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 授课教案23
- 格式:doc
- 大小:316.50 KB
- 文档页数:7
ASP动态网页教学设计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名称是:感受精彩《Dreamweaer CS与ASP》动态网页实例教程。
本课程从实际出发,对怎样用ASP技术进行Web动态网站进行开发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
本课程对ASP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概念和难点都力求以精练的语言进行讲解并配以必要的实例,通过学习使学生可以全面掌握ASP编程的思路和方法和开发动态网站的技巧,并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根据自己的需要开发出功能强大的动态网站。
(二)培养目标
掌握基本的动态网页制作思想和技巧,学会运用ASP语言开发留言版、网上评分系统、新闻发布系统和BBS系统的步骤和方法并且能正常发布。
(三)教学课时数
教学周共为16周,总共64课时。
(四)教学安排
第一、二周:网站页面的设计、ASP基础
[教学目的]
复习网页基础知识,掌握动态网站服务器的配置、ASP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服务器的配置、ASP的语法格式。
[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教学法。
通过实例分析和操作来引进并详细讲解。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如下:
1、网页设计概述
2、网站页面的设计
3、静态网站的开发
4、动态网站的开发
1。
实用教程第二版教学设计简介是一种用于构建Web应用程序的框架。
实用教程第二版的教学设计将跟随学生的学习进度,结合实践,帮助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实用技能。
本文将介绍实用教程第二版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本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包括.NET框架、 Web应用程序和基本控件等。
•理解的架构和工作原理。
•掌握 Web应用程序的基本开发技术,并能够使用创建 Web 应用程序。
•理解 Web 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并学会如何开发安全的Web 应用程序。
教学内容第一章: 简介本章介绍框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NET框架、的工作原理等。
第二章:创建 应用程序本章介绍应用程序的创建过程,包括使用 Visual Studio创建应用程序、创建 Web 应用程序的环境设置、创建HTML页面等。
第三章: 控件本章介绍中的控件,包括基本控件、Web服务器控件、HTML控件等,并讲解控件的基本属性和事件。
第四章: 数据库连接本章介绍和数据库的连接,包括访问数据、使用数据适配器等。
第五章: 数据转换本章介绍中的数据转换,包括数据绑定和类型转换。
第六章: 网格视图本章介绍中的网格视图,包括绑定数据和控制数据格式。
第七章: 验证技术本章介绍中的验证技术,包括客户端验证、服务端验证和用户自定义验证等。
第八章: 安全性本章介绍的安全性,包括管理用户、角色和安全访问等。
第九章: Web 服务本章介绍中的Web服务,包括创建Web服务、注册Web服务和使用Web服务等。
第十章: 多线程编程本章介绍中的多线程编程,包括线程的基本概念、线程的创建和使用等。
教学方法本教学将以课堂讲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将:•参与课堂讲授和讨论,理解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在实践操作中,完成应用程序的创建、控件的使用、Web服务的创建和使用等任务,并通过实践加深了解。
教学评估通过本教学的学习,老师将评估学生:•是否能够掌握的基础知识。
ASP程序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ASP,全称为Active Server Pages,是一种由微软公司开发的Web应用程序开发技术。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ASP程序设计的能力,具体目标如下:1.学生能够掌握ASP技术的实现原理和基本语法;2.学生能够使用ASP技术进行Web应用程序的开发;3.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基本的ASP网站开发项目。
二、教学内容1. ASP基础知识•ASP概述:介绍ASP技术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应用领域;•ASP安装与配置:介绍ASP的环境搭建,包括IIS服务器的配置;•ASP语法基础:介绍ASP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数据类型。
2. ASP应用程序开发•ASP应用程序实现:介绍ASP开发的基本框架和流程;•数据库连接与访问:介绍如何使用ASP实现对数据库的连接和访问;•表格和表单:介绍如何使用HTML和ASP结合开发表格和表单;•网站管理:介绍如何使用ASP实现网站的管理功能。
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教师通过课堂教学、PPT等形式进行ASP技术的理论讲解。
重点讲解ASP语法、服务器环境搭建、Web应用程序的开发流程、数据库连接与访问、表格和表单的应用等知识点。
