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13
专题13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解析版)考点一: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母题1.(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Ⅱ)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
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
”其意在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答案】C【解析】由“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可知孙中山认为国民党之所以在革命之后十二年还没有成功,而俄国革命六年就成功了,是因为俄国有团结而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所以选C;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所以不可能走苏俄革命道路,也没有放弃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所以排除A、B;孙中山把原因归结为领导核心不够好,而没有改变斗争目标,故排除D。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要求学生能正确区分不同时期,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的不同内涵,以及对中国革命发展的指导性意义,高考注重考查史料实证,通过材料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新旧三民主义的对比】1.(2018年11月浙江选考)孙中山指出:“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
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A .“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 .“创立民国” D .“平均地权”【答案】D【解析】根据“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可知,社会革命是指民生主义,而民生主义的内容是“平均地权”,故D 项正确;A 、B 是民族主义的内容,C 项是民权主义的内容。
故排除A 、B 、C 三项。
2.(2017年11月浙江选考)《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孙中山“三民主义”。
其中指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
一、三民主义1.历史条件(1)政治上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救国主张,但在社会现实面前不断碰壁。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戊戌变法失败,中国依然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2)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3)理论上孙中山坚持不懈地进行革命实践,并吸收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为三民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提出1905年,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又将其解释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4.实践(1)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2)1912年,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运动。
5.意义它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二、新三民主义1.背景(1)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屡遭失败,决定寻找新的出路。
(2)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3)中国共产党经过“二七惨案”的教训,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决定同孙中山合作。
(4)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内容(1)民族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网(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3.作用(1)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进步,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大革命的旗帜,推动了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2)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
三、毛泽东思想1.形成过程(1)发端时期: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国民革命时期。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极为关注,先后撰写《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提出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课时作业(五十三)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作业时间:月日1.1905年5月,孙中山自称是“中国社会主义者”,表示“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使用机器,但要避免其种种弊端”,使中国由中世纪的生产方式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生产阶段,而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
这主要表明当时孙中山( ) A.已成为了社会主义者B.彻底认清了中国国情C.萌生了节制资本思想D.完全了解西方的弊端答案:C 解析:孙中山是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不是社会主义者,故A项错误;1905年的孙中山并未彻底认清中国国情,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未明确提出反帝纲领,故B项错误;材料中“中世纪的生产方式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生产阶段,而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这句话可知孙中山已认识到西方私人资本发展所带来的两极分化和社会冲突等弊端,因此主张中国学习西方生产方式,但要努力避免西方贫富差距的弊端,故C 项正确;材料中只体现要避免其种种弊端,但不能说明完全了解西方的弊端,故D项错误。
2.1894年孙中山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作为兴中会誓词,1903年把“创立民国”作为中华革命军团体誓词,1905年将其思想体系概括为三民主义,后来又在西方三权分立学说基础上提出“五权分立”学说:“考选制和纠察制本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制度……我期望……复活这些优良制度”。
这表明,孙中山在探索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 ) A.旨在彻底推翻清朝专制统治B.追求建立类似于美国的政治体制C.愈加崇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D.日益重视本国国情和传统文化答案:D 解析:由材料“考选制和纠察制本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制度……我期望……复活这些优良制度”,可知孙中山从中国国情和固有的制度中寻找有用之处,以建立新制度,故D项正确。
3.1924年1月孙中山说:“我等同在弱小民族之中,我等当共同奋斗,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
”又提出民族主义主张:“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易错点1. 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到了新三民主义才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2. 毛泽东思想并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而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出概括所形成的科学思想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易混点1. 三民主义的地位:民族主义是革命的前提(民族革命);民权主义是革命的核心(政治革命);民生主义是革命的补充(社会革命)。
2.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纲领、具体的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指导思想、方法、途径和具体方针。
两者都是新民主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指导思想、政治纲领。
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标志、灵魂;新三民主义充分体现出三大政策的精神;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实质内容,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升华,符合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要求。
3. 四大理论成果解决的问题不同:三民主义重点解决在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后,最终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问题;毛泽东思想重点解决如何取得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问题;邓小平理论重点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4. 对中国共产党理论成熟的过程,可用一、二、三概括一个真理,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即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最新历史备考资料专题质量检测(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是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
”这段话评论的是()A.民族主义B.民生主义C.民权主义D.民主主义2.《孙中山选集》载:“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
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
”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 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C.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3.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这在客观上反映了()①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剧②民族资产阶级继续保持了其革命性的一面③中国各革命阶级开始了联合斗争④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③④4.孙中山曾说:“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
”其中“吾所独见而创获者”指的是()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5.如果让你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你选择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共开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新局面时期的情况,你应该借助的历史资料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新民主主义论》D.《论十大关系》6.毛泽东指出:中国现时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这一论述属于毛泽东思想中的()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论C.新民主主义理论D.社会主义理论7.2016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8周年。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孙中山三民主义1、三民主义的背景:⑴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⑵鸦片战争以来,各种改良救国方案的失败。
⑶孙中山等人学习接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走上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⑷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同盟会成立。
2、三民主义的提出:⑴1894年11月在兴中会的秘密誓词中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⑵1905年在日本成立的同盟会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定为政治纲领。
⑶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革命纲领解释为“三民主义”。
3、三民主义的内容:4、三民主义的评价:⑴性质: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⑵积极:①三民主义被孙中山称为“救国主义”,描绘了振兴中华,实现近代化的蓝图。
②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反映了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强烈愿望,代表时代前进的方向。
③三民主义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鼓舞人民革命斗争的理论旗帜。
