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例_01_施工阶段_矮塔斜拉桥详细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7
164YAN JIUJIAN SHE桥梁工程中矮塔斜拉桥的施工技术分析Qiao liang gong cheng zhong ai ta xie la qiao de shi gong ji shu fen xi汪卫华一、引言本工程是新建铁路工程特大桥的控制性工程以及关键节点工程,总长410m。
桥型为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桥,采用半漂浮结构体系,主梁为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斜拉索采用扇形布置,总长410m,计算跨径为(94.2+220+94.2)m。
索塔采用纵向“A”型,空间桁架式桥塔。
塔底纵向双肢间距16m,梁顶间距8.895m。
本桥斜拉索采用双索面布置,立面为半扇形布置。
每个索塔设8对斜拉索,塔上间距1.50m,梁上间距约8.0m。
斜拉索与主梁施工同步安装、张拉。
在主梁施工到6&6’节段是安装张拉第一对A1B1斜拉索,后8&8’、10&10’、12&12’、14&14’、16&16’、18&18’、20&20’逐次同步安装张拉A2B2~A8B8斜拉索。
二、矮塔斜拉桥的施工技术分析1.斜拉索安装顺序斜拉索安装实行两个塔流水对称施工,由短索到长索,斜拉索按索号依次施工,具体施工顺序如下:在主梁施工到6&6’节段时安装张拉第一对A1B1斜拉索,后8&8’、10&10’、12&12’、14&14’、16&16’、18&18’、20&20’逐次同步安装张拉A2B2~A8B8斜拉索。
2.单根挂索工艺(1)把钢绞线送到桥面穿索附近,钢绞线需是单根成盘的钢绞线,随后将钢绞线拆开,抽出一头,也就是和抗滑键距离端头长的一头,称为前段,将其穿过HDPE 管,也就是抗滑键距离端头短的一头,称为后端;(2)由施工人员根据安排好的顺序把钢绞线分别从后端防松装置、分丝管、后端抗滑锚具、前端抗滑锚具及前端防松装置中穿过,再穿过HDPE 管至前端预埋管口,对穿束器和前端钢绞线进行连接,钢绞线在牵引绳的作用下到达所需要的工作长度。
矮塔斜拉桥先梁后索法施工工法矮塔斜拉桥先梁后索法施工工法一、前言矮塔斜拉桥是一种比较新兴的桥梁结构,其独特的构造造型,能够有效地吸引人们的视觉。
目前,矮塔斜拉桥已经广泛应用于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地铁等路段。
而矮塔斜拉桥的建造,也需要采取一种先进的施工工法,以保证施工质量和效率。
在这里我们介绍一种先梁后索法的施工工法,以期为矮塔斜拉桥的建造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工法特点先梁后索法是矮塔斜拉桥的一种常用施工工法,其主要特点如下:1、施工周期短,效率高。
2、对材料要求低,节省材料。
3、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机具设备比较少,节省施工成本。
4、施工工序简单,易于掌握,适用于不同地区的路况。
5、优美的造型,能够给人美的视觉享受。
三、适应范围先梁后索施工方法适用于以下矮塔斜拉桥建设工程:1、桥梁跨径小,主要应用于规模较小的城市道路项目。
2、地形条件相对平坦,没有太大的地形落差。
3、施工地点无交通切断严重的问题。
4、对施工期较为敏感,要求施工周期较短。
四、工艺原理先梁后索法的理论基础是施工阶段划分与施工方法组织。
具体实现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技术措施,例如:选择适宜的浇筑混凝土、精确控制锚固点位置、严格控制力学状态等。
施工阶段进行如下划分:先浇筑梁,再拉索。
施工过程如下:1、制作模板。
根据桥梁设计图纸制作好模板,用来作为混凝土浇筑的模具。
2、浇筑梁。
在已经制作好的模板上浇筑混凝土,将其浇筑成形。
3、锚固。
当梁的混凝土刚浇筑后,需要进行锚固,以便与后续的钢丝绳相连。
在梁的两端预埋好锚固板,并能够承受梁的重量。
4、张拉索。
在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好张拉机,通过张拉机拉起钢丝绳,使之与梁相连接,从而建成矮塔斜拉桥。
五、施工工艺先梁后索法的施工过程分为制作模板、浇筑梁、锚固、张拉索等多个阶段。
具体的施工过程如下:1、制作模板。
根据设计图纸制作好模板,并安装在梁的两端。
