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第5章分类
- 格式:ppt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22
第5章沉积作用与沉积岩
沉积作用是地质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指的是物质从一端被搬移
到另一端,并在过程中被改变形成沉积物的过程。
被搬移的物质多来自水体,但也可能是来自有机生物、风力或火山活动等。
沉积作用是物种多样
性的贡献者,也是地壳演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沉积作用可能有多种形式,例如风沉积作用、水沉积作用、生物沉积
作用、滑坡沉积作用等。
风沉积作用又称风成沉积作用,指的是风力作用下,悬浮在空气中的小颗粒物质被搬移,并在途中慢慢沉积而形成的沉积物。
水沉积作用是指河流、湖泊、潮汐等水体搬移到另一处的物质,在过
程中被改变、堆积而形成的沉积物。
生物沉积作用是指生物体产生的粘土、钙质和有机质等物质,通过水体搬移而形成的沉积物。
滑坡沉积作用是指
滑坡发生时,滑体和堆积物质被搬移,并在过程中被改变形成沉积物。
沉积岩是通过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是地质学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
根据沉积作用的不同,沉积岩可分为沉积碳酸盐岩、碎屑岩和古生物沉积
岩等三大类型。
沉积碳酸盐岩是由碳酸钙、碳酸硫酸钠以及碳酸铝等物质沉积而成,
多由海水或淡水搬移而来。
沉积岩石学部分沉积岩石学(第四版)朱筱敏主编一、碎屑岩(第三章到第九章)碎屑岩结构组分类型;碎屑颗粒的结构特征;胶结类型及颗粒支撑性质;各种沉积构造的定义及成因;砾岩的成因分类;砂岩的分类;石英砂岩类、长石砂岩类、岩屑砂岩类、杂砂岩类特征及成因分析;压实和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解作用与次生孔隙等的基本概念及在储层形成过程中的影响;二、碳酸盐岩(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碳酸盐岩的矿物成分,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石灰岩的分类;白云岩的生成机理;三、沉积相(第十六章、第十八章、二十章到二十二章、二十四到第二十七章)沉积相、相序定律、相模式;河流相、三角洲相、滨岸相、重力流沉积相等主要沉积相的一般特征、亚相类型及识别标志;碳酸盐岩陆表海沉积相模式、混积型沉积相模式、碳酸盐岩综合相模式;礁的基本特征及分类;礁相模式。
第一章绪论沉积岩的基本概念及特征第二章沉积岩的形成及演化母岩的风化作用––沉积岩最原始物质的形成:(1)风化作用的概念;(2)母岩风化过程中元素的转移顺序及母岩风化的阶段性;(3)风化壳。
碎屑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1)流体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概念;(2)碎屑物质在流水中的搬运和沉积作用;(3)正常沉积作用和事件沉积作用。
溶解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1)胶体溶液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2)真溶液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3)化学沉积分异作用;(4)两种沉积分异作用的关系及其地质意义。
第三章碎屑岩成分碎屑成分:(1)矿物碎屑;(2)岩屑;填隙物成分:(1)杂基;(2)胶结物第四章碎屑岩的结构及粒度分析碎屑颗粒的结构:(1)碎屑颗粒的粒度;(2)填隙物的结构胶结类型及颗粒支撑性质:(1)胶结类型;(2)支撑结构粒度分析:(1)粒度参数和粒度资料图解;(2)粒度分析在区分沉积环境中的应用第五章碎屑岩的构造层理:(1)基本术语;(2)层理分类及主要类型;(3)流动体制、底床形态及其与层理形成的关系层面构造:(1)波痕;(2)泥裂;(3)底层面构造––底模变形构造:(1)负载构造;(2)包卷层理;(3)滑塌构造第六章砾岩成因分类及主要成因类型:(1)滨岸砾岩;(2)河成砾岩;(3)洪积砾岩;(4)滑塌角砾岩第七章砂岩及粉砂岩砂岩的分类:(1)砂岩的分类现状;(2)建议的分类石英砂岩类:(1)定义;