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与水环境,第2章
- 格式:pdf
- 大小:13.57 MB
- 文档页数:73
莱茵河流域环境变化与水资源管理第一章:介绍莱茵河是欧洲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其流域覆盖了瑞士、德国、法国、荷兰等国家,总长度近1300公里。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宏观经济变革的不断发展,莱茵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当地的水资源管理措施也未能跟上环境变化的步伐。
此文将分析莱茵河流域的环境变化和水资源管理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第二章:环境变化1. 气候变化和降雨量的下降近年来,欧洲地区发生了频繁的干旱灾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莱茵河流域的水资源供应短缺。
阿尔卑斯山融雪的时间提前,使得河水流量变低,并影响到了植被的生长及河水蒸发水平。
2. 水污染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化学工业和废弃物排放等行为日益增多,导致莱茵河水质恶化。
主要的水污染源包括农业、工业、城市污水和航运。
3. 湿地开垦和土地利用变化许多湿地被开垦用于城市建设和农业用地,这导致了地下水位下降和河流水量减少。
此外,由于土地开垦和拓展使得自然水文系统被破坏,这也是水污染、河水流量减少和土地侵蚀等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三章:水资源管理1. 水资源调配由于莱茵河流域各国家的利益不同,水资源调配一直都是棘手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开展有效的国际合作,以推动各国共同解决水资源问题。
2. 水资源保护为了保护莱茵河流域的水资源,各国政府需要加大环保和执法力度,同时应引入水资源管理制度,包括水资源定量控制、水污染控制等,以便优化水资源利用和防止生态环境破坏。
第四章:解决方案1. 推进国际合作莱茵河流域国际水资源管委会在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各国政府应推进此组织的实施,以共同解决莱茵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
2. 建立水资源保护基金莱茵河流域各国政府可建立水资源保护基金,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提供经费。
此项措施可出示更多的环境保护职位,带动当地政策、商业、社会以及企业,降低环境治理的成本。
3. 建立水资源交易市场通过建立水资源交易市场并制定市场价格,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第二章水循环与水资源开发情况1、地球上水循环(自然的水文循环):水的蒸发,降水,径流过程水量平衡:地球上任一区域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的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内的蓄水变化量的关系。
2、我国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1)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2)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3)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4)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5)水资源开发利用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3、地下水过度开采引起的问题:(1)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降落漏斗面积不断扩大(2)泉水流量衰减或断流(3)地面降沉(4)海水入侵(5)水位大幅下降,地面失衡,在覆盖型岩溶水源地和矿区产生地面塌陷。
第三章水资源量评价1、决定区域水资源状态的三要素:降水,径流,蒸发2、河流径流的水情和年内分配主要取决于补给来源:雨水补给,地下水补给(占年径流量25%~30%),积雪、冰川融水补给。
径流的特征值(参数):流量Q t--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m³/s),径流总量W t--在一定的时段内通过河流过水断面的总水量(m³),径流模数M--单位流域面积上产生的流量(m³/(s·km2)),径流深度R t--设想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深(mm),径流系数α--某时段内的径流深度与同一时段内降水量之比(%或小数计)3、地下水:储存在地表以下空隙(孔隙,裂隙,溶隙)中的水地下水的形成因素:岩石的空隙性,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结合水,重力水,毛细水),具有储水与给水功能的含水层。
4、地下水的分类: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表3-4)5、地下水循环:补给(含水层自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径流(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中的流动过程),排泄(含水层失去水量的过程)无限往复进行构成地下水循环6、地下水资源分类的国家标准:(1)储存量——指储存于含水层内的重力水体积。
(2)补给量——天然或开采条件下,单位时间进入含水层的水量。
《水资源》教案设计第一章:水资源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定义和分类使学生掌握水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1.2 教学内容水的概念与特性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类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节约用水的重要性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水资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利用地图和图片展示水资源分布情况通过实例介绍节约用水的方法1.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水的重要性讲解水资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展示水资源分布的地图和图片分享节约用水的实例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第二章: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利用方式使学生掌握水资源保护的方法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意识2.2 教学内容农业灌溉用水工业和生活用水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水资源保护的方法和措施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利用视频和图片展示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小组讨论探讨水资源保护的方法和措施2.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讲解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展示水资源保护的视频和图片小组讨论:水资源保护的方法和措施总结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第三章:水资源的污染与治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污染原因使学生掌握水资源的治理方法培养学生关注水环境保护的意识3.2 教学内容水资源的污染原因及其危害水资源污染的监测与控制水资源的治理技术与方法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利用实验和图片展示水资源污染的监测与控制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探讨水资源的治理技术与方法3.