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的新探索
- 格式:pdf
- 大小:94.80 KB
- 文档页数:1
高中英语教与学的新探索【摘要】当下英语教学尚有不少问题,教师有必要对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学生反应等一系列的教学环节进行系统的思维创新,才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才能提高课堂质量,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与学问题课堂氛围新探索一、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1.1 师生主体错位从实际的、常规的课堂教学过程来看,至今,课堂教学中还尚未真正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课堂上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只是忠实的听众,忽略了学生的学(自主学习能力)。
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师要不断地转变自己的主导角色,或者充当总指挥,总导演与裁判员的作用,构思,编排,组织和评价课堂练习活动,或者“传道,授业,解惑”,充当英语基础知识的有效讲解者,或者充当“划船水手”的作用,与学生平等地完成课堂教学活动等。
1.2 滥用教学媒体和教具若能合理使用教学媒体,就能改变传统的“教师一枝粉笔、一张嘴,从头至尾一言堂”的局面,若能将媒体使用恰当,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积极思维,准确模仿与交际,而且,能够很好地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显示其直观性与化繁难为简易的最优功能。
然而,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频繁地使用教学媒体,以机代人。
该用的地方使用,不该使用的地方也使用;该用的教具用,不该用的教具也“闪亮登场”。
1.3 唯书而教,照本宣科不少英语教师对于新教材的课堂教学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这套教材。
在没有新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指导下,硬套用英语的“五步教学法”。
结果,在备课中只是重视了知识的学习与积累,不考虑学生与课堂教学的实际,自己课前没有充分备课,教材上有什么就教什么,按部就班,照猫画虎,人云亦云,最终,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课堂教学效果甚微。
二、让学生多读、多写,大幅度提升英语写作与阅读能力2.1 多读“写”是基于读之上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深刻揭示了读与写之间的辨证关系。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探索摘要:随着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变化,我们必须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深入钻研我们的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笔者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教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英语;新课改;教学研究小学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素养,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只有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深入钻研我们的教学,才能提高教学水平。
本人就此谈谈对课堂教学的几点探索和认识。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兴趣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例如,在6a at christmas一课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欢庆圣诞节的画面,再配以优美的圣诞歌,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快就被调动起来,此外,我们还可以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创设生活情境。
例如,在小学三年级unit 5a let’s learn这一单元第一课的教学中,利用食物来呈现本课所要认读的六种食物的单词。
这些食物是学生们所熟悉和喜爱的。
食物的呈现让学生们眼前一亮,倍感兴奋。
单词的呈现与句子有机地融在一起并配以动作,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做到了词不离句,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二、抓住心理特点,采取游戏教学小学生们活泼好动,喜欢游戏。
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性,我们可以抓住小学生们的这一心理特点,采取游戏教学,使学生在主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学习英语的快乐。
例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字母卡片,让学生做猜单词的游戏。
猜中的学生上来替换台上的同学,这样学生在做游戏的同时,真正体现了生生互动。
再如,在上面所学的unit 5a let’s learn本单元第一课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依据教学内容,采用游戏表演等教学方法,将食物词汇的教学融于动作show “pass me the cake / bread/...”句型之中,通过游戏表演,让小学生们在听、说、做、唱中整体体验感知,有效地激发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英语教学探索因蒋玉琴摘要: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已经成为初中英语教师必须重视在实践中达成的一项根本任务。
为此,教师需要突破传统陈旧教学模式的束缚,从核心素养的内涵维度出发,重构教学模式,力求在英语课堂上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本文主要从初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视域出发,探讨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策略,旨在提供具有一定参考意义的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英语教学;策略核心素养是对于个人成长发展过程中所需各项必备品格与能力的总称,初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则是其在英语这门课程中的具体化,主要由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及学习能力四方面共同构成。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需积极主动地更新教学理念,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四项措施来有效促进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发展:一、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增强英语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最为基础的维度,只有掌握必要的英语语言知识,学生才能有效地展开英语实践应用,教师才能够有效地开展核心素养培育工作。
为此,必须提高对于英语课程基础知识的重视力度,重视帮助学生建构完备的基础知识体系,促使其语言能力实现有效发展。
