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岩石
- 格式:doc
- 大小:102.00 KB
- 文档页数:14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三篇科学概念指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获取一些矿物透明度和光泽、矿物晶体方面的基本科学知识鼓励孩子综合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研究过程与方法组织和指导孩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研究活动过程:经历对矿物进行透明度和光泽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能描述有着特殊规则的矿物几何形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和推动孩子开展观察、描述矿物的活动积极鼓励孩子在课外或校外继续开展一些研究矿物的活动让孩子在认知水平、技能水平和情感水平等方面都有充分的发展教学难点:能用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描述矿物教学重点:能对观察的矿物进行描述教学准备:老师给每一小组提供一份材料包括:金属、玻璃、泥土、蜡烛、丝绸、手电筒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从些方面去观察矿物呢(生:矿物颜色和条痕、硬度)师:上节课我们经历对矿物颜色和条痕的观察和描述以及矿物互相刻划及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对矿物刻划进行硬度比较的描述的过程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观察和描述矿物的方法2、明确目标:这节课我来研究矿物透明度和光泽及描述特殊规则的矿物几何形状二、探究过程1、观察矿物透明度和光泽(1)观察、描述纸的透明度A、出示(三种纸):透明纸、半透明纸、不透明纸思考:这几种纸的透光情况一样你可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又如何来描述这些纸的透明情况B、学生交流反馈:隔着这三种纸观察纸下面的字;手电筒照射;对着阳光等C、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验证D、交流汇报(2)学习迁移观察几种矿物的透明度并记录表中提示:用矿物碎片的边缘观察其他物体A、交流反馈B、师小结(3)观察矿物的光泽师:光泽是指什么(生:反光能力)师:你见过些物体有光泽(生:教室窗户上的玻璃;玻璃边框有光泽;墙上那个科学家的那个画框有光泽)现在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东西:金属、玻璃、泥土、蜡烛、丝绸请你观察它们的反光情况并按反光强弱排列A、学生动手排列B、交流反馈C、观察云母、石英的光泽看看云母的光泽跟桌上什么光泽比较接近石英的光泽跟个物体的光泽相似D、描述云母、石英的光泽(生:云母的光泽最像玻璃的光泽;石英的光泽有点像蜡烛;石英的光泽也有点像玻璃瓶的光泽;云母也有点像金属的光泽)小结:我们说了这么多像这个像那个其实这就是描述矿物光泽的一种方法方法(生:用对比的方法描述)对了当我们无法用很准确的语言描述时可以找一个与它接近的东西作为参考2、观察、描述矿物的形状(1)投影图片:辉锑矿、石盐、石膏、石英、方解石(2)学生观察形状并小组内描述(3)交流描述这些矿物的形状三、课外延伸1、阅读单元资料库《怎样采集制作岩石、矿物标本》2、试着收集和制作岩石矿物标本科学概念综合运用观察矿物颜色和条痕、检测矿物硬度、观察矿物透明度和光泽、查找资料等方法研究不知名的矿物并写出特征卡片过程与方法运用一些矿物光泽、硬度、条痕等方面的基本科学知识并综合所学方法开展应用性观察研究鉴别身边的矿物让孩子在认知水平、技能水平和情感水平等方面都有充分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发展对探究矿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学重点:能用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并鉴别矿物教学难点:能对观察的矿物进行鉴别教学准备:放大镜、小刀、瓷砖、不知名的矿物(每组一份)教学过程:一、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观察和描述岩石的一些方法现在让我们来研究一块自己身边的矿物吧二、探究过程1、它们矿物①研究矿物的方法A、说一说你学习了些观察和描述岩石、矿物的方法B、学生交流汇报(用观察矿物颜色和条痕、检测矿物硬度、观察矿物透明度和光泽等方法)C、我们需要些工具帮助研究(生:放大镜、小刀……)②研究我们的矿物A、猜测:打开盒子你知道它们分别矿物B、学生猜测C、要想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应该怎样做(小组讨论)D、学生发表意见:借助工具观察;查找资料识别;收集矿物的特征等E、投影图片师介绍地质学家鉴别矿物的方法F、运用前面所讲的方法研究矿物G、交流汇报你发现了矿物有多少特点你去描述这些特征呢小组活动:互相描述评一评③为矿物做份“简历”2、确定“身份”①阅读单元资料库的《矿物特征卡》②对照《矿物特征卡》鉴别它们分别属于什么矿物说说我们是根据它们的些性质做出判断的③交流反馈3、猜猜它是“谁”请一学生描述矿物其他人猜4、举例说一说选择两种矿物或岩石详细了解利用它们的不同特性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三、课外延伸做一个岩石展示盒你想做个样的展示盒你打算去做呢科学概念让孩子经历调查研究活动探究生活中、身边的岩石和矿物过程与方法让孩子在经历查阅资料的活动过程中增加对岩石、矿物用途的进一步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孩子初步树立起保护、利用岩石和矿物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岩石和矿物对人类的作用教学难点:会整理自己调查研究活动的资料教学准备:以小组或个人为形式课前开展孩子调查研究生活中的岩石、矿物活动;同时鼓励孩子们带着问题从科普读物等书或网上查阅相关文字资料教师收集相关采矿、用岩石与矿物制成的物品等图片资料或实物教学过程:1、课前调查研究活动调查人员:调查地点:调查结果生活、学习用品所用岩石、矿物2、课堂进行资料整理活动3、科学讨论会开始“猜一猜”活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岩石与矿物请你介绍一块最感兴趣的岩石或矿物请大家猜猜它的名称说说岩石与矿物在家庭和学习生活中的应用介绍岩石与矿物在其它生产领域中的应用分类标准岩石或矿物名称冶炼金属建筑材料生活用品医药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由介绍主动讨论教师的角色应该只是“主持人”的身份4、保护我们的岩石与矿物你知道岩石与矿物是开采出来的尽可能让学生多说说教师适当也可以出示矿石开采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矿物开采完后还有可能再产生出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提供一些由于乱开采而带来生态破坏的场景图片或录像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我们应该做呢5、总结。
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1、各种各样的岩石·科学概念1、诱发学生对岩石的原有认识,建立岩石的初步概念;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软硬、轻重、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2、岩石可以按照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
