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及《法哲学体系》
- 格式:ppt
- 大小:626.00 KB
- 文档页数:61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历史地位一、本文概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历史地位》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一书中的《导言》部分在哲学史上的重要性和影响。
黑格尔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法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思想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导言》进行解读,包括其理论背景、主要观点、方法论特色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以期全面揭示其在哲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黑格尔及其《法哲学原理》一书的概况,包括黑格尔的生平、学术背景以及《法哲学原理》一书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接着,我们将重点关注《导言》部分,概述其主要内容和核心观点,以及黑格尔在其中所运用的方法论特色。
我们还将简要提及《导言》在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后世哲学家,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思想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概述部分,读者可以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历史地位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为后续深入探讨其理论内涵和影响奠定基础。
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主要观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的重要篇章,这篇文章中,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法哲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同时也为后来的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理论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在《导言》中首先指出,黑格尔的法哲学是建立在其绝对精神的基础之上的,这种绝对精神被看作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然而,马克思认为这种绝对精神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无法真正解释历史的实际发展。
相反,马克思强调,历史的真正动力是现实的物质生产和社会关系,而非抽象的精神概念。
接着,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的国家观。
黑格尔认为,国家是绝对精神的体现,是伦理的实体。
然而,马克思对此进行了反驳,他指出,国家实际上是统治阶级的工具,它的存在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这种对国家的理解,为马克思后来的阶级斗争理论提供了基础。
马克思在《导言》中还提出了著名的“哲学的世界化”和“世界的哲学化”的命题。
在什么意义上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是以《逻辑学》为“基础”的【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如何以《逻辑学》为基础。
在介绍黑格尔的两部著作的关系后,我们发现《逻辑学》被视为《法哲学原理》的基础。
《逻辑学》对于理解《法哲学原理》至关重要,为其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并在具体思考中得到了应用。
两部作品中的概念相互交融,呈现出内在的联系和逻辑关系。
《逻辑学》为理解与解释《法哲学原理》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方法。
本文将通过对《逻辑学》与《法哲学原理》之间关系的探讨,阐述这两部作品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逻辑学》在理解《法哲学原理》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黑格尔,《法哲学原理》,《逻辑学》,基础,内在联系,逻辑关系,方法论,重要性,原理,概念,思考,交融,理解,解释1. 引言1.1 介绍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晚年的重要著作之一,也是他对法律、道德和国家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的杰作。