⑶局限:①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
②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③这些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5、三民主义实践及结果:⑴实践:①1905年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②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③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先后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维护民主共和。
⑵结果: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②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都先后失败。
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1、提出原因:⑴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①辛亥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破坏民主共和制度。
②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1914年在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党。
专题五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理论成果㈠三民主义⒈旧三民主义背景: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阶级基础: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思想基础: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内容:评价:⒉新三民主义背景: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孙中山个人的伟大转变共产国际和中共的推动内容:评价:㈡毛泽东思想⒈背景: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中共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⒉形成过程:⒊评价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产物②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③推动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㈢邓小平理论⒈背景:文革结束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⒉形成过程⒊内容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领导核心——党外部环境——和平与发展依靠力量——广大工人、农民、全体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发展动力——改革开放战略步骤——三步走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⒋评价: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旗帜㈣三个代表⒈背景:国内: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面临不少的困难和压力国际关系:世界局势风云变幻,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⒉标志:十六大(2002)二、对中国指导思想的认识⒈解决问题毛泽东思想:革命的领导权问题革命道路问题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问题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三个代表:社会主义建设和执政党的建设问题⒉对社会主义理论建设所起的作用毛泽东思想: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指导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邓小平理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理论三个代表: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起了重大的指导作用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共和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方针⒊共同特点:①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2009-2014年高考历史试题分解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含解析)
1.(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
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
”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解析】结合史实可知各界军阀代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故A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军阀自保凭借的是武力,宣传主义仅是为了迎合社会民众需求,以粉饰名声减少矛盾,故B项错误;从各界军阀标榜的主义都体现了爱民、民权、人权等内容,可知民主思想已经成为潮流,故C项正确;结合题意可知,没有体现对三民主义的理解,故D项错误。
【答案】C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历史复习提纲之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1)传入:十月革命后,李大钊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五四运动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3)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
(4)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理论的核心是: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5)三个代表。
(6)科学发展观。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知识点二: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时期:20世纪初)(1)背景: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人民群众与清朝统治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②鸦片战争以后,各种挽救民族危亡的救国方案,大多数是想在维护或基本保持清朝统治的前提下,改良救国,但均遭失败。
③孙中山等人学习接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
④孙中山代表的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2)内容: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辞中提出。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开展民族革命,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开展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开展社会革命,平均地权,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实现家给人足。
(3)意义: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它表达了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4)实践:1911年,辛亥革命;1912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以三民主义为指导,制定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中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解析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解析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
一、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重要概念阐释
1、三民主义
1905年8月,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同盟会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之后,他在《民报•发刊词》上将其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这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但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孙中山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2、毛泽东思想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科学指导思想,即毛泽东思想。
它是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及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3、邓小平理论
在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邓小平理论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
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中华民族的又一面光辉旗帜。
5、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二、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间关系解析
1、新旧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内1、民族主义(民1、民族主义:中国民族自求
容 族革命)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2、民权主义(政治革命)即“创立民国”(核心)
3、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即“平均地权” 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凡反帝之个人
和团体享有民权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实践 辛亥革命的指
导思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论基础
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评
价
积极: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进步性: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是国共合作的基础;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解决了革命的依*力量问题),推动了大革命的高涨
局限性: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联系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扬弃和发展。
2、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
史性巨变
事件代
表
人
物
理论
贡献
实践成果
当时的主要
任务
辛亥革命孙
中
山
三民
主义
推翻了满清政
府,建立了资
产阶级民主共
和国,颁布了
《中华民国临
时约法》
维护民主共
和制度,发
展资本主义
经济
中华人民毛毛泽取得新民主主巩固人民民
共和国成立泽
东
东思
想
义革命的胜
利,建立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
和社会主义制
度
主专政政
权,迅速恢
复国民经济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邓
小
平
邓小
平理
论
实现了拨乱反
正,开创了建
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道路
发展生产
力,实现四
个
现代化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路线建
立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邓以邓小平为
核心的党的
什么是社会主
义;
解
放思
想
使
中
国
人
民
社会主义道路
“三个代以江泽民为
核心的党的
第三代领导
进一步回答了什
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
创造性地回答了
建设什么样的
党、怎样建党
解放
思想
实事
向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4、近现代中国的四大理论成果
5、中国共产党树立起的五面理论旗帜
(1)党的一大,树立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2)党的七大,树立起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指引我们党领导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3)党的十五大,树立起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指引我们党带领人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逐渐进入小康社
会。
(4)党的十六大,树立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
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一次站在了时代的最前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我们党继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5)党的十七大,树立起“科学发展观”的旗帜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