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拉丁名命名及相关问题
- 格式:ppt
- 大小:577.50 KB
- 文档页数:54
中药拉丁名称的一般组成原则中药的拉丁名称,听上去似乎挺高大上的,但实际上它背后有一整套原则,就像我们生活中的规矩一样,有些是潜规则,有些是明文规定,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其中的奥秘,别急,咱们慢慢来,轻松聊,保证不无聊!1. 名字的组成首先,咱们得明白,中药的拉丁名称其实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像是拼图一样,各个部分紧密相连,缺一不可。
我们通常看到的拉丁名,一般包括了“属名”和“种名”两个大头。
属名就像是家族姓氏,种名就是名字了。
比如说,当你看到“Ginseng”这个词,心里得明白,哟,这个家伙是人参,属名是“Panax”,而种名就是“ginseng”,听上去是不是还挺洋气的?1.1 属名的重要性属名的选择可是有讲究的哦!它不仅仅是个名字,更是家族的标识。
比如说,如果你听到“Lonicera”,哎呀,那绝对是忍冬属的植物,跟其他属的植物一比,真是独树一帜。
这就好比我们班上有个特爱吃辣条的同学,大家一提起他就知道是谁,没错,就是他,个性鲜明!1.2 种名的细节种名则是用来区分不同种类的,像“Lonicera japonica”,这个“japonica”指的是日本的意思,哇,国际范儿十足!其实很多时候,这些名称不仅是为了分类,更是为了帮助我们记住这些药材的特性和产地,真是一举两得啊。
你看,咱们中药的智慧可真不是盖的!2. 规范性和一致性说到这里,有个问题是,为什么中药的拉丁名称一定要规范呢?你想啊,要是每个人都起一个名字,那这世界可就乱套了。
就像你去外地旅游,看到路边的小吃摊,摊主叫“张三”,旁边又来个“张三”,那可就让人无从下手了。
所以,规范的拉丁名称帮助我们确保在国际上讨论中药时,大家都能说到一块儿。
2.1 国际标准中药的拉丁名称基本上都是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来进行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咱们说这些名称有时候挺复杂,像《红楼梦》一样绕口。
因为在国际上,植物的命名是有严格规定的,像是游戏规则,谁都不能随便改动。
这就像是大家一起踢足球,必须得遵守那些规则,不然一场球踢下来,肯定是一团乱麻。
中药拉丁名称的一般组成原则是中药拉丁名称的一般组成原则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由于名称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中药的使用效果,因此其内容是非常严谨和专业的。
中药拉丁名称是以拉丁语命名的一种翻译形式,它可以描述中药的各项属性以及药材的来源、性味等,那么中药拉丁名称的一般组成原则是什么呢?本文将从中药名称的命名规则、名称的组成结构、名称的命名方法和名称的基本要素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中药名称的命名规则中药的名称是按照一定的命名规则进行构成,这看起来可能比较简单,但是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中药的名称贯穿了中药学习的始终。
中药名称的命名规则包括以下内容:1、专属名称中药名人家也有专属的名字,这是专门用来指代药物的独有的名称。
专属名称是由一种或几种具有特殊含义的汉字组合而成的。
2、常用名称常用名称是由人们自行起的一个名字,说明了药材的性能和作用。
由于中药接受过世界上不同文化的影响,所以常用名称有很多种,比如有动植物名称、地理名称和数字等。
3、拉丁名称拉丁名称是指中药的翻译名称,它与中药的常用名称相关联。
拉丁名称表述的准确性是中药的标准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重要基础。
二、中药名称的组成结构中药名称的组成结构也是指中药拉丁名称的命名原则,它是构成中药名称的基础和依据。
中药名称的组成结构包括以下内容:1、花色药材分花、叶、根、皮、果、实、茎、叶干等部位,拉丁名称可根据其来源编写。
2、形态草药的形态多样,如蔓、茎、根、花和叶干等,形态编进名称使名称更加具有区分性。
3、单复性拉丁名称会注明单复数,对于药材形态的大小有区分作用。
