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朱理学
- 格式:ppt
- 大小:6.64 MB
- 文档页数:25
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看是⼀个⼈的,再看是两个⼈的,细看是三个⼈的,仔细看看是⼀群⼈的。
程朱理学,是由程颢、程颐兄弟创建,⽽在朱熹⼿中集⼤成的宋代理学的主要派系。
在穷理的⽅法上,程颢“主静”,强调“正⼼诚意”;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知”。
在⼈性论上,程⽒兄弟主张“去⼈欲,存天理”,并对这⼀观点进⾏了深⼊的阐释,使之成为体系化的学说。
程⽒兄弟的出现,标志着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正式形成。
程颢和程颐的思想,经过杨时、罗从彦和李侗的⼏代传承,到南宋时为朱熹发扬光⼤。
在本体论上,朱熹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根本和本体,太极本⾝包含了“理”与“⽓”,⽽“理”⼜⾼于“⽓”,太极之“理”是⼀切“理”的综合,“理”超越时空,⾄善⾄美,是“万善”的最⾼道德标准。
在⼈性论上,朱熹认为⼈有“天命之性”和“⽓质之性”,前者源于太极之“理”,是绝对的善,后者则有清浊之分、善恶之别,⼈们应该通过“居敬”、“穷理”来变化⽓质的构成。
在认识论上,朱熹倡导“格物致知”,以此来提升修养的界,以臻⾄善的⼈⽣。
南宋之后,程朱理学既是官⽅的统治思想,也是⼈们⽇常⾔⾏的是⾮标准和学习实践的基本准则。
总结:程朱理学在促进学术、⽂化和教育的发展与维护社会的稳定等⽅⾯,发挥了积极的作⽤。
但是科举制度的格局限制,程朱理学成了夺取功名和以理杀⼈的⼯具,这也是值得注意的地⽅。
望⽂⽣义,看“程朱”⼆字可能是⼀⼈或两⼈,稍微看看历史知其为三⼈或五⼈,再看那个时期的⼈的⾏为,却是⼀⼤波⼈。
程朱理学名词解释程朱理学名词解释:哲学的一个重要派别,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与陆王学派相对而言。
二、道学家:宋明理学时期,用“道”指称理学大家,把张载列为北宋五子之首,他们把程颢和程颐看作是道学家,把张载和周敦颐看作是道学的开创者,把朱熹等看作是道学的集大成者,这样形成了以朱熹为领袖的道学家群体。
三、伊洛正脉:由程颢和程颐创立的道学家流派。
以《二程遗书》为代表。
四、永嘉之学:南宋后期形成的理学流派。
出自浙江永嘉(今温州),包括徐行可、陈傅良、叶适、刘因、真德秀等。
五、陆九渊:江西省南昌市人,因其在陆九龄的孙子陆九渊所建于唐宋时期的书院——象山书院讲学,因此被尊为象山先生。
六、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由王守仁创立的学说。
七、洛学:宋明理学时期,儒家学者主要指出家学者,为时俗所轻。
八、张子:宋明理学家程颐的弟子,著有《周易传》、《太极图说》。
九、东莱之学:宋明理学时期,儒学思想流派之一,由吕氏学派、徂徕学派发展而来。
十、正学:宋明理学时期,儒学思想流派之一,由横渠学派发展而来。
1、格物:致知。
3、致良知:把所感受到的东西,即感情、意念、知识归于天理,使之成为心中固有的观念。
4、诚意:指精神专一。
十一、三传:指《春秋》、《论语》、《孟子》三种儒家经典。
三传的注解内容互有异同。
十二、汉学:宋明理学时期,儒家学者以汉代学者治经的态度和方法来研究儒家经典的学术思想。
十三、义理:指“圣人之道”。
十四、仁说:朱熹提出的关于仁的学说。
十五、性善:孔子认为人生来就具备仁、智、礼、义、信等美好的品德。
十六、知行合一:知是认识,行是实践。
认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并不断获得认识。
心灵,但又能去掉私欲的束缚,这便是仁。
不仅如此,在为人处世方面也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故性之所发谓之中,发而中节谓之和。
自然而发,随时而行,则可谓之诚。
诚为仁之本,敬之本。
有一分的诚,便有一分的仁。
如此循环往复,则人无不仁。
理学形成从广义上说,它也包括由朱熹所摄入的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和二程)的学说,并延伸到理学创始人周敦颐[1]朱熹的弟子、后学及整个程朱的信奉者的思想。
由于朱熹是这一派的最大代表,故又简称为朱子学。
程朱理学在南宋后期开始为统治阶级所接受和推崇,经元到明清正式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
故如对宋明理学的概念不做特别规定的话,在通常的意义上便是指程朱一派的理学。
二程曾同学于北宋理学开山大师周敦颐,著作被后人合编为《河南程氏遗书》。
他们把“理”或“天理”视作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理无所不在,不生不灭,不仅是世界的本源,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
在穷理方法上,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知”。
在人性论上,二程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并深入阐释这一观点使之更加系统化。
二程学说的出现,标志着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正式形成。
南宋时,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二程思想,建立了一个完整而精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
朱熹[2]他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根本和本体,太极本身包含了理与气,理在先,气在后。
太极之理是一切理的综合,它至善至美,超越时空,是“万善”的道德标准。
在人性论上,朱熹认为人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前者源于太极之理,是绝对的善;后者则有清浊之分,善恶之别。
人们应该通过“居敬”、“穷理”来变化气质。
