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沿江沿海港口企业全国各地统计数据:中国2018年主要集装箱码头分航线集装箱吞吐量统计(烟台国际
- 格式:xls
- 大小:5.50 KB
- 文档页数:1
港口集装箱产业发展态势及市场格局分析1、中国港口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历程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产业发展经历了酝酿、起步、快速发展和全面发展四个阶段。
改革开放前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产业处于酝酿阶段。
1978年9月,上海港至澳大利亚的集装箱班轮航线开通,开启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航线,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业崭露头角。
1981年12月,我国第一个集装箱专业化码头在天津建成,我国从事集装箱运输的港口,由上海、天津、青岛、广州增加到近20个。
我国港口年吞吐量从1979年的3.29万TEU,增加到1988年的97.24万TEU。
1989年至2001年港口集装箱运输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1989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为117.03万TEU,到2001年增长到的2665.5万TEU。
上海、深圳、天津、广州、青岛、大连、宁波、厦门八大沿海港口年吞吐量突破百万TEU行列,我国专业化集装箱码头逐渐发展起来。
2002年至今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产业步入全面发展阶段,我国集装箱码头不断向专业化、大型化方向发展,适应船舶大型化要求,极大地提高了装卸效率。
截止2019年末全国港口拥有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520个。
其中,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076个;内河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444个。
2019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达到139.5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61亿TEU。
借助“一带一路”的发展契机,我国港口业结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科技手段,补短板优化提升港口的基础设施和管理模式,实现港口的功能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建设完善“智慧港口”。
2、全球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国际贸易摩擦持续、消费市场疲软等因素影响,国际集装箱贸易保持低速增长,集装箱海运量增长缓慢,2019年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速较2018年同比增长2.57%,至8.39亿TEU。
从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情况来看。
除中国所在亚太地区港口货物吞吐量整体保持增长态势,2019年亚太地区港口集装箱货物吞吐量占比为54.2%;其次为欧洲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占比为17.4%。
2017年我国港口发展回顾及2018年展望一、港口生产形势分析1.港口集装箱码头运行分析2017年以来,港口集装箱业务发展总体向好,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速达到8.7%,高于上年近5个百分点,这也是自2014年以来的最快增速。
外贸干线枢纽港表现尤为突出,如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厦门港、广州港增速分别达到8.2%、14.3%、8.3%、9.1%。
多个港口生产实现历史性突破,例如上海港集装箱总量达到4000万TEU,广州港首次突破2000万TEU,厦门港则达到1000万TEU。
内贸集装箱业务发展较快。
在当前国内水路运输通道不断优化的情况下,包括长江、珠江黄金水道建设加快、内河支线运能提升、内贸集装箱多式联运组织效率不断提高、散改集及件改集、环境保护等因素的促进下,内贸货物水路运输占比不断提升,以陆水联运为代表内贸集装箱运输业务加快发展,成为港口集装箱业务的重要增长点。
进入2018年,国际国内经济贸易形势持续向好,为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注入动力。
据IMF发布的最新预测,2018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达到3.7%,快于上年,国际市场需求温和复苏。
外贸出口方面,预计我国经济总体仍将保持平稳回升态势,并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振兴实体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我国目前已是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出口国,这是我国改革开放近40年来取得的重要成果。
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因此,货物贸易出口预计将继续保持增长。
外贸进口方面,在国内经济结构以及消费结构调整带动下,进口步伐不断加快。
2017年进口增速超过20%。
在进口加快的同时,一些政策变化值得关注,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自2018年开始,每年约4500万吨的洋垃圾将限制入境,有相关业务的港口需引起注意。
全年来看,随着经济贸易环境的不断改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计亦将保持较好增长态势。
我国五大沿海港口群物流发展水平的比较分析近年来,我国五大沿海港口群在物流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这五大港口群分别是:珠江三角洲港口群、长江三角洲港口群、黄渤海港口群、东北港口群和海南港口群。
本文将通过比较分析这五大港口群的物流发展水平,以期为做好我国物流发展提出参考意见。
一、港口群规模珠江三角洲港口群包括了深圳、广州、江门、湛江、茂名、珠海等港口,港口数量较多,港口面积较大。
长江三角洲港口群包括了上海、宁波、杭州湾等港口,港口数量适中。
黄渤海港口群包括了天津、青岛、大连等地,港口数量较少,但面积和储运设施齐全。
东北港口群包括了大连、丹东、营口等港口,港口规模适中。
海南港口群包括了海口、三亚、文昌等地,港口数量较少。
总体而言,珠江三角洲港口群和长江三角洲港口群数量较多,港口规模较大,黄渤海港口群和东北港口群数量较少但配备齐全,海南港口群数量较少。
二、航线网络珠江三角洲港口群的航线网络十分发达,连接了东南亚、南亚、斯里兰卡、欧洲、非洲等地。
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的航线网络也较为完善,连接了亚洲、欧洲、南美洲、非洲等地。
黄渤海港口群虽然航线相对较少,但也连接了欧洲、亚洲、北美洲、非洲等地。
东北港口群的航线网络也较为发达,连接了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等地。
海南港口群的航线网络相对较少,较为局限。
