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第三讲 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种类和范畴
- 格式:ppt
- 大小:3.38 MB
- 文档页数:89
比较文学的范围和研究类型目录1. 比较文学概述 (3)1.1 比较文学的定义 (3)1.2 比较文学的起源与发展 (4)1.3 比较文学的意义与重要性 (5)2. 比较文学的范围 (6)2.1 语言比较文学 (7)2.1.1 语言的多重性 (9)2.1.2 语言的共性与特性 (10)2.1.3 语言的互鉴与交流 (11)2.2 文学作品比较 (12)2.2.1 不同文学时期的比较研究 (14)2.2.2 不同民族或国家文学作品的比较 (15)2.2.3 跨文化文学作品分析 (17)2.3 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比较 (18)2.3.1 不同文学理论的发展与比较 (19)2.3.2 批评方法的多元性与兼容性 (20)2.3.3 理论与实践的比较研究 (21)2.4 跨文化研究 (22)2.4.1 文化接触与冲突 (23)2.4.2 文化身份的探讨 (24)2.4.3 文化传播的媒介与途径 (25)3. 比较文学的研究类型 (26)3.1 文化比较研究 (28)3.1.1 历史文化的比较 (29)3.1.2 社会文化的比较 (30)3.1.3 宗教文化的比较 (31)3.2 文学风格比较研究 (32)3.2.1 经典与现代文学的比较 (33)3.2.2 地区风格与国际风格的比较 (35)3.2.3 个体风格与集体风格的比较 (36)3.3 叙事模式比较研究 (37)3.4 主题与象征比较研究 (38)3.4.1 自然与文明的比较 (39)3.4.2 传统与现代的比较 (41)3.4.3 个体与社会、宇宙的比较 (42)4. 比较文学的方法与工具 (43)4.1 文本分析 (44)4.2 历史分析 (45)4.3 符号学分析 (46)4.4 交叉学科方法 (48)5. 比较文学的未来与发展 (49)5.1 全球化的影响 (50)5.2 信息技术的挑战与机遇 (51)5.3 比较文学的学科交叉 (52)6. 比较文学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54)6.1 文化交流与理解 (56)6.2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57)6.3 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 (58)1. 比较文学概述比较文学是一门跨学科的领域,其核心在于通过考察不同文化的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来深入理解文学现象、文化现象以及人类体验本身。
《比较文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内涵1. 定义比较文学是一门国际性的学科,它涉及至少两种文学传统的研究,通过对这些文学传统的比较,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及文学与其他领域之间的交叉关系。
2. 内涵- 跨文化性:比较文学研究跨越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 交叉性:比较文学不仅限于文学内部的研究,还涉及文学与历史、哲学、艺术、社会科学等领域的交叉。
- 开放性: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多样性,使其成为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学科。
二、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1. 跨国家文学关系- 翻译研究:探讨文学作品如何通过翻译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传播和接受。
- 文学接受与影响: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学作品在另一个国家的接受情况及其产生的影响。
2. 跨民族文学关系-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的特点及其与主流文学的关系。
- 跨境民族文学:探讨跨境民族文学的传统、风格及其在不同国家的发展。
3. 跨文化文学关系- 东方与西方:比较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的传统、主题和表现手法。
- 古代与现代:分析古代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影响,以及现代文学对古代文学的重新诠释。
4. 跨学科文学关系- 文学与哲学:研究文学作品中的哲学思想,以及哲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 文学与艺术:探讨文学与绘画、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的相互影响。
三、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1. 影响研究- 直接影响:研究一部作品或文学思潮对另一作品的直接影响。
- 间接影响:探讨文学作品通过中介(如翻译、评论)产生的间接影响。
2. 平行研究- 类似性比较: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似性。
- 对比性研究:对比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差异,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差异。
3. 媒介研究- 翻译媒介:研究翻译在文学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
- 电子媒介:探讨网络、电影等电子媒介对文学形式和内容的影响。
4. 跨文化研究- 文化过滤:分析文学作品在跨文化传播中被如何重新解读和接受。
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
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是比较两种或多种不同语言、文化、时期或地区的文学作品,并
寻找它们之间的相似与差异。
比较文学的研究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文学现象的比较。
这一层次研究比较文学现象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重点在
于比较不同文学作品中相同的主题、情节、人物等元素,并分析它们在不同文化、时期、
地区中的表现形式和意义。
第二层次:文学系统的比较。
这一层次关注不同文学系统之间的异同,例如东方文学
与西方文学的区别、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变化等。
