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新人教版教材思维导图-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 格式:pptx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7
《透镜及其应用》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适用年级人教社八年级(上)物理
所需时间5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章教材在上一章“光现象”的基础上,讲述透镜的初步知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中心内容。
“透镜及其应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课程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一个很好的范例。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光学仪器,眼睛是人的重要器官。
通过这些光学仪器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凸透镜成像的基本特征,让学生感觉物理不但有趣,而且是很有用的。
力求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都能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单元专题一是透镜,专题二生活中的透镜,使学生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其成像的情况获得感性认识,在头脑中获得丰富、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
专题三凸透镜成像规律,用探究的方法深入研究,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培养科学研究方法,形成清晰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专题四眼睛和眼镜,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显微镜和望远镜也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光学仪器,目的是进一步巩固所学的透镜成像知识,让学生了解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透镜及其应用适用年级:八年级所需时间:课内总5课时,研究性研究1课时,每周3课时主题单元研究概述:本章讲述透镜及透镜的实际应用。
透镜是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主题单元涉及的科学内容主要有透镜、生活中的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
通过分节的方式,让学生先从整体上认识透镜,再进一步了解生活中透镜的特性,最后分析透镜的应用,让学生可以全面把握关于透镜的知识。
编者将这些内容放在一起,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
这些内容都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发展理念。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八年级研究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知道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4、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6、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7、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过程与方法:1.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2、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成虚像的主要特征。
4、通过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5、通过眼睛、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的教学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制作和使用模型照相机,获得成功的喜悦。
2、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的研究,初步建立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3、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4、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培养眼睛保健意识。
5、通过显微镜、望远镜的研究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对应课标: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