朱熹还把理推及人类社会历史,认为“三纲五常”都是理的“流行”,人们应当“去人欲,存天理”,自觉遵守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规范。
朱熹学说的出现,标志着理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
宋元明清时期,历代统治者多将二程和朱熹的理学思想扶为官方统治思想,程朱理学也因此成为人们日常言行的是非标准和识理践履的主要内容。
在南宋以后6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程朱理学在促进人们的理论思维、教育人们知书识理、陶冶人们的情操、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历史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它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历史和文化发展,也有巨大的负面影响。
程朱理学,简称理学,是指中国宋朝以后由程颢、程颐、朱熹等人发展出来的儒学流派,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他有不同的名称,如天、道、上帝等),而且他是善的,他将善赋予人便成为本性,将善赋予社会便成为“礼”,而人在世界万物纷纷扰扰纵横交错中很容易迷失自己禀赋自“理”的本性,社会便失去“礼”,所以如果无法收敛私欲的扩张,则偏离了天道,不但无法成为圣贤(儒家最高修为者,人皆可达之),还可能会迷失世间,所以要修养、归返、并伸展上天赋予的本性(存天理),以达致“仁”的最高境界,此时完全进入了理,即“天人合一”矣,然后就可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时人欲已融入进天理中(灭人欲,不是无欲,而是理欲合一),无意、无必、无固、无我(从“毋”变成“无”),则无论做什麼都不会偏离天道了。
他还认为,由於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所以万物“之所以然”,必有一个“理”,而通过推究事物的道理(格物),可以达到认识真理的目的(致知)。
理学在中国古代又称义理之学或道学,其创始人为北宋的周敦颐、邵雍及张载。
继后有程颢和程颐等人继续发展,最终由南宋朱熹集其大成,因此这种理学常被称为“程朱理学”,在元朝及其后的朝代中均为国家的官方思想。
研究理学的学者称为“理学家”。
理学初起於北宋、盛极於南宋与元、明时代,清朝中叶以后逐渐没落。
它是宋朝以后才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儒学思想,除了传统儒学的自身更张和社会形势所迫之外,还与大量融入了佛老思想。
宋明以降,著名理学名家有:周敦颐、张载、二程(程颢、程颐)、杨时、罗从彦、朱熹、吕祖谦、陆九渊、杨简、真德秀、魏了翁、许衡、吴澄、曹端、薛瑄、吴与弼、邱浚、陈献章、王守仁、王艮、刘宗周……等。
魏晋南北朝玄学盛行,在唐代佛、道思想盛行,儒家思想不再独尊於一家。
但是南宋的朱熹却完成了新儒学的改革。
朱熹的深刻之处在于,把孔孟置于正宗,同时又把董仲舒阴阳五行,把张载、周敦颐、二程的观点,以及佛学高度一元化的哲学和道家无为的思辨精神,加以整理,小心而细致地构造出内容精深的新儒学体系。
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看法(实用版)目录一、程朱理学的背景和定义二、存天理灭人欲的含义三、存天理灭人欲的实践和影响四、如何看待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正文一、程朱理学的背景和定义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起源于北宋时期,由程颢、程颐兄弟创立,后由朱熹发扬光大。
程朱理学主张以“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认为天地万物皆由理而生,人类的行为也应符合这个理。
在宋明理学中,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并列为两大主要流派。
二、存天理灭人欲的含义存天理灭人欲是程朱理学的核心观点之一。
这里的“天理”指的是宇宙间的规律和道德准则,而“人欲”则是指人的私欲和欲望。
程朱理学认为,人应该遵循宇宙间的规律和道德准则,克制自己的私欲和欲望,以达到道德的完善和人生的最高境界。
三、存天理灭人欲的实践和影响存天理灭人欲的实践在程朱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一观点强调人应该克制自己的欲望,追求道德的完善,这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程朱理学的影响下,宋代的社会风气逐渐变得严谨、自律,人们的道德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然而,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这一观点过于强调道德准则,忽视了人的正常需求和欲望,导致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过于拘谨,甚至丧失了自我。
四、如何看待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总的来说,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在程朱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强调人应该遵循道德准则,克制自己的私欲和欲望,这对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和社会风气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然而,这一观点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过于强调道德准则,忽视了人的正常需求和欲望,导致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过于拘谨,甚至丧失了自我。
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