比较文学学者通过对不同文学系统的
研究,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以及相互影响的证据。
第三层次:文学文化的比较。
这一层次重点研究文学作品与文化的关系,分析文学作
品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探讨文学作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影响及其现实
意义。
这一层次的研究也通常涉及到翻译、接受和传播等方面,探讨文学作品在跨文化传
播过程中的特点和效应。
在上述三个层次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存在着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纵向比较指不同时期、地区、文化的文学作品之间的比较,重点探讨其发展演变和历史渊源;横向比较则是
比较不同语种、文化、时期或地区的文学作品,关注其在某种共同主题或文化价值观下的
异同。
总之,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涵盖广泛,其研究目的是在于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的比较,寻找它们之间的互动和联系,探究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共性,拓展我们的文学
视野并推动文学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名词解释:比较文学: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界限和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
影响研究:比较文学的基本研究类型之一,早期实践中的唯一类型,以一种强烈的历时意识通过广泛搜集材料,对事实和进行严密考据、分析、归纳,来研究各民族文学之间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超越国界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包含着对艺术创作活动本质的理解。
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指将“类似”的、可比的,但没有直接关系的属于不同民族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比较,研究其异同,得出有益的结论。
同时,平行研究还强调文学与其他领域(如政治学、经济学、宗教学、心理学、哲学、历史学等以及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比较研究。
平行研究注重作品的内在因素和美学价值,要求研究对象具有“可比性”和“文学性”。
阐发研究:阐发研究是近代以来中国比较学者的创造,作为一种研究类型首先是在1976年台湾学者古添洪、陈慧桦在《比较文学的垦拓在台湾》一书的序言中提出的,他们将“援用西方文学理论与方法并加以考验、调整以用之于中国文学之研究”称为“阐发研究”。
因此,阐发研究就用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批评方法去解释另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作品,它可以是理论对作品的阐发,也可以是理论与理论之间的相互阐发,甚至是其他学科与文学之间的相互阐发。
是一种双向的、相互的阐发,通过具体的、细微的研究来说明基本道理。
文类学:对于文学形式的各个种类和类型以及文学风格的比较研究,通过历时的和共识的方法,了解文类发展的历史和基本特征,认识作家的独创和文学的民族传统、民族特征。
主题学:主题学主要指研究同一主题、题材、母题、情节、意象、人物典型等跨民族跨国界的流传和演变,研究不同的作家对它的不同处理,进而探讨这种流变的文学、文化和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原因。
比较文学原理一.比较文学的名称:1.名称释义:1934年傅东华依照法文本译出了“比较文学”《比较文学简史》2.“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而是比较性的文学研究,是联系性地看不同国家的文学,并不是比较高低和区别,这里的“比较”是比较意识,比较思维,重在联系地看问题3.比较文学不等于文学比较。
(1)为什么说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2)比较文学的定义二.比较文学的定义(法国学派一直占主导,1958年后美国学者后来居上)1.国外定义:(1)卡雷: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研究跨国度的精神交往与事实联系。
★对文学的研究可以分为三类:从历史的角度、宏观的整体的角度为“文学史”。
从批评的角度、微观的具体的角度为“文学批评”。
从理论、哲学的角度为“文艺学”或“文学概论”。
★文学史又分为国别文学史和国际文学关系史两个部分,前者是研究本国的文学,后者是研究本国文学与外国文学关系。
所以卡雷所指的文学史一支就是国际文学关系史。
(2)基亚认为: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
法国学者认为,比较文学是两个国家以上文学现象的事实考证(实证法)(3)美国亨利·雷马克认为: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的关系。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因此与法国学派不同,美国学者则直接认为是文学史。
(4)1982年,法国学者布吕奈尔、毕修瓦和卢梭三人合著出版的《何为比较文学》一书中,将法国与美国相融合,形成新的理论。
见P60三.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1.事实联系。
2.美学价值。
3.学科交叉关系。
※比较文学的定义应当包括文学的属性,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比较文学的价值。
见P9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国外学科史一.学科形成的背景:19世纪20年代萌芽--------19世纪70 、80年代成熟维尔曼----比较文学之父歌德-----1827年明确提出了“世界文学”这一概念,阅读中国小说,认为中国人没有强烈的情欲和飞腾动荡的诗兴。
比较文学绪论一、从研究对象和范畴看:三个阶段:法国学派——美国学派——布吕奈尔三人主义二、从价值取向着眼三、比较文学的价值1、对文学研究而言,比较文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