2. 实践操作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和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ASP技术的理解。
鼓励学生进行实操,设计开发自己的小型Web应用程序,确保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
3. 考核评价通过作业、测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重点关注学生的ASP开发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教材选取《ASP经典教程》(第二版)。
2. 工具软件以IIS服务器为基础,利用Dreamweaver、SQL Server等软件进行ASP开发。
五、教学评估对于本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估,将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兴趣、以及综合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教师将在每节课程结尾进行课程回顾和总结,并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也将在每学期末利用问卷等方式,进行学生对本课程的反馈以及对教师教学水平及改进意见的反馈。
案例4-4 :聊天室研究本案例有 5 个文件组成:•index.asp:聊天室的登录界面•do_login.asp:登录处理界面•chatpage.htm:聊天室的框架文件•message.asp:聊天室的信息输入界面•display.asp:聊天信息显示页面本案例的功能结构图及可见页面如下:多媒体讲解,先演示本实例的操作过程,分析本实例具备的功能,再在页面的操作过程中分析各个页面如何联系在一起,组成一个聊天室的。
如何从无到有,制作该实例?解答:其操作流程如下:1. index.asp页面的制作(1)新建一个动态页面,取名为index.asp。
(2)插入一个表单,在表单内输入相关文本,插入两个文本框和一个提交按钮。
(3)设置其中一个文本框的名字为:txtUserID;另一个为“txtUserPWD”。
(4)选择表单,在其属性面板中的动作框内输入:do_login.asp。
2. do_login.asp页面的制作新建一个动态页面,取名为do_login.asp,切换到代码窗口,添加如下代码:<%strUserID = Request("txtUserID")strUserPWD = Request("txtUserPWD")Session("username") = strUserIDSession("no")= strUserPWDResponse.Redirect("chatpage.htm")%>多媒体讲解,通过上面的分析,与学生一起完成如下5个页面的制作。
《ASP动态网页设计》电子教案系部:信息工程系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第一章ASP的系统运行环境教学重点:1、ASP动态网页的工作基本原理;2、Windows 2000 Server /XP IIS的安装与配置;教学要求:1、熟知有关ASP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如ASP、HTML、静态网页、动态网页、HTTP、PWS、IIS、IP地址等;理解静态网页和动态网页的区别。
2、熟练掌握ASP Web服务器的安装与运行环境的配置,特别是在Windows 2000 Server 系统中IIS的安装与配置;熟知WEB服务器根目录的设置和主页文件的命名。
3、熟知ASP文件的基本格式;熟练运用Dreamweaver编辑ASP动态网页源代码;熟练掌握使用本机IE浏览器调试ASP程序的方法。
教学内容1、关于网站的有关术语与知识Web服务器:存储和管理供给全球各地用户浏览网页的服务器,软件支持如:运行在windows 2000 sever系统上的IIS,运行在unix系统上的apache等;客户端浏览器:通过在地址栏中输入Web服务器地址从而访问Web服务器的软件;目前主要是Internet Explorer(IE)和Netscape;HTML:超级文本标记语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标准的文本文件,不是编程语言,而是一种描述性的标记语言;如:<font face=”宋体” size=4 color=”#FF0000”>工程技术学院</font>;HTTP:(Hypertext Transfers Protocol)超级文本(超级链接)的传输协议,是TCP/IP 协议的一部分;这个协议管理Web浏览器如何向Web服务器请求文件,以及服务器如何将文件发送回来。
FTP:(File Transfers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在互联网上上传或下载文件的协议;通常需要输入IP地址、用户名、密码等;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ystem)Internet信息服务器,用于配置和管理WEB站点的软件;能响应客户端用户的请求从而下载网页到客户端;IP地址:用于标识互联网上各类计算机和服务器的唯一地址,其由32位二进制组成,分成四段,每段8位,如:192.168.0.1;子网掩码:用于通过与IP地址进行“与”操作来判断某两个IP地址是否位于同一个网内,如果在一个网内,则在网内查找,否则将数据包发送到路由器到外网查找;域名:是替代枯燥乏味的IP地址的一种分层次的表示方式;如:;;域名服务器DNS: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的服务器(具体原理可参考有关网络类书籍);2、何为ASP ?ASP是Active Server Pages的简称,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一套服务器,在这种环境中,通过在标准的HTML网页中嵌入和使用ASP内建对象和可安装组件ActiveX组件,并结合VBScript或JavaScript编程,即可建立动态的、交互的、功能强大的Web页面。