4、品种草药的命名或根据品种、产地或制法等条件,人们知道药材的来源和类型。
三、中药名称的命名方法中药名称的命名方法是专业人员考虑后,经过筛选而形成的,这种编写方法的谨慎性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列举了几种名称的命名方法:1、文化背景中药名称的命名方法是在菌株背景里做的,在此条件下组成的名称与菌种的文化背景适应。
2、药用特性中药名称按药用特性接受不同的区分,如药用功能、药用用法等。
植物拉丁学名双名法命名规则及其编校问题_廖彩荣·68·学报编辑论丛(2011) 植物拉丁学名双名法命名规则及其编校问题廖彩荣(江西农业大学期刊社,江西南昌330045)摘要:植物拉丁学名双名法命名规则是植物学上植物命名的国际统一规则,科学准确地把握其规则和构成是植物学研究领域正确书写某一植物拉丁学名的前提与关键,编校实践中,植物拉丁学名的校对问题主要有大小写问题、正斜体问题、缩写问题等。
关键词:植物拉丁学名;双名法;命名规则;编校植物拉丁学名是植物的科学术语,是植物进入国际认可领域的唯一身份识别码。
现实中,因为其来源多元且复杂,加之我国文字表达植物名与国际统一的植物拉丁文学名之间差异巨大,甚至有些杜撰的、随意拼凑而成的词也作为植物拉丁学名在使用。
作为一名合格的期刊编辑,在科技期刊的编校中,应该准确无误地处理好此类编校问题。
1关于植物拉丁学名拉丁文因其结构严谨、词汇丰富,表意确切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拉丁语成为西方国家科技积累与文化发展的必备语言[1]。
植物的学名(scientific name)英译是指植物的科学名称,也是某一植物在全世界统一的称谓。
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国家栽培植物命名法规》等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定,每种植物只能有一个正确的名称(correct name),即最早的、合乎各项规则的某一名称,不问其来源如何,一律用拉丁文处理,这就是所谓的植物拉丁学名。
2双名法命名规则及其构成瑞典植物学家林奈(Carolus Linnaeus, 1707—1778)的系列鸿篇拉丁文巨著《植物种志》(Species Plantarum)、《植物属志》(Genera Plantarum)、《植物学哲学》(Philosophia Botanica)、《植物学批评》(Critica Botanica)奠定了其在植物学界的不朽地位,而其在《自然系统》里倡导的植物学名命名的双名法规则更是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并成为了国际统一和被认可的植物命名方法。
第四章中药的拉丁名学习要点:1.中药拉丁名的含义。
2.中药拉丁名的命名原则。
复习题【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标明入药部位拉丁名的中药是AA.黄连B.全蝎C.茯苓D.蜂蜜E.芦荟2.不标明入药部位拉丁名的中药是DA.杜仲B.麻黄C.石榴皮D.松椤E.大黄【B型题】(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每小题只能从中选择1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重复选用,也可不选用)A.一属中有一个或几个品种作同一药材用时,一般采用属名作为药名来命名B.同属中有几个品种来源,分别作为不同药材用,则以属种名命名C.药用部位如包括两个不同部位时,把主要的或多数地区习用的列在前面D.以两个属名作药名,并以seu连接E.拉丁名中如有形容词,其前为药用部位名词时,则列于最后1.苦杏仁属于E2.大黄属于C3.麻黄属于A4.当归属于B【X型题】(每题有5个选答案。
正确答案为2~5个,少选、多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中药(动、植物)拉丁名的组成原则是ABDA.前面为药用部位名B.后面为药名C.药名用第一格D.少数中药的拉丁名不加药用部位E.药用部位名用第二格2.中药(动、植物)拉丁名“药名”的命名原则是ABCDA.一属中只有一个品种作药用,用属名作药名B.一属中有几个种作同一药材使用时一般采用属名作药名C.同属中有几个品种来源,分别作为不同药材使用的,则以属种名作药名D.如果某一药材习惯上已采用属名作拉丁名时,则一般不再改动E.同属中有几个品种来源,分别作为不同药材使用的,则以种名用药名3.矿物类中药的拉丁名命名是BDA.天然矿物以主成分命名B.天然矿物以其英文名拉丁化构成C.矿物加工品以其英文名拉丁化加形容词而成D.矿物加工品以其主成分的英文名拉丁化构成E.天然矿物及矿物加工品均以其主成分的英文名拉丁化构成答案【A型题】1.A2.D【B型题】1.E2.C3.A4.B【X型题】1.ABD2.ABCD3.BD。