3、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够以个人参与或小组参与为形式,获得在附近寻找岩石的亲身经历。
2.在课堂中能够综合运用感官对岩石进行直接的观察,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并能描述自己观察的岩石。
3.能以岩石的某种特点为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
2.从欣赏自然界中的石头美景获得美的体验,从而热爱大自然。
3.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
教学重点:用一些标准给岩石分类。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岩石,能想出不同的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形式,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
教师也应该准备大量的常见的一些岩石,同时还可以准备一些本地区常见的岩石。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地表岩石风貌的录像片,和提供一些典型的图片。
1、岩石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到处可见。
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岩石?2、你玩过岩石吗?你是怎么玩的?3、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研究岩石。
出示课题:各种各样的岩石二、探究过程1、开个石头展览会师:你的岩石是从哪里找到的?请简单介绍你的寻找经历。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到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2、观察“我的岩石”师:你们的岩石真有特色,我也带了一些岩石,你们想知道它们是怎样的吗?师:你们准备怎样观察?生:用眼睛看形状、颜色、花纹;手摸的感觉;用鼻子闻气味;……教师引导并板书:(1)用眼睛可以观察岩石的什么?(颜色、形状、条纹或花纹、斑点、大小等)(2)用手怎样观察?(摸)摸可以感觉到岩石的什么?(光滑粗糙程度)(掂)可以掂一掂它是轻还是重。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3课《岩石的组成》教学设计教学导航【学情分析】知识方面,在前一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中,学生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经验。
对花岗岩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它是由不同颜色的颗粒组成的。
而且不少学生可能也听说过或者接触过矿物,对矿物也有一定的理解。
能力方面,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半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如观察、假设、简单实验、合作、记录等。
能够初步对岩石的形态进行观察、比较、分类。
兴趣方面,小学生对于身边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对科学实验充满了兴趣。
他们乐于探究,在探究中能体验到发现的喜悦。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和云母三种矿物组成。
2.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3.不同矿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1.利用放大镜观察花岗岩的结构,并了解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的特征,并比较它们的特征。
2.通过阅读资料,了解一些矿物的形态特征和用途,从而为如何观察和描述矿物做好准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矿物观察研究的兴趣。
2.认识到矿物与岩石是组成地壳的重要物质,与人类关系密切。
3.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描述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花岗岩,认识到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教学难点】观察、辨别花岗岩中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的形态,并与花岗岩进行对比,从中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花岗岩、石英、长石、云母、放大镜、铜钥匙、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矿物引言:最近,发现临平街上首饰店特别多,有卖翡翠项链的,有卖钻石戒指,有卖黄金手镯的,看上去十分漂亮。
了解做这些首饰的主要材料:翡翠、钻石、黄金。
1.这些材料在自然界是不是天然存在的呢?2.生反馈交流3.这些东西从哪里来,再来看一组图片。
4.小结。
来自岩石,分离出来后我们叫矿物。
5.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一起来研究岩石中到底有些什么?岩石与矿物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课题《岩石的组成》二、组织观察,深入了解花岗岩1.你想知道花岗岩里有哪些矿物吗?2.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美丽花岗岩,看看组成花岗岩的几种颗粒有哪些特点?3.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观察花岗岩颗粒?(颜色大小粗细透明度结构松紧硬度光泽等)4.发放实验袋和记录单(1块花岗岩和1张记录表、1个放大镜、铜钥匙),学生分组观察5.交流花岗岩每种颗粒的特点6.小结。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知识要点第1课各种各样的岩石1.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软硬、轻重、颗粒大小、手感、形状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2.岩石可以按照上述不同的特点为标准分成不同的类别,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的结果也可能不同;大小最好不要作为岩石分类的标准,而形状可以作为分类标准;3.以岩石的形成原因为标准,可以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第2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1.我们可以用感官和借助工具来观察岩石;2.我们可以从岩石的结构、构造等方面来认识岩石;结构主要指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相互关系等;构造主要指各组成岩石的矿物的排列方式和充填方式所赋予岩石的外貌特征,比如层理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等;3.