(2)主要类型;(3)成因长石砂岩类:(1)定义;(2)主要类型;(3)成因岩屑砂岩类:(1)定义;(2)主要类型;(3)成因杂砂岩类:(1)定义;(2)主要类型;(3)成因第八章碎屑沉积物的沉积后作用压实和压溶作用:(1)压实作用;(2)压溶作用胶结作用:(1)概述;(2)分述交代作用:(1)碎屑岩中常见的交代作用;(2)交代作用的标志溶解作用与次生孔隙:(1)孔隙的成因类型;(2)次生孔隙的类型及识别标志;(3)碎屑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研究碎屑岩成岩阶段划分及其主要标志第九章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岩的成分:(1)岩屑;(2)晶屑;(3)玻屑火山碎屑岩的结构、构造特征:(1)结构;(2)构造火山碎屑岩的分类及命名火山碎屑岩的成因类型及其标志:(1)陆相与海相火山碎屑岩系的区别标志;(2)不同方式形成的火山碎屑岩系及其特点第十章碳酸盐岩概论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1)颗粒;(2)泥;(3)胶结物;(4)晶粒;(5)生物格架碳酸盐岩的构造:(1)叠层石;(2)鸟眼构造;(3)示顶底构造;(4)虫孔及虫迹构造;(5)缝合线构造第十一章石灰岩石灰岩的结构分类;有代表性的石灰岩分类方案;石灰岩结构分类;石灰岩的主要类型;颗粒石灰岩;泥晶石灰岩;生物礁石灰岩;晶粒石灰岩第十二章白云岩白云岩岩类学白云岩的生成机理:(1)原生沉淀作用;(2)毛细管浓缩作用––准同生白云化作用;(3)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4)混合白云化作用;(5)埋藏白云化作用第十三章碳酸盐沉积物的沉积后作用碳酸盐沉积物沉积后作用的主要类型:(1)溶解作用;(2)碳酸钙矿物的转化作用;(3)重结晶作用;(4)胶结作用;(5)交代作用;(6)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碳酸盐沉积物沉积后作用的环境及特征成岩序列和成岩阶段:(1)成岩序列;(2)成岩阶段及其划分标志第十四章沉积相的概念及综合分类沉积相的概念:(1)沉积相定义;(2)相序定律沉积相综合分类第十五章山麓-洪积相山麓-洪积相沉积过程及沉积类型:(1)基本特征;(2)沉积过程和沉积类型冲积扇沉积模式:(1)干旱型冲积扇;(2)湿润型冲积扇第十六章河流相河流沉积过程及河流分类:(1)河流沉积过程;(2)河流类型及划分河流沉积模式:(1)顺直河和曲流河沉积特征及其沉积模式;(2)辫状河沉积特征及其沉积模式;(3)网状河沉积特征及其沉积模式第十七章湖泊相环境特点和沉积作用:(1)环境特点和湖泊分类;(2)碎屑沉积作用;(3)化学和生物沉积作用湖泊沉积模式:(1)半深湖和深湖沉积;(2)滨湖和浅湖沉积;(3)湖泊沉积序列第十八章三角洲相三角洲环境特点及其沉积作用:(1)三角洲环境及其发育过程;(2)三角洲的主要类型三角洲沉积特征:(1)河控三角洲沉积特征;(2)浪控和潮控三角洲沉积特征;(3)扇三角洲沉积特征;(4)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第十九章障壁岛、泻湖、潮坪相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1)沉积环境;(2)沉积作用障壁岛、泻湖、潮坪和河口湾沉积模式:(1)障壁岛沉积特征;(2)潮道和潮汐三角洲沉积特征;(3)泻湖沉积特征;(4)潮坪沉积特征;(5)河口湾沉积特征第二十章海相组沉积相海洋沉积环境与沉积特征:(1)海洋沉积环境;(2)海洋沉积过程和沉积作用海相碎屑岩沉积模式:(1)滨岸沉积特征;(1)浅海陆棚沉积特征;(3)半深海及深海沉积特征第二十一章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沉积物重力流形成的基本条件和类型:(1)形成条件;(2)基本类型重力流沉积物(岩)的基本特征:(1)岩石学特征;(2)结构特征;(3)构造特征浊积岩的相模式:(1)海底扇相模式;(2)湖底扇相模式第二十二章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碳酸盐沉积特征与沉积作用:(1)碳酸盐的沉积特征;(2)碳酸盐沉积作用特点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1)陆表海沉积相模式;(2)混合型沉积相模式;(3)碳酸盐岩综合相模式第二十三章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