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挤压_主题创新报告_20131001
- 格式:pdf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46
金属室温挤压成形中的流动规律班级:9131161502学号:8姓名:安志恒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6.5. 301.实验目的(1)掌握挤压变形过程中金属流动规律的一般测量方法。
(2)学会分析考察轴对称挤压时金属流动区域的特性和产生原因。
(3)学会计算金属沿挤压轴向的应力、应变值,并绘制其分布图。
(4)学会分析考察变形过程挤压力的变化情况,掌握测量挤压时挤压力的一般测量方法。
(5) 了解挤压模具模孔设计不当,可能引起金属出模孔时发生弯曲等的原因。
2.实验原理研究金属在挤压时的挤压力变化规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挤压制品的组织性能、表面质量、形状尺寸和工模具的设计原则都与其密切相关。
影响挤压力的因素有:金属材料的变形抗力、摩擦与润滑、温度、工模具的形状和结构、变形程度与变形速度等。
挤压力的变化规律如图1所示。
图1 挤压力随着挤压轴行程变化 研究挤压时金属流动规律的实验方法有很多种:如坐标网格法、观察塑性法、金相法、光塑性法、莫尔条纹法、硬度法等,其中最常用的是坐标网格法。
多数情况下,金属的塑性变形是不均匀的。
若将变形体分割成无穷多的单元体,如果单元体足够小,则可近似认为是此单元体发生的是均匀变形。
因此可借均匀变形理论来解释不均匀变形过程,此即为坐标网格法的理论基础。
此法中,网格应尽可能小,但考虑到单晶体的各向异性的影响,一般取边长为5mm ,深度为1~2mm 。
坐标网格法是研究金属塑性变形分布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其实质是把模型毛坯制成对分试样,变形前在试样的一个剖分面上刻上坐标网如图2所示。
变形后根据网格变化计算相应的应变,也可由此得到应变分布。
坐标网可划成正方形或圆形,其尺寸根据坯料尺寸及变形程度确定,一般在2~10mm 之间。
图3为挤压成形后纵剖面的网格变化情况。
图2 挤压之前剖分面上的坐标网格图3 挤压后剖分面上的坐标网格,坐标原点可以设在左下角,以使最终应变分布曲线分布在第一象限图4为金属挤压变形后单元坐标网格的变化。
挤压项目论证报告一、研究背景机械装备轻量化一直是机械行业追求的目标,轻量化所带给社会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可节约材料和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例如:航空航天器除了满足各自作为航空航天器具体零部件的特殊要求外,一个共同的要求是轻质、高比强、高比模,以及低成本、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高保障性。
对于多级火箭来说,顶级火箭增加1千克质量,次级就要增加100千克的燃料或其它相关配件的质量,每级增加质量达100倍,可见火箭的减重是多么的重要。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工具尤其是家庭轿车的数量急剧增加,汽车消耗的能源占社会能耗的比例不断提高,由汽车造成的污染已成为城市环境及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汽车的轻量化是缓解这些问题的重要方法。
据统计,仅在轨道交通和汽车制造领域,国内对于高端金属产品轻量化的潜在市场需求超过100亿元,加之其他重点应用领域,新型的轻质高强金属结构材料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新型的轻质高强金属结构材料以镁合金、铝合金、钛合金以其复合材料为主要代表,它们都有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较高的比强度,在产品轻量化方面极具吸引力,目前日益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轨道交通、汽车制造、船舶及海洋工程、航空航天、家电领域。
此外,轻质合金及其复合材料不但能够提升现有产品的性能,还能够满足传统制造业实现节能减排、替代进口、满足当今世界对结构材料轻量化、减重节能、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塑性成形就是利用材料的塑性,在工具及模具的外力作用下加工制件的工艺方法,是人类发明的最古老的生产技术之一。
人类发现和使用金属几千年的历史,也是塑性成形技术发展的历史,从最初锻造农具和盔甲、兵器,到现在生产中随处可见的千千万万的锻压产品,都证明了这一技术对人类的宝贵价值。
目前,人类生产的金属材料不少都是经过塑性成形方法加工成成品零件。
越来越多的生产实践表明,塑性成形技术已遍及国民经济的诸多生产领域,这因为它不仅能合理地利用金属的塑性,省时节能获得产品的形状,而且还能改变金属的性能,通过改善金属的内部组织,提高原始金属本身的承载能力,进而收到节材的效果。