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不同的特征,岩石的特征和它的成因有关;认识页岩、砂岩、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等几种常见岩石的显着特征详见课文P68、69;4.大理岩和石灰岩滴上稀盐酸后会冒气泡,石灰岩冒气泡的情况比大理岩猛烈;第3课岩石的组成1. 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地球上已知的矿物有近4 000种,常见的有五六十种;2. 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和云母三种矿物组成;石英晶体是一端有尖角的柱状或长柱状,颜色常因混人不同的杂质而具有多种色彩;长石晶体常呈柱状或板状、细粒状,颜色肉红、浅黄色、白或灰白;云母呈片状或鳞片状,颜色呈黑、棕红、白、浅灰等;花岗岩也是多种多样的;第4课观察、描述矿物一1.颜色、条痕、软硬是矿物的重要特性;2.颜色是最容易观察到的矿物的特征,也是辨认矿物的重要根据之一;有些矿物以颜色命名,有些矿物具有多种色彩如石英,颜色不同是因为所含杂质不同;有些不同的矿物却具有相同的色彩金矿、黄铁矿、黄铜矿都具有美丽的金色;3.矿物的条痕比矿物的外表颜色更可靠;条痕指的是矿物粉末的颜色,将矿物放在白色的无釉瓷板上擦划,瓷板上留下的粉末痕迹就是矿物的条痕;矿物条痕的颜色可以和矿物的颜色一致,比如金,其颜色和条痕都是金黄色;石墨的颜色和条痕都是黑色;矿物条痕的颜色也可以和矿物的颜色不一致,比如黄铁矿的颜色是浅铜黄色,但条痕是绿黑色;4.几种矿物的条痕:自然金——黄色黄铁矿、黄铜矿——绿黑色方铅矿——黑色石墨——黑色石英——白色或近于白色赤铁矿——樱红色5.矿物抵抗刻画和磨擦的能力称为硬度;通常人们确定矿物硬度的方法是用两种矿物相互刻画,即用已知硬度的矿物来确定未知矿物的硬度;我们还可以先比较指甲、铜钥匙回形针、小钢刀哪个最软,哪个较软,哪个较硬;然后用它们作为判断软硬的标准,分别去刻划矿物,从而知道矿物的硬度;从软到硬的顺序排序,云母<长石<石英;6.矿物的硬度在一些行业具有重要作用;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它广泛地应用于研磨、切割、抛光等重要工具中;硬度最小的是石墨,它是重要的固体润滑剂,还用来制作铅笔芯;鉴别矿物的硬度在建筑、珠宝、雕塑等行业中很有意义;第5课观察、描述矿物二1.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是矿物的重要特性;不同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是不同的;2.可以通过观察矿物碎片的边缘是否能看见其他物体来衡量矿物的透明度,把矿物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观察几种矿明三种;3.光泽是指矿物表面反射光的情况;分三种情况:1金属光泽:矿物表面反光很强,光耀夺日;有着金属光泽的大部分是金属矿物; 2半金属光泽:反射光的强弱介于金属光泽与废旧金属光泽之间,暗淡而不刺日; 3非金属光泽:常常是透明、半透明或是颜色较浅的矿物所具有的光泽,根据表现不同,又可分为玻璃光泽像玻璃的光泽,具有玻璃光泽的矿物最多、油脂光泽像涂上脂肪一样、珍珠光泽像珍珠发出的光泽、丝绢光泽像丝织品反光一样、土状光泽表面反光暗淡像泥土;4.反光从强到弱:金属>玻璃>丝绸> 蜡烛>泥土;有的石英具玻璃光泽、有的石英具油脂光泽;5.石英的光泽像玻璃或蜡烛脂肪的光泽、长石有像玻璃一样的光泽、云母的光泽和珍珠或丝绸的光泽差不多;6.自然界中的矿物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完整的石盐晶体是立方体,石英晶体是六角柱的,辉锑矿是柱状或针状,方解石是平行四边形六面体;第6课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1. 我们可以运用观察矿物颜色和条痕、检测矿物硬度、观察矿物透明度和光泽、查找资料等方法,研究不知名的矿物,并写出特征卡片;特征卡片的项日有形状、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软硬、触觉,以及重量、磁性、嗅觉等;矿物的磁性是指铁磁性矿物可以用普通磁铁吸引;2.对于不知名的矿物,科学的鉴别步骤是:1先收集这些矿物有什么特征; 2然后对照资料识别;第7课岩石、矿物和我们1.岩石和矿物在生产和生活中用途很广,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岩石和矿产资源;2.岩石和矿物的特性决定了它们的用途:比如人们利用方解石、石英、萤石的光学特性,把它们作为光学仪器棱镜;利用红宝石刚玉的特性,将其作为产生激光的关键材料;利用铜、铝的良好导电性作电线,利用云母、滑石的绝缘性作绝缘材料,利用石英具有压电性,制作雷达、通讯、微处理机等的元件;利用金刚石、刚玉、石英等矿物的高硬度作研磨及切割材料;利用宝石、玉石等的夺日光彩,制成人们珍爱的装饰品;人们还利用矿物的成分,从矿物中提取有用的元素或成分;比如从磁铁矿、赤铁矿中提取铁;从方铅矿中提取铅;从黄铜矿、斑铜矿中提取铜;化工工业利用黄铁矿制硫酸,利用石盐制取纯碱、烧碱、盐酸、氯气等;农业上把钾盐作为钾肥,把磷灰石作为磷肥的来源等;中药利用石膏的清热作用、朱砂的安神镇静作用、硼砂的清热消炎和解毒防腐的作用等,对不同的疾病进行治疗;3.我国已发现各种矿产171种,是世界上矿种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 其中稀有金属矿、钨矿、锡矿等20多种矿产的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4.岩石和矿物是地球上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我们要很好地保护和利用;。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知识点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知识点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1、岩石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上的岩石、地下的岩石和海底的岩石,它们严严实实地拼接在一起,形成了地球的坚硬外壳。
第一各种各样的岩石1、观察岩石的方法:用眼看、用手摸、用鼻子闻、用刀刻划、用锤敲等。
2、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词语描述岩石的特点?光滑、粗糙;轻重,透明、不透明;闪亮,暗淡;有光泽、无光泽等。
3、岩石是什么样子的?答:岩石都是天然的,岩石比较重,一般很硬,有的粗糙不光滑,大多数不透明。
4、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
第二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1、页岩、砂岩、石灰岩、砾岩、大理岩、花岗岩等岩石是我们常见的岩石。
2、常见的矿物有哪些?答:常见的矿物有石盐、石墨、硫黄、金刚石、石膏等。
3、除了用我们的感觉器官观察岩石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岩石?答:①、用放大镜观察岩石颗粒②、岩石相互敲击③、在岩石上滴盐酸4、岩石学家常常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岩石薄片的成分和颗粒组成,对岩石种类作出判断。
、岩石(颗粒的大小)和(结构)也是鉴别岩石种类的重要特征,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岩石的颗粒状况,鉴别岩石的种类。