确立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比较文学,处于对狭隘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研究的不满,后者滞后于当时文学的全欧性与全球性交流的事实。
新的视角:本国文学与他国文学关系的角度新的领域:不同民族或国家文学之间的关系2、对文学创作而言,比较文学提供了了解与欣赏其他民族文学的理论指导。
比较文学可以提醒创作者注意吸取他国文学的主题,题材与写作技巧,以推动自己与本国文学的发展。
3、对文化交流而言,比较文学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不同文化体系互识互证互补,最终推动世界文化交流与世界和平。
全球化趋势使不同民族、不同体系之间的文化交流、对话与包容势在必行,比较文学有助于缓解文化霸权与极端民族主义的矛盾,促进文化多元化。
比较文化是“跨文化之桥”(乐黛云语)“自我”和“他者”的认识之道(孙景尧语)四、比较文学和文学比较:两者不等同,并非任何运用比较方法展开的文学研究都属于比较文学:1、两个比较所归属的层面不同:前者是一种比较意识,属本体;后者是一种研究方法。
2、指涉的对象不同:前者前就对象必须跨越国家语言民族学科等界限;后者则不一定跨越;3、使用方法不同:前者除比较法之外,还可使用实证法批评法和阐发法。
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国外比较文学学科史一、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比较文学,酝酿于十九世纪20—30年代、形成于十九世纪70—90年代的欧洲,其形成的文化背景可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1、思想方面:资本主义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全球渗透促成全球意识和比较意识的产生,最终促成文学研究的全球意识与世界胸怀的形成。
2、研究方法方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进展,促成揭示事物之间联系的比较研究的形成于比较方法的广泛应用。
3、文学发展方面,各民族文化与文学交流的频繁,促使传统的民族、国别文学研究方式被突破,比较文学应运而生。
比较文学研究方法:比较文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影响比较方法(法国)、平行比较方法(美国)构成了比较文学的方法体系。
(一)影响比较方法:影响比较方法有三个基本要素:1、渊源学:对放送者的研究,研究一国文学对其他国家发生影响的情况。
2、媒介学:对媒介学的研究,即对翻译、介绍一国文学给另一国的翻译家以及促成交换和传播的环境的研究(有个人媒介、环境媒介之分,即翻译家、报刊杂志等)。
3、誉舆学(流传学):对接受者的研究,即对接受外国影响的研究,再实际批评中,这三个要素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任何一个因素的全面考察,都必须兼顾其他因素,评论家只是选择的侧面和角度不同而已。
影响比较方法从形态上看,可以分成个别影响和综合影响两个侧面。
个别影响是枳作家作榀受到单一的个别外国作家、作榀的影响。
综合影响是枳作家作榀受到众多的外国作家、作榀的影响。
(二)平行比较方法;平等比较方法包括两种类别的研究:一是探讨作榀的类同;一是探讨作榀的对比,类同枳两种没有必然联系的作榀所表现出来的类同现象;对比则既要寻找共同点,也包括特异之处。
再平行比较方法中,主题学、题材学、类型学、文体学、比较诗学是十分常见的内容,它们都已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
1、主题学是以文学作榀的主题为中心,考察同一主题再不同国家的文学里如何表现,具有什么异同点。
2、题材学以题材为中心,分析同一题材再不同国家文学的不同处理。
3、类型学即按照文学的不同类型来分类比较,如风格比较、情节技巧比较、人物形象比较等。
4、文体学则比较不同国家再同一文学体裁使用上的差异以及文体的缺类等。
平行比较方法要注意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可比性,简言之,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达,即A+B→C5、比较诗学(也称比较批评),枳对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学理论进行比较研究,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学批评观念、原则及其发展历史,它十分注重不同国家、民族文学理论的总体特征的比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总体观照的特点。
第三章比较文学的对象、体系与方法论第一节比较文学的对象一、研究对象的基本属性:“三性”1、跨越性:比较文学的对象是具有跨越性的文学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跨越性是它的先决条件。
四个跨越2、可比性:P58大致包括三方面(“三个关系”):杨书P76a.亲缘关系(事实材料关系):实际存在于两个或多个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b.类同关系(美学价值关系):两个或多个民族文学之间,有些文学现象虽然不存在亲缘关系,却在一定意义上具有某些相似之处,其中的相同和相异,都存在比较研究的价值,也叫价值关系。
c.(学科)交叉关系:文学与其它学科之间存在的互相影响、借鉴、渗透的关系。
应注意,文学现象之间的相似点并不等于可比性。
3、文学性P61比较文学对象的“文学性”问题至关重要,不可忽视,指比较研究的课题和目的都必须在文学上;研究过程应紧紧围绕着文学这个中心,有利于解决文学问题。
文学,只有文学,才是比较文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综上所述,跨越性、可比性和文学性,是比较文学对象的基本属性,三者缺一不可。
第二节比较文学的内部体系比较文学的内部体系分为两大方面。
见P64图示一、影响研究陈书P109比较学者对影响所作的解说大都强调其外来性和隐含性。
一方面,这种影响无法从本民族文学的传统和作家个人的因素作出解释,因此它是外来的;另一方面,这种影响表现为一种精神渗透,它消融于作家的创作中,因此不着痕迹。
第三章比较文学的对象、体系与方法论第一节比较文学的对象一、研究对象的基本属性:“三性”1、跨越性:比较文学的对象是具有跨越性的文学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跨越性是它的先决条件。
四个跨越2、可比性:P58大致包括三方面(“三个关系”):杨书P76a.亲缘关系(事实材料关系):实际存在于两个或多个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b.类同关系(美学价值关系):两个或多个民族文学之间,有些文学现象虽然不存在亲缘关系,却在一定意义上具有某些相似之处,其中的相同和相异,都存在比较研究的价值,也叫价值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