综上所述,珠江三角洲港口群和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的航线网络比较发达,黄渤海港口群和东北港口群均有很好的航线网络覆盖,海南港口群发展较为局限。
三、物流基础设施五大港口群之中,珠江三角洲港口群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先进,包括有良好的公路、铁路、机场、码头等基础设施。
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的基础设施也发达,但相比珠江三角洲略逊一筹。
黄渤海港口群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拥有铁路、公路、机场和码头等基础设施。
东北港口群的物流基础设施较为先进,铁路、公路、机场等设施完备。
海南港口群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够完善。
四、政策与环境珠江三角洲港口群和长江三角洲港口群均拥有充足资源和良好的政策环境,优惠政策鼓励外贸企业投资;黄渤海港口群也有一定的优惠政策,但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相比略显不足。
2016年版中国港口码头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趋势分析报告报告编号:1679513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报告名称:2016年版中国港口码头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趋势分析报告报告编号:1679513←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38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网上阅读:/R_JiaoTongYunShu/13/GangKouMaTouWeiLaiFaZhanQuSh iYuCe.html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随着船舶大型化、专业化、集装箱化的发展,港口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装备现代化的趋势明显。
港口作业区纷纷转向自然条件更具优势的海港、深水港。
老港港区原有港口功能难以适应现代物流运输的需求。
早期位于城市中心区域的港口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其传统功能逐步收缩。
城市发展对土地资源及滨水地区空间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导致占据水际岸线资源的老港区与城市规划发展战略不一致。
需要按城市发展需要对港口功能、性质、布局规划进行重新定位思考,进行城市化改造。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6年版中国港口码头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趋势分析报告认为,2015年上半年,中国规模以上港口发展总体呈现先减速后加速的趋势,内贸总体好于外贸,内河港口吞吐量增长情况好于沿海,但内外贸和内河、沿海增速之间的差距有所间距小。
长江三角洲主要港口群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航运发展史为我国发展水路运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我国外贸进出口90%以上的货物都是通过港口运输的。
沿海地区成为我国经济最活跃、海洋运输最繁忙、经济核心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从其发展进程看,高度发达的沿海经济与沿海港口的发展密不可分。
我国港口群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自北向南依次是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西南沿海地区等五大港口群。
长三角港口群是我国沿海五个港口群中港口分布最为密集、吞吐量最大的港口群,拥有8个沿海主要港口、26个内河规模以上港口。
以上海为首,长江沿江港口为身,浙江、江苏的沿海港口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一体两翼”的格局已经成形。
长江三角洲港口群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以上海港、宁波港、连云港港为主,为长江三角洲以及长江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上海港作为长三角经济区域的龙头,区域辐射作用明显,港口配套设施、通关条件及航线网络均比较成熟,集装箱吞吐量连年位居中国港口第一位;宁波地处东海之滨,是兼备干散货与集装箱业务于一身的综合型港口,是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线地区大宗散货中转基地、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基地;连云港港地处黄海之滨,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是连接大西洋、太平洋两大洋和美洲、亚洲、欧洲3大洲,沟通世界海陆运输的重要节点,其主要为散、杂货和液体化工品等货类提供装卸、堆存等服务。
一、上海港上海港,作为世界著名港口,位于长江三角洲前缘。
2010年上海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均位居世界第一,创造世界货物吞吐量最大港口的世界纪录。
2011年在国际航运业陷入寒冬,集装箱运价以及舱位利用率一跌再跌的情况下,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000万标准箱。
吞吐量的快速增长反映了上海港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
上海港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货物吞吐量第二大港。
上海港旨在通过产业整合,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和规模优势,提升集装箱码头、散杂货码头、港口物流和港口服务四大支柱产业能级。
中国主要年份沿海规模以上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统计(1990-2012)
单位:万吨
港口1990年2000年2010年2011年2012年总计48321125603548358616292665245大连49529084313993369137426营口2372268225792608530107秦皇岛69459743262972877027099天津20639566413254533847697烟台6681774150331802920298青岛30348636350123723040690日照9252674225972526028098上海1395920440563206243263740连云港11372708127391562717367宁波-舟山255411547633006939374401福州56124267125821811410厦门5291965127281565417227深圳12585697220982232522807广州416311128410954314943517湛江15572038136381553917092海口288808570065497217八所4313788939971095其他港门306022723118480142007157956注:1.2006年起.宁波-舟山港统计范围包括原
宁波港和舟山港.以往年度数据为原宁波港数
2.2007年起.烟台港统计范围包括原烟台港和
龙口港.以往年度数据为原烟台港数掘.