!生药拉丁1、生药的拉丁名:⑴①第一部分是药用部位的名称,用第一格表示;②第二部分a远动植物的属名,第二格;b原动植物的种名,第二格; c兼用原动植物的属名和种名,第二格;d原植物(第二格)和其他附加词,用以说明具体的性质或状态。
⑵有些生药的拉丁名中没有没有药用部位的名称,直接用原动植物的属名或种名;⑶矿物类生药的拉丁名,一般采用原矿物拉丁名。
2、拉丁名:【菌类】冬虫夏草(Cordyceps),灵芝(Ganoderma),茯苓(Poria),猪苓(Polyporus),麦角(Claviceps purpurea Tul.)【地衣类】雪茶(Thamnolia vermicularis Asahina)【苔藓类】暖地大叶藓(Rhodobryum giganteum Par.)【鳞毛蕨科】绵马贯众(Rhizoma Dryopteridis Crassirhizomatis)【藻类】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 ),昆布(Thallus Laminariae,Thallus Eckloniae),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 Sw.)●裸子植物【银杏科】银杏叶(Folium Ginkgo)【红豆杉科】红豆杉(Cortex,Ramulus et Folium Taxi)【麻黄科】麻黄(Herba Ephedrat)●双子叶植物【马兜铃科】关木通(Caulis Aristolochiae Manshuriensis),细辛(Radix et Rhizoma Asari)【蓼科】何首乌(Radix Polygoni ),大黄(Radix et Rhizome Rhei),虎杖【觅科】牛膝,川牛膝【毛茛科】川乌(Radix Aconiti),附子,黄连(Rhizome Coptidis) ,白芍(Radix Paeoniae Alba) ,牡丹皮(Cortex Moutan) ,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川木通(Clematis armandii Franch)【虎耳草科】岩陀(岩白菜)(Rodgersia Sambucifolia Hemsl.)【小檗科】淫羊藿(Herba Epimedii)【防己科】防己【木兰科】厚朴(Cortex Magnoliae Officinalis) ,辛夷(Flos Magnoliae) ,五味子(Fructus Schisandrae Chinensis)【樟科】肉桂(Cortex Cinnamomi)【罂粟科】延胡索(Rhizoma Corydalis)【十字花科】大青叶(Folium Isatidis) ,板蓝根(Rhdix Isatidis)【杜仲科】杜仲(Cortex Eucommiae)【蔷薇科】山楂(Fructus Crataegi) ,苦杏仁(Semen Armeniacae Amarum) ,桃仁,木瓜,枇杷叶,覆盆子【豆科】黄芪(Radix Astragali) ,甘草(Radix et Rhizoma Glycyrrhizae) ,葛根(Radix Puerariae) ,鸡血藤(Caulis Spatholobi) ,番泻叶(Folium Sennae) ,决明子(Semen Cassiae) ,槐米/花(Sophora Japonica),合欢皮,补骨脂【卫矛科】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 Levl.)【报春花科】金钱草(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芸香科】陈皮(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 ,黄柏(Cortex Phellodendri) ,白鲜皮,吴茱萸【橄榄壳】乳香,没药【大戟科】巴豆【远志科】远志【鼠李科】酸枣仁(Semen Ziziphi Spinosae)【瑞香科】沉香(Lignum Aquilariae Resinatum)【桃金娘科】丁香(Flos Caryophylli)【五加科】人参(Radix et Rhizome Ginseng) ,三七(Radix Rhizome