asp课程设计个人博客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ASP课程设计个人博客,使学生掌握ASP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能够独立设计和开发个人博客系统。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ASP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
(2)掌握ASP的基本语法和常用函数。
(3)熟悉个人博客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设计方法。
(4)了解个人博客系统的实现技术和相关工具。
2.技能目标:(1)能够使用ASP编写简单的动态网页。
(2)能够独立设计和开发个人博客系统。
(3)能够对个人博客系统进行维护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ASP的基本原理和概念:ASP的发展历程、ASP的特点和优势。
2.ASP的基本语法和常用函数: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流程控制语句、内置函数等。
3.个人博客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设计:需求分析的方法和步骤、系统设计的原则和策略。
4.个人博客系统的实现技术和相关工具:HTML、CSS、JavaScript、数据库技术等。
5.个人博客系统的开发和实践:系统架构、模块划分、编码实现、测试和调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ASP的基本原理、语法和函数。
2.案例分析法:分析个人博客系统的需求和设计,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独立设计和开发个人博客系统。
4.讨论法:学生进行团队讨论,分享经验和心得,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ASP编程入门》、《核心编程》等。
2.参考书:《ASP高级编程》、《开发实战》等。
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教程、在线案例等。
4.实验设备:计算机、网络环境、数据库服务器等。
asp网络编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ASP网络编程的基本概念,掌握ASP的运行环境和基本语法;2. 学会使用ASP进行服务器端脚本编写,实现动态网页的构建;3. 掌握ASP与数据库的连接方法,能够实现简单的数据增、删、改、查功能;4. 了解ASP网络编程的安全性问题,掌握基本的安全防范措施。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设计并实现简单的ASP动态网站;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编程中遇到的问题;3. 能够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技术进行ASP程序的调试和优化;4. 具备一定的网络编程思维,能够对实际项目进行分析、设计和实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网络编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3. 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注重代码规范和程序优化;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程,适用于对网络编程感兴趣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和编程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HTML、CSS和JavaScript基础,了解基本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对编程有一定兴趣。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ASP网络编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实际编程能力,为后续学习更高级的网络编程技术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实践和实际应用。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ASP概述- 了解ASP的概念和特点- 学习ASP的运行环境和配置2. ASP基本语法- 掌握ASP脚本语言(VBScript)- 学习变量、常量、运算符和数据类型- 理解控制结构(条件语句、循环语句)3. ASP内置对象- 学习Request、Response、Server、Application、Session对象的使用- 掌握内置对象在动态网页中的应用4. ASP与数据库连接- 学习ASP与Access、SQL Server等数据库的连接方法- 掌握ADO对象的使用(Connection、Recordset、Command)- 实现数据增、删、改、查功能5. ASP安全编程- 了解ASP安全风险- 学习防范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等安全措施6. ASP程序调试与优化- 掌握ASP程序调试技巧- 学习代码优化方法,提高程序性能7. 