教材是教师开展基础知识教学的基本工具,在进行授课前,教师需要认真做好备课工作,对于课堂中呈现基础知识的方式进行系统全面的优化,重视展现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场景、围绕其进行情境创设,从而增强授课的生动性、直观性与趣味性,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体性有效调动起来,提高其学习效率与兴趣。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重视应用好多媒体这一教育技术,提高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展示知识、创设情境。
例如,在进行《China and the World 》这一单元的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在正式开展授课工作前,明确本课的重点: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和中外名胜古迹的地理位置及特色的英语表达法、关于The Great Wall (长城)这一我国知名景点的阅读文章教学等。
热点解读摘要:语篇教学贯穿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个阶段,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而合理地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是关键所在。
因此,本文主要从精心设计问题、创新活动形式和结合生活实际三个方面,探究了小学英语在语篇教学上的一些方法,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教学策略语篇包括的范围很广,只要是通过一系列连续性语句构成的、意义连贯的语言整体,都可以称为语篇,如短文、故事、对话等等。
面对这些形式多样的材料,教学形式也要有所创新,从而将每一个语篇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重视对学生感知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笔者根据教学经验有如下感悟与心得。
一、精心设计问题,激发思维英语教学相对比较宽松,为了保证上课的效率,教师提前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任务是很有必要的,熟悉语篇的内容可以有效理清文章大意。
此外,教师在课下应当精心准备课堂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语篇,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形成一种宽松、融洽、愉悦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下学习,能够有效鼓励学生们参与到课堂中来,吸引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思维。
例如,在学习《My school 》这一课程内容时,可以先提问“What does our school have ”,这时候学生们就会纷纷回答“li-brary ”“classroom ”“teacher ’s office ”等等,在此基础上,再次提出问题“Where are they?”能回答出这个问题的学生并不多,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学习文章,了解相关表述,使其最后能够达到流利回答问题的效果,如“Teacher ’s of-fice is on the second floor ”“Music room is next to the art room ”等等。
根据语篇内容概括大意、提炼精华,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可以有效联系起文章内容,培养学生整体阅读、高效阅读的意识。
英语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探索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英语已成为全球通用语言。
随着英语的日益普及,教学方法也在不断的改进与探索中。
英语教学方法的改进主要是围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展开的。
其中,教学目的是指教师所要实现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则是指教师所教授的具体知识内容;教学形式则是指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如讲授、演示、实验、讨论等;而教学方式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心理和行为方式。
在教学目的方面,我们需要明确教育目标,并结合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制定具体的教育计划。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造性精神;同时,也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交际技能。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需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选取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教材,引导学生进行情境模拟和对话练习;同时,也可以通过教学实例、语言游戏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在教学形式方面,我们需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形式。
例如,采用灵活多样化的讲授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同时,也可以通过课堂实践环节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在教学方式方面,我们需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
我们可以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语音集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除此之外,在英语教学改进探索中,我们还需要注重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
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还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时刻关注教育动态和趋势,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推进英语教学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总之,英语教学改进与探索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完善的过程。
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创新,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加有益、多元化的英语教育环境,促进英语教学工作的全面提升。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创新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英语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