1、理或天理是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万事万物各有一理,物、人各自之理都源于天理;存天理、灭人欲。
2、理一元论的唯心主义体系,认为理或天理是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
3、理一分殊,认为万事万物各有一理,此为分殊;物、人各自之理都源于天理,此为理一;
4、存天理、灭人欲,天理构成人的本质,在人间体现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
“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相对立。
5、朱理学,亦称为“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
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其由北宋时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其间经过弟子杨时,再传罗从彦,三传李侗的传承,到南宋时期朱熹集为大成。
程朱理学的核心内容程朱理学,又称为程朱道学,是由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颢与程颐创立,其间经过一传杨时,二传罗从彦,三传李侗,最后四传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
他们通过吸收以前学者的儒家思想以及借鉴佛教和道教的理论,发展了程朱理学体系。
其基本内涵是以道为核心,以穷理为精髓,以居敬、明诚为存养工夫,以齐家、冶国、平天下为实质,以成圣为目的。
其核心内容,是把儒家的纲常伦理原则与哲学本体论统一到天理之中,提升了儒学的思辨水平,熔铸佛老于儒学,消除了思想内部的敌人,使儒学在与佛教的辨析驳难中最终胜出,复兴并发展了传统儒学的真精神。
其主要思想是天理论、理气论等,所表达的是其学者对于理想精神境界的追求,在人的德性修养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其代表人物有二程、朱熹等,代表著作有《二程集》《近思录》等。
程朱理学作为中国古代社会后期的主流意识形态,从北宋开始兴起到后朝逐渐繁盛成为官方显学,占据了统治地位。
其统治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一种思想意识形态,在国内外都有其深远影响,如程朱理学为朝鲜王朝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和思想文化基础以及深受日本统治者青睐。
扩展资料:程朱理学在现代社会中还有哪些意义和价值?程朱理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流派之一,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程朱理学产生于古代,但其思想和价值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道德修养:程朱理学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人应该通过自我修养来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方面。
2.注重教育:程朱理学注重教育,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方面。
3.强调社会责任:程朱理学强调个人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社会建设和公益事业方面。
4.重视家庭伦理:程朱理学重视家庭伦理,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程朱理学和儒学的关系
程朱理学和儒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程朱理学是以程颐和朱熹为代表的思想学派,儒学
则是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
在儒学传统中,儒家重视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的建立,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而程朱理学对儒学进行了深入发展和扩展,提出了一系列对宇宙和人性的哲学思考。
程朱理学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认为人应当依照天理来行事,以实现个人的健康和社
会的和谐。
他们主张人性的善和强调修身养性,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培养自己的良好品德和
道德行为。
程朱理学对于儒学的传统经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解释。
他们通过对《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的解读,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和理论,丰富了儒学的内涵。
程朱理学还将自然科学与儒学结合起来,强调天人合一的观念。
他们认为人类和自然
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人应该尊重自然并与之和谐相处,而不是将自然视为被征服的
对象。
程朱理学是对儒学传统的推进和丰富,他们通过对儒学经典的研究和哲学思辨,进一
步完善了儒学的理论体系,并为后世儒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程朱理学的思想和儒学传统
形成了一脉相承的血脉,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影响。
程朱理学对徽州文化的影响1. 引言嘿,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有趣的话题,那就是程朱理学对徽州文化的影响。
徽州,这个地方可真有意思,既有山水的秀美,又有文化的深厚,真是个宝地!而程朱理学作为中国哲学的一部分,对徽州的文化、思想和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深入探讨一下。