2、浇筑梁。
在模板内倒入预制好的混凝土,混凝土需要通过振动棒进行压实,确保混凝土有较好的密实度。
第1篇一、施工准备阶段1. 工程设计:斜拉桥工程设计是施工的前提,需充分考虑地质条件、交通流量、环境影响等因素,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 施工图纸:根据工程设计,编制详细的施工图纸,包括结构、施工、材料、设备等各个方面,为施工提供指导。
3. 施工组织设计: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流程、进度安排、资源配置、安全管理等,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4. 施工现场准备:平整场地,搭建临时设施,如施工便道、施工营地、材料堆场等,为施工提供必要条件。
二、基础工程1. 地基处理:根据地质情况,进行地基处理,确保地基承载力满足斜拉桥结构要求。
2. 基础施工:采用钻孔灌注桩、预制桩等方法,进行基础施工,为斜拉桥塔柱和主梁提供支撑。
三、塔柱施工1. 塔柱设计:根据斜拉桥设计,确定塔柱结构、尺寸、材料等,确保塔柱安全、稳定。
2. 塔柱施工:采用滑模、爬模、倒模等方法,进行塔柱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四、主梁施工1. 主梁设计:根据斜拉桥设计,确定主梁结构、尺寸、材料等,确保主梁安全、稳定。
2. 主梁施工:采用悬臂浇筑、预制拼装等方法,进行主梁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五、斜拉索施工1. 斜拉索设计:根据斜拉桥设计,确定斜拉索类型、数量、材料等,确保斜拉索性能满足要求。
2. 斜拉索施工:采用斜拉索架设、锚固、张拉等方法,进行斜拉索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六、施工安全管理1. 施工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2. 施工现场管理: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过程安全、有序。
3. 施工设备管理:定期检查、维护施工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 施工环境监测:监测施工过程中的噪声、粉尘、废水等,确保施工环境达标。
总之,斜拉桥工程施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设计、施工、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严格控制。
只有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规范要求,才能确保斜拉桥工程的安全、优质、高效完成。
第2篇一、施工准备阶段1. 设计审查:在施工前,必须对斜拉桥的设计进行全面审查,确保设计符合规范要求,同时满足施工可行性。
矮塔斜拉桥转体施工控制分析矮塔斜拉桥转体施工控制分析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斜拉桥被用于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斜拉桥作为一种新型的桥梁结构,其独特的造型和高效的通行能力使得它成为城市交通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斜拉桥的建设过程中,转体施工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环节,其控制分析对保证斜拉桥施工质量和工期具有重要意义。
矮塔斜拉桥转体施工控制分析中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斜拉桥的神经中心是桥塔,而桥塔通常较高。
对于矮塔斜拉桥来说,塔高相对较低,因此在转体施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其稳定性。
其次,在转体过程中需要控制斜拉索的张拉力,确保其适应转体过程中的桥塔变形。
此外,为了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还需要考虑施工现场的布置以及施工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在进行矮塔斜拉桥转体施工控制分析时,首先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需要考虑每个施工阶段的具体操作步骤。