1.正挤压:挤压时金属材料的挤出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同反挤压:挤压时金属材料的挤出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反复合挤压:挤压时一部分金属材料的挤出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同,另一部分金属材料的挤出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反,是正挤压和反挤压的复合减径挤压:一种变形程度较小的正挤压,配料断面仅做轻度缩减径向挤压:挤压时金属材料的挤出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垂直墩挤:挤压时金属材料的流动具有挤压和墩粗的特点,及一部分金属沿凸模轴向流动,另一部分金属沿径向流动2.什么叫死区,影响死区大小的有哪些因素金属在挤压过程中不参与流动的部分称为死区死区的大小受摩擦力、凹模锥角等因素的影响,摩擦力越大,凹模锥角越大,则死区也越大4.冷挤压对材料有哪些要求(1)变形抗力(2)塑性(3)冷作硬化敏感性(4)组织状态(5)表面质量5.挤压坯料有哪些制备方法?①棒料或管料截切下料②板料冲裁下料③棒料锯切下料④车床切削下料6.冷挤压坯料软化处理的方法及目的目的:为改善冷挤压坯料的挤压性能和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降低材料的硬度,提高材料的塑性,得到良好的显微组织,消除内应力。
方法:球化退火7.冷挤压坯料表面处理的方法及目的方法:磷化处理草酸盐化处理氧化处理目的:取得表面支承层,以便在后道的润滑处理时,起到贮存润滑剂的作用8.冷挤压的材料的力学性能对挤压力有何影响?挤压材料的力学性能对单位挤压力的影响很大,当材料的硬度极限和屈服极限较高时,变形抗力就越大,所需的单位挤压力也较大。
9.正挤压凹模锥角a取值范围a=90度—150度为宜a=120度最常用10.反挤压平底锥形凸模aβ取何值单位挤压力最小?aβ=7度—9度单位挤压力最小11.冷挤压产生附加应力的原因?①变形金属与模具之间存在摩擦阻力,引起内外金属流动的不均匀②各部分金属流动阻力不同③变形金属的组织结构不均匀④模具工作部分的形状与尺寸不合理12.冷挤压怒局材料有哪些/①碳素工具钢②高铬合金工具钢③高速工具钢④硬质合金⑤钢结硬质合金⑥基体钢13.什么叫蓝脆现象?在什么温度下产生?P172随温度升高,碳钢变形抗力都呈下降趋势在300度左右,碳钢的变形抗力有所回升,这就是蓝脆现象。
2011年第15期总第127期ISSN1672-1438CN11-4994/T正挤压金属流动规律及其挤压力的测定赵培峰 郜建新 周伯楚 辛选荣河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河南洛阳 471003摘 要:通过对金属挤压过程流动规律的分析,采用油压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动态应变仪及函数记录仪等仪器,建立力与位移之间的关系曲线。
根据该曲线确定金属材料在挤压过程中各阶段的变形与挤压力之间的关系。
通过不同入模角和不同变形程度,分析正挤压时金属的流动规律。
关键词:挤压;流动规律;力;传感器Determination of metal fl owing regulation and extrusion force under forward extrusionZhao Peifeng, Gao Jianxin, Zhou Buochu, Xin Xuanrong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471003, ChinaAbstract: Relation curve between force and displacement is developed by using oil-pressure sensor, displacement sensor, dynamic strainindicator and x-y graph recording meter after analysis of metal fl owing regulation under forward extrusion. The relation between force and deformation of different stages under forward extrusion is decided through the said crave. The metal fl owing regulation under forward extrusion through different die-entrance angle and deformation.Key words: extrusion; fl owing regulation; force; sensor收稿日期:2011-05-03 稿件编号:1105006作者简介:赵培峰,博士,副教授。
三维整体外翅片强化传热管犁切/挤压成形机理及工艺的开题报告本开题报告旨在介绍三维整体外翅片强化传热管犁切/挤压成形机理及工艺的研究。
1. 研究背景随着工业发展和节能减排要求的提高,传热器件的传热效率成为关注焦点。
而传热管是传热器件的核心部件,传热管的传热性能直接影响传热器件的整体性能。
因此,传热管的优化设计和制造成为研究热力学和机械制造工程学者的热点问题之一。
研究表明,外部加翅是一种有效的提高传热管传热性能的方法。
目前市场上应用最广泛的传热管外翅片设计是沟槽螺旋翅片和平板翅片设计。
虽然这些设计在提高传热性能方面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在某些工况下仍无法满足要求,如高温高压和高负荷等工作条件下其机械稳定性和热传递效率都会受到限制。