Notoginseng) ,刺五加,五加皮【伞形科】当归(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柴胡(Radix Bupleuri) ,小茴香(Fructus Foeniculi) ,川芎(Rhizome Chuanxiong) ,白芷(Radix Angelicae Dahuricae),蛇床子,北沙参,防风,前胡【山茱萸科】山茱萸(Fructus Corni)【木犀科】秦皮(Ash Bark) ,连翘,女贞子【马钱科】马钱子(Semen Strychni)【龙胆科】龙胆(Radix et Rhizoma Gentianae) ,青叶胆(Swertia Mileensis)【夹竹桃科】灯台叶(Alstonia Schoaris),萝芙木,长春花【紫草科】紫草(Radix Amebiae)【唇形科】薄荷(Herba Menthae),黄芩(Radix Scutellariae) ,益母草(Herba Leonuri) ,夏枯草(Spica Prunellae)藿香(Herba Agastachis) ,丹参(Salvia miltitrrhiza Bge.),藿香,广藿香【茄科】枸杞子(Fructus Lycii) ,三分三(Anisodus acutangulus),颠茄草,杨金花【玄参科】地黄(Radix Rehmanniae) ,洋地黄叶,玄参【列当科】肉苁蓉(Herba Cistanches)【爵床科】穿心莲(Herba Andrographis)【茜草科】钩藤(Ramulus Uncariae Cum Uncis) ,栀子,茜草【忍冬科】金银花(Flos Lonicerae Japonicae)【桔梗科】党参(Radix Codonopsis) ,桔梗(Radix Platycodonis) ,南沙参(Radix Adenophorae)【菊科】茵陈(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 ,青蒿(Herba Artemisiae Annuae) ,木香(Radix Aucklandiae) ,红花(Flos Carthami) ,白术(Art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灯盏细辛(Erigeron brevisapus Hand.),艾叶,苍术,小蓟,大蓟,蒲公英●单子叶植物【泽泻科】泽泻(Rhizoma Alismatis)【禾本科】薏苡仁(Semen Coicis)【莎草科】香附【棕榈科】槟榔(Semen Arecae),血竭(Sanguis Draconis)【天南星科】半夏(Rhizoma Pinelliae)【百部科】百部(Radix Stemonae)【百合科】川贝母(Bulbus Fritillariae Cirrhosae),浙贝母(Bulbus Fritillariae Thunbergii),麦冬(Rsdix Ophiopogonis),知母(Rhizoma Anemarrhenae),芦荟(Aloe vera L.),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天冬,黄精,土茯苓,玉竹【兰科】天麻(Rhizoma Gastrodiae),白及【姜科】砂仁(Fructus Amomi),莪术(Rhizoma Curcumae)【鸢尾科】西红花(Stigma Croci)【薯蓣科】山药(Rhizoma Dioscoreae)羚羊角(Saiga tatarica linnaeus)。
1、三七拉丁名: Panax notoginseng (Burk.)F.H.Chen 拉丁异名Panax pseudo一ginseng Wall.var.notoginseng (Burkill) Hoo & Tseng。
俗名:山膝、金不换、参三七、田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
以根状茎和花及叶入药,具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止血降压之功能。
用于各种内、外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2、麦冬拉丁名:Ophiopogon japonicus (Thunb) Ker-Gawl.为百合科植物的干燥块根。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3、杏仁拉丁名:Amygdalus Communis Vas.,别名:杏核仁、杏子、木落子、苦杏仁、杏梅仁、杏、甜梅。
