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晏子春秋》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369.52 KB
- 文档页数:15
文言文阅读《左传》《晏子春秋》练习及答案译文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6—10题。
(共18分)(1)景公出游于公阜,北面望睹齐国,曰:“呜呼!使古而无死,何如?”晏子曰:“昔者上帝以人之殁为善,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
若使古而无死,丁公太公①将有齐国,恒、襄、文、武将皆相之,君将戴笠衣褐,执铫耨②以蹲行吠亩之中,孰暇患死!”公忿然作色,不说。
无几何,梁丘据御六马而来,公曰:“是谁也?”晏子曰:“据也。
”公曰:“何如?”曰:“人暑而疾驰,甚者马死,薄者马伤,非据孰敢为之!”公曰:“据与我和者夫!”晏子曰:“此所谓同也。
所谓和者,君廿则臣酸,君淡则臣咸。
今据也廿君亦甘,所谓同也,安得为和!”公忿然作色,不说。
无几何,日暮,公西面望睹彗星,召使禳③“去之。
晏子曰:“不可!今升嗜酒而并于乐,政不饰而宽于小人,近谗好优,恶文而疏圣贤人,何暇在彗!”公忿然作色,不说。
及晏子卒,公出屏而泣曰:“呜呼!昔者从夫子而游公阜,夫子一日而三责我。
今谁责寡人哉!”(取材于《晏子春秋》)(2)齐侯至自田,晏了侍于遇台,子④犹驰而造焉。
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口:“和与同异乎?”对曰:“异。
和如费焉。
宰大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
君子食之,以平其心。
君臣亦然。
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共可。
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共可以去其否。
足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
先王之济五味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
今据不然。
君所谓可,据亦口可:君所谓否,据亦口否。
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取材于《左传》)【注】①丁公太公:丁公太公以及文的桓、襄、文、武,集中指齐景公之前历代齐国国君。
②铫耨:两种耕田农具。
③禳:迷信的人向鬼神祈求消除灾殃。
④子:指梁丘据,齐景公近臣。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桓、襄、文、武将皆相之相:辅佐。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晏子春秋·晏子使于鲁》(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晏子使于鲁,比其返也,景公使国人起大台之役,岁寒不已,冻馁之者乡有焉,国人望晏子。
晏子至,已复事,公延坐,饮洒乐,晏子曰:“君若赐臣,臣请歌之。
”歌曰:“庶民..之言曰,冻水洗我,若之何!太上靡散我,若之何!”歌终,喟然叹而流涕..。
公就止之曰:“夫子曷为至此?殆为大台之役夫!寡人将速罢之。
”晏子再拜。
出而不言,遂如大台,执朴鞭其不务者,曰:“吾细人也,皆有盖庐,以避燥湿,君为一台而不速成,何为?”国人皆曰:“晏子助天为虐。
”晏子归,未至,而君出令趣罢役,车驰而人趋。
仲尼闻之,喟然叹曰:“古之善为人臣者,其晏子是耶!”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好勇力崇乐以从嗜欲诸侯不说百姓不亲公患之间于晏子曰:“古之圣王,其行若何?”晏子对曰:“其行公正而无邪,故谗人不得入;不阿党,不私色,故群徒之卒不得容;德行教训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
”公曰:“然则何若?”对曰:“请卑辞重币,以说于诸侯,轻罪省功,以谢于百姓,其可乎?”公曰:“诺。
”梁丘据死,景公召晏子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垄。
”晏子曰:“敢问..据之忠与爱于君者,可得闻乎?”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我具也,则据以其所有共我,是以知其忠也;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爱也。
”晏子曰:“今四封之民,皆君之臣也,而惟据尽力以爱君,何爱者之少邪?四封之货,皆君之有也,而惟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何忠者之寡邪?据之防塞群臣,拥蔽君,无乃甚乎?”公曰:“善哉!微子,寡人不知据之至于是也。
”遂罢为垄之役,废厚葬之命。
(选自《晏子春秋》,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好勇力崇乐/以从嗜欲/诸侯不说百姓/不亲公/患之/问于晏子/B.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好勇力/崇乐以从嗜欲/诸侯不说百姓/不亲公/患之/问于晏子/C.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好勇力/崇乐以从嗜欲/诸侯不说/百姓不亲/公患之/问于晏子/D.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好勇力崇乐/以从嗜欲/诸侯不说/百姓不亲/公患之/问于晏子/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庶民,指一般的民众,其含义相当于《过秦论》中“以愚黔首”的“黔首”。