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水资源的污染与治理讲解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展示水资源污染的监测与控制方法小组讨论:水资源的治理技术与方法总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第四章: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式使学生掌握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方法培养学生关注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4.2 教学内容地表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海水淡化与水资源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方法与措施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方式利用实验和图片展示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方法与措施通过小组讨论探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讲解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方式展示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方法与措施小组讨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总结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第五章: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使学生掌握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5.2 教学内容水资源保护的意义与方法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分析个人和社区在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5.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水资源保护的意义与方法利用视频和图片展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陈述探讨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分析5.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讲解水资源保护的意义与方法展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小组讨论: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分析个人陈述:个人和社区在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总结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第六章:水资源的法律法规与政策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资源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使学生掌握水资源政策的主要精神培养学生遵守水资源法律法规的意识6.2 教学内容水资源法律法规的体系与主要内容我国水资源政策的历史与发展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措施水资源法律法规的执行与监督6.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讲解水资源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利用案例分析法讲解水资源政策的主要精神通过小组讨论探讨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措施6.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水资源法律法规与政策的重要性讲解水资源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展示水资源政策的主要精神小组讨论: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措施总结水资源法律法规的执行与监督的意义第七章: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与调度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科学管理的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水资源调度的基本技术培养学生参与水资源管理的意识7.2 教学内容水资源科学管理的方法与体系水资源调度的基本技术及其应用水资源管理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水资源管理的公众参与与沟通7.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讲解水资源科学管理的方法与体系利用软件演示水资源调度的基本技术及其应用通过小组讨论探讨水资源管理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发展趋势7.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水资源科学管理与调度的重要性讲解水资源科学管理的方法与体系演示水资源调度的基本技术及其应用小组讨论:水资源管理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总结水资源管理的公众参与与沟通的意义第八章:水资源的危机与应对策略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国水资源面临的危机使学生掌握应对水资源危机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面对水资源危机时的责任感和紧迫感8.2 教学内容世界和中国水资源危机的现状与特点水资源危机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应对水资源危机的策略和方法水资源危机应对的案例分析8.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水资源危机的现状与特点利用数据和图表展示水资源危机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应对水资源危机的策略和方法8.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水资源危机与应对策略的重要性讲解水资源危机的现状与特点展示水资源危机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小组讨论:应对水资源危机的策略和方法总结水资源危机应对的案例分析的意义第九章:水资源的跨区域协调与合作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资源跨区域协调的必要性使学生掌握水资源跨区域合作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参与水资源跨区域协调与合作的意识9.2 教学内容水资源跨区域协调的背景与挑战水资源跨区域合作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我国水资源跨区域协调与合作的实践与经验水资源跨区域协调与合作的案例分析9.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讲解水资源跨区域协调的背景与挑战利用案例分析法讲解水资源跨区域合作的基本原则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探讨我国水资源跨区域协调与合作的实践与经验9.