入药部位为种子,苦杏仁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可治疗肺病、咳嗽等疾病。
甜杏仁和日常吃的干果大杏仁偏于滋润,有一定的补肺作用。
4、女贞子拉丁名:Fructus Ligustri Lucidi,俗名:女贞实、冬青子、白蜡树子、鼠梓子。
其果实入药,补肝肾阴,乌须明目,用于肝肾阴虚的目暗不明,视力减退,须发早白,腰酸耳鸣及阴虚发热等。
本品能补肝肾阴,但药力平和,须缓慢取效。
治目暗不明,常配熟地,菟丝子,枸杞等同用,治须发早白,常配墨旱莲,桑葚等同用,治阴虚发热,常配地骨皮,生地黄等同用。
5、益母草拉丁名: L. japonicus Houtt俗名:益母蒿、益母艾、红花艾、坤草。
传统上以开花的地上部分入药,活血、祛淤、调经、消水。
治疗妇女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
6、三颗针拉丁名: Berberis Linn.,俗名:大黄连刺、三颗针、石妹刺,为小檗科小檗属植物豪猪刺小刺黄连细叶小檗或匙叶小檗B的根。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主要适用于大肠癌、肿癌等。
用于热毒壅盛的结肠、直肠癌,症见大便次数增多,便时带有脓血粘液,腹部胀痛,肛门灼热等,常与败酱草、白花蛇舌草、黄柏等配合应用。
中药的拉丁语命名中药的命名一.制剂类药物的命名规则二.中药材的命名规则制剂类药物是指以中西药物为原料,根据药典或其他处方,应用药学方法制成的具有一定剂型和规格的药剂。
制剂类药物的拉丁名称由剂型名和原料名两部分组成。
基本格式为:剂型名(名词主格)+原料药名(名词主格)剂型名和原料名的起首字母均要求大写。
剂型名如果是可数名词(如片剂tabella.丸剂pilula.胶囊capsula 栓剂suppositorium等)应该用其复数主格形式,如果是不可数名词(如酊剂tinctura注射液injecto合剂mistura溶液liquor浸膏extractum等)应该用其单数形式。
(一)化学药物制剂的命名化学药物制剂的原料药名常为化学药物的名称,如TabellaeDiazepami地西泮(安定)Inject NateiiChloridi氯化钠注射液TincturaIodi碘酊CapsulaeVitamini A et D维生素AD胶丸(二)中药制剂的命名中药制剂的原料药常为动、植物类药材,其名称与中药拉丁名中的要用动、植物名基本一致,常有下面类型:1、剂型名(名词主格)+动、植物属名(名词属格)TabellaeAndrographitis穿心莲片TincturaPolygalae远志酊MisturaGlycyrrhizae甘草合剂TincturaZingiberis姜酊如有形容词,应置于最后,与剂型名保持性、数、格一致。
名词、形容词起首字母均要大写,如:MisturaGlycyrrhizaeComposita复方甘草合剂ExtractumRheiLiquidum大黄流浸膏2、剂型名+动、植物学名种加词Aqua Armeniacae杏仁水TabellaeBelladonnae颠茄片TincturaAurantii橙皮酊3、剂型名+动、植物学名TaballaeAcanthopanacisSenticosi刺五加片TabellaeSalviaeMiltiorrhizaeCompositae复方丹参片4、剂型名+中药材名PulvisCornusBubaliConcenteatus(浓厚的)水牛角浓缩粉ExtractumFoliiEriobotryae枇杷叶浸膏5、中药提取物制剂的命名中药提取物(如:生物碱、苷类、酚类等)的制剂命名,与化学药物制剂的命名法相同,如:Nebula Ephedrini麻黄碱喷雾剂TabellaeAgrimopholi鹤草酚片TabellaeNeoandrographolidi et Andrographoidi穿心莲苷酯片6、不标明原料药的制剂名在一些剂型名称之后,不标明原料药物名称,而是用形容词、前置词短语、疾病名称的属格形式作定语,表明该制剂的功效、用途、性质、使用对象及适应症等。
山东中医药拉丁语试题
在中医药领域,拉丁语是一种重要的语言。
由于中医药的悠久历史和广泛影响,许多中药材、药方以及疾病名称都采用拉丁语命名。
因此,掌握一定的中医药拉丁语知识对于从事中医药工作的人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给出一些山东中医药拉丁语试题,让大家来测试一下自己的拉丁语水平。
1. 当归的拉丁名是什么?
2. 人参的拉丁名是什么?
3. 炮姜的拉丁名是什么?