实践项目- 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ASP动态网站- 通过项目实践,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编程能力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 第1周:ASP概述、基本语法- 第2周:ASP内置对象- 第3周:ASP与数据库连接- 第4周:ASP安全编程、程序调试与优化- 第5周:实践项目本教学内容基于教材章节进行组织,旨在保证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ASP 网络编程的知识和技能。
asp教案一、教學目標:1. 學生能理解什麼是ASP(Active Server Pages)以及其基本特性。
2. 學生能理解ASP在與HTML檔案整合時的應用方式。
3. 學生能夠使用ASP腳本語言進行基本的網頁程式設計。
二、教學內容:1. 什麼是ASP(Active Server Pages)a. ASP是一種在網頁伺服器上執行的動態腳本語言。
b. 它可以將伺服器端的腳本語言與HTML結合,動態生成網頁內容。
2. ASP的基本特性a. 它是一種伺服器端腳本語言,運行在網頁伺服器上。
b. 它可以利用網頁表單、資料庫和其他外部元件生成動態網頁內容。
c. 它與HTML結合使用,可以在HTML內嵌入腳本代碼。
3. ASP的應用方式a. 在HTML文件中嵌入ASP腳本代碼i. 在HTML文件中使用<% %>標記表示腳本代碼的範圍。
ii. 腳本代碼可以在網頁被伺服器處理時執行,並生成動態的HTML輸出。
b. 將ASP代碼存儲在ASP檔案中i. ASP檔案的副檔名為.asp,可以使用Visual Studio等編輯器編寫和存儲ASP代碼。
ii. 網頁瀏覽器可以直接請求並執行ASP檔案,然後顯示生成的HTML輸出。
c. 使用網頁伺服器執行ASP代碼i. 通過設置網頁伺服器,可以使其能夠執行並解析ASP腳本代碼。
ii. 這樣,在瀏覽器請求網頁時,網頁伺服器會執行ASP代碼,生成HTML輸出,然後將其返回給瀏覽器顯示。
4. ASP腳本語言的基本語法a. 以VBScript或JScript為例,介紹其基本的語法結構和常用語句。
b. 語法示例:<%for i = 1 to 5Response.Write("Hello, ASP!<br>")next%>三、教學方法:1. 講述法:通過教師講解的方式介紹ASP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示範法:通過示範教學,展示如何在HTML檔案中嵌入ASP腳本代碼。
电子商务asp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电子商务ASP课程,让学生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ASP技术进行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和开发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流程和关键环节;(3)熟悉ASP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4)了解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ASP技术进行简单的电子商务系统设计;(2)能够运用ASP技术实现电子商务系统的功能模块;(3)能够对电子商务系统进行调试和优化;(4)能够分析电子商务系统的运行效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电子商务事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创新和持续学习的意识;(3)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子商务基本概念:电子商务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基本流程;2.ASP技术基础:ASP的概念、原理和应用;3.电子商务系统设计: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原则、方法和步骤;4.电子商务系统开发: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环境、工具和技术;5.电子商务系统实现:电子商务系统的功能模块实现和调试;6.电子商务系统运行与评估:电子商务系统的运行维护和效果评估。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ASP技术,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电子商务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子商务系统的应用;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电子商务ASP教程》;2.参考书:电子商务相关书籍;3.多媒体资料:电子商务系统和ASP技术的教学视频;4.实验设备:计算机、网络设备和相关软件。
asp课程设计er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ASP(Active Server Pages)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通过学习,学生应能理解ASP的工作原理,熟练使用ASP编写动态网页和网络应用程序。
1.理解ASP的概念和原理。