在这部著作中,黑格尔试图探讨法律、道德和国家的本质,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
《法哲学原理》被认为是黑格尔法哲学思想的精华和总纲,对后世哲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部著作中,黑格尔结合了他的逻辑学体系,即《逻辑学》,对法律、道德和国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阐释。
通过《逻辑学》中的辩证法和推理方法,黑格尔试图揭示出法律、道德和国家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并阐明它们的发展过程和本质属性。
《法哲学原理》是建立在《逻辑学》的基础之上,通过逻辑学的方法论和思维框架来揭示法律、道德和国家的本质和意义。
通过对《法哲学原理》的学习和理解,我们不仅可以深入了解黑格尔的法哲学思想,还可以看到他是如何借助《逻辑学》这一基础性学科来揭示法律、道德和国家的本质特征和逻辑关系的。
理解《法哲学原理》需要充分了解《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和思维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并解释黑格尔的法哲学思想。
1.2 介绍《逻辑学》与《法哲学原理》之间的关系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逻辑学》和《法哲学原理》是密不可分的两部分。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嘿,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那些各种各样的法律、道德规范,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把我们每个人都罩在里面呢?今天呀,我就想跟你聊聊黑格尔的,这可真是一本超级厉害又超级烧脑的书呢。
我有个朋友,是个特别爱较真的人。
有一次我们聊天,就聊到了公平这个话题。
他就说:“我觉得公平就是大家都一样,吃一样的饭,穿一样的衣,住一样的房子。
”我当时就笑他,我说:“你这想法可太简单啦,要是真这样,那这个世界不就像一群一模一样的机器人在生活吗?”这时候我就想到了黑格尔在里提到的概念。
黑格尔可不会这么简单地看待公平或者法的概念呢。
黑格尔的就像是一座巨大而神秘的城堡,里面有无数个房间,每个房间都藏着关于法、道德和伦理的宝藏。
在这本书里,黑格尔把法看作是自由意志的定在。
啥叫自由意志的定在呢?就好比你有一个想要飞的想法,这个想法是你的自由意志,但是你要真正飞起来,你得有飞机或者翅膀之类的东西,这个飞机或者翅膀就是你自由意志的定在,也就是法。
你看,这个比喻是不是很有趣呢?我还记得有一次参加一个读书小组,大家都在讨论黑格尔这本书里提到的道德。
有个姑娘就说:“道德不就是大家公认的做好事吗?”另一个大叔就不同意了,他说:“那可不一定,不同的人对道德的理解不一样呢。
”这时候我就插话说:“你们看啊,黑格尔就认为道德是一种主观意志的法。
也就是说,道德是我们自己内心对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的一种判断。
就像我们在黑暗中拿着一个小蜡烛,这个蜡烛照亮的地方就是我们自己认为的道德区域。
但是这个小蜡烛的光可强可弱,每个人的光都不太一样。
”大家听了我的话,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再说说黑格尔讲的伦理吧。
伦理就像是一个大家庭,里面有家庭伦理、市民社会伦理还有国家伦理。
家庭伦理就像是我们温暖的小窝,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的爱与责任就是这个小窝里的伦理关系。
市民社会伦理呢,就像是我们在外面和其他人做买卖、交朋友的那些规则。
而国家伦理就像是这个大家庭的屋顶,它保护着我们所有人。
论法的理念即自由刘淑静摘要在黑格尔的法哲学体系中,真正的自由并非一时的任性冲动,而是在理性支配下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
“法”的概念的实质是自由权利,以及由自由权利所构成的现实交往关系及其秩序。
法是“自由意志的规定性存在”,是“理念的自由”,是法的概念和法的定在的统一。
关键词黑格尔自由法理念黑格尔于1821年发表《法哲学原理》一书,该书被认为是黑格尔最重要、最成熟的政治哲学著作。
该书专门研究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研究社会生活与国家生活。
纵观《法哲学原理》一书的理论结构,黑格尔在书中展现了其对什么是自由的生活,和谐的社会,以及二者何以可能问题的思考,以思辨的方式将社会成员的道德自由意志和社会生活的公共权利秩序相联结,试图使二者在现实中得到统一。
一、黑格尔法哲学体系中的“自由”依据对自由含义的通常理解,自由是任性而为,不受任何限制。