在转体施工中,首先需要将桥梁主体强固地连接到滑移墩上,然后通过液压顶升系统将整个桥梁转体到位。
在转体过程中,需要精确控制转体速度和角度,以避免产生剧烈的摩擦力和变形。
在斜拉桥转体施工过程中,斜拉索的张拉力也需要被控制。
一旦桥塔建立并且开始转体,斜拉索会遭受额外的张拉力。
因此,在转体过程中需要通过合理的施工控制手段,控制斜拉索张拉力的变化。
通常,这可以通过调整斜拉索的长度或应力来实现,以确保其在转体过程中的合适应变。
为了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施工现场的布置尤为重要。
施工现场应该满足施工设备的运行需求,并为工人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此外,施工设备的选用也需要合理规划。
例如,用于转体施工的液压顶升系统应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当然,在矮塔斜拉桥转体施工控制分析中也会面临各种挑战。
例如,当斜拉桥转体过程中遇到强风或者其他天气因素时,会对施工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斜拉桥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因此,选择合适的转体施工时间和合理的施工控制方法十分关键。
施工区段DK246+022.82-DK269+554.19施工阶段1主要内容1、施工现场三通一平及临时设施修建;2、施工组织设计与各项管理计划措施的编制、测量定位;3、人员调配与培训、设备配置、物资采购以及各种机具的调试等工作,达到一开工即能正常施工的条件。
阶段时间2015.11.18-2016.2.15施工阶段2主要内容颍上北制梁场场建阶段时间2016.2.26-2016.8.23施工阶段3主要内容箱梁预制679孔阶段时间2016.8.24~2018.2.9任务划分施工作业队架梁专业架子1队施工部位颍上特大桥简支箱梁架设679孔施工区段DK246+022.82-DK269+554.19施工阶段主要内容箱梁架设679孔阶段时间2016.11.1~2018.4.29任务划分施工部位桥面系施工施工阶段阶段时间2018.5.13~2018.8.20任务划分施工部位无砟轨道施工施工阶段阶段时间2018.8.21~2019.2.16任务划分施工部位交接验收施工阶段阶段时间2019.2.17~2019.2.26任务划分施工部位站后及其他工程(其他标段施工)施工阶段阶段时间2019.2.27~2019.12.31任务划分施工部位静态验收、联调联试、运行试验施工阶段阶段时间2020.1.1~2020.9.30任务划分施工部位初步验收、安全评估施工阶段阶段时间2020.10.1~2020.10.302.2控制工程和重难点工程施工方案2.2.1颖上特大桥矮塔斜拉施工方案2.2.1.1设计概况颍上特大桥于DK246+350.00处跨越颍河,采用1-(94.2+220+94.2)m矮塔斜拉桥。
本桥采用支承体系方案,梁和中墩之间设置阻尼器和限位装置。
墩高20m,塔高35m,塔高主跨比为1:6.29,每个桥塔对称设8对斜拉索,塔上索距1.5m,梁上索距8.0m,中间无索区长46.2m,斜拉索在梁上张拉,塔上采用分丝管鞍座。
矮塔斜拉桥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矮塔斜拉桥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桥梁结构,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交通等领域。
它以其独特的造型和优越的性能成为市政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矮塔斜拉桥的施工方案。
二、施工前准备2.1 桥梁设计在进行施工前,需要先进行桥梁的设计工作。
桥梁设计工作包括结构分析、材料选择、荷载计算等,确保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2 施工场地准备施工场地的准备是施工前的重要一环。