因此,研究一种新型的传热管外翅片设计,以提高其传热性能和机械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研究一种三维整体外翅片强化传热管的犁切/挤压成形机理及工艺。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对传热管外翅片设计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外翅片形状和尺寸,以提高其机械稳定性和热传递效率。
(2)分析犁切和挤压成形工艺的原理和机理,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及操作方法,以保证传热管外翅片的精准成形和性能稳定。
(3)通过实验和模拟计算,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对传热管外翅片成形及其性能的影响,获得最佳工艺参数。
(4)对成形后的传热管外翅片进行性能测试,验证其热传递性能和机械稳定性。
3. 研究意义本研究通过对三维整体外翅片强化传热管的犁切/挤压成形机理及工艺的研究,可以获得以下意义:(1)研究出一种新型的传热管外翅片设计,以提高其传热性能和机械稳定性。
(2)优化了传热管外翅片的成形工艺,使其成形精度更高,性能更稳定。
(3)为传热管的优化设计和制造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4. 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实验和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确定传热管外翅片设计的最佳形状和尺寸,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模拟计算;(2)利用犁切/挤压成形装置对传热管外翅片进行成形制备,确定最佳成形工艺参数;(3)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成形过程进行模拟计算,研究不同成形参数对成形质量和性能的影响;(4)对成形后的传热管外翅片进行性能测试,获取其热传递性能和机械稳定性参数。
正向挤压和反向挤压的特点好嘞,以下是为您生成的一篇说明文:嘿,朋友!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个热闹非凡的工厂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忙忙碌碌。
而在这其中,有两个神秘的“大力士”正在施展它们的独特本领,那就是正向挤压和反向挤压。
先来说说正向挤压吧。
这就好比是一个大力士在使劲儿把一块面团从一个小洞口往外推。
在正向挤压的过程中,被加工的金属或者材料,就像是那团被大力士推着的面团,从容器的前端,通过模具的小孔,被硬生生地挤出去。
你看,操作正向挤压的工人师傅,眼睛紧紧盯着那不断被挤出的材料,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心里想着:“可千万别出差错,这一批材料的质量就看这关键的一挤啦!”正向挤压有啥特点呢?它的生产效率那可是相当高的!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勇士,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工作,大量地生产出产品。
而且啊,它的工艺相对简单,操作起来也没那么复杂,就像是做一道家常菜,步骤清晰,容易上手。
不过呢,它也有个小缺点,就是被挤出来的材料表面可能不太光滑,就像一个没刮干净胡子的大叔,有点粗糙。
再瞧瞧反向挤压。
这可就有意思啦,它就像是一个聪明的小孩在从一个瓶子里把糖果倒出来。
材料不是被从容器前端挤出去,而是被从后端“拉”出来的。
这时候的工人师傅,表情严肃而专注,心里嘀咕着:“这反向挤压可得控制好力度和速度,不然这材料的性能可就达不到要求啦。
”反向挤压最大的优点就是被加工出来的材料表面质量特别好,光滑得就像婴儿的肌肤。
可是呢,它的生产效率相对来说就没有正向挤压那么高啦,而且设备也更复杂,就像是一台精密的仪器,需要精心维护和操作。
那到底是正向挤压好,还是反向挤压好呢?这可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
就好像你问我是苹果好吃还是香蕉好吃一样,得看具体的需求和情况。
如果您需要大量快速地生产材料,而且对表面质量要求不是特别高,那正向挤压就是您的不二之选。
但要是您追求高品质的表面,对产量的要求没那么迫切,那反向挤压就能满足您的需求。
总之,正向挤压和反向挤压各有千秋,它们就像是工厂里的两员大将,在不同的战场上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为我们的生产生活贡献着力量!。
铝材挤压可行性报告简介铝材挤压是一种常见的加工方法,通过挤压可以将铝材加工成各种形状的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领域。
本报告旨在探讨铝材挤压的可行性,分析其优势和劣势,评估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前景。
优势1. 良好的成形性能铝材挤压具有良好的成形性能,可以实现复杂截面的加工,满足不同产品的需求。
通过挤压可以轻松实现产品的一体化成形,减少后续加工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2. 轻质高强铝材具有轻质高强的特点,挤压后的铝制品重量轻,但强度高,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在航空航天和汽车行业,轻质高强的铝制品可以减轻整个产品的重量,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节能减排效果。