而黑格尔认为“任性的含义指内容不是通过我的意志的本性而是通过偶然性被规定成为我的”,如果人们对“自由”的考察只停留在“任性”这一层面,认为人可以要求获得任何他想要得到的,那么,所谓的“自由”当然就意味着他可以这样做。
但是,如果人们能对自由持有这样的见解,即内容是外界所给予的,外界对人的自由具有规定性,也就是在这个方面,人就不再认为自己是自由的。
由此可见,任性只是自由意志偶然性和特异性的体现,不自由恰好就包含在这种任性当中。
真正的自由并非不加限制地任性胡为,真正的自由是在理性支配下进行活动,人们可以有意识地对自由的内容进行规导和驾驭。
(一)意志是“自由”的发生机制,是具有“实践态度“的思维人是具有意识能力的自由主体,人能自主思考,并决定自己的行动。
黑格尔认为,人作为有自觉意识的生命体,由于其自身的内在运动,转化为具有自觉意识能力的自由主体,也就是说,人的意识和精神使人成为不同于其他自然实体的自由主体,人的意识和精神即人的意志决定了人是自由的。
黑格尔为了阐明“意志”的含义,借助了“思维”这个概念,人将自己作为本质来把握的方式就是“思维”,通过这种方式使人本身摆脱偶然和不真,人具有的这种自我意识,构成了法、道德和一切人类伦理的原则。
论黑格尔法哲学理论体系中的自由概念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贺麟先生在《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一书评述》一文中认为:“《法哲学》一书充分表现了黑格尔的‘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联合’专政的根本政治立场,也就表现他在德国当时’半封建半官僚的专制政治’条件下,多少吸收了一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来’赞助中等阶级’亦即赞助当时德国新兴的、比较软弱的资产阶级的倾向。
这书的保守之处主要表现在黑格尔是以君主、贵族为这个联合专政的君主立宪制的主导方面。
1”在贺麟先生看来,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一书的根本政治立场是倡导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的联合专政,在这个联合专政中的主导方面却是君主、贵族。
从根本上来说,黑格尔是“把哲学应用来替反动的普鲁士政府服务,这就使他的’法哲学’成为表现他的政治观点和立场最保守的著作。
12贺麟先生完全无视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一书中的自由概念,明显带有那个时代的浓厚的极“左”思潮色彩,代表着当时国内学术界对黑格尔的哲学和对他的法哲学的基本看法。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极“左”思潮从意识形态中的主流地位逐渐退出,人们开始能够比较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看待在人类思想史上出现过的各种思想流派和学术观点。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从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以及他的法哲学理论中,发现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思想和观点,它们开启着当今人们的心智,促进着人类理性的发展。
但是,黑格尔的哲学是一座巨大的智慧宝库,随着人们对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以及对他的法哲学理论的研究的深入,必然不断地会有新的发现。
其中,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的自由概念,就是一个尚待人们重新认识和发掘的重要范畴。
一、“自由思维”是黑格尔构造法哲学理论体系的主体在黑格尔看来,他的《法哲学原理》这本以国家学为内容的哲学著作,它的任务”在于理解存在的东西,因为存在的东西就是理性。
浅析黑格尔哲学方法与体系之间的矛盾摘要:黑格尔的方法和体系之间是有矛盾的,黑格尔的辩证法并不是科学的辩证法,而是一种反科学的唯心主义的辩证法;而且是一种为自己哲学体系服务的辩证法。
正是由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是为它的哲学体系服务的,因此从它的辩证法中不能做出革命的结论来。
关键字:黑格尔;合理内核;辩证法;体系;矛盾一、黑格尔的“合理内核”1821年黑格尔在自己的著作《法哲学》序言中指出了一个有名的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黑格尔的这个命题显然是为当时普鲁士王国唱赞歌的,是为当时的社会政治制度做辩护的,把这个专制的、警察式的国家说成是合理的。
因此,黑格尔这个命题在当时不仅迷惑了普鲁士的国王威廉三世,而且也迷惑了不少政治家和哲学家,他们都以为这个命题是为普鲁士王国当时实行的一切制度做辩护的。
因此,那些拥护普鲁士王国现存制度的人们也就拥护黑格尔这个命题;那些反对普鲁士王国现存制度的人们,也就反对黑格尔这个命题。
所以,恩格斯才在这里指出:黑格尔的这个命题在当时引起了“近视的政府的感激和同样近视的自由派愤怒。
”现存的东西不一定是现实的、合理的,那么什么样的东西才是现实的、合理的呢?按照黑格尔的观点看来,只有那些带有必然性的东西才是现实的、合理的。