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确保无障碍物存在。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施工区域的边界,在施工区域外设置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安全。
2.3 施工人员培训施工人员是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关键。
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包括施工工艺、安全操作规范等内容,确保施工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三、施工流程3.1 基础施工矮塔斜拉桥的施工首先需要进行基础施工。
基础施工包括地基处理、基础坑挖掘、基础混凝土浇筑等步骤。
地基处理是为了保证桥梁基础的稳定性,可以采用加固土壤、灌注桩等方式。
基础坑挖掘需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基础的大小和形状符合设计需求。
基础混凝土浇筑需要控制混凝土的质量和浇筑工艺,确保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
3.2 塔身施工塔身施工是矮塔斜拉桥施工的关键环节之一。
塔身施工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模板搭设、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步骤。
模板搭设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确保模板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钢筋绑扎需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钢筋的布置符合结构要求。
混凝土浇筑需要控制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均匀性,确保塔身的强度和稳定性。
3.3 拉索张设拉索张设是矮塔斜拉桥施工的另一个关键环节。
拉索张设的主要步骤包括拉索安装、张拉调校等。
拉索安装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拉索的位置和张设角度准确。
张拉调校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拉索的预应力符合设计要求。
3.4 桥面铺装桥面铺装是矮塔斜拉桥施工的最后一步。
桥面铺装需要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桥面材料,并按照施工工艺进行铺装。
矮塔斜拉桥施工实例分析摘要:随着桥梁事业的发展,矮塔斜拉桥因其美观及施工方便,是近几年应用较多的桥型。
本文根据工程实例,对矮塔斜拉桥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矮塔斜拉桥;支架搭设;混凝土浇注;索塔施工一、工程概述某桥梁主梁采用单箱3室大悬臂变截面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支点梁高3.0 m,跨中梁高2.1m,梁底立面按二次抛物线变化;斜拉索采用环氧喷涂钢铰线,锚固点布置在箱梁的中室内,索塔为钢筋砼独柱实心矩形截面,塔高20m,布置图见图1。
图1全桥布置(单位:cm)二、桥梁施工(1)支架搭设进行临时固结及墩顶0-1#块施工后,0-1#块支架利用临时支撑立柱上预埋的牛腿和主墩墩身作为支架的主要承重结构,牛腿上安放贝雷托梁,并在托梁与牛腿之间安装双拼16#工字钢及双拼10#槽钢作为卸架垫块。
由于承台横桥方向长度远小于箱梁顶板长度,为支撑0#块箱梁两侧突出的4.5 m翼缘板,利用原老桥外侧浆砌块石护坡混凝土基础以及主墩承台搭设贝雷支架,贝雷支架上方搭设双拼40a#工字钢作为盖梁,盖梁上方铺设20a#工字钢作为翼缘板模板支点。
0-1#块底模纵梁前端支撑在托梁上,后端支撑在主墩墩顶上,同时在墩顶和纵梁之间设卸架垫块。
考虑到本桥现浇支架的结构特点,0-1#块除翼缘部分重量外,其余全部作用在墩顶区域或通过底模纵梁作用在临时锚固立柱的牛腿和墩身上,受力基本通过钢性构件进行传递,支架经论证未进行预压处理。
