因为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价值引起的动机,动机满足在活动之内,有以下主要动机:认知内驱力: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要求系统的陈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类似于一种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因学习活动外部后果而引起的动机,从事学习只是达到某一结果的手段,动机满足在活动之外,有以下两种主要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和工作能力获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它并非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类似于一种外部动机;附属内驱力:为了保持长者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将工作做好的需要。
3.学习动机的作用任何动机的基本作用都是:激活、指向、维持、调节,作为学习行为的专属动机,学习动机通过中介对认知过程起作用,主要有以下四点:(1)唤醒学习的情绪状态(2)增强学习的准备状态(3)在学习时集中注意力(4)提高努力程度和意志力(二)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这是由联结主义理论家提出来的动机理论,他们用S—R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认为学习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因此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赞扬、奖赏等,即可以激发学生的动机,引起相应的学习行为评价:由于该理论过分强调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忽视甚至否定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能动性,因而有较大局限性2.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学习的人本理论通过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分析学习动机,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高到低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前四种统称缺失性需要,自我实现又称成长性需要。
第五章学习动机及其培养第一节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作用一、学习动机的涵义动机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具有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即动机会促使人产生某种活动;二是指向功能,即在动机的作用下,人的行为将指向某一目标;三是强化功能,即当活动产生以后,动机可以维持和调整活动。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它与学习活动可以相互激发、相互加强。
二、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一)学习需要与内驱力学习需要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
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
从需要的作用上来看,学习需要可称为学习驱力。
学校情境中的学习驱力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①认知内驱力: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上得到满足。
②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它可以使学生把学习行为指向未来学术和职业方面的成就和地位。
这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③交往内驱力(也叫附属内驱力):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是为了从长者或同伴那里获得赞许和接纳。
这三个组成部分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通常是随着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他们努力学习获得学业成就,主要是为了实现家长的期待,并得到家长的赞许。
到了儿童后期和少年期,附属内驱力的强度有所减弱,而且来自同伴、集体的赞许和认可逐渐替代了对长者的依附.在这期间,赢得同伴的赞许就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素。
而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自己的求知需要,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
第五章 ⼤学⽣的学习动机第⼀节学习动机的分类第⼀种分法: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值⼈们对学习本⾝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在活动之内,不再活动之外。
外部动机,是⼈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不再活动之内⽽在活动之外。
第⼆种分法:认知内驱⼒,⾃我提⾼内驱⼒和附属内驱⼒。
认知内驱⼒:是⼀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积极系统的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我提⾼内驱⼒:是个体因⾃⼰的胜任能⼒或⼯作能⼒⽽赢得相应的地位的需要。
附属内驱⼒:是⼀个⼈为了保持长者们的赞许或认可⽽表现出来的把⼯作做好的⼀种需要。
产⽣这宗动机有三个条件,a学⽣与家长在感情上具有依存性b学⽣动家长哪⼒的到赞许和认可后会获得⼀种派⽣低维c享受这种派⽣乐趣地位的⼈,会有意识的是⾃⼰的⾏为复合长者的标准和期望。
⼤学⽣学习动机的特点:学习动机的多元性,间接性,社会性,职业性。
第⼆节学习动机理论⼀,强化论(S-R理论)强化论认为动机是某种⾏为受到外部强化的结果。
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强化的学⽣将会进⼀步增强学习动机,相反,受不到强化的学⽣就会减弱其学习的动机。
⼆,需要层次说马斯洛根据临床经验和有关研究将⼈类的⼀般需要及其层次性,将⼈的需要分为七种,从低到⾼级:⽣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和理解需要,审美需要,⾃我实现需要;前四个需要是基本需要,满⾜后由此产⽣的动机就会消失;后三个是成长需要,越是满⾜,越是产⽣更强的需要。
基本需要是⼈得以⽣存,成长需要使⼈获得更好!⽣理需要:是指维持个体⽣存与种族繁衍的需要。
安全需要:指⼈对稳定安全受到保护和避免恐惧等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指个体希望获得他⼈的爱和爱他⼈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指个体追求个⼈价值的需要。
认知和理解的需要:指满⾜好奇⼼,需求了解解释的需要。
审美的需要:值⼈都有对真善美事物的内在需求。
⾃我实现的需要:指⼀个⼈充分发挥⾃⼰才能和潜⼒的需要。
第五章学习动机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
动机的存在是以内驱力和诱因为必要条件的。
内驱力与需要密切联系,是引起个体动机的内部刺激,可分为生理内驱力和社会内驱力两种。
诱因是引起个体动机的外部刺激,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
内驱力和诱因这两个因素决定动机具有活动性和选择性两个特征。
(1)活动性:动机推动有机体进入活动并通过行为的强度与持续时间表现出不同的活动水平。
(2)选择性:动机推动有机体选择一定的活动,而相应地忽视其它活动。
这一特征也被称为动机的指向性,它指导行为朝向特定的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人的动机常常是由内驱力和诱因相互作用来决定的。
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
1. 马斯洛认为人有许多需要,但共同具有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高到低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假定,人被激励起来去满足一项或多项在他一生中很重要的需求。
2. 奥苏伯尔认为成就动机有三个方面的内驱力:一是认知的内驱力。
这是一种要求获得知识、技能以及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需要。
它常以好奇心、求知欲、探索、操作等心理因素表现出来。
二是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这是一种把学业成就看作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它往往以自尊心、荣誉感、自信心、胜任感等心理因素表现出来。
三是附属的内驱力。
这是一种为了获得长者(父母、教师)和同伴们的赞许的认可而努力搞好学习、搞好工作的需要。
它表现为一种依附感。
这三种内驱力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不是固定的,通常随学生年龄、性别、个性特征以及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等因素而变化。
3. 韦纳提出的归因模型认为个人对成败的解释主要来自四种因素:自身的能力;所付出的努力程度;任务的难度和运气的好坏。
其中,能力和努力是描述个人特征的“内在原因”;难度和运气是表示环境因素的“外在原因”。
4.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的中心思想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决定他在成就情境中的行为动机。
班杜拉认为,行为出现的原因是人在认知到行为与强化之间的相倚关系之后产生的对下一步强化的期待。
自我效能感与成就行为是相互促进的。
第三节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引起的,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
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可以相互激发相互增强。
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它就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
因此,学习动机可以加强并促进学习活动,而学习活动又可以激发、增强和巩固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可以加强并促进学习活动,而学习活动又可以激发、增强和巩固学习动机。
学生个人因素中的学习需要和目标定向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有重要影响。
在学校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专业修养和专科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创造鼓励动机成就的课堂气氛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本章习题
1.动机的分类
2.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3.影响动机的因素
4.运用动机理论分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资源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张春兴著:《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4.张爱卿:《学与教的历史轨迹——20世纪的教育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5.冯忠良:《学习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
6.刘华山:《大学教育心理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7. 韩进之:《教育心理学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8. 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9. 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10. 张庆林主编:《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