沉积环境的类型及特征:(1)潮坪;(2)生物礁、浅滩;(3)局限台地;(4)开阔台地;(5)台地边缘台地沉积模式:(1)碳酸盐缓坡;(2)镶边台地;(3)孤立碳酸盐台地第二十四章礁和礁相礁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1)礁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分类;(2)礁的形成及生物造礁作用;(3)礁形成的控制因素礁相和礁复合体沉积模式:(1)礁骨架相;(2)礁顶相;(3)礁坪相;(4)礁后砂相;(5)泻湖相;(6)礁斜坡相;(7)近侧塌积岩相;(8)远侧塌积岩相第二十五章海相深水碳酸盐沉积正常沉积作用;事件沉积作用;碳酸盐重力流沉积;碳酸盐等深流沉积第二十六章湖泊碳酸盐沉积湖相碳酸盐岩沉积条件与分布规律:(1)湖泊碳酸盐的沉积条件;(2)湖相碳酸盐岩的分布规律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类型与沉积模式:(1)湖泊骨架碳酸盐岩沉积类型;(2)湖泊颗粒碳酸盐岩沉积类型;(3)泥晶碳酸盐岩沉积类型。
第五章石器原料一、石料的种类(一)岩石分类岩石学是地质学的一门分类学科。
岩石的分类与命名也是岩石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岩石概括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与变质岩。
1、岩浆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也称为火成岩。
这类岩石主要有硅酸盐矿物组成。
氧、硅、铝、铁、镁、钙、钾与钠等8种元素是组成的岩浆岩的主要成分,占98%以上,根据SiO2的含量可以分为:酸性、中性、基性几大类。
由于产状可以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
岩浆岩中,黑曜岩、流纹岩、玄武岩、安山岩常见被作为加工石器的原料。
2、沉积岩沉积岩分布最广,约占地标表打的3/4,是最常见的岩石。
各种外力形成的都属于沉积岩,主要是经过海、河、湖的流水作用,剥蚀、搬运、沉积而形成的岩石。
按成因可以分为:碎屑沉积、化学沉积与生物沉积几类。
沉积岩中应用最广泛的石器原料是燧石。
砂岩也属于沉积岩,其中石英砂岩经常被用作石器原料,但大多使用砂岩砾石直接加工成大型石器。
3、变质岩石英岩是石英砂岩在温度或温度和压力同时增高时形成的,是一种典型的变质岩。
角岩也常被用作石器原料。
二、石料的性质对于具体遗址发现的石料的优劣,是否合适剥取石片及加工修理等特点,需要考古学者利用实验考古学的方法进一步模拟实验。
实验方法与项目的选定,要根据遗址的具体情况和石料的丰富程度、形状与剥片性能等因素,也要考虑到当时人类的认知和技术能力。
同时要严格控制同类实验的条件与数量,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三、石料的开发利用石料的开发利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确定使用原料的种类;二调查原料的分布、丰富程度与质量等;三原料产地的距离与运输方式;四各类原料利用及消耗的程度。
(一)产地、距离与运输方式一个遗址所使用的原料,往往多事就地取材或是距离原料产地不是很远。
在时代较早阶段,石料产地的距离可以代表当时人类活动的半径。
到时代晚期,远距离的石料运输可能与交换或者贸易有关。
通过石料的移动线索。
可能会发现社会网络的存在。
所以对于远距离稀有原料产地的确定应该采取多种方法,包括地球化学方法(利用微量成分的差别,准确的鉴别出某种岩石原料的确切产地),来做出准确的鉴定。
第一章绪论1.沉积岩的概念: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之一。
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生物来源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2.搬运和沉积的方式:1)物理搬运和沉积作用 2)化学搬运和沉积作用3)生物搬运和沉积作用3.沉积岩中矿物成分的特征:1)高温矿物罕见 2)低温矿物富集3)特有的自生矿物第二章沉积岩的形成及演化1.风化作用概念:地壳表层岩石的一种破坏作用;因温度的变化,水以及各种酸的溶蚀作用、生物的作用以及各种地质营力的剥蚀作用等,地壳表层的岩石处于不稳定状态,逐渐遭受破坏,转变为风化产物的过程。