中学英语教学作为我国现阶段学生教育的重要阶段,在新课改背景下,探索和创新英语教学模式,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为完善地掌握英语知识要点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从教学的角度对新课改背景下,对中学英语教学的探索和创新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英语创新在当前新课改环境下,中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对于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需要结合中学英语的教学特点,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的英语学习氛围,并对现有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教学内容的设定也要与学生的这一阶段的身心特征相一致,从而让学生可以全身心地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掌握更为全面系统的英语知识。
一、新课改背景下对于中学英语教学的要求新课改从实行之日起,就有很多这方面的专家对改革后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并且也重新对教学标准进行了新的拟定。
而中学英语在教学过程所呈现出的任务就主要集中在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的变化上,并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英语学习充满自信心,这种学习模式并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此外,在这种教育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学的具体要求还体现在对学生多项能力的培养上,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关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并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根基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方向,对西方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还要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衔接工作予以重视,使学生在升级过程中可以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英语链”,并有利于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
二、中学英语教学的探索和创新对策1.转变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学中,“应试教育”处于核心位置,教师关注的是对学生的理论知识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兴趣的缺乏,创新思维能力较差,而且团队合作精神也很缺乏,师生之间是被动的教学关系。
双新背景下的中学英语语篇教学新探索随着中国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新的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新支柱,同时也带动了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的发展。
这也意味着中学教育的改革必须跟上这一步伐,确保学生们具备新时代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而英语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分步骤阐述如何在双新背景下探索中学英语语篇的新教学。
第一步,确定教学目标。
英语教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学习者掌握基本语言技能的同时,更应该在思想、文化、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多元化、全方位的培养。
在新时代、双新背景下,培养优秀的英语学习者,除了要有扎实的语言技能,还需要具备更加开放、创造性、创新意识和全球化视野等能力和素养。
第二步,注重综合能力培养。
英语语篇教学是一个全方位的课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同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从语篇整体的角度来理解,并利用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开发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
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目标材料并询问问题、让学生自由探究或在学生当中开展小组讨论来实现。
第三步,坚持差异化教学。
由于学生的差异性,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性激活,协助学生建立和进行认知、判断和评价等方面的技能和方法,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
差异化的教育也能够满足每一个学生大致掌握相同的语言技能,而且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让他们理解、学习、交流和创新的英语语篇。
第四步,在教学中融入文化元素。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英语语法、语言表达和社会文化等差异也越来越显著。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融入地理位置、风俗习惯、民俗文化、社交礼仪等内容,帮助学生多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
这样可以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语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语言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随着双新背景下的中学教育不断进行改革,英语语篇教学也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
教法探索新课程NEW CURRICULUM初中英语新教材从内容、形式到编排结构的整体上看,它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为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初步地听说英语。
从每课具体的结构上看,它体现了听、说、读、写的教学程序,在听、说、读、写中掌握语言,而不是让语法规则充斥整个课堂,让学生钻入掌握语言知识的死胡同。
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有一个大改变,以适应新教材的特点。
本人从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完成新教材的教学目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把课堂英语化在新教材教学中,教师应当成为活动于教材中和教材上的完全英语化的人物。
要让教材内容形象化、呈现教材所创设的意境,必须避免用汉语进行介绍、提示、解说和总结,让学生真正入境,忘掉母语,自然地成为活跃于英语环境中的演员。
只有完全“英语化”了的教学,才会使学生像婴儿时期学母语一样地学英语,才能使学生感觉到学英语不仅是为了考试,而是真正在掌握一门语言。
也只有“英语化”了的教师才能成为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榜样,成为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的自然力量。
二、建立值日生汇报和评分制度英语是一门知识传授课,更应该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的语言实践课,值日生汇报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表演机会,而且给了更多的表演形式与更宽阔的想象空间。
新编初中英语教材为我们增添了丰富多彩的说与演的内容,提供了大量贴近生活的情景,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