第三岩石的组成1、花岗岩的三种成分是石英、长石、云母,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答:石英:有规则的颗粒,具有玻璃或油脂的光亮,半透明;长石:颜色淡红或浅黄,半透明,具有玻璃光泽;云母:褐色,片状,有光泽。
2、石英、长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矿物。
矿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单独存在,通常都是几种混杂在一起组成岩石。
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组成的。
3、世界上已经发现的矿物有4000 种。
我们身边有许多矿物制成的物品,比如我们吃的盐,点豆腐用的石膏,做铅笔芯的石墨,中药用的雄黄,做首饰的金、银和钻石等。
第四观察、描述矿物(一)1、颜色是最容易观察到的矿物的特征,也是辨认矿物的重要根据之一。
有些矿物具有多种色彩,有些不同的矿物却具有相同的色彩。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1、岩石是各种各样的,我们可以从颜色、光泽、花纹、条痕、软硬、组成颗粒等方面观察和描述。
2、页岩、砂岩、石灰岩、砾岩、大理岩、花岗岩等岩石是我们常见的岩石,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被人们广泛应用。
3、观察岩石的方法很多,如:手摸、鼻闻、轻轻敲打、用小刀刻(或指甲、铜钥匙等刻)、滴盐酸等。
4、岩石的特点:①花岗岩:花庭状,由黑、白、肉红等颜色或无色透明的颗粒组成,颗粒较粗,粗糙,很坚硬。
②砾岩:看起来像混凝土,由碎石子或卵石组成,粗糙,硬。
③石灰岩:青灰色、灰色或微黄色,颗粒细,光滑,较硬,常有化石,遇盐酸冒泡。
④砂岩:有红、土黄、灰等多种颜色,看起来像许多粗细差不多的沙子黏合在一起,粗糙,硬。
⑤页岩:有灰、黑、红、棕、黄等多种颜色,颗粒细,较软比较光滑,薄层状,常有化石。
⑥板岩:灰色、绿色等,容易分离成层,颗粒细,结构紧密,比较光滑,硬,敲击有清脆的声音。
⑦大理岩:纯白色、黑色等,常有美丽的条纹,颗粒较粗,比较粗糙,晶莹润泽,紧密,较软,遇盐酸冒泡。
5、石英、长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矿物,矿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单独存在,通常都是几种混杂在一起组成岩石,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组成的。
6、世界上已发现的矿物近4000种。
7、很多矿物是以颜色的名字命名的,如赤铁矿是红色的,褐铁矿是褐色的,黄铜矿是黄色的,白鸨矿是灰白的。
8、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它广泛的应用于研磨,切割,抛光等重要工具中。
9、硬度最小的是石墨,它是重要的固体润滑剂,还用来制作铅笔芯。
10、矿物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
11、矿物表面的反光形成了光泽。
12、矿产资源属于国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自开采。
13、我国已发现各种矿产171种,是世界上矿种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O14、我们可以用指甲、铜钥匙、小钢刀粗略地把矿物分成几个等级:软——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较软------ 不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但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较硬------ 不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划出痕迹。
教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第一章:认识岩石和矿物教学目标:1. 了解岩石和矿物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征。
2. 能够区分岩石和矿物。
教学重点:1. 岩石和矿物的概念及特征。
2. 区分岩石和矿物。
教学难点:1. 岩石和矿物的特征。
教学准备:1. 岩石和矿物标本。
2. 显微镜。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岩石和矿物有哪些。
2. 讲解:介绍岩石和矿物的概念,讲解它们的特征。
3. 实践:学生分组观察岩石和矿物标本,用显微镜观察其微观结构。
4. 总结:强调区分岩石和矿物的方法。
作业布置:1. 观察周围的岩石和矿物,记录它们的特征。
第二章:岩石的形成和变化教学目标:1. 了解岩石的形成过程,掌握岩石的变化规律。
2. 能够分析不同岩石的特点。
教学重点:1. 岩石的形成过程。
2. 岩石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1. 岩石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1. 岩石标本。
2. 相关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岩石形成和变化的认识。
2. 讲解:讲解岩石的形成过程,分析不同岩石的特点。
3. 实践: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加深对岩石形成和变化的理解。
4. 总结:强调岩石的变化规律。
作业布置:1. 分析身边的岩石,了解它们的形成过程。
第三章:矿物的特征和分类教学目标:1. 掌握矿物的特征,了解矿物的分类。
2. 能够识别常见矿物。
教学重点:1. 矿物的特征。
2. 矿物的分类。
教学难点:1. 矿物的特征。
教学准备:1. 矿物标本。
2. 相关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矿物特征和分类的认识。
2. 讲解:讲解矿物的特征,介绍矿物的分类。
3. 实践:学生观察矿物标本,对比相关图片资料。
4. 总结:强调矿物的特征和分类。
作业布置:1. 收集常见矿物标本,进行观察和识别。
第四章:探索岩石和矿物的奥秘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岩石和矿物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
2. 学会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岩石和矿物。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第一章:认识岩石和矿物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岩石和矿物的概念。
使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岩石和矿物。
1.2 教学内容:岩石和矿物的定义。
岩石和矿物的特点。
常见岩石和矿物的图片展示。
1.3 教学活动:引入岩石和矿物的概念。
展示不同类型的岩石和矿物图片。
学生观察并描述岩石和矿物的特点。
第二章:岩石的形成和变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岩石的形成过程。
使学生能够理解岩石的变化原因。
2.2 教学内容:岩石的形成过程。
岩石的变化原因。
实例讲解岩石的形成和变化。
2.3 教学活动:讲解岩石的形成过程。
分析岩石的变化原因。
通过实例讲解岩石的形成和变化。
第三章:矿物的特征和分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矿物的特征。
使学生能够对矿物进行分类。
3.2 教学内容:矿物的特征。
矿物的分类。