2.分类:按性质分:①物理风化作用②化学风化作用③生物风化作用3.元素迁移序列4.岩石风化程度1)石英:石英在风化作用中稳定性极高,它几乎不发生化学溶解作用,一般只发生机械破碎作用。
2)长石:风化稳定性仅次于石英,在长石类矿物中,钾长石的稳定性较高,多钠的酸性斜长石次之,中性斜长石又次之,多钙的基性斜长石最低3)云母:白云母的抗风化能力较强,黑云母的抗风化能力较弱4)铁镁硅酸盐矿物,抗风化能力较差。
稳定性:橄榄石<辉石<角闪石5)碳酸盐矿物:稳定性低,易溶于水;干旱条件近源快速堆积可形成岩屑6)粘土矿物:很稳定(自身是在风化条件下或沉积环境中生成)7)硫酸盐矿物、硫化物矿物、卤化物矿物:风化稳定性差,最易溶于水8)岩浆岩及变质岩中的一些次要矿物或副矿物:差别很大5.为什么造岩矿物风化稳定性差别如此之大?1)造岩矿物分化分异作用2)矿物的结晶温度(鲍文反应序列)3)矿物的晶体化学性质6.母岩风化的四个阶段性:机械破碎阶段饱和硅铝阶段酸性硅铝阶段铝铁土阶段7.母岩风化产物:1)碎屑残留物质:主要是母岩的岩屑和矿物碎屑,在风化作用的第一阶段最为发育 2)新生成的矿物:主要指在风化作用过程中新生成的一些矿物,如水白云母、高岭石、蒙脱石、蛋白石、铝土矿、褐铁矿等 3)溶解物质:主要是指母岩在化学风化过程中被溶解的那些成分,如Cl、S、Ca、Na、Mg、K、Si、Fe、Al、P等8.风化壳概念:由风化残余物质(包括碎屑残留物质和新生成的化学风化矿物)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叫风化壳或风化带。
第一章测试1.关于沉积岩的分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砾屑灰岩属于碎屑岩类。
B:海绿石石英砂岩为碎屑岩的一种。
C:碳酸岩是一种沉积岩。
D:灰绿色块状凝灰岩是一种碳酸盐岩。
答案:B2.沉积岩的形成包括()等三个阶段:A:沉积物搬运阶段、沉积阶段、沉积后阶段B:原始物质形成阶段、沉积物搬运和沉积作用阶段、沉积后作用阶段C:沉积物形成阶段、沉积物搬运阶段、沉积阶段D:原始物质形成阶段、沉积物搬运阶段、沉积阶段答案:B3.与岩浆岩相比,沉积岩在地表分布面积更广,体积更大A:对B:错答案:A4.因为沉积岩与火山岩均形成于地壳表层,所以二者的形成条件相同A:错B:对答案:A5.同岩浆岩相比,沉积物具有()的特点A:特有的自生矿物B:高温矿物罕见C:存在大量有机质D:FeO高于Fe2O3E:低温矿物富集答案:ABCE6.关于沉积岩的结构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沉积岩与岩浆岩均具有结晶结构B:沉积岩与岩浆岩均具有玻璃结构C:沉积岩具有碎屑结构而无结晶结构D:沉积岩具有结晶结构和碎屑结构答案:AD7.关于沉积岩形成的地壳表层条件(沉积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沉积圈环境特征与岩浆岩形成条件相似B:沉积物沉积时的压力最大可达1100atmC:沉积物沉积时的温度最高可达摄氏650度D:同岩浆岩与变质岩相比,沉积岩形成于常温常压环境答案:BD8.按照原始物质来源,沉积岩可以分为()。
A: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B:碎屑岩、化学岩、火山碎屑岩、碳酸盐岩C:碎屑岩、碳酸盐岩、生物岩、火山碎屑岩D:碎屑岩、化学岩、生物岩、火山碎屑岩答案:D9.沉积物沉积后一般会先后经历表生期、同生期、后生期和成岩期等阶段的变化。
A:错B:对答案:A10.现代河流沉积中常可看到,上游段沉积物颗粒粗,下游段沉积物颗粒细。
A:错B:对答案:B第二章测试1.母岩的风化作用包括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A:错B:对答案:A2.下列风化过程中,属于物理风化作用的是:A:氧化作用B:水解作用C:溶解作用D:盐结晶作用答案:D3.根据尤尔斯特隆图解,砂级颗粒易搬易沉,砾级颗粒难搬难沉。
第5章地形、地质与地貌1.简述地売中的变质岩变成沉积岩的过程(1)地壳中的变质岩经过地壳抬升;(2)变质岩上方的岩层经过剥蚀作用而裸(3)裸露的变质岩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2.岩层形成先后顺序的判断方法(1)上覆为新,即就沉积岩而言,形成越早,埋藏越深(岩层越老);越向表层形成越晚(岩层越新);(2)侵入在后,侵入型的岩石一定形成其所侵入的岩层之后(3)地壳抬升使岩层遭受侵蚀;地壳下沉有利于接受沉积注意:侵入岩的形态应该是细条状的(尖状),而非出现突然增大的部分(火山锥形)。