文言文阅读训练:《晏子春秋·晏子为庄公臣》(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晏子为庄公臣,言大用,每朝,赐爵益邑。
俄而不用,每朝,致邑与爵。
爵邑尽,退朝而乘,噴然而叹,终而笑。
其仆曰:“何叹笑相从数也?”晏子曰:“吾叹也,哀吾君不免于难;吾笑也,喜吾自得也,吾亦无死矣。
”崔杼果弑庄公。
晏子立崔杼之门,从者曰:“死乎?”晏子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独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吾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
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
若君为已死而为已亡,非其私昵,孰能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门启而入。
崔子曰:“子何不死?子何不死?”晏子曰:“祸始吾不在也,祸终吾不知也,吾何为死?且吾闻之,以亡为行者不足以存君,以死为义者不足以立功。
婴岂其婢子也哉?其缢而从之也?”遂袒免..,坐,枕君尸而哭,兴,三踊而出。
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第五》)材料二: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太史公曰:吾读《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
故次其传。
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吾读《晏子春秋》A详哉B其言C之也D既见E其F著书G欲观H其行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口实,指俸禄,即古代官吏所得的薪金,也可指话柄、借口,如“贻人口实”。
文言文阅读训练:《晏子春秋·景公问晏子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景公问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有管仲夷吾....保乂齐国,能遂武功而立文德,纠合兄弟,抚存冀州,吴越受令,荆楚惛忧,莫不宾服,勤于周室,天子加德。
先君昭功,管子之力也。
今寡人亦存齐国之政于夫子,夫子以佐佑寡人,彰先君之功烈,而继管子之业。
晏子对曰:“昔吾先君桓公能任用贤、举事不私,听狱不阿,鳏寡无饥色。
不以饮食之辟害民之财,不以宫室之侈劳人之力,节取于民而普施之。
府无藏,仓无粟。
上无骄行,下无谄德,是以管子能以齐国免于难,而以吾先君参乎天子。
今君疏远贤人而任馋谀,使民若不胜,藉敛若不得,厚取于民而薄其施,府藏..朽蠹而礼悖于诸侯,菽栗藏深而怨积于百姓,君臣交恶而政刑无常,臣恐国之危失,而公不得享也。
又恶能彰先君之功烈,而继管子之业乎?”(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节)材料二:臣闻帝王之治,欲攘外者必先安内,《书》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唯百姓安乐,家给人足,则虽有外患而邦本深固,自可无虞;唯是百姓愁苦思乱,民不聊生,然后夷狄盗贼乘之而起。
盖安民可以行义,而危民易与为非,其势然也。
独昨岁以元年,蠲赋一半,国用不足,又边费重大,内帑空乏,不得已差四御史分道督赋,三督御史清理屯监,皆一时权宜以佐国用之急。
而人遂有苦其搜刮者,臣近日访之外论,皆称不便,缘各御史差出,目见百姓穷苦亦无别法,清查止将官库所储,尽行催解。
以致各省库藏空虚水旱灾伤视民之死而不能赈两广用兵供饷百出而不能支是国用未充而元气已耗矣。
昔汉昭帝承武帝多事之后,海内虚耗,霍光佐之节俭省用,与民休息,行之数年,百姓阜安,国用遂足。
然则与其设法征求,索之于有限之数以病.民,孰若加意省俭,取之于自足之中以厚下乎。
仰惟皇上即位以来,凡诸斋醮土木淫侈之费悉行停革,虽大禹之克.勤克俭不是过矣,然臣窃以为,矫枉必须过正,当民穷财尽之时,若不痛加省节,恐不能救也。
金壶丹书(《晏子春秋》阅读答案附翻译金壶丹书(《晏子春秋》阅读答案附翻译「篇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
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
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注释】①弋:捕鸟。
②烛邹:人名。
齐国的一个官员。
9.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①臣之妻私臣( ▲ ) ②王之蔽甚矣( ▲ )③是罪一也( ▲ ) ④数烛邹罪毕( ▲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分)②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2分)11.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12. 从劝谏目的和劝谏方法看,两篇文章有何差异?(4分)参考答案:9.私:偏爱蔽:受蒙蔽是:这毕:尽完10.(1)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谤讥”“闻”译错1个扣1分)。