3.2009年起.湛江港和海口港港区范囿有调
整.
4.2011年起.厦门港统计范围包括原厦门港和
漳州港.以往年度数据为原厦门港数据.
摘编自《中国统计摘要2013》。
一、中国港口行业主要港口分布格局(一)港口分类与定义参考交通运输部《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将全国主要港口划分为5个港口群:环渤海港口群、长三角及长江内河港口群、东南沿海港口群、珠三角港口群、西南沿海港口群。
按照吞吐量的大小,我们对主要港口又分类为一线、二线和三线港口。
一线港口:近几年货物吞吐量在2亿吨(含)以上的港口。
二线港口:近几年货物吞吐量在1-2亿吨之间的港口。
三线港口:近几年货物吞吐量在2000万吨至1亿吨之间的港口。
(二)中国主要港口中国主要港口的分布数据来源:BBIC整理按照主要港口规模细分如下:中国主要港口按规模细分情况二、中国港口行业沿海港口群的分布格局(一)我国沿海港口群的划分交通部于2006年11月制定的《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确立了5大港口群的概念,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特点、区域内港口现状及港口间运输关系和主要货类运输的经济合理性,将全国沿海港口划分为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5个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港口群体。
港口群内起重要作用的综合性、大型港口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增强为腹地经济服务的能力。
港口群内部和港口群之间港口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相互协作、竞争有序。
(二)环渤海地区港口群体环渤海地区港口群体由辽宁、津冀和山东沿海港口群组成,服务于我国北方沿海和内陆环渤海地区港口群体由辽宁、津冀和山东沿海港口群组成,服务于我国北方沿海和内陆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其中辽宁沿海港口群以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营口港为主,津冀沿海港口群以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秦皇岛港为主,山东沿海港口群以青岛、烟台、日照港为主。
(三)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体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体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以上海、宁波、连云港港为主,充分发挥舟山、温州、南京、镇江、南通、苏州等沿海和长江下游港口的作用,服务于长江三角洲以及长江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四)东南沿海地区港口群体东南沿海地区港口群以厦门、福州港为主,包括泉州、莆田、漳州等港口组成,服务于福建省和江西等内陆省份部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台“三通”的需要。
沿海港口发展环境及适应性分析郝军;齐越;王达川;扬懿;李蕊;孙路;葛彪;张民辉;沈益华【摘要】立足于国际经贸环境、中国国民经济以及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和产业布局调整的最新形势,分析当前全国沿海港口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及面临的宏观环境。
提出码头评估能力的概念,客观分析港口吞吐量统计数据的构成,就沿海港口评估能力与运输需求的总体适应性、分区域适应性、发展结构适应性以及与产业布局适应性进行探讨,提出问题及建议,展望港口发展态势。
%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environment, the latest situation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layout adjustment, we analyze the period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tional coastal port development and macro-environment, and propose the concept of ability to assess wharf, analyze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ports” throughput objectively, and discuss the general adaptability, regional adaptability, development structure adaptability and industrial layout adaptability of coastal port assessment ability to the transportation demand.【期刊名称】《水运工程》【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5页(P70-74)【关键词】沿海港口;宏观环境;评估能力;适应性【作者】郝军;齐越;王达川;扬懿;李蕊;孙路;葛彪;张民辉;沈益华【作者单位】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北京100028;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北京100028;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北京100028;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北京100028;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北京100028;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北京100028;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北京100028;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北京100028;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北京1000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52002年以来,中国港口管理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激发了港口发展的活力,地方政府建港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在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的指导下,沿海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明显加强。