(2)混凝土浇注箱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50,由于0-1#梁段预应力管道集中,钢筋密集,混凝土量大,施工难度较大,为保证施工质量,采取如下措施:①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施工。
②混凝土水平分层浇注厚度为30 cm左右,灌注时要前后左右基本对称进行,浇注时要确保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注上层混凝土。
③为保证混凝土从梁顶直接泵入底板和腹板下部时灌注和振捣质量,在腹板下部的内模向上沿高度每2 m、水平每3 m梅花形预留40 cm×40 cm的“天窗”,“天窗”处斜置一个簸箕以便于腹板下部混凝土的灌注,此口同时做捣器的进出口,当施工到“天窗”高度时关闭“天窗”。
矮塔斜拉桥施工方案摘要:本文旨在提供一种针对矮塔斜拉桥的施工方案。
矮塔斜拉桥是一种特殊的桥梁结构,其主要特点是桥梁高度较低且存在一定的斜拉角度。
该文将介绍矮塔斜拉桥的设计要点、施工方法以及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相关工程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参考。
1. 引言矮塔斜拉桥作为一种新型的桥梁结构,具有占地面积小、造价低廉、对地形适应性强等优点,因此在城市交通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施工方式和结构特点,对施工方案的制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本文旨在提供一种可行的矮塔斜拉桥施工方案,以期帮助相关工程的设计和实施。
2. 矮塔斜拉桥的设计要点矮塔斜拉桥的设计要点包括桥梁高度、斜拉角度、主梁尺寸等方面。
在确定桥梁高度时,需要考虑桥梁的通行需求以及地形条件,确保桥梁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高度。
斜拉角度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桥梁结构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确保桥梁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主梁的尺寸设计需要满足桥梁的承重要求和结构稳定性要求,同时考虑到材料使用效率和工程造价的因素。
3. 施工方法矮塔斜拉桥的施工方法分为几个关键步骤,包括基础施工、塔吊安装、主梁架设和斜拉索安装等。
3.1 基础施工基础施工是整个施工过程的第一步,它包括地基处理、临时支撑结构的搭建以及基础混凝土浇筑等。
地基处理需要根据地质勘察结果确定基础形式,确保基础的稳定性。
在基础施工过程中,需要搭建临时支撑结构以支撑主梁的架设。
3.2 塔吊安装在基础施工完成后,需要安装塔吊用于主梁的架设。
塔吊的安装需要根据桥梁的几何尺寸和施工要求确定合适的位置和高度,并进行精确的安装调整。
3.3 主梁架设主梁架设是矮塔斜拉桥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主梁的架设需要保证准确的位置和高度,而且在架设过程中需要注意材料的保护,确保主梁在架设过程中不受损坏。
3.4 斜拉索安装斜拉索的安装是矮塔斜拉桥施工的最后一个环节。
在安装斜拉索之前,需要确保主梁和塔吊的位置和高度准确无误。
矮塔斜拉桥的结构行为分析及施工控制的开题报告题目:矮塔斜拉桥的结构行为分析及施工控制一、研究背景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大跨度桥梁的建设已经成为一个热门领域。
斜拉桥作为一种结构优美、技术难度较大的大跨度桥梁,已经成为众多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心头之好。
矮塔斜拉桥是在斜拉桥中的一种,其矮小的塔身使得它更加适合建设在城市中心。
矮塔斜拉桥因其特殊的结构和工艺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然而,矮塔斜拉桥的结构和施工方式具有很大的复杂性,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本课题旨在对矮塔斜拉桥的结构行为进行分析,并就其施工控制进行探讨,以对该类型桥梁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二、研究内容1. 矮塔斜拉桥的结构特点与设计原理2. 矮塔斜拉桥的结构分析方法3. 矮塔斜拉桥的静力特征分析4. 矮塔斜拉桥的动力特征分析5. 矮塔斜拉桥施工控制策略研究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与该类型桥梁建设有关的文献和标准,结合实际案例,对矮塔斜拉桥的结构行为进行分析和模拟。