(2)让诸侯们听说了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主重视禽鸟而轻视人。
(“重”“轻”译错1个扣1分)11.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的朝政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的弊端。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晏子春秋•晏子之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涂侧者,以为君子也。
使人问焉,日:“子何为者也?”对日:“我越石父者也。
”晏子日:“何为为仆?”对日:“不兔外惇之切吾身,是以为仆也。
”遂解左醪赎之,因载而与之俱归。
至舍,弗谢而入。
久之,越石父怒而请绝,晏子慨然,摄衣冠谢日:“婴虽•不仁,兔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越石父对之日:“臣闻之,士者屈乎不知己,而申乎知己,故君子不以功较人之身,不为彼功屈身之理。
吾三年为人臣仆,而莫吾知也。
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
向者子乘不我转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周不如在缥组之中请鬻于世。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景公使国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
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日:“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攫然日:“从寡人始。
”遂不支解。
公日:“以属狱。
”晏子日:“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
“公日:”可。
“晏子数之日:”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
今以属狱。
“公喟然叹日:“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 •(节选自《晏子春秋》)文本二:太史公日: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固不如在缘辨之中/请鬻于世B.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固不如在缥维之中/请鬻于世C.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固不如在缥细之中/请鬻于世D.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固不如在缥细之中/请鬻于世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免饥饰之切吾身”与“因之以饥饿”(《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饥傕”含义相同。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晏子春秋·景公登路寝之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景公登路寝之台,不能终,而息乎陛,忿然而作色,不说,曰:“孰为高台?病.人之甚也!”晏子曰:“君欲节于身而勿高,使人高之而勿罪也。
今高,从之以罪,卑亦从以罪,敢问使人如此可乎?古者之为宫室也,足以便生,不以为奢侈也,故节于身,谓于民。
及夏之衰.也,其王桀背弃德行,为璇室玉门,殷之衰也,其王纣作为顷宫灵台,卑狭者有罪,高大者有赏,是以身及焉。
今君高亦有罪,卑亦有罪,甚于夏殷之王,民力殚乏矣,而不免于罪,婴恐国之流失,而公不得享也!”公曰:“善!寡人自知诚费财劳民,以为无功,又从而怨之,是寡人之罪也!非夫子之教,岂得守社稷哉!”遂下,再拜,不果登台。
景公成路寝之台。
逢于何遭丧,遇晏子于途,再拜乎马前。
晏子下车挹之,曰:“子何以命婴也?”对曰:“于何之母死,兆在路寝之台墉下,愿请命合骨。
”晏子曰:“嘻!难哉!虽然,婴将为子复之,适.为不得,子将若何?”对曰:“夫君子则有以如我者侪小人吾将左手拥格右手捆心立饿枯槁而死以告四方之士曰于何不能葬其母者也。
”晏子曰:“诺。
”遂入见公,曰:“有逢于何者,母死,兆在路寝,当如之何?愿请合骨。
”公作色不说,曰:“古之及今,子亦尝闻请葬人主之宫者乎?”晏子对曰:“古之人君,其宫室节,不侵生民之居,台榭俭,不残死人之墓。
故未尝闻诸请葬人主之宫者也。
今君侈为宫室,夺人之居,广为台榭,残人之墓,是生者愁忧.不得安处,死者离易,不得合骨。
丰乐侈游,兼傲生死,非人君之行也。
遂欲满求,不顾细民,非存之道。
且婴闻之,生者不得安,命.之曰蓄忧;死者不得葬,命之曰蓄哀。
蓄忧者怨,蓄哀者危,君不如许之。
”公曰:“诺。