由此可见,黑格尔讲的“现实的”东西,并不就是“现存的”东西,而是指合乎规律的、带有必然性的东西。
这种认为凡是带有必然性的东西就会一天天的成长起来,凡是失去必然性的东西就是要一天天的衰亡下去的辨证思想,就是黑格尔的这个著名命题的革命因素。
现实的东西和现存的东西并不是一回事,现存的东西并不一定都是必然的、现实的。
那么,我们能不能因此就说黑格尔把世界上的东西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永远具有必然性的、现实性的,一部分是绝对没有必然性的、现实性的呢?不能。
恩格斯指出:按照黑格尔的意见,现实性、必然性并不是某一部分的事物所固有的、永恒不变的属性。
相反,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事物的现实性、必然性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从法哲学原理看黑格尔(1770—1831)1821年出版《法哲学原理》,马克思在《莱茵报》(1843年)时期,写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就是在《〈法哲学原理〉导言》中,黑格尔提出憾世明言,“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从逻辑学开始,尔后的内容都是逻辑学的应用和补充。
在逻辑学中,逻辑范畴、观念是主体,范畴、观念经过一系列的逻辑推演之后,外化为自然界,进而扬弃自然界的外化,进入人类精神的发展阶段。
法哲学就属于“客观精神”部分,由抽象法、道德和伦理构成。
在《法哲学原理》中,作为伦理实体的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是按照个别、特殊、普遍的顺序安排的。
根据黑格尔的普遍优先的逻辑原则,作为普遍观念的国家先于家庭和市民社会,家庭和市民社会不过是国家从自身分化出来的两个规定,是国家的异在形式;国家最后又扬弃这些异在形式而返回自身,成为自为的存在。
国家:个人与整体、主观自由与客观自由的统一。
国家是至高无上的伦理实体。
“国家是比个人更高的东西”,国家不是保障个人幸福的手段,而是目的本身。
“国家是地上的精神”,“个人必须尊敬国家,把它视为地上的神物”。
正因为这样,黑格尔得出结论,国家是普遍的、永恒正义的伦理实体,代表着的人的普遍本质,相比之下,个人的存在和作用是微不足道的。
黑格尔说,国家作为“伦理性的规定就是个人的实体性或普遍本质,个人只是作为一种偶然的东西同它发生关系。
个人存在与否,对客观伦理来说是无所谓的,唯有客观伦理才是永恒的,并且是调整个人生活的力量。
因此,人类把伦理看作是永恒的正义,是自在自为地存在的神,在这些神面前,个人的忙忙碌碌不过是玩跷跷板的游戏罢了”。
所以,马克思得出结论,“在黑格尔那里,并不是现实的人成为国家,倒是国家必须先成为现实的人”。
而实际情况是,国家是现实的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社会生活需要而组建的,是人们自己的社会依赖关系的组织化和制度化,是人的本质的客观化和实现。
黑格尔著作及黑格尔著作集法哲学原理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是19世纪德国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为知名的著作是《法哲学原理》(The Science of Law),它是黑格尔关于法哲学的集大成之作。
本文将重点介绍黑格尔的著作及《法哲学原理》。
黑格尔的著作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青年时期的批判性写作阶段、中期的系统性写作阶段和晚年的辩证性写作阶段。
在青年时期,黑格尔以批判性的思维风格撰写了一系列论文,其中最为知名的是《关于创造性才能的科学理念》(The Scientific Idea of Creativity),该论文探讨了艺术、宗教和哲学等领域的创造性表达。
此外,他还撰写了《精神现象学》(The Phenomenology of Spirit),这部作品被视为哲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著作,它试图揭示人类思维和文化发展的逻辑规律。
中期,黑格尔开始着手构建一个完整的系统性哲学体系。
他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包括《逻辑学》(The Logic),该书提出了黑格尔独特的辩证法思想;《自然哲学原理》(The Science of Nature),这本书涵盖了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并试图将其纳入哲学的范畴;《精神哲学原理》(The Science of Spirit),该书探讨了人类社会和个体的自由意志的问题。
晚年时期,黑格尔出版了他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法哲学原理》。
这本书是他关于法哲学的最重要的论述,通过对法律的辩证法思考,黑格尔试图揭示法律与个体的关系以及法律如何反映出社会的普遍意志。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法律的一般原则和概念,第二部分则涉及具体的法律问题,如家庭、财产和契约等。