常见矿物的特征和分类。
3.3 教学活动:讲解矿物的特征。
引导学生对矿物进行分类。
展示常见矿物的特征和分类。
第四章:岩石和矿物的观察和实验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岩石和矿物的特性。
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
4.2 教学内容: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岩石和矿物的特性实验。
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
4.3 教学活动:讲解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进行岩石和矿物的特性实验。
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第五章:岩石和矿物的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岩石和矿物的应用。
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岩石和矿物的重要性。
5.2 教学内容:岩石和矿物的应用领域。
岩石和矿物的重要性。
实例讲解岩石和矿物的应用。
5.3 教学活动:讲解岩石和矿物的应用领域。
强调岩石和矿物的重要性。
通过实例讲解岩石和矿物的应用。
第六章:沉积岩的特点和形成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使学生能够识别沉积岩的特点。
6.2 教学内容: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沉积岩的特点。
实例讲解沉积岩的形成和特点。
6.3 教学活动:讲解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知识点科学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知识点岩石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地表、地下和海底的岩石,它们紧密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地球的坚硬外壳。
观察岩石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用眼看、用手摸、用鼻子闻、用刀刻划、用锤敲等。
我们可以用光滑、粗糙、轻重、透明、不透明、闪亮、暗淡、有光泽、无光泽等词语描述岩石的特点。
根据岩石的成因,可以将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
常见的岩石包括页岩、砂岩、石灰岩、砾岩、大理岩、花岗岩等。
常见的矿物有石盐、石墨、硫黄、金刚石、石膏等。
除了用感觉器官观察岩石外,还可以用放大镜观察岩石颗粒、岩石相互敲击、在岩石上滴盐酸等方法观察岩石。
岩石学家常常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岩石薄片的成分和颗粒组成,以判断岩石种类。
岩石的组成包括石英、长石、云母等成分。
石英具有规则的颗粒,具有玻璃或油脂的光亮,半透明;长石颜色淡红或浅黄,半透明,具有玻璃光泽;云母褐色,片状,有光泽。
世界上已经发现的矿物有4000种,我们身边有许多矿物制成的物品,比如盐、石膏、石墨、雄黄、金、银和钻石等。
颜色是最容易观察到的矿物的特征,也是辨认矿物的重要根据之一。
有些矿物具有多种色彩,有些不同的矿物却具有相同的色彩。
很多矿物是以颜色的名字命名的,如赤铁矿是红色的,褐铁矿是褐色的,黄铜矿是黄色的,白钨矿是白色的。
矿物的条痕可以通过将矿物放在白色的无釉瓷板上摩擦而得到,自然金的条痕是黄色的,黄铁矿和黄铜矿的条痕是绿黑色的,方铅矿的条痕是黑色的。
我国是世界上矿产种类较为齐全的国家之一,已经发现了171种不同的矿产。
其中包括20多种矿产的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如稀有金属矿、钨矿和锡矿等。
因此,矿物资源在我国的经济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岩石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成因将其分为三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沉积岩则是在水中形成的,如砂岩、页岩和砾岩等。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岩石和矿物的概念,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对岩石和矿物进行观察和分析。
(3)掌握三大类岩石(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岩石和矿物概述1. 岩石和矿物的定义2. 岩石和矿物的特点和区别3. 岩石和矿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第2课时:沉积岩1.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2. 沉积岩的特点3. 常见的沉积岩及其例子第3课时:火成岩1. 火成岩的形成过程2. 火成岩的特点3. 常见的火成岩及其例子第4课时:变质岩1. 变质岩的形成过程2. 变质岩的特点3. 常见的变质岩及其例子第5课时:岩石和矿物的观察与分析1. 岩石和矿物的观察方法2. 岩石和矿物的分析方法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岩石和矿物的观察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岩石和矿物的概念、特点和区别,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难点:岩石和矿物的观察与分析方法。
四、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2. 利用图片、模型、标本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岩石和矿物的认识。
3. 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岩石和矿物的概念、特点和区别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的了解。
3.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观察和分析岩石和矿物的能力。
4. 学生团队协作、交流表达等方面的发展。
六、教学资源1. 岩石和矿物标本: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等。
2. 图片资料:各类岩石和矿物的图片。
3. 实验器材:放大镜、显微镜、滴瓶、解剖针等。
4. 教学课件:岩石和矿物的形成过程、特点等。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岩石和矿物的概念,知道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的岩石和矿物,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岩石和矿物的概念及特点2. 岩石和矿物的分类3. 岩石和矿物的形成过程4. 岩石和矿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 保护岩石和矿物资源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岩石和矿物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2. 难点:理解岩石和矿物的形成过程,以及保护岩石和矿物资源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图片、实物、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知识。