3. 良好的耐腐蚀性铝材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可以在恶劣环境下长期使用而不易受到腐蚀影响。
挤压后的铝制品表面可以进行氧化处理、喷涂等防腐措施,进一步提高其耐腐蚀性能。
劣势1. 初期投资较高铝材挤压生产线的建设需要较大的初期投资,包括挤压机、模具、辅助设备等。
这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可能是一个较大的负担,需要进行充分的投资评估和规划。
2. 模具制造周期长铝材挤压的模具制造周期较长,且成本较高。
模具的设计和制造需要专业技术和经验,对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资金实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应用前景1. 汽车行业铝材挤压在汽车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挤压后的铝制品可以用于汽车车身、底盘、发动机零部件等,可以实现汽车轻量化,提高燃油经济性和安全性。
2. 电子行业在电子行业,铝材挤压可以应用于电脑外壳、手机壳体等产品的加工。
铝制品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和外观效果,能够满足电子产品对外观和性能的要求。
3. 建筑行业在建筑行业,铝材挤压可以用于门窗、幕墙、铝合金型材等产品的生产。
铝制品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装饰性,可以提升建筑产品的品质和美观度。
结论综上所述,铝材挤压具有良好的成形性能、轻质高强、耐腐蚀性等优点,适用于汽车、电子、建筑等多个领域。
虽然存在一些劣势如初期投资较高、模具制造周期长等,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铝材挤压仍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第1篇一、实验概述本次拉伸挤压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验证材料力学理论在拉伸和挤压过程中的应用,并观察材料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力学性能变化。
实验材料选用了一种典型的金属材料,通过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对材料进行拉伸和挤压实验,获得了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
二、实验目的1. 理解拉伸和挤压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观察并分析材料在拉伸和挤压过程中的力学行为。
3. 测定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等力学性能指标。
4. 掌握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为后续材料选型和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拉伸实验结果分析- 应力-应变曲线:在拉伸实验中,材料表现出明显的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和强化阶段。
在弹性阶段,应力与应变呈线性关系,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弹性性能。
进入屈服阶段,应力不再随应变线性增加,材料开始出现塑性变形。
强化阶段,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增强,但最终仍会发生断裂。
- 力学性能指标:根据应力-应变曲线,计算得到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等指标。
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2. 挤压实验结果分析- 应力-应变曲线:在挤压实验中,材料表现出明显的弹性阶段和塑性阶段。
与拉伸实验相比,挤压过程中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略有提高,而延伸率则有所降低。
- 力学性能指标:根据应力-应变曲线,计算得到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等指标。
结果表明,该材料在挤压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但塑性变形能力相对较弱。
四、实验结论1. 材料力学性能:本次实验结果表明,该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良好的塑性和韧性,适用于承受较大拉伸和挤压载荷的结构部件。
2. 实验方法:拉伸和挤压实验是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重要方法,能够有效反映材料的力学行为。