3.简述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的形成过程当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弧和海岸山脉。
4.简要说明喀拉喀托火山喷发的原因(1)两大板块互相挤压;(2)板块界线附近深处岩浆熔融(3)沿裂隙上升形成火山喷发。
5.新西兰多温泉的原因(1)该国位于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碰撞地带,消亡边界(2)地球内部巨大热能易于在此处择放,加热地下水;(3)地下热水从岩石裂隙涌出形成温泉。
6.背斜成谷的原因背斜顶部受张力影响,岩性疏松,容易被侵蚀7.向斜成山的原因向斜槽部或底部受挤压力影响,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堆积成山岭。
注意:背斜成岭的原因是岸层受挤压力,整体向上隆起。
8.地形成因分析(1)地质作用角度内力作用一地売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外力作用一一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2)板块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存在板块的碰撞或张裂9.开凿隧道应注意的问题(1)渗漏问题(2)塌方问题开凿隧道要选择在背斜处,因为背斜处的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问题;并且,背斜处为穹形构造,不易塌方10.喀斯特地貌成因以云贵高原为例(1)地质条件:石灰岩广布(可溶性岩,透水性好);(2)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3)流水溶蚀作用强;(4)生物条件:湿热的气候条件利于生物的生长,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较高,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创造条件。
⼟⼒学重点整理第⼀章⾄第五章⼟⼒学与地基基础重点整理(1-5章,第六章以后⾃⾏看书)第⼀章:⼯程地质1、三⼤岩⽯: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成岩)、沉积岩(⽔成岩)、变质岩。
岩浆岩(⽕成岩):由地球内部的岩浆侵⼊地壳或喷出地⾯冷凝⽽成。
沉积岩(⽔成岩):岩⽯经风化,剥蚀成碎屑,经流⽔、风或冰川搬运⾄低洼处沉积,再经压密或化学作⽤胶结成沉积岩。
约占地球陆地⾯积的75%。
变质岩:是原岩变了性质的⼀种岩⽯。
变质原因:由于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在⾼温、⾼压和化学性活泼的物质作⽤下,改变了原岩的结构、构造和成分,形成⼀种新的岩⽯。
2、第四纪沉积层主要包括残积层、坡积层、洪积层、冲积层、海相沉积层、湖沼沉积层。
3、残积层、坡积层、洪积层、冲积层的形成原因、特性及如果作为建筑地基需注意:残积层:母岩经风化、剥蚀,未被搬运,残留在原地的岩⽯碎屑。
裂隙多,⽆层次,平⾯分布和厚度不均匀。
如果作为建筑地基,应注意不均匀沉降和⼟坡稳定性问题。
坡积层:⾬⽔和融雪⽔洗刷⼭坡时,将⼭上的岩屑顺着斜坡搬运到较平缓的⼭坡或⼭麓处,逐渐堆积⽽成。
厚薄不均、⼟质也极不均匀,通常孔隙⼤,压缩性⾼。
如果作为建筑地基,应注意不均匀沉降和地基稳定性。
洪积层:由暴⾬或⼤量融雪形成的⼭洪急流,冲刷并搬运⼤量岩屑,流⾄⼭⾕出⼝或⼭前倾斜平原,堆积⽽成。
靠⼭⾕处窄⽽陡,⾕⼝外逐渐变成宽⽽缓,形如扇状。
如果作为建筑地基,应注意⼟层的尖灭和透镜体引起的不均匀沉降(需精⼼进⾏⼯程地质勘察)冲积层:由河流的流⽔将岩屑搬运、沉积在河床较平缓地带,所形成的沉积物。
简答及论述题1、不良地质条件会对⼯程造成什么影响?选择⼯程地址时应注意避开哪些不良地质条件?不良地质条件会引发造成⼯程建设中的地基下沉、基础不均匀沉降及其它许多的地质灾害现象,使⼯程质量受到严重影响:①场址选择时,应避让⼯程地质条件差,对⼯程建设存在危险的地段,如果需采⽤对⼯程建设不利的地段作为建设场址时,应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②在进⾏场区规划及总平⾯布臵时,应优先选择⼯程地质条件较好的区段作为主要建筑物的建筑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