由于每次表演要讲评、记分,学生都十分重视,一般能结合班级、学校、家庭或就某个人、某件事表达自己的看法,也有的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扩展或改写。
在学了初中英语“Where were youborn?”之后,有位原在外市某中学就读,后因父母工作关系,来我校插班的学生在值日报告中是这样讲述她举家迁来我县这件事的:I am14years old.I was born in a small village near Zhangzhou.I lived there for more than ten years.Then my family moved to this city two years ago.Why did my famtily move here?Because my father found work here.He likes his work,and I love my school.We enjoy living here.有个学生在介绍了家庭情况后,甚至大胆地在课堂上为他家的商店做起了广告:My parents have a shop.It is a big one.There are different kinds of things in the shop.Most of them are very cheap. You’re welcome to my shop to do some shopping.引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现代教育技术下新型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20篇)-其他范文篇1:现代教育技术下新型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下新型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主要是研究如何发挥信息技术这一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课程整合的关键是怎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更好地实现英语课堂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达到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学习的目的。
我们现行使用的新版教材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吸收、消化、分析、处理和反馈,在学生获得一定的语言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这几方面的能力,这就使教育科学领域内的高新技术(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多媒体教学等)势必要进入课堂,而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问题,也随着摆上了重要的地位。
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新精神的培养创设了良好的基础,教学观念、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角色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就是要在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课程整合的探究工具等,并将这些“工具”运用到教学中去,使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教学环节及其各成分经过重新构建、有机联系、互相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凝聚效益,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对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带动了教育教学的改革,促进了教育模式的转化。
把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途径,同样是课程整合的有机组成部分。
例如:利用PowerPoint或Microsoft Word等课件进行展示式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按教师的意图播放,促进学习者的认知的教学模式。
信息作为英语课程整合的一个演示工具,它是信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初级阶段和最低层次,利用集动、静、音、像、形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进行听说训练,能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文字、图像、声音信号将语言与实践相互融合起来,突破了传统的教学局限,使学生在设定的情境中获取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幼儿园英语教育新探索:现状分析与趋势预测大揭秘幼儿园英语教育新探索:现状分析与趋势预测大揭秘一、现状分析1.1 幼儿园英语教育的普及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提前接触英语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幼儿园英语教育逐渐成为家长们关注和选择的焦点。
1.2 幼儿园英语教育的问题和挑战然而,幼儿园英语教育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些幼儿园在英语教育上缺乏专业性,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幼儿园英语教育的教材和教学手段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当下多样化的教学需求和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1.3 未来发展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未来幼儿园英语教育应该走向何方?如何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孩子的成长?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二、新探索2.1 引入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英语教育中,引入游戏化教学是一种新的探索方向。
通过游戏,可以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2 多媒体教学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教学在幼儿园英语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
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接触英语,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记忆力。
2.3 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除了以上的教学手段外,幼儿园英语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比如每天固定的英语学习时间,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幼儿园英语教育的新探索,我个人持肯定态度。
我认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幼儿园英语教育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孩子的成长。
我也坚信,只有在专业、科学的指导下,幼儿园英语教育才能更好地为孩子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结与回顾通过梳理幼儿园英语教育的现状分析和新探索,我们了解到了幼儿园英语教育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拓展了视野,探索了一些新的教学方向。