通过实验,可以了解材料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力学性能,为材料选型和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一、前言金属挤压是现代工业中一种重要的加工方法,具有生产效率高、材料利用率高、产品质量稳定等优点。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作为金属挤压工,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努力提高自身技能,确保了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
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内容1. 金属挤压设备的操作与维护(1)熟练掌握金属挤压设备的使用方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2)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性能稳定;(3)发现设备故障,及时上报并协助维修人员排除。
2. 金属挤压工艺的优化与改进(1)根据产品图纸和客户要求,合理调整挤压工艺参数;(2)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寻找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3)不断总结经验,提高金属挤压产品的合格率。
3. 金属挤压生产管理(1)严格按照生产计划进行生产,确保生产进度;(2)合理安排生产任务,提高生产效率;(3)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跟踪处理,确保产品质量。
三、工作成绩1. 金属挤压产品合格率达到95%以上,高于公司要求;2. 通过优化工艺参数,降低了材料损耗,提高了材料利用率;3. 金属挤压设备运行稳定,故障率低;4. 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技能培训,提高了自身技能水平。
四、问题与不足1. 对新工艺、新技术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加强学习;2. 在生产过程中,对部分产品质量问题的处理不够及时,需提高应变能力;3. 在团队协作方面,还需加强与同事的沟通与配合。
五、今后工作打算1. 加强对新工艺、新技术的学习,提高自身技能水平;2. 优化金属挤压工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合格率;3. 加强与同事的沟通与协作,提高团队整体执行力;4. 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各类培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总之,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新的一年里,我将继续努力,为实现公司的发展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挤压车间实习总结第一篇:挤压车间实习总结挤压车间实习总结转眼间在挤压四车间的实习已经接近尾声了,这段时间的实习让我有很多的收获,也是我对挤压车间的运作,班组的运行有了一定的了解。
进入车间后我们首先经过了进入班组前的车间级安全培训,虽然我们之前经过了公司级的安全培训,但是各个车间的实际情况大都不一样,危险源也是有不同的特点,所以我们还是很有必要接受这方面的培训,这些培训是由车间安监员XX来进行的,他主要给我们讲了公司地面三违等情况,并且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安全培训资料让我们传阅,其中关于济宁虎标公司的安全事故案例让我印象很深刻,特别是到了班组以后,真正看到挤压机才明白自己面对的这个大家伙其实也是很危险的,特别是在大吨位挤压的时候更是要注意安全。
之后车间的36MN挤压机生产线的大班长XX给我们详细介绍了挤压机的一些情况,虽然我们之中有一些是学习材料加工的,但是毕竟以前的都是一些课本上的知识,而且是很抽象的,X班长给我们的讲解使得我们对挤压机有了初步的认识。
经过了安全以及工艺的培训,我们正式被分配到各个班组进行劳动锻炼,我被分到了运行一班乙组,这个班组主要负责36MN挤压机的维护操作以及相关辅机的运行。
进入班组我首先在班长带领下熟悉设备并且确定在主机岗位上进行劳动锻炼,当然考虑到我是新手,班组主要是让我给主机操作的同事打打下手,装卸铸锭和模具,并且协助操作模具加热炉,铸锭加热炉,还有打扫车间卫生进行设备维护等等。
经过这段时间的锻炼,我对挤压设备有了更多的理解,并且能够根据生产实际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比如根据挤压机在线淬火装置淬火效果不是很理想的情况我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虽然实际的经验比较欠缺,但是我还是能发现自己专业知识在生产中使用的地方。
当然在实习过程中我还是有很多体会第一要踏踏实实熟悉一线如果不是道班组实习,可能很多问题我一直不能遇到,不能理解,这样对以后的工作其实是很不利的,不了解现场就对生产指手画脚是对一线职工的一大不尊重,而且纸上谈兵在这个时代是行不通的,要干好一项工作,不仅要有相关的课本上的专业知识,还是要又实际的操作才行。