”(节选自《晏子春秋》)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夫君子则有以/如我者侪小人/吾将左手拥格/右手捆心/立饿枯槁而死/以告四方之士曰/于何不能葬其母者也B.夫君子则有以/如我者侪小人/吾将左手拥格/右手捆心/立饿枯槁而死/以告四方之士曰/于何不能/葬其母者也C.夫君子则有以/如我者侪小人/吾将左手拥格/右手捆心立/饿枯槁而死/以告四方之士曰/于何不能/葬其母者也D.夫君子则有以/如我者侪小人/吾将左手拥格/右手捆心立/饿枯槁而死/以告四方之士曰/于何不能葬其母者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病人之甚也”与“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两句中的“病”字含义不同。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晏子春秋·景公饮酒》(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景公尝赏赐及后宫,文绣被台榭..。
出而见殣,谓晏子曰:“此..,菽粟食凫雁何为死?”晏子对曰:“此馁而死。
”公曰:“嘻!寡人之无德也何甚矣!”晏子对曰:“君之德著而彰,何为无德也?”景公曰:“何谓也?”对曰:“君之德及后宫与台榭;君之玩物,衣以文绣;君之凫雁,食以菽粟;君之营内自乐,延及后宫之族;何为其无德也!顾臣愿有请于君:由君之意,自乐之心,推而与百姓同之,则何殣之有?君不推此,而苟营内好私,使财货偏有所聚,菽粟币帛,腐于囷府,惠不遍加于百姓,公心不周乎国,则桀、纣之所以亡也。
夫士民之所以叛,由偏之也。
君如察臣婴之言,推君之盛德,公布之于天下,则汤、武可为也,一殣何足恤哉!”景公饮酒,移于晏子家,前驱报闾曰:“君至。
”晏子被玄端立于门曰:“诸侯得微有故乎?国家得微有故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夫子乐之。
”晏子对曰:“夫布荐席,陈簠簋..者有人,臣不敢与焉。
”公曰:“移于司马穰苴之家。
”前驱报闾曰:“君至。
”司马穰苴介胄操戟立于门曰:“诸侯得微有兵乎?大臣得微有叛者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夫子乐之。
”对曰:“夫布荐席,陈簠簋者有人,臣不敢与焉。
”公曰:“移于梁丘据之家。
”前驱报同曰:“君至”。
梁丘据左操瑟.,右挈竽,行歌而至,公曰:“乐哉今夕吾饮酒也微彼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君子曰:“贤圣之君皆有益友,无偷乐之臣。
”景公弗能及,故两用之,仅得不亡。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乐哉今夕/吾饮酒也/微彼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 B.乐哉/今夕吾饮酒也/微彼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 C.乐哉/今夕吾饮酒也/微彼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 D.乐哉今夕/吾饮酒也/微彼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台榭,中国古代将地面上夯土高墩称为台,台上木构房屋称为榭,两者合称台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材料一:景公观于淄上,与晏子闲立。
公喟然叹曰:“呜呼!使国可长保而传于子孙,岂不乐哉?”晏子对曰:“婴闻明王不徒立,百姓不虚至。
今君以政乱国、以行弃民久矣,而欲保之,不亦难乎!婴闻之,能长保国者,能终善者也。
诸侯并立,能终善者为长;列士并学,能终善者为师。
昔先君桓公,方任贤而赞德之时,亡国恃以存,危国仰以安,是以民乐其政,而世高其德,行远征暴,劳者不疾,驱海内使朝天子,而诸侯不怨。
当是时也,盛君之行不能进焉。
及其卒而衰,怠于德而并于乐,身溺于妇侍而谋因于竖刁,是以民苦其政而世非其行故身死乎胡宫而不举虫出而不收。
当是时也,桀纣之卒不能恶焉。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不能终善者,不遂其君。
今君临民若寇雠,见善若避热,乱政而危贤,必逆于众,肆欲于民,而诛虐于下,恐及于身。
婴之年老,不能待君使矣,行不能革,则持节以没世耳。
”(节选自《晏子春秋·景公贪长有国之乐晏子谏》)材料二: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节选自《谏太宗十思疏》)材料三: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贵盗粮”者也。
(节选自《谏逐客书》)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是以A民苦B其政C而世非D其行E故身死乎F胡宫G而不举H虫出I而不收。
《晏子春秋》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以下是作者整理的《晏子春秋》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共含10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晏子春秋原文翻译晏子春秋原文翻译一、《晏子使楚》原文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
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yì)王。
王曰:“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注释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晏子,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和外交家。
习辞:善于辞令,很会说话。
何以也:用什么方法呢?楚王闻之,之:代词:这个消息。
吾欲辱之,之,代词:指晏子。
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时。