3. 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课时本单元共需4课时。
教案内容待补充。
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岩石和矿物的概念及特点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的岩石和矿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岩石和矿物。
2. 讲解:讲解岩石和矿物的概念,介绍它们的特点,如硬度、颜色、透明度等。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岩石和矿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4. 实践:学生触摸不同岩石和矿物标本,感受它们的特性。
第2课时:岩石和矿物的分类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岩石和矿物。
2. 讲解:讲解岩石和矿物的分类,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
3. 互动:学生分组观察岩石和矿物标本,判断它们属于哪种类型。
4. 实践:学生完成岩石和矿物分类的实验。
第3课时:岩石和矿物的形成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岩石和矿物的形成过程。
2. 讲解:讲解岩石和矿物的形成过程,如沉积、熔融、变质等。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岩石和矿物的形成过程。
4. 实践:学生观看岩石和矿物形成过程的视频。
第4课时:岩石和矿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岩石和矿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的第一章节“认识岩石和矿物”。
详细内容将包括岩石和矿物的定义、分类、特征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岩石和矿物的概念,了解它们的分类和特征,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岩石矿物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让学生学会探究岩石和矿物的性质,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激发他们对地质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岩石和矿物的分类及特征。
教学重点:岩石和矿物的概念,以及如何观察和分析它们。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岩石和矿物标本、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学具:记录本、铅笔、直尺、岩石和矿物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岩石和矿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岩石和矿物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细节:教师展示图片,学生观察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2. 新课导入:介绍岩石和矿物的概念、分类及特征。
细节:教师讲解,学生做好笔记。
3. 实践活动:观察岩石和矿物标本,分析其特征。
细节: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记录岩石和矿物的特征,进行讨论。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根据岩石和矿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细节:教师讲解例题,学生跟随解题过程。
5. 随堂练习: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细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解答。
细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岩石和矿物的定义、分类、特征。
2. 岩石和矿物的观察与分析方法。
3. 岩石和矿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描述三种岩石和矿物的特征,并说明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学生需根据所学知识,描述岩石和矿物的特征和应用。
2. 作业题目:分析教材中的岩石和矿物标本,进行分类。
答案:学生需根据岩石和矿物的特征,完成分类任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中,深入学习第二章“认识岩石”和第三章“探访矿物”内容。
具体包括岩石分类、特征及形成过程,矿物定义、物理性质和典型矿物识别。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岩石和矿物定义、分类、特征及形成过程,能识别常见岩石和矿物。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岩石和矿物能力,提高实践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地质资源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岩石和矿物识别及特征描述。
2. 教学重点:岩石和矿物定义、分类及形成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岩石和矿物标本、放大镜、地质锤、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习笔记、画图工具、实验报告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著名地质景观,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景观是由什构成?从而引出岩石和矿物概念。
2. 知识讲解(10分钟)(1)岩石分类、特征及形成过程。
(2)矿物定义、物理性质和典型矿物识别。
3.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岩石和矿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分析其特征,并正确分类。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用放大镜观察岩石和矿物标本,完成观察报告。
5. 实践操作(10分钟)学生分组,用地质锤敲击岩石,观察岩石断面,并记录其特征。
教师点评学生实践操作中表现,强调岩石和矿物识别关键点。
六、板书设计1. 岩石和矿物定义、分类、特征及形成过程。
2. 常见岩石和矿物识别方法。
七、作业设计(1)描述岩石和矿物外观特征。
(2)判断岩石和矿物种类。
(3)分析岩石和矿物形成过程。
2. 答案:(1)岩石:表面粗糙,呈层状结构;矿物:晶体形状规则,颜色鲜艳。
(2)岩石: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矿物:石英、长石、云母等。