实习总结挤压厂第一篇:实习总结挤压厂实习总结在挤压厂的实习已经结束,虽然只有短暂的两个多月,对于生产工艺复杂、生产设备较多、生产周期长,且产品品种、规格、合金较多的挤压厂来说,并不能做到深入的掌握,但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并结合教培处前期的理论培训,对挤压厂的产品规格、特点、生产工艺流程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感性的认识,感觉到受益匪浅。
以下是在实习期间的实习流程以及总结体会,希望能对以后自身能力的提高和工作的开展,起到帮助作用。
一、对挤压厂的认知挤压厂是我公司的三大主要生产单位之一,主导产品为铝及铝合金管、棒、型、线、排材。
挤压厂拥有完整的从熔铸到挤压、轧制、拉伸、精整、热处理的生产设备,成熟的生产工艺,还有兢兢业业、忠于职守的管理人员,技术精湛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经验丰富的现场操作人员。
在与他们的日常工作和学习交流中,切身体会到了他们不怕吃苦、特别能干、勇于奉献的精神。
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小规格的管、棒、型材成为西北铝的拳头产品,挤压厂成为西北铝重要的利润创收单位,在西北铝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为我国的国防军工材料保障做着重要的贡献。
二、实习过程与心得在挤压厂各工序段的实习,是根据产品的生产工序和各科室的职能安排部署的。
(一)、熔铸车间熔铸是产品生产的第一道工序,熔铸车间也是挤压厂的龙头,因为铸锭的质量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和成品率。
车间由配料、熔铸、机加三个工区组成。
配料主要是根据生产卡片和化学成分配料标准,对现场的原铝、中间合金、复化锭、废料和金属添加剂做出科学的计算和合理的统筹安排,为熔炼做好准备。
熔铸工区有五台熔炼炉和对应的静止炉,以及五台不同型号的铸造机组成。
这也是一个成果转化的工区,在这儿火红的铝水在师傅们的精心操作下变成了不同规格、合金的空心、实心铸棒。
同时也是产品质量控制的源头,因为炉体的干净程度、熔炼的温度、覆盖剂的正确使用与否、扒渣精炼的效果以及在铸造过程中的铸造温度、铸造速度、冷却速度每一个细节都决定了最终产品的质量,切身体会到了细节决定成败。
挤压实验报告挤压实验报告引言挤压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实验方法,它通过施加外力将物体压缩或变形。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挤压机来对不同材料进行挤压实验,以探究挤压对材料的影响。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挤压对不同材料的影响,了解挤压过程中材料的力学性质和变形特点。
实验设备和材料本次实验使用的设备包括挤压机、压力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
实验材料为铝合金、塑料和橡胶。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实验设备进行校准,确保其正常工作。
2. 材料准备:将铝合金、塑料和橡胶分别切割成相同的样品形状和尺寸。
3. 实验操作:依次将样品放入挤压机中,施加逐渐增加的挤压力,并记录下每次施加的力值。
4. 数据采集:通过压力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实时监测并记录挤压过程中的力值和变形情况。
5. 实验结束:完成所有样品的挤压后,关闭挤压机,结束实验。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铝合金:在挤压过程中,铝合金样品受到外力的作用下发生了明显的压缩变形。
随着施加的挤压力的增加,铝合金的长度逐渐缩短,体积逐渐减小。
同时,铝合金的形状也发生了变化,原本平整的表面逐渐出现了凹陷和变形。
2. 塑料:与铝合金相比,塑料在挤压过程中的变形特点有所不同。
塑料样品在受到外力挤压时,呈现出明显的流动性。
随着施加的挤压力的增加,塑料样品逐渐变薄,并且形状发生了拉伸和延展。
塑料的流动性使得其在挤压过程中更容易发生形变。
3. 橡胶:橡胶样品在挤压过程中表现出了较大的弹性变形。
橡胶在受到外力挤压后,能够迅速恢复原状,不易产生永久性的变形。
这是因为橡胶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和可延展性,使其能够承受较大的挤压力而不破裂。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的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挤压过程对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影响。
铝合金在挤压过程中发生明显的压缩变形,塑料呈现出流动性的变形,而橡胶具有较大的弹性变形。
2. 材料的力学性质决定了其在挤压过程中的变形特点。
学生学号实验课成绩武汉理工大学学生实验报告书实验课程名称材料成型CAM开课学院材料学院指导老师姓名学生姓名学生专业班级2011 — 2012 学年第一学期实验教学管理基本规范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实验报告是反映实验教学水平与质量的重要依据。
为加强实验过程管理,改革实验成绩考核方法,改善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质量,特制定实验教学管理基本规范。