为:于。
何坐:犯了什么罪。
坐,犯……罪。
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别国。
后面的两个使字,一个作名词即使者,一个作动词即委派。
短:长短,这里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
延:作动词用,就是请的意思。
傧者:傧,音宾。
傧者,就是专门办理迎接招待宾客的人。
临淄:淄,音资。
临淄,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在现今山东省。
闾:音驴,古代的社会组织单位,二十五户人家编为一闾。
2016年高考山东文言文《晏子春秋》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三、(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衣服,这里用作动词,穿上)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语气副词,起加强揣测语气的作用,相当于“或许”“大概”。
《孟子·梁惠王下》:“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大王如果真的这样爱好音乐,那么齐国应该差不多治理好了吧?)至乎?”晏子对曰:“法(效法,取法,学习。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
”——国君为什么不取法古代帝王的法今制度呢?不是因为不贤明,而是因为它不能够被效法)其(代词,指代圣王)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
三王①(指夏商周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招致,使……归服)诸侯也,诚(诚心)于爱民,果(果然,当真,实实在在地。
《史记·魏公子列传》: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如姬果然盗得兵符交给公子)于行善,天下怀(心里存有,怀藏。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怀瑾握瑜。
”——身怀美玉般的品德)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通“悦”,高兴。
《诗·北风·静女》:“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红色的笛管色泽鲜亮,漂亮的笛管真让我喜爱)也。
夫冠足以修敬(表示敬意。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为什么这样呢?为的尊重(你们)大国的威严以表示敬意啊),不务(致力于)其饰(装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
身服不杂彩(色彩陈杂),首服(头上戴的帽子)不镂刻(指镂刻花纹)。
古者尝有处橧巢(zēngcháo,古人用柴薪架成的住处。
“橧”是有巢氏时代鲁西豫东地区的建筑在土丘上的简易木结构夏屋之一。
另有一种夏屋是“巢”,它是一种建筑在大树上的夏屋。
这两种夏屋文献并称为“橧巢”)窟穴(土室)而不恶(wù,讨厌,憎恨),予(给,指给他宫室)而不取,天下不朝(朝拜)其室,而共归其仁。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宴子春秋阅读答案篇一:《晏子春秋》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晏子春秋》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1.翟王子羡臣于景公,以重驾,公观之而不说也。
嬖人婴子欲观之,公曰:“及晏子寝病也。
”居囿中台上以观之,婴子说之,因为之请曰:“厚禄之!”公许诺。
晏子起病而见公,公曰:“翟王子羡之驾,寡人甚说之,请使之示乎?”晏子曰:“驾御之事,臣无职焉。
”公曰:“寡人一乐之,是欲禄之以万钟,其足乎?”对曰:“昔卫士东野之驾也,公说之,婴子不说,公曰不说,遂不观。
今翟王子羡之驾也,公不说,婴子说,公因说之;为请,公许之,则是妇人为制也。
且不乐治人,而乐治马,不厚禄贤人,而厚禄御夫。
昔者先君桓公之地狭于今,修法治,广政教,以霸诸侯。
今君,一诸侯无能亲也,岁凶年饥,道途死者相望也。
君不此忧耻,而惟图耳目之乐,不修先君之功烈,而惟饰驾御之伎,则公不顾民而忘国甚矣。
且诗曰:‘载骖载驷,君子所诫。
’夫驾八,固非制也,今又重此,其为非制也,不滋甚乎!且君苟美为之,田猎则不便,道行致远则不可,然而用马数倍#乐之,国必,此非御下之道也。
淫于耳目,不当民务,此圣王之所禁也。
君苟美乐之,诸侯必或效我,君无厚德善政以被诸侯,而易之以僻,此非所以子民、彰名、致远、亲邻国之道也。
且贤良废灭,孤寡不振,而听嬖妾以禄御夫以蓄怨,与民为雠之道也。
诗曰:‘哲夫成城,哲妇倾城。
’今君不免成城之求,而惟倾城之务,国之亡日至矣。
君其图之!”公曰:“善”遂不复观,乃罢归翟王子羡,而疏嬖人婴子。
(《晏子春秋·景公爱嬖妾随其所欲晏子谏》)【译文】翟王的儿子翟羡靠能用十六匹马驾车当了景公的臣子。
景公看他驾车,很不喜欢。
景公的宠妾婴子想要观看,景公说:“等晏子有病卧床不起的时候,站在园子里的高台上来观看。
”婴子看了以后很喜欢,于是就替翟羡请求说:“给他优厚的俸禄。
《晏子春秋|灵公好饰》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练习-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灵公好饰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①,国人尽服之。