(3)岩石:由沉积物堆积、胶结而成;矿物:在特定地质条件下,由岩浆冷却结晶而成。
四岩石和矿物1 各种各样的岩石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诱发学生对岩石的原有认识,建立岩石的初步概念;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软硬、轻重、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2、岩石可以按照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
3、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够以个人参与或小组参与为形式,获得在附近寻找岩石的亲身经历。
2.在课堂中能够综合运用感官对岩石进行直接的观察,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并能描述自己观察的岩石。
3.能以岩石的某种特点为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
2.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
学习重点:用一些标准给岩石分类。
学习难点:通过观察岩石,能想出不同的分类方法。
学习准备: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形式,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1、岩石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到处可见。
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岩石?2、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究过程1、交流展示:开个石头展览会师:你的岩石是从哪里找到的?请简单介绍你的寻找经历。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到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2、互动探究,合作求解:观察“我的岩石”师:你们的岩石真有特色,我也带了一些岩石,你们想知道它们是怎样的吗?师:你们准备怎样观察?生:用眼睛看形状、颜色、花纹;手摸的感觉;用鼻子闻气味;……生:对他的观察方法和观察结果进行补充或质疑。
教师引导并板书:(1)用眼睛可以观察岩石的什么?(颜色、形状、条纹或花纹、斑点、大小等)(2)用手怎样观察?(摸)摸可以感觉到岩石的什么?(光滑粗糙程度)(掂)可以掂一掂它是轻还是重。
(轻重)(指甲划)看划痕是怎样的(3)用鼻子闻气味?怎么闻?(靠近点、磨擦、轻轻敲打后再闻……)3、强化训练,当堂达标:完成“我的岩石”观察记录(1)师:在观察岩石的同时,我们还要做什么?要求记录:是用什么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的?观察到了岩石的哪些特征?(2)教师巡视指导(3)整理观察工具和岩石标本,组长指挥小组内部交流观察发现。
4、问题指向,预习先行:“我的岩石”观察描述师:谁先来说说自己的观察发现!学生汇报师:你们知道他观察的是哪块岩石吗?第二课时三、给岩石分类1、指导分类方法。
师:你们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吗?又将按照怎样的标准分呢?生:按颜色、形状、光滑不光滑……2、给岩石分类。
师:请大家在分类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1)我们是按什么标准分的?将岩石分成了哪几类?(2)我们想到了多少种不同的分类方法?(3)不同的分类方法结果一样吗?学生分类,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岩石分类结果。
学生汇报交流分类结果,说明分类标准。
按成因分,有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
三者可相互转化。
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教师取出一块凝灰岩,问:这块岩石属于哪一类?(火山岩)4、适度拓展(1)有没有一些岩石可以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归入不同的类别?(2)有没有一些岩石不属于任何类别?没有四、预习先行为什么这些岩石是各种各样的,是如何形成不同的样子的?2进一步观察岩石学习目标·科学概念学生利用感官的观察和借助工具的观察获得岩石构造的感性知识;知道岩石的特征和种类,以及岩石形成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能用多种方法观察岩石,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并能根据岩石的特征鉴别岩石的种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进一步研究和观察岩石,学生对岩石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习重点:通过对岩石进一步的观察,知道岩石的特征和种类。
学习难点:理解岩石形成的过程。
学习准备:学生收集大量的岩石。
放大镜,小刀,榔头。
学习过程一、引入上节课我们给岩石开了个展览会,发现有的岩石用手摸上去觉得比较粗糙,有闻起来有点气味、还有的比较重。
还知道了在生产和生活中被人们广泛应用的页岩、砂岩、石灰岩、砾岩、大理岩、花岗岩等常见的岩石,那么这些岩石有什么特点呢?二、探究过程1、进一步观察岩石师:除了上节课我们采用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观察这些岩石?(1)学生交流反馈。
(放大镜、互相撞击等)(2)师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等方面进行观察,还可从它们的构造和组成来观察。
观察中可以从岩石上弄下一些颗粒。
引导学生认识岩石学家对岩石种类作出判断的方法,如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岩石薄片的成分和颗粒组成;岩石颗粒的大小和结构。
(3)汇报交流观察结果。
2、推测这些岩石是怎样形成的?(1)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通过我们对岩石的进一步观察,知道了以上不同的岩石分别具有的特点,但是不知道它们是是怎么样形成的?(2)反馈矫正,师点拨并小结火成岩(岩浆岩)——就是直接由岩浆形成的岩石,指由地球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内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又可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火山岩)。
沉积岩——就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指暴露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遭受各种外力的破坏,破坏产物在原地或者经过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的分类比较复杂,一般可按沉积物质分为母岩风化沉积、火山碎屑沉积和生物遗体沉积。
变质岩——就是经历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指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或地壳内热流变化等内营力影响,使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而形成的岩石。