1、本规范适用于理工科类专业实验课程,文、经、管、计算机类实验课程可根据具体情况参照执行或暂不执行。
2、每门实验课程一般会包括许多实验项目,除非常简单的验证演示性实验项目可以不写实验报告外,其他实验项目均应按本格式完成实验报告。
3、实验报告应由实验预习、实验过程、结果分析三大部分组成。
每部分均在实验成绩中占一定比例。
各部分成绩的观测点、考核目标、所占比例可参考附表执行。
各专业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
4、学生必须在完成实验预习内容的前提下进行实验。
教师要在实验过程中抽查学生预习情况,在学生离开实验室前,检查学生实验操作和记录情况,并在实验报告第二部分教师签字栏签名,以确保实验记录的真实性。
5、教师应及时评阅学生的实验报告并给出各实验项目成绩,完整保存实验报告。
在完成所有实验项目后,教师应按学生姓名将批改好的各实验项目实验报告装订成册,构成该实验课程总报告,按班级交课程承担单位(实验中心或实验室)保管存档。
6、实验课程成绩按其类型采取百分制或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
附表:实验考核参考内容及标准观测点考核目标成绩组成实验预习1.预习报告2.提问3.对于设计型实验,着重考查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对实验目的和基本原理的认识程度,对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20%实验过程1.是否按时参加实验着重考查学生的实验态度、基本操30%2.对实验过程的熟悉程度3.对基本操作的规范程度4.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5.实验原始记录的完整程度6.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作技能;严谨的治学态度、团结协作精神结果分析1.所分析结果是否用原始记录数据2.计算结果是否正确3.实验结果分析是否合理4.对于综合实验,各项内容之间是否有分析、比较与判断等考查学生对实验数据处理和现象分析的能力;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事实求实的精神50%实验课程名称材料成型CAM实验项目名称DEFORM-2D软件的操作与实例演练实验成绩实验者专业班级组别同组者实验日期年月日第一部分:实验预习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意义,实验基本原理与方法,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实验方案与技术路线等)一、实验目的1)了解认识DEFORM软件的窗口界面。
机械工艺中的机械零件的挤压工艺分析在机械制造领域,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多种多样,其中挤压工艺作为一种重要的成型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应用价值。
挤压工艺是对放在模具型腔内的金属坯料施加强大的压力,迫使金属从模孔或凸、凹模间隙中挤出,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尺寸以及具有一定力学性能的挤压件。
这种工艺可以生产出各种形状复杂、精度较高的零件,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等众多行业。
挤压工艺的分类众多,常见的有正挤压、反挤压、复合挤压和径向挤压等。
正挤压是指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同,反挤压则是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反。
复合挤压是正挤压和反挤压的组合,而径向挤压则是金属在径向受到挤压。
不同的挤压方式适用于不同的零件形状和要求。
在进行机械零件的挤压工艺时,模具设计至关重要。
模具的结构和尺寸直接影响到零件的成型质量和生产效率。
模具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硬度,以承受挤压过程中的巨大压力。
同时,模具的工作部分,如模孔、凸模和凹模的形状和尺寸,必须根据零件的形状和尺寸进行精确设计。
合理的模具结构还能减少金属的流动阻力,降低挤压力,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材料的选择也是影响挤压工艺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适合挤压的材料需要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变形能力。
常见的挤压材料包括铝合金、铜合金、钢铁等。
不同的材料在挤压过程中的变形特性不同,因此需要根据零件的性能要求和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材料。
挤压工艺参数的确定对于零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挤压力是其中一个关键参数,它与材料的性能、挤压方式、模具结构以及挤压速度等因素有关。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际经验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合适的挤压力。