2.掌握ASP的基本语法和常用对象。
3.了解ASP与数据库的交互方法。
4.能够使用ASP编写简单的动态网页。
5.能够使用ASP实现与数据库的连接和数据操作。
6.能够运用ASP解决实际问题,如制作在线表、留言板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对网络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运用技术服务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ASP的基本原理、语法和常用对象,以及ASP与数据库的交互方法。
1.ASP的基本原理和语法:介绍ASP的发展历程、工作原理和基本语法,使学生了解ASP的运行环境,掌握基本的ASP代码编写方法。
2.ASP常用对象:讲解ASP提供的内置对象,如Request、Response、Server、Session和Application等,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这些对象进行网页编程。
3.ASP与数据库的交互:介绍ASP与数据库(如SQL Server)的连接方法,讲解如何使用ADO(ActiveX Data Objects)进行数据操作,使学生能够实现动态网页与数据库的有效交互。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讲解ASP的基本原理、语法和常用对象,使学生掌握ASP的基础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ASP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运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实验法:安排实验课,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4.3.2 获得服务器信息实例:获得服务器信息(4-12.asp)PATH_INFO返回:<%=Request.ServerVariables("PATH_INFO")%><br>REMOTE_ADDR返回:<%=Request.ServerVariables("REMOTE_ADDR")%><br>SERVER_NAME返回:<%=Request.ServerVariables("SERVER_NAME")%><br>利用该程序可以将所有链接过本网站用户的 IP 地址记录下来。
思考:1. 运行4-12.asp页面,浏览器输出结果是什么?2. 若把4-12.asp存放在IP地址是192.168.18.126的机器甲上,然后用IP地址是192.168.18.125的机器乙的浏览器访问机器甲上的4-12.asp,浏览器的输出结果是什么?3. 如何获取浏览器端的IP地址?解答:1. 浏览器输出:PATH_INFO返回: /ch04/lizi/4-12.aspREMOTE_ADDR返回: 127.0.0.1SERVER_NAME返回: localhost2. 浏览器输出:PATH_INFO返回: /ch04/lizi/4-12.aspREMOTE_ADDR返回: 192.168.18.125SERVER_NAME返回: 192.168.18.1263. Request.ServerVariables("REMOTE_ADDR") 课本实例演示,多媒体讲解一步步提示,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4.4.1 自定义属性Applicatio 对象没有自己的属性,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定义属性,以保存一些信息。
基本语法为:Application (" 自定义属性名 ")Application 属性的自定义属性(4-13.asp)<%Application("Greeting")="你好!" '定义属性值%><%=Application("Greeting")%> '输出属性值Application 属性的自定义属性(4-14.asp)<%=Application("Greeting")%> '输出属性值执行完4-13.asp 后,该对象被保存在服务器上。
ADO数据访问接口概述使用 ADO (A ctiveX D ata O bject,ActiovX 数据对象),可以对几乎所有数据库(如 Microsoft Access,Microsoft SQL Server 和 Oracle 等)进行读取和写入。
ADO 常用的四种对象及其功能:连接对象(Connection):用来连接数据库。
记录集对象(RecordSet):用来保存查询语句返回的结果。
命令对象(Command):用来执行 SQL 语句或者 SQL Server 的存储过程。
参数对象(Parameter):用来为存储过程或查询提供参数。
Connection数据对象与数据库的所有通信都通过一个打开的 Connection 对象进行。
对一个数据库进行数据的插入和读取之前,必须先打开数据库连接。
当使用 ADO 打开数据库的时候,会有一个指针指向某一行记录,默认的情况下,该指针指向数据库的第一行。
假定该指针为“rs“,如果要访问数据库表的字段,可以用下图所示的方法。
多媒体讲解多媒体讲解,举例讲解,对比讲解录下的文件。
(2)然后执行一个 SQL 语句中的 grade 是一个表名。
(3)返回数据表的列数。
(4)程序需要折行使用符号“ &_ ”连接。