未来,我相信幼儿园英语教育会迎来更好的发展,为孩子们的未来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支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全面探讨了幼儿园英语教育的现状、新探索以及个人观点和理解,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深刻、全面、灵活的理解和思考。
探索英语课堂教学新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语学习、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没有掌握英语犹如缺乏一种思想,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知识源泉。
掌握了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
从教英语这些年来我有了以下体悟。
一、激发英语学习兴趣本人认为无论什么工作只要尽心尽力地去做,都会有一种成就感。
在这种正确的思想和理念指导下,工作起来就事半功倍。
首先,我认真地分析教材的编写特色及体系,懂得了中学英语必须要求掌握的学习内容,然后就有的放矢地结合中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口语、词汇、句型的练习。
每次备课时,我都细心研究教材、考虑学生的分层和知识差异,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以及有关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故事。
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和兴趣。
而且,我经常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说英语的环境,与同学们相遇时,尽可能用英语问候;当学生来办公室请教问题时,也总是要求他们用英语提问,课堂上也尽量要求他们用英语提问。
总之,通过一系列的手段让学生体会到学、用英语的乐趣,养成使用英语的良好习惯和意识。
二、转化英语学习差生差生转化工作也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如果老师只注重好生的教学,那么我敢断定他的教学是失败的。
好的教师应是通过抓两头、促中间的方法达到班级语言水平的平衡、和谐发展。
认识到这一点后,我经常利用课间和放学后的课余时间给差生补课。
每次重点选择两个学生,根据课堂上发现的不足给他们“加餐”。
这样反复地重复所学知识,大部分学生能对本学期的内容很熟练地运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我还组织了英语兴趣小组,采取互帮互助的活动形式,培养他们对英语的浓厚兴趣。
另外,英语课本剧的排练也是一个很好的兴趣培养方法,同学们通过排练,增强了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三、研究几项教学方法在尽量教好本学期教学内容的同时,我还给学生补充了很多课外知识,如:中国的名胜古迹、中西方文化背景差异等,这一切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探索新的英语教学方法摘要:改革旧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给学生灌输知识的同时,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一、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传统的教学有三种误区: 1 教学观念误区、 2 教学方法误区、3 学习评价误区。
(一)目前观念上的误区及其主要表现对语言的认识上,认为语言就是由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构成的综合体系。
故教学时比较重视知识的系统传授和笔头练习,比较忽视听、说、读、写语言能力训练和口头练习。
对中学英语教学目的认识上,大多数教师从经验和感性角度出发,为教而教,为考而教。
对教学过程的认识上,较为流行的看法是:教师教英语无非是以讲为主,学生开口机会少,因而成了教学活动中的被动者,服从者或配角。
对学生学习的认识上,一般教师都认为是三步曲。
即上课听讲→课外练习→考试过关。
而对于学习的不同层次如学习(learning)和习得(acquisition),难以区别。
比较受教师们重视的学习途径就是单纯模仿、机械记忆和单项训练,通过这样的反复操练学生易于取得较高分数。
(二)教学方法误区教课文方面,重视语言形式,轻意义理解。
在教句型方面,重结构,轻运用。
在教词汇方面,重视中英对应翻译、词组搭配、单词辨义,轻视语音规则拼读、组句和造句。
强调短时记忆、机械记忆,忽视以句子为单位的意义记忆。
在教语音方面,重音素,轻节奏和语调。
在教语法方面,教师热衷于面面俱到地详细讲解规则和例句,却偏废了帮助学生把语言规则向语言技能转化。
读写语言能力训练,这普遍是个弱项。
不少教师认为知识量增多,自然会转化为能力,用不着在培养能力方面专门下功夫。
课堂上提供给学生言语实践的机会十分有限,听不懂,说不出,读不通、写不了的学生绝不是少数。
(三)学习评价的误区评价标准偏高。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肯定方面少,否定多;鼓励少、指责多、表扬少、批评多。
评价方式简单生硬。
不少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往往忽视学习的阶段性。
外语教学的新理念与新探索大学英语(公外)教育的迅猛发展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对新实际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推出的《大学英语》(全新版)(综合英语)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要求,分别采用了主题编写、交互方式、图式理论、输入输出、任务方式等一系列新的教学理念,着眼于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等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
标签:图式理论;输入与输出;综合训练;新型教学模式引言大学英语(公外)教育的迅猛发展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严峻和更新的要求。
自1998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目前在校学生规模超过2000万人,毛入学率超过19%,进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
在高校大规模发展和国际全球化的趋势下,外语作为各个专业必修课的地位势必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学中对学生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将日益得到重视。
[1]正是在这种新形势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顺应大学英语改革发展趋势,出版了《大学英语》(全新版)系列教程,丰富和发展了原来的《大学英语》。
[2]在使用该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它不仅借鉴了多年来大学英语实践经验的结果,而且在组织结构上充分利用主题编写,输入与输出假设理论等一些教育理论最新成果。
笔者认为:《综合教程》在设计理念,排序方法等方面都体现了听说读写并举的指导思想和以下的特点:一、设计框架全课程共分六册,每册八个单元,而每个单元一个主题(THEME),含同一主题课文两篇(正副各一篇)。
每个单元有四个部分组成:PART1:读前准备活动(PRE-READING);PART2:正课文(TEXTA);PART3:副课文(TEXTB);PART4:与主题相关的语言操练(THEME-RELATED LANGUAGE LEARNING TASKS)。
二、设计特点(一)图式理论理论最早见于Kant的哲学理论中,后来受到了很认知心理学家的关注,并且围绕图式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研究,提出了框架概念(Minsky)和图样理论(Schank)等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