《法哲学原理》被视为当代法学的重要参考书,对法律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黑格尔的著作涉及领域广泛,包括哲学、逻辑学、自然科学和法学等。
他的思想深入探讨了人类意识和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人类思维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黑格尔的法哲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黑格尔是德国哲学家,也是法哲学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法哲学是他众多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法律和法律哲学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黑格尔看来,法律不仅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一个国家机构的产物,代表着国家的意志和权威。
对于黑格尔的法哲学,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需了解黑格尔法哲学的核心概念。
在他的哲学体系中,法律是社会伦理观念的具体化,是个体和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
他认为,法律是通过正义和自由的原则来规范社会行为,通过法律的存在和执行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黑格尔法哲学的主要观点。
根据黑格尔的观点,法律具有历史性和发展性。
他认为,法律是人们的创造和实践的产物,通过历史的演进不断发展和完善。
此外,他还主张法律应该与伦理、道德和社会价值观相一致,通过理性和意识的发展来实现人类的自由和平等。
总的来说,黑格尔的法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他对法律的理解和解释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促使人们重新思考法律与社会、个体和整体之间的关系。
通过研究和理解黑格尔的法哲学,我们可以深入探索法律的本质和意义,从而为法律制度和法治建设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2. 正文2.1 黑格尔的法哲学概述2.2 黑格尔法哲学的核心概念2.3 黑格尔法哲学的主要观点在本部分中,我们将对黑格尔的法哲学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首先,我们将对黑格尔的法哲学进行概述,介绍其起源和发展背景。
随后,我们将重点讨论黑格尔法哲学的核心概念,包括主体性、自由意志和普遍性的概念,并阐述其对法哲学的重要意义。
最后,我们将深入探讨黑格尔法哲学的主要观点,包括他对权力、正义和道德的理解以及其在社会和政治领域的应用。
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对于法律和社会现象的解释和影响。
此外,我们还将对黑格尔法哲学的评价进行探讨,包括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思辨的认识方法一、承诺世界是一个精神的世界,本质是一个超越有限自然和有限精神的绝对精神。
二、绝对精神是自在自为的存在,不是一个抽象、孤立的点,也不是在自然和有限精神之外的存在,它必须显现在有限的自然和精神之中,因而绝对精神是一个大全的存在。
三、大全的存在并不是一个静止、抽象的存在,它要不断由内向外设定自己的界限。
同时扬弃自己的界限,在不断向外扩张的同时,又不断向内回溯,从而使绝对精神展示为一个个具体的环节,而每个环节都是一个圆圈式的大全。
因而思辨的方法就表现为“正、反、合”的圆圈式的运动,表现为一种有体系向无的相互运动。
在思辨的方法中,思辨的概念是其基本要素,这些概念从属于一个严格的逻辑体系,按一种内在必然性的方法不断向前运动,形成一种终点返回起点的运动过程。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思辨的方法特别强调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思辨和存在的同一性,因而,它是一种超越了形式逻辑、物理、数学的方法的更高的方法。
这种方法并不是在内容之外的方法。
它是思辨哲学唯一的对象自己展开自己的形式。
序言第一段:法哲学原理是对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精神哲学中客观部分的一种详尽的发挥第二段:黑格尔重点说明了为什么自己的法哲学原理目前展示给大家的这种体例和形式——1、本提纲面对公众,所以必须对一些日常观念和当时流行的观念进行分析。
2、由于哲学著作具有个体,时代,历史,民族性,它总是在批判前人的基础上重新建立,所以很难有固定范围,确定的本质。
第三段:黑格尔谈到了本书写作的方法。
他认为,当时的哲学陷入一种可耻的颓废。
要么传统形式逻辑方法一遭到人们怀疑,要么把人类知识的可能范围仅限在现象界,这种种都使哲学无法提供绝对的真理。
为了重新认识真理,需改造我们的逻辑和认识的方法。