思考:1. 运行,浏览器输出结果是什么思考:1. 运行,浏览器输出结果是什么2. 在的For语句之前加入语句“( )”,浏览器输出什么实例:以表格的形式输出()<HTML><BODY><%set conn = ("")("driver={Microsoft Access Driver (*.mdb)};dbq=" &_(""))set rs = ( "SELECT * FROM grade" )("<TABLE BORDER=1>")("<TR>")' Part I输出"表头名称"For i=0 to("<TD><B>" &rs(i).Name& "</B></FONT></TD>")Next("</TR>")%><%' Part II输出数据表的"内容"() ' 将目前的数据记录移到第一项While Not' 判断是否过了最后一项Row = "<TR ALIGN=MIDDLE>"For i=0 to' Part II输出数据表的"内容"() ' 将目前的数据记录移到第一项While Not ' 判断是否过了最后一项Row = "<TR ALIGN=MIDDLE>"For i=0 toRow = Row & "<TD>" & rs(i) & "</TD>"Next(Row & "</TR>")() ' 移到下一项WendEnd Function%></BODY> </HTML>本例子解析:(1)显示结果和上个例子一样。
课程设计asp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ASP(Active Server Pages)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巧,培养学生运用ASP进行Web应用程序开发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ASP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掌握ASP的基本语法和运行环境。
(3)熟悉ASP内置对象及其应用。
(4)掌握ASP常用组件和技术的使用。
(5)了解ASP的安全性和优化策略。
2.技能目标:(1)能够独立设置和配置ASP运行环境。
(2)能够使用ASP内置对象进行数据处理和页面交互。
(3)能够运用ASP组件实现常见功能,如数据库访问、文件操作等。
(4)能够运用ASP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如页面布局、样式设计等。
(5)具备一定的ASP程序调试和优化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遵循编程规范和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ASP概述:介绍ASP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应用领域。
2.ASP基本语法:讲解ASP的语法结构、变量、运算符等基本元素。
3.ASP内置对象:详细介绍ASP内置对象(如Request、Response、Server等)的功能和应用。
4.ASP组件:讲解ASP组件的原理和常用组件(如数据库访问组件、文件操作组件等)的使用。
5.ASP技术:介绍ASP常用的技术(如表单验证、页面布局、样式设计等)及其应用。
6.ASP安全性和优化:讲解ASP程序的安全性问题和优化策略。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ASP解决实际问题。
3.实验法:安排实验课,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提供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ASP教材作为主要学习资料。
asp课程设计csdn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ASP(Active Server Pages)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技巧,能够独立设计和开发简单的Web应用程序。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ASP的历史和发展,掌握ASP的基本语法和结构,熟悉ASP内置对象和组件,了解ASP与数据库的交互方式。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使用ASP编写简单的Web页面,熟练使用ASP内置对象和组件,掌握ASP与数据库的基本交互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ASP的基本原理、编程技巧和与数据库的交互。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ASP概述,介绍ASP的历史、特点和应用范围,理解ASP与HTML、JavaScript的关系。
2.第二章:ASP基本语法,学习ASP的声明、事件、脚本语言的选择等基本语法规则。
3.第三章:内置对象,掌握ASP的五大内置对象(Request、Response、Server、Application、Session)的使用方法和应用场景。
4.第四章:组件,学习ASP组件的原理和创建方法,了解组件在Web应用程序中的作用。
5.第五章:数据库交互,掌握ASP与数据库(如SQL Server)的连接、查询、更新等操作。
6.第六章: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开发Web应用程序。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掌握ASP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技巧。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此外,通过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ASP编程实例教程》2.参考书:《权威指南》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教程4.