又可分为正变质岩和副变质岩。
三大类岩石是可以通过各种成岩作用相互转化的,这也就形成了地壳物质的循环。
(3)强化训练:记录以上内容三、适度拓展阅读58页,知道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地核。
3岩石的组成学习目标·科学概念学生通过提供的工具和自己的观察认识常见的几种矿石。
知道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过程与方法学生利用工具,多种途径发现岩石的成分。
通过对岩石的观察,收集记录岩石的一些性状。
通过阅读资料,能够确定一些描述矿物特征的标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研究身边的矿物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习重点:观察几种常见岩石,了解岩石的组成。
学习难点:能描述常见的矿物。
学习准备:花岗岩、云母、长石、石英、小刀、放大镜、阅读资料。
学习过程:一、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究过程1、研究花岗岩师:请大家拿出花岗岩,仔细观察花岗岩,我们进行小组间的竞赛,比一比那个小组发现花岗岩的秘密多。
(1)学生进行观察活动,师巡回指导。
(准备:放大镜)(2)汇报交流。
(3)提供云母、长石、石英矿物标本或者图片。
(4)学生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它们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交流、汇报:云母有闪亮的薄片;长石有肉红色颗粒;石英有白色透明颗粒。
(5)利用提供的矿物标本再次鉴定花岗岩的成分。
比较:花岗岩中的什么物质与这三种矿物中的哪一种矿物最为接近?(6)学生再次观察并进行汇报。
小结:石英、长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矿物。
矿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单独存在,通常都是几种混杂在一起组成岩石。
花岗石就是由石英、长石、云母组成的。
2、常见的矿物(1)煤、硫磺、石膏、赤铁矿、方解石(2)师解说:世界上已发现的矿物近4000种。
我们身边有许多矿物制成的物品,如我们吃的盐,点豆腐用的石膏,做铅笔芯的石墨,中药用的雄黄,做首饰的金、银和钻石等。
(3)你对矿物知道什么?请大家阅读61页《矿物特征卡》,了解人们是怎样描述矿物特征的。
(4)交流汇报: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描述矿物?(学生:名称、性状、用途)(5)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学生制作矿物鉴定分析卡。
三、适度拓展制作自己带来的岩石矿物鉴定分析卡。
四、预习先行怎么更好得观察矿物?4怎样观察描述矿物学习目标·科学概念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一些矿物颜色、条痕、软硬等方面的基本科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组织和指导孩子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研究活动过程:经历对矿物颜色和条痕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经历矿物互相刻划及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对矿物刻划进行硬度比较的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和推动孩子开展观察、描述矿物的活动,积极鼓励孩子在课外或校外继续开展一些研究矿物的活动。
学习难点:能用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描述矿物。
学习重点:能对观察的矿物进行描述。
学习准备:铜钥匙、小刀、铅笔、矿物石、木头、塑料、瓷砖。
学习过程:一、引入上节课我们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那我们会对矿物进行描述吗?二、提出问题,讨论观察和描述的方法那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去观察矿物呢?如:云母、长石、石英,你准备怎样观察、描述它的特点?(1)学生讨论(2)交流:透明度、颜色、形状、还有表面光滑和粗糙程度、硬度、反光度、轻重、厚度、气味……(3)在这些方面里,哪些方面你觉得最能反映矿物的本质属性?(4)通过讨论交流确定:颜色、光泽、硬度等(5)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生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本节课的目标:观察和描述矿物的颜色和条痕及矿物软硬三、互动探究,合作求解:观察和描述1、观察和描述矿物的颜色和条痕(1)观察图片:不同色彩的矿物(2)让学生根据矿物的色彩命名。
(3)师解说:很多的矿物是以颜色的名字命名的,因为颜色是最容易观察到的矿物的特征,也是辨认矿物的重要依据之一。
但有些矿物具有多种色彩,有些不同矿物却具有相同的色彩。
图片:石英(不同色彩)、金矿、黄铜矿、黄铁矿(4)观察铅笔的条痕A、用铅笔在白色瓷板上划一划,你有什么发现?B、铅笔条痕的颜色与笔芯的颜色有区别吗?2、观察和描述矿物的软硬(1)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的软硬。
A、用木头和金属相互刻划,你发现了什么现象?B、用木头、金属、塑料三种物体相互刻划,你又发现了什么现象?C、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试一试。
D、比较物体的软硬,一般有什么方法呢?(互相刻划)(2)比较矿物的软硬A、你有办法比较石英、长石、云母这三种矿物的软硬?B、学生用互相刻划的方法实验。
把矿物按从软到硬的顺序排列,并填入表中。
C、汇报交流D、你还有其他方法进行比较?E、学生讨论确定: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分别在三种矿物上刻划,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的软;不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但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的较软;不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划出痕迹的较硬;用铜钥匙、小刀都不能刻划出痕迹的硬。
F、学生实验观察云母、石英、花岗岩的硬度G、学生描述云母、石英、花岗岩的硬度H、反馈矫正,尊重差异:有的同学说花岗岩硬,有的同学说石英硬,这个结果并不重要,最关键的是我们知道了比较矿物软硬的方法。
有哪些方法?生:可以矿物与矿物互相敲击、刻划。
生:也可以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刻划。
(3)适度拓展知道矿物的软硬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四、问题指向,预习先行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观察和描述矿物?5石会改变模样吗【学习目标】1.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这种变化是缓慢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