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②。
”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③。
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④,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⑤:“君使服之于内⑥,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
公何以不使内勿服⑦,则外莫敢为也⑧。
”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⑨。
(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灵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公元前581年至前548年在位。
好:(hào)喜好。
丈夫:成年男子。
②带:衣带。
③相望:彼此看得见,指到处。
④寡人:寡德之人,君主对自己的谦称。
⑤对:回答。
⑥内:指王宫内。
⑦何以:即“以何”,为什么,疑问代词作介词“以”的宾语而前置。
⑧莫:没有人。
否定性无定指代词。
为:指穿。
⑨莫之服:即“莫服之”。
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而前置。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A.国人尽服之()B.公使吏禁之()C.犹悬牛首于门()D.不逾月()2.指出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项()例:国人尽服之。
A.而国人莫之服。
B.而禁之于外C.公使吏禁之D.吾道一以贯之。
3.从文中找出与下列义项相同的文言词。
①那么()②为什么()③很好()④您()4.用一四字短语概括“妇人而丈夫饰”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灵公有个什么爱好?从文末的一个“善”字,可以看出灵公的一个什么优点?B.假如你将来也从事管理工作,你能从本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呢?【参考译文】齐灵公喜欢妇女穿扮男人服饰,全国女人全都穿男人服装。
灵公派官吏禁止她们,并且指出:“穿扮男人服饰的女子,撕破她的衣服,扯断她的衣带。
”虽然人们都看见有人被撕破衣服,扯断衣带但还是不能禁止。
晏子进见时,灵公问道:“我派出官吏禁止女子穿扮男人服饰,撕破她们的衣服,扯断她们的衣带,都亲眼看见还是止不住。
晏子春秋-景公出游阅读答案附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晏子春秋-景公出游阅读答案附翻译晏子春秋·景公出游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胔①,默然不问,晏子谏曰:“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使令不劳力,籍敛不费民。
晏子春秋文言阅读答案晏子春秋文言阅读答案景公之时,大雪三日而不霁①。
公被狐白②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大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③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④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⑤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⑥,无言其名。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摘编自《晏子春秋》)【注释】①霁:天晴。
②狐白:狐狸腋下的白毛。
③婴:晏子,名婴。
④闻命:听从教诲。
⑤里:里闾乡里。
⑥循国计数:巡行全国,统计发放数字。
5.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3分)(1)公被狐白之裘(2)与饥寒者(3)孔子闻之曰6.下面句中的“劳”与“逸而知人之劳”中的“劳”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无案牍之劳形 B.劳其筋骨 C.无奔走之劳矣 D.不劳而获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怪哉!大雪三日而天不寒。
译文:(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译文:8.请你说说文中的景公是个怎样的人?(3分)答:来源试卷:2015福建省龙岩市语文中考模拟试题考点分析:2015中考答案解析:5.(3分)(1)被通披,穿着(2)给(3)听说6.C(3分)(原句“劳”解释为辛苦,劳累。
A、B劳:使动用法:使……劳累;D劳:劳动)7.(4分)(1)奇怪啊!大雪下了三天而天气竟然不寒冷。
(2分)(2)我听说古代的贤德君王,吃饱的时候却知道有人在挨饿。
(2分)8.(3分)一开始,景公只顾自己享受生活,不能体恤天下百姓;(1分)但是他能虚心接受晏子的批评(1分),知错就改,心胸宽广(1分)。
【参考译文】齐景公在位的时候,大雪下了三天而不停。
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裘衣,坐在殿堂侧边的台阶上。