同时,采用数值计算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矮塔斜拉桥进行静力和动力特征分析。
最后,对矮塔斜拉桥的施工控制策略进行研究,提出有效的施工方案。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的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矮塔斜拉桥结构行为进行深入的分析;2. 对矮塔斜拉桥的施工控制策略进行研究,提出有效的施工方案;3. 探索矮塔斜拉桥的设计与建设理念,提高大跨度桥梁工程的水平。
五、研究意义通过本研究,可以进一步提高矮塔斜拉桥的设计和建设的水平,丰富我国大跨度桥梁结构领域的研究成果。
同时,本研究也可为其他类型桥梁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施工阶段–矮塔斜拉桥详细分析midas FEA Case Study Series
1. 概要
通过矮塔斜拉桥的实体单元模型分析,查看支座反力的横向分布情况、腹板的剪力及加劲梁沿纵向的轴力分布情况。
矮塔斜拉桥的受力特点为:所有的荷载均通过斜拉索传递到主塔上。
故主塔内部将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加劲梁的支座部分、斜拉索与加劲梁的连接部分均会出现应力集中现象。
根据上述受力特点,对结构进行实体单元详细分析,查看如下详细分析结果。
ㆍ支座反力的横向分布情况
ㆍ腹板的剪应力分布情况
ㆍ腹板以及顶板的轴力传递情况
2. 桥梁信息
2.1 桥梁几何信息
(1) 本例题桥梁基本信息如下。
主梁类型:三跨连续PSC箱梁
桥梁跨径:L = 85.0+155.0+ 85.0 = 325.0 m
桥梁宽度: B = 23.900 m
斜交角度:90˚(直桥)
(2) 主梁截面为单箱三室截面,桥面宽度23.9m,主塔处以及边跨桥台处主梁横向布置四个支座(如下图所示)。
主塔处内侧两支座为固定支座,边跨桥台处内侧两支座为纵向滑动支座,其余均为双向滑动支座。
2.2 施工方法
本例题桥梁的施工过程如下图所示,边跨两端采用FSM(满堂支架法)施工方法,其余主梁段采用FCM(悬臂法)施工方法。
本例题简化了详细的施工过程,仅对主梁合拢段的合拢前、后阶段进行建模分析。
3. 模型
对建模部分进行简要说明。
3.1 分析模型
(1) 本例题仅对主梁合拢前、后阶段的结构进行施工阶段分析。
共分为三个
施工阶段,合拢前阶段、边跨合拢阶段、中跨跨中合拢阶段。
(2) 利用midas FEA程序中的几何建模功能以及自动网格划分功能建立模
型。
为了减少整体结构的分析时间,只建立全桥1/4的模型。
混凝土部分采用四面体单元生成实体网格,斜拉索采用桁架单元,预应力钢束采用植入式钢筋模拟。
[桥梁横、纵断面图]
[施工过程]
[施工阶段]
中跨跨中合拢阶段合拢前阶段
边跨合拢阶段
网格线显示
透明显示
虚拟移动显示 [ 生成网格
]
(3) 预应力钢束考虑摩擦、锚具变形、徐变等预应力损失。
3.2 材料及截面特性
(1)混凝土、钢材的材料特性 混凝土(400kg/cm 23,100,000 )
2.5 钢材(钢束)
20,000,000
7.85
(2)预应力钢筋的特性
顶板钢束 Φ 0.6 inch (15.2 mm) 12 237.2 237.2 底板钢束
Φ 0.6 inch (15.2 mm)
19
375.5
375.5
(3) 预应力损失具体参数
① 管道摩擦系数 : μ=0.25 (1/rad.) ② 局部偏差系数 : k=0.0050 (1/m) ③ 锚具变形 : 6.0 (mm)
[ 钢束特性值 ]
3.3 边界条件及荷载
模型边界条件如下图所示。
主塔与桥台的支座尺寸范围内用刚性连接处理后,添加约束条件。
因只建立了1/4的模型,在对称面上也应添加相应的边界条件。
桥梁支座处边界条件
1/4结构对称面的边界处理
[ 边界条件 ]
[ 定义钢束 ]
4. 分析结果
midas FEA 程序中提供了等值线、表格、图形、向量、图表等多种查看结果的功能。
为了查看更详细的主应力、剪应力结果以及云图结果,本例题使用程序中 “曲线图”功能与“查询结果”功能来查看结果。
4.1 分析结果
本例题桥梁使用的主要材料为混凝土材料,混凝土材料受拉时很容易出现裂缝。