2. 程朱理学的基本概念2.1 程朱理学的起源程朱理学,也就是程颐和朱熹的思想。
简单来说,就是他们认为,人的内心是最重要的,讲究的是“理”和“气”的结合。
听上去很抽象对吧?其实就是想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追求真理,重视道德修养。
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可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金玉良言啊!2.2 主要思想在这套理论中,朱熹强调理性,认为万物皆有其理。
而程颐则更关注于道德,认为良心是做事的根本。
两位大师的结合,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哲学体系。
徽州人听了这些,恨不得立马把这些理想放进自己的生活中,真是“心向光明,脚踏实地”啊!3. 程朱理学在徽州的实际影响3.1 教育的兴起程朱理学的推广,让徽州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大家开始重视书本知识,学子们争相赴考,真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每年秋冬,考场上总是人头攒动,学子们个个摩拳擦掌,准备一展身手。
徽州的书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3.2 文化氛围的形成随着教育的普及,徽州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
人们开始讲究礼仪,追求品德,做事的时候也更加讲究“和气生财”。
你看,在徽州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书声琅琅,茶馆里总是人头攒动,大家热烈讨论着经典哲学,真是个文化的大熔炉!在这里,儒家思想和地方文化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徽州文化。
4. 生活方式的变化4.1 家庭结构与伦理观念程朱理学提倡家庭和睦,这对徽州的家庭结构影响很大。
大家都讲究“家和万事兴”,家里的长辈们教导子女要尊重孝道,讲求伦理,形成了深厚的家族观念。
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能读书,都拼尽全力,真是“宁愿一人苦,也要全家富”的精神!4.2 乡规民约的建立在程朱理学的影响下,徽州的乡规民约逐渐形成,大家都遵守一些不成文的规则,重视邻里关系,真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程朱理学的通俗讲解程朱理学,也被称为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其核心思想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吸收了佛道思想,形成了一种新的哲学体系。
程朱理学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达到“明天理、灭人欲”的境界。
通俗来说,程朱理学可以理解为一种哲学和生活方式,它强调个体应该通过修养自身、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达到内心平静、道德完善和事业成功的目的。
程朱理学认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由一种叫做“理”的东西所决定的。
这个“理”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天理、天道或自然法则。
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人们可以探究这个“理”,从而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同时,人们也应该把这种天理、天道或自然法则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道德的完善。
此外,程朱理学还强调了人性的二元论。
它认为人性包括了理性和感性两个方面,理性方面是人的本质属性,而感性方面则是人的动物属性。
在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理性方面应该占据主导地位,控制和约束感性方面。
通过修养自身和提高道德水平,人们可以更好地发挥理性方面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控制和约束感性方面。
同时,程朱理学也强调了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重要性。
它认为每个人在社会中都应该有自己的位置和角色,遵守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修养自身和提高道德水平,人们可以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的来说,程朱理学是一种哲学和生活方式,它强调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发挥理性方面的作用、控制和约束感性方面、遵守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等。
通过修养自身和提高道德水平,人们可以达到内心的平静、道德的完善和事业的成功。
在现代社会中,程朱理学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它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同时,它也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道德指引和行为规范,帮助人们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担当的人。
程朱理学的形成二程曾同学于北宋理学开山大师周敦颐,著作被后人合编为《二程集》。