实验设备:计算机、网络环境、数据库服务器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asp课程设计摘要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ASP(Active Server Pages)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技巧,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Web应用程序开发。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了解ASP的技术背景、基本概念和运行原理,掌握ASP的核心对象(如Request、Response、Server、Application、Session 等)的使用方法,熟悉ASP常用的内置对象和组件,了解ASP程序的调试和优化技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ASP技术编写出功能完善的Web应用程序,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包括:能够使用HTML、CSS和JavaScript编写Web页面;掌握VBScript或JavaScript等脚本语言编写ASP程序;熟练使用ASP内置对象进行数据处理和用户交互;了解并应用ASP常用组件,如ADO、FileSystemObject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使其认识到了解和掌握网络编程技术的重要性,增强其终身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ASP技术概述:介绍ASP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和应用场景,让学生了解ASP在Web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
2.ASP基本概念:讲解ASP程序的基本结构,介绍服务器端脚本编程、HTML页面设计、CSS样式表和JavaScript脚本语言等相关知识。
3.ASP内置对象:详细讲解Request、Response、Server、Application、Session等内置对象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对象进行数据处理和用户交互。
4.ASP组件:介绍ASP常用的内置组件(如ADO、FileSystemObject等)和第三方组件的使用方法,讲解如何通过组件实现数据库访问、文件操作等功能。
5.ASP程序调试与优化:讲解ASP程序的调试技巧,如使用调试工具、设置断点、观察变量值等;介绍ASP程序的性能优化方法,如代码优化、数据库优化等。
6.1 ADO数据访问接口概述使用 ADO (A ctiveX D ata O bject,ActiovX 数据对象),可以对几乎所有数据库(如 Microsoft多媒体讲解Access,Microsoft SQL Server 和 Oracle 等)进行读取和写入。
ADO 常用的四种对象及其功能:•连接对象(Connection):用来连接数据库。
•记录集对象(RecordSet):用来保存查询语句返回的结果。
•命令对象(Command):用来执行 SQL 语句或者 SQL Server 的存储过程。
•参数对象(Parameter):用来为存储过程或查询提供参数。
6.2 Connection数据对象与数据库的所有通信都通过一个打开的 Connection 对象进行。
对一个数据库进行数据的插入和读取之前,必须先打开数据库连接。
当使用 ADO 打开数据库的时候,会有一个指针指向某一行记录,默认的情况下,该指针指向数据库的第一行。
假定该指针为“rs“,如果要访问数据库表的字段,可以用下图所示的方法。
多媒体讲解,举例讲解,对比讲解6.2.1 打开和关闭数据库连接要建立与一个数据库的连接,首先创建 Connection 对象的一个实例,然后调用 Connection 对象的 Open 方法打开一个连接,并通过程序 6-01.asp 输出数据库表头。
实例:输出数据库的表头(6-01.asp)<HTML> <BODY> <UL><%set conn = 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conn.Open("driver={Microsoft Access Driver (*.mdb)};dbq=" &_Server.MapPath("person.mdb"))set rs = conn.Execute( "SELECT * FROM grade" )For I = 0 to rs.Fields.Count - 1Response.Write("<LI>" & rs(I).Name)Nextconn.close()%></UL> </BODY> </HTML>本例子解析:(1)利用 Connection 对象的 Open 方法打开当前目录下的 person.mdb 文件。
(2)然后执行一个 SQL 语句中的 grade 是一个表名。
(3)rs.Fields.Count 返回数据表的列数。
(4)程序需要折行使用符号“ &_ ”连接。
思考:1. 运行6-01.asp,浏览器输出结果是什么?2. 在6-02.asp的For语句中,把“rs(I).Name”改成“rs(I)”,浏览器输出什么?解答:1. 浏览器输出表头和第一条记录:•学号•性别•姓名•语文•数学•英语2. 