挤压速度的选择也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变形能力、模具的冷却效果以及设备的能力等因素。
如果挤压速度过快,可能会导致零件表面质量下降、模具磨损加剧;而速度过慢则会降低生产效率。
挤压工艺的优点显而易见。
首先,它能够显著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减少废料的产生。
挤压课程设计摘要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三个部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课本中关于挤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具体包括挤压的定义、挤压的过程、挤压的原理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挤压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将挤压原理运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提高生产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挤压技术的兴趣和热情,使其认识到挤压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挤压技术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挤压的基本概念、挤压的过程、挤压的原理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1.挤压的基本概念:介绍挤压的定义、挤压的特点及其与其它加工技术的区别。
2.挤压的过程:讲解挤压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包括挤压前准备、挤压过程和挤压后处理。
3.挤压的原理:阐述挤压原理,包括挤压力的作用、挤压过程中的应力与应变关系等。
4.挤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介绍挤压技术在金属加工、塑料加工等领域的应用,及其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方面的优势。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挤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挤压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生产中的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挤压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实验法:安排学生在实验室进行挤压实验,亲身体验挤压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生动形象地展示挤压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心件正挤压实验报告一、实习时间:20xx年9月18日―20xx年9月22日二、进修地点:xxxx电工电子实习基地三、指导老师:xxx四、进修目的:1、熟悉电工工具的使用方法。
2、介绍安全用电的有关科学知识及窒息的救护方法。
3、掌握电工基本操作技能。
4、熟识电动机控制电路的调试及故障确定方法。
5、熟悉电动机板前配线的工艺流程及安装方法。
6、介绍电动机正转回探底回升电路设计的通常步骤,并掌控电路图的绘制方法。
7、熟悉常用电器元件的性能、结构、型号、规格及使用范围。
五、进修内容:(一)常用低压电器介绍1、螺旋式熔断器螺旋式熔断器电路中最简单的短路保护装置,使用中,由于电流超过容许值产生的热量使串联于主电路中的熔体熔化而切断电路,防止电器设备短路或严重过载。
它由熔体、熔管、盖板、指示灯和触刀组成。
选择熔断器时不仅要满足熔断器的形式符合线路和安装要求,且必须满足熔断器额定电压小于线路工作电压,熔断器额定电流小于线路工作电流。
2、热继电器热继电器是用来保护电动机使之免受长期过载的危害。
但是由于热继电器的热惯性,它只能做过载保护。
它由热元件、触头系统、动作机构、复位按钮、整定电流装置、升温补偿元件组成。
其工作原理为:热元件串接在电动机定子绕组仲,电动机绕组电流即为流动热元件的电流。
电动机正常运行时热元件产生热量虽能使双金属片弯曲还不足以使继电器动作。
电动机过载时,经过热元件电流增大,热元件热量增加,使双金属片弯曲唯一增大,经过一段时间后,双金属片推动导板使继电器出头动作,从而切断电动机控制电路。
3、按钮开关按钮开关是用来接通或断开控制电路的,电流比较小。
按钮由动触点和静触点组成。
其工作原理为:按下按钮时,动触点就把下边的静触点接通而断开上边的静触点。
这种按钮有四个接线柱,成对使用。
常态时,如果接上边的静触点电路就是闭合的,称为常闭开关,如果接下边的静触点电路是打开的,称为常开开关。
4、交流接触器接触器主要作用于频繁接通或分断交,直流电路并且可以远距离控制电器.由电磁机构,触点系统和灭弧装置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为:当线圈通电以后线圈电流产生磁场,产生足够的电磁吸力使衔铁吸合。