他们把理或天理视作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理无所不在,不生不灭,不仅是世界的本源,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
在穷理方法上,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知。
在人性论上,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并深入阐释这一观点使之更加系统化。
二程学说的出现,标志着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正式形成。
南宋时,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二程思想,建立了一个完整而精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
从广义上说,它也包括由朱熹所摄入的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和二程)的学说,并延伸到朱熹的弟子、后学及整个程朱的信奉者的思想。
由于朱熹是这一派的最大代表,故又简称为朱子学。
程朱理学在南宋后期开始为统治阶级所接受和推崇,经元到明清正式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
故如对宋明理学的概念不做特别规定的话,在通常的意义上便是指程朱一派的理学。
他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根本和本体,太极本身包含了理与气,理在先,气在后。
太极之理是一切理的综合,它至善至美,超越时空,是万善的道德标准。
宋元明清时期,历代统治者多将二程和朱熹的理学思想扶为官方统治思想,程朱理学也因此成为人们日常言行的是非标准和识理践履的主要内容。
在南宋以后6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程朱理学在促进人们的理论思维、教育人们知书识理、陶冶人们的情操、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历史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它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历史和文化发展,也有巨大的负面影响。
不少人把程朱理学视为猎取功名的敲门砖,他们死抱一字一义的说教,致使理学发展越来越脱离实际,成为于世无补的空言,成为束缚人们手脚的教条,成为以理杀人的工具,从而反映出它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在人性论上,朱熹认为人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前者源于太极之理,是绝对的善;后者则有清浊之分,善恶之别。
人们应该通过居敬、穷理来变化气质。
程朱理学的基本观点其基本观点包括:1、理一元论的唯心主义体系,认为理或天理是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2、理一分殊,认为万事万物各有一理,此为分殊。
程朱理学和儒学的关系(最新版)目录1.引言:介绍程朱理学和儒学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关系2.程朱理学的发展背景和主要思想3.儒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思想4.程朱理学和儒学之间的关系5.结论:总结程朱理学和儒学的关系以及它们的影响正文一、引言程朱理学和儒学都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儒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
程朱理学则是在宋明时期逐渐发展壮大的,它是对儒学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本文将从程朱理学的发展背景和主要思想入手,探讨它与儒学之间的关系。
二、程朱理学的发展背景和主要思想程朱理学,又称“程朱学派”,是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
它的创立者为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
程朱理学主张“格物致知”,认为通过研究自然界的事物可以获得道理。
此外,它还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然是密切联系的。
在伦理道德方面,程朱理学主张“仁爱”、“忠诚”等传统儒家道德观念。
三、儒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思想儒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是儒学的创立者。
儒学主张“仁爱”、“礼治”等道德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在政治方面,儒学主张君子治国,强调君臣之间的忠诚。
随着历史的发展,儒学经历了多次变革,如汉代的董仲舒改革、唐代的孔颖达注解《五经》等。
宋明时期,儒学吸收了佛教、道教的思想,形成了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新儒学。
四、程朱理学和儒学之间的关系程朱理学是对儒学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它继承了儒学的“仁爱”、“礼治”等道德观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格物致知”、“天人合一”等新的哲学观念。
程朱理学将儒学的道德观念与自然界的道理相结合,进一步丰富了儒学的理论体系。
因此,可以说程朱理学是儒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对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结论程朱理学和儒学之间的关系密切,程朱理学是对儒学的一种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