2018年中国外贸货物吞吐量及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统计
分析【图】
2018年1-8月中国外贸货物吞吐量为24.9亿吨,同比增长2.6%;2017年1-12月中国外贸货物吞吐量为35.7亿吨,同比增长5.3%。
2010-2018年中国外贸货物吞吐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8年1-8月中国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为61.5亿吨,同比增长4.1%;2017年1-12月中国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为86.3亿吨,同比增长6.4%。
2010-2018年中国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8年1-7月全国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1-7月全国主要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7月,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130万TEU,同
比增长2.1%,增速较上月放缓2.1个百分点。
2018年1-7月,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4228万TEU,同比增长4.8%。
2018年1—7月全国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中国十大港口吞吐量排行榜出炉微港口讯近日,中港网根据我国大陆相关港口2018年所完成的吞吐量统计,正式发布2018年中国十大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排行榜情况。
2018年,位列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前十大港口排行榜的依次为:1.宁波舟山港;2.上海港;3.唐山港;4.广州港;5.青岛港;6.苏州港;7.天津港;8.大连港;9.烟台港;10.日照港。
2018年,位列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前十大港口排行榜的依次为:1.上海港;2.宁波舟山港;3.深圳港;4.广州港;5.青岛港;6.天津港;7.厦门港;8.大连港;9.营口港;10.苏州港。
货物吞吐量排名:唐山港首次跃居前三山东港口整体表现最佳在2018年中国货物吞吐量十大港口中,排名座次发生较大变化。
据中港网分析,除前两名宁波舟山港、上海港各自继续稳坐冠亚军之位外,唐山港2018年货物吞吐量完成6.37亿吨,以11.1%的增幅,在前十大港口中位居增幅之首,一举超越苏州港和广州港,从2017年的第五名跃居2018年的第三名。
苏州港2018年同比增速下降12%,增幅在前十大港口中垫底,从2017年的第三名下滑至2018年的第六名,滑落至青岛港之后。
据中港网数据,青岛港2018年货物吞吐量增速从2017年的1.5%加快到6.3%,2018排名从2017年的第六位前进一位,升至第五。
广州港、天津港、大连港2018年位次不变,各自保持上年的第四位、第七位和第八位。
营口港2018年从前十阵营退出,烟台港和日照港分别摘得2018年的第九名和第十名。
值得注意的是,货物吞吐量前十大港口中,山东港口共有青岛港、烟台港和日照港等3个港口入选,从入榜数量上看,位居全国各省市之首。
从三港增速上看,也整体表现不俗。
其中,烟台港以10.6%的增速,在前十大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增速中,排名第二,日照港增速排名第三,青岛港增速排名第五。
2018年进入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前十强的门槛,已从上年的3亿吨级提高到4亿吨级以上,最低为日照港的4.37亿吨。
我国主要煤炭港口介绍(2008-10-30 02:29:21)■秦皇岛港简介秦皇岛港始建于1898年,它位于渤海湾北岸中部,(北)京、(天)津、唐(山)经济区的东侧。
港口自然条件优良,素以不冻、不淤、浪小而著称,两条主航道处于免维护状态,作业基本不受自然气候的影响。
秦皇岛港具有广阔的煤炭资源腹地和优越的铁路集港条件,来自中国山西、陕西、内蒙和河北的煤炭,可通过大秦、京秦和京山三条铁路干线直达港内。
特别是大秦线,去年煤炭运量实现1.5亿吨,是中国能力最大的煤炭运输专用铁路。
秦皇岛港有中国最大的专业煤炭港区,拥有先进的煤炭装卸设备,卸车和装船均实现了自动化管理。
目前,秦皇岛港除西港区仍沿用绞龙方式卸车外,东港区全部采用翻车机工艺,特别是煤三期、煤四期翻车机均可接卸万吨列车。
运煤列车可直接进入翻车机,在不摘钩的条件下进行翻车作业。
目前秦皇岛港共有翻车机10台,单台最高卸车效率可达5400吨/小时。
秦皇岛港共有煤炭专用堆场148万平方米,最大堆存能力为522万吨;共有煤炭专用泊位15个,合计设计通过能力为1.22亿吨;共有煤炭装船作业线22条,单线最高效率可达6000吨/小时;共有两条航道从船舶进出港使用,其中主要供煤炭船舶通航的东航道底宽200米,水深16.5米,历史曾通航的煤炭船舶最大受载吨数为13.5万吨。
“DGPS”导航系统可为进出港船舶提供全天候服务。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煤炭等基础性能源的需求大幅度增长,对港口的运输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此,秦皇岛港正在投资进行大规模的煤炭扩容建设:(1)煤四期扩容工程:新建1个3.5万和1个5万吨级煤炭专用泊位,新建煤炭专用场地25.7万平方米,并对煤四期翻车机和堆场进行能力整合。
该工程预计于2005年三季度末完工。
届时,秦皇岛港将新增设计通过能力1500万吨/年。
(2)煤五期工程:建设2个5万吨级、1个10万吨级和1个15万吨级煤炭专用泊位,10条总堆存能力为400万吨的煤炭堆场,4台8000吨/小时*台的装船机、3台6480吨/小时*台的翻车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