混凝土是否出现裂缝,需要通过主拉应力的方向与大小来判断,即查看最大主应力(LO-SOLID, 体-P1(V))分析结果。
实体单元应力可输出三个方向(X, Y, Z)的主应力结果。
midas FEA 程序中的P1表示最大主拉应力,P3表示最大主压应力。
下面应力成分中的前缀“LO”表示查看低次单元的应力结果,前缀用字母“HIGH”来表示时,查看的是高次单元的应力结果。
[
用桁架单元模拟斜拉索时,直接查看桁架单元的轴力以及轴应力即可。
: 桁架单元轴力
从主塔的应力结果图中,不难看出与斜拉索连接部位的混凝土出现了应力集中现象,最大主应力为226.441kgf/cm
2 ,需要进行强化处理。
主塔横隔梁处最大主拉应力
LO-SOLID, P1(V)
桥台处主梁最大主拉应力
LO-SOLID, P1(V)
主塔横隔板区域的应力结果(上图所示),开孔处周边的最大拉应力为41.22kgf/cm 2边跨端部主梁的钢束锚固区的外侧腹板部分也出现了应力集中现象,也需要强化处理。
钢束锚固处出现了较大的压应力,但横隔板周围发生了28.8kgf/c m ,开孔边缘的局部范围发生了较大的拉应力,应增加配筋来加强处理。
2
的拉应力。
使用程序中的“查询结果”功能,标注了最大拉应力结果,需要强化处理。
预应力钢筋的应力结果输出以下三种内容。
从钢束应力结果图中可以看出,中跨合拢段的底板钢束应力相对较小。
说明在合拢阶段外力对合拢段的钢束应力影响相对较小。
[ 钢束应力结果(SXX) ]
查看主梁支座反力结果,内侧支座的反力是外侧支座反力的1.5倍左右,但线框架模型分析时内侧支座承担了更多的反力。
与线框架模型分析相比,实体单元分析反映出更真实的情况。
如果只进行线框架模型分析,可能会导致无法正确选择合适的支座,也有可能发生误以为支座发生了负反力、应力过分集中的现象。
3388.42
29.3 70.7 29.3 70.7
4.2 主塔横隔板应力分布
所有的荷载将会通过主塔以及主塔横隔板传递至支座,有必要查看此部位的详细应力分布情况。
查看支座周边最大主应力的等值线图。
图中可以看出支座处混凝土发生了很大压应力,但它的周边反而发生了较大的拉应力。
可判断此区域可能会发生混凝土开裂现象。
横隔板顶端发生了拉应力,主梁支点负弯矩引起了拉应力。
[ 最大主应力图]
4.3 内、外侧腹板的剪应力分布
查看主梁腹板的剪应力分布情况。
实体单元分析结果无法提供剪力(内力)结果,只提供剪应力结果。
查看桥梁纵向变化的腹板竖向剪应力结果,在程序中查看SZX(LO-Solid,体-SZX)应力成分。
为了更好的了解桥梁的荷载分担情况,查看整跨的剪应力分布图。
-SXX ~ LO-SOLID, 体-SZZ : 各个方向的正应力
利用midas FEA程序中的“曲线图”功能查看中、边跨内、外侧腹板的剪应力(SZX成分)图表结果和表格结果。
查看顶板上端向下1.5m处的腹板剪应力结果。
[ 腹板剪应力图 ]
矮塔斜拉桥50%以上的荷载由斜拉索来承担,斜拉索在主梁截面内侧腹板上锚固。
主梁截面共有个四个腹板(如上图所示),内侧腹板与外侧腹板分担剪力的比率是不一样的。
下图是内、外腹板各自分担剪力的比率图,利用剪应力结果计算出来的内侧腹板分担剪力的比率最大达到了80%左右。
如果只进行线框架模型分析,是无法算出正确的分担比率的,其结果是平均分担给
每个腹板的结果,设计验算的结果误差是非常大的。
4.4 腹板及顶板的正应力和有效宽度
矮塔斜拉桥的斜拉索锚固在主梁的中心腹板处,纵向应力分布也是不均匀的。
线框架模型分析时的应力是使用计算公式“
P M y
A I
⋅+
”来计算的,其应力结果有可能比实际情况偏小。
斜拉索连接处的局部应力可能会超过容许应
力值,有必要进行实体单元的详细分析后,再进行应力验算。
.
查看桥梁纵向X 方向的应力分布情况,在程序中查看SXX(LO-Solid,体-SXX)应力成分。
为了查看整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情况,使用程序中的“剖断面”功能来查看结果。
查看第一根索至第二根索范围的应力分布情况,等间距定义5个剖断面(A~E )。
剖断B 剖断C
剖断D
剖断E
1.5m
1.5m
下面查看索张拉力引起的应力分布情况,利用程序中的“曲线图”功能、表格结果来查看。
[ “曲线图”功能查看应力分布情况]
查看上图中的五个剖断面(A~E)的应力分布图,截面中心区域的应力的纵向变化是非常复杂的。
因为斜拉索的拉力的影响第一根索后面(剖断面A)的局部压应力由程序变小再逐渐变大,开始变小再变大(剖断面C),但在剖断面C~E段的压应力是变小的趋势。
只有剖断面B的压应力是横向均匀分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