4. 白芍的拉丁名是什么?
5. 桂枝的拉丁名是什么?
6. 麻黄的拉丁名是什么?
7. 甘草的拉丁名是什么?
8. 陈皮的拉丁名是什么?
9. 当归生地的拉丁名是什么?
10. 人参产地的拉丁名是什么?
以上就是本次山东中医药拉丁语试题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思考,正确回答。
拉丁语作为中医药领域的重要知识,对于提高中医药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掌握中医药拉丁语知识,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医药的经典著作和传统医术,还能够更好地与国际医药界交流合作,促进中医药的传播和发展。
希望大家在参与本次拉丁语试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检验自己的拉丁语水平,还能够加深对中医药的了解和认识,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祝大家考试顺利,取得好成绩!。
第三章名法药品拉丁命名法药品拉丁命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主讲:刘伟E-mail: liuwei0711@药物命名原则第一节生物命名法一、药物命名原则1、根据具体情况,尽可能与国际上命名法接轨;2、其名称既科学又简短而不会误解;3、药物命名的文字为汉语、汉语拼音和拉丁语。
如:复方丹参片/Fu fang Dan shen Pian维脑路通片/Tabellae Venorutoni樟脑油/Oleum camphorae/Renshen/Radix Ginseng人参/Renshen/Radix Ginseng()生物的分类等级:(一)生物的分类等级:界/Regnum 门/Phylum 纲/Classis/Regnum/Phylum/Classis/O d/F ili/G目/Ordo科/Familia属/Genus种/Species 亚属/Subgenus 亚种/Subspecies(ssp.)变种/Varietas(var.) 变型/Forma(f.)()生物的命名(二)生物的命名:1、属及属以上分类单位:单名法2、种:双名法3、三名法:对于种以下的植物若还存在较小差异,为避免混淆,就以亚种(ssp.)、变种(Var.)、变型(f.)等表示。
如:蓼属PolygonumP l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g.山杏/Prunus armeniaca L. var. ansu Maxim.(一)植物的学名:1、基本构成:属名种加词命名人名词首字母大写形容词/名词(主、属)全部小写人名缩写首字母大写如:朝鲜天南星/Arisaema Peninsulae Naki 颠茄/Atropa Belaadonna L.龙胆/Gentiana scabra Bge.2、种以下分类单位名称的构成:3、命名人名:◆命名人均应采用缩写形式,词首字母大写:如:L. 为Carl von Linnaeus(瑞典植物学家林奈)◆用ex连接两个命名人时,表示前者是最初定名人,但未正式发表,后者是学名正式发表人:如:羌活/Norop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T. Chang◆用et连接两个命名人时,表示是两人合作命名的:如:芫花p g/Daphne genkwa Sieb. et Zucc.◆父亲和子女均为著者,则儿子在其姓氏后面加“f.”或“fil.”如:Acacia catechu (L. f.) Willd. 儿茶(括号内为林奈的儿子)A i t h(L f)Willd◆某一学名为新组合,引证时将原始发表的著者名加括号放在前面,其后为重新组合的著者名。
中药拉丁语重点第一章拉丁单词读写篇第一节拉丁字母的书写和名称音第二节拉丁字母的分类第三节元音与辅音的发音一、双元音字母发音1.ae:与e同,读[e]2.oe:与e同,读[e]3.au:a重而长,u短而弱,读[a:][u:]4.eu:e重而长,u短而弱,读[e][u:] 二、双辅音字母的发音1.ch:与k同,读[k]2.ph:与f同,读[f]3.rh:与r同,读[r]4.th:与t同,读[t]三、拼音规则与方法1.辅音在前,元音在后,以元音为中心,辅音拼元音。