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水资源跨区域协调与合作的重要性讲解水资源跨区域协调的背景与挑战展示水资源跨区域合作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小组讨论:我国水资源跨区域协调与合作的实践与经验总结水资源跨区域协调与合作案例分析的意义第十章:水资源教育与公众参与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资源教育的基本内容使学生掌握水资源保护的公众参与方法培养学生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和行动力10.2 教学内容水资源教育的基本内容与方法水资源保护的公众参与途径与方式水资源保护的公众参与案例分析水资源保护的青少年行动与实践10.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讲解水资源教育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利用案例分析法讲解水资源保护的公众参与途径与方式通过小组讨论探讨水资源保护的公众参与案例分析10.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水资源教育与公众参与的重要性讲解水资源教育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展示水资源保护的公众重点解析本《水资源》教案设计涵盖了水资源的基本概念、分类、分布、利用、保护、污染治理、法律法规、科学管理与调度、危机应对、跨区域协调与合作以及公众参与等方面。
第二章水文循环中的地下水§1 自然界中水的分布、循环1.1 自然界中水的分布1.1.1 地球上水储量的分布水储量是从静止的观点来考虑水的储存体积;地球上的水储量为13.6亿km3,其中海洋水量占96.54%。
只有3.46%的水分布于陆地。
陆地上的水虽然相对少得多,但它在与人类有关的自然地理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说明,地球上的水储量在空间上的分布极不均匀。
1.1.2 地球上淡水储量的分布∙全球的淡水储量很少,仅占总储量的2.53% ,分布同样不均匀。
∙地下淡水量是可观的,地下淡水不仅量大,而且分布较广;但大部分埋藏深难利用,仅很少部分浅层水可供利用。
∙目前人类较易利用的淡水量仅占全球淡水的0.3%,仅占全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
1.1.3 地球上的水资源∙水资源是从循环和更新的观点来计算水资源量,其特点是:可流动性和可再生性。
∙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指两部分: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
∙水资源量的表示:地表水资源量多以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来表示;地下水资源是以可恢复的浅层地下水的天然资源来表征。
∙全球淡水资源分布:淡水资源短缺,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由分布图可以看出:淡水缺乏地区主要分布在非洲大部、亚洲南部、澳洲、北美部分地区。
∙我国水资源分布:分区:一级区共10个,分为两部分:北方六区和南方四区,两部分的水资源量具有明显差别。
根据2006年水资源年报,全国水资源一级区水资源量见表。
可见,南方四区的面积远小于北方六区,而水资源总量却是后者的4倍以上。
反映我国水资源分布的极不均匀。
∙1.2 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自然界的水循环是由大循环和小循环组成的。
小循环指由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又以降水形式落回海洋;或由大陆表面蒸发的水汽仍以降水形式落回地表,这种就地蒸发、就地形成降水的局部循环称小循环。
而大循环则指发生在海陆之间的水循环,即由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随气流带到大陆上空,形成降水落回地面,再通过地表及地下径流返回海洋。
水资源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改善我国水资源管理工作,合理利用水资源,开展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建设,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我国境内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包括水资源的水文监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等方面。
第三条水资源管理应当遵循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和环境友好的原则,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并在各方面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第四条水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与地方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工作,并不断推动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第二章水资源监测与评价第五条水文监测是水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水文监测应当贯穿于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水文监测站的建设、设备维护和数据监测等方面。
第六条水资源的评价应当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为了客观准确地评价水资源的状况和趋势,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水资源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
第七条水文监测和水资源评价结果和数据应当及时公开,供社会各界参考和利用。
第三章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第八条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当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利用,遵循节约优先的原则,避免浪费和滥用。
第九条在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应当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避免对水资源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第十条实行水资源价值规费制度,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收费,增加资源的经济利用效益,推动节约用水的工作。
第四章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第十一条应当对水环境进行保护和治理,改善水质,保护生态环境,为加强全国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第十二条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强对污染源的监测和管控,强化污染防治工作。
第十三条对于水环境污染企业应当加强监管和监测工作,强化罚款和追究责任的力度,依法开展处罚工作。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被行政机关责令改正的,必须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以罚款或者吊销水资源使用许可证。