而他认为,唯一适用于认识超验对象就是他的思辨方法。
这种方法可将哲学从颓废中拯救出来。
至于这种方法是什么,包含哪些形式和特点,黑格尔让人们去参看《逻辑学》。
他仅强调了一点,即这种思辨的方法是内容和形式统一的方法。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法哲学及辩证法思想摘要:对于法哲学这个概念,在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一书中,已对它做了一个唯心主义的哲学家所能做的非常完整和有创见的论述。
到了马克思这里,他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法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创造了科学的法哲学观,实现了人类法哲学观的崭新变革,并以此为契机,创立了历史唯物论及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
关键词:黑格尔法哲学辩证法一、黑格尔法哲学观对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影响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的重新研读,马克思认识到,原来自己先前所构造的法哲学体系的最后命题,即:“着手通过概念本身、宗教、自然、历史这些神性的表现从哲学上辩证地揭示神性”,竟然是“黑格尔体系的开端”。
从此,他转向了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征途。
这种转变意味着马克思从“现有”出发,从事物的内部矛盾出发去理解事物的辩证法,本着人类理性支配社会和法的精神,研究政治和法,并坚决摒弃一切不符合自由理性的东西。
这也是马克思扬弃康德的自由主义法学观所得到的理论精华。
黑格尔认为法的出发点是意志,因为意志是自由的,所以自由构成了法的实体与规定性,“任何定在,只要是自由意志的定在,就叫做法。
所以,一般来说,法就是作为理念的自由。
”并且“法必须通过思维而被知道,他必须自身是一个体系,也只有这样它才能在文明民族中发生效力。
”可见,法的内容是具有普遍性的,而实在法的形式又使之成为客观定在,由此,法成为了法律。
这对于追求“应有”和“现有”统一的马克思来说无疑是一剂良剂。
二、着眼于从市民社会考证法,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法学诞生的基础马克思的批判从《法哲学原理》第261节开始,这一节道出了黑格尔法哲学的本质和秘密所在。
在这一节中,黑格尔总论了国家与家庭和市民社会的关系:“对私法和私人福利, 即对家庭和市民社会这两个领域来说,一方面,国家是外在必然性和它们的最高权力,它们的法律和利益都从属并依存于这种权力的本性;但是,另一方面,国家又是它们的内在目的,国家的力量在于它的普遍的最终目的和个人的特殊利益的统一,即个人对国家尽多少义务,同时也就享有多少权利。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提要依薛华讲《法哲学原理》1)搞法哲学的与搞法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合作的关系;法哲学和法学这两个学科应该靠近。
法有宪法/刑法/民法/保险法/交通法等,凭什么说这些法是法?法哲学研究的是法意、法的精神或法的基础,搞具体法律工作的首先是确定法律事实,再根据法律条文判决。
2)实定法、实证法或权威法(positive laws)凭什么或根据什么而是权威?自然法、自然权利(natural right,Naturrecht)。
进一步地问:为什么“自然如此”就要“自然如此”?这样一直追下去就到了一个无边的大的原则(如果你信仰宗教,你就可以追溯到上帝、神上去;黑格尔有神的观念,但这些神是非人格的神)上。
《法哲学原理》(1820年10月,标的出版时间是1821年)的副标题“自然法和国家学纲要”,说的就是自然法为国家学、实定法提供根据、自然法高于实定法、根据自然法解释实定法的事;法哲学就是要解释自然权利概念。
黑格尔在晚期对“自然权利”是打了折扣的,他把自然权利的说法削弱,变成一个哲学权利概念或学说,因为在他看来,自然这个概念是模糊的:一个含义是万事万物的本性、本质;另一个含义是现代社会所谓的自然就是人之外的自然,就是康德讲的经验对象的总体,如日月星辰、狮虎猫狗、人等,这是外在自然,还有个内在自然,如解剖学、生理学、遗传学等研究的。
这第二种含义是一个局部概念,但在法的领域中,给“自然”的不是一个局部的位置,而恰恰是一个涉及总体、整体和原则的位置,它该有一个整体的含义、事物本源的含义或事物基础、根据的含义。
这样,黑格尔就主张用“哲学权利”代替“自然权利”,在哲学上给这个概念以新的解释。
在康德那里,有时说自然就是上帝,有时又说上帝高于自然;而中世纪超越了希腊的精神和哲学,确立了上帝高于自然。
参考Leo Strauss《自然权利与历史》。
“规范性的来源”(科萨嘉)我们的传统是怎么从自然权利为实定法立论/提供根据或尺度的?如老子的思想“道法自然”,最终概念是“道”,道与自然是一致的;为什么讲“三纲五常”?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如何理解?3)right,Recht怎么翻译?法、法权、权利、正当/适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