2.元音在前,辅音在后,以元音为中心,先发元音强而长,后发辅音弱而短。
3.元音字母只与前面的最后一个辅音字母相拼。
4.元音字母先与前面的辅音字母相拼,再读后面辅音。
第四节某些字母和字母组合的特殊发音一、字母cc在e、i、y或ae、oe、eu之前,读[ts]c在a、o、u、au、辅音之前或在词尾,读[k] 二、字母gg在e、i、y或ae、oe、eu之前,读[d ]g在a、o、u、au、辅音之前或在词尾,读[g] 三、字母qu和guqu与gu,读[kw]四、字母titi在元音之前,读[tsi:]ti在辅音之前,读[ti:]若ti前有s或x,读[ti:]五、字母ss一般读[s]s在两元音或元音与m、n之间,读[z] 六、字母scsc后连e、i、y、ae、oe、eu,读[ ]sc后连其他字母,读[sk]七、字母eueu中若e为词干,u为词尾,则不为双元音八、字母hh在元音字母之前一般不发音九、字母gngn连在一起,读[nj]十、字母ae和oe的分音符号有分音符号则不为双元音十一、字母ii在词中,夹在两元音之间,作辅音,读[j] 十二、相同辅音相连发一个加长音第五节音节一、音节的概念含有几个元音就有几个音节二、音节划分原则1.两个元音之间没有辅音,则后一个元音单独构成一个音节2.两个元音之间有一个辅音,则该辅音与后一个元音构成一个音节3.两个元音之间有两个以上辅音,则最后一个辅音与后一个元音构成一个音节4.双元音与双辅音视为一个元音与辅音5.qu、gu、gn、sc、st、sp视为一个辅音6.b、p、d、t、g、c、f、ch、ph、th后连l或r,视为一个辅音注:上面有些特殊符号大家补充下哟,红色字体的地方第二章名词篇1.性属:阳性(m)、阴性(f)、中性(n)2.数:单数(sing)、复数(plur)3.格类型:主格(nom)是名词的原形,在句子中做主语。
.中药通用名称命名细则(一)1.中药材命名中药材系指用于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成药原料的植物、动物和矿物药。
中药材名称应包括中文名(附汉语拼音)和拉丁名。
⑴中药材的中文名①一般应以全国多数地区习用的名称命名;如各地习用名称不一致或难以定出比较合适的名称时,可选用植物名命名。
②增加药用部位的中药材中文名应明确药用部位。
如:白茅根③中药材的人工方法制成品,其中文名称应与天然品的中文名称有所区别。
如:人工麝香、培植牛黄。
⑵中药材的拉丁名①除少数中药材可不标明药用部位外,需要标明药用部位的,其拉丁名先写药名,用第一格,后写药用部位用第二格,如有形容词,则列于最后。
如:远志RADIXPOLYGALAE;苦杏仁SEMENARMENIACAEAMARUM;淡豆豉SEMENSOJAEPREPARATUM。
②一种中药材包括两个不同药用部位时,把主要的或多数地区习用的药用部位列在前面,用“ET”相联接。
如:大黄RADIXETRHIZOMARHEI③一种中药材的来源为不同科、属的两种植(动)物或同一植(动)物的不同药用部位,须列为并列的两个拉丁名。
如:大蓟HERBACIRSIIJAPONICI和RADIXCIRSIIJAPONICI。
④中药材的拉丁名一般采用属名或属种名命名。
⑤以属名命名:在同属中只有一个品种作药用。
或这个属有几个品种来源,但作为一个中药材使用的。
如:白果SEMENGINKGO(一属只一个植物种作药材用),麻黄HERBAEPHEDRAE(一属有几个植物种作同一药材用)。
有些中药材的植(动)物来源虽然同属中有几个植物品种作不同的中药材使用,但习惯已采用属名作拉丁名的,一般不改动。
应将来源为同属其他植物品种的中药材,加上种名,使之区分。
如:细辛HERBAASARI,杜衡HERBAASARIFORBESII,黄精RHIZOMAPOLYGONATI,玉竹RHIZOMAPOLYGONATIODORATI。
⑥以属种名命名:同属中有几个品种来源,分别作为不同中药材使用的,按此法命名如:当归RADIXANGELICAESINENSIS,独活RADIXANGELICAEPUBESCENTIS,白芷RADIXANGELICAEDAHURIO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