第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被行政机关认定为影响水资源的安全、节约和环保要求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全文以下是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水资源安全,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全国内陆河流、湖泊、水库、河口、近海水域和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第三条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应当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分类保护、科学利用、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保护水资源,实行河长制、湖长制、库长制,规范水资源使用和污染排放行为,维护水资源的持续可持续利用。
第五条地方各级政府应当依据当地的水资源优势和特点,确定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总量控制和分配办法、水资源税、水价等经济手段。
第六条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应当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和质量。
第七条国家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水污染,维护水资源的生态安全,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
第二章水资源的使用第八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当遵循经济性、高效性、节约性、环保性原则,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九条优先保障生态水需求,严格控制超生态水的开发和利用。
第十条鼓励采用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广节水型社会。
第十一条应当采用可再生能源代替耗水大的能源,减少水的使用量。
第十二条禁止乱占、乱用和滥用水资源,禁止将有毒有害物质和污染物排放到水环境中。
第三章水资源的保护第十三条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区,保护地下水资源源头区、水源涵养区和水生态保护区。
第十四条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调查和评价,建立水资源信息网络等,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十五条建立水源地保护制度,保护水源地的水质和水量。
第十六条建立水污染防治制度,采取控制污染物排放、减量排放、治理污染等措施,保护水环境。
第十七条加强水生态系统保护,维护和恢复水生态系统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
第四章水地利用第十八条水资源利用应当遵循公平、合理、协调、可持续原则,优先满足居民、生态、农业用水需求。
水资源管理与水环境保护第一章:水资源管理的意义和基本原则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
如何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已成为当今世界和每个国家必须正视的重大问题。
水资源管理的核心是要合理配置、科学利用和全面保护水资源。
在实践中,应当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1.合理利用:每一滴水都应被充分利用且不浪费。
2.统筹协调:在水资源分配和利用时,应充分考虑各种不同的需求与利益,避免冲突和浪费。
3.保护优先:应当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确保水质量和水量的持续性。
4.可持续发展:应当发展和利用水资源,通过维持水文循环和其他方式保持水质量和水量的可持续性。
第二章:水资源管理的关键长期以来,水资源管理的关键在于了解和掌握水资源的具体情况和使用现状。
此外水资源管理的关键还包括:1. 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确保水质量的安全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水资源的科学利用:采用科学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推动水资源的全面利用。
3. 水资源的管理和分配:确保水的公平合理分配和优先保障水的作用和价值。
4. 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完善:建立科学的、健全的和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体制,保障水资源管理的顺畅发展。
第三章:水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水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是保证水质量和水环境卫生的重要手段。
在水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中,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1. 提高环保法规的法律约束力。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有效地保证水环境的安全。
2. 加强排放污染物的管制。
进一步强化管控力度,加强监测和排放管理,提高污染物的处理效率和及时性。
3. 关注重点区域的污染防治。
加强地区性和行业性污染防治,特别是应注重重点区域和特殊地理环境的防治工作。
4.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产品。
鼓励使用清洁水资源消耗产品,提高生产过程的生态环境友好型。
第四章: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的原则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是在保证水资源的持续性和利用质量的前提下,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并维护社会公正和生态平衡的一种管理模式。
岳阳县坪费湖流域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工程清淤施工方案编制单位:日期: 2023年7月8日1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工程名称:岳阳县坪费湖流域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工程清淤二、工程地点:坪费湖位于岳阳县西部,中洲垸上游,行政区域包括中洲乡和黄沙街镇。
地理坐标为东经113°4’30”~113°12’18”,北纬28°58’~29°02’。
距岳阳县城约10km,村村公路相通,旁有G240和岳临高速通过,交通较为便利。
施工位置工程地点平面位置示意图三、工程内容及范围:坪费湖进行清淤扩容,本次清淤范围为岳阳县费家湖水面范围内,费家湖长约4.0~4.3km,宽约0.6~1.4km,面积约4.176km2,清淤计算高程为-30m。
费家湖清淤区边界划定原则为:以目前正常水位25.9m为界限,下游侧为费家湖大堤,上游侧尾部为费家湖三垸堤防。
根据这个原则,选定的计算范围长4.2km,宽0.6~1.4km,面积约4.176km2。
资源储量估算量为各高程以上评估边界在水平面投影范围内的储量,不考虑堤防安全距离及开挖坡比。
四、工期要求:合理安排进度,确保实现工期目标,满足工期要求,满足发包人要求。
五、质量要求:清淤工程完成后,工程合格以岳阳市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验收认可为标准,一次验收合格。
第二章施工部署方案一、施工临时场地布置原则1、施工生产设施及办公生产营地布置在临时征地范围内;2、合理利用临时用地,尽量少占地,占地时间尽可能缩短;3、场地规划和布置符合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易于管理、经济合理的原则,并符合国家有关安全、防火、卫生和环保等的专门规定;4、一切临时建筑物和施工设施的布置,满足主要工程任务的施工要求,互相协调避免干扰,尤其不能影响工程的施工和运行。
二、生活营地及办公用房根据工地实际情况,可将项目部设置在以沿河临近村庄内,以便于业主、甲方及时沟通,又便于地方关系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