晏子进宫拜见景公,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大雪下了三天而天气竟然不寒冷。
”晏子回答说:“天气果真不寒冷吗?”景公笑了笑。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晏子春秋|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晏子春秋|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
公饮酒,日夜相继。
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
公命柏遽巡国,致能歌者。
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致任器①于陌,徒行见公曰:“霖雨十有七日矣,坏室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糠,敝撤②无走,四顾无告。
而君不恤,日夜饮酒,令国致乐不已。
马食府粟,狗餍刍豢,三室之妾俱足粱肉。
狗马室妾,不已厚乎?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③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
婴随百官,使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
”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
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
粟米尽于氓,任器存于陌。
公驱,及之康④内。
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足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
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
”遂拜于途。
晏子乃返。
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无委积之氓,与之薪橑,使足以毕霖雨。
令柏巡氓,家室不能御雨者,予之金。
巡求氓寡用财乏者,三日而毕。
后者,若不用令之罪。
公出舍,损肉撤酒。
三日,吏告毕上:贫氓万七千家,用粟九十七万钟,薪橑万三千乘;坏室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
公然后就内退食,琴瑟不张,钟鼓不陈。
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取材于《晏子春秋》)注释:①任器:装粟米的容器②敝撤:艰难的样子③乐:喜欢、乐意④康:大路【文本解析一:清华附中王武镝】[文本解析]2005年北京高考文言文阅读文本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记载了有关晏子进谏的一个故事。
“晏子,齐之习辞者也。
”对于这个人,同学们并不生疏,但只知道他能言善辩,不辱使命,而对他为救助百姓不惜倾尽家财,为劝谏景公不惜放弃官位的事迹,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D.齐景公下诏让人准备施法祛邪除恶,去除彗星的邪气,晏子认为这是上天的警示,君王若不痛改前非,还会有更加不祥的灾星出现。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将戴笠衣褐,执铫耨以蹲行畎亩之中,孰暇患死!(2)今君若设文而受谏,谒圣贤人,虽不去彗,星将自亡。
9.在谈及彗星问题时,晏子是从哪些方面对齐景公所犯错误进行批评的?请简要概括。
答案1、A句意:君子总是有作为的,像我这样的少民我将用左手扶着灵车右手捶心站到饥饿枯槁而死。
用它来告知四方的人士:“我是不能安葬我母亲的人。
“左手拥格”“右手捆心”句式对称,句意相关,各句后面断开,排除CD;“于何……者也”,判断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2.CA.第一个“病”是疲惫(害,损害)的意思,第二个“病”是生病的意思。
句意:让人这么疲惫?/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
B.第一个“衰”是衰败、衰微的意思,第二个“衰”是衰老的意思。
句意:到了夏朝衰微的时候。
/镜子中年老而稀疏的头发已经夹杂了白发。
C.“含义相同”错误,第一个“适”是如果的意思,第二个“适”是出嫁的意思。
句意:如果请求得不到同意。
/才嫁出去就被休回家中。
D.两句中的“命”都是命名、叫做的意思。
句意:叫做蓄积忧愁。
/命名叫做《琵琶行》。
3.C“逢于何于是专程去向晏子请教对策”说法不当,根据“逢于何遭丧,遇晏子于途”可知,逢于何是在路上遇到晏子的。
4.(1)现在修高了,跟着就给加上罪名;修低了,也跟着给加上罪名,我冒昧地问一句,像这样役使人可以吗?(2)古代的国君,他们修宫室节约,不侵占百姓的居室,楼台亭榭简朴,不毁坏死人的坟墓。
参考译文:景公登路寝宫前的高台,不能到达顶端,就在台阶上休息,非常气愤地改变了脸色,很不高兴地说:“是谁建的高台?让人这么疲惫?”晏子说:“您如果想节省体力,就不要让人修这么高;既然让人修这么高,就不要怪罪修建的人。
现在修高了,跟着就给加上罪名;修低了,也跟着给加上罪名,我冒昧地问一句,像这样役使人可以吗?古时候君主修建宫室,是为了便利生活,不搞成奢侈华丽,所以他们自身节俭又教育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