浏览器输出表头和第一条记录:•14•男•小周•50•200•80 课本实例讲解,多媒体讲解一步步提示,举例讲解,对比讲解,多媒体讲解分析,多媒体讲解提醒学生这个格式要掌握格式一:数据库调用的基本格式格式说明:利用 Execute 方法执行 SQL 语句第一步:建立 Connection 对象set conn = 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第二步:使用 Connection 对象的 Open 方法建立数据库连接conn.Open("driver={Microsoft Access Driver (*.mdb)};dbq=" &_ Server.MapPath("person.mdb"))第三步:使用 Connection 对象的 Execute 方法执行 SQL 语句‘如果执行查询语句set rs = conn.Execute("数据查询语句")'如果执行数据操纵语句conn.Execute("数据操纵语句")6.2.3 向浏览器输出数据库内容实例:输出第一条记录(6-02.asp)<HTML> <BODY><UL><%set conn = 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conn.Open("driver={Microsoft Access Driver (*.mdb)};dbq=" &_Server.MapPath("person.mdb"))set rs = conn.Execute( "SELECT * FROM grade" )For I = 0 to rs.Fields.Count - 1Response.Write("<LI>" & rs(I).Name & " = " & rs(I))Nextconn.close()%></UL></BODY> </HTML>本例子解析:(1)本例输出数据表的表头和第一条记录。
(2)数据库第一次打开时,这个指针定位在第一行,用 MoveNext( ) 向后移动指针。
思考:1. 运行6-02.asp,浏览器输出结果是什么?2. 在6-02.asp的For语句之前加入语句“rs.MoveNext( )”,浏览器输出什么?3. 可以用表格的形式输出记录么?解答:1. 浏览器输出表头和第一条记录:•学号 = 14•性别 = 男•姓名 = 小周•语文 = 50•数学 = 200•英语 = 802. 浏览器输出表头和第二条记录:•学号 = 15•性别 = 女•姓名 = 小刘•语文 = 500•数学 = 100•英语 = 10003. 可以,请参考课本101页的案例5-01.asp的输出代码。
6.2.4 输出所有数据本节主要学习使用的三条语句:•rs.MoveNext( ):移动到下一条记录。
•rs.BOF:Begin Of File ,文件开头,用于判断记录指针是否移动最前面,理解其的位置为第一条记录之前。
如果数据表中没有记录,rs.BOF 为真。
•rs.EOF:End Of File ,文件结尾,用于判断记录指针是否移动最后面,理解其的位置为最后一条记录之后。
若 rs 指针在最后一条记录上,再执行一次 movenext时,则rs.EOF 为真。
课本实例讲解,多媒体讲解一步步提示,举例讲解,对比讲解,多媒体讲解实例:以表格的形式输出(6-03.asp)<HTML><BODY><%set conn = 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conn.Open("driver={Microsoft Access Driver (*.mdb)};dbq=" &_Server.MapPath("person.mdb"))set rs = conn.Execute( "SELECT * FROM grade" )Response.write ("<TABLE BORDER=1>")Response.write ("<TR>")' Part I输出"表头名称"For i=0 to rs.Fields.Count-1Response.Write("<TD><B>" & rs(i).Name & "</B></FONT></TD>") NextResponse.write ("</TR>")%><%' Part II输出数据表的"内容"rs.MoveFirst() ' 将目前的数据记录移到第一项While Not rs.EOF' 判断是否过了最后一项Row = "<TR ALIGN=MIDDLE>"For i=0 to rs.Fields.Count-1Row = Row & "<TD>" & rs(i) & "</TD>"NextResponse.Write(Row & "</TR>")rs.MoveNext() ' 移到下一项Wendconn.close()%></BODY> </HTML>本例子解析:(1)利用一个循环将所有数据用表格的形式输出到浏览器上。
(2)每次循环让 RecordSet 对象向下移动一次,直到移动到最后一条记录为止。
实例:编写输出函数(6-04.asp)<HTML><BODY><%set conn = 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conn.Open("driver={Microsoft Access Driver (*.mdb)};dbq=" &_Server.MapPath("person.mdb"))set rs = conn.Execute( "SELECT * FROM grade" )rstotab(rs)conn.close()%><%Function rstotab(rs)Response.write ("<TABLE BORDER=1>")Response.write ("<TR>")' Part I输出"表头名称"For i=0 to rs.Fields.Count-1Response.Write("<TD><B>" & rs(i).Name & "</B></FONT></TD>") NextResponse.write ("</TR>") 课本实例讲解,多媒体讲解,与后面的实例6-04.asp进行比较,分析讲解函数功能:以表格的形式输出数据教学基本内容方法及手段' Part II输出数据表的"内容"rs.MoveFirst() ' 将目前的数据记录移到第一项While Not rs.EOF ' 判断是否过了最后一项Row = "<TR ALIGN=MIDDLE>"For i=0 to rs.Fields.Count-1Row = Row & "<TD>" & rs(i) & "</TD>"NextResponse.Write(Row & "</TR>")rs.MoveNext() ' 移到下一项WendEnd Function%></BODY> </HTML